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原卷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82223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原卷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原卷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原卷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原卷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3分)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C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D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2(3分)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3(3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

2、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4(3分)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B1:2C2:1D3:15(3分)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

3、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42分)6(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 ,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 。(2)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 。(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丙酮的作用是 。(4)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 。7(9分)请回答:(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 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 的过程。(2)小肠上皮细胞中

4、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于 (葡萄糖浓度差、ATP的分解)。(3)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880120mg/dL时,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 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 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4)当血糖浓度高于180mg/dL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该过程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 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班氏试剂,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 。(5)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50mg/dL时,人会感觉头昏,其原因是 。8(11分)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

5、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标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条带1代表 基因。个体25的基因型分别为 、 、 、和 。(2)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 、 、和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3)仅根据图乙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 ,其原因是 。9(12分)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下:底物中间产物

6、1中间产物2X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甲中酶 的功能丧失;乙中酶 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 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 (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 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 (野生型、甲、乙)。(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X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 ,使X排出菌体外。第4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