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_卜宪群.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9483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_卜宪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时代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_卜宪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时代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_卜宪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5 卷 第 2 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25,No.2 2023 年 4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Apr.2023 新时代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卜 宪 群(中国社会科学院 古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 要:新时代中国史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巩固与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成绩卓著,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要发挥中国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史;“三大体系”DOI:10.39

2、69/j.issn.1673-2065.2023.02.001 作者简介:卜宪群,男,安徽南陵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秦汉卷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K2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23)02-0001-06 收稿日期:2022-11-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新的春天。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指导下,中国历史学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期。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与历史学其他学科一样,中国史学科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重

3、大进展,有力推进了中国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巩固与加强 20 世纪上半期中国史研究的最重大成就,就是以李大钊、郭沫若、侯外庐、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历史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派,从而使中国史研究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史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新中国建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始占据历史学的主流,中国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也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7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 40多年来,取得了突出成就1。史学研究与史学指导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变迁

4、以及时代环境变化密不可分。新时代中国史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新形态新阶段,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遵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必须适应新时代社会变化的客观要求。新时代中国史研究视角的转换与主题的变化以及新的史学问题意识的产生,就是新时代社会变化在中国史研究领域里的体现。十年来,正是因为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以新时代的问题意识为导向,才使中国史研究在新时代取得辉煌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指出的那样:“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10这其中,中国史学科所做出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但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这个成就来之不易。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中国史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受到挑战。比如,一些学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不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深不透;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出2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并分析中国历史上的重大问题功底不足,成果不多,水平不高;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科学分析西方各种关于中国史研究的成果与思潮的论著不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史领域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论著中“失语”、在教材中“失踪”、

6、论坛上“失声”的情况也不罕见。更有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否定马克思主义、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者也不乏其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这些现象得到有力遏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得到空前巩固和加强。首先,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包括历史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6 年 5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3

7、讲话中,总书记还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做了更为深入的阐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3对历史学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坚持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希望全国广大史学工作者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4。其次,强调必须全面认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探讨的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科学性不仅取决于史家详实的资料收集与考证,也取决于史家所秉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

8、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3而史学工作者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严谨求实、冷静钻研的态度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做到真懂真信,而不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第三,坚持为人民研究历史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

9、。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之一。研究历史上人民群众在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中的积极作用,揭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历史研究的成果服务

10、于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质特征。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史学研究深化与史学发展的根本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很多重要论述,对什么是历史,历史研究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历史研究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历史学,应当如何推动历史学的融合发展等诸多问题上,为我们廓清了迷雾,指明了方向。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得到空前巩固与加强。二、“三大体系”建设的主要成绩 新时代十年,中国史研究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上成绩卓著,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研究发展的新高峰,体现出鲜明的时

11、代特点。学科体系是学科划分分类的一种方法,它是社会需要在教育和科学研究上的客观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学科体系的划分分类都有所不同。在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中国史学科体系构建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新时代中国史学科体系构建又有了跨越式的进展。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 2 期 卜宪群 新时代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3 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以各种形式推动落实中国史学科体系建设。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3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

1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52019 年,在甲骨文发现 120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表示祝贺并指出:“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6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敦煌学是当今一门国际性显学。”要“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72020 年,中宣部等八部委联合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该工程由清华大学牵头,联合国内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全面系统开展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探索其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13、。2022 年 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进古籍事业发展”8。上述内容在传统中国史学科划分分类中虽然已经存在,但一般属于三级学科以下,重视得很不够,有些甚至已经处于濒危境地。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十年来,中国史学科中的这些弱势学科得到扶持,比如一些高校注重从本科开始培养相关人才,学科基础建设加强。一些高校注重在历史、考古、艺术史、语言文字等多领域培养“绝学”冷门学科人才,学科融合的速度加快。二是学科划分更加科学细密。如属于中国现代史的中共党史党建,在 2021 年被列为法学一级学科。20

14、22 年,文物与博物馆学被列为一级学科。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史学科评议组的指导下,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自主设立了各具特色的二级、三级学科,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史繁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中国史学科各类人才的需要。特别是文博专业,有着很大的社会需求。三是平台建设上了新台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怀下,2019 年 1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由考古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历史理论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等 6 个研究所组成,其中有 5 个与中国史学科密切相关。中国历史研究院还与全国许多高校建立起了横向联系,共同推动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成立是新

15、时代中国史学科平台建设的最重大成就。项目是平台建设的基础内容,新时期国家社科基金专门设立了冷门绝学专项基金,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敦煌吐鲁番文书、徽学以及区域史研究等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类涉及中国史研究的集刊如雨后春笋,不胜枚举,蔚为壮观,构成中国史学科建设平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术体系是关于某一学科专门知识的传承与研究体系,包括学术流派、学术观点、学术评价、研究与教学的理论方法等。学术体系在“三大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学科划分的实践检验,是话语表达的根本所在,是学术成果的最终标志。一句话,它是“三大体系”建设是否成熟的反映。新时代中国史学科的学术体系建设成就斐然。政治史研究在向纵深方

16、向发展,特别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的道路问题受到重视与关注,并取得重要成就。如文明标准中国方案的提出,为文明起源研究学术体系构建注入了新动力,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成为重要学术话题。多元一体与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路径的实证性研究取得突破,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考古发现取得重大成绩。各时期政治制度史的各个层面都有了新的推进。政治文化和政治文明也进入研究视野,政治史的研究深度大大拓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不再是静态的描述而是力图从动态的角度把握整体的演变过程,并将制度史与政治史结合起来考查。文书制度、行政运作、信息传播等国家治理手段与方式也都纳入了政治史的考察范围并较以往大大深化。经济史研究进入了

17、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大批研究经济史的相关资料整理出版。经济史的研究对象、方法、理论都有了新的变化。传统经济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继续得到关注,但研究重心的转移也十分明显。东西方学者关于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讨论,丰富了经济史学术体系的内涵。以“国家与社会”为理论分析框架的研究模式近年来广泛渗透于社会史研究,影响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国家立场,由基层社会入手,通过对普通民众社会生活状况的分析,探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4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其所预设的理论前提、核心内容、逻辑话语,在建构新的历史解释模式和研究范式,进而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与历史视野以及形成新的问

18、题意识上,都令人瞩目。思想史在新时期所取得的成绩令人赞叹。简帛资料的发现极大地推进了先秦秦汉思想史的研究,特别是儒家、道家思想早期形态的研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了新的认识,当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何评价还不一致。思想史的研究领域明显拓宽,关注的热点增多,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此外,文化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学术体系构建也更加丰富完善。话语体系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外在表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内涵决定了话语体系的表达方式与时代特征。新时代中国史学科话语体系构建的突出特点是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极大提升。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如社会形态理论,人民群众是历

19、史创造者理论,以及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理论,史学经世致用理论,在新时代话语体系中得到彰显。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话语经过学者深入研究,得出了新的认识,如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问题、闭关锁国问题、“封建”概念问题等;一些新的话语因时代需要而产生,如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问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元素问题、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问题等等。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发掘、梳理丰厚的中华历史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传统话语新的内涵和现代表述,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构建当今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话语体系建设中体现继承性与民族性,体现原创性与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与专业性的特点日益显著

20、。总之,新时代十年,是中国史学科“三大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十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进一步巩固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丰富内涵,使中国史学科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展望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出党和国家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宏伟蓝图,报告同样也是引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史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紧密结合时代需求,深化中国史学科内涵,增强中国史研究学者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踔厉奋发,为中国史学科“三大体系”建设做出新的贡献。首先,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21、代化新境界做出新贡献。时代变迁与史学演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始终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斗争相伴随,与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进程相伴随。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上做出过巨大贡献。因此,新时代中国史学科“三大体系”建设不仅要毫不动摇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更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相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

22、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217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具体实际”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关系,就深刻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是同当前实际相结合,也要同中国的历史实际相结合。因此,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文字,系统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这种结合的历史内涵、理论逻辑、方式方法和现

23、实意义。特别是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见卜宪群主编: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年版。第 2 期 卜宪群 新时代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5 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218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重要讲话,就是中国史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的根本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9。中国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华优秀传统

24、文化。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史学科最重大的任务,就是要构建中国特色的中国史学科“三大体系”,实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的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让马克思主义与数千年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载体人民群众相融通,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其次,回答好时代向中国史学科提出的重大历史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治国理政实践中,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数千年文明史的关系。例如他在讲话中指出:“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3中华民族深厚的

25、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3。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中国史学科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深入挖掘并运用这些“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中所体现的“独特优势”,回答和解决当代中国“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中国史学科的贡献。我以为如下几个问题尤为重要:一是要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但是它与中国历史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特色”的历史内涵是什么?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中国如何结合以

26、及为什么能够结合的重大道路问题。我们应当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出发作出科学的解答。二是要回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创造性地阐述中国梦与中华民族不懈精神追求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精神、文化自信精神、历史主动精神、历史自觉精神、历史担当精神、伟大斗争精神,也都是我们今天十分需要挖掘的文化底蕴。三是要回答如何汲取治国理政的

27、历史智慧。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研究历史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优良传统,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教科书。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道路,为我们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历史素材。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历史传统与坚持党的一元化治理主体地位、历代严格吏治的经验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历代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经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选贤任

28、能的历史经验与新时期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方针选择、中国历史上的天下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民本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天人合一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等,都是需要中国史学科认真研究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问题。最后,进一步丰富完善中国史学科“三大体系”的内涵结构。中国史学学科在“三大体系”建设上仍然任重道远。在学科体系上,应当对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专门史、冷门绝学等学科现状进行系统调查摸底,确立发展方向,补齐短板弱项。特别是从学科体系建设角度推进学科融合,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中国史学科人才。在学术体系上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史学科理论体系构建。要实现

29、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中国史学科的期望,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构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中国特色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这一理论构建应当坚持唯物史观,关注时代的史学需求,紧跟时代特色,回答时代问题,避免史学6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的碎片化,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在话语体系上还需要进一步体现出时代性、民族性、继承性、原创性,构建符合中国特色、满足新时代需要的话语体系。克服长时间以来片面追随西方话语体系的弊端,增强话语问题意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归纳总结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问题、话语,并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参考文献:1 卜宪群.新中国七十年

30、的史学发展道路J.中国史研究,2019(3):5-34.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4 习近平.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2):11.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6):20.6 习近平.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 120 周年的贺信M/.国家语

31、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语言生活皮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3.7 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J.求是,2020(3):4-7.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12):31.9 本报评论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安阳重要讲话精神N.安阳日报,2022-11-16(1).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Three Systems”in Chinese History in New Er

32、a BU Xianqun(Institute of Ancient Histor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Abstract:The consolid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are the main achie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three systems”in Chinese History in the new era,of which the construc

33、tion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academic system and discourse system are outstanding,highlighting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In the new era and on a new journey,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in its construction.So greater efforts are needed to bring into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Chinese history in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new era;Chinese History;“three systems”(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最近有学者在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问题上做出了有益探讨,参见瞿林东: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 5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