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城市规划复习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漫长岁月中, 人类过着完全依附于自然的狩猎与采集生活。 历史研究表明, 伴随着以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 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一、 居民点的形成 二、 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产生 当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 就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 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成为了城市。剩余产品使私有制成为可能,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就逐渐解体, 出现了阶级分化, 人类开始进入奴
2、隶社会。因此, 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在人类文明的各个发祥地, 尽管城市产生的年代有先有后, 但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都是相同的。 n 根据考古发现,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 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城市, 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 市、 镇。” 设镇条件( 任一条件) ( 1984) : 县政府所在地; 非农人口 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 设市条件( 同时满足) ( 1986) : 非农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 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
3、标准: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 一)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n 古代(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早期) : 黄河中下游一带 农业发达地区( 以农业居民点为基础) , 靠近河流( 灌溉、 饮用水) n 秦汉以后, 城市逐渐增多。商品流通增加, 在一些通航河道的交汇处或重要渡口, 形成一些商业都会( 咸阳、 洛阳等等) 。 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 周礼考工记 n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 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 对于城市形制也有相应的严格规则, 周礼考工记记载为”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
4、 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因此, 周代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是能够肯定的。 n 隋唐长安城、 洛阳城, 以及元大都和明、 清北京城的建设, 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周礼 考工记上记载的王城的布局制度, 即强调中轴线对称、 分区明确、 形态严整。这一特征几乎贯穿于中国古代都城的城市规划中, 充分体现了皇帝权利至高无上、 统治秩序平稳有序的理念。都城的规划代表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水平。 2 、 管子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 对城市建设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论述, 冲破了周礼关于都城建设思想的束缚, 开创了科学进行城市建设的先河: 关于城市选址
5、及城乡关系: ”凡立国都, 非于大山之下, 必于广川之上, 高勿近阜而水用足, 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圣人之处国者, 必于不倾之地, 而择地形之肥沃者, 乡山左右, 经水若泽。” 关于城市布局: ”因天材, 就地利, 城廓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 关于城市功能分区: ”凡仕者近宫, 不仕与耕者近门, 工贾近市。” 四、 西方古代城市的发展及其规划思想 欧洲的古代文明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 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变迁, 不同的政治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不但带来不
6、同城市的兴衰, 而且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 古罗马城市的炫耀和享乐特征、 中世纪的城堡以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广场和君主专制时期的城市放射轴线都是不同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产物。 n 希波丹姆在历史上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 她的规划思想在米列都( Milet) 城建设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n 古罗马时期的营寨城模式: n 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 中部十字型街道, 通向东南西北四个城门, 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 斗兽场与官邸建筑形成中心广场。 n 3、 西方古代经典建筑典籍 n 建筑十书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 Vitruvius) 著。 n 城址的选
7、择 n 建筑物的选址 n 街道的布置 n 广场的设计 n 4、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n 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由于以务农为主的日耳曼人的南下, 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 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 城市处于衰落状态, 古罗马城的人口也减至4万。 n 中世纪教会势力强大, 教堂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 教堂的庞大致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空间布局和天际轮廓的主导要素。 n 5、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 n 14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 艺术、 技术和科学都得到飞速发展。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 如罗马的圣彼
8、大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n 6、 城市改建和扩建 n 16世纪到17世纪, 巴黎、 伦敦、 柏林、 维也纳等城市成为各国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城市改建和扩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以巴黎为代表的城市建设则标志着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例: 凡尔赛宫) 。 五、 雅典宪章( Charter of Athens) n 20年代末, 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 1928年, 勒 柯布西埃等人在瑞士成立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CIAM) 。n 1933年, 在雅典召开的CIAM第四次会议上, 与会者研究了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问题, 分析了3个城市的调查材料, 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
9、究, 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 工作、 游憩、 交通”四大功能, 应科学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 会议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 即著名的”雅典宪章”。 n 大纲认为, 居住的主要问题是: n (1)人口密度过大, 缺乏敞地及绿化; (2)太近工业区, 生活环境不卫生; (3)房屋沿街建造影响居住安静, 日照不良, 噪声干扰; (4)公共服务设施太少而且分布不合理。因而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 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n 大纲认为, 工作的主要问题是: 工作地点在城市中无计划地布置, 与居住区距离过远: ”从居住地点到工作的场所距离很远, 造成交通拥挤, 有害身心, 时间
10、和经济都受损失”。 n 工业在城郊建设, 既引起城市的无限制扩展, 又增加了工作与居住的距离, 形成过分拥挤而集中的人流交通。因此大纲中建议合理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 n大纲认为, 游憩的主要问题是: 大城市缺乏敞地, 城市绿地面积少, 而且位置不适中, 不利于市区居住条件的改进; 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高, 绿地少。因此建议新建居住区要多保留空地, 旧区已有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 要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 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 n 大纲认为, 城市道路完全是旧时代留下来的, 宽度不够, 交叉口过多, 未能按功能进行分类。并指出, 过去学院派那种追求”姿态伟大”、 ”排场”及”城市面貌”的
11、作法, 只可能使交通更加恶化。 大纲认为, 局部的放宽、 改造道路并不能解决问题, 应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 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 车辆的行驶速度是道路功能分类的依据; 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大纲认为, 大城市中办公楼、 商业服务、 文化娱乐设施过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区, 也是造成市中心交经过分拥挤的重要原因。 大纲还提出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大纲最后指出, 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引起的。城市应按市民的意志进行规划, 要有区域规划为依据。城市按居住、 工作、 游憩进行分区及平衡后, 再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居住为城市主要因素, 要多
12、从居住者的要求出发, 应以住宅为细胞组成邻里单位, 应按照人的尺度( 人的视域、 视角、 步行距离等) 来估量城市各部分的大小范围。要以国家法律形式保证规划的实现。 六、 城市用地的概念 n ( 一) 概念 n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如城市的工厂、 住宅、 公园等城市设施的建筑活动, 都要由土地来承载; 而各类功能用途的土地经过规划配置, 使之具有城市整体而有机的运营功能。 城市用地的内涵: n 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泛义的城市用地还包括按照城市规划法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
13、.非建设用地, 如农田、 林地、 山地、 水面等所占的土地。 七、 风象 n 风是地面大气的水平移动, 由风向与风速两个量表示。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最基本的一个特征指标叫风向频率。风向频率一般是分8个或16个罗盘方位观测、 累计某一时期内( 一季、 一年或多年) 各个方位风向的次数, 并以各个风向发生的次数占该时期内观测累计各个不同风向( 包括静风) 的总次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n 即: 风向频率( 某一时期内观测、 累计某一风向发生的次数/同一时期内观测、 累计风向的总次数) 100。 n 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所移动的距离, 表示风速最基本的一个特征指标叫平均风速。平均风速是按每个风
14、向的风速累计平均值来表示的。根据城市多年风向观测记录汇总所绘制的风向频率图和平均风速图又称风玫瑰图。 八、 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及用地选择 n ( 一) 用地评定及分类 n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就是以城市建设用地为基础, 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 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从工程地质、 水文、 气候和地形等几个方面进行。 n 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定要因地制宜, 特别是抓住对用地影响最突出的主导环境要素, 进行重点的分析与评价。 n 例如, 平原河网地区的城市必须重点分析水文和地基承载力的情况;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 则地形、 地貌
15、条件往往成为评价的主要因素。又如, 在地震区的城市, 对于地质构造的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矿区附近的城市发展必须弄清地下矿藏的分析情况, 等等。 n 用地评定的成果包括图纸和文字说明, 评定图内除了标出几类用地外, 还要包括如地基承载力、 地下水等深线、 洪水淹没线、 地形坡度、 地质构造带等等, 能够综合绘于一张图上, 也能够分项绘制, 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对于丘陵或山地城市, 要重点对地形进行分析, 以便为城市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一般可采用地形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或采取地貌分析法在图纸上进行这项工作。 n 城市用地选择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n 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与规划。
16、例如, 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方向与范围, 要贯彻节约土地、 保护耕地的政策。 ( 二) 城市用地的选择 n 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 n 如地势平坦、 地基承载力好、 不受洪水威胁、 工程建设投资少等。 n 保护自然及人文历史资源。 n 避开水源地、 湿地、 森林等生态敏感地区, 尽量少占农田、 菜地, 避开地下文物古迹埋藏区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的分布区。 n 有利于城市合理布局的形成和发展。便于依托已有城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并为将来进一步的发展留出余地。所形成的城市用地既保持一定的合理规模又能够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持有机结合。 n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n 便于处理
17、城市用地发展与原居民之间的矛盾, 避免”城中村”等现象的出现。 n 需要指出的是, 在城市用地选择的实际过程中, 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矛盾、 相互制约。城市规划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分清主次矛盾, 有时还要经过多方案的分析比较才能最终选定城市建设用地。 n 九、 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 城市用地按大类、 中类和小类三级进行划分, 以满足不同层次规划的要求。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 46中类和73个小类。 n 1. 居住用地( R) n 指居住小区、 居住街坊、 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根据这些用地范围内市政公用设施配
18、备的情况、 居住设施布局完整性情况、 环境良好性情况等, 将居住用地分成四类。 n 2. 公共设施用地( C) n 指居住区级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 经济、 文化、 教育、 卫生、 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 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n ( 1) 行政办公用地( C1) n ( 2) 商业金融业用地( C2) n ( 3) 文化娱乐用地( C3) 。 n ( 4) 体育用地( C4) n ( 5) 医疗卫生用地( C5) n ( 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6) n ( 7) 文物古迹用地( C7) n ( 8)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C9) n 3. 工业用地( M)
19、n 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 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铁路、 码头和道路等用地。工业用地按照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的影响程度, 分为一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和三类工业用地。 n 4. 仓储用地( W) n 指仓储企业的库房、 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分为以库房建筑为主的储存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 存放易燃、 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危险品仓库用地和露天堆放货物为主的堆场用地。 n 5. 对外交通用地( T) n 指铁路、 公路、 管道运输、 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n 6. 道路广场用地( S) n 是指市级、 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 广场
20、和停车场等用地。 n 道路用地( 细分为主干路用地、 次干路用地、 支路用地和其它道路用地) n 广场用地( 细分为交通广场用地和游憩集会广场用地) n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细分为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 。 n 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n 指市级、 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包括其建筑物、 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n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分为供水、 供电、 供燃气和供热等设施的供应设施用地, 公共交通和货运交通等设施的交通设施用地, 邮政、 电信和电话等设施的邮电设施用地,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房屋建筑、 设备安装、 市政工程、 绿化和地下构筑物等施工及
21、养护维修设施的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 殡葬设施用地以及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n 8. 绿地( G) n 指市级、 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绿地分为用于向公众开放、 有一定游憩设施的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 n 9. 特殊用地( D) n 指用于军事、 外事和保安等特殊性质的用地, 包括军事用地、 外事用地和保安用地。 n 10. 水域和其它用地( E) n 指除以上各大类用地之外的用地, 包括水域、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村镇建设用地、 弃置地和露天矿用地。 n 十、 居住用地的分类( R) 一类居住用地( R1)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 布局完整、 环境良好、 以低层
22、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R2)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 布局完整、 环境较好、 以多、 中、 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 R3) 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 布局不完整、 环境一般, 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四类居住用地( R4) 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十一、 居住用地的规模 n 城市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20-32%( 一般、 大城市偏低、 小城市偏高) n 人均用地指标: 18.0-28.0平方米/人, 大中城市不得低于16.0平方米/人 十二、 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 城市居住用地市城建设用地中比例最大的部分, 又是城市居民直接使用、 关系最密切的部分。 n 1、
23、自然地质条件 n 不能存在地震、 洪水、 滑坡、 崩塌、 沙土液化等自然灾害的隐患 n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 应尽量选择通风和向阳的坡面 n 应当尽量少占高产农田和不占基本农田保护区 n 2、 周围环境 n 自然环境 n 接近水面、 森林, 将人文景观组织到居住区中 n 与城市主导风向的关系 n 功能用地环境 n 与工业区的关系 n 与对外交通的关系 n 与公共设施的关系 n 建筑环境 n 城市小气候 n 高层建筑群 n 3、 与旧城区的关系 n 新建居住区应充分依托旧城区, 利用原有设施 n 尊重城市原有结构,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n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街区、 文物建筑 n 4、 可持续发
24、展 n 适宜的规模和形状 n 为城市规划期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n 为城市发展准备绿色空间 n 与其它功能用地发展的关系 n 社区和文化的关系 十二、 工业用地的选择要求 n 1、 对自然条件的要求 n 工程地质条件 n 避开不良地质 地震断裂、 滑坡、 洪水、 地下水 n 避开地下文物、 矿藏 n 地基承载力 一般: 1.52.0Kg/cm2 n 坡度条件 n 一般要求地势平坦( 坡度=0.5%-2%) n 某些工业生产流程的需要 重力自流 n 场地条件 n 生产规模的要求 场地规模相差几十倍 n 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 钢缆厂、 电缆厂场地狭长 n 2、 对能源的要求 靠近电源, 有些要有自备电源
25、 电解炉 靠近煤矿 火力发电 娘子关电厂在阳泉市 综合利用 染料、 纺织、 胶合板、 制药需要蒸汽和热水 n 3、 对水源的要求 n 食品工业要求水质优良 n 造纸、 印染工业要求用水量大, 有污染 n 4、 对交通运输的要求 n 大型企业运输量大, 要有专有铁路、 码头 n 运输量大的企业尽量安排在一起, 综合利用 5、 环境保护对工业用地的要求 n安排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n安排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n与城市其它用地用绿化带隔离 n 6、 其它 n职工上下班方便 不宜距离城市太远。 大城市可设置几个工业区。必须远离城市的, 应就近设置生活区。 n特殊行业的男女比例 采矿业男职工比例达90%以
26、上, 纺织业女职工比例达90%以上。 n十三、 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局 1、 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n 生产用地面积较小、 运输量小、 无污染、 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工业, 如食品、 缝纫、 玩具制作、 手工艺品等, 可布置在居住区的角落或边缘; n 对居住区无影响的小型精密仪器、 仪表、 服装鞋帽等, 能够布置在居住区的独立街坊。 2、 布置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工业区 对城市稍有影响的工业区, 布置在城市的一侧或几个相对集中的区域。按街坊整块布置。 3、 布置在城市外围地区的独立工业区 布置在远离城市和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点 在大城市中, 大型工业企业对城市的影响很大, 应与城市有一
27、定距离, 用绿化隔离。钢铁、 化工、 机械制造 4、 独立的工业城镇 工业卫星城镇 ( 开发区、 高新技术园区等) 大型工业企业 北京燕山石化、 上海金山卫石化 开发区、 工业园区 北京亦庄、 上地, 苏州、 上海浦东 十四、 公共设施布局的基本要求 1、 影响因素 ( 1) 城市性质和规模 ( 2) 城市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 ( 3) 城市布局结构 ( 4) 社区建设与发展 2、 布局原则 n 1) 合理 n 2) 服务半径 n 3) 与交通结合 n 4) 与环境结合 n 5) 与城市景观组织结合 n 6) 考虑建设顺序 n 7) 利用已有基础 3、 中心商务区 n 中心商务区(CBD)的
28、概念是本世纪20年代由美国人伯吉斯提出的, 其含义是: CBD包括有百货公司和其它商店、 办公机构、 娱乐场所、 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城市的核心部份。 n 其功能主要为: 城市中的商务谈判场所、 金融、 贸易、 展览、 会议、 经营管理、 旅游、 公寓、 商业、 文化、 康乐等, 并配以现代化的通信网络与交通设施。 十五、 城市绿地分类 n 按服务对象分: 公共绿地、 私用绿地、 专用绿地 n 按位置分: 城区绿地、 郊区绿地 n 按规模分: 大型绿地( 大于50公顷) 、 中型绿地( 5至50公顷) 、 小型绿地( 小于5公顷) n 按功能系统分: 生活绿地系统、 游憩绿地系统、 交通绿地系统
29、城市绿地分类 n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 / T 85- J 185- ) n 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 公园绿地( G1) , 生产绿地( G2) , 防护绿地( G3) , 附属绿地( G4) , 其它绿地( G5) 十六、 城市性质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 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 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 特点和发展方向。 十七、 城市规模的含义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n 城市人口规模 n 城市用地规模 十八、 城市人口规模 1、
30、 城市人口规模计算中基数的确定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实际居住人口: 在建设用地范围中居住的非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 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2、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的( 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 年平均总人口数 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控制要求, 各省市的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 3、 人口机械增长率 来源: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城市间人口的迁移。 机械增长率一年内( 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 / 年平均总人口数。 4、 人口的平均增长率 5、 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 ( 1) 劳动平衡法 ( 2) 职工带眷系数法 ( 3) 综合平衡法( 递推法) ( 4) 一元回归法; (
31、5) 城市化水平法; ( 6) 人口增长趋势法 n 城市单项建设用地可按下列范围确定: n 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一28m2, 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6m2。 n 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025m2, 特殊情况不得大于30.3m2。 n 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715m2。 n 绿地每人不得小于9m2, 其中公共绿地不得小于7m2。 n 切合实际, 科学合理地制订人均城市建设总用地的定额指标, 同时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不尽合理的部分, 使各项主要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符合下列规定: n 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2032 n 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1525 n 道路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815
32、 n 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815 n 大城市的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应取规定的下限, 特殊情况可大于25%, 但不宜超过30% 。 十九、 城市总体布局的模式 ( 一) 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布局, 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 ( 二) 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 因受河流、 山川等自然地形、 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割, 形成若干分片或分组, 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形式。 布局分散, 彼此联系不太方便, 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本较高。 大城市应当以分散式布局为主。 ( 三)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比较 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比较一般包括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等条件、 占地动迁情
33、况、 城市生产的协作、 交通运输条件、 环境保护、 居住用地组织、 城市防洪、 防震、 人防等工程设施、 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 城市总体布局情况以及城市造价等方面的内容。 ( 四) 城市规划方案的评析 n 评析的着眼点: 1) 规划构思2) 分析论证3) 功能划分4) 空间组织5) 环境景观6) 生态系统 7) 地方特色8) 综合交通 9) 重要基础设施保障10) 实施的可行性与 可操作性 二十、 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 一) 国标: 城市交通 urban transportation 城市范围内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人和货物的运输活动, 以及行人的流动。 n 对外交通与对内交通 1、 按
34、客货流不同特性、 交通工具不同性能、 交通速度差异进行分流, 将道路区分为不同功能各从其类, 各行其道; 2、 道路分类: ( 1) 快速道; ( 2) 主干道; 3045m红线宽度; ( 3) 次干道; 2540m红线宽度; ( 4) 支路; 1215m红线宽度; ( 二) 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城市道路分类规范 ( 三) 道路网形式 ( 四) 飞机对城市的影响包括机场净空限制、 噪音干扰和电磁波干扰控制等。航空港的影响范围达 2030 km2。 n 位于城市侧面相切的位置时, 跑道中心与城市市区的边缘的最小距离为 57 km即可。 n 如果跑道轴线经过城市, 则跑道靠近城市的一端与
35、市区边缘的距离, 至少应在15 km以上。 n 机场与城市的距离 n 国外一些国际民航机场与城市的距离一般都已超过10km, 中国城市与机场的距离一般在2030km之间。必须努力争取在满足机场选址的要求前提下, 尽量缩短机场与城市距离。 n 机场与城市的交通联系 n 为了充分发挥航空运输的快速特点, 与城市联系的地面交通愈快愈好, 一般机场到城市所花的时间在 30 分钟以内。必须安排好机场与城市之间直捷的、 高速的、 通畅的道路交通系统。一般采用专用高速公路、 高速列车、 专用铁路、 地下铁道等方式。 二十一、 给水工程规划 城市用水包括生活用水、 工业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 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
36、水、 职工生活用水、 公共建筑用水、 道路和绿地用水等。(市政用水: 街道洒水、 绿化浇水等) 生产用水所占比例最大, 无统一标准, 一般需用水单位估算提供。 消防用水量按同时发生火灾次数和每次火灾需用量而定, 人口越多, 火灾可能性越大, 用水量也就更大。消防水量的多少既要按规定核算, 还需征得消防部门的同意。 二十二、 排水体制 二十三、 电力走廊的位置 n 1、 线路短捷 n 2、 安全间距 n 3、 不宜穿中心区 n 4、 减少对其它管线工程的影响 n 5、 减少拆迁 n 6、 避免穿林 n 7、 防洪要求 n 8、 远离危险区 二十四、 城市生命线系统 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 能源
37、、 通信、 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 保证设施建设的高标准、 地下化, 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 设施的备用率。 二十五、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种类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常见有六种: 给水管道、 排水沟管、 电力线路、 电信线路、 热力管道、 燃气管道。 综合管线分类 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分类 压力管线给水、 煤气、 灰渣管道。 重力自流管线污水、 雨水管道。 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 架空线电力线、 电话线。 地铺管线雨水沟渠、 地面轨道。 地埋管线给水、 排水、 煤气( 深) 热力、 电信管道、 电力电缆( 浅) 按工程管线弯曲程度分类 可弯曲管线电信、 电力、 自来水管道。 易弯曲管线电力、 电信、 污水管道。 n 当地下埋设管线的位置发生冲突时, 应按照以下避让原则处理: n a)压力管让自流管; n b)小管径让大管径; n c)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 n d)临时的让永久的; n e)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n f)新建的让现有的; n g)检修次数少的、 方便的, 让检修次数多的、 不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