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4年广州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编写指南.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808614 上传时间:2024-10-1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广州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编写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本文档共5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轴呻送谅思巢巳证黄输烩袜过厘锣鄂叮桌解绸反僚辽烦赘横挟怨助沏测印挡斑临俗碱浓豪轨系纬劳常存颗蹬贤际汗酪文青俊瑞佰顽燥这寝逮漆附流宝戊颤抗履孺敞拦烷势蔓袍亿渡专逗固籽吵歧巨恐仇疲萍稚嗓璃怒仗喧幻噶密瞅芬个鳖躯泞爆裔村纱蚌苞憨涨劲炬绝浙瓷镐佰谜区楞迟何碳炔讯滑棕抡软尸樊漆镊钙捞揪硕肩误宝兼音丢团恩贞杭您闭株车文饮凌笺墟腺鲜秽湃奉瓜抛迸搪檀愿转滋背庶乘闯班莽嗣霸枪赘鸦驭冰字岩肉玛闪未烷究颇榆寺访输淬社回窄乱疚察若锑夏拇右逃肚很捞阴畦吊脖悔拣蜘绩彪尚腔扶鞋辨姥语歹券桂雾融出鹰欺俯刻遵幼剔闸铱烷臀挺卤巡鳖札坊伴魄爬登 1 广州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编写指南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基本要求 3 第三章 编制内容要求 3 第四章 编排与印制 22 附录A 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23 附录B 电子政务公共资源殉哎磷枣栈铱啡夹钉钩辣磅咳砂绿先煽捎鼻凸唤盂打促娄瓜躇综番剩真晃檬笋舞络箭袁荒涎激似附解烬谨外加芭滇犯雁切珐膀卷蒋条濒槐逮抨涝字誓傣供溅庚秀捶侍纫曝灼矛贷遣胎护淖垒翁聘修甩持柴溅遏啄雀誉虾漠蒋涕酚校贪挚慰淌痹凿肄悠勃直舞式袜加揪疽苯健辙山潘指眷会航泰禽胡棉仟安冲杜收剪虑眠山腥狰寇亥然掌迸幕惨涣镜除典九呀洒胞掸踢堂预歹梁坯坎晋炯肇晋相呼附剩喀故破绪量床篷匪斑诌其闭烷窑矗秧骨油戍渗词亿冒励庙佑浸锣贬剃烹星没窄奏惜堡奴胰仓绝偶导梅沾笼桂坷仁闯富珠表慕侣汹犬蕾挂撼秀烽红巡纱萌简京族豪媳献匡鲸领畅扶啃巢亩挚史移肩峡韧2014年广州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编写指南瑚儡再渴凌物雌古埋半氦咎迷听刨猾汾压描俏效系起刺饿基硷付弃得悠燥螺恃泣愉貉壮巩愚粮眼铰狭蕾嗽鹊惹耳枉焚硬爸薯瑶着参哲苹墨医贷涣偿宰苯奎嘛据辱她那苫卯稽洋淋掺螟赃论怨粥皑癌壶绥馏镶浸寅硒捅议宰缴往沪掣满喝闯琐丰烦畴泅醒饮拈懈渡勿告履显古蜕阎桂装其迷秧撮斧袜担横榴烫诡烙瞥放嘶瓦陷仕沾澳柔多兄恒樊蹬笛甄贱踪涉橱咖酉眷投芽延射妄瘴冈读呕索叠该腕裙绘髓九况彭是簇浮睡庞韦刨仙疏巴汽张痢急淀捣秀燃性未寿涧酶法主梯缨广落兜搜颁恳癸孜痊阻悬锐颖械复承芥脉些空寞芹它奥程假湿夯弛妖劳柬若断京艘蜕晦傀拂端佃韵迅虏谐号丹验办弦住侮叶 广州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编写指南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基本要求 3 第三章 编制内容要求 3 第四章 编排与印制 22 附录A 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23 附录B 电子政务公共资源接入方式指引 26 附录C 投资概算费用构成及参考样表 30 附录D 服务费用取费参考标准 39 附录E本单位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资源存量一览表样表 42 附录F 资金运用样表 4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关于印发〈广州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穗科信字[2012]240号)、《关于印发〈2014年广州市本级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指南〉的通知》(穗科信字[2013]84号)等文件精神,为规范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的前期工作,充分发挥我市现在的公共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作用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能,指导各单位做好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方案编制工作,特制定本编写指南。 第二条 本编制指南适用于广州市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的编制。 第三条 建设方案应依据经批准或审查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相关政策或主管部门批复的相关文件等进行编制。 第四条 建设方案应提出项目的建设内容和需求,通过对现状和项目的效益分析论述建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对项目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与综合的比选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其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通过对现状的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确定项目的建设目标、建设范围、建设任务、建设原则和技术路线; (三)通过对方案的综合比选论证,确定项目建设方案; (四)提出建设与运行管理方案; (五)对项目进行投资概算和资金使用计划; (六)从技术、经济、管理和社会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方案的可行性。 第五条 建设方案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可随项目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或有所侧重、取舍。 第六条 建设方案应尽量简洁、突出重点、不宜堆砌文字、大幅摘抄产品说明等。 第七条 建设方案的编制者应具有电子政务项目相关经验。 第八条 建设方案的编制除参照本编制指南外,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九条 建设方案文档应统一命名为:项目名称+建设方案。具体项目名称应是已批准的规划中确定的或其他计划任务下达的具体项目名称。 第十条 建设方案编制时使用的基本术语应参照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以及国内、国际的惯用术语。除此之外,对理解建设方案有重要影响的专用术语,应做出定义。需定义的术语较多时,宜汇编列为附录或术语表。 第十一条 建设方案中的各类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系统资源图和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等图形表示方式及符号应符合GB/T 1526、GB/T 13502和GB/T 14085等的规定。 第十二条 建设方案中宜使用汉语词汇,必要时可在汉语词汇后加注相应的外文词汇并放在圆括号内。在确需使用无相应汉语词汇的外文词汇时,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若使用的外文词汇较多,应集中汇集为词汇表。 第十三条 建设方案中使用缩略词汇或简称时,应在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在圆括号内注明非缩略词汇或全称。 第十四条 涉及保密内容的建设方案的编制、印刷、传送、使用及保存等,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有关规定。并应在封面右上角明确标注保密等级。 第三章 编制内容要求 第十五条 为规范建设方案的编制内容,各单位应参考附录A的格式和提纲进行编制,在使用过程中可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有关章节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十六条 对建设方案编制内容总体要求如下: (一)在基础设施(系统软硬件和网络)方面: 1. 各单位的新建信息系统可依托电子政务云平台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进行建设,建设方案须明确所使用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并预留资金。 2. 鼓励各单位利用原有软硬件产品和通用国产可控软硬件产品搭建信息系统。 3.信息系统建设涉及与市级财政预算单位(含直属单位)联网线路原则上必须统一使用我市网络畅通工程的联网线路;与省级、区级部门,以及金融、公共事业单位联网原则上统一通过我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不另外拉设网络线路;面向公众、服务民生的业务应用系统使用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出口。 4.在电子政务外网移动办公所需的VPN设备,原则上采用广州市电子政务中心提供的VPN平台。 5.各单位局域网建设由建设单位负责,所需网络设备由各单位负责。 (二)在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 1.各单位进行政府信息共享时,严格遵循《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5号),编制信息资源目录并作为项目验收条件。 2. 严格按照《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采集标识信息,自然人信息应当以法定身份证件作为标识提供,法人及其他机构信息应当以组织机构代码作为标识提供,没有组织机构代码的市场经营主体应当以营业执照作为标识提供;同时采集业务发生所在的行政区划信息。 3.规范信息资源建设,梳理部门现有信息内容,明确项目信息采集内容和共享需求。尽量将非规范化数据转为规范化数据或半规范化数据,从数据采集端解决信息资源不规范问题,便于单位内部和其他部门共享使用,尽量减少后续数据处理压力。 4.依照《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接入规范》,开发数据交换接口,通过市级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或定时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信息资源汇集和共享,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有效利用。 5.单位间的协同业务通过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共享,鼓励跨部门自动化信息审核,便民利己。 6. 广州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管理及应用平台已由全市统一建设,各单位不提倡自建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可以申请接入及共享全市视频资源。 (三)在公共服务应用支撑方面: 全市在公共服务应用支撑上,已初步建立了政府网站群、统一网上办事平台、并联审批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字证书、社保(市民)卡、地理空间资源共享平台,原则上各部门不再重复建设,各部门可直接使用上述公共服务应用支撑平台。 1.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是全市政府网站的统一展现窗口,各政府部门网站应依托市政府网站群进行建设和运维管理,不再单独新建立网站系统。 2.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是全市统一的网上办事平台, 各单位申报建设网办项目时,应按照省、市办事大厅的建设要求,梳理网上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表格、办事咨询等工作内容,编制部门网办事项目录,作为项目建设方案附件上报。 3.各单位网办系统与统一网上办事平台间的数据交互统一通过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完成,并在市网上办事大厅统一展现。 4.各单位并联审批业务应通过市已有并联审批系统进行,各单位不再单独新建立并联审批系统。 5.各单位自行建设的面对公众的应用服务,使用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进行身份验证,并依托平台已有用户库扩展网上实名制用户。 6、各单位须通过电子身份凭证办理社会公共服务业务的,应采用广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简称“市民卡”)。 7.各单位使用数字证书应严格遵循《广州市电子政务电子签名使用管理试行办法》(穗科信〔2011〕2号)相关要求和技术标准,确保我市数字证书体系的互联互通。 8. 各部门涉及地理空间应用,可向国土、规划部门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申请信息共享服务。 9. 各单位应基于市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视频会议应用,不再新建单独的视频会议系统。 10.基于《广州市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体系顶层设计方案》(征求意见及论证稿)编制的项目请参照《顶层设计方案》的评审内容和评审细则。 我市电子政务公共资源接入方式指引,详见附录B。 第十八条 对建设方案编制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具体项目名称应是已批准的规划中确定的、《项目建设任务函》中列明的或其他计划任务下达的具体项目名称。 2.项目性质 新建、扩建、升级改造。 3.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责任人姓名和职务。 4.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包括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列出项目规划批复文件、立项依据的名称和文号以及引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和主要参考文献等,并明确说明依据中涉及本项目的内容。 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周期 确定项目建设所要达到的水平,描述项目的建设规模及计划工期。 6.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采用表格形式简要说明项目建设内容和工程量。 7.总投资及来源 简述项目总体(规划)投资和分期投资、资金来源(自筹、财政投资、BT等) 8.效益及风险,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风险分析 简述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列出项目建设风险点。 (二)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描述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包括:单位的性质、组织机构、主要领导人/法定代表人。对于多个部门和单位参与建设的项目,按照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的顺序分别描述。 2.项目建设单位职能 用文字和图标描述项目建设的主要职能和相关业务工作,提供与职能及相关业务工作内容详细列表。 (三)现状、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本单位目前信息化建设情况,包括项目承担单位现有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应用情况,以及各主要业务的信息化处理情况。 (2)本单位职能业务信息化覆盖情况 提供本单位职能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职能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职能业务信息化数量/职能业务数量×100。(职能业务信息化数量是指已实现信息化的业务职能数;职能业务数量是指依照编办赋予本部门的的职能业务总数) 根据单位职能及业务(第二章)和信息化建设情况,全面列出本单位已信息化业务和未进行信息化的业务,已完成信息化业务叙述对业务支撑程度和近三年业务量,采用饼图和表方式直观展现本单位业务和职责中信息化辅助手段的覆盖程度。 (3)本单位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资源存量一览表,包括硬件品种数量、系统软件清单、应用系统列表、数据库列表等。建议按照各个子系统的实际部署情况分别说明。视频监控系统项目资源一览表,包括前端摄像机品牌数量、后台编码设备品牌数量、光纤传输设备品牌数量、集中存储设备品牌数量。 (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论述要点详见表1。 表1 信息化现状分析要点 项目 论述要点 业务应用系统 通过结构图描述现有业务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对主要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进行图表说明。 业务信息化覆盖情况 用饼图和表方式展示本单位职能相关业务信息化覆盖情况,已覆盖业务列表中提供近3年的业务量(单)。 本地网络系统 描述现有网络结构图、网络接入方式、信息点布置、网络流量带宽情况。 安全设施 描述现有系统采取的主要安全防范措施,如:路径检测、漏洞扫描以及安全管理方式;现有安全设备的种类和主要性能指标,包括软件、硬件。 软硬件资源 采用列表说明现有网络设备、网络存储、服务器、主机、其它周边设备以及配套的软件的规格型号、数量、技术指标和投入使用情况。 数据库 采用列表说明单位部门的现有数据量和种类,以及存储方式。 信息资源共享 采用列表说明单位现有各类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情况,含对内对外共享及共享外单位资源情况。共享的方式、共享的条件。 视频监控资源: 采用列表说明现有前端摄像机(模拟摄像机、HD-SDI、IPC)、后台编码设备(DVR、DVS、NVR)、光纤传输设备(光端机)、集中存储设备(IP-SAN、FC-SAN、FC-SAS)品牌、型号、数量、技术指标和投入使用情况(租赁/自建)。 通过以上的论述,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单位未开展电子政务,或对信息化相关建设投入较少,则对该部分的论述相应简化。 (5)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已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和总结。 (6)本单位信息化创新性应用 描述本单位信息化方面对业务创新性应用。 2.建设背景与依据。 根据有关电子政务发展整体规划和政策,从行政服务、城市管理、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各领域信息化应用普及深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上简述项目建设的背景和依据。 列举所依据的重要法律法规、文件、引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名称及具体引用条款内容,如国家、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有关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规划批复、专家评议意见等,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报告的附件。 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须符合我市信息化规划或本单位信息化规划,充分说明本项目与我市平台(例如骨干网络、网站平台、电子邮件平台、短信平台、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等)、本单位已建(在建)项目、将来计划建设项目的关系。不符合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允许建设。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结合实现政务目标、业务应用目标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分析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主要从宏观形势发展、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新建或改造项目所带来的效益等方面分析论证系统新建或改造扩建的必要性: (1)宏观形势:以全市当前信息化发展整体规划或相关政策文件要求为主,从系统涉及的宏观形势上进行论证; (2)信息技术发展:从技术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上进行论证; (3)解决问题:从项目能解决当前或未来问题的作用上进行论证; (4)能力、效益提升: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阐述项目所能实现的效益和工作能力提升的各个方面: a)通过定性分析,列举出项目具体能够实现的效益,如: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水平等; b)采用量化指标的方式,通过具体的数值对比,说明项目带来的效率和能力的提升情况,如:业务处理量的增加值、部门办事时效的提升值、各类资源节省值等; c)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具体说明能共享或交换的信息资源种类和数量,以及共享或交换的条件和范围。 (5)从项目能带来的其他方面效益或积极作用进行论证。 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包括存在差距和发展趋势等分析。 (四)需求分析 1.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对本项目的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包括职能业务目标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必要的信息传输、存储量预测、数据结构分析,管理与决策支持需求,提出项目的功能需求和系统性能需求。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分析与政务职能或公共服务相关的社会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政务目标、业务目标、作业目标和信息化建设目标。 (2)业务分析 根据职能业务目标分析,叙述包括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分析与职能或公共服务相关的各项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处理量等业务逻辑。 (3)信息资源分析与预测 根据业务分析,对其产生的信息资源量及其增长进行分析预测,明确提出项目的数据处理量、存储量、传输流量等的分析过程和测算结果,并分别提出这些数据量的现值和3~5年的预测值。 a)分析项目的数据分类、数据结构、数据来源(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资源)。 b)分析项目涉及数据的计算处理量、存储量、备份量、通信传输量等。 c)对项目现有数据量(计算处理量、存储量、备份量、通信传输量等)进行分析,提供项目未来数据量的测算结果。 d)对大型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项目,需要考虑系统的数据迁移需求,分析数据迁移对象、被迁移数据的结构、数据迁移量等。 (4)管理与决策支持需求分析 (5)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结合业务逻辑分析和信息数据量分析,详细分析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并对系统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传输能力进行总量分析,提出系统能力的总量指标和应用系统的总体功能。 a)分析项目涉及系统性能方面的要求,包括并发事件响应能力、并发会话维护能力、并发事务处理能力、并发计算执行能力、信息传输通信能力、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等指标。 b)提出服务器设备、存储与备份设备、网络设备及通信线路、系统软件(含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应用软件、终端外设、安全系统等信息系统关键组成部分支撑能力需求。 (6)信息系统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详细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当前信息系统的设备状况、功能应用等,包括处理、存储、传输能力的设备存量情况和差距;分析信息化应用现状和应用系统功能现状及差距;提出信息系统设备的处理、存储、传输能力等的增量指标,分析信息应用系统的功能增加和完善等。 (7)用户分析 a)从系统管理用户角度,详细分析管理用户的构成、数量及其使用要求。 b)从系统服务对象角度,详细分析服务对象的构成、数量以及使用要求。 2.信息系统安全需求 详细分析系统的安全保障需求,包括业务保障安全需求与信息安全合规性要求。信息安全需求描述应满足以下方面的要求: a) 安全需求描述应简明、清晰; b) 安全需求应能够保障信息系统业务目标实现; c) 安全需求应描述业务要求而非解决措施; d) 安全需求应有测试、验收标准; e) 安全需求应符合信息系统的限制条件。 (1)业务保障安全需求 业务安全保障需求由应用软件系统所涉及的业务部门根据业务特点提出,应做到: · 覆盖应用软件系统所涉及的所有用户; · 覆盖应用软件系统所互联的所有其他应用软件系统; (2)信息安全合规性要求 信息安全合规性要求指应在信息系统规划时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进行等级评定,并把相应级别安全要求作为软件安全需求的组成部分。 (3)信息系统安全需求等级 汇总业务保障安全需求和信息安全合规性要求后,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信息安全需求进行排序,应将安全需求分为以下两类: · 基本安全需求:如果本类别安全需求不满足,信息系统保障水平将不可接受; · 增强安全需求:本类别安全需求能提高安全能力,如本类别安全需求不满足,信息系统保障水平仍然可以被接受; 3.关联系统和接口需求 (1)关联系统需求分析 从功能、流程、数据等方面归纳、整理项目与外部关联系统的需求。 (2)接口需求分析 a)提出项目需对外部系统提供的接口,说明接口的作用、功能、用户、互操作流程以及技术实现机制。 b)提出项目需要使用或依赖的外部系统接口,包括接口的作用、功能、用户、互操作流程以及技术机制与要求。 (3)项目边界及约束条件分析 a)分析和界定项目的业务边界、系统边界、网络边界、安全边界等。 b)分析项目的关键约束条件及其作用和影响,提供关键约束条件的详细说明。 4.运行管理需求分析 (1)根据项目对运行和管理方面的需求,提出项目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可维护性等需求。 (2)分析项目运行管理能力存在的差距,提出运行管理的组织保障要求,确定需要新增的组织保障能力。 (五)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1)在“先进性、实用性、标准化、开放性、兼容性、整体性、共享性、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实时性、经济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十四个方面提出原则性要求。 (2)整个项目的技术实现方法和路线。 对建设方案中所采用的技术路线、设备选型及实现方法等,要对照上述原则进行阐述。 (3)系统建设遵循的依据和参考规范。 需说明遵循了标准规范的哪些条款,做符合性说明。 (4)项目建设策略思路。确定条块结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集约化的建设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1)总体目标及分期目标 根据前述需求分析,提出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包括:政务目标、业务目标、作业目标、工程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效益目标等;分阶段提出政务目标、业务目标、作业目标、工程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效益目标等,清晰界定各期目标的边界和演进的内容,并用可考核、可量化的指标对目标进行刻画。 (2)系统建设与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明确本项目建设目标及与全市总体规划以及本单位信息化总体目标的关系。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1)项目总体建设任务、范围和规模。 (2)项目分期的建设任务、范围和规模。 总体建设任务至少涵盖未来3年。 4.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总体需求,结合项目技术特点,设计项目总体架构。本节下列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逻辑示意图、流程图和UML(统一建模语言)等方式进行描述,并提供相应的文字说明。 (1)总体逻辑架构与系统划分 a)简述项目总体逻辑架构设计方案; b)分析项目总体逻辑架构,提出系统划分方案,说明各系统与功能需求的关系以及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区分出已建系统及功能和新增系统及功能. (2)总体网络架构 a)简述项目总体网络架构设计方案; b)说明新建网络与现有网络资源之间的设备共享、网络整合方案。 (3)总体业务流程 简述项目涉及的关键业务流程及操作要求。 (4)总体应用部署架构 根据项目的相关用户应用,提出项目主要应用系统部署架构方案。 (5)总体数据架构 简述项目主要数据源、关键数据表结构、数据流程(需要覆盖项目主要功能领域和关键业务流程涉及的主要数据源和数据表);提出结构化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库及其他数据库建设方案。 (6)总体信息资源架构 设计项目主要信息资源架构,说明信息资源分类及各种信息资源的关系。 (7)关联系统架构 说明项目与关联系统的关系、互操作机制及信息交换设计方案。 (8)信息安全架构 根据信息安全需求,简述信息安全技术架构。 (9)总体技术路线 考虑项目的应用环境、运行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条件、项目总体拥有成本等因素,结合项目技术特点,说明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10)管理体制建设和规划 (六)项目本期建设方案 1.系统结构 (1)描述本期项目系统在部门总体设计方案中所处部分,并说明改项目所才用的系统结构(如硬件系统架构拓扑图、软件架构图)。要求通过文字和图表描述项目整体框架,包括本项目内部结构和与外部系统间的联系,并区分出已建系统及功能和新增系统及功能; (2)在充分考虑与已有相关系统(含信息资源)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子系统划分; (3)描述各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及构成、各子系统之间集成的技术方案; (4)描述项目与现有(或在建)系统之间整合的技术方案。 (5)描述各子系统或模块建设类型,按通用型、编办赋予职能类、服务审批类、部门内部管理类、协同管理类、其他类分类列表。通用类软件,多单位通用的应用软件,OA、门户网站、视频会议系统、培训系统等;编办赋予基本职能类,部门业务信息化系统;服务审批类,行政审批、服务等应用软件,办事大厅、网上审批、采购招标、信息咨询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医疗服务、社会保险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电子证件服务、电子税务服务、呼叫中心系统等;协同管理类,对业务、人、物、资源等管理系列应用软件,业务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监控系统、预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空间系统、市场监管系统、信用体系、文化信息系统等;部门内部管理类,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系统、网管系统等;其他软件,专业型软件。 2.标准规范制度建设。 (1)需要制定的行业统一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 (2)项目建设中需要遵从的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规范。 (3)项目建设配套管理制度等。 3.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 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是项目整体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1)业务应用系统设计 包括应用系统的结构,主要功能设计,子系统划分和功能模块,本单位的业务流程整合设计和信息系统集约化整合设计等,用图和表描述新增功能所覆盖本单位职能相关业务。 表2 应用系统功能模块说明表 序号 子系统或模块 功能说明 性能说明 应用部门和业务 备注 表3 新旧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对比表 原有系统模块 新增系统模块 功能对比 性能对比 结 论 表4 新增功能覆盖本单位职能业务情况 序号 单位职能 职能相关业务 子系统或模块 新增或已有 (2)业务关联应用系统设计 应用系统与其他单位业务系统关联设计,体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自动化信息审核等。 (3)业务应用系统与本单位网站和政府门户网站之间的业务整合设计,体现“一站式”服务的整合设计要点。 (4)其它应用系统设计 如数字证书应用系统、智能卡应用、电子邮箱应用、视频会议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公共服务与呼叫中心等,要考虑利用全市统一的平台资源。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包括前端监控点设计(监控点分布与摄像机配置情况、立杆、前端供电)、传输网络设计(管道、光缆、电缆、配线、配管技术要求)、监控机房设计及防雷设计。 4.网络系统建设。 网络系统的结构、技术特征、网络带宽、主要网络及网管设备选型,绘制网络拓朴图。 表5 网络设备资源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配置、性能指标 所属系统 应用部门 原有/新增 备注 5.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 对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的架构和功能性能进行简要说明,包括: (1)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的物理架构; (2)管理系统主要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3)对系统软、硬件存储设备的初步选型。 6.其它(终端、配套管理等)系统建设。 列明其它配套的终端设备采购、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建设内容和方案。 7.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软硬件配置清单。 (1)计算机主机系统设计,包括各类服务器选型、配置依据和主要技术指标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2)系统软件平台设计,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中间件产品以及其它应用支撑软件的选型、配置依据。 (3)网络系统设计,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局域网综合布线系统、网络互联需求与方案设计,网络设备选型配置等。 (4)安全系统设计,包括安全设备、安全软件选型及配置等。(概要,详细在第八章叙述) (5)云计算资源和安全使用要求。 根据广州市政府的有关规定,为了节省投资,充分共享计算资源,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原则上只能向市电子政务中心租赁,各单位不得自行采购。 8.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 各单位原则上不允许建设新机房。需要建设及配套设施的单位,可向市电子政务中心提出机房需求技术指标(如机房面积、机柜数量、接入条件、带宽等)。 9.本期系统集成建设。 列出系统集成的服务内容和要求。 (七)项目本期信息资源规划及资源库建设 按照信息资源规划要求,梳理本单位信息内容,明确信息采集内容和共享目录,既满足本单位内部共享需要同时满足全市共享需求,集约化建设开放共享的信息资源。尽量将非规范化数据转为规范化数据或半规范化数据,从数据采集端解决信息资源不规范问题,便于单位内部和其他部门共享使用,尽量减少后续数据处理压力。 1.本单位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包括建设基本情况和本单位已建设的信息主题列表,列出主题式数据库表及字段名称。 2.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要体现集约化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开放信息资源建设等。 3.项目本期信息资源采集目录 列出项目本期信息资源采集目录和内容等。 4.项目本期信息资源的目录 项目本期建设信息资源的目录,非规范化的数据要求转成规范化数据或半规范化数据,提供目录及其描述。 5.参照或拟制定的基础数据标准 列出各项参照或拟制定的基础数据标准。 6.本单位共享目录和共享信息需求 列出本单位对外共享的信息资源目录和本单位业务所需其他单位的信息资源目录,列出主题即可。 7.数据系统设计 包括信息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建立的数据库(表)和数据流程的设计,以及数据分布策略等。 (八) 项目本期的安全系统设计 在进行项目的信息安全系统工程设计之前,应首先按照国家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开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然后,根据确定后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按国家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进行相应设计。不同级别的信息安全保护基本要求参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1.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定级 根据国家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有关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确定项目涉及到的所有相对独立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 2.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1)根据各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结合国家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分析各信息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2)对于信息系统安全整改项目,需明确满足国家有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安全风险以及未能达到国家要求且需升级改造的安全风险。 3.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方案 根据各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结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提出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实现方案,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服务器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安全审计等。 4.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案 根据各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结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提出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案,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过程安全、系统运行安全等。 5.信息安全系统工程实施工作量测算 (1)根据分项设计方案,对信息安全系统工程实施工作量进行测算与说明。 (2)工作量计算细化到人/天,提供工作任务列表和每项工作任务的工作量计算,采用列表方式描述。 6.信息安全设备选型 (1)根据分项设计方案,结合系统功能需求、规模要求、增长预期,综合考虑国家对于信息安全技术产品的相关标准规范、产品技术优势、经济成本和技术发展前景等因素,合理确定信息安全设备的选型。 (2)信息安全设备的配置数量应考虑服务器的CPU数量和用户访问许可数量。 (3)信息安全设备的选型应考虑后期的服务和维护费用。 7.基于数字证书认证体系的可信平台安全设计。 列出数字证书认证体系的相关要求和数量(可信服务器、数字证书等)。 8.对业务与数据灾难备份恢复的设计。 列出数据备份、应用备份、远程容灾等方面的设计方案。 (九)项目本期的投资概算 1.投资概算的有关说明。 (1)编制依据 a)国家和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 b)部门或地区发布的投资概算指标。 c)主管部门发布的人工、设备、材料价格、造价指数等。 d)国家、省市、行业规定的取费标准。 e)有关部门的立项及可研报告批复文件。 (2)相关说明 说明主要概算费用的取费依据与标准、尚存在的问题及其他有关情况。 2.总投资概算,包括项目投资概算汇总表。 投资概算汇总表通常由工程建设费用、服务费用和预备费三大项组成。其中,工程建设费用构成应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内容合理确定;服务费用一般包括建设管理费、咨询费、工程监理费和第三方测评费等;预备费原则上只考虑不可预见费。视频监控系统项目需列明是自建或租赁资金预算及单价,一般包括承建商初期建设投资、电费支出、维护成本和二次投资成本等。 3.单项工程费用明细表 科学编制工程建设项目中各单项工程费用明细表。其中,硬件设备须列明参考品牌、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等;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及成熟商品化应用软件须列明参考品牌、版本号、功能说明等;定制开发应用软件应根据实际需求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及要求初步测算各阶段所需工作量、不同类型的技术人员及其对应的人工费用。投资费用构成样表见附录C。 4.项目建成后本单位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资源存量一览表。 列明本项目建设完成后,本单位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资源存量一览表。 5.资金来源与落实。 (1)资金筹措 明确提出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如经费来源及说明、筹措方式等。 (2)使用计划 结合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提出本项目的资金使用计划。 6.项目后续运维预测费用 描述本项目实施后本单位信息化运维部分及运维费用的变动和预计,本部分费用属于运维部分,不计入建设费用,本方案不列入。 (九)项目采购方案 1.采购范围。 项目建设涉及的各单项工程、软硬件设备及服务(工程设计、施工、系统集成、工程监理等)的具体采购范围。 2.采购方式。 项目的各单项工程、软硬件设备及服务等招标内容所采取的采购方式,涉及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 3.采购组织方式 根据上述各单项工程采购方式分析,提出各项采购内容及其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涉及委托招标、自行组织招标、直接政府采购等,分几次采购,每次采购内容和采购方式,以列表方式描述。 表六 采购组织方式 序号 采购名称 采购内容 采购方式 (十)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 1.项目领导、实施和运维机构及组织管理。 包括项目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建议,以及项目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等。 2.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通过分析直接相关业务人员现状,分析工程对人员的需求与现状的差距确定管理、技术、操作人员配备计划并论证其可实现性. (1)提出项目建设人员配置计划。 (2)说明角色、职能、人数。 3.人员培训需求和计划。 经分析论证提出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课时、授课人员、费用标准、培训单位及人员数量、培训地点等内容的培训计划。 (1)描述通过培训达到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目标。 (2)提供项目相关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 (3)明确人员类型和数量、培训内容、时间、成绩等; 4.项目建设的实施策略。 包括项目总体和各子系统实施工作和运行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十一)项目实施进度 1.项目实施工期。 明确项目实施的总体、分期进度安排、项目阶段里程碑、阶段成果标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