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型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_张思思.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9543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_张思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型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_张思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型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_张思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1 月第 31 卷 第 1 期工 业 催 化INDUSTIAL CATALYSISJan.2023Vol.31No.1综述与展望收稿日期:2022 09 05;修回日期:2022 12 19作者简介:张思思,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多孔材料及催化剂设计研究。通讯联系人:何观伟,男,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煤、石油化工过程催化剂技术开发。新型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张思思,袁岚,卞雯,王震,张芳,何观伟*(西北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1)摘要:新型多孔材料具有孔径可调节、高比表面积和可功能化设计等特点,通过不同需求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和化学修饰,能够得到各种形貌和性能

2、的新型材料,使得其在吸附与分离、储能和催化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能。介绍有机多孔材料(HCPs、PIMs、COFs、CMPs)和有机 无机杂化多孔材料(MOFs)的合成方法及其在物质吸附分离与催化领域的研究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关键词:催化剂工程;新型多孔材料;材料合成;吸附与分离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3.01.004中图分类号:TQ426.6;O64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43(2023)01-0022-07Progresso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new poro

3、us materialsZhang Sisi,Yuan lan,Bian wen,Wang Zhen,Zhang Fang,He Guanwei*(Northwest Chemical Industry esearch Institute Co.,Ltd.,Xi an 710061,Shaanxi,China)Abstract:New porous material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justable pore size,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and functional design.Through structura

4、l design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quire-ments,new materials with various morphologies and properties can be obtained,which makes them havegood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adsorption and separation,energy storage,catalysis and other fields.In thispaper,the synthesis methods of

5、organic porous materials(HCPs、PIMs、COFs、CMPs)and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porous materials(MOFs),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 adsorption and separationand catalysis are introduced,and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future are prospected.Key words:catalyst engineer

6、ing;new porous materials;material synthesis;adsorption and separationdoi:10.3969/j.issn.1008-1143.2023.01.004CLC number:TQ426.6;O643.36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8-1143(2023)01-0022-07多孔材料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无机多孔材料(如分子筛1 等)到有机 无机杂化多孔材料(如PCPs2 和 MOFs3 等),再到近年来研究的焦点有机多孔材料(如 HCPs4 和 CMPs5 等)。与无机多孔材料的不易功能化相比,有机

7、无机杂化多孔材料和有机多孔材料均具有孔径可调节、比表面积大及容易引入一些功能性基团等优点,实现在目标领域的应用。按照结构特点有机多孔材料可分为:固有微孔聚合物材料(PIMs)6、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s)7、超交联聚合物材料(HCPs)和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这些材料需要具有芳香环骨架的刚性有机分子作为单体来形成孔道,省去了添加模板剂的步骤,其合成方面研究集中在针对不同应用领域要求、利用不同构建策略和化学反应实现功能化多孔材料的构建8。有机 无机杂化多孔材料近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一般采用水热或溶剂热法合成,产品为微米和亚微米尺度大小的晶体粉末,不适用于工业大

8、规模生产应用,并且粉末容易造成污染,因此,通常将 MOFs进行成型加工或与其他材料复合处理9,使其达到实际需求的标准。随着多孔材料合成技术的成熟,其在应用方面2023 年第 1 期张思思等:新型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23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由于其显著的结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吸附与分离10、催化11、储能12、光电子13 和生物医学14 等领域,其中,最为热门的是物质吸附分离和催化领域,物质吸附与分离应用主要包括混合气体、有机小分子及混合异构体的分离,特别是对于一些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相近相似的化学物质的分离,如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烷烃或芳香烃及易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VOC)等,这对石油化工

9、领域而言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催化领域的研究包括在合成多孔材料时将金属 配体类催化剂或不含金属的有机催化剂嵌入多孔中和通过后修饰在多孔材料上负载金属纳米颗粒构建多相有机催化剂等,新型多孔材料在催化领域表现出优异性能,对工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综述有机多孔材料(HCPs、PIMs、COFs、CMPs)和有机 无机杂化多孔材料(MOFs)的合成方法及其在物质吸附分离和催化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展望。1新型多孔材料的合成方法1.1超交联聚合物材料(HCPs)HCPs 是通过密集交联来阻止高分子链的紧密堆积而形成的微孔高分子材料,具有突出的溶胀特性,对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有

10、机物有较强吸附性,但在微孔结构的设计和控制方面很难和以下几种多孔材料相比。其合成方法主要有后交联法、直接缩聚法和外部交联法15。其中,外部交联法是以高活性甲缩醛(FDA)为外部交联剂,在无水 FeCl3催化下发生Friedel Crafts 烷基化反应,可以通过调节反应物和交联剂的比例来控制 HCPs 的比表面积,具有前体选择性多和成本低等优点,适用范围最广。1.2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CMPs 是利用刚性单体构建大共轭体系来撑出孔道结构所得的微孔材料,可通过改变原料单体的种类调控其比表面积和孔径,具有很强的分子设计性,是最具应用潜力的一种有机多孔材料,可由多种反应制备,主要有环化反应、金

11、属偶联反应和氧化聚合三种合成方法。相比而言金属偶联反应应用最为广泛,包括 Glaser、Suauki 和 Buchwald Hartwig 偶联反应等,其中 Buchwald Hartwig 偶联反应可引入CN 键,赋予 CMPs 一定的氧化还原性,使其在二氧化碳选择性捕集和电化学储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16。1.3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COFs 是利用适当的多官能团有机单体通过可逆缩合反应形成的具有均匀微孔结构的晶态孔材料。通过定向控制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质,可向其中引入特定的分子识别或催化位点,促进其在吸附分离和催化领域的应用。COFs 的合成思路源于MOFs,但与 MOFs 相比,C

12、OFs 的热稳定性更高,这归因于其在合成过程中只使用了有机元素。COFs的合成方法通常有溶剂热法、机械合成法、微波法和界面合成法等。其中溶剂热法最为常用,该方法操作简单,并且可以大批量合成一些 COFs 材料17。除溶剂热法外,机械合成法由于在室温下通过研磨就可以实现,简单快速且无溶剂体系的材料合成,因此受到广泛关注。1.4自具微孔聚合物材料(PIMs)PIMs 是通过刚性或扭曲的大分子链结构迫使高分子链无法有效占据空体积而形成的微孔材料。与 HCPs、CMPs 和 COFs 不同,PIMs 具有线型结构,可溶解于有机溶剂四氢呋喃或氯仿中,并通过浇铸的方法加工成坚固的薄膜、涂层或纤维18。目前

13、,苯并二氧六环反应、Troger 碱反应和聚酰亚胺反应 3种类型的聚合反应方法和机理被成功用于制备PIMs19。PIMs 合成前驱体中需要具备旋转受阻或不可自由旋转的单键、可以扭转的分子结构或非平面的刚性骨架20。1.5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MOFs 是由无机金属节点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而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状结构的有机 无机杂化晶体材料,既具有无机材料的刚性,又具有有机材料的柔性。合成 MOFs 的方法主要有水热/溶剂热法、超声法、微波加热法、液相扩散法及机械化学合成法21 23 等。由于 MOFs 以晶体粉末形式存在,在实际应用中不适于规模化生产加工且可能会导致粉体污染,因此,常采

14、用混合成型法(高压造粒法、添加粘结剂造粒法)、原位生长法(接种生长、电化学沉积)24、热压法25 和静电纺丝法26 等将其进行复合成型,以便于工业使用。相对于高压造粒法和添加黏结剂造粒法,原位生长法、热压法和静电纺丝法降低了对 MOFs 自身孔道比表面积的影响,保留了 MOFs 晶体自身良好的结晶性以及多孔结构,极大地拓宽了 MOFs 的应用范围。2新型多孔材料的应用2.1物质吸附与分离早期研究中,新型多孔材料主要集中在对 H2、N2、CO2、CH4和低碳烃等混合气体的吸附和分离,并24工 业 催 化2023 年第 1 期且已被大量文献报道。近年来,其在液相体系中的吸附与分离成为石油化工行业研

15、究的热点,包括异构体分离、化石燃料除硫去氮和有机污染物吸附等。2.1.1C8 芳烃吸附分离异构体分离方面最常见的是由原油催化转化得到的C8 芳烃混合物,He Z 等27 介绍了具有高比表面积(1 535 m2g1)的柔性 MOFs 材料 MIL 53(Cr)对C8 芳烃混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通过四元液相静态吸附实验得到 MIL 53(Cr)对 OX 的吸附量达到228.38 mgg1,OX/PX 选择性为 5.6,均高于工业用吸附剂。穿透实验表明,室温下,MIL 53(Cr)对EB、MX、PX 和OX 的吸附量分别为0.23 mmolg1、0.53 mmolg1、0.41 mmolg1和1.8

16、9 mmolg1,总吸附量达到 3.05 mmolg1,高于现有工业级模拟移动床使用的吸附剂。此外,Sun A 等28 探究了水对 MIL 53(Cr)分离 C8 芳烃的影响,水量的增加使得 MIL 53(Cr)的孔道产生“呼吸效应”,其吸附偏好从 OX MX PX EB 转移到 PX OX MX EB,从而实现 MOFs 材料对 C8 芳烃的选择性吸附与分离。鉴于 MOFs 材料机械性能和稳定性能较差,Huang J 等29 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了三维 COFs 材料 COF1,COF1 可以用作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有效分离 PX、OX、MX 和 EB,并可以在 7 min 内有选择地快速从

17、其他异构体中分离出 OX,对 OX 表现出很高的亲和力。该项研究证明了 COFs 可以用来分离芳香族异构体。Ma Y 等30 利用具有固有微孔的原型聚合物PIM 1 为聚合物前驱体制备了碳分子筛 CMS,探索了 CMS 对二甲苯异构体的转运和吸附,结果表明,扩散选择性是 PX 优于 OX 优先渗透的主要因素。此外,还研究了“焓”选择性和“熵”选择性对扩散选择性的贡献,揭示了熵因素对二甲苯选择机制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为非晶态微孔材料中大有机分子的分离提供了基本的见解和指导。Tan H L 等 31 以氨基修饰的三蝶烯为构筑单元,DMB 为交联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 HCPs 材料 POP 1用于二甲

18、苯异构体(OX、PX、MX)的分离,通过POP 1 填充柱下的色谱分离可发现其在 0.6 min对这2 种体系实现了完全分离,POP 1 对 MX、PX 和OX 的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0.29 gg1、0.25 gg1和0.23 gg1,MX 对 PX 和 OX 的选择性分别为2.04 和 2.28,这种选择性是由于 POP 1 分子与 3种异构体之间的 CH 相互作用不同造成的,这项研究为 HCPs 材料在异构体混合物的分离研究奠定了基础。2.1.2化石燃料脱硫化石燃料脱硫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碳氢化合物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去除。Cychosz K A 等32 证明了 5 种 MOFs 材料 MO

19、F 5、HKUST 1、MOF 177、MOF 505 和 UMCM 150 具有分离异辛烷中的噻吩类硫化物的潜力,其中 MOF 5 吸附性能最佳。代伟等33探究了 MOF 5 对模型燃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分离效果,通过固定床吸附穿透实验测试得到,MOF 5 可将燃油中硫的质量分数降到1 106以下,吸附量高于其他文献报道,同时,利用丙酮清洗脱硫后的 MOF 5,其再生率达到约 96%。这些工作为 MOFs 在化石燃料脱硫方向的后续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Pan F S 等34 报道了 COF 基膜在汽油脱硫中分离噻吩/正辛烷值混合物中的应用,该膜在渗透蒸发汽油脱硫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渗透通量和选择性

20、。将 48.11%的 Ag+负载到 COF 材料 SNW 1 上,形成 Ag+SNW 1 复合材料,大大增强了 SNW 1 结构中 络合对噻吩的传质能力。特别是当 Ag+SNW 1 含量为9%时,在60 渗透通量为16.1 km,最佳性能 1 312 106下,比纯 膜 分 别 提 高 了78.5%和 30.0%。此外,膜的抗膨胀性能也有所提高,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Chen T F 等35 设计了一种以共轭多咔唑和芳香萘为骨架的 CMPs 材料 CMP S 1,并对其吸附3 甲基噻吩/正辛烷进行了详细研究。CMP S 1由于分子中广泛延伸的共轭芳香骨架可以通过萘基团与芳香化合物平面 电子云产生

21、 共轭相互作用来提高芳香族的吸附选择性,从而有效地将芳烃从烃类混合物中分离。蒸汽吸附 解吸结果表明,CMP S 1 对 3 甲基噻吩和正辛烷的吸附量分别为 7.7 mmolg1和 2.9 mmolg1。对于含1%的3 甲基噻吩的混合物中,CMP S 1 对3 甲基噻吩的选择性为 59%,芳烃与烷烃在 CMP S 1上的吸附量的明显差异和选择性能,表明CMP S 1对芳香化合物具有较高的亲和力。2.1.3其他应用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环己烷/苯、多环芳烃、不同碳数的烃类和醇类化合物的吸附与分离已被报道。Cychosz K A 等32 合成的用于分离 C8 异构体的HCPs 材料 POP 1,可用于环己

22、烷(Bz)/苯体系(Cy)的分离,POP 1 对 Bz 的吸收率高于 Cy,Bz/Cy2023 年第 1 期张思思等:新型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25的吸附选择性为 1.55,这归因于 HCPs 结构中高含量的 共轭体系使得其对芳香族客体分子更具亲和力。Yang C X 等36 报道了一种具有良好热稳定性(250)和较大比表面积(885 m2g1)的球形COFs 材料 TpBD,将其作为新型固定相来分离烷烃、环己烷和苯、,蒎烯以及醇。气相色谱测试分析得到,TpBD 对线性烷烃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良好的选择性,洗脱顺序按碳数顺序排列,线性烷烃与TpBD 的疏水芳香族框架之间的范德华作用力的不同

23、使其相互分离的更好。对于苯和环己烷而言,TpBD 对苯的保留时间比环己烷长,对苯的吸附能力大于环己烷。对于,蒎烯异构体,TpBD 可以在 1.7 min 内实现两者的基线分离,虽然两者具有相同的分子量和双键,但 蒎烯比 蒎烯的保留时间长,这归因于 蒎烯上的分支双键与TpBD 结构中的 键相互作用力更强。而对于四种醇(甲醇、乙醇、丙醇、丁醇),TpBD 可以在1.5 min 实现基线分离,极性高的醇由于其结构中的羟基可以与 TpBD 的氨基和羰基产生氢键作用而保留时间长。Yu C 等37 以催化剂(PPh3)2PdCl2和 CuI 处理后的球形二氧化硅为模板,将 CMPs 材料原位生长接枝在二氧

24、化硅表面合成 CMPs SiO2,评价了其对疏水性多环芳烃(联苯、菲、蒽、苯并菲、间三联苯)的分离性能,通过分离色谱得到使用纯乙腈作为洗脱剂,上述物质也可以相互分离,拖尾系数为 1.01 1.27,特别是菲和蒽具有相同的疏水性,但两种化合物的分离系数可达 2.83。降低洗脱剂中乙腈的含量,菲和蒽分离系数为 2.35,同时间三联苯和苯并菲的洗脱顺序在两个色谱柱上颠倒,这可能是因为苯并菲能够与 CMPs 之间产生强烈的 堆积,因此保留时间最长。2.2催化形貌可控的几种新型多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多孔结构,能够提供大量活性位点并确保材料的物质运输。同时,新型多孔材料具有优异的可修饰性,可通过不

25、同途径实现各种功能化;并且可以对分子进行合理的设计,让负载的活性位点选择性地分布在材料孔道内,使材料在催化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38。目前,新型多孔材料主要通过 3 种策略构建催化剂:(1)材料中嵌入金属 配位类催化剂;(2)材料孔道中负载金属颗粒;(3)材料中嵌入有机催化剂。2.2.1基于金属 配位类催化材料金属 配体类催化剂中研究最多的为金属卟啉化合物,将其固载到聚合物材料、硅材料或者无机硅孔材料孔道中应用于多相催化的报道很多。Feng LJ 等39 利用金属卟啉为一个构建单元,通过 Suzuki偶联反应得到一种新型 CMPs 材料 FeP CMPs。高比表面积和大量的

26、活性位点使其能够较好地用于催化反式二苯乙烯进行环氧反应,并且转化率达97%,同时 FeP CMPs 催化剂重复使用后催化性能没有受到影响。Jiang W 等40 报道了高度稳定的卟啉基多孔分子 MOFs 材料 1 Cd。其具有丰富的路易斯酸和碱性位点,能够作为多相催化剂用于醛的氰基化反应和 Knoevenagel 缩合反应,对这两种反应都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可回收性。更重要的是,在催化过程中,与其他具有供电子基团的样品相比,1 Cd 对苯甲醛衍生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并且该催化反应在无溶剂条件下完成。Feng L 等41 报道了一系列由缺电子金属卟啉和富电子 TTF 构建的 2DCOFs,这些

27、材料通过水还原二氧化碳进一步用于人工光合作用。具有潜在二氧化碳还原能力的卟啉构建块与 TTF 之间的共价耦合允许电子在 COFs 框架内快速进行转移,从而造成可见光驱动电子的分离和转移。以 O2为氧化产物,进一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CO 具有高产率和高选择性。也有一些卟啉基 COFs,如亚胺连接的或sp2碳结合卟啉 COFs,同样表现出较高的可回收性和光催化性能。2.2.2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类催化材料多孔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能够吸附金属纳米颗粒,使其得到有效的分散,同时多孔结构可以阻止金属纳米粒子的团聚和流失,使其多次循环后催化活性保持不变,目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使得金属纳米颗粒负载于多孔材料上,

28、一种是在构建多孔材料时,利用多孔材料骨架中现有的 N、O 和 S 等元素通过配位作用结合金属离子,接着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纳米颗粒;另一种是在已经构建好的多孔材料上,利用其他方法实现金属纳米颗粒的负载和分散,达到催化效果42。Li B 等43 通过外部交联法编织 HCPs 材料KAPs,通过在 KAPs 上负载 Pd 制备 Pd 基催化剂KAPs(Ph PPh3)Pd。该催化剂具有较多的活性位点,80 下,其对芳基的 Suzuki Miyaura 偶联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温和的反26工 业 催 化2023 年第 1 期应条件、催化剂稳定性和简便的合成方法有利于KAPs(Ph PPh

29、3)Pd 催化剂在工业规模上的应用。Pachfule P 等 44 利用溶解渗透方法在 COFs 材料TpPa 1 上分别负载 Pd 和 Au 纳米颗粒,制成具有不同催化活性的催化剂 Pd TpPa 1 和 Au TpPa 1。Pd TpPa 1 和 Au TpPa 1 催化剂能够分别催化Heck、Sonogashira 偶联反应和硝基苯酚还原反应,并且多次使用后依旧保持较好催化性能。同时,ThoteJ 等 45 合成了 2D 层状 COFs 材料 TpPa 2,通过在TpPa 2 上负载 CdS 纳米颗粒得到具有光催化活性的 CdS TpPa 2,TpPa 2 与 CdS 配比直接影响其光催

30、化制氢的活性,当配比 CdS TpPa 2=90 10时,光解制氢效率最高,由于 CdS 颗粒在 TpPa 2中能够高效分散,因此,该材料的催化活性高于同等条件下 CdS 纳米颗粒。Cao H L 等46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 CMPs 材料,该材料含有可作为 Ag+潜在作用位点的氰基和吡啶基功能性基团,通过在该 CMPs 材料上成功负载 Ag纳米粒子得到 Ag CMP,其可以有效地催化还原硝基苯酚,并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这项工作表明 CMPs 的结构设计为实现超细金属纳米颗粒作为高性能的纳米催化剂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Hui J 等47 以 Zn 和 Co 离子为金属源,二甲苯咪唑为有机配体

31、,成功合成高组分 MOFs(Zn Co ZIF),经过高温处理,获得具有 Co 和 CoO 纳米粒子的多组分 MOFs 衍生物,该衍生物会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可作为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氧化苯乙烯选择性,苯乙烯转化率达 99%。这一研究拓展了 MOFs 衍生物的多相催化应用。Zhong 等48 通过静电纺丝法将 Fe MOFs 和聚丙烯基纤维混合后的溶液制备成复合薄膜。经碳化后,薄膜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石墨化特点,其大量的FeC3纳米粒子和较多的孔结构增强电子转移的同时增加了电解液接触的面积。碱性条件下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其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分别为 1.012 V 和0.873 V

32、,比工业用铂碳催化剂高 13 mV 和 46 mV。MOFs 材料作为电催化剂的优势在于有机配体具有周期性,使得 MOFs 表现出固有的导电性。但是想在电催化领域高效使用,还需改进其在水中的稳定性。2.2.3基于有机催化剂类催化材料向多孔材料结构中嵌入有机催化剂形成新催化材料的研究重点包括:(1)将酸碱性催化活性位点引入多孔骨架中,实现多相催化;(2)合成具有光催化活性的多孔材料实现光催化应用。Zhang K 等49 采用具有光电性质的苯并噻唑为功能化单元,SiO2颗粒为模板剂,合成具有表面积可调节、催化性能较高的 SiO2 CMPs 材料,可以通过控制 SiO2浓度来调节其 BET 比表面积

33、。SiO2 CMPs 可以作为多相光催化剂催化三线态氧为单线态氧,实现对 萜品烯的加成,随着该材料比表面积增大,催化反应的转化率增加。之后,他们还对材料结构中的炔键进行功能化,使其在水相中能够高效地催化呋喃酸变成 5 羟基 2(5H)呋喃酮。Jiao L 等50 报道了一种磺酸功能化 MOFs 材料MIL 101(Cr),MIL 101(Cr)的孔表面具有较强的 B 酸位点,对纤维素水解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Song W L 等51 制备了磺酸功能化的 MOFs 材料MIL 101 SO3H,通过后合成盐酸处理,能够高效地催化氧化苯乙烯开环反应。更多的研究表明,羧酸也可作为 B 酸被加入到 MO

34、Fs 有机连接体中,用来催化一个小的、可进入腔的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Wang Y D 等52 基于 FeCl3催化的 Friedel Crafts 烷基化反应制备了新型多孔手性催化剂载体超交联氨基酸聚合物 HCP AA。通过金属离子与氨基酸残基的配位将金属催化剂装载到 HCP AA上,生成多相不对称催化剂 HCP AA M。将其用于催化非均相不对称反应,获得高的对映选择性(达 99%)。同时,催化剂可以通过过滤回收,并且表现出良好的回收性能。结果表明,利用廉价的氨基酸作为原料,以多孔手性材料为载体制备可回收的高性能不对称催化剂是一种有效的策略。3结语与展望介绍 了 有 机 多 孔 材 料(HC

35、Ps、PIMs、COFs、CMPs)和有机 无机杂化多孔材料(MOFs)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吸附分离和催化过程中应用的主要研究进展,通过在不同条件下选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可以实现对几种新型多孔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及分子结构、形貌和孔道大小的调控,从而提高其对混合物质的吸附与分离性能及对部分反应催化性能。然而,对于物质吸附与分离领域,CMPs、COFs 和 MOFs 的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工业生产中面临不易批量生产、生产成本高等挑战。而 PIMs 的无序结构导致其孔径分布较宽,比表面积很难显著提高。目前,PIMs、COFs、CMPs 及 MOFs 四种材料已通过复合成型和薄膜化等方法来促进其在实际工业中

36、的应用,这将成为其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相比于 PIMs、2023 年第 1 期张思思等:新型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27COFs、CMPs 和 MOFs,HCPs 合成时所需的反应原料来源广泛和价格低廉,增大了其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可行性,未来寻找新的合成方法制备更高比表面积的 HCPs 以及探索能够得到目标结构的合成策略将是研究重点。对于催化领域,近几年,这几类多孔材料用作催化剂的相关研究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其优势在于,一方面金属颗粒在多孔结构中得到了充分的分散,不容易发生团聚,保证了多次循环使用后催化剂的活性,同时大比表面积的孔结构有助于活性位点与底物的结合;另一方面,类似于卟啉骨架的刚性

37、催化剂种类较多,均可以经过修饰后嵌入多孔材料得到新的催化剂。今后,研究发展新的高选择性的多孔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均相催化剂难以实现的反应将会是研究的热点。参考文献:1 Davis M E,Lobo F Zeolite and molecular sieve synthesis J Chemistry of Materials,1992,4(4):756 768 2Kitagawa S,Kitaura,Noro S Functional 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s J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04,43(1

38、8):2334 2375 3 Yan Y T,Zhang S S,Yang G P,et al The influence of coor-dination modes and active sites of a 5 (triazol 1 yl)nicotinic ligand on the assembly of diverse MOFs J DaltonTransactions,2017,46(30):9784 9793 4Huang J,Turner S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s:a review J Polymer eviews,2018,58(1):1 41

39、 5 Cooper A I 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s J AdvancedMaterials,2009,21(12):1291 1295 6McKeown N B Polymers of intrinsic microporosity(PIMs)J Polymer,2020,202:122736 7 Geng K,He T,Liu,et 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design,synthesis,and functionsJ Chemical eviews,2020,120(16):8814 8933 8 Das S,B

40、en T,Qiu S Shaping of porous polymers J Polymer,2020,207:122928 9 Wang Z,Liu L,Li Z,et al Shaping of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a review J Energy Fuels,2022,36(6):2927 2944 10 Ahmed D S,El Hiti G A,Yousif E,et 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porous polymeric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in gas capture

41、 and storage:a review J Journal of Polymeresearch,2018,25(3):1 21 11 Kang Y S,Lu Y,Chen K,et al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with catalytic centers:from synthesis to catalytic application J Coordination Chemistry eviews,2019,378:262 280 12Xiang Z,Cao D Porous covalent organic materials:syn-thesis,clean e

42、nergy application and designJ Journal ofMaterials Chemistry A,2013,8(1):2691 2718 13Bildirir H,Gregoriou V G,Avgeropoulos A,et al Porousorganic polymers as emerging new materials for organic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challenges J Materials Horizons,2017,4(4):546 556 14 Li D

43、J,Zhang S S,Feng N,et al A novel peroxidase mimeticCo MOF enhanced luminol chemiluminescence and itsapplication in glucose sensingJ Sensors and ActuatorsB:Chemical,2019,296:126631 15Xu S,Luo Y,Tan B ecent development of hyper-crosslinked microporous organic polymersJ Macromo-lecular apid Communicati

44、ons,2013,34(6):471 484 16 Liu Q,Tang Z,Wu M,et al Design,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sJ PolymerInternational,2014,63(3):381 392 17 张关印,关清卿,庙荣荣,等 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J 材料导报,2021,35(13):13215 13226Zhang Guanyin,Guan Qingqing,Miao ongrong,et al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45、 covalent organic skeleton materials J Material Guide,2021,35(13):13215 13226 18McKeown N B The synthesis of polymers of intrinsicmicroporosity(PIMs)J Science China Chemistry,2017,60(8):1023 1032 19 McKeown N B,Budd P M Polymers of intrinsic microporo-sity(PIMs):organic materials for membrane separa

46、tions,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nd hydrogen storage J ChemicalSociety eviews,2006,35(8):675 683 20 McKeown N B Polymers of intrinsic microporosityJ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search Notices,2012,2012 21 Zhang S S,Yan Y T,Zhang W Y,et al Seven new complexesbased on various coordination modes of bifunctio

47、nal ligand:Luminescent sensing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J InorganicaChimica Acta,2019,495:118971 22 Cho H Y,Yang D A,Kim J,et al CO2adsorption and cata-lytic application of Co MOF 74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 heating J Catalysis Today,2012,185(1):35 40 23Zhuang J L,Terfort A,Wll C Formation of orient

48、ed andpatterned films of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by liquidphase epitaxy:A review J Coordination Chemistryeviews,2016,307:391 424 24 董秀婷,张文,赵颂,等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复合成型 J 化学进展,2021,33(12):2173 2187Dong Xiuting,Zhang Wen,Zhao Song,et al Compositemolding of metal organic skeleton materials J ChemicalProgress,20

49、21,33(12):2173 2187 25 Chen Y,Li S,Pei X,et al A solvent free hot pressingmethod for preparing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coatings J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6,55(10):3419 3423 26ose M,Bhringer B,Jolly M,et al MOF processing byelectrospinning for functional textilesJ Advanced Engi-nee

50、ring Materials,2011,13(4):356 360 27He Z,Yang Y,Bai P,et al Metal organic frameworkMIL 53(Cr)as a superior adsorbent:highly efficient28工 业 催 化2023 年第 1 期separation of xylene isomers in liquid phase J Journal of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2019,77:262 272 28Sun A,Wu Y,He Z,et al Manipulated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领证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