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田间病害观察及诊断---植保.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830971 上传时间:2024-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4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间病害观察及诊断---植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本文档共7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田间病害调查 植保164班 谢萌 2016319010417 同组成员:祝琳、谢雨晴 1、小麦纹枯病 田间病株上有云纹状病斑 截取茎秆基部上有云纹状病斑 菌丝有直角分支,分支基部缢缩,附近有隔膜(400X) Ø 文献对病害特征的描述: ①  拔节后盛发期为翌年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小麦进入拔节阶段后, 随着植株基部节间的伸长与病菌的蔓延发展, 茎秆和节腔里病斑迅速向上垂直扩展, 小麦分蘖枯死, 病情指数上升。此时期是田间病害最严重时期, 病情严重的田块, 植株茎秆变脆, 输导组织及机械组织失去功能, 出现死苗。 ②  发病初期, 首先在小麦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 之后发展成为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随着病部的逐渐扩大, 病斑颜色也逐渐变深, 并向内侧发展, 延及茎秆, 直至病株基部, 导致茎节腐烂。 ③  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 叶鞘上的梭形病斑常相互连结, 形成云纹状花纹, 中间呈淡黄褐色, 周围有较明显的棕褐色环圈。病斑可沿叶鞘向植株上部扩展, 直至旗叶。小麦苗拔节时, 麦株间空气湿度较大, 叶鞘上的病斑向内侧扩展, 深及茎秆,有明显的云纹状斑纹 , 同时蔓延至节间, 引起茎壁失水坏死, 导致烂茎。此时, 由于主茎和分蘖常不能抽穗, 小麦无法得到必要的养分和水分, 最后造成枯孕穗或枯白穗。[1] Ø 我的诊断依据: ①  症状:发病较轻的小麦叶片上有眼点状黄色病斑,发病较重的小麦叶鞘和茎秆上出现云纹状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发病植株生长较正常植株弱。 ②  病原:从病斑处分离得到的菌丝多分枝, 分枝处呈直角或锐角, 分枝基部稍, 分枝附近有一隔膜。 2、小麦根腐病 田间患病小麦 茎基部以下腐烂 白穗不实 Ø 文献对病害特征的描述: 图表来自[2] Ø 我的诊断依据: ①  症状:患病小麦植株呈灰白色,麦穗为白色不实,茎基部有褐色条斑。拔出植株时只能拔出地上部,茎基部及以下腐烂。 3、柑橘青霉病 柑橘受害状 分生孢子梗帚状分支,分生孢子卵圆形(400X) Ø 文献对病害特征的描述:柑橘青霉病发病初期, 果皮呈水渍状褪色, 并软化, 用手轻压极易破裂。后在病斑表面中央长出大量气生菌丝而形成一层白色霉状物 , 并迅速扩展为可生成青色或绿色粉状物的白色近圆形霉斑。引发柑橘青霉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意大利青霉菌 , 其呈帚状的无色分生孢子梗具有隔膜, 尖端数次分枝, 无色、单胞的瓶状孢子小梗尖端渐趋尖细, 小梗上串生无色、单胞的球形或卵圆形分生孢子。[3] Ø 我的诊断依据: ①  症状:橙子果皮软化褪色,随后长出许多白色霉状物,迅速扩展成白色圆形霉斑。接着又从霉斑中部长出青色或绿色粉状物。由于外缘白色霉斑扩展侵染快,青、绿色粉状物生长慢,霉斑外围为一圈白色的霉环。 ②  病原:青霉病菌学名为Penicillium italicum,病菌分生孢子梗无色,具隔膜,尖端数次分枝,呈帚状,孢子小梗无色,单胞,尖端渐趋尖细,呈瓶状。小梗上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近球至卵圆形,近球形者居多。镜检可见大量卵圆形分生孢子,还可见菌丝及帚状分支的无色分生孢子梗。 4、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田间病株照片 Ø 文献对病害特征的描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节间缩短,植株矮化,上部叶片变小、变厚、有褶皱、向上卷曲、变形、叶片边缘至叶脉区域黄化,下部叶片症状不明显。发病后期表现为坐果困难,果实僵化不膨大,或膨大速度极慢,果实变小,成熟期果实不能正常转色、失去商品价值,导致减产或绝收。病原为番茄黄化曲叶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4] Ø 我的诊断依据: ①  症状:染病番茄植株矮化,顶部叶片常稍褪绿发黄、变小,叶片边缘上卷,叶片增厚,叶质变硬,叶背面叶脉常显紫色。生长发育早期染病植株严重矮缩,无法正常开花结果。 5、苹果锈病 解剖镜下病斑及性子器 性子器切片(400X) Ø 文献对病害特征的描述:苹果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初患病正面出现油亮的橘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橙黄色的病斑,边缘红色。发病1~2周后,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细小点粒,后变为黑色的小点粒即性孢子器。[5] Ø 我的诊断依据: ①  症状: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叶片正面病斑为圆形,表面中央为黑色小点粒,边缘有橘红色小点,与苹果锈病典型症状吻合。 ②  病原:苹果锈病病原为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称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性孢子器烧瓶形,埋生于表皮下。对病斑处进行切片制片观察,可见近烧瓶形的性孢子器,并且有孔口,孔口处有伸出的受精丝,并且埋生于表皮下。因此,判断该病害为苹果锈病。 6、海棠锈病 解剖镜下病斑及性子器 病斑纵切示性子器(400X) Ø 文献对病害特征的描述:显症叶片的徒手切片观察发现,性孢子器呈烧瓶状,直径0.25 mm左右,具有孔口。性孢子器和叶肉细胞之间有一加厚的隔离层组织。性孢子器孔口处可以观察到弯曲且有分支的受精丝,DAPI染色表明性孢子附着在受精丝上,呈芝麻状。[6] Ø 我的诊断依据: ①  症状:锈病主要危害海棠叶片,也能危害叶柄、嫩枝和果实。叶面最初出现黄绿色小点,扩大后呈橙黄色或橙红色有光泽的圆形小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圈。病斑上着生针头大小橙黄色的小点粒,后期变为黑色。在解剖镜下观察病斑,病斑上着生橙黄色的小点粒,并且部分变黑色,而且病斑为橙黄色,边缘有黄绿色晕圈,符合上述特征。 ②  病原:海棠锈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山田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胶锈菌属。是转主寄生,危害海棠类及桧柏类植物。对采集的病样进行徒手切片,可以看到性孢子器符合上述文献中所描述的特征。 7、酸模白粉病 田间病叶照片 酸模白粉病分生孢子(400X) Ø 文献对病害特征的描述:该病主要危害叶、茎秆。起初在叶背可见稀疏白色粉状物,然后扩展到叶片正面,而后,叶片出现不均匀褪绿,直到发黄甚至枯死。发病植株一般下部叶片重于上部叶片.严重时整个植株均被白色粉状物覆盖,叶片皱缩不平或卷曲。后期开始枯黄,在枯萎的叶片和茎秆上可见黄褐色颗粒状物,即闭囊壳。该病由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DC.)引起,菌丝体白色,叶两面均有发生,形成白色霉状斑,最后布满全叶。菌丝有隔,无色,分生孢子柱形,串生。子囊果聚生,暗褐色,扁球形。附属丝13~37根,不分枝或不规则分枝,少数近双叉状分枝1~2次。子囊5--9个,长或短卵形,有柄。子囊孢子3~4个,卵形或椭圆形。[7] Ø 我的诊断依据: ①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茎秆。起初在叶背可见稀疏白色粉状物,然后扩展到叶片正面,而后,叶片出现不均匀褪绿,直到发黄甚至枯死。发病植株一般下部叶片重于上部叶片.严重时整个植株均被白色粉状物覆盖,叶片皱缩不平或卷曲。后期开始枯黄,在枯萎的叶片和茎秆上可见黄褐色颗粒状物,即闭囊壳。田间所见病株叶片发病严重,叶片正面被白色粉状物覆盖,且下部叶片发病重于上部。 ②  病原:该病由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DC.)引起,菌丝体白色,叶两面均有发生,形成白色霉状斑,最后布满全叶。菌丝有隔,无色,分生孢子柱形,串生。子囊果聚生,暗褐色,扁球形。附属丝13~37根,不分枝或不规则分枝,少数近双叉状分枝1~2次。子囊5--9个,长或短卵形,有柄。子囊孢子3~4个,卵形或椭圆形。[6] 刮取发病叶片表面白色粉状物,制成临时制片进行观察,可见分生孢子柱形。 8、大叶黄杨白粉 感病叶片布满粉状物 圆柱形分生孢子、三细胞分生孢子梗(400X) Ø 文献对病害特征的描述:大叶黄杨白粉病主要危害大叶黄杨的叶片,病斑多分布于叶面。感病叶片背面的病情随正面病情的加重而加重。大叶黄杨受害最明显的症状是在叶面、叶背面或嫩枝表面布满白色粉末状物,后期变为灰白色毛毡状。发生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导致病叶卷曲、皱缩,枝梢扭曲变形,生长受阻,甚至枯死。大叶黄杨白粉病菌由一个圆形基细胞或1 ~ 3 个稍小的基细胞组成,分生孢子是单一的圆柱形或椭圆形,且无支链。[8] Ø 我的诊断依据: ①  症状:患病叶片正面、背面都布满白粉,有部分区域呈灰白色毛毡状。 ②  病原:镜检可观察到分生孢子是单一的无支链圆柱形,分生孢子梗有两个分隔,呈三细胞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陈浩梁.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探析[J].农业灾害研究,2011,1(02):7-12. [2]潘万明.小麦根腐病的识别与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15,5(01):4-6. [3]王永崇.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柑橘青霉病及其防治图谱[J].农药市场信息,2017(03):69. [4]宋建军,刘红宵,仇燕,田鹏.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分布及防治对策[J].北方园艺,2010(07):147-150. [5]王永崇.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苹果锈病及其防治图谱[J].农药市场信息,2015(20):69. [6]刘鹏远,李厚华,甘林鑫,曹志秀,韩美玲,耿显宸.海棠锈病病菌特征观察及其冬孢子萌发培养[J].北方园艺,2018(10):75-81. [7]雷玉明.杂交酸模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2003,29(5):49-51. [8]高发明,于祥民,孔爱辉,聂亚芳,袁学文.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策略[J].绿色科技,2018(11):40-41+4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