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H:\精品资料\建筑精品网原稿ok(删除公文)\建筑精品网5未上传百度
(时间: 40分钟 满分: 60分)
非选择题(共4小题, 60分)
1.(12分)( ·江苏)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MgCl2·6H2O)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1)预氨化过程中有Mg(OH)2沉淀生成, 已知常温下Mg(OH)2的Ksp=1.8×10-11, 若溶液中c(OH-)=3.0×10-6 mol·L-1, 则溶液中c(Mg2+)=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的滤液浓缩结晶, 所得主要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MgO。取碱式碳酸镁4.66 g, 高温煅烧至恒重, 得到固体2.00 g和标准状况下CO2 0.896 L, 经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
(4)若热水解不完全, 所得碱式碳酸镁中将混有MgCO3, 则产品中镁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析 (1)常温下Mg(OH)2的Ksp=c(Mg2+)·c2(OH-)=c(Mg2+)×(3.0×10-6)2=1.8×10-11, 求得c(Mg2+)=2.0 mol·L-1。
(2)主要流程中加NH3、 NH4HCO3沉淀镁得到的主要物质为MgCO3和NH4Cl, 滤液的主要成分为NH4Cl。
(3)设该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Mgx(OH)y(CO3)z, 高温煅烧后产物为MgO、 CO2和H2O,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MgO)∶n(CO2)∶n(H2O)=x∶z∶, 由题中数据知生成气体CO2的物质的量n(CO2)==4.00×10-2 mol, 得到的固体为MgO, 其物质的量
n(MgO)==5.00×10-2 mol,
n(H2O)==5.00×10-2 mol, n(MgO)∶n(CO2)∶n(H2O)=x∶z∶=(5.00×10-2)∶(4.00×10-2)∶(5.00×10-2)=5∶4∶5, 因此求得该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Mg5(OH)10(CO3)4, 但该化学式化合价不守恒, 推测可能含结晶水, 故化学式应为Mg5(OH)2(CO3)4·4H2O, 也可写为Mg(OH)2·4MgCO3·4H2O。
(4)将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分为两部分, 分别是4MgCO3和Mg(OH)2·4H2O。MgCO3中镁的质量分数为×100%≈28.6%, Mg(OH)2·4H2O中镁的质量分数为24+17×2+18×4×100%≈18.5%, MgCO3增多, 镁的质量分数升高。
答案 (1)2.0 mol·L-1 (2)NH4Cl
(3)n(CO2)==4.00×10-2 mol
n(MgO)==5.00×10-2 mol
n(H2O)=
=5.00×10-2 mol
n(MgO)∶n(CO2)∶n(H2O)=(5.00×10-2)∶(4.00×10-2)∶(5.00×10-2)=5∶4∶5
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Mg(OH)2·4MgCO3·4H2O
(4)升高
2.(18分)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 还含少量Fe、 Si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 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的金属离子有Cu2+、 Fe2+、 Fe3+。从下列所给试剂中选择: 实验步骤中试剂①为________(填代号), 检验溶液A中Fe3+的最佳试剂为________(填代号)。
a.KMnO4 b.(NH4)2S c.H2O2 d.KSCN
(2)由溶液C获得CuSO4·5H2O, 需要经过加热蒸发、 ________、 过滤等操作。除烧杯、 漏斗外, 过滤操作还用到另一玻璃仪器, 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CaCO3时, 应向CaCl2溶液中先通入(或先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 应选用下列________装置回收(填代号)。
(4)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 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 定容时视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时应选用________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解析 (1)为使Fe2+、 Fe3+一起沉淀, 要加氧化剂将Fe2+氧化而又不引入新杂质, 故选H2O2; 检验Fe3+选择SCN-。(2)要从溶液中析出晶体, 采用冷却结晶法;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3)因NH3在水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故应先通NH3使CaCl2溶液显碱性, 再通CO2才利于CaCO3的生成。(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 定容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相切, 且要平视; KMnO4具有强氧化性, 只能用酸式滴定管。
答案 (1)c d (2)冷却结晶 引流
(3)NH3(或NH3·H2O) b
(4)平视凹液面的最低点或刻度线 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酸式
3.(16分)已知粗铜中含有少量的锌、 铁、 银、 金等和少量矿物杂质(与酸不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硫酸铜溶液为电解液, 用电解的方法实现了粗铜的提纯, 并对阳极泥和电解液中的金属进行回收和含量测定。
(1)步骤一: 电解精制
电解时, 粗铜应与电源的________极相连。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过程中, 硫酸铜的浓度会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步骤二: 电解完成后, 该小组同学按以下流程对电解液进行处理:
(2)阳极泥的综合利用
原子利用率是衡量绿色化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原子利用率=×100%。
选硝酸溶解阳极泥, 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1: 用14 mol·L-1硝酸溶解银, 制备硝酸银;
方案2: 用2 mol·L-1硝酸溶解银, 制备硝酸银。
①写出化学方程式:
方案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案1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 方案2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你认为最接近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残渣中含有极少量的金, 如何回收金, 她们查阅了有关资料, 了解到一些有关金的知识, 以下是她们获取的一些信息:
序号
反 应
反应程度
1
Au+6HNO3(浓)===Au(NO3)3+3NO2↑+3H2O
很难发生
2
Au3++4Cl-[AuCl4]-
容易发生
从表中可知金很难与硝酸反应, 却可溶于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的混合物), 请你简要解释金能够溶于王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 测定步骤二滤液中Cu2+、 Fe2+等的含量。(已知: 氢氧化锌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3)以下是该小组探究滤液的一个实验流程:
则100 mL滤液中Cu2+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 Fe2+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
解析 粗铜精炼原理是: 在阳极粗铜中的铜失去电子, 进入溶液中, 铜离子在阴极得电子, 从而在阴极沉积; 粗铜中比铜活泼的杂质如锌、 铁先失去电子进入溶液中。因为银、 金没有铜活泼且含量较小, 当铜完全溶解时, 银和金才沉积于阳极泥中。在阴极, 得电子能力: Cu2+>Fe2+>Zn2+, 因此精铜为阴极, 铜优先附在精铜表面, Fe2+、 Zn2+留在溶液中, 这样就精炼了粗铜。
(1)在电解池中,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因此粗铜作阳极, 应与电源正极相连。精铜为阴极, Cu2+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铁、 锌比铜活泼, 电解刚开始时阳极发生的反应为: Fe-2e-===Fe2+, Zn-2e-===Zn2+; 阴极发生的反应: Cu2++2e-===Cu, 因此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减小。
(2)14 mol·L-1的硝酸为浓硝酸, 与银反应生成硝酸银、 NO2和H2O; 2 mol·L-1的硝酸为稀硝酸, 与银反应生成硝酸银、 NO和H2O。目标产物是硝酸银, 方案1: Ag+2HNO3(浓)===AgNO3+NO2↑+H2O, 原子利用率=×100%≈72.65%; 若制得3 mol AgNO3, 就生成了3 mol NO2。方案2: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原子利用率=×100%≈88.54%, 若制得3 mol AgNO3, 只生成1 mol NO。判断方案是否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能够从节省原料、 原子利用率或环保等角度考虑。
由表格信息知, [AuCl4]-很稳定, 由于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组成的混合物, 含有大量浓盐酸, 易形成稳定的四氯合金离子, 促进反应向右移动。化学方程式为:
Au+HNO3+4HCl===HAuCl4+NO↑+2H2O。
(3)根据步骤二知, 滤液中含有Cu2+、 Fe2+、 Zn2+, 加入过量铁粉, 发生的反应为: Cu2++Fe=== Cu+Fe2+; 过滤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铁和铜, 滤液中含有Fe2+、 Zn2+,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溶解氢氧化锌, 因此最终灼烧得到的固体为氧化铁: 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n(Cu2+)=n(Cu)==0.05 mol, n(Fe2+)=2n(Fe2O3)=×2=0.06 mol, 因为铁置换铜时生成0.05 mol
Fe2+, 因此原100 mL滤液中含Fe2+的物质的量为: n(Fe2+)=0.06 mol-0.05 mol=0.01 mol, c(Cu2+)==0.5 mol·L-1, c(Fe2+)==0.1 mol·L-1。
答案 (1)正 Cu2++2e-===Cu 变小
(2)①方案1: Ag+2HNO3(浓)===AgNO3+NO2↑+H2O
方案2: 3Ag+4HNO3(稀)===3AgNO3+NO↑+2H2O
②72.65% 88.54% 方案2 原子利用率高, 生成等量硝酸银时生成氮的氧化物的物质的量较少
③王水中含有大量氯离子, Au3+与氯离子形成稳定的[AuCl4]-, 使Au3++4Cl-[AuCl4]-向右移动, 则金能溶于王水中
(3)0.5 0.1
4.(14分)碘被称为”智力元素”, 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碘酸钾(KIO3)是国家规定的食盐加碘剂, 它的晶体为白色, 可溶于水。碘酸钾在酸性介质中与过氧化氢或碘化物作用均生成单质碘。以碘为原料, 经过电解制备碘酸钾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惰性电极 2.直流电源 3.离子交换膜 4.冷却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是________(填颜色)固体物质, 实验室常见________方法来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碘。
(2)电解前, 先将一定量的精制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 溶解时发生反应:
3I2+6KOH===5KI+KIO3+3H2O, 将该溶液加入阳极区。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 电解槽用水冷却。
电解时, 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过程中, 为确定电解是否完成, 需检验电解液中是否有I-。请设计一个检验电解液中是否有I-的实验方案, 并按要求填写下表。
要求: 所需药品只能从下列试剂中选择, 实验仪器及相关用品自选。
试剂: 淀粉溶液、 碘化钾淀粉试纸、 过氧化氢溶液、 稀硫酸。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及结论
(4)电解完毕, 从电解液中得到碘酸钾晶体的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步骤⑤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步骤④洗涤晶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 较容易。(2)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 2I--2e-===I2(或I-+6OH--6e-===IO+3H2O)。阴极区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电解氢氧化钾实质是电解水。(3)考查I-的检验, 此题借助于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这一特性, 要设法将碘离子转化为碘单质。(4)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要求考生对整个流程分析透彻。
答案 (1)紫黑色 升华
(2)2I--2e-===I2(或I-+6OH--6e-===IO+3H2O) 有气泡产生
(3)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阳极区电解液于试管中, 加稀硫酸酸化后加入几滴淀粉试液, 观察是否变蓝
如果不变蓝, 说明无I-(如果变蓝, 说明有I-)
(4)冷却结晶 干燥 洗去吸附在碘酸钾晶体上的氢氧化钾等杂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