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学目标:1.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 2.了解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与区别 3.把握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与内容结构 4.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5.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6.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 7.运用教育目的理论分析当前的教育问题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对教育目的的探讨将涉及到教育活动要培养什么人对教育目的的探讨将涉及到教育活动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准确把握教育目的,并把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问题,准确把握教育目的,并把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全程,对每位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全程,对每位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教育目的的含义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目
2、的是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它是根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育者的要求。从内涵上看,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从内涵上看,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
3、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就这个意义上而言,不论你是否是教育工作者,只要要求。就这个意义上而言,不论你是否是教育工作者,只要是对学生受教育怀着某种期望或向往,均是教育目的的表现,是对学生受教育怀着某种期望或向往,均是教育目的的表现,因此,教育目的可以存在于与教育有关系的任何人的头脑中,因此,教育目的可以存在于与教育有关系的任何人的头脑中,包括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行政人员和有关社会人士。包括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行政人员和有关社会人士。这种形式的教育目的往往更直接、更有力地影响教学活动,这种形式的教育目的往往更直接、更有力地影响教学活动,因为它具有更多的功利性、现实性,具体而有活力。学生
4、和因为它具有更多的功利性、现实性,具体而有活力。学生和家长往往在乎就是教育的现实功利性,这样的教育目的观往家长往往在乎就是教育的现实功利性,这样的教育目的观往往能够通过千家万户孩子的教育,广泛而直接地影响学校教往能够通过千家万户孩子的教育,广泛而直接地影响学校教育活动的方向和质量。由于它存在的广泛性、多样性、不稳育活动的方向和质量。由于它存在的广泛性、多样性、不稳定性,我们称之为定性,我们称之为广义的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
5、所培养的人的要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由于它由政府提出,并反映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明确求。由于它由政府提出,并反映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明确而稳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工作以及人的成长和人才的而稳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工作以及人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本章我们要探讨即是狭义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本章我们要探讨即是狭义的教育目的,尤其是我国的教育总目的。的教育目的,尤其是我国的教育总目的。从形态上看,教育目的还可作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区分。从形态上看,教育目的还可作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区分。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
6、育目的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尽管这种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尽管这种形态的教育目的要受到诸多客观条件包括政治、经济制度、形态的教育目的要受到诸多客观条件包括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生产力现状等的制约,但由于它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生产力现状等的制约,但由于它主要表达的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所要培养的人的一种主主要表达的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所要培养的人的一种主观期望或根本要求,故称为观期望或根本要求,故称为“应然教育目的应然教育目的”。实践形态的。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者或与
7、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如学生、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如学生、家长),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由于家长),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由于它正在被实践、应用,故亦称为它正在被实践、应用,故亦称为“实然的教育目的。实然的教育目的。实然的教育目的。实然的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与内容结构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与内容结构 所谓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在国家教育的总目的的指所谓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在国家教育的总目的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
8、的教育目标系统,它们由抽象到具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它们由抽象到具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结构。一般来说,这一目标体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结构。一般来说,这一目标体系由四个层次构成:一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总目的,即由四个层次构成:一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总目的,即代表国家或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它是各级各类代表国家或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所要遵循和实现的总要求,是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质量规学校所要遵循和实现的总要求,是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质量规格;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即在总目的的指导下,格;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即在总目的的指导
9、下,依据学校的层次、性质、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的不同,依据学校的层次、性质、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的不同,形成不同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三是课程目标,即课程方案形成不同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三是课程目标,即课程方案设置的各个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所规定的设置的各个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这个层次的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这个层次的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化,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具体化,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培养目标,实现课程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四是教学目实现课程目标是实现人才培
10、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四是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标,是指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一节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实现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保障。实现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保障。教育目的的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从教育目的到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从教育目的到教学目标是抽象到具体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具体化,只有实现了抽象到具体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具体化,只有实现了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实现教育的总目的的要求。反过来,具体的教学目标,
11、才能达到实现教育的总目的的要求。反过来,从教学目标到教育目的是具体到抽象的关系,上一个层次的教从教学目标到教育目的是具体到抽象的关系,上一个层次的教育目标是下一个层次教育目标的依据、任务和和方向,对下一育目标是下一个层次教育目标的依据、任务和和方向,对下一个层次目标起制约和指导作用,而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又是教个层次目标起制约和指导作用,而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又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育目的、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及其是指教育目的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
12、教育所要培相互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提出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提出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审美、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求,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审美、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求,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样的社会需要或为什么阶级服务。种人符合什么样的社会需要或为什么阶级服务。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人们提出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人们
13、提出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实际上都是社会对其成员质量规格的客观需求在他们意识实际上都是社会对其成员质量规格的客观需求在他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产物,这就是所谓教育目的中的反映,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产物,这就是所谓教育目的社会制约性。换句话说就是社会首先需要什么样的人,尔社会制约性。换句话说就是社会首先需要什么样的人,尔后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表后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现在两个方面:1.1.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
14、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 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直接决定于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性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直接决定于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性质。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教育目的,取决于统治阶级质。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教育目的,取决于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实际上,每个统治阶级都是通过它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实际上,每个统治阶级都是通过它的代表人物或国家机关提出它的教育目的。因此,在阶级社的代表人物或国家机关提出它的教育目的。因此,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会里,教育
15、目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2.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它不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它不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它不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它不影响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强调教育目的社会制约性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强调教育目的社会制约性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目的所直接指身心发展的特点,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目的所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二是人们既然期望将所提出的教育目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二是人们既然期望将所提出的教育目的转
16、化为受教育者的个性,这就不能不考虑身体发展、心理的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性,这就不能不考虑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三是教育目的主要通过各级各类学校来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三是教育目的主要通过各级各类学校来实现;四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实现;四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也必须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也必须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
17、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的一种倾向。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价值选择,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价值选择,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就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说,有人认为,应当把促进个人的就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说,有人认为,应当把促进个人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有人则认为,应当把满足社会发展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有人则认为,应当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教育目的。人们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之所以众说纷需要作为教育目的。人们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之所以众说纷纭,并不是偶然的,这不仅是因为生活生活是复杂的,教育功纭,并不是偶然的,这不仅
18、是因为生活生活是复杂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人又有多向选择的可能,而且因为人们处于不能是多方面的,人又有多向选择的可能,而且因为人们处于不同的经济地位,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实践经验、认识水平、政同的经济地位,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实践经验、认识水平、政治倾向、社会理想、不同的利益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念,他们治倾向、社会理想、不同的利益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念,他们对教育活动的目的也必定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育活动的目的也必定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2.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类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类型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
19、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其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古代的孟轲等人 。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具体观点具体观点 :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的;人生来就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的;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性和本能,教育目的就是使这种本性和本能顺利地有健全的本性和本能,教育目的就是使这种本性和本能顺利地得到发展;教育的个人价值高于社
20、会价值,个人决定社会。得到发展;教育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决定社会。兴起和盛行时期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兴起和盛行时期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进步意义,但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需要是不具有进步意义,但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需要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和中国古代的孔子其代表人物有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和中国古代
21、的孔子等。等。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具体观点是: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具体观点是: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教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十分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是值得肯定的。但完全否认十分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是值得肯定的。但完全否认教育目的对
22、个体的依存,否认教育对象对教育目的的影响,则教育目的对个体的依存,否认教育对象对教育目的的影响,则是不可取的。是不可取的。如何看待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间的分歧?如何看待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间的分歧?如何看待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间的分歧?如何看待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间的分歧?从社会历史总的进程来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从社会历史总的进程来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上是一致的。上是一致的。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在一定的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还很尖锐。社会条件下还很尖锐。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
23、高度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我们认为,要正确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以我们认为,要正确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指导,认识个人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指导,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作为一种培养人的专门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作为一种培养人的专门活动的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个人发活动的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展的需要,在
24、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地向前发展的。地向前发展的。3.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 马克思、恩格斯人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受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人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每一代人都面临着现成的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每一代人都面临着现成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现成的思想文化,他们总是在现成的生产力、生生产关系以及现成的思想文化,他们总是在现成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思想文化的基础上从事社会实践,进行社会交往,产关系以及思想文化的基础上从事社会实践,进行社会交往,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25、明,同时也使自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时也使自身得到发展。在人类这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上,社会历史的延伸身得到发展。在人类这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上,社会历史的延伸与人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没有社会的充分发展,如高度发展与人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没有社会的充分发展,如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就没有人的发展的更加完善,当然,人的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就没有人的发展的更加完善,当然,人的发展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二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统的提高,又会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二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统一的。一的。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1.1.我国古
26、代教育目的:我国古代教育目的:从反映社会要求上看,我国古代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统从反映社会要求上看,我国古代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统治人才,具体表现为治阶级所需要的统治人才,具体表现为“读书做官读书做官”。如。如孔子日:孔子日:“学也,禄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从我国传统教育目的观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来看,主要从我国传统教育目的观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来看,主要是培养个人良好的德行,养成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通是培养个人良好的德行,养成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通过修身养性尔后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过修身养性尔后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2.2.我国近现代教育目的我国近现代教育目的 鸦
27、片战争后鸦片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保留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保留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保留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保留中国传统文化要求 2020世纪初(世纪初(19041904、19051905年)年)忠君、尊孔、尚武、尚实忠君、尊孔、尚武、尚实 19111911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后(19121912年)年)公民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世界观教育以及美育。军国民教育、世界观教育以及美育。19121912年年9 9月北洋政府月北洋政府注重公民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注重公民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教育辅之,更以
28、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291929年年3 3月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月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国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国民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民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界大同。19361936年国民党政府年国民党政府中华民国之教育宗旨,在发扬民族精神,中华民国之教育宗旨,在发扬民族精神,培养国民道德,训练自制能力,增进生活智能,以早就健全国民。培养国民道德,训练自制能力,增进生活智能,以早就健全
29、国民。3.3.新中国的教育目的新中国的教育目的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几次重要表述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几次重要表述1957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者。”19821982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第4646条规定我国现阶段教条规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是:育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
30、智力、体质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等方面全面发展。”19951995年年3 3月在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表述为:中表述为:“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2004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再次再次明确规定: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国家培养青年、
31、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发面的全面发展。等发面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设者建设者:人人都要参加社会主义人人都要参加社会主义;人人都要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本人人都要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接班人:人人都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领。接班人:人人都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者与接班人是统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是统一的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指素质全面发展指素质全面发展要具有独立的个性要具有独立的个性 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在每个个体身上有不同的组合;德、智、体等方面的发
32、展在每个个体身上有不同的组合;人的主体性得到发展人的主体性得到发展 小结: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小结: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1.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普通中小学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基本素质,
33、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2.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体育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向学生传生体质的教育。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运动知识,培养他们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授基本的运动知识,培养他们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成熟,增强他们的活动能力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成熟,增强他们的活动
34、能力和身体素质。和身体素质。智育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智力的教育。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基本技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拓宽文化视野,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能和技巧,拓宽文化视野,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兴趣和习惯。力,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兴趣和习惯。德育德育 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点和道德
35、规范,组织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主要是:教育学生初步了解马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主要是:教育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路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政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线、政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美育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
36、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通过音乐、美术、文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通过音乐、美术、文学教育和其他各种审美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学生学教育和其他各种审美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一种艺术活动技能,如绘画、唱歌、舞蹈、演奏学生初步掌握一种艺术活动技能,如绘画、唱歌、舞蹈、演奏等,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等,使他们具有健康
37、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社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会实践等,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践的能力。普通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主要是:组织并指导学普通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主要是: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生产劳动等,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生产劳动等,让学生在自主
38、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积累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积累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与自我的正确认识及对生活的正确理解和正确态度。与自我的正确认识及对生活的正确理解和正确态度。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坚持五育并举,使其相辅相成,发挥坚持五育并举,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整体功能,防止片面性整体功能,防止片面性坚持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坚持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复习思考题: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包括哪些结构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包括哪些结构?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有什么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有什么关系?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简要评价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简要评价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分析当前教育目的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教育目的实现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