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微生物学重点内容(考试必看).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842325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重点内容(考试必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微生物学重点内容(考试必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免:微生物学重点级总结(考试必看) ——中大药学院 海不知道云知道 2014/5/7 十章、细菌学概论 细菌(bacteria):一类具有细胞壁、单细胞、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p123-137) 一)大小与形态 1.大小:微米、光学显微镜 2.基本形态(适宜条件、8-18h、主要有3种;观察选对数生长期最优) 球菌 Coccus 单、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 杆菌 Bacillus 各种杆菌差异较大,排列分散、无一定形式 螺形菌 Spiral bacterium 弧菌:一个弯曲、螺菌:数个弯曲 3.多形性: 细菌在条件改变时,出现不规则形态,呈梨形、气球状、丝状等,条件适宜,可以恢复。 二)细菌的细菌结构(10分)««««« 1.基本结构(所有细菌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1)细胞壁:坚韧、有弹性;保护细菌;含主要成分肽聚糖,特殊成分磷酸壁、脂多糖等。 A.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 较厚,含丰富肽聚糖,少量磷壁酸 a.肽聚糖 由40层左右的网格状分子交织成厚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 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及五肽桥组成。 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G)和N-乙酰胞壁酸(M)经β-1,4糖苷键交替间隔排列而成。 肽聚糖支架相同,肽链肽桥随菌而异。 b.磷壁酸(G+特有成分) 酸性多糖, 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链状聚合物。 分壁磷壁酸(核糖醇型)和膜磷壁酸(甘油型) 具重要生理功能: ①.P-结合阳离子,Mg2+提高细胞表面酶活性 ②.细胞壁表面抗原成分 ③.噬菌体吸附的特异受体 ④.调节自溶素活力 ⑤.增加细菌粘附性,与致病性有关。 B.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 较薄,肽聚糖含量低。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 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 a.肽聚糖 b.外膜 ①.脂蛋白:一端以蛋白质部分共价键连接于肽聚糖的四肽侧链上另一端以脂质部分连接在外膜的磷酸上,其功能是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②.脂质双层:脂蛋白外侧,脂质双层结构。含有外膜蛋白。 ③.脂多糖(LPS):习惯称细菌内毒素,由脂质双层向细胞外伸出, 含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 类脂A:毒性部分及主要成份。致病物质,无种属特异性。 核心多糖:类脂A外层,具属和组特异性。 特异性多糖:最外层,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重复单位构成。 G-菌体抗原(O抗原)就是特异多糖,有种和型特异性。 LPS功能 吸附Mg2+等阳离子,与磷壁酸作用类似 类脂A,细菌内毒素主要成分 特异性多糖:O-侧链(O抗原),鉴定细菌 噬菌体吸附的位点 c.周质空间 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空间,含周质蛋白 C.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及酶 A.青霉素(penicillin)和头孢菌素:与细菌竞争合成胞壁过程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可导致细菌死亡。 B.溶菌酶(lysozyme):切断肽聚糖中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之间的联甘键之间的联结,破坏肽聚糖支架,引起细胞裂解。 D.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L型细菌(bacterial L form):实验室培养过程中,自发突变,指细胞壁缺陷的变型。 原生质体:G+ 高渗、人工条件,溶菌酶完全水解或青霉素完全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 球状体:G- 高渗、 人工条件,溶菌酶部分水解或青霉素不完全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 2)细胞膜 A.半渗透性脂质双层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B.功能: a.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作用,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b.维持渗透压 c.膜上有多种呼吸酶,参与产能过程。 d.合成细胞壁及附属结构的场所 C.中介体(mesosome):又称间体,细胞膜向胞浆凹陷折叠成囊状物(充满囊泡)。与细胞呼吸有关,为细菌提供大量能量。有拟线粒体之称。多见于G+。 3)细胞质及内含物 细胞质:基本成份是水(约80%)、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 A.核糖体:70&RNA + 30%蛋白质 细菌:70S核糖体 (50S亚基 + 30S亚基) 真核:80S核糖体 (60S亚基 + 40S亚基) 某些抗生素能作用于细菌核糖体,如红霉素与链霉素能分别于细菌核糖体的50S和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死亡。而真核核糖体为80S,故许多能有效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抗生素对人体无害。 B.胞质颗粒:细菌细胞内颗粒状内含物,大多数为营养贮藏物,可以鉴别细菌。 聚beta-羟丁酸:类脂性质C源贮藏物 异染颗粒:贮藏高能磷酸盐,嗜碱性较强,用特殊染色法可以看得更清晰。 糖原粒与淀粉粒:C源贮藏物 4)核质体(Nuclear body):细菌的遗传物质。 核质(nuclear material)、原核(prokaryon)、类核(nucleoid)、细菌的染色体(chromosome) 富尔根(Feulgen)染色法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多形态核质体。 基因组(genome):核质体为单倍体,含细菌全部基因,也称基因组。 5.)质粒 (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2.特殊结构:非细菌生活所必须。包括荚膜、芽孢、鞭毛、菌毛。 1)荚膜(capsule): A由多糖或多肽组成。厚度0.2m以下者,称微荚膜。 B细菌一般在机体内和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才能形成荚膜。2. C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光滑型(S型)或粘液型(M)菌落,失去荚膜后变为粗糙型(R)。 D荚膜作用: a.保护细菌抗干燥、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 b.储存营养。 c堆积代谢废物。 d一定屏障作用,对其他因子(溶酶菌、补体、抗体、抗菌药物等)的侵害有一定抵抗力。 E荚膜与人类 a医疗:提取葡聚糖 b.细菌分型鉴定 c.危害:发酵生产 2)芽胞(spore) A.定义:在一定条件下,芽孢杆菌属(如炭疽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属(如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病原菌)能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的不易着色小体,称为內芽胞,简称芽胞。 B.芽胞含水量少(约40%),蛋白质受热不易变性。无通透性,有保护作用,能阻止化学品渗入。芽胞对理化因素(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高强度的抵抗力。 炭疽杆菌芽胞可在草原中存活20-40年。 C.芽胞含有大量吡啶二羧酸DPA,使芽胞的酶类具高稳定性和耐热性。 D.芽胞并非细菌繁殖体,而是休眠休态,以维持细菌生存的持久体。 E.芽胞的抵抗力强,当进行消毒灭菌时往往以芽胞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F营养缺乏,容易形成芽胞。 3)鞭毛(flagellum):化学组成——鞭毛蛋白;基础小体 + 钩状体 + 丝状体(运动性) 运动“器官”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 鞭毛的数量、分布可用以鉴别细菌。 4)菌毛:G- 化学组成——菌毛蛋白(抗原性) A.普通菌毛(粘附性、致病性) B.性菌毛 (F菌毛)传递DNA 性菌毛由质粒携带的一种致育因子(Ferility factor)的基因编码,故性菌毛又称F菌毛。 带性菌毛的细菌称为F+菌或雄性菌,无菌毛的细菌称为F-菌或雌性菌。 三)分类 1.分类单位 纲、目、科、属、种,最重要、最基本的单元是种,其次是属。细菌中常用属和种。 种(species):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 亚种、变种(subspecies):一个种内不同细菌存在稳定的变异或遗传特征,不足以归为新种 型:亚种下的细分。 菌株(strain):不同来源的标本种所得到的同属一种的纯培养 标准株(standard strain):具有典型特征的菌株,由菌种中心给统一编号 2.命名:林奈双名法 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 菌株:Bacillus subtilis BF7658 标准菌株: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 3.分类方法:核酸分析:16srRNA/18srRNA序列 4.分类系统:分为真细菌和古细菌 1)真细菌 狭义:专指其中的细菌, 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 广义: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衣原体、立克次氏体、霉形体、螺旋体、放线菌、蓝细菌、 光合细菌等 2)古细菌:生存在极端环境下(高温、高盐、低pH),细胞壁无肽聚糖。未发现有病原菌。 二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p138-150) 1.营养物质运输方式: 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主要方式)、基因转移。 1)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在细胞膜上特异性渗透酶的参与下,消耗能量,可以逆浓度差运输营养物质,且被运输物质在运输前后并不发生任何变化的一种物质运输形式。 2)基因转移(group translocation): 指需要载体蛋白参加,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且被运输物质在运输前后发生分子结构修饰(化学修饰)。 磷酸转移酶系统。主要存在厌氧菌、兼性厌氧菌。除化学修饰外,其他同于主动运输。 2.营养类型 主要营养类型 代表类型 光能无机自养型 绿硫细菌、蓝细菌 光能有机异养型 红螺细菌 化能无机自养型 硝化细菌、铁细菌 化能有机异养型 绝大多数细菌和全部真核微生物 3.生长繁殖条件  1)营养物质:水、C源、N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2)适宜的酸碱度: pH = 6.8-7.4 缓冲物质。乳酸杆菌5.8-6.6 霍乱:8.4-9.2; 亚硝酸细菌7.8-8.6 结核:6.5-6.8 3)温度 细菌类型 最适温度 代表类型 嗜冷菌 10-20℃ 海洋、深湖、冷泉和冷藏库的细菌 嗜温菌 体温菌 25-32℃ 寄生病原菌 室温菌 37℃ 腐生菌 嗜热菌 50-55℃ 温泉、堆肥、火山口附近的细菌 4)气体环境(氧和CO2) 细菌类型 最适O2体积(%) 代表类型 专性需氧菌 ≥20 枯草芽胞杆菌、结核杆菌 微需氧菌 2-10 霍乱杆菌、空肠弯曲菌,HP 耐氧菌 ≤2 乳酸菌 兼性厌氧菌 有或无O2 大肠埃希菌(多数菌) 专性厌氧菌 不能有O2 丙酮丁醇梭菌 需氧菌:具SOD,过氧化氢酶。 4.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 繁殖速度极快,代时(G):20-30min;个别较慢(如结核杆菌)。 5.人工培养 1)培养基(medium): 人工配制,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划分依据 培养基类别 组成 天然、合成、半合成培养基 物理状态 液体、固体、半固体培养基 用途 基础、营养、选择、鉴别、厌氧培养基 2)培养方法及生长现象 培养方法 备注 固体培养法 菌落形成单位:CFU;菌落(colony)、纯种分离、纯培养;菌苔 液体培养法 静置、震荡培养 半固体培养法 判断运动性(有无鞭毛):有动力、无动力 菌苔(lawn): 挑取单个菌落划线接种于琼脂斜面上,由于划线密集重叠,长出的细菌会融合成片。 6.生长繁殖规律——生长曲线 ««««« 生长曲线(growth curve):描述细菌群体在整个培养期间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曲线。 1)迟缓期(Lag phase):适应期。细菌接种至培养基后,对新环境有一个短暂适应过程(不适应者可因转种而死亡)。迟缓期长短因素种、接种菌量、菌龄以及营养物质等不同而异。此期中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增殖合成、储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迟缓期的长短可以反映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是否适宜。 2)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又称指数期(Exponential phage)。此期生长曲线上活菌数直线上升。细菌以稳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视培养条件及细菌代时而异)。此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性状以此期细菌最好。抗生素作用,对该时期的细菌效果最佳。(连续培养)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恒定期。该期的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有机酸、H2O2等)积累PH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相对细菌死亡数开始逐渐增加,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胞等。 4)衰亡期(Decline phase):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菌数明显增多。活菌数与培养时间呈反比关系,此期细菌变长肿胀或畸形衰变,甚至菌体自溶,难以辩认其形。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故陈旧培养物上难以鉴别细菌。 三、细菌的代谢(p150-158) 分解代谢;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产物和相关的生化反应试验(不记细节) 糖发酵试验、硫化氢试验、 吲哚试验(I)、甲基红试验(M)、VP试验(Vi)、柠檬酸盐(枸橼酸盐)利用试验(C)。 IMViC试验——常用于肠道的鉴定。 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应用 ««««« 1)热原质(Pyrogen):泛指那些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 内源性热原质:如白细胞介素-1(IL-1) 外源性热原质: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LPS) 热原质耐高温。高压消毒不被破坏。经250℃30分钟或180℃4小时高温处理。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 离子交换剂或过滤方法除去。制药用水不能含热原质。 原质。 2)毒素与侵袭性酶 ««««« A.毒素(toxin):许多病原性细菌能合成对人和动物有毒性的物质。 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毒素。 a.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 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毒性强,如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炭疽毒素及肉毒毒素等。 b.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的脂多糖组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后才能大量释放到菌细胞外,内毒素的毒性较弱。 B.侵袭性酶:细菌致病物质。透明质酸酶、卵磷脂酶 3)细菌素(Bacteriocin) ««««« 定义:某些细菌合成的一类具有杀菌作用的蛋白类物质。 抗菌范围很窄,无治疗意义,但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   细菌素以生产菌而命名。 大肠杆菌——大肠菌素、绿脓杆菌——绿脓菌素、霍乱弧菌——弧菌素。 4)色素(Pigment):细菌的色素有两类。 A.水溶性色素,能弥散到培养基或周围组织。 B.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只存在与菌体,是菌落显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 5)抗生素:多粘菌素、短杆菌肽等 6)维生素:K、B 四、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158-163) 感染: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性过程。有临床症状的为感染性疾病。 感染:机体免疫力 + 细菌致病性 一)细菌的致病性:毒力、侵入机体的数量及途径 1.细菌的毒力 致病性强弱程度以毒力(Virulence)表示。 常用半数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或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表示。 构成病原菌毒力的主要因素是侵袭力和毒素。 1)侵袭力 2)毒力   细菌毒素(Toxin):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A.外毒素(Exotoxin):主要是G+,也有少数是G-菌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毒蛋白。   外毒素毒性强,小剂量即能使易感机体致死。 一般外毒素是蛋白质,不耐热,对机体有器官选择性。 外毒素可被蛋白酶分解,遇酸发生变性。在甲醛作用下可以脱毒成类毒素,但保持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 B.内毒素(Eedotoxin):是G-菌体的细胞壁的脂多糖LPS,只有当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才释放。 细菌内毒素是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菌体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 内毒素对组织细胞的选择性不强,不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内毒素,引起的病理变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发热反应;DIC ;内毒素血症。 2.细菌侵入的数量 3.细菌侵入途径 二)感染 感染过程的发展与结局,取决于病原菌的毒力、数量、机体的免疫状态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来源:外源性、内源性 类型: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 显性感染——全身感染: 菌血症——伤寒早期、 败血症——炭疽芽胞杆菌 毒血症——白喉破伤风、 脓毒血症——金黄色葡萄球菌 超级细菌 五、细菌的检查方法(p163-167) 染色标本的检查:复染色法 1.革兰染色法(Gram strain)最经典最常用 步骤:将细菌涂片、干燥和固定后,先用结晶紫初染,再经碘夜煤染后用95%的乙醇脱色,最后用苯酚或沙黄复染,干燥后置显微镜下观察。镜下呈紫色的为G+,红色的为G-。 2.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rain):分支杆菌(主要抗酸性细菌:结核 + 麻风) 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抗盐酸酒精脱色,称抗酸染色阳性。 步骤:将细菌涂片用苯酚复红加温染色,再用3%的盐酸乙醇脱色,最后用美蓝复染。在显微镜下,不脱色呈红色——抗阳酸性细菌;脱色呈蓝色——非抗酸性细菌。 六、放线菌(p167-174) 放线菌(Actinomycetes):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和无性孢子的G+单细胞原核微生物,由于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是特殊类型的细菌。 一)应用: 1.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到目前为止。至今已报道的近10000种抗生素中约70%是放线菌生产的。如:链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等。 2.生产维生素和酶 3.进行甾体转化、烃类发酵和污水处理 二)在微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放线菌门,属于原核生物界细菌域第14门。 1.培养特征上与真菌相似,属于细菌. 2.原核微生物 3.细胞结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二氨基庚二酸,菌丝直径与细菌基本相同 4.最适生长PH与细菌相同 5.对抗生素和溶菌酶敏感 6.无性繁殖,DNA重组方式 三)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1.菌丝mycelium 分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类。 放线菌菌落形态示意图 五)放线菌代表属 2.孢子spore 3细胞壁(与G+菌相似) 含肽聚糖,胞壁酸、多糖二氨基庚二酸DAP(特殊多糖),赖氨酸生物合成的前体。 有些细菌的肽聚糖中成分,除革兰氏阳性球菌及某些链霉菌外,广泛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细菌。 四)繁殖方式 主要:无性孢子;+菌丝断片(液体培养时) 五)代表属及特点 代表属 特点 备注 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 具发育良好的分枝状菌丝体, 分化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菌丝无隔,孢子丝分化成孢子 放线菌最大的一个属; 产生的抗生素种类最多,占90% 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 诺卡菌属 Nocardia 只有基内菌丝,菌丝纤细,一般无气生菌丝。少数菌产生一薄层气生菌丝,成为孢子丝。 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引起外源性感染 游动放线菌属 Actinoplanes 一般不形成气生菌丝,基内菌丝有分枝并形成各种形状的球形孢囊。囊内有孢子囊孢子,孢子有鞭毛,可运动。 创新霉素, 绛红霉素:对肿瘤、细菌、真菌均有一定作用 放线菌属 Actinomyces 厌氧放线菌属基内菌丝有横隔,断裂为V、Y、T型,不形成气生菌丝和孢子。 多为厌氧或兼性厌氧。多为致病菌。 能引起人致病的主要是衣氏放线菌(条件致病菌) 十一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噬菌体(p184-187) 一)定义 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或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因为噬菌体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噬菌体。 微小、衣壳+核酸、细胞内寄生 二)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电镜、蝌蚪形、微球形、丝形 2.化学组成:核酸+蛋白质 核酸:遗传物质,大多数为DNA噬菌体,少数为RNA噬菌体 蛋白质:保护核酸,决定表面特征 3.抗原性 4.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繁殖体强,75℃30min灭活,耐受低温冰冻,对紫外线和X射线敏感 三)与宿主菌的关系 1.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增殖与溶菌:复制方式增殖,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吸附:特异性结合 穿入:有尾噬菌体:溶菌酶、注入;无尾噬菌体与丝形噬菌体:脱壳 生物合成:以噬菌体核酸为模板,复制子代噬菌体的核酸基因 成熟和释放:裂解(有些丝形:出芽方式) 2.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又称溶原性噬菌体。 溶原周期 1)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溶原性转换; 脱离,进入溶菌周期 溶原性细菌:噬菌体免疫状态 2)三种存在状态:A.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B.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形式的噬菌体核酸、C.前噬菌体 二、遗产变异(P187-197) 一)突变株类型 1.高产突变株 2.突变株:抗噬菌体突变株+抗药突变株 3致死性突变株(conditionally lethal mutant):在许可条件下,突变株表达出野生菌的表型;而在限制条件下致死。 4缺陷突变株:微生物突变后失去对生长因素的合成能力,必须依靠外界供应才能生长。 原养型菌株 Ames实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一系列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进行的试验新药等是否有诱变作用。 这些菌株A.确定的组氨酸营养缺陷;B.对化合物高度渗透;C.修复功能突变。 实验菌无组氨酸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药物作用后,回复突变后可生长。回复突变率过高的,认为有诱变作用。 5.毒力变异株:微生物长期培养于加有特殊化学成分的培养基或长期通过不同的动物传代,毒力能够逐渐降低,可应用于减毒活疫苗的制备。 卡介苗BCG、狂犬病毒、SARSE病毒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1.转化(transformation):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 ,通过与染色体重组,或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特性。(感受态) 自然转化过程及机制:吸附、解链、整合、转化子的产生 2.接合(conjugation):供体菌和受体菌通过性菌毛直接接触,遗传物质自供体菌移入受体菌,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Hfr:高频重组菌株) 接合方式 结果 F+×F- F-→F+、F+→F+ Hfr×F- Hfr→Hfr、F-→F- 少数变传递接合子 F’×F- F’→F’、F- →F’ 3.转导(transduction):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供细菌的基因转移到受体菌内,通过交换重组导致后者基因改变的过程 1)普遍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通过完全缺陷噬菌体将供体菌任何DNA片段转移至受体菌的转导现象。 A完全转导(complete transduction):外源性DNA片段与受体菌的染色体整合,并随染色体而传代。 B.流产转导(abortive transduction)外源性DNA片段游离在胞质内,既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也不能自我复制。 2)局限转导(restricted或specialized transduction)只有温和细菌体可进行局限性转导。把供体菌 4.噬菌体转变(phage conversion)把供体菌少数特定的基因转移给受菌体,使前者获得特定的转导现象。 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溶原花而致细菌获得新的性状。也称溶原化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 5.原生质体融合 6.重组 十二章、常见的病原性细菌 掌握:生物学性状(形态)、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治疗 了解:有无疫苗(不当重点) 病原性细菌 菌属 1.球菌 ①葡萄球菌属、②链球菌属、③肺炎链球菌、 ④奈瑟菌属: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2.肠道杆菌 ①大肠埃希菌、②志贺菌属、③沙门菌属 3.弧菌属 ①弧菌属 4.厌氧性细菌 ①破伤风梭菌、②产气荚膜梭菌、③肉毒梭菌 5.分枝杆菌属 ①结核分枝杆菌、②麻风分枝杆菌 6.动物源性细菌 ①布鲁菌属、②鼠疫耶氏菌、③炭疽芽胞杆菌、④猪链球菌 7.其他重要病原性细菌 ①幽门螺杆菌、②铜绿假单胞菌、③嗜肺军团菌…… 8.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①支原体、②立克次体、③衣原体、④螺旋体:钩端;梅毒 一、球菌(coccus) 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化脓性球菌。 G+ 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G-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一)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1.生物学性状——形态:球形或稍呈椭园形,直径1.0um左右,排列成葡萄状。 无鞭毛,不能运动。 2.致病性 【致病物质】金葡菌产生多种侵袭性酶和外毒素,毒力强 1)酶: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纤维蛋白酶、耐热核酸酶脂酶等。 血浆凝固酶(Coagulase)是能使含有枸椽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致病菌株多能产生,常作为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标志 2)毒素 ①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能杀死人和兔的多 形核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②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olysin)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溶血等。损伤细胞膜。经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 ③肠毒素(Enterotoxin)肠毒素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即食物中毒。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并产生急性胃肠炎症状。 ④表皮脱毒素(Epidermolytic toxin)引起人类或新生小鼠的表皮剥脱性病变。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引导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⑤毒性体克综合重量毒素Ⅰ(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1,TTST1)可引起发热,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引起必血管紊乱而导致休克。 【所致疾病】 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败血症。 金葡菌外毒素有引起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假膜性肠炎;毒性休克综合征 二)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 1.生物学性状——形态:球形或卵圆形 2.致疾性 【致病物质】——与侵袭力有关的 ①黏附素。 ②脂磷壁酸; ③F蛋白; ④M蛋白;链球菌细胞壁中的蛋白质组份,具有抗吞噬和抗吞噬细胞内的杀菌作用。 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 ⑤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⑥链球菌溶素:链球菌溶素O,抗“O”抗体,病愈后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可作为新近链球菌感染,或可能风湿活动的辅助诊断。溶血素“S能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 ⑦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人类猩红热的主要致病物质,作用于下丘脑引起发热。 【所致疾病】①化脓性炎症; ②猩红热 ; ③丹毒;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④风湿热;全身结缔组织免疫反应性疾病 ⑤急性肾小球肾炎。 3.防治原则:链球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应对病人和带菌者及时治疗,以减少传染源。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儿童,须治疗彻底,防止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生。 三)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1.生物学性状形态:有荚膜 2.致病性 【致病物质】①荚膜、②肺炎链球菌溶素O、③磷壁酸和脂磷壁酸 、④神经氨酸酶 【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 3.防治原则 :多价疫苗 四)奈瑟菌属(Neisseria) 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对人致病的只有脑膜炎奈瑟氏球菌淋球菌 (一)脑膜炎奈瑟菌(N.meningitis) 1.生物学性状——形态:肾形或豆形革兰阴性双球菌,新分离菌株大多有荚膜和菌毛 2.致病性【致病物质】荚膜和菌毛、内毒素 【所致疾病】流脑:一般表现为3种临床类型,即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 3.防治原则:流脑荚膜多糖疫苗 (二)淋病奈瑟菌 1.生物学性状——形态:革兰阴性双球菌。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和菌毛 2.致病性:淋病、淋菌性结膜炎 3.防治原则:①预防为主 ②都应以1%硝酸银或其它银盐溶液滴入两眼,以预防新生儿淋菌性眼炎发生 二、肠道杆菌 1.一大群居住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杆菌 2.属于肠杆菌科 3.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 4.是胃肠传染病的最重要病原菌 5.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 一)大肠埃希氏菌(E.coli) 1.生物学性状 IMViC试验为“+、+、-、-”。即为典型大肠杆菌。致病大肠杆菌。 2.致病性 肠外感染: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 肠内感染 ①肠产毒性E.coli ( ETEC):大肠杆菌肠毒素。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 ②肠侵袭性E.coli ( EIEC):较大儿童和成人腹泻。浓血便。近似痢疾杆菌。 ③肠致病性E.coli ( EPEC):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细菌粘附于绒毛,导致刷状缘破坏、绒毛萎缩、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造成严重腹泻。 ④肠出血性E.coli (EHEC):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 ⑤肠集聚性E.coli ( E.coli,EAggEC):婴儿持续性腹泻 3.防治 粪口传播,预控原则:改善环境卫生和加强饮食卫生的检查与检测。 二)志贺氏菌属(Shigella) 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 包括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氏志贺菌 1.生物学性状——形状 大小为0.5~0.7×2~3µm,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多数有菌毛。 2.致病性 【致病物质】①侵袭力:菌毛有利于菌粘附至肠粘膜 ②内毒素:作用于肠壁粘膜炎症、溃疡 ③外毒素:志贺毒素与内毒素协同加重局部和全身症状。ST, Vero毒素 【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3.防治 三)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1.生物学性状——形状:无芽胞,一般有鞭毛,无荚膜,多数有菌毛,革兰氏阴性杆菌。 2.致病性 【致病物质】侵袭力:O抗原、VI抗原 毒素:内毒素、外毒素----肠毒素 【所致疾病】外毒素----肠毒素 败血症 食物中毒 3.防治:①疫苗:伤寒三联疫苗(死疫苗)、Ty-2la株减毒活疫苗 ②隔离病人,严格粪管 ③食品加工人员定期检查,不合格者不上岗 ④抗菌素: 三、弧菌属(Vibroio) 是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革兰阴性菌 一)霍乱弧菌(V.cholerae) 1.生物学性状——形态:①革兰染色阴性,弧型或逗点状, ②液体中,运动非常活泼呈穿梭样 ③涂片中,排列整齐呈鱼群状 2.致病性 【致病物质】 1)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毒性亚单位)、B亚单位(结合亚单位) 为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致重的腹泻与呕吐 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 2)鞭毛、菌毛 ①鞭毛运动: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粘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 ②普通菌毛:细菌定居于小肠所必须的因子 【所致疾病】 霍乱——烈性肠道传染病,为我国的甲类法定传染病 1)传染源:病人、无症状感染者 2)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 临床表现: ①上吐下泻 ②剧烈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泻物), ③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 ,低容量性休 ④克及心力不齐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 3.防治原则 ①控制传染源 :隔离病人,治疗无症状携带者 ②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社区环境,加强水源管理, ③提高易感者免疫力:疫苗预防接种 ④治疗霍乱的关键: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预防大量失水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 四、厌氧性细菌 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厌氧芽胞梭菌属 和无芽胞厌氧菌。 一)破伤风梭菌(C.tetani) 破伤风的病原菌。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搐、可因窒息或呼吸衰竭死亡 1.生物学性状 ①菌体细长,有周身鞭毛、无荚膜 ②形成芽胞后,使细菌呈鼓槌状 ③革兰染色阳性 ④严格厌氧 2.致病性 该菌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毒素 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①伤口窄而深(如刺伤) ②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③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④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3.防治原则 ①处理伤口,破坏厌氧环境 ②人工主动免疫:白百破 ③被动免疫:抗毒素、抗生素 二)产气荚膜梭菌 广泛分布土壤、人体。 1.生物学性状 ①芽胞位于次极端,呈椭圆形 ②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③无鞭毛 ④在体内有明显的荚膜 ⑤厌氧。 2.致病性 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10余种外毒素,有些外毒素即为胞外酶,卵磷脂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DNA酶等毒素的分解破坏作用,造成气肿及组织坏死 ①气性坏疽: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及其他梭菌引起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险恶 ②食物中毒 4.防治原则 ①预防: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 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②治疗:抗生素&多价抗毒素 三)肉毒梭菌(C.botulinum) 1.生物学性状 ①革兰阳性粗短杆菌 ②芽胞呈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极端 ③有鞭毛,无荚膜。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④肉毒毒素不耐热,酸抵抗力强 2.致病性 ①肉毒毒素(对人致死量为0.1µg)。神经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导致弛缓性麻痹 ②食物中毒 3.防治原则 ①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提高防范意识 ②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迅速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同时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 五、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1.一类细长或稍弯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其胞壁中含有大量类脂,这种能抵抗2.盐酸酒精脱色的细菌称为抗酸杆菌。 引起人类中的疾病中:(1)结核分枝杆菌(2)麻风分枝杆菌 一)结核分枝杆菌 1.生物学性状——形态:①抗酸染色阳性 ②细长略带弯曲 ③细胞壁脂质含量较高 ④有荚膜 2.致病性 【致病物质】①脂质 :索状因子,细菌毒力:抑制白细胞游走,慢性肉牙肿 ②磷脂:结核结节 ③硫酸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