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药监局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安排,全市系统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扎实推进食品药物监管领域各项建设,坚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药物安全事故底线,食品药物安全总体状况稳中趋好。一、工作状况(一)以成果为导向,完善监管体系建设。1.贯彻目责任,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目责任机制。出台市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市重点工作实行计划,明确整年重点工作和责任单位。由市政府和各区政府签订食品(农产品)安全责任书,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贯彻到有关部门。与市编办联合下发食品药物监管部门市、区层级管理权责划分指导意见和清单,完毕对行政审批事权、行政审查权责、行政惩罚事权等划分,明晰了监管责任。二是
2、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印发有关深入加强市食安委沟通联络及专题督办工作告知,每季度召开市食安办工作例会,研究处理重点难点问题,从制度上保障了食品安全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对各区和有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到“月汇报、季督查”,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对下级政府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内容,保证全市食品安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2.重视队伍建设,扎实工作基础。一是拓宽培训渠道。除积极组织干部参与省局举行各类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外,将系统干部培训纳入市组织人事部门每年培训计划,整年共选派167人次参与学习;二是创新培训方式。由办公室(人事科)统筹将根据各科室提供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基本保证每月开展一次专题辅导课
3、,并召集系统内各区(含镇街)参与,调动了基层开展干部培训积极性。整年,组织全市系统人员合计860人次进行培训。三是严格做好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工作。坚持民主公开、科学规范、客观公正、荐则统一原则,通过民主推荐与组织考察相结合形式,选拔了一批群众基础很好、综合素质较强年轻干部担任中层干部,深入充实本局中层队伍。今年共提任正科级干部4人,副科级干部7人。3.强化技术支撑,提高服务水平。一是食品药物检查检测能力不停增强。全市完毕了食品抽检13762批次,药物抽检950批次,医疗器械抽检101批次,化妆品监督抽检62批次,保健食品抽检49批次,省级药包材抽检10批。“百日行动”期间,共投入抽检经费近
4、20万元,检测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专题检品合计115批次,疑似非法添加化学药样品进行快筛检查达120余批次,“病死猪”涉案样品40批次,早餐食品(检测项目为铝残留量、硼砂)突击抽检740批次。市食品药物检查检测中心顺利通过资质认定现场评审,食品、食品添加剂资质能力覆盖率超过90%、95%。禅城、XX区投入10辆食品迅速检测车,为市民免费提供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猪肉瘦肉精含量等快检服务,受到市民欢迎。二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持续完善。积极推进医院adr集中监测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开展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将市第一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作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对市内50家医疗机构进行走访和真实
5、性核查,提高药物不良反应汇报质量。,全市共上报药物不良反应汇报2499例,新/严重adr汇报占汇报总量30.01%,所有严重汇报比例占汇报总量15.4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共上报869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汇报103例。三是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市局从12月开始实行每月监管平台使用状况通报制度,在全市食药监系统应用过程中将信息惠民工程建设与局信息化项目有机结合,同步开展。目前,市局信息化建设已完毕所有建设任务,其中开展农贸市场管理系统升级改造、信息惠民移动终端综合服务系统等项目已所有通过终验。(二)以风险为导向,监管成果惠及民生1.深化创立成果,引导行业规范。6月,经第三方机构开展示范市工作验收评估
6、,本市基本到达了创立食品安全示范市目,各项重点工程效果明显,部分创新性举措形成了示范效应。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到达46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到达85个、市级“菜篮子”基地到达45个。全市累积完毕268个1000平方米以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投资到达3.6亿元。新增“阳光厨房”1472间,全市共有3490家餐饮服务单位建成“阳光厨房”,其中105家实现了在线监控;部分学校建立了“明厨亮灶”手机终端平台,家长可随时随地运用app软件观看后厨状况。打造食品安全“千家示范工程”,在种植、养殖和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建设了1280家食品安全示范点。开发食品溯源平台,酒类等重点品种和部分餐饮单位已开展了
7、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试点应用。已建成10个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入驻经营户已达228户,占全市所有小作坊69.5%。在此基础上,XX区创新制定了省内首批有关烧腊制品联盟原则,弥补了烧腊行业生产无原则、许可监管无规范空白,为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实行企业化、原则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2.强化全程管控,保证药械安全。建立药物风险信息集成研判制度,坚持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地开展监督检查,推进新版药物gmp认证,增进产业优化升级,辖区内所有在产药物生产企业均已实行新版gmp;以贯彻新修订gsp为主线,通过“区域网格化、管理信息化、监管精细化”,有序完毕84家药物批发、零售连锁企业gsp认证任务。
8、充足运用电子监管手段,对特殊药物、含麻制剂和慢病名药等品种实行靶向监管,有效查找违法案源并防止系统性风险。开展植入、介入类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专题检查、医疗器械“五整改”专题行动“回头看”、体外诊断试剂质量评估和综合治理等专题行动,共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64家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60家次(不含区局),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医疗机构)305家次。深化保健食品打“四非”工作,检查生产企业8家次,经营企业2620家次,抽检保健食品31批次,共立案17宗。推进化妆品“四打一规”专题整改行动,共检查生产企业69家次,经营企业2352家次,发出责令整改告知书657份。3.实行网格模式,强化监管效能。一是制定出
9、台市食品药物监管系统推进食品药物网格化监管工作指导意见,并陆续出台食品、药物、保健食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网格化监管工作实行方案,完毕食品药物网格化工作布署;二是根据网格监管职责、网格划分状况、网格监管人员及网格监管对象等信息,完毕本市二级、三级、四级网格化监管职责、网格员及直管企业一览表梳理工作;三是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网格化监管效能。目前,省食品药物监管局正在开发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监管信息化系统,该系统于12月初正式上线运行,各级监管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即可完毕基础信息采集、监管信息流转等工作。4.重视风险分析,防控多措并举。为完善本市食品药物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体系,市局组织撰写了食品药物安全
10、风险防控与治理体系建设研究结项汇报,同步,制定出台市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风险及其应对权责清单。在食品生产环节,印发了食品生产环节监管实用手册,对全市22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了食品添加剂标示通则(gb29924-)宣传贯彻。在食品流通环节,出台有关加强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导意见,强化市场准入监管,大力推广应用省婴幼儿配方乳粉追溯系统。目前,全市实际经营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企业847家,加入率、上报率均实现100%,全省排名并列第一。在食品餐饮环节,印发了市非经营性场所集体会餐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对城镇居民集体会餐实行申报立案与现场指导、督促规范相结合管理制度,逐渐将本市城镇居民集体会餐
11、纳入管理,最大程度减少会餐食品安全风险。试点建立建筑工地食堂联合监管机制,市食药监局、住建局、交通运送局、水务局联合下发了有关加强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告知及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专题整改工作方案,逐渐形成集体食堂协同共管格局。,73家建筑工地食堂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6家建筑工地食堂实行立案管理,关停不合格建筑工地食堂13家。(三)以问题为导向,高压重拳打假治劣。1.深入开展专题行动。一是“秋风行动”获得突破。联合公安部门打掉了横跨肇庆、番禺、,集收购、屠宰、加工、销售一体病死猪肉非法加工销售链条案,查扣肉品13吨,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李春生副省长对此案作出指示予以肯定。二是打击非法添加
12、成果大,全市共立案273宗,取缔窝点57个,移交公安案件244宗,抓获涉案人员223人。三是“自选行动”卓有成效。如XX区组织开展非法生产经营烧卤熟肉制品清查行动,取缔非法生产经营熟肉窝点34个;XX区开展熟食食品市场准入清理整顿专题工作,立案20宗;XX区组织公安、工商、综合执法等多种部门,区镇联动清理豆腐小作坊行动,打掉地下黑作坊7个。2.保持打击高压态势。全市共立案2942宗(百日行动期间立案2055宗),涉案货值2185万元,没收、查扣物品货值1889万元,罚没款1323.6万元,吊销许可证8个,捣毁窝点1329个(含无证经营),移交公安案件473宗,刑拘922人,提交批捕840人。协
13、查、核查案件171件,办理投诉举报和征询4977件。今年查处案件总量、罚没款同比去年实现增长,其中案件增长565宗,增长26.5%,罚没款增长178.98万元,增长27.3%。3.“两法衔接”逐渐完善。在原有市、区公安与食药监部门联合执法办公室基础上,市、区均挂牌成立了食品药物违法犯罪侦查支(大)队。同步,建立分层级联动机制和两法衔接联络员制度,明确部门职责,规范了涉案物品后续处理程序。今年以来,市、区联合公安行动50多次,联合查处了一批影响大、范围广,链条长食品药物违法犯罪案件,有力震慑了食品药物违法违规行为。(四)以目为导向,全面推进社会共治。1.督促企业贯彻主体责任。一是增强示范企业责任
14、意识,引导企业重视质量安全。全市合计举行企业培训班8场,培训从业人员1500余人次。二是对食品生产、餐饮服务单位、药物批发(连锁)企业实行信用分类,按类监管,全市食品生产、药物批发(连锁)企业分级监管覆盖率达100%,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量化分级覆盖率达98.7%,新增食品安全等级a级餐饮服务单位149家。三是出台食品药物安全“黑名单”制度,明确将有严重违规违法或多次违规违法企业以及有关从业人员纳入行业黑名单,向社会公布,深入加大对诚信缺失治理力度。2.创新开展食药宣传活动。一是塑造食品药物卡通形象代言人“飞鸿君”,提出食品药物安全“全民功夫大行动”宣传口号,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二是与日报社联合
15、举行“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市建设成果专题宣传暨市民考察团活动”,活动共吸引超过3000名热心市民报名。三是初次公布市食品安全示范市建设白皮书,以举行主题座谈会方式,邀请著名学者、专家以及食品行业代表,进行全方位探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四是灵活运用新媒介,在开通局官网、微博(新浪、腾讯和人人)基础上,又启用了官方微信。目前,本局局网、微博和微信关注人群已超5万,微博和微信共公布内容3192条。五是组织食品安全“四进”、用药安全宣传月等活动,整年有近6500多名群众参与了各类食品药物现场宣传。3.发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重新修订市食品药物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措施,最高奖励金额从本来10万元提高到50万
16、元,激发群众参与举报热情。强化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定食品安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新闻公布指南等规范,定期在食品安全网公布食品抽检汇报、风险预警,积极向媒体、市民公开本市食品安全信息,发明良好社会舆论气氛。(五)以过程为导向,关注党风廉政实效。1.“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明显。市局紧密结合食品药物监督监管工作实际,突出教育主题,强化过程导向,通过思想交流推进认识深化,到达了互相启发、凝聚共识、共同提高效果。一是树立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了“三个自信”。二是深刻领会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意图,提高了党性修养。三是增强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抵御不严不实,抵制歪风
17、邪气,杜绝低级趣味,树立起坚实屏障。四是坚持用“三严三实”指导工作实践,将总书记发言精神与目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增强了推进食品药物监管事业发展决心。2.全面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全面布署安排,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食品药物监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同研究、同布署、同贯彻、同检查。二是印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行意见。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细化为6大类责任20项详细工作任务,分解贯彻到有关分管领导和科室部门,建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贯彻”责任体系。三是逐层签订责任书。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分别由局重要领导与班子组员、分管领导
18、与分管部门负责人逐层签订,层层传导压力。四是深化纪律规矩教育。开展“守纪律、讲规矩、作表率”主题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以及干部自学、专题辅导、警示教育、参观学习等形式多样学习教育,让守纪律讲规矩在食品药监落地生根成为新常态。五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好监督工作,保证政令畅通;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对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执法系统中排查出来13个廉政风险点开展科技防控,建成“制度+科技”防控体系;坚持抓早抓小,及时谈话提醒;加大信访力度,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六是狠抓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实现干部作风、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得分在市直28个社会满意度常态测评单位中排名第五
19、。二、存在问题和局限性(一)食品药物风险隐患仍然突出。首先是肉品质量安全输入性风险较高。通过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场厂挂钩”、肉品统一配送等一系列新举措,全市肉品质量保障水平不停提高。但不法分子仍有也许通过地下渠道将有毒有害肉品输入到本市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是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条件差、管理难;城镇结合部、农村偏远地区,无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黑窝点”轻易产生。尤其是今年以来,陆续曝光“超过保质期冷冻肉”、“病死猪”、散装油等食品违法案件,触目惊心,影响恶劣。(二)基层监管能力亟待加强。一是基层监管任务日益繁重,但仍然存在专业素质不强、执法装备欠缺、工作手段落后等问题
20、。尤其是流通环节农产品监管职能移交后,缺乏必要农产品检测技术力量和监管力量,监管能力更受挑战。二是新食品安全法和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正式实行后,目前尚未出台完整实行指导细则,对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欠缺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步对食品管理过程中某些环节管理责任未有明确表述,也无有关经验参照,致使执法人员在实行有关规定期难以操作。(三)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力量仍需强化。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与自律意识微弱,食品安全“第一负责人”意识有待提高;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守信表扬、失信惩戒信用评价和约束机制有待深入完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协管员仍未发挥其真正作用;食品
21、安全宣传有待深入深入,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人人有责认识水平有待提高,社会力量监督作用有待深入引导和鼓励。三、工作安排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提议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行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食品安全战略地位深入提高。全市系统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依法行政,强化风险管控、专题整改和综合治理,不停建立完善最严格覆盖全过程和全产业链监管制度,保证不发生重大源头性食品药物安全事故和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提高食品药物安全整体保障水平。重要抓好如下几项工作:(一)守底线,严原则,特色创新,率先建成省食品安全都市。以“四个最严”规定和市委
22、有关食品安全监管“三个转变”精神为指导,以创立食品安全都市为抓手,筑坝织网,创新机制,打造一种全链条、全领域覆盖监管体系,实现对食品安全“从种子到筷子”全程有效监管。1.守住底线,保证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件。一是扎实基础。加强食品安全基础性工作,强化平常监管工作。二是强化基层。贯彻基层监管责任,深入细化、明确平常监管规范、流程和准则,织密织细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网格。三是创新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梳理某些在平常监管工作中用常规手段处理不了重点难点问题,大力改革创新,集中力量处理问题,不停消除潜在风险隐患。2.严格贯彻省“规定动作”。一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组织管理与监管体系。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
23、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监管责任体系和应急体系,贯彻国家食品产业政策,加强政策指导,鼓励支持食品生产企业升级改造,提高食品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和原则化水平。二是实行科学有效监管措施和手段。坚持重典治乱,保持高压态势,使严惩重处成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加强过程监管,严格食品安全检查、巡查和抽查,建立监管对象数据库和信用档案,做到依法监管全覆盖。三是贯彻企业主体责任。规定城区内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持有有效许可证或纳入立案(登记)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贯彻企业责任管理,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召回制度和退市制度,四是加强社会共治,提高社会满意度。开展多种形式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将食品安全纳入
24、公民法制普及、职业技能和学生课堂教育;借力行业协会、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社会群众和新闻媒体,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营造浓厚社会气氛。3.创新具有特色自选动作。按照“突出重点、抓好难点、提高亮点”工作思绪,结合实际,提出创新开展具有特色“十大食品安全工程”。一是基层监管能力提高工程。出台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原则和监管能力提高指导意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全市小区、村(居)100%设置专(兼)职食品(农产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实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二是过程管控效能提高工程。实行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推广食品生产环节危害分析与要点控制体系。全面推进餐饮服务食品
25、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和“明厨亮灶”工程,将建筑工地食堂和非经营性场所集中会餐等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纳入有效监管范围。支持和鼓励关系民生重要领域、风险等级较高食品行业试点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三是农贸市场管理提高工程。重点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管理水平,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专人驻点管理,加强农贸市场检查室建设,推进市场量化评级工作和积分管理制度。四是“放心肉菜”保障工程。深入完善生猪“定点屠宰、场厂挂钩”、肉品统一配送和家禽“集中屠宰、统一配送、生鲜上市”等长期有效工作机制。扩大淡水鲜活水产品标识管理范围,建立“水产品标识溯源数据中心”。实行农业原则化生产,加大市级菜篮子基地建设力度,提高菜
26、篮子安全保障水平。五是“放心粮油”保障工程。重点抓好大型粮油批发市场规范化管理,逐渐严禁销售散装粮和食用油,强化餐厨废弃物管理,从源头上堵住“地沟油”回流餐桌漏洞,打造一种从种子到筷子闭环式管理粮油供应体系。六是食品安全原则化工程。建立起责任明晰、格式规范、原则统一监管流程和监管档案,使监管工作实现原则化、痕迹化。支持和指导食品行业对国家无原则、或原则不明确特色食品和业态制定行业联盟原则,如烧腊联盟原则,团餐配送原则等。七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工程。制定“互联网+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加强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与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电子追溯信息对接,形成一条从源头到餐桌完整溯源链条。建立监管对象“一户一档”数
27、据库,整合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数据、企业档案和产品生产经营信息。八是食品安全示范化工程。开展食品安全示范点(店)、示范街、示范镇(街道)、示范区创立工作,充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XX区创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为抓手,推进各区深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力度。九是食品“四小”综合治理工程。制定食品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饮、小摊贩综合治理方案,开展集中治理和联合执法,引导其逐渐实现原则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十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程。开展丰富多样食品安全宣传和法制、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全面营造食品安全都市创立气氛。建立食品安全群防群控机制和食品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机制。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
28、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形成强大社会共治合力。(二)强监管,抓贯彻,优化模式,持续提高药物质量安全水平。1.坚持风险导向,强化源头监管力度。一是深入推进药物生产网格化监管,贯彻“三个掌握二个到位一种从严”。即通过掌握企业许可状况、gmp实行水平,和存在风险,实现监管频次到位、监管组长到位,并以侦查和审计思绪实行飞行检查手段,将监管和惩罚紧密结合,从严打击违法行为。二是针对决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不高问题,以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和实行药典为契机,加强对企业gmp跟踪检查、指导和培训,处理企业不按规范加工炮制饮片、未按原则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进行全检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外购饮片、掺杂非药用部位、增重、
29、染色等非法添加违法行为;通过立案制度管好中药提取物生产,加强对中药提取物生产全过程监管,强化企业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把好药物质量关。三是实现基于信息驱动监管机制长期化,深化药物风险信息集成研判制度,及时搜集、整顿辖区内药物生产、经营、医疗机构制剂、特药生产经营企业检查、检查、检测、投诉举报、舆情等信息,汇总分析风险信号,差异化研究监管措施,提高监管工作实效性。选用重点品种从原辅料、药包材购入到产品销售全过程进行检查,抓住关键工序和关键环节深入审核;形成风险研判、提前介入、过程监管、高频检查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质量安全风险。四是集中开展体外诊断试剂质量评估和综合治理,加强高风险医疗器械经营监督
30、检查。根据监管风险清单和风险对应权责清单做好监管工作计划,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2.狠抓责任贯彻,攻克监管重点难点。一是针对连锁门店未贯彻统一配送、购进药物未索取发票等监管难题,不定期组织迅速专题飞行检查和交叉检查,通过督查通报,抓经典、严惩办,以点带面贯彻既定措施。二是严防特殊药物流弊。重点检查特殊药物生产企业、麻醉药物和第一类精神药物经营企业;加强核查使用麻醉药物、药物类易制毒化学品原料药用于一般药物生产状况和产品流向;严禁现金交易,实行电子监管,贯彻特药企业检查频次,实现年度监督检查100%覆盖,严防特殊药物从合法渠道流入非药用渠道。3.优化监管模式,提
31、高工作质量和效能。一是率先尝试实行药物生产质量受权人不称职扣分制度。开展对企业监督检查同步评价质量受权人履职状况,实行年度扣分,年度扣满12分质量受权人,将上报省局,责成企业另行确定质量受权人,并予以通报。二是组织全市零售药店交叉检查,强化区域之间督促、交流制度,采用集中学习和传、帮、带相结合培训手段,逐渐提高三、四级网格化监管队伍执法水平和业务技能。三是完善医疗器械行政许可流程,充足运用局电子监管平台,逐渐实行无纸化审批和电子档案,提高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四是加大化妆品市场安全治理示范区建设力度,力争新建2个省级示范区、3个市级示范区。五是承接省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审批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立案委
32、托事项。省局已发文明确1月1日委托各市局开展化妆品生产许可审批。为此,本局将做好办事程序、验收原则、验收流程制定及人员培训等工作,保证审批事项顺利过渡。(三)明重点、强机制,两法衔接,保持打击食药违法犯罪高压态势。1.明确打击重点,深入开展打击食品药物违法犯罪行为。根据省局工作布署、打击重点,结合当地实际,深入分析8项打击重点案件数据和状况,查找难点和重点,及时布置打击任务,明确重点,并制定、完善和细化一系列在打击食品药物违法犯罪中,切实可行配套机制和指南,使打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防止违法行为反弹,并重点查处一批大案要案,打掉一批地下窝点,链条式食品药物犯罪团伙,不停净化
33、本市食品药物市场。2.细化两法衔接,加大食品药物犯罪刑事打击力度。继续加强与公安部门积极合作和深入沟通,依托食药警察强大作用,不停提高食品药物违法犯罪打击效果;还要加强与法院、检察院沟通、联络,深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层级管理、各有侧重、互相衔接、合力执法稽查执法机制,共同经营好案件线索,加强信息研判和执法联动,并合适探索检察院提前介入方式,使案件查办时证据和资料完整,提高食品药物刑事犯罪追刑率,加大食品药物刑事打击力度,震慑犯罪分子。(四)抓队伍,强能力,依法规范,提高食品药物监管法治化水平。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能力水平。一是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尤其是基层监管执法人员培训,提高食品药物监管人
34、员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二是开展应急培训和演习,加紧提高防备预警、应急响应、应急检查、应急评估等应急关键能力。三是推进建设全市统一食品药物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和食品药物安全应急指挥中心,深入强化应急管理水平。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完善食品药物监管决策程序规定,明确重大行政决策范围,认真贯彻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保证决策制度科学、程序合法、过程公开、责任明确。3.完善制度规范。着眼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对规范性文献进行全面清理,适应法律法规调整变化。建立健全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裁量原则,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4.积极开
35、展立法工作。为继续推进食品安全集中加工中心建设进程,目前,本市已成功争取把市食品集中加工中心建设与监督管理措施纳入了地方政府规章立法提议项目。今年,我们将依托地方立法,深入规范食品生产集中加工中心生产经营行为。(五)抓宣传,造气氛,社会共治,有序凝聚食品药物安全工作合力。1.强化食品药物安全“大宣传”格局。贯彻一把手负责制,建立新闻宣传督促检查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多种有利资源丰富宣传方式,将宣传工作目从吸引更多关注和理解提高为发动更多参与,在扩大食品药物监管部门社会影响力、塑造监管部门公开透明良好形象基础上,充足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管,形成社会共治良好局面。同步,切实加强政务信息工作,及时展现工作成效。2.加强食品药物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推行食品药物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守信鼓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增进企业诚信自律、自觉维护质量安全;建立健全覆盖全系统并与有关部门有效衔接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3.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监管工作。充足发挥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其依法依章程开展行业自律和各类征询服务。完善食品药物安全专家委员会,为科学决策、技术审评、应急处置、科普宣传等提供有力支持。贯彻有奖举报制度,构筑食品药物安全群防群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