收藏 分销(赏)

T_CCPITCSC 117-2022 校企合作指南.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84458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8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_CCPITCSC 117-2022 校企合作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T_CCPITCSC 117-2022 校企合作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T_CCPITCSC 117-2022 校企合作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T_CCPITCSC 117-2022 校企合作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T_CCPITCSC 117-2022 校企合作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团体标准 T/CCPITCSC 1172022 校企合作指南 Guidelines for university-business collaboration 2022-12-10 发布 2023-07-10 实施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 发 布 ICS 03.080.10 CCS A12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1 5 合作关系管理原则的应用.2 5.1 关系管理.2 5.2 愿景和价值观.3 5.3 合作目标.3 5.4 合作领导.4 5.5 治理和流程.5 5.6 合作能力和合作行为.6 5.7 互信与共同获益承

2、诺.7 5.8 价值创造.7 5.9 信息和知识共享.8 5.10 风险管理.9 5.11 关系评估和优化.10 5.12 退出策略.11 附录 A(资料性)校企合作的类型.13 参考文献.14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春义、姚炜、权小妍、李明立

3、、姚歆、王曦、张欢鑫、崔宁、李珊珊、何倩、杨洁、李颖锋、江天凯、蒿江、成珊珊、王天云、马泽鹏。本文件响应了联合国 2023 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第 4 项“优质教育”和第 8 项“体面的工作和经济增长”。校企合作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合作关系管理的 12 条原则在校企合作中的具体实施指导,包括对每一原则的说明、理由以及如何在校企合作中实施该原则。本文件适用于校企合作关系中的相关利益方,如高校、企业和其他组织。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4、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 41838-2022 成功的合作业务关系管理原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校企合作 University business collaboration 高校与合作伙伴(3.2)之间的合作,旨在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研创新、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方面。注:本文件中的高校是指提供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包括但不限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以及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科研院所等。3.2 合作伙伴 Business partners 能够影响、被影响或自认为与校企合作目标的实现相互关联的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组织。3.3 合

5、作关系管理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为实现高校、合作伙伴所期望的合作关系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如制度、方法、协商机制和评估等。4 总则 4.1 校企合作宜关注的合作关系管理原则参考 GB/Z 41838-2022,包括关系管理、愿景和价值观、合作目标、合作领导、治理和流程、合作能力和合作行为、互信与共同获益承诺、价值创造、信息和知识共享、风险管理、关系评估和优化、退出策略。4.2 每条合作关系管理原则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必要解释和应用,分为三方面阐述:说明;理由;实施。校企合作的领域和类型见附录 A。5 合作关系管理原则的应用 5.1 关系管理 5.1.1 说明 关系管

6、理指的是对高校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管理。关系管理对推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非常重要,是校企等多方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基础。关系管理宜简单、明了的明确职责、权力和成效,促进高校、合作伙伴和其他相关利益方之间的理解与沟通。5.1.2 理由 校企双方对合作的诉求有所差异,为避免合作过程中时间、人员和场地等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确保校企合作中相关利益方的一致性,持续不断改进合作关系,校企合作中相关利益方可以共同参与商定、管理合作关系,通过结构化和文件化的参与模式,明确校企合作的管理模式和预期目标,促进校企合作向不同领域扩展,使合作关系发展得更广泛、更深入

7、。5.1.3 实施 5.1.3.1 识别关系 识别校企合作中的合作关系,并重点确定校企合作各阶段的合作模式,包括现阶段和未来可能的合作。关于最佳实践的联合基准测试是一个持续改进过程。在试图确立合作关系时,高校和合作伙伴应该了解各自在合作过程中拥有的独自和联合优势,进而确定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将在哪些方面建立可持续的合作关系,以及哪些方法可以促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的不同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高校应能够优先考虑和区分各种类型的关系,并考虑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合作能带来最大收益。5.1.3.2 建立关系管理计划 高校和合作伙伴可以建立识别、评估等机制,明确各相关利益

8、方合作内容、办法和制度,协调校企合作各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关系。高校和合作伙伴可以联合制定关系管理计划,明确合作目标及其所需的保障环境,包括实现其目标的外部和内部要素。关系管理计划还可包括校企合作中的合作环境和相关利益方的期望。关系管理计划的联合制定应是反复、持续、动态的优化过程。5.1.3.3 建立组织和领导 校企合作应建立包括领导团队在内的联合管理团队,明确负责校企合作的高级管理人员或其指定代表,明确成员所承担的角色、职责和权力。联合管理团队应构建支持校企合作实施的环境,包括但不限于资源、设备、财产、人员和风险管理。联合管理团队应根据合作目标和治理要求,确保校企合作的持续管理和优化升级。联合管

9、理团队可根据相关利益方具体诉求,建立并实施校企合作计划,使所有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都能从中获益。5.2 愿景和价值观 5.2.1 说明 愿景和价值观反映校企合作的理念、目标,避免道德或伦理冲突,并阐明与合作伙伴有效合作应规划的方向、共识、文化和价值观。5.2.2 理由 愿景和价值观可为高校、合作伙伴及其相关利益方提供指导,从而与其任何发展、文化、声誉、道德和行为都保持一致。愿景和价值观的一致表达将有助于校企合作成员实现合作目标。5.2.3 实施 5.2.3.1 确定合作的愿景和价值观 愿景和价值观的预期、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的情况以及兼容性等重要因素会影响校企合作的合作开展与合作成效。校企合作

10、的相关利益方应清晰、一致理解其合作的愿景和价值观,并始终关注价值创造。5.2.3.2 实施合作的愿景和价值观 愿景和价值观贯穿、体现于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的整个合作过程。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都应树立共同的目标,明确自身的责任。高校和合作伙伴应关注内部和外部目标,包括加强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加强高校研究人员与政府、行业、企业等潜在用户之间合作,在遵守道德准则的情况下,保护相关利益方的知识产权,加速成果转化,推进成果产业化。5.3 合作目标 5.3.1 说明 高校和合作伙伴宜按照确定的愿景和价值观建立合作目标,通过充分合作、履行各自职责、提供充足资源共同实现目标。校企合作中确定的合作目标宜具

11、体、可测量、可分解、可实现、有时效。校企合作中也需要列出投入的资源和违约承担的损失,用于解决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5.3.2 理由 高校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产业发展、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和资源流动的重要渠道之一,有助于促进社会创新。校企合作目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是整合资源、增强优势、实现价值的基础,明确校企合作目标是有效合作的基础,为校企合作重点项目、发展方向提供指引,有助于保证校企合作各相关利益方的一致性。5.3.3 实施 5.3.3.1 确立目标 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宜对合作目标有清晰一致的理解,并应考虑实现合作的价值。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合作相关利益方应明确自己的目标,了解其他方的

12、目标,找到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的共同目标,进而保证自身目标与校企合作目标相容,促进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有效参与,实现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互利共赢。5.3.3.2 协调准备 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在确立目标后,应整合资源并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进而确保合作能够更好地执行,提高合作关系效率,减少外部条件对合作关系的不利影响。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考虑自身风险,并整体考虑合作关系中面临的共同风险。5.3.3.3 精炼目标 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明确目标的发展方向。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可根据时限设定小阶段性目标,明确时间节点,目标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可根据合作的不同内容,为每个

13、合作内容设定明确的目标。5.3.3.4 实施目标 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根据合作目标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制定应充分评估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的实际能力和影响因素,确保计划能够得到执行、量化和评估。在实施合作过程中,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有效沟通以实施既定的目标,要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及时汇总所有相关信息。5.3.3.5 调整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明确建立相应的目标修订机制。修订机制应明确规定修订的条件、修订发起人的标准、修订过程和修订本身。5.4 合作领导 5.4.1 说明 高校和合作伙伴对于合作领导的任命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高层领导应由校企合作

14、的相关利益方任命并代表各相关利益方,在校企合作中得到相关利益方充分的支持,有效指导校企合作,创造有利于合作的环境。注:校企合作的高层领导其职务也可以是校企合作项目经理或校企合作经理。5.4.2 理由 校企合作双方高层领导对高校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应做出明确承诺。高层领导以身作则,努力实现合作目标,能够有效建立和加强合作关系。校企合作中高层领导应明确合作方向、合作重点,增强互信,在促进合作的基础上,确保合作关系得以巩固、合作目标得以完成,并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5.4.3 实施 5.4.3.1 任命校企合作高层领导 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确定高层领导的要求、职责和权限。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选

15、派或任命有能力管理校企合作的高层领导。高层领导在监督管理和资源配置方面应得到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以及校企合作各层级的支持。5.4.3.2 提供所需资源 校企合作应该为高层领导分配足够资源。5.4.4 理由 建立治理体系是动态、持续的过程。应明确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职责和分工,彼此高效互动。随着合作深入,应构建长期互动、完整有效的内外部共治格局。与分工有关的内容和责任应相应调整或拓展,避免影响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的行为、信心、业绩和后续参与。5.4.5 实施 5.4.5.1 规划实施 高校和合作伙伴应对实现目标所必要的流程进行整体规划,更好规范实施合作内容。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在协议或合同条款

16、中进行明确,包括由哪方管理,管理哪些内容,如何获取校企合作管理实际成效等情况。5.4.5.2 实施阶段 在正确设定校企合作目标后,可对校企合作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包括管理计划、管理范围、实施计划、阶段计划的制定、成本管理、资源供应、应对方法和其他支持措施。高校应了解其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确定与校企合作相关利益方的未来合作方向。高校应确保校企合作与其所处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相一致,并积极争取相关激励政策。5.4.5.3 评估阶段 检查关系管理计划的实施效果对于校企合作的实现非常重要。通过自我评估和联合评估,将合作结果与合作目标进行比较,检查合作结果是否符合规划阶段制定的目标和要求。校企合作

17、的相关利益方确立的联合管理团队应对合作可预见的结果以及如何评估结果达成一致。5.4.5.4 解决问题 在校企合作的实施中,联合管理团队应:a)采用统一的问题解决程序;b)对评估阶段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c)对照预期目标对校企合作全过程或部分过程、合作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价;d)确保合作关系持续;e)确保合作目标与合作计划保持一致。5.5 治理和流程 5.5.1 说明 治理和流程是构建、维持、实现高校与商业合作伙伴之间目标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组织架构、制度和流程,形成联合管理团队,实现善治、权力平衡、利益共享。可以制定标准化、可操作的联合关系管理计划来指导合作过程中潜在的冲突或误解。5.5.

18、2 理由 建立治理体系是动态、持续的过程。应明确校企合作相关利益方的职责和分工,彼此高效互动。随着合作深入,应构建长期互动、完整有效的内外部共治格局。与分工有关的内容和责任应相应调整或拓展,避免影响校企合作相关利益方的行为、信心、业绩和后续参与。5.5.3 实施 5.5.3.1 规划实施 高校和合作伙伴应对实现目标所必要的流程进行整体规划,更好规范实施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在协议或合同条款中进行规划,构建治理框架,包括由哪方治理,治理什么,如何进行治理以及如何管理合作实施情况。治理框架和内容要平衡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利益,实现互利共赢。5.5.3.2 实施阶段 在正确设定校企合作目标

19、后,可就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包括管理计划、管理范围、实施管理的计划、阶段计划的制定、成本管理、资源供应、应对方法和其他支持措施。高校应了解其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确定与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进行未来合作的方向。高校应确保校企合作与其所处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相一致,并积极响应政策、利用激励政策。5.5.3.3 评估阶段 检查关系管理计划的实施效果对于 UBC 的实现非常重要。通过自我评估和联合评估,将合作结果与合作目标进行比较,检查合作结果是否符合规划阶段制定的目标和要求。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确立的联合管理团队应对合作可预见的结果以及如何评估结果达成一致。5.5.3.4 解决问题 在校企合作关

20、系实施中,联合管理团队应:a)采用统一的问题解决程序;b)对评估阶段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c)对照预期目标对校企合作全过程或部分过程、合作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价;d)确保合作关系持续;e)确保合作目标与合作计划保持一致。5.6 合作能力和合作行为 5.6.1 说明 高校和合作伙伴的合作能力和合作行为会受到环境影响,进而影响到校企合作的预期结果。合作能力和合作行为能够有效规避文化差异带来的合作风险,降低合作计划实施的困难。5.6.2 理由 合作能力和合作行为包括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的人员、资金和设施设备,以及规划、流程和评价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合作行为可以有效实现合作目标,为校企合作的相关利

21、益方创造更大价值。5.6.3 实施 5.6.3.1 明确合作能力和合作行为 高校和合作伙伴应评估各自利益相关者进行校企合作的能力,并确定其能力和行为利于合作。5.6.3.2 改进合作能力和合作行为 根据校企合作的合作目标,高校和合作伙伴应确定其人员、资源投入情况,确保人员具有匹配的技能水平,有足够的资源投入支持校企合作。高校和合作伙伴还需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和资源重组,包括对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进行统一培训,提高合作能力。5.6.3.3 评估合作能力和合作行为 应定期评估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的合作能力和合作行为。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相关利益方优势、合作方案、行为模式、联合管理和合作效果。5.

22、7 互信与共同获益承诺 5.7.1 说明 信任和共同获益承诺对校企合作的目标实现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建立互信和合作关系,遵守共同获益的承诺。5.7.2 理由 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实现彼此间异质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互信和共同获益承诺,减少合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满足相关利益方发展需求。5.7.3 实施 5.7.3.1 通过互信与共同获益承诺建立合作 互信和共同获益承诺由合作方的资源、人员、基础、诚信和声誉建立。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以合法有效的方式,建立完整的制度,并形成规范性的文件,维护相关利益方信任与承诺。5.7.3.2 提高合作中的互信与共

23、同获益承诺 随着合作的推进和环境的变化,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的互信和共同获益承诺应不断提高和增进,包括保持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和对于各自的知识产权保护。5.8 价值创造 5.8.1 说明 价值创造是一种从组织间的互动中创造附加价值的机制。它是任何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寻找和产生新价值进而使合作关系更加有效和持续的核心。5.8.2 理由 高校和合作伙伴通过建立信任,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可以促进各自获得相关利益,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声誉或社会信用。在校企合作的实践和改进中发现或创造新合作点可以产生更大的价值,并促进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的合作关系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的价值创造可以为合作伙伴增加利润、提升

24、实力和行业影响力,为高校提升教师能力、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5.8.3 实施 5.8.3.1 确定价值 统一的价值诉求是促进高校和合作伙伴合作加强校企合作的基础。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结合各自合作目标和资源来确定价值的含义,包括人才培养、科研能力、社会服务、利润、公信力和合作产生的知识产权。5.8.3.2 管理价值创造过程 价值创造是校企合作的动态过程。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尊重相关利益方的文化,通过合作提升相关利益方的声誉和社会信用。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积极拓展合作范围,紧密、持续合作且持续创造更大价值。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做好价值创造过程的管理,管

25、理过程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定义价值创造的意义和目标;建立价值创造的实现机制和方法;明确价值创造的分配机制;评估和改进价值创造计划。5.9 信息和知识共享 5.9.1 说明 信息和知识共享贯穿于校企合作全过程,包括论证期、合作期和终止期(包括退出和到期)。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进行信息和知识共享,保障信息安全,提高共享价值和效率,推动制定信息和知识共享激励机制,达到共同创造价值的目标。5.9.2 理由 信息和知识的共享和管理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明确信息的获取、分析、创建、存储、控制和更新,建立知识管理标准,包括知识的记录方式和对共享时间的定义,以及对分享方式和内容的控制

26、。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明确各自管理责任,就知识产权的归属和控制达成共识,保障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降低风险。5.9.3 实施 5.9.3.1 制定计划 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制定信息和知识共享的指导计划和目标,并对共享的信息进行分类,评估信息安全和风险。不同信息可有不同程度的共享和使用场景,应明确界定各自的知识产权,规范授权范围,形成清晰的信息和知识共享机制,同时制定相关利益方认可的信息和知识共享计划,提高信息共享时效。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建立合作流程,如招聘、入职和体检等流程,应积极参与过程分析,不断明确合作目标。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可持续关注并分析关于知识转移的反馈,对于知识转移和技术转

27、让制定并采用协议或合同(如转让协议),进而推动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协议或合同应根据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的情况随时调整。5.9.3.2 执行管理 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会产生相应的信息和专有数据。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对信息进行管理,制定并遵守信息获取和使用的管理标准。对于合作产生的知识,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根据各自的贡献进行协商并达成共识,制定和遵守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提高相关利益方参与度和积极性。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就专有数据的使用和知识产权的归属制定相应的文件,明确信息和知识转移的层级以及应共享的内容。5.9.3.3 审核和改进管理 根据合作关系进展,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检查、处理和改进信

28、息和知识共享管理的有效性。5.10 风险管理 5.10.1 说明 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形成系列优化方案。通过平衡机遇和风险的比例,利用有效的资源化解风险,对合作机遇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进而实现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之间最大程度的合作。5.10.2 理由 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建立负责风险管理的小组,并实行领导责任制。风险管理小组的建立应综合考虑专业素质和资质经验,保证选拔公平、公开,确定风险管理成员或其指定代表。在风险管理中应以较小成本实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在融资、安全、生产、设备、物流、技术、用户等领域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采用正式文件确定双方合法的合作,确保风险监管的

29、一致性、真实性、清晰性和层级性,有效保障合作顺利推进和可持续发展。5.10.3 实施 5.10.3.1 建立风险管理目标 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制定风险管理框架,明确相关利益方的责任、义务、权益、机会和目标,并落实风险管理的责任体系。基于校企合作的合作目标,这些责任主体包括高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合作伙伴人员、政府和其他组织。当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面临风险时,应采取利于合作继续进行的最佳控制措施,降低损失或将不利影响保持在可控范围内。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积极调动相应资源,将风险影响降至最低。5.10.3.2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建立沟通协商机制,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

30、了解和考虑相关利益方利益,明确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在征信、项目评估、实施细则、执行计划、应急预案和过程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规定、措施、损失、转移和补偿等。风险管理团队应致力于采取降低风险的策略,将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包括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实施过程监督,落实措施并编制多种备选方案等。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校企合作相关利益方应分析风险的成因、后果和与风险措施相关的问题,应提供真实、相关的准确信息,帮助增强风险管理的信心。风险管理计划是对风险控制相关文化、标准、计量和监督持续实施的优化过程。5.10.3.3 识别和评估风险 识别和评

31、估风险可增强风险管理有效性,充分认识风险并实行应对措施可影响校企合作的成效。为应对各种风险,风险管理团队应基于对风险的认知,运用与其目标、能力和相适应的风险识别工具和技术,同时对风险源、受影响区域、事件和致因进行综合判断,实现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并非一次性行为,应贯穿于校企合作全过程。使用历史信息和相关方法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应考虑风险所导致的积极和消极后果以及这些后果发生的概率。有效地识别和合理地评估风险可以促进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全面掌握风险信息,有序跟进风险管理。5.10.3.4 降低风险 风险发生前,联合管理团队应重点预防,识别潜在风险,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和危机管理计划。风险识别和评估

32、后,联合管理团队应考虑适用于不同风险管理的可行方法,考虑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的价值观和态度,选择最合适的风险应对计划。风险发生后,联合管理团队应注重应急和恢复,实施风险缓解措施、保存信息、总结经验等。风险管理应包括组织和实施风险管理计划,具体内容包括:方法、职责、时间、预算、分级、描述、容忍度、报告格式和跟踪反馈。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密切合作,及时沟通和共享信息,落实风险管理各流程和环节。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及时评估组织和实施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并做出反馈。在合作过程中,风险管理应动态进行,以创造和保护价值。5.11 关系评估和优化 5.11.1 说明 关系评估和优化指对合作关系健康水平的持续

33、关注和衡量,包括对校企合作当前、未来和可能阶段的评估和优化,明确可持续的方面,以及哪些方式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关系评估和优化的内容应涉及校企合作全过程。对于企业合作者来说,校企合作对技术创新、人力资源优化等提供服务;对于高校来说,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提供服务。对合作关系的评估和优化应考虑校企合作的类型,以及其年限、规模等方面。5.11.2 理由 校企合作的联合管理团队要不断评估因环境变化等导致的合作关系的变化,促使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建立早期认知,在合作期间积极解决问题,优化合作以实现合作目标。联合管理团队应通过关系评估和优化,发现新的潜在的合作机会,促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5.1

34、1.3 实施 5.11.3.1 确定评估内容 合作关系评估应检查和分析目标、流程和行为,并评估安排的有效性,包括:a)合作目标的执行情况及影响因素;b)合作关系的强度;c)合作关系的持久度;d)合作关系的增值。5.11.3.2 组织评价 校企合作的联合管理团队定期对合作关系和行为进行评价和优化,采用适当的检查、测量、分析和评价方法,记录分析评价结果和相关信息,形成评价档案和报告。5.11.3.3 反馈评价结果 关系评估中的合作成效是持续优化校企合作的基础。高校应加强对校企合作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应用,通过评估,联合管理团队会发现需要改进的领域、风险和机遇,以及校企合作中应采用的办法、标准,进而巩固

35、或扩展校企合作,如校企合作中存在障碍或校企合作关系没必要再存续的,应及时考虑退出策略。5.11.3.4 优化合作关系 联合管理团队应密切关注校企合作的各阶段和各组成部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运营模式,不断改进合作目标、合作流程、增强合作关系,并检查、评估合作关系。5.12 退出策略 5.12.1 说明 退出策略因合作方的性质和目标而异。退出策略是一方或多方退出合作关系的战略安排,旨在促进合作方的长久发展。校企合作的退出策略可以发生在合作目标完成之后或之前。5.12.2 理由 校企合作的退出策略并非具有消极性。校企合作的退出策略可以增进校企合作中相关利益方的相互了解,消除合作的不确定性,提高合作的

36、有效性。退出策略可提高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的参与度,了解退出规则和原因,增加校企合作的透明度,增强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信心。5.12.3 实施 5.12.3.1 制定退出策略 为充分发挥退出策略在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避免不利影响,联合管理团队应提前制定退出策略,明确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信息,包括知识转移和数据保护;b)资产,包括知识产权、许可证、设备和设施;c)资源,包括资金、人员和技术;d)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其安保、安全、业务连续性;e)具体退出流程和规则等。退出策略应突出审计、业务流程等因素,并被列为校企合作全过程的工作文件。5.12.3.2 启动退出策略 联合管理团队从校企合作

37、成效、风险和合作等相关利益方面评估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之间的整体关系,包括校企合作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资源、潜力、能力和连续性。评估期间应考虑校企合作的利益相关利益方如高校、合作伙伴、政府、教师、学生等,以及校企合作在财务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根据评估结果,校企合作的高层领导根据预定的退出流程和规则,做出是否退出合作的决定。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在退出过程中,应互相尊重,确保退出策略的所有事务均已处理完毕。5.12.3.3 评估退出策略 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对退出策略的过程和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校企合作的相关利益方应确定未来发展中继续合作的可能性。A A 附录A (资料性)校企

38、合作的类型 合作关系管理的 12 条原则在校企合作中涉及四个领域,每个领域包含更具体的类型。校企合作的类型见表 A.1。表A.1 校企合作的类型 领域 类型 A.1 教育合作 A.1.1 共同开发技术/能力标准 A.1.2 共同建设专业课程 A.1.3 共同承担专业课程(如企业工程师课程)A.1.4 组织校企学生实习实训 A.1.5 专兼教师授课 A.1.6 成立产业学院或研究所等 A.1.7 共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培训设施、基地 A.1.8 终身学习(如学历提升、行业培训和职称评定)A.2 研究合作 A.2.1 联合研发(如校企协同创新)A.2.2 企业咨询(如企业委托课题研究)A.2.3 专

39、业人士流动(如互兼互聘)A.3 增值合作 A.3.1 许可/专利 A.3.2 科技创业 A.3.3 学生创业(如创业企业)A.3.4 成果转化 A.4 管理合作 A.4.1 治理(如专家参与校企合作委员会,企业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委员会)A.4.2 共享资源(如基础设施、人员、设备)A.4.3 行业支持(如捐赠、赞助、奖学金、科研基金等)参考文献 1 ISO 19011-2018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2 ISO 44000:2019 成功合作关系管理的原则 3 ISO 44001:2017 合作关系管理体系要求和框架 4 ISO 44003:2021 合作关系管理中小微企业基本原则实施指南 5 ISO 44004:2021 合作关系管理寻求与微型、中小型企业(MSME)合作的大型组织的指南 6 ISO GUIDE 73-2009 风险管理-词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