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_CGIA 005-2022 石墨烯材料开发与制造能力等级评价.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79873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4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_CGIA 005-2022 石墨烯材料开发与制造能力等级评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T_CGIA 005-2022 石墨烯材料开发与制造能力等级评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T_CGIA 005-2022 石墨烯材料开发与制造能力等级评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T_CGIA 005-2022 石墨烯材料开发与制造能力等级评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T_CGIA 005-2022 石墨烯材料开发与制造能力等级评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T/CGIA 0052022I团体标准T/CGIA 005-2022石墨烯材料开发与制造能力等级评价Evaluation of the capability to R&D and manufacturing for graphene materials 2022-12-30 发布ICS 07.120A 20团 体 标 准2022-12-30 实施中关村华清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 布T/CGIA 0052022I版权声明本文件系由中关村华清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简称“联盟”)组织创制的团体标准文本(含制定过程中的草案),联盟拥有本文件的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除法律所允许的情形

2、或事先得到联盟书面许可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复制、销售、传播本文件,或抄袭、歪曲本文件等侵权行为,否则,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其他文件引用本文件,不属侵权行为。凡利用本文件进行或支持贸易、认证等商业活动,应事先购买正式文本或得到联盟书面授权。购买本文件或获得授权,请与联盟联系。欢迎社会各界举报侵权盗版行为。一经查实,联盟将奖励举报人,并依法严格保护举报人信息。联系人:戴石锋。联系电话:13811062632。联系邮箱:standardc-gia.org。联盟对本版权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T/CGIA 0052022 II目 次前 言.I

3、II引 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评价对象要求.25 企业分类与等级.26 3 级指标选取原则.47 指标体系和分值.58 结果计算和评定.69 评价实施.79.1 评价机构要求.79.2 评价形式.710 评价结果处置.710.1 采信.710.2 申诉与投诉.710.3 撤销或终止.711 评价报告.8附录 A(规范性)开发能力 3 级指标得分评定标准.9附录 B(规范性)制造能力 3 级指标得分评定标准.12T/CGIA 0052022III前 言前 言本文件参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

4、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不对涉及专利权的纠纷负责。本文件主要编制单位: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华侨大学、迈谱新材料技术(山东)有限公司、科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华清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诺康石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德阳烯碳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石墨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鸡西瀚宇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杉元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益墨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清大际光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江苏

5、清大际光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科技大学。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济南产研烯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瑞康医用耗材有限公司、北京清大际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龙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益墨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兆平、王兰兰、冷金凤、陈国华、戴石锋、赵永彬、周旭峰、窦玲、袁凯杰、吕雪、高华、梅佳、林博、汪伟、刘忠年、李泽、孙培育、王振廷、蓝先、左勇、周庆波、张丽、秦志鸿、尹宗杰、王丽、邹惠静、马奥、胡新振、孙清友、刘刚桥、王良旺、李洋、孙福伟、于咏良、韩燚、杜宁、时浩、邓宏、邵艳秋、张盈。T/

6、CGIA 0052022 IV引 言引 言石墨烯由于自身优异的光、电、力、热性能,在储能(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热管理(导电散热材料)、纺织(抗菌抗病毒、红外、防紫外线)、传感器(生物及化学传感器、物理传感器)等领域均有应用。自获”诺奖“之年起算,石墨烯产业发展已有 12 年,客观讲我国石墨烯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专利申请与应用研究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22 年底,我国与石墨烯相关的企业共计 3.8 万家。石墨烯领域的头部企业正逐渐显现,部分企业由于产业介入时间早,技术储备深厚,市场探索充分,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技术与生产均衡发

7、展的“规模型”企业;同时,鉴于近年来石墨烯在动力电池,热管理、抗菌织物等诸多应用领域研究的深入研究,新兴起了一批以应用导向为目标但暂未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与稳定客户的“初创型”企业。两类企业各有特色,均是石墨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石墨烯产业存在上下游企业信息不对称,精准对接难的痛点,联盟基于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实际现状以及下游应用企业关注重点,标准立足开发能力、制造能力两大产业关注点,基于适用性、客观性、系统性和引领性四原则建立了 7 个维度 20 个细分指标体系。做好企业能力等级评价,对产业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产业环境:作为“诺奖”材料,石墨烯曾“风靡一时

8、”,各种“石墨烯”产品层出不穷,投资指数居高不下,导致部分不良商家打着石墨烯的幌子进行虚假宣传或过度宣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墨烯在大众视野的印象,虽然近年来由于学术界的纠偏及投资理性化,石墨烯产业逐渐回温,但依然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有助于优势企业宣传及上下游对接:客观科学的评价有助于有真实研发实力的宣传推广、融资对接及决策;同时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亦具有实际指导作用,通过标准可以精确匹配细分领域,了解市场及产品质量情况、战略规划及布局情况等对供需有价值的判断要素;-有助于引领国际领先的发展模式:我国石墨烯产业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大部分并跑,部分领跑的状态,我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模

9、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石墨烯产业形式,形成了“国际石墨烯看中国”的现状,在我国首次提出石墨烯产业开发与制造能力等级评价,必将对世界石墨烯产业产生积极影响。T/CGIA 00520221石墨烯材料开发与制造能力等级评价1 范围本标准对企业在石墨烯材料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建立了分类分级,提供了评价指标和评定方法。对于初创型企业,主要评价其开发能力;对于规模型企业,评价其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本标准适用于:(1)第三方评价,结果可作为下游应用企业选择“合格的石墨烯材料合作伙伴”时的依据,也可作为石墨烯企业在本行业内展示自身能力的依据。(2)石墨烯材料制造企业和石墨烯材料应用企业的自我评价,用于指导企业发

10、展,以实现持续改进。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118-2008 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规范GB/T 37393-2019 数字化车间 通用技术要求T/CGIA 001 石墨烯材料术语和代号T/CGIA 002 含有石墨烯材料的产品命名指南T/CGIA 003 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成熟度评价指南T/CGIA 004.1 石墨烯材料绿色制备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 第 1 部分:化学气相沉积法(CVD)T/CGIA 004.2 石墨烯材

11、料绿色制备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 第 2 部分:氧化还原法T/CGIA 004.3 石墨烯材料绿色制备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 第 3 部分:液相剥离法T/CGIA 004.4 石墨烯材料绿色制备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 第 4 部分:电弧放电法T/CGIA 031 工程机械用石墨烯增强极压锂基润滑脂T/CGIA 032 锂离子电池用石墨烯导电浆料T/CGIA 033 地暖用石墨烯电热膜T/CGIA 034 石墨烯抗菌防护口罩T/CGIA 0052022 23 术语和定义T/CGIA 001、T/CGIA 003 中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能力 capability组织通过

12、利用资源、知识和技能实现预期结果的本领。注:组织可以是项目组、部门或整个公司。3.2开发能力 R&D capability 企业研发出创新技术成果以及持续技术迭代的能力。3.3制造能力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企业高质量、低成本地生产符合市场需要的石墨烯材料的能力。4 评价对象要求接受第三方评价的组织,应同时符合下列要求:(1)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企业、科研机构或集团公司下设的石墨烯材料相关的独立事业部或项目组等;(2)三年内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环境安全事故;(3)评价结果自愿接受社会监督。5 企业分类与等级5.1 按 T/CGIA 003 中技术创新成熟度所处等级,企

13、业分类为:(1)初创型,技术创新成熟度6 级(正样级)。(2)规模型,技术创新成熟度7 级(工艺级)。5.2 本标准主要对石墨烯企业的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进行等级评价,其 1 级指标和 2 级指标见表 1。表 1 开发能力与制造能力 1 级与 2 级指标开发能力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制造能力创新基础创新成果创新潜势信用诚信市场表现质量管理发展潜势创新投入研发团队设备资源创新管理核心技术专利布局标准创制平台奖励产研合作创新收入融资增信信用资质诚信宣传产能销量客服成效成长指数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政策响应专项指标T/CGIA 0052022350%35%15%10%50%30%10%5.3 初创型企业主要评价开

14、发能力,规模型企业评价包括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石墨烯企业的评价逻辑如图 1 所示。图 1 石墨烯企业评价逻辑示意图5.4 初创型企业根据其创新能力水平,分为 I 级、级、II 级和级和 III 级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的判定依据和对应的水平说明见表 2。表 2 开发能力级别、判定及说明开发水平说明级别判定依据(满分 1000 分)3 级指标选项情况对应的开发能力水平I 级850 分至少 70%为第 1 选项具有很强的研发实力和创新性成果II 级700 分至少 70%为第 2 选项具有较好的研发条件和研究成果III 级600 分至少 90%为第 3 选项有一定的研发条件和成果5.5 规模型企业根据

15、其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分为 2 等 6 级。每个级别的判定依据和对应的水平说明见表 3。表 3 制造能力级别、判定及说明制造水平说明等级判定依据(满分 1000分)对应创新能力要求3 级指标选项情况对应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A等AAAAA 级+专项指标II 级及以上满足 AA 级,在专项指标中应至少符合 3 项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石墨烯企业初创型创新能力创新基础创新成果创新潜势规模型制造能力信用诚信市场表现质量管理发展潜势技术创新成熟度6 级7 级T/CGIA 0052022 4制造水平说明等级判定依据(满分 1000分)对应创新能力要求3 级指标选项情况对应

16、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AA900 分至少 70%为第 1 选项制造能力强,有较好研发条件,产品已批量供应市场A800 分至少 50%为第 1 选项较好的制造能力和研发条件,产品已供应客户BBB700 分具有规模化供应能力,有一定研发条件,并通过客户认证BB600 分具有规模化供应能力和有一定的研发条件B等B500 分III 级及以上至少 80%为第 2 选项已具备规模化供应的能力6 3 级指标选取原则6.1 适用性立足石墨烯产业当前发展阶段和企业不同情况,分类评价;针对下游客户对石墨烯企业的实际关注需求点设立评价维度,避免照搬传统产业大而全的评价体系。6.2 系统性在开发能力与制造能力方面,均设立

17、了发展潜势考核指标,通过软实力和硬实力相结合,系统反映企业在开发和制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6.3 客观性指标的选取能反映企业在创新和制造方面的真实能力,以可产生实际的成效为导向,不简单以数量多少论高低。如专利布局,不是简单以专利申报的数量为评价,而是与企业实际应用或能产生实际成效的专利为考察目标。6.4 引领性将党和政府新理念、新政策、新要求融入指标,如双碳、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把产业内先进企业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理念融入指标,为更多石墨烯企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发挥引领作用。7 指标体系和分值7.1 指标体系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的指标体系和分值见表 4。表 4 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的指标体系和分值

18、能力要素能力要素1 级指标1 级指标2 级指标2 级指标3 级指标3 级指标分值分值T/CGIA 00520225(分值占比)(分值占比)研发经费投入情况100创新投入研发经费增长情况50研发人员数量50研发骨干数量50研发团队研发领军人50材料研发设备50应用验证设备50设备资源检测检验设备50创新基础(50%)创新管理创立自有研发方法和管理制度50拥有独创技术或制造工艺50核心技术材料的应用差异化和高端化50I 类知识产权授权数量40装备、测试方法专利授权数量40知识产权高价值知识产权40主持或参与标准制定50标准创制承担标准委员会职能和领导职务20实验室、技术中心资质30创新成果(35%

19、)平台奖励外部荣誉与奖励30企业出资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0产研合作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20承接外部有偿技术开发或科研项目25创新收入石墨烯相关知识产权授权、许可、转让25石墨烯相关知识产权融资、作价投资25开发能力(1000 分)创新潜势(15%)融资增信获得外部产业投资25法人或实际控制人信用30信用资质企业纳税信用30石墨烯材料及应用产品命名科学规范20信用诚信(10%)诚信宣传产品性能参数和功能据实宣传20石墨烯材料或应用产品产能70石墨烯材料或应用产品销售收入70产能销量主营石墨烯材料或应用产品市场占有率70客户数量60客户粘性70客服成效客户满意度60石墨烯业务收入复合增

20、长率50市场表现(50%)成长指数上年度新客户增长50建立了质量管理制度和文件50质量管理制度和文件得到实施50管理体系通过实施达到持续改进50制造能力(1000 分)质量管理(30%)产品质量石墨烯材料或应用产品参数符合标准或需求50T/CGIA 0052022 6产成品合格率达到目标并持续提升50客户接收率达到目标并持续提升50生产流程智能化水平50政策响应制备工艺绿色化水平50两年内产品或技术迭代超过 3 代/解决卡脖子技术、实现进口替代或拥有颠覆性产品/技术/建立了主营产品的 FMEA 文件/发展潜势(10%)专项指标已批量供应知名公司,如上市公司、国内或国际 500 强企业/7.2

21、分值设定开发能力各 3 级指标总分及评分标准见附录 A,制造能力各 3 级指标及评分标准见附录 B。8 结果及表示8.1 开发能力8.1.1 分值计算按照附录 A 规定对各 3 级指标得分进行算术加和。8.1.2 等级评定按表 2 的规定进行等级评定。8.1.3 结果表示开发能力结果以级别+水平说明形式表示,如:按 8.1.1 计算某企业最终得分 820 分,按照 8.1.2 判定为其开发能力级,则结果表示为:开发能力级 具有较好的研发条件和研究成果。8.2 制造能力8.2.1 分值计算按照附录 B 规定对各 3 级指标得分进行算术加和。8.2.2 等级评定8.2.2.1 按表 3 的规定判定

22、。8.2.2.2 A 级及以上应标注被评价方所属细分领域。8.2.2.4 B 级可自主选择标注细分领域。8.2.3 结果表示制造能力结果以级别+细分领域+水平说明形式表示,如:按 8.2.1 计算某企业最终得分 820 分,且满足开发能力级以上,按照 8.2.2 判定为其制造能力 A 级,则结果表示为:T/CGIA 00520227制造能力 A 级 电池领域 较好的制造能力和研发条件,产品已供应客户。9 评价实施9.1 第三方评价机构要求 应是依法设立或具有行业权威的组织或机构;应具备承担评价工作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包括组织人员和产业技术人员;应对评价数据和评价过程中所获的信息保密。9.2 评价

23、方式评价可由第一方或第三方组织实施,评价结果用于对外宣告时,则评价方至少应为第三方组织。开发能力可采取资料评价;制造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可综合资料调查资料调查、实地考查实地考查及座谈征询座谈征询多种方式。10 评价结果处置10.1 采信被评价方向社会各界公开评价结果,并接受任何组织、个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10.2 申诉与投诉对评价结果如产生质疑,被评价方或社会各方可向相关部门进行申诉和投诉。10.3 撤销或终止被评价方在评价中或评价后,出现以下情况的,终止评价活动或撤销其评价结果。出现重大质量或安全事故;谎报信息或数据造假;产品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被社会组织等管理部

24、门评定为年审不合格或者责令整改;被行业主管部门通报批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11 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评价结果及证书;b)评价的类型(第一方、第三方);T/CGIA 0052022 8c)评价的依据、方式、实施流程;d)被评价方对资料真实性承诺函;e)专家组意见及打分表;f)被评价方主要突出能力和成果;g)存在的问题;h)建议改进的内容及改进依据;i)对提升能力等级提出的意见建议;j)相关支持材料附件。T/CGIA 00520229附录 A(规范性)开发能力 3 级指标得分评定标准表 A.1 开发能力 3 级指标得分评定标准开发能力 3 级指标得分评定标准评分标准评分标准2 级

25、指标2 级指标3 级指标3 级指标分值分值初创型企业规模型企业上年度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情况1001.研发费用总额 500(含)万元以上(100 分)2.研发费用总额 250-500 万元(80 分)3.研发费用总额 100-250(含)万元(60 分)4.研发费用总额 0-100(含)万元(40 分)5.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1.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 10%以上(100分)2.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 8%(80 分)3.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 6%(60 分)4.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 4%(40 分)5.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创新投入近三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

26、情况501.近三年研发经费年增长率高于 5%(50 分)2.近三年研发经费年增长率 1%-5%(30 分)3.近三年研发经费年增长率低于 1%(1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上年度(成立不足一年的按本年度计算)企业研发人员数量501.研发人员总数 10 人以上(50 分)2.研发人员总数 6 人以上(30 分)3.研发人员总数 2 人以上(1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1.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 20%及以上(50 分)2.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 10%及以上(30 分)3.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 5%及以上(1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上年度(成立不足一年的按本年度

27、计算)企业研发骨干数量*501.从事本领域技术研发工作 3 年以上人数 5 人及以上(50 分)2.从事本领域技术研发工作 3 年以上人数 3-4 人(30 分)3.从事本领域技术研发工作 3 年以上人数 3 人以下(1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研发团队研发领军人物501.企业研发领军人物为企业法人、创始人之一(50 分)2.企业研发领军人物为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且已在企业任职 2 年以上,并对研发起关键主导作用(30 分)3.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材料研发设备501.具有研发流程全套相关设备,关键核心设备具有独创性(50 分)2.具有研发流程全套相关设备,关键核心设备具有所有权(

28、30 分)3.具有研发流程中部分关键核心设备且具有所有权(1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应用验证设备501.具有面向下游应用的模拟验证组装设备和测试设备(50 分)2.具备面向下游应用的模拟验证组装或测试条件(30 分)3.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设备资源检测检验设备501.具备石墨烯材料及应用产品全面检测检验设备(50 分)2.具备石墨烯材料及应用产品核心检测检验设备,非核心设备有稳定渠道能获得官方验证(30 分)3.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创新管理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和激励制度501.创建了全面、系统的内部研发方法及研发管理/激励制度(50 分)2.建立了研发管理/激励制度(30 分

29、)3.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T/CGIA 0052022 10独创技术或制造工艺501.自主开发了差异化技术或工艺,在本领域属领先水平(50 分)2.基于自有技术对传统技术或工艺进行了改进或创新(30 分)3.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核心技术材料的应用差异化和高端化501.实现了材料应用的差异化和高端化,应用领域为蓝海市场(50 分)2.进行了材料应用的差异化和高端化布局并进行实施(30 分)3.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近三年 I 类知识产权授权数量401.企业自主研发 I 类知识产权 5 项及以上(40分)2.企业自主研发 I 类知识产权 3 项及以上(20分)3.企业自主研发 I 类知识

30、产权 1 项及以上(10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1.企业自主研发或受让 I 类知识产权 5 项及以上(40 分)2.企业自主研发或受让 I 类知识产权 3 项及以上(20 分)3.企业自主研发或受让 I 类知识产权 1 项及以上(1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近三年申请装备、测试方法专利数量401.5 项及以上(40 分)2.3 项及以上(20 分)3.1 项及以上(1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知识产权高价值专利情况401.维护期超过 6 年、申请海外授权、授权许可转让、主动维权诉讼的知识产权 5 项及以上(40)2.维护期超过 6 年、申请海外授权、授权许可转让、主

31、动维权诉讼的知识产权 35 项(20 分)3.维护期超过 6 年、申请海外授权、授权许可转让、主动维权诉讼的知识产权 13 项(1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主持或参与标准制定情况501.近三年作为主要(前五)参编单位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 6 项及以上(50 分)2.近三年作为主要(前五)参编单位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 3-5 项及以上(30 分)3.近三年作为主要(前五)参编单位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 1-2 项及以上(1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标准创制承担标准委员会职能和领导职务201.在石墨烯领域相关标准委员会担任领导职务(20 分)2.加入

32、石墨烯领域相关标准委员会(10 分)3.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近三年获得实验室、技术中心认定情况301.获得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认定(30 分)2.获得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认定(20 分)3.获得其他实验室、技术中心、研发基地、合作平台等认定(1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平台奖励近三年获得外部荣誉与奖励(如高新、专精特新、科技重大专项等)301.获得国家级奖励(30 分)2.获得省市级资奖励或一级学/协会相关奖励(20 分)3.获得其他类型奖励(1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企业出资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01.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共建实体、技术入股等

33、形式建立合作(30 分)2.签订有经费的产学研协议(20 分)3.签订不涉及经费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1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产研合作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20近三年内企业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每项加 10 分,满分 20 分):1、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如:中高级工程师、硕博研究生等2、企业自行培养专业人才,如:中高级工程师、硕博研究生等3、企业接收高校科研院所学生实习T/CGIA 005202211承接外部有偿技术开发或科研项目251.承接政府、企业、高校有偿技术开发或科研项目金额 100(含)万元以上(25 分)2.承接政府、企业、高校有偿技术开发或科研项目金额 50(含)

34、-100 万元(15 分)3.承接政府、企业、高校有偿技术开发或科研项目金额 50 万元以下(5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创新收入石墨烯相关知识产权授权、许可、转让251.石墨烯相关知识产权有偿授权、许可、转让,费用 50(含)万元以上(25 分)2.石墨烯相关知识产权有偿授权、许可、转让,费用 30(含)-50 万元(15 分)3.石墨烯相关知识产权有偿授权、许可、转让,费用 30 万元以下(5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石墨烯相关知识产权融资、作价投资251.获得过石墨烯相关知识产权融资 1000(含)万以上(25 分)2.获得过石墨烯相关知识产权融资 500(含)-1000

35、 万(15 分)3.获得过石墨烯相关知识产权融资 100(含)-500 万(5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融资增信获得外部产业投资251.获得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业投资 3 家/次以上(25 分)2.获得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业投资(15 分)3.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注注:研发骨干:企业技术总监、总工程师等项目负责人;高级/正高级工程师;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称号;本单位工作 3 年以上的研发人员;其他等同视为高层次人才。T/CGIA 0052022 12附录 B(规范性)制造能力 3 级指标得分评定标准表 B.1 制造能力 3 级指标得分评定标准制造能力 3 级指标得分评定标准2

36、级指标2级指标3 级指标3 级指标总分值总分值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法人信用情况301.法人或实际控制人无失信记录(30 分)2.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信用资质纳税信用情况301.上一年度企业纳税信用等级 A 级(30 分)2.上一年度企业纳税信用等级 B 级(20 分)3.上一年度企业纳税信用等级 C 级(1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石墨烯材料及应用产品命名科学规范201.产品宣传的术语、命名符合 T/CGIA 001 和 T/CGIA 002 标准要求(20 分)2.产品宣传的术语、命名部分符合相关标准要求(10分)3.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诚信宣传产品性能参数和功能据实宣传201

37、.产品性能参数和功能据实宣传(20 分)2.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石墨烯生产企业石墨烯应用企业石墨烯材料或应用产品产能*701.石墨烯材料年产粉体 10t(含)、薄膜 10m2(含)、滤饼50t(含)、浆料500t(含)以上(70分)2.石墨烯材料年产粉体1(含)-10t、薄膜 1(含)-10m2、滤饼 10(含)-50t、浆 料100(含)-500t(50 分)3.石墨烯材料年产粉体 1t、薄膜 1 万m2、滤饼 1t、浆料100t 以下(3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1.石墨烯材料年使用粉体 1t(含)、薄膜 1 万 m2(含)、滤饼 5t(含)、浆料 50t(含)以上(70 分

38、)2.石墨烯材料年使用粉体0.1(含)-1t、薄膜 0.1(含)-1万m2、滤饼1(含)-5t、浆料 10(含)-50t(50 分)3.石墨烯材料年产粉体 0.1t、薄膜0.1万m2、滤饼1t、浆料10t以下(3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产能销量主营石墨烯产品的销售收入情况*701.上一年度石墨烯产品销售收入 5000(含)万及以上(70 分)T/CGIA 0052022132.上一年度石墨烯产品销售收入入 3000(含)5000万(50 分)3.上一年度石墨烯产品销售收入 1000(含)-3000 万(30 分)4.上一年度石墨烯产品销售收入 100(含)-1000 万(10 分)

39、5.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近三年主营石墨烯材料或应用产品市场占有率701.主营石墨烯产品市场占有率 50%及以上(70 分)2.主营石墨烯产品市场占有率 3050%(50 分)3.主营石墨烯产品市场占有率 10%30%(3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客户数量60A.近两年内单笔订单超过 1 万元客户数量 6 家以上或涉及细分领域 3 个以上(60 分)B.近两年内单笔订单超过 1 万元客户数量 4 家以上或涉及细分领域 2 个以上(40 分)C.近两年内单笔订单超过 1 万元客户数量 2 家以上(20 分)D.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客户粘性701.客户复购率高并作为多家(2)知名企

40、业首选供货商(70 分)2.客户复购率较高并作为多家(2)企业首选供货商(50 分)3.客户复购率较低(30 分)4.无复购、非客户首选供应商(0 分)客服成效客户满意度601.客户满意度好(60 分)2.客户满意度较好(40 分)3.客户满意度一般(20 分)4.客户满意度较差(0 分)企业近三年石墨烯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501.企业近三年主营2.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 10%(含)以上(50 分)3.企业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 6%(含)-10%(30 分)4.企业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 4%(含)-6%(10 分)5.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成长指数上年度新客户增长501.新客户增

41、长占比 20%以上(50 分)2.新客户增长占比 10%以上(30 分)3.新客户增长占比 5%以上(10 分)4.无新客户增长(0 分)建立了管理制度和文件501.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文件(50 分)2.建立了较为完善管理制度和文件(30 分)3.建立了部分管理制度和文件(10 分)4.未建立管理制度和文件(0 分)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和文件得到实施501.完全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文件实施(50 分)T/CGIA 0052022 142.部分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文件实施(30 分)3.未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文件实施(0 分)通过实施达到持续改进501.持续改进效果较好(50 分)2.持续改进效果

42、一般(30 分)3.持续改进效果较差(10 分)4.未进行持续改进(0 分)石墨烯材料或应用产品符合标准或需求501.产品性能满足需方技术要求(60 分)2.产品性能满足相关先进市场标准(如高于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要求(40 分),3.产品性能满足相关国家标准(如有)技术要求(20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产成品合格率达到目标并持续提升501.超过企业自身预期目标(50 分)2.与企业自身预期目标持平(40 分)3.完成企业自身预期目标 90%(30 分)4.完成企业自身预期目标 80%(20 分)5.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产品质量客户接收率达到目标并持续提升501.超过企业自身预期目

43、标(50 分)2.与企业自身预期目标持平(40 分)3.完成企业自身预期目标 90%(30 分)4.完成企业自身预期目标 80%(20 分)5.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生产流程智能化水平501.车间符合 GB/T 37393-2019 中 7.1 条要求(50 分)2.生产过程部分实现数字化管控(30 分)3.正在进行数字化改造(10 分)4.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政策响应生产工艺绿色化水平501.生产工艺符合 T/CGIA 004 中绿色制备最佳实践与潜在绿色技术案例并进行碳排放核算管理(50 分)2.生产工艺采用了其他绿色化技术(20 分)3.不属于以上情况(0 分)注 1:石墨烯材料产

44、能、产量按照 3 级指标不同得分段分别核实,其中产能按 30%、产量按 70%的权重分别计算后加和。示例:某石墨烯原材料企业产能 10 吨/年以上,实际产量 4 吨/年,按照 3 级指标产能得分 100 分,按 30%权重计算后为 30 分,按照 3 级指标产量得分 60 分,按 70%权重计算为 42 分,企业此项 3 级指标得分为 30+42=72 分。注 2:同一法人、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超过 51%的属关联交易,不算在收入范围内。T/CGIA 005202215参 考 文 献1 GB/T 19010-2009 质量管理 顾客满意 组织行为规范指南2 GB/T 23793-2017 合格

45、供应商信用评价规范3 GB/T 23794-2015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4 GB/T 29186.3-2021 品牌价值要素评价 第 3 部分:质量要素5 GB/T 29186.4-2021 品牌价值要素评价 第 4 部分:创新要素6 GB/T 29186.6-2021 品牌价值要素评价 第 6 部分:无形要素7 GB/T 39667-2020 创新方法综合实施能力等级划分要求8 HG/T 5906-2021 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9 DB3 4/T 37282020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指南10 DB 34/T 33102018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导则11 DB43/T 15982019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12 T/CESA 10922020 碳纳米管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13 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相关政策要求14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政策15 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