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儿园语言教育专题 作业二
(语言发生发展篇 第三至七章)
一、填空题
1.言语活动涉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说、写被称为 表达性言语 ,听、读称为 印入性言语 。
2.语言发生的生物基础是 发音器官的成熟、 语音听觉系统 的成熟和 大脑神经中枢 的成熟。
3.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 社会生活环境 的影响、 成人的语言观念 的影响和 对待儿童的态度的影响。
4.儿童的语言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前言语阶段 阶段、 言语发生 阶段和 基本掌握口语 阶段。
5.儿童的前言语阶段是一个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 语音 核心期。
6.心理学研究表白, 4 岁以上的儿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所有语音。3-4岁以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呈现 扩展的 趋势,之后,趋势逐渐趋向 收缩 。
7.推广普通话的核心任务是 解决我国各地区方言中的语音问题,即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 。
8.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是指 个体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而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 。
二、简答题
1.如何保护学前儿童的发音器官?
1.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2.要注意儿童说话、朗读以及唱歌时声带的保护。
2.语言中枢的成熟水平导致儿童语言能力有哪些差异?
开口说话的月龄不同;发音的清楚度不同;对周边语言刺激的敏感性不同;语言内容不同;语用方式不同;语言的爱好点不同。
3.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积极建构的过程;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4.学话萌芽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的特点:(1)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长,近似词的发音增多;(2)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3)语言交际功能开始扩展。
教育:(1)丰富婴儿的生活内容,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2)鼓励婴儿掌握新的语音,并反复进行练习强化;(3)在行动中随着着语言刺激,让婴儿学说话;(4)开展初期阅读,初步培养婴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5.单词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特点:(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2)会给常见的物体命名;(3)继续讲“小儿语”,常用省略音、替代音和重叠音。
教育:(1)帮助婴儿掌握新词,扩大词汇量;(2)多跟孩子交谈,提供语言模仿的楷模;(3)自制或购买图书,促进婴儿阅读爱好和阅读能力的提高;(4)鼓励婴儿多开口,成人要耐心地倾听并予以回答;(5)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游戏。
6.双词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特点:(1)能理解的词汇数目和种类“与日俱增”;(2)语言理解逐步摆脱具体情境的制约,词语理解能力不断提高;(3)喜欢提问,语言上出现“反抗行为”;(4)掌握新词的速度突飞猛进,处在“词语爆炸”阶段;(5)处在双词句为主阶段,双此举增长速度加快。
教育:(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楷模和言语示范;(2)积极告诉婴儿一切问题,对婴儿的提问和讲述要对的对待;(3)倾听文学作品,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4)继续开展初期阅读指导;(5)在游戏中进行词语练习。
7.初步掌握口语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特点:(1)基本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2)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3)能运用多种简朴句句型,复合句也初步发展;(4)疑问句逐渐增多;(5)语言经常使用结尾策略。
教育:(1)让婴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2)鼓励婴儿同班之间的自发模仿和互相交谈;(3)随时随地地帮助婴儿使用规范语言;(4)在游戏中练习发言;(5)组织多种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
8.目的口语初步形成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进行语言教育
语言发展特点:(1)词汇量迅速增长,对新词感爱好;(2)能抽象句子规则,常表现出系统整合的语言内化能力;(3)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出现了多词句和复合句;(4)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 “破句现象”;(5)言语功能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准确的趋势。
教育:(1)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丰富婴儿的语言经验;(2)欣赏文学作品,反复和理解作品内容;(3)组织婴儿进行谈话活动;(4)在听说游戏活动中发展婴儿的语言;(5)开展初期集体阅读活动。
9.学前儿童语音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培养学前儿童辨析性的听音能力
(2)教会学前儿童对的发音
(3)培养学前儿童的言语表情
(4)培养学前儿童言语交往的文明修养
10.学前儿童语法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句型从不完整句向完整句发展。(1)从简朴句到复合句;(2)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2.语句结构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1)句子结构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表达内容的分化、词性的分化、结构层次的分化);(2)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3)句子结构从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3.句子的含词量不断增长。
三、论述题
1.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以下方面:语言产生于社会、存在于社会、发展于社会以及依存于社会。
2.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有哪几个流派?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和重要观点是什么?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有三个流派: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互相作用论。
后天环境论可细分为模仿说、强化说和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成人的语言是刺激(S),儿童的模仿是反映(R)。可分为机械模仿说和选择性模仿说。机械模仿说,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于1924年初次提出。它把儿童的语言看作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忽视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发明性。选择性模仿说在20世纪20-50年代很流行,对其进行系统论述的是怀特赫斯特和瓦斯托。他们认为当儿童对某一语言现象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时,就会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选择性模仿。
(二)强化说。重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斯金纳提出了“自动的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的概念。
(三)中介说。代表人物是汤勒曼、莫勒、斯塔茨等人。在行为主义传统的刺激-反映联结中加入了“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映”的中介。斯塔茨认为在外显的刺激和反映中间,有一系列因联想而引起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映所构成的中介体系,这个体系说明了刺激和反映的传递性。
二、先天决定论。较有影响的理论重要是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重要由乔姆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决定儿童可以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是指语言知识,即普遍语法知识。
(二)自然成熟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纳伯格提出的。其基本主张如下:第一,语言能力的先天性;第二,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第三,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三、先天和后天互相作用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先天和后天互相作用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的发展,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客体互相作用的结果。
(一)认知说。以皮亚杰为代表,认知说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第二,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第三,个体的认知结构和结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它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互相作用;第四,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发明性。
(二)规则学习说和社会交往说
规则学习说提出者和赞同者重要有布朗、弗拉瑟 、伯科等学者。认为儿童具有理解母语的先天解决机制,但这种机制重要是一种学习和评价的能力,儿童学习母语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儿童用先天的语言解决机制,通过对语言输入的解决归纳出母语的普遍特性和个别特点。
社会交往说重要是布鲁纳、贝茨等学者的理论主张。他们认为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更需要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他们还认为社会交往几乎可以看作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3.0-3岁儿童语言教育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充足了解婴儿个体语言发展的差异性
2.解决好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的关系
3.要充足注意婴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4.解决好语言模仿和语言发明的关系
4.学前儿童词汇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是什么?
1.丰富学前儿童词汇。(1)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新词应以实词为主;(2)学前儿童通过与成人或同伴的自然交往来学习新词。
2.帮助学前儿童对的理解词义。(1)让词和词所反映的事物同时出现;(2)借助有关材料为学前儿童提供词汇的直观信息;(3)引导学前儿童联系上下文或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理解词义。
3.帮助学前儿童对的运用词汇。(1)经常为学前儿童提供对的用词的典范;(2)针对学前儿童经常错用或误用的词汇及时反馈;(3)为学前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使用已理解的词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