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上海向阳工业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海向阳工业区
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海环境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1809号
二○○三年二月
48
1、总论
1.1任务由来
闵行区在“十五”期间至2015年发展规划的战略思想是:充分发挥现有基础优势,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功能开发,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把闵行区建成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城奠定基础。
向阳工业区正是在这样的区域环境和发展背景下着手进行规划设计的。工业区位于闵行区中部,其规划范围涉及颛桥镇与吴泾镇(以颛桥镇为主),区域位置在颛桥镇东侧,吴泾镇西侧,规划的大鑫都居住区以东,规划的颛桥大市场以南,常青工业区以北。
向阳工业区的建设是两镇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向阳工业区不但有利于充分发挥两镇综合配套能力,而且必将成为闵行区又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且通过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开发,可加快全区工业化的进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上海向阳工业区项目建设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阐明项目环境影响情况和环境影响控制措施,并对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做出结论。因此,上海莘庄工业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上海环境节能工程有限公司开展上海向阳工业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成环评课题组,与建设方密切配合,对项目进行了解,收集了有关项目的资料,并赴项目所在地进行了实地踏勘,获取了有关现场资料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现状资料等。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根据建设方提供的项目工程资料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并根据国家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有关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定以及项目本身的环境影响特点和项目建设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特点,确定了项目环评的具体内容、评价特点、评价深度和技术方法,编制了《上海向阳工业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1.2编制依据
1.2.1环保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发布,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20。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
(7)《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1997.6.9.修订。
(8)《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001年7月13日通过。
(9)《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10)《上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11)《上海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1.2.2 技术文件
(1) 《上海向阳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国标HJ/T2.1~2.3,1993。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国标HJ/T2.4-1995。
1.3评价重点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项目地区环境现状评价、工业区规划分析以及大气和水的环境影响评价为工作重点。
根据项目外排废水经处理达到《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后纳入市政合流污水管网,仅有厂区清洁雨水进入地表水的实际情况,本项目不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1.4 保护目标
1.4.1环境空气质量保护目标
根据《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划归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类区”,因此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保护目标是环境空气常规指标的允许浓度必须符合上述标准“二级”要求。任何工程项目在此竣工投产后,不能对项目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常规指标的环境浓度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发生级差下降变化。
本项目的环境敏感点为项目西面的大鑫都居住区。
1.4.2 地表水水质保护目标
根据上海市环境保护局颁布的《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该地区地表水执行Ⅳ类标准。因此,该地区地表水的水质保护目标为主要水质指标检出浓度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标准。以后工程项目投产不能使项目所在地地表水的水质发生级差改变。
1.4.3 声环境质量保护目标
工程项目建设地点所在地区为《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2类标准适用区”,声环境质量的保护目标为达到国家《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Ⅱ类”标准。
1.5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和对项目环境影响的识别结果,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价因子如下:
(1) 大气
常规因子:SO2、NO2、PM10
(2) 水体
考虑到进入工业区的有特殊水污染物产生的企业应另外做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本评价只考虑常规污染因子,确定评价因子为:
常规因子:CODcr、BOD5、SS、NH3-N。
(3) 噪声
按照常规选定评价因子为:等效声级Leq。
1.6评价标准
1.6.1环境质量标准
1.6.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各评价项目浓度限值列于表1-1中。
表1-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项目
浓度限值(mg/m3)
标准来源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任何一次
GB3095-1996
“二级”
SO2
0.06
0.15
0.50
NO2
0.08
0.12
0.24
PM10
0.10
0.15
1.6.1.2噪声评价标准
声环境质量评价根据环境功能区划及建设特点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
表1-2 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Leq:[dB(A)]
标准类别
时段
标准来源
昼间
夜间
2
60
50
GB3096-93
1.6.2污染物排放标准
1.6.2.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目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9078-1996)“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二级”。锅炉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Ⅱ时段。
1.6.2.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废水经各企业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吴闵外排工程。水污染物排放执行《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表1-3列出了各种水污染物排放的最高允许浓度。
表1-3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
单位
排放标准
pH
无量纲
6~9
SS
mg/l
150
CODcr
mg/l
100
BOD5
mg/l
30
NH3-N
mg/l
15
1.6.2.3噪声源控制标准
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噪声源控制标准采用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具体标准值见表1-4。
表1-4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等效声级Leq[dB(A)]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电锯等
70
55
装修
吊车、开降机等
65
55
建设项目运行期间的噪声源控制标准采用国家《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9-90)“Ⅱ类”,标准值见表1-5。
表1-5 噪声源控制标准 等效声级Leq[dB(A)]
类别
Ⅱ类标准
昼间
60
夜间
50
1.6.3基础方法标准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
《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3839-83);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
《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3095-199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2.2-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1995。
2、项目概况
2.1项目名称
上海向阳工业区。
2.2建设性质
新建。
2.3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颛桥镇和吴泾镇,东以莲花南路为界,西至莘奉金高速公路,北到六磊塘,南至放鹤路。地理位置见图2-1(1),2-1(2)。
2.4工业区总体规划
2.4.1规划指导思想
上海向阳工业区的规划体现以下四条基本思想:
1. 加快新颛桥镇与新吴泾镇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要求,充分利用向阳工业区潮浜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及发展潜力,规划以“从长远考虑,高瞻远瞩,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现代化”为指导思想。
2. 规划中力争做到本地块规划能自成体系,也兼顾了远景发展;考虑工业区各个地块有机结合,有利协作,方便管理,力争综合效益最佳,为增强本地块工业发展创造条件,为城市大工业疏散提供专业基地。
3. 工业区以一类工业为导向,兼以发展二类工业,从而形成相辅相成的功能布局。
4. 努力创建一个具有积极性、前瞻性与发展灵活性的高品质园区环境。
2.4.2向阳工业区总体规划
闵行区的总体规划中提出:闵行区工业发展在充分利用区位经济优势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工业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找商引资力度。区内工业布局应遵循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原则,相对集中,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向阳工业区规划用地范围:工业区东以莲花南路为界,西至莘奉金高速公路,北到六磊塘,南至放鹤路,规划总用地面积530.86公顷。此次工业区规划涉及到颛桥镇和吴泾镇,依据《闵行区总体规划(报审稿2001—2020年)》,颛桥镇与吴泾镇之间有绿化隔离带,本工业区的向心力主要偏向于颛桥镇。
本工业区规划逐步将镇区内大、中型工业和新建工业向工业区集中,布置一、二类工业,同类工业相对集中布置,有利于生产协作。
2.4.3功能布局与用地规划
2.4.3.1功能布局
项目基地由城市道路、水系、绿化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
六磊塘—向阳路,莘奉金高速公路—莲花南路为A组团规划综合布置了一类工业用地、一类仓储用地、服务配套用地。
向阳路—元江路,莘奉金高速公路—莲花南路为B组团规划布置了一类工业用地。
元江路—放鹤路,莘奉金高速公路—莲花南路为C组团规划综合布置了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一类仓储用地、公共绿地和社会停车场用地;各组团之间都有道路及道路绿化隔离带,使其在环保、卫生和功能上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2.4.3.2用地规划
基地内的企业以无污染、科技含量较高、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为主,区内企业运营方式为高速度、高效益、低能耗、低成本。规划确定为以一类工业为导向,辅以发展二类工业和一类仓储。一类工业用地可根据实际开发的情况相应调整为仓储用地,而一类工业用地与二类工业用地之间不能相互调整。
1. 管理服务用地
在莲花南路与颛兴路交叉处(A-13#地块)规划布置了颛桥镇工业区行政管理中心,规划用地1.86公顷。
在莲花南路与元江路交叉处(B-12#地块)规划布置了吴泾镇工业区行政管理中心,规划用地0.45公顷。
A-14#地块布置了仓储型物流中心,规划用地3.97公顷。
A-2#与 A-8#地块一并规划布置商业及办公用地,相应安排信息与咨询中心、金融与证券服务、海关、税务、银行、工商管理、上水营业所、环卫管理机构等一系列公建设施。
社会停车场布置在C-14#地块,规划用地4.0公顷。
2. 环卫用地
基地内规划环卫管理站一处(B-12#地块),用地面积500平方米,内设垃圾压缩收集站;另外按A、B、C三个组团的划分规划布置了环卫道班房3处,结合环卫道班房布置公共厕所3处。
3. 供电用地
规划布置220KV变电站一处,位于(C-16#)地块,用地面积2.0公顷;按每一平方公里规划一处3.5KV变电站的原则要求,规划3.5KV变电站五处,分别位于A-1、B-7、B-11、C-6、C-8#地块,用地规模分别为0.24公顷。
4. 消防规划
规划设置消防用地一处,位于B-9#地块,用地面积0.3公顷。
2.4.3.3规划用地平衡表
本工业区的规划用地平衡表见表2-1。
表2-1 规划用地平衡表
项目
面积
%
规划总用地
530.86
100
其
中
工业用地
257.32
48.5
仓储用地
89.37
16.8
公建用地
8.29
1.6
市政用地
9.55
1.8
道路用地
74.52
14.0
集中绿化及防护绿地
65.51
12.3
河流用地
22.30
4.2
社会停车场用地
4.0
0.8
2.4.4市政设施规划
2.4.4.1道路交通规划
1. 对外交通
向阳工业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侧的莘奉高速公路、中部的元江路和南侧的放鹤路作为区内的城市主干道,起到了对外联系的作用,为工业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2. 区内道路
区内道路规划以网格型道路与水系绿化相结合,产生了既满足交通要求又能为城市街景创造条件的道路体系。工业区内道路有都会路、都庄路、颛兴路、向阳路、北吴路等;另外,为了更好地进行地块划分,有利于招商引资,规划了2条24米宽和16米宽的街坊级道路,这几条道路都有效连接了工业区与外部的联系。总之,工业区内各级道路形成了便捷的系统。
2.4.4.2河流规划
工业区内除闵行区水利规划外,还根据道路红线的走向把北潮浜进行了重点规划,基本上沿元江路平行开挖了1条18米宽的人工河,本次规划范围内保留河流具体见下表。
表2-2 河流控制一览表
河名
河口宽度(米)
两侧绿化控制带(米)
六磊塘
30
20
横沙河
24
10
北潮浜
18
10
南潮浜
18
10
俞塘
30
20
各条河道蓝线6米都为防汛防灾通道,以保证区内排水、防灾和水利的要求,河流用地面积为22.30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4.2%。
2.4.4.3绿化规划
绿化规划遵循结构规划的原则,将绿地与河流、道路充分结合,以形成生态环境目标,通过各种手法将周边绿带与功能组团相结合,形成开放的公共绿地系统,满足功能与景观相结合的规划理念。绿化设计基本上由四个方面组成:即集中绿化、河道绿化、高压走廊控制带绿化和道路隔离带。
园区绿化用地面积为65.50公顷,占用地面积的12.3%。
2.4.4.4给水规划
供水量计算:工业区管理服务建筑用水量标准取120m3/万m2,则最高日用水量为467 m3/d,工业区工业及仓储用水量采用60 m3/万m2,则日用水量为22380 m3/d,消防及其它用水量取上述用水总量的10%,规划区平均日用水量为2.5万m3。
2.4.4.5排水规划
规划区内采用雨污水分流排水体制。区内共设三个雨水泵站,雨水由雨水管网汇集后就近分散排入水体。污水由莲花路、都庄路、都会路污水干管汇集后经元江路污水干管接入吴闵总管。污水排放量按给水总量90%计算,则平均日污水总量2.25万m3。
2.4.4.6供电规划
规划区内设5个规划35KV变电站,电源近期来自颛桥220KV变电站,远期接基地内规划220KV变电站。
2.4.4.7电讯规划
本项目规划在基地内设置电话站,容量设置为2万门。工业区的基础通讯业务范围包括:有线类交换网、管道网、传输网、光缆网。
2.4.4.8燃气规划
工业区气源来自剑川路中压天然气管道,经放鹤路南、莲花路东高中压调压站调压后供工业区使用。主要用于企业生产用气和管理服务大楼中央空调用气。
3、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概况
3.1.1 地理位置
本项目基地位于闵行区颛桥镇与吴泾镇,区域位置在颛桥镇东侧,吴泾镇西侧。规划大鑫都居住区以东,规划颛桥大市场以南,常青工业区以北。本项目东以莲花南路为界,西至莘奉金高速公路,北到六磊塘,南至放鹤路。项目基地及周边情况见图3-1,图3-2。
3.1.2 地貌
该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属滨海湿地平原。地势低平,区域地表高程在3.78-4.27m之间。区内土地的基土在地表70米范围内,自上而下划分为7层,主要由饱和黏土和沙壤土组成,各层层位稳定,顶底埋深起伏不大。
3.1.3 河流水文
该地区属感潮平原河网区,河面历史最高水位3.95米,常年水位2.2米,历史最低水位0.80米。
工业区周围河网密布,北面有区级河道六磊塘,基地内有东西向的横沙河、北潮浜、南潮浜、俞塘,南北向的淡水河。由于工业区离黄浦江不太远,所以各河道潮涨潮落水位变化明显,河水常年丰满。
3.1.4 气象气候
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北缘,是东亚季风盛行地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阳光较足,温度适中。项目所在区域的气象要素统计特征值如下。
(1) 气温、日照
年平均气温15.4C。一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0.1。C。七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38.9。C,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91小时,平均每天5.7小时。八月日照时数最长,平均为每天7.9小时;日照时数最少为二月,每天平均4.5小时。
(2) 降水
年平均降水1144.4mm,平均雨日为132天。年最大降水量为1659.3mm;年最小降水量为709.2mm。
(3) 湿度、蒸发量、气压
年平均相对湿度79.2%,一月平均为76.3%,七月平均为85.3%。
年平均蒸发量为1465 mm,七月蒸发量最大为266mm,一月最小为61mm。
年平均气压为1016hpa,冬季1025.1hpa,夏季1005.3hpa。
(4) 风向
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盛行SSE-SSW风,冬季盛行WNW-NNE风。全年以NNE风最多,冬季NW13%,夏季SE15%。
(5) 风速
年平均风速2.91m/s,冬季风速为3.1m/s,夏季风速为3.2m/s。
(6) 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以D级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C、E。
3.2 社会环境概况
3.2.1 交通
莘庄立交使工业区的交通极其便捷,黄浦江岸拥有8个万吨级泊位的龙吴港集装箱码头距工业区6公里,张华浜国际集装箱码头距工业区36公里。工业区周边的312、318、320国道连接国内各大城市。地铁、轻轨已通至莘庄。
3.2.2 工业经济概况
颛桥镇已逐渐显示规模经济的优势,镇内最大的工业区是市级工业区----莘庄工业区。
莘庄工业区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无污染为产业导向,目前已形成以IT相关产业、电器产品、生物制药和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莘庄工业区内有200多家中外企业,其中三资企业近150家,世界500强中有20余家企业在此落户。涉及的行业有材料、化工、生物制药、包装、电子电器、彩印、食品饮料、科技、研究机构等。已落户的著名跨国公司有上海大金协昌空调有限公司、罗地亚(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巴斯夫涂料有限公司、三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
3.2.3 文教科研卫生
本项目所在的闵行地区具有完备的教育设施和较高的教育水准,10公里范围内有高校26所,如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涉外学校有上海美国学校、耀中上海国际学校、上海日本人学校等。
项目基地周边有多家科研机构,如航空航天部第805研究所、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上海有机氟材料研究所等。
闵行区内有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和闵行区中心医院,分别与中山医院、瑞金医院联营,可为本工业区提供医疗服务。
3.3 建设项目与颛桥镇发展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3.3.1 颛桥镇发展规划
将原颛桥集镇作为新颛桥镇的中心集镇,重点发展,闵行区总体规划“一线四点”中的市级工业区(莘庄工业区)位于本镇,将颛桥镇工业逐渐向园区集中,并保留原常青工业区,逐步显示本镇规模经济的优势,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颛桥镇以沪闵路和莘奉金高速公路为界分为西、中、东三块。
西片:沪闵路以西,为颛桥镇中心集镇和莘庄工业区,包括原有颛桥老镇、颛溪新村,为本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片:沪闵路以东、莘奉金高速公路以西为本镇居住用地,包括田园都市居住区与大鑫都居住区,这一区域包容了中、高档的住宅。
东片:莘奉金高速公路以东为本镇工业发展区域,六磊塘以北为颛桥大市场,六磊塘以南为本规划工业区所在地。
3.3.2 建设项目与镇区规划相容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颛桥镇以沪闵路和莘奉金高速公路为界所分的西、中、东三块中的东块,为颛桥镇工业发展区域,本规划工业区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土地资源吸引外资及市属企业,发展工业生产,改变乡镇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总产值。
所以本评价认为本项目建设同颛桥镇的规划是相容的。
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4.1.1调查日期
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于2003年1月6日-2003年1月8日间进行,监测历时连续3昼夜。按照《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三级评价的要求,SO2、NO2每天采样4次,时间为02、07、14、19时;PM10每天连续采样24小时。
4.1.2调查方法
(1) 监测站位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站位的设置考虑项目地区的功能区划及所在地区的风频特征,按照三级评价的要求,考虑环境功能为主的原则并兼顾环境敏感点共设置3个监测站位,列于表4-1中。大气监测点位置如图2-1(2)所示。
表4-1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
编号
监测点位置
方位
1
颛桥镇
西约1300米
2
项目基地
向阳二村
3
曹行镇
东北约1600米
(2) 监测因子
为SO2、NO2、及PM10。
(3) 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按国家环保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配套测定方法及国家环保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执行。各因子采样方法如表4-2所示。
表4-2 采样方法
监测因子
采 样 方 法
SO2
喷泡瓶吸收,每天采样4次,每次采样1h,连续3d。
NO2
喷泡瓶吸收,每天采样4次,每次采样1h,连续3d。
PM10
滤膜吸收,每天采样1次,每次采样24h,连续3d。
(4) 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同样执行国家环保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配套测定方法的要求,如表4-3所示。
表4-3 分析方法
项目
方 法
方法来源
SO2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5262-94
NO2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T15435-95
PM10
滤膜采样重量分析法
GB/T15432-95
4.1.3调查结果
4.1.3.1空气污染物浓度的量值变化
(1) SO2:
监测期间共取得有效数据36个,样品检出率为100%,任何一次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18-0.079mg/m3。监测期间各采样点的SO2浓度检出值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中SO2的浓度限值(任何一次浓度限值0.5mg/m3)。表4-4、4-5详细列出了各监测点SO2浓度量值变化。
表4-4 各监测站位SO2浓度监测结果 单位:mg/m3
采样日期
频次
1#点颛桥镇
2#点项目基地
3#曹行镇
1月6日
2:00
0.055
0.035
0.057
7:00
0.049
0.029
0.064
14:00
0.073
0.018
0.062
19:00
0.064
0.027
0.043
日均值
0.060
0.027
0.056
1月7日
2:00
0.057
0.023
0.056
7:00
0.051
0.035
0.067
14:00
0.062
0.027
0.079
19:00
0.045
0.032
0.059
日均值
0.054
0.029
0.065
1月8日
2:00
0.042
0.031
0.058
7:00
0.057
0.040
0.072
14:00
0.046
0.034
0.058
19:00
0.068
0.026
0.047
日均值
0.053
0.033
0.059
表4-5 各监测站位SO2浓度统计结果 单位:mg/m3
监测站位
样品总数
检出样品数
样品检出率
(%)
一小时取样浓度
变化范围
超标样品数
超标率(%)
#1
12
12
100
0.042-0.068
0
0
#2
12
12
100
0.018-0.040
0
0
#3
12
12
100
0.043-0.079
0
0
(2) NO2:
监测期间共取得有效数据36个,样品检出率为100%,任何一次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15-0.059mg/m3。监测期间各采样点的NO2浓度检出值均低于“二级标准”中NO2的浓度限值(任何一次浓度限值0.24mg/m3)。表4-6、4-7详细列出了各监测点NO2浓度量值变化。
表4-6 各监测站位NO2浓度监测结果 单位:mg/m3
采样日期
频次
1#点颛桥镇
2#点项目基地
3#曹行镇
1月6日
2:00
0.034
0.025
0.035
7:00
0.059
0.030
0.046
14:00
0.048
0.021
0.048
19:00
0.042
0.028
0.057
日均值
0.046
0.026
0.046
1月7日
2:00
0.038
0.018
0.034
7:00
0.044
0.027
0.042
14:00
0.058
0.015
0.040
19:00
0.046
0.022
0.038
日均值
0.046
0.020
0.038
1月8日
2:00
0.039
0.026
0.045
7:00
0.049
0.029
0.049
14:00
0.042
0.040
0.055
19:00
0.031
0.034
0.043
日均值
0.040
0.032
0.048
表4-7 各监测站位NO2浓度统计结果 单位:mg/m3
统计项目
监测站位
样品总数
检出样品数
样品检出率
(%)
一小时取样浓度
变化范围
超标样品数
超标率(%)
#1
12
12
100
0.031-0.059
0
0
#2
12
12
100
0.015-0.040
0
0
#3
12
12
100
0.034-0.057
0
0
(3) PM10:
监测期间共取得有效数据9个,样品检出率为100%,日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0.031-0.082mg/m3。日平均浓度的最大值为0.082mg/m3 ,出现在#1站位,各站位的日平均浓度值均低于“二级标准”(“二级标准”中PM10日平均浓度的浓度限值0.15mg/m3)。表4-8、4-9详细列出各监测点PM10浓度量值变化。
表4-8 各监测站位PM10浓度日均值 单位:mg/m3
采样日期
1#点颛桥镇
2#点项目基地
3#点曹行镇
1月6日
0.076
0.031
0.062
1月7日
0.053
0.035
0.078
1月8日
0.082
0.038
0.070
表4-9 各监测站位PM10浓度统计结果 单位:mg/m3
统计项目
监测站位
样品总数
检出样品数
样品检出率
(%)
一小时取样浓度
变化范围
超标样品数
超标率(%)
#1
3
3
100
0.053-0.082
0
0
#2
3
3
100
0.031-0.038
0
0
#3
3
3
100
0.062-0.078
0
0
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4.2.1评价因子
根据“评价工作大纲”的要求,确定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的因子均为评价因子,即SO2、NO2、及PM10共3项。
4.2.2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大纲”的要求,项目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表4-10 列出了项目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标准。
表4-10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单位:mg/m3
项目
日平均
一小时平均
任何一次
标准来源
SO2
0.50
GB3095-1996
二级标准
NO2
0.24
PM10
0.15
4.2.3评价方法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通过计算单项因子污染指数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PI:单项因子大气污染指数;
Ci: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Si: 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
4.2.4评价结果
各采样点单项因子污染指数计算值(按最大值计算)及评价结果列于表4-11,和图4-1中。
表4-11 各监测点空气质量单项因子污染指数最大值
监测点
单项指数
#1
#2
#3
P(SO2)
0.136
0.08
0.158
P(NO2)
0.246
0.167
0.238
P(PM10)
0.547
0.253
0.52
图4-1空气质量单项因子污染指数图表
由表4-11和图4-1可见,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期间各监测点SO2、NO2、PM10的平均污染指数均小于1。由此可见,项目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5、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1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5.1.1.监测布点
现状监测在拟建项目边界东、南、西、北方位各布设一个监测点,共计4个监测站位。监测站位如表5-1及图5-1所示。
表5-1 环境噪声监测站位设置及位置
站位序号
设置位置
设置目的
#1
东边界
监测基地东边界处环境噪声
#2
南边界
监测基地南边界处环境噪声
#3
西边界
监测基地西边界处环境噪声
#4
北边界
监测基地北边界处环境噪声
5.1.2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执行。
监测仪器:AWA6218B噪声统计分析仪。
测量时间:监测时间为一昼夜。每次测量时间为:昼间:9:00-10:00,15:00-16:00;夜间:23:00-24:00,各监测一次。
5.1.3监测结果
监测于2003年1月16日进行,监测结果详见表5-2。
表5-2 噪声监测结果表
序号
测点位置
声源
监测时段
测定数据dB(A)
L10
L50
L90
Leq
1
项目东侧边界处
综合
上午
58.1
52.0
47.3
54.5
下午
56.3
51.7
46.2
52.3
夜间
46.4
42.5
39.0
43.7
2
项目南侧边界处
综合
上午
56.5
50.2
45.1
53.4
下午
55.1
49.8
44.9
51.5
夜间
45.1
41.8
37.6
41.9
3
项目西侧边界处
综合
上午
63.5
57.5
53.7
61.5
下午
62.4
55.9
52.6
60.8
夜间
55.2
50.8
47.6
52.0
4
项目北侧边界处
综合
上午
54.7
48.3
45.2
52.1
下午
52.0
47.8
42.5
50.7
夜间
47.8
42.6
39.5
43.8
5.2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2.1评价标准
本项目边界噪声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即昼间Leq≤60dB(A), 夜间Leq≤50dB(A)。
5.2.2评价结果
(1) 除了西边界,项目地块周边昼间声级均低于2类标准值60dB(A)。
(2) 除了西边界,夜间各测点声级均低于2类标准值50dB(A)。
基本结论:
除了西边界,本项目边界噪声目前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的要求,项目地块本底声环境质量较好。
项目基地的西边界以莘奉金高速公路为界,现场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受莘奉金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的影响。
6、项目施工期对环境影响分析
6.1施工期污染特征分析
本项目占地面积为530.86万平方米,除了规划的工业用地以外,还有一些管理服务设施及公共设施等,如颛桥镇工业区行政管理中心、吴泾镇工业区行政管理中心、仓储型物流中心、信息与咨询中心、以及金融与证券服务、海关、税务、银行、工商管理、上水营业所、环卫管理机构等一系列公建设施。项目建设施工属于限定区域的低层建筑施工,施工阶段大致可分为:
· 第一阶段:土方工程;
· 第二阶段:构筑物外形形成,结构封顶;
· 第三阶段:构筑物内外装饰;
· 第四阶段:设备安装。
上述每个阶段都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现将施工各阶段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列于表6-1中。
表6-1 项目建设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序号
施工期
主要污染源
污染物
1
土方工程
挖土机等
噪声、粉尘、污水
2
构筑物形成、结构封顶
搅拌机、吊车
噪声、粉尘
3
构筑物内外装饰
搅拌机、锯木机
噪声、粉尘
4
设备安装
风镐、冲击钻
噪声、粉尘
5
运输及工程机械
运输车辆、工程机械
噪声、粉尘
6
生活设施
炉灶
烟尘废气、生活垃圾
由6-1可见,噪声和粉尘为主要污染物,几乎贯穿项目建设整个施工期。由于项目建设地点有几条河流,因此,施工阶段产生的污染水、固体废物也不能轻视。
6.2施工期对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建设施工期土方工程,脚手架拆除等阶段都会有较多的扬尘,在天气晴好时,施工场地堆放的建筑垃圾和弃土、工程机械作业以及运输车辆的进出都会随风致扬尘。导致施工场地及周围区域尘土飞扬。另外,在施工期将使用各种内燃施工机械及大型运输车辆,在运行时产生废气也将会影响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为此,在整个施工期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 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应文明施工,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如木材、黄沙、水泥)应定点堆放,上面覆盖塑料薄膜。遇到天气连续干晴时,可在垃圾和弃土表面喷洒适量的水,以减少尘土飞扬。
(2) 尽量选用烟气量少的内燃机械以改善周围环境空气。
(3) 车辆进入施工场地时,应慢速行驶,同时要清洁轮胎上的泥土。车辆要检查装载情况以确信无超载和洒落装运可能才可放行。以避免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污染工地周围环境和沿程道路。
6.3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