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牦牛产业链的路径研究_杨砚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9444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牦牛产业链的路径研究_杨砚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牦牛产业链的路径研究_杨砚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牦牛产业链的路径研究_杨砚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年11月观察与思考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农畜产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支撑点,有必要对其产品价值进行有效的挖掘利用和开发。笔者聚焦阿坝州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绿色食品特色的牦牛产业,从宏观上分析发展现状,提出在构建牦牛产业链过程中存在的产业化程度低,产业融合度低,牦牛业管理水平不高,牦牛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附加值不高,科技支撑力量不足等问题。运用产业融合理论分析阿坝州牦牛业的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的条件、动力和方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与四川龙日种畜场的科技优势,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供参考。关键词:乡村振兴;牦牛产业链;产业融合1

2、阿坝州牦牛产业现状阿坝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沿,拥有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的优良自然条件。牦牛是阿坝州牧区农牧民群众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牦牛养殖依托的自然环境质量符合国家通用绿色食品标准,价格上比国外同类绿色产品有较大优势,市场竞争力比较强。发展牦牛产业是促进涉藏州县社会稳定繁荣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1.1大力发展牦牛产业,生产总量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阿坝州通过实施重点项目,着眼长远的同时注重提升农牧民收益,调整优化畜群结构,实现牦牛产业发展稳步提升。截至 2020 年底,全州出栏牛 58.84 万头、存栏牛 228.78 万头,分别比 2016 年增加 36.4%和 31.5%(具体结果见图1)

3、,牛肉产量 7.76 万 t、奶产量达 10.74 万 t 和 14.34万 t,分别比 2016 年增加 62.0%和 18.3%(具体结果见图 2),牦牛产业生产总量呈稳定增长态势1。1.2全力打造特色品牌,注重培育龙头企业结合市场需求,阿坝州通过积极宣传推介、吸引企业投资落地,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认可下形成了一批牦牛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力推进“净土阿坝品牌+”联动模式。红原牦牛奶粉荣登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红原遛遛牛、御坊斋等牦牛肉制品公司也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若尔盖县获得全国有机农产品(牛乳)基地认证,面积达 167.2 万亩。1.3强化引领示范推广,积极推进牦牛改良阿坝州加

4、快牦牛产业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示范推广“顺势三结合”“4218”等牦牛轮换饲养、标准化养殖模式,牦牛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每年向州内和川甘青牧区推广“麦洼牦牛”等优良地方品种种牛 2000 余头。首次发行 牦牛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包括 25 个技术规范和 1 个管理规范)6000 册。“十三五”末,全州牦牛杂交改良面达到 60%,比“十二五”末提高 2 个百分点。改良后,牦母牛日产奶量平均 57 kg,是本地牦牛的 3.5 倍。牦牛腹泻性疾病口服液、牦牛拉箱式挤奶机等成果在州内加快乡 村 振 兴 背 景 下 构 建 牦 牛 产 业 链 的 路 径 研 究杨砚璐1何明珠1肖 敏2杨 壮1谭

5、 雄1*1.四川省龙日种畜场(四川红原 624401)2.四川高原牦牛生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红原 624401)中图分类号:F326.3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2-2996(2022)11-0091-06图 1“十三五”期间阿坝州牦牛出栏、存栏情况图 2“十三五”期间阿坝州牦牛产肉、产奶情况912022年11月推广使用,并辐射推广到青海、甘肃、西藏等地2。1.4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缓解草畜矛盾聚焦草原退化、沙化现象严重等现象,认真落实推动长江黄河上游生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国家和省州农业绿色生态发展政策和措施落地。“十三五”期间,阿坝州共兑现草原

6、禁牧补助资金 7.5 亿元、草畜平衡奖励资金 4.7 亿元(两项直补到户资金共 12.2 亿元),累计保留人工饲草地 204 万亩,全州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 85.22%。2阿坝州牦牛产业发展问题经实地走访牧民、市场调查、询问各县农牧局牦牛产业情况并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基于产业融合的牦牛业发展研究是牦牛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阿坝州牦牛业的发展历程看,一直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低、与其他产业联系弱等不足,发展受到了约束,最终使阿坝州牦牛业呈现出一定的传统性和封闭性。距离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目标还有不小差

7、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1产业化程度与产业融合度低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产业紧密程度加深,产业融合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阿坝州畜牧产业重要经济支柱的牦牛产业也不例外。阿坝州牦牛产品大多数停留在初级开发水平,以生肉产品为主,牦牛皮、毛等加工产品少之又少,与内地其他畜禽产业相比尚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同时,牦牛产业与旅游业结合紧密度不够,游客只为观赏自然风景而简单停留,大部分不会购买牦牛产品,没有充分释放游客的购买力。因此,要拓展牦牛的文化外延,将牦牛、藏族风俗文化传统、高原自然景观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高原特色牦牛畜牧业旅游文化人文景观,为牦牛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2

8、.2牦牛养殖业科学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十三五”以来,阿坝州不断改进和提升牦牛业管理水平,但是同畜牧业发达地区相比,在规模化和科学化水平上仍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科学化管理水平不高。虽然牧民在养殖过程融入了一定现代化饲养、管理的观念,但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无序地让牦牛采食天然牧草,不进行饲料补喂,导致牦牛养殖周期长,养殖效益低。(2)缺乏科技人才。近年来,阿坝州大力推进牦牛业新技术应用推广,但是当前在科技研发能力提升,科研实践平台构建、对科研骨干栓心留人等方面支撑不足。特别是基层畜牧站和工作人员对于牦牛疫病防控和畜种改良方面缺乏经验,大多奔波于事务性工作而忽

9、略了专业技能知识的更新提升。(3)广大牧民习惯于传统放牧方式,缺乏对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养殖模式的认知和实践,导致牦牛养殖周期长且出栏率低,产出效益不高。以四川省龙日种畜场为例,作为川西北牧区重要的畜种资源、特色植物资源保护基地和科研示范基地,主要针对牦牛、藏系绵羊和河曲马的保种、选育与良种推广进行研究,对于现代草原畜牧业实用新技术,如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牦牛冻精生产技术、牦牛胚胎生产技术、牦牛活体资源保存与利用、牦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育种等方面的研究示范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而且由于场部地处高原地区,远离红原县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在职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高

10、学历人才奇缺,制约了科研发展。必须通过强化科研基地建设,创新人才管理机制等途径进行妥善解决。2.3牦牛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附加值不高阿坝州有发展牦牛产品加工业基础和良好前观察与思考922022年11月景,但由于畜产品加工业相对于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投资回收期长、利润小、积累慢、生产标准要求高,又与牧民打交道等特征,社会对畜产品领域的投资积极性不高,流入畜产品加工领域的各类资本相对少。因此,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缓慢。在发展过程中,大多是初加工的产业链低端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通过电商等新兴业态推广运营产品的探索不够,打造高端和市场认可度高的品牌任重道远。3基于产业融合的阿坝州牦

11、牛业发展 PEST分析近些年来,阿坝州牦牛业发展势头迅猛,牦牛业作为畜牧业下的一类,离不开各方面生产要素的参与,也势必受到来自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的影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农畜产品的供给,推动畜牧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将现代技术、服务、管理等新型生产要素融入畜牧业的改进提升中。在中央政策和消费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牦牛业发展的产业融合必须要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多种生产要素的转型升级,通过提升产业链、延伸价值链等方式加快牦牛业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互动发展。PEST 分析法是通过系统分析,将外界的环境因素归纳为政策因素(Politics)、经济因素(Economy)、

12、社会因素(Society)和技术因素(Technology)4 个方面。PEST 分析法主要用于对宏观环境因素的分析。企业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政治环境分析主要是指分析近些年来政府对促进牦牛业发展的政策,以表明政府对牦牛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保障4。经济环境分析主要是从整体经济形势分析牦牛业发展的宏观市场。社会环境分析主要是从社会视角分析在牦牛业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社会环境提供的支持。技术环境分析主要是分析近些年来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对阿坝州牦牛业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3.1政策因素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1 17 号)及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

13、进牧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12 3 号)明确提出发展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具体要求,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川府发 2008 15 号)指出,“从总体上看,我省已进入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2020 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四川省牛羊肉发展规划(20142020 年)将川西北牧区牦牛、藏羊产业列为特色优势和发展重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提出,推动现代草原畜牧业成为阿坝州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建设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富裕文

14、明的现代新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做出应有的贡献。2021 年,刘坪书记在阿坝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打造“净土阿坝”系列品牌,积极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的农牧业品牌体系,提高品牌建设、运营、监管科学化水平。要积极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要素集聚、技术渗透和制度创新,延伸农业产业链,培育农村新型业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要持续完善特色优质有机农畜产品供给体系,着力打造西北部高原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区。加快构建农牧业产业新体系,努力构建“6+N”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新体系,积极开展专项科技攻关。综上所述,国家、省、州关于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和大力发展牦牛特色优势产业的有关

15、政策,为牦牛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观察与思考932022年11月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强大的政策支持。3.2经济环境党中央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循环经济将作为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作为距离阿坝州最近的都市圈成渝双城圈,2021 年人口近1 亿,GDP 近 7 万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营养均衡,绿色健康”更加重视,将为阿坝州牦牛产业的发展提供庞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并且为阿坝州牧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机遇。3.3社会环境阿坝州牦牛业正经历着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变,市场需求结构也在逐渐调整,实现牦牛业现代

16、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生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使物流和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牦牛业与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4。随着国家及省内有关政策的出台,阿坝州牦牛业发展的条件逐渐优化。近年来,州内交通路网等各类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经营管理理念提档升级、物流及电商产业飞速发展,以上各类外部条件都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此外,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这一关键要素。随着阿坝州引人聚人的“英才计划”“硕博进阿坝”计划及聘任制公务员等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掌握技术、有实践经验、懂经营管理的人才进州工作,客观上为牦牛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

17、保障。3.4技术环境牦牛养殖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化为转型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依托四川省龙日种畜场及省内高校,加强技术创新,建立专业的技术孵化机制,通过科研平台的优势积极做好牦牛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技术类人才的培训,努力将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组建了麦洼牦牛保种选育核心群和 26 个扩繁群,开展麦洼牦牛本品种选育,进行了优良种畜和标准养殖配套技术的大规模生产应用推广,形成了麦洼牦牛标准化养殖系列配套技术,制定了麦洼牦牛的系列标准,建立了麦洼牦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5。研究形成了麦洼牦牛标准化养殖系列配套技术,制定了 绿色食品麦洼牦牛生产技术规程 等 12 个标准,建立了麦洼牦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为高寒牧区

18、开展牦牛标准化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伴随物流业和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成长成熟,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压缩产品的运输和仓储成本,在提高产品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利益得到充分保障,打造牦牛业产业融合的新业态。乡村振兴背景下牦牛业产业链构建,是指在畜牧业的基础上,通过各类经营主体和各种业态将三产有机融合,鼓励组织管理与科技人才的创新协同发展,从而加快牦牛业三产的融合渗透,减少成本消耗,大幅缩短不同产业之间互动的距离,从而提升牦牛业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并最终达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目的。在牦牛业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政策环境是产业融合的前提保障,经济发展为产业融合指

19、明了方向,社会环境为产业融合提供了设施和人才保障,技术创新进步为产业融合提供了科技支撑。牦牛业产业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帮助中小养殖户从零散生产向有组织和规模化的方面发展,帮助大型养殖企业从规模化向标准化和产业化迈进,进一步加强养殖户和企业的利益联结与共享机制,为养殖户和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产业和区域经济而言,牦牛业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提升各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出,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率配置,提高产业竞争力,观察与思考942022年11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6。目前,阿坝州正处在文旅融合、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产业转型期,用产业融合推动牦牛业的调整和升级,可以加快改造传统

20、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通过对阿坝州牦牛业产业融合发展的 PEST 分析可以看出,政策因素、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为阿坝州牦牛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阿坝州牦牛业产业融合有着良好的现实条件和发展前景。4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阿坝州牦牛产业链的对策建议通过前期文献综述研究,牦牛产业的畜群结构、产业定位和发展路径与奶牛和肉牛并不相同,无法简单复制其发展模式。所以,有必要结合牦牛业的特点来探索产业发展对策,为阿坝州牦牛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建议,构建并延长产业链,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振兴,帮助农牧民提高收益。4.1重点发展牦牛产品加工产业第二产业在牦牛产业链中具有核心关键地位,加工业

21、的发展能强有力地带动牦牛业的发展。阿坝州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牦牛产品加工企业的指导和扶持水平。在现有发展基础上,阿坝州需要大力发展“净土阿坝”特色产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打造阿坝州特色的牦牛产品加工体系,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保持牦牛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强劲发展。此外,阿坝州应通过政策调控帮助牦牛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设备的引进升级,帮助加工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培育地区产业联盟,减少恶性竞争,充分保护牧民的经济收益,促进阿坝州牦牛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产销一体的综合性企业。4.2增强样板龙头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构建牦牛业产业链要增强样板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要培植示范样板,利用其在资金实力、技术应用推广和市场基础方

22、面的优势,通过产业融合样板企业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出产业融合对牦牛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从而“由点及面”地推动阿坝州牦牛业产业融合。牦牛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坚决落实 阿坝州鼓励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通过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途径,大力鼓励帮助孵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企业,从事牦牛肉、奶、皮、毛、骨、血等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统筹推进“净土阿坝”品牌+区域品牌联动模式,帮助龙头企业打造美誉度高的特色品牌,在深加工、冷链保鲜、储藏运输技术和设备引进方面下大力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开发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把品控关,使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认证标准;拓展加工范围,从初级肉、奶

23、粗加工逐步转向肉、奶、皮、毛及副产品深加工延伸,围绕牦牛业打造加工产品的全产业链。4.3积极发展休闲观光畜牧业产业链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便是第三产业对整体价值的拉动占主导地位。当前,阿坝州休闲旅游产业市场还有待继续开发,仍然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游、休闲游和农家乐等产业融合新载体的扶持,利用好服务业的多业态叠加的综合优势,开发“康养+”“生态+”等模式,积极推动牦牛业和旅游文化、康养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拓展延伸农牧业生态特色功能,实行草旅结合、牧旅结合。利用好阿坝州美丽丰富的自然风光和牦牛在天边草原徜徉等天然优势,围绕大九寨、天边的若尔盖、红色大草原等旅游品牌,打造以牦牛家庭牧场风情为主要元

24、素,集合游玩购物、品尝藏餐、骑马露营等为主要项目的丰富体验,让游客在超越原有旅行体验的基础上感知藏、羌、回的民族风情,更加乐意购买当地特色产品、居住体验草原特色民居。观察与思考952022年11月4.4优化产业之间的联接机制阿坝州牦牛产业链当前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分布零散、与市场需求契合度不高、产业之间联结较弱等问题凸显。加快构建牦牛产业链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牦牛业与各产业之间的联接机制。阿坝州需进一步提升改进产业结构,探索牦牛业产业融合的模式和路径。例如,进一步加强养殖户和加工企业之间,养殖户和文旅公司之间,加工企业和电商平台之间的利益联结,通过统筹布局和产销对接等机制,打通一二三产业的联动渠道

25、,促进牦牛业产业融合互补与一体化发展。4.5加大政策引导和服务投入政府应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政策引导融合、培育龙头企业带动融合以及提升服务便利融合。阿坝州需要集中优势资金、人力、技术、信息等要素,研究推进牦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协调解决产业集群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牦牛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人才保障和信息分享,破除产业之间的区隔,消除牦牛业和其他产业融合的限制。重点围绕牦牛产业基地建设、牦牛产品精深加工、牦牛经营组织建设等重点内容,以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牵头,龙头企业为主体,打造集一产夯实、二产提质、三产延伸为一体,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链条结构合理的

26、牦牛产业集群,形成牦牛产业三产集群结构合理、协调有序、健康稳定发展的格局。4.6运用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在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达到发展牦牛业生产,做大产业链规模、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增加牧民收入,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并重”协调发展的目标,必须依靠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加快优良种畜的保种、扩繁、推广,提高生产供种能力以及草地改良和合理利用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建议推动四川省龙日种畜场建设以麦洼牦牛,藏系绵羊,河曲马保种、育种、供种为主,综合科技研发和技术应用推广的国家级重点种畜场。建设适宜川西北牧区的集草畜及其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草原生态畜牧业综合示范基地。建

27、设川西北牧区最大的草牧业科技支撑和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及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以畜种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为核心,实现技术的配套推广,突破制约良种推广应用的瓶颈。研发一批实用新技术成果,建立相应的示范基地,用看得见的实效引导农牧民认识、学习和应用牦牛新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推进牧区传统牦牛业向现代牦牛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针对牦牛产业链中二三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开展再就业示范培训,让农牧民掌握从事新产业的新技能,提高从牧人员的素质,促进牧区畜牧业结构调整和自然、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牦牛产业链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参考文献1何明珠,李世林,罗光荣.牦牛饲养实用技术M.成都:四

28、川民族出版社,20202李世林,江明锋,李小伟,等.川西北牧区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牦牛复壮工程探索J.畜禽业,2020(10):44-46.3赖媛媛.我国畜牧业物流体系构建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5.4李小伟,何明珠,董丽娟,等.牦牛复壮对川西北牧区畜牧业发展的思考J.畜牧业环境,2021(8):17-18.5孙斌,王茹琳,李锋.南江核桃产业发展现状、SWOT 分析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4(14):22-23.第一作者简介:杨砚璐,1992 年出生,女,兽医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通讯作者:谭雄,1970 年出生,男,高级兽医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高原畜牧业研究工作。观察与思考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