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常规X线检查技术.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93778 上传时间:2024-10-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规X线检查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常规X线检查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常规X线检查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常规X线检查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常规X线检查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规X线检查技术第一节X线摄影的基本知识一、解剖学基准线(一)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下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两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在X线摄影中,无论患者处在何种体位或动作,均应以解剖学姿势为定位的依据。(二)解剖学方位1、近头侧为上,近足侧为下。2、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3、近心脏侧为近端,远心脏侧为远端。4、近身体腹面为腹侧(前面),近身体背面为背侧(后面)。(三)解剖学关节运动1、屈伸运动关节沿腹背轴运动,组成关节的上下骨骼互相靠近或远离,角度减小时为“屈”。相反为“伸”。2、内收、外展运动关节沿冠状面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近者为“内收

2、”,反之者为“外展”。3、旋转运动骨围绕矢状轴做旋转运动时称“旋转运动”。骨的前面向内旋转时为“旋内”,相反为“旋外”。(四)解剖学基准线(面)1、矢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面称“矢状面”。2、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左右等分的面称“正中矢状面”。3、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的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称“水平面”。4、冠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称“冠状面”。冠状面与矢状面垂直。5、水平线人体直立时,与地面平行的线。6、正中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7、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8、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9、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二、X线摄影学基准线(一)头颅

3、体表定位线1、听眶线(ABL)即人类学的基准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2、听眦线(OMBL)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听眦线与听眶线约呈1215角。3、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听鼻线与听眦线约呈25角。4、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与水平面平行。5、听眉线(SML)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听眉线与听眦线约呈10角。6、眶下线(IOL)两眼眶下缘的连线。(二)摄影用线及距离1、中心线X线束中,居中心部分的那一条线称“中心线”。2、斜射线在X线束中。中心线以外的线称“斜射线”。3、焦片距X线管焦点到胶片(成像介质)的距离。4、焦物距X线管焦点到被照体的距离。5、物片距被照体到胶片(成

4、像介质)的距离。三、X线摄影体位与方向(一)命名原则1、根据中心线入射被照体时的方向命名,如:中心线经胸部后方第6胸椎水平垂直射入探测介质的体位称为胸部后前正位。2、根据被照体与成像介质的位置关系命名,如:左胸部紧贴成像介质的体位称为左前斜位。3、根据被照体与摄影床的位置关系命名,如:人体的上身左侧紧贴摄影床称为左侧卧位。4、根据被照体与摄影床的位置关系及中心线入射被检体时与探测介质的关系命名,如:人体仰卧摄影床,中心线经人体一侧水平射入探测介质的体位称为仰卧水平侧位。5、根据被照体姿势命名,如:胸部前凸位,小儿双髋的蛙氏位。6、根据某部的功能命名,如:颈椎的过伸过屈位,下颌关节的张口与闭口位

5、。7、根据摄影体位创始人的名字命名,如:乳突劳氏位、髋关节谢氏位等。(二)摄影方位1、立位被检者身体呈站立位姿势,矢状面与地面垂直。2、坐位被检者身体呈坐位姿势。3、半坐位在坐位姿势下,背部向后倾斜时称“半坐位”。4、仰卧位为被检者背侧向摄影床的卧位姿势。5、俯卧位为腹部向摄影床的卧位姿势。6、侧卧位人体右侧向摄影床的卧位姿势称为右侧卧位;人体左侧向摄影床的卧位姿势称为左侧卧位。7、斜位身体长轴与摄影装置平面呈一定角度的摄影体位。(三)摄影方向中心线入射被照体时的方向称为摄影方向。1、矢状方向为中心线与身体矢状面平行的入射方向,如:前后方向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前方射入,从后方射出;腹背方向为中心

6、线经被照体的腹侧射向背侧。2、冠状方向为中心线与身体冠状面平行的入射方向,如:左右方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左侧射向右侧的方向;右左方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右侧射向左侧的方向。3、斜射方向为中心线从被检体的矢状面与冠状面之间入射,从另一斜方向射出的方向。如:左前斜方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右后方射向左前方的方向;右后斜方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左前方射向右后方的方向。4、上下方向(轴)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头侧射向尾侧的方向。5、切线方向为中心线入射被照部位时与病灶边沿相切的方向。6、内外方向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内侧射向外侧的方向。7、外内方向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外侧射向内侧的方向。8、背底方向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足

7、背射向足底的方向。9、掌背方向为中心线经被照体的手掌射手背的方向。10、前后方向为中心线被照体的前方射向被照体的后方的方向。11、后前方向为中心线被照体的后方射向被照体的前方的方向。(四)摄影体位1、正位被照体矢状面与成像介质的长轴平行,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前方或后方入射,同时从后方或前方射出的体位,如头颅的前后或后前位、脊柱各椎体段的前后或后前位、胸部的前后或后前位,腹部颌盆腔的前后位、四肢的前后位等。2、侧位被照体冠状面与成像介质长轴平行,中心线经被照体的一侧入射,从另一侧射出的体位,如头颅的左右侧位、脊柱各椎体段的左右侧位、胸部的左右侧位、四肢的侧位等。3、斜位被照体与成像介质呈一定的摄影角

8、度,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左、右后方或左、右前方入射,从左、右前方或左、右后方射出的体位。如:胸部左前斜位、胸部右前斜位、腰椎右前斜位、胸骨斜位、颈椎右后斜位等。4、轴位中心线与被照体长轴平行的摄影体位,如髌骨轴位、跟骨轴位等。5、特殊位枕顶位、鼻颏位、额鼻位、前凸位、切线位等。四、体表解剖体表解剖是指在人体的表面上看到或扪到的固定标志点,并且这些标志点与体内的某一解剖部位或脏器有相应的关系。摄影时根据人体体表的固定标志点,可以拟定肉眼不可见的人体内部的解剖部位。(一)颈部1、颈部的边界颈部上方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方自胸骨上窝、锁骨、肩峰向后到第7颈椎棘突为界。以上与胸部、

9、上肢、背部分界。2、颈部体表标志颈部体表标志因年龄、性别和个体而异。儿童和妇女呈圆形,成人男性骨性标志突出。3、舌骨位于颈中线最上方,相称第4颈椎水平。4、甲状软骨成人男性在上缘处构成高突的喉结,其后方正对第5颈椎。5、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临床上常在此处作急救气管切开或用粗针头穿入,以解救窒息。它的后方对第6颈椎,它是喉与气管、咽与食道的分界点。(6)胸骨颈静脉切迹相称于第2、3颈椎水平;锁骨上窝位于锁骨中13分界处上方。(二)胸部1、边界胸部的上界是由胸骨颈静脉切迹,沿锁骨到肩锁关节,再从此连线往后到第7颈椎棘突。胸部下界相称胸廓的下口,胸部和上肢的界线是三角肌的前缘。2、形状胸部外形

10、与骨骼、肌肉和内脏发育状况有关。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宽短型和狭长型。宽短型胸部特点是胸骨下角较大(最大到120),肋骨近于水平;胸骨较宽,胸骨上凹不明显;胸围较大。狭长型胸部特点是胸骨角较小(90100),肋骨倾斜角较大;胸骨狭长,胸骨上凹明显,胸围较小。不同类型的胸廓,在一定限度上影响着内脏器官的形状。如狭长型胸廓的人,膈穹隆较低,而心脏近于垂直。一般胸廓呈锥形,基底较大,其形状与年龄及性别有关。婴儿胸廓矢状与横径相等。此后横径逐增长,胸廓横断面呈肾形。老年人的骨骼和肌肉萎缩,肋骨倾斜角增大,胸廓相对变长,胸骨下角变小。到性成熟期,男女胸廓有明显区别,女性胸廓短而圆。胸廓也因发育不良导致先天

11、性畸形或病理性变形。如佝偻病可引起胸骨前突(鸡胸),肋骨与肋软骨相连处形成珠状突起(串珠胸)。脊柱的病理性弯曲,如脊柱侧突也可导致胸部变形,胸椎结核可形成驼背,胸膜或肺内病变可使胸廓变形,严重肺结核胸廓扁平,肺气肿胸廓呈圆桶状,慢性脓胸、胸膜渗出病变致使胸廓运动受限呈扁平状。这些体表外形的变化,在X线摄影的体位设计、摄影条件选择时,是经常要考虑的因素。3、体表标志胸骨柄与胸骨体处形成向前突的胸骨角,两侧连接着第二肋骨,可作为计数肋骨的标志。胸骨角相称于第4、5胸椎水平,后方对着气管分叉处。胸骨柄中分处相称于积极脉弓的最高点。剑胸关节相称于第9胸椎水平,剑胸关节可表达胸膜正中线的分界,也可作为心

12、下缘膈肌和肝上面的前分界线。锁骨外13处下方为锁骨上窝,窝内可触及喙尖。肩关节做曲伸运动时,可感到喙突在移动。锁骨下方自第二肋骨开始可摸到各肋。由胸锁关节到第10肋软骨角稍后划一线,即可标出肋骨与肋软骨的交点。第2、3肋骨呈水平,往下各肋骨逐渐斜行,第2前肋间最宽,第5、6肋骨最狭。肋骨的最低点相称于第3腰椎水平。男性乳头对第4肋骨,相称第7、8胸椎水平。女性乳头位置低,个体差异较大,不宜做体表定位点。在左侧第5肋骨间锁骨中线内侧约2cm处,可见心尖搏动点。当左侧卧位时,心尖位置移往左侧,仰卧位心尖搏动点可升高一肋。肩胛骨根部对第3胸椎棘突,下角对第7胸椎。有关胸部的径线:前正中线通过胸骨两外

13、侧缘中点的垂线;肋骨线通过胸骨两侧最宽处的两条垂线;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腋中线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腋后线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肩胛线当两臂下垂,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线;脊柱旁线相称于各椎体横突尖端的连线;后正中线相称于各棘突的连线。(三)腹部1、边界腹部涉及腹壁、腹腔及其内脏器官。上界从前向后为胸骨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与第12胸椎。下界从前向后为耻骨联合下缘、耻骨结节、腹股沟韧带、髂嵴与第5腰椎下缘。腹壁在后方为脊柱的腰部,前外侧壁均为扁平肌构成。2、个体差异腹部外形与腹腔器官的位置,随年龄、体型、性别以及肌肉、脂肪发育限度而异。矮胖型的人,腹部上宽下狭,膈、肝

14、、盲肠与阑尾等位置较高,胃趋于横位;瘦长型的人则与此相反。小儿因各系统发育不平衡,膈位置较高,肝比成人比例大,骨盆在比例上小于成人,因此腹部外形比例较成人大。老年人因肌肉乏力,韧带松弛,故内脏下垂,位置低下,下腹部呈明显隆凸状。体位改变对腹腔器官位置的影响也很明显。卧位器官上移、膈上升。直立时,则相反。3、体表标志骨性标志有,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在下方有耻骨联合、坐骨结节、髂前上棘、髂嵴。脐的位置不恒定,约相称第3、4腰椎之间。第三节常见摄影体位的标准影像所见一、头颅(一)头颅正位1、摄影要点(1)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床面中线。(2)下颌内收,额部及鼻尖紧

15、贴床面,听眦线垂直于床面。(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上,其长轴与床中线平行,胶片上缘超过颅顶约3cm。(4)中心线自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头颅正位影像,照片涉及所有颅骨及下颌骨升支。(2)矢状缝及鼻中隔影像居中,眼眶、上颌窦、筛窦等左右对称显示。(3)顶骨及两侧颞骨的影像对称,距照片边沿等距离。(4)颞骨岩骨上缘位于眼眶内正中,或内听道显示于眶正中。内听道显示清楚,两侧无名线距颅板等距离。(5)颅骨骨板及骨质结构显示清楚。(二)头颅侧位1、摄影要点(1)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身体长轴与床面中线平行。(2)头部侧转,被检侧靠近床面,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

16、。(3)被检侧上肢内旋置于身旁,下肢伸直,对侧上肢屈肘握拳垫于颏下,下肢屈曲以支撑身体。(4)下颌内收,额鼻线(前额与鼻尖间的连线)与床中线平行。(5)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上,其短轴与床中线平行,胶片上缘超过颅顶3cm。(6)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垂直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头颅侧位整体观影像,照片涉及所有颅骨及下颌骨升支。(2)照片的上缘涉及顶骨,前缘涉及额骨、鼻骨,后缘涉及枕外隆凸。(3)蝶鞍位于照片正中略偏前,蝶鞍各缘呈单线的半月状阴影,无双边影。(4)前颅窝底线重叠为单线,两侧乳突外耳孔、下颌骨小头基本重叠。(5)听眶线与照片长轴平行。(6)颅骨内、外板和板障及颅

17、缝影显示清楚。(三)汤氏位1、摄影要点(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下颌内收,使听眦线垂直台面,两侧外耳孔与台面等距。(3)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低于下颌骨。(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0角,对准眉间上方约10cm处射入,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2、标准影像显示(1)照片位涉及所有枕骨、岩骨、眶骨及下颌骨升支。(2)矢状缝与鼻中隔连线位于照片正中,诸骨以此左右对称显示。(3)两侧内听道位于岩骨正中清楚显示。(4)鞍背于枕骨大孔内12处清楚显示。(四)瓦氏位1、摄影要点(1)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垂

18、直于床面,并与床中线重合。(2)下颌骨颏部置于床面上,头稍后仰,听眦线与床面呈37角。(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上,其长轴与床中线平行。(4)鼻根部对准胶片中心。(5)中心线经鼻根部垂直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1)两侧上颌窦对称显示于眼眶之下,呈倒置的三角形。(2)颞骨岩部的投影位于上颌窦影的下方。(3)后组筛窦及额窦显示良好。(五)柯氏位1、摄影要点(1)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与床面中线重合。(2)额部及鼻尖置于床面上,下颌内收,听眦线垂直于床面。(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上,或平放于摄影床面上(其上放置一固定滤线栅),其长轴与床中线平行。(4)鼻根对准胶片中心。(5

19、)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3角,经鼻根部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1)额窦投影于眼眶的内上方。(2)眼眶投影于照片的中部,两侧对称,其内可见眶上裂。(3)前组筛窦显示于两眼眶影之间。二、胸部(一)胸部后前位1、摄影要点(1)取立位后前位体位。(2)两手背置髋部,双肘内旋。(3)暗盒上缘超过锁骨6cm,下缘涉及第12胸椎。(4)中心线经第6胸椎垂直暗盒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1)肺门阴影结构可辨。(2)锁骨、乳腺、左心影内可分辨出肺纹理。(3)肺尖充足显示。(4)肩胛骨投影于肺野之外。(5)两侧胸锁关节对称。(6)膈肌涉及完全,且边沿锐利。(7)心脏、纵隔边沿清楚锐利。(二)胸部侧位1、摄影要点

20、(1)侧立体位,患侧胸壁贴近暗盒,矢状面与暗盒平行。(2)两臂上举,交叉抱头。(3)胶片涉及第712胸椎高度,前、后胸壁与暗盒边沿等距。(4)中心线平第6胸椎高度经侧胸壁中点垂直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1)照片中无组织遮盖部分呈漆黑。(2)第4胸椎以下椎体清楚可见,并呈侧位投影。(3)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像。(4)心脏、积极脉弓移行部、降积极脉影像明了。(5)胸骨两侧缘重叠良好。三、腹部(一)腹部前后位1、摄影要点(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垂直,且重合于床中线。(2)上臂上举或放于身旁,下肢伸直。(3)暗盒置滤线器托盘中,暗盒上缘平剑突上3cm,下缘

21、涉及耻骨联合下3cm。(4)中心线经剑突至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1)腹部所有涉及在照片内。腰椎序列投影于照片正中并对称显示.(2)两侧膈肌、腹壁软组织及骨盆腔均对称性的显示在照片内,椎体棘突位于照片正中。(3)膈肌边沿锐利,胃内液平面及也许出现的肠内液平面,均应辨认明确。(4)肾、腰大肌、腹膜外脂肪线及骨盆影像显示清楚。(二)腹部立位四、脊柱(一)第1、2颈椎张口位1、摄影要点。(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上肢放于身旁,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面至乳突尖的连线垂直于台面。(3)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

22、4)曝光时嘱患者口张大或令患者发“啊”声。(5)中心线通过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2、标准影像显示(1)第1、2颈椎于上、下齿列之间显示,第2颈椎位于其正中。(2)上、中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相重,第2颈椎齿突不与枕骨重叠,单独清楚的显示。(3)齿突与第1颈椎两侧块间隙对称,寰枕关节呈切线状显示。(二)颈椎前后位1、摄影要点。(1)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立于摄影架前。(2)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暗盒并重合于暗盒中线。(3)两臂置于身旁,头稍上仰,听鼻线垂直于暗盒。(4)胶片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平胸骨颈静脉切迹。(5)中心线向头端倾斜10角,经甲状软骨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1)显示第37颈椎正

23、位影像,第37颈椎与第1胸椎显示于照片正中。(2)颈椎棘突位于椎体正中,横突左、右对称显示。(3)颈椎骨质、椎间隙与钩椎关节显示清楚。(4)第1肋骨及颈旁软组织涉及在照片内。(5)气管投影于椎体正中,其边界易于分辨。(6)下颌骨显示于第2、3颈椎间隙高度。(三)颈椎侧位1、摄影要点(1)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颈椎长轴及矢状面与暗盒平行。(2)被检者两肩尽量下垂,近暗盒侧肩部抵暗盒下缘。(3)头稍后仰,使听鼻线与暗盒短轴平行,以免下颌骨与上部颈椎重叠。(4)胶片上缘平外耳孔,下缘涉及第1胸椎,颈部软组织前后缘与暗盒前后缘等距离。(5)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前后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2、标

24、准影像显示(1)显示所有颈椎侧位影像,17颈椎显示于照片正中。(2)各椎体前后缘均无双缘现象。(3)椎体骨质、各椎间隙及椎间关节显示清楚。(4)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5)气管、颈部软组织层次清楚。(四)胸椎正位1、摄影要点(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头稍后仰,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3)暗盒上缘涉及第7颈椎,下缘涉及第1腰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中点,与暗盒垂直。2、标准影像显示(1)上部胸椎及第7颈椎或下部胸椎及第1腰椎,于照片正中显示。(2)棘突序列于椎体正中,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

25、。(3)各椎体椎间隙清楚锐利,椎骨纹理显示明了。(五)胸椎侧位1、摄影要点(1)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肢尽量上举抱头,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2)腰部垫以棉垫,使胸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台面中线。(3)暗盒上缘涉及第7颈椎,下缘涉及第1腰椎。(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对准胸7椎体,垂直射入暗盒。2、标准影像显示(1)第312胸椎呈侧位显示于照片正中,略有后突弯曲,不与肱骨重叠。(2)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示,无双边现象,椎间隙清楚明确。(3)肺野部分密度均匀与椎体对比调和。(4)各椎体及其附件结构易于分辨,骨纹理清楚显示。(六)腰椎正位1、摄影要点(1)被

26、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床面中线重合。(2)两臂置身旁或胸前。(3)两髋、膝屈曲,双足踏床面,使腰部贴近床面,减少生理弯曲度。(4)胶片上缘平第12胸椎,下缘涉及部分骶骨。(5)X线管阴极端置于组织较厚的上部分腰椎。(6)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垂直暗盒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1)照片涉及第11胸椎至第2骶椎所有椎骨及两侧腰大肌。(2)锥体序列与照片正中,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3)第3腰椎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示,无双边现象,椎间隙清楚可见。(七)腰椎侧位1、摄影要点(1)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两臂屈曲放于胸前或上举抱头,双下肢并拢,髋、膝屈曲支撑身体。(2)身体冠状面与

27、床面垂直。(3)腰细臀宽者在腰下垫棉垫,使脊柱与床面平行。(4)棘突后缘置于胶片中线外约5cm处(或棘突垂线在胶片边沿内23cm)。(5)胶片上缘平第12胸椎,下缘涉及部分骶骨。(6)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平面,垂直暗盒射入胶片。臀部较宽,腰部未放棉垫时,中心线向足端倾斜一定角度。2、标准影像显示(1)照片涉及第11胸椎至第2骶椎椎骨。(2)腰椎椎体各缘无双边现象,特别是第3腰椎。(3)椎体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清楚可见。(4)椎弓根、椎间孔和邻近软组织可见。(5)椎间关节、腰骶关节及棘突可见。(八)骨盆正位1、摄影要点(1)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2)两下肢伸

28、直,双足轻度内旋(1015),踇趾并拢。两侧髂前上棘至台面的距离相等。(3)暗盒上缘涉及髂骨嵴,下缘达耻骨联合下方3cm。(4)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00cm。(5)中心线对准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下方3cm处,垂直射入暗盒。2、标准影像显示(1)照片涉及所有骨盆诸骨及股骨近端14,且左右对称,骨盆腔位于照片正中显示。(2)耻骨不与骶椎重叠,两侧大粗隆内缘与股骨颈重叠12。(3)两侧髂骨翼与其他诸骨密度均匀,且骨纹理清楚可见。五、四肢骨与关节(一)上肢1、手正位(1)摄影要点:患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手掌向下平放于暗盒上,5指伸直略分开,第3掌骨头置于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

29、直暗盒射入胶片,若同时摄取双手影像,中心线经两手间的中点射入胶片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所有掌指骨及腕关节涉及在照片内,第三掌指关节位于照片正中;五个指骨以适当的间隔呈分离状显示;二至五掌指骨呈正位,拇指呈斜位投影;掌骨至指骨远端,骨纹理清楚可见,并能呈现出软组织层次。2、腕关节正位(1)摄影要点: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手呈半握拳或伸直,掌面向下;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胶片,若同时摄双侧腕关节,中心线对准胶片中心。(2)标准影像显示:腕关节诸骨位于照片正中,呈正位显示,照片涉及尺桡骨远端及掌骨近端;掌腕关节及桡腕关节间隙显示清楚;诸

30、骨纹理及周边软组织清楚可见。3、腕关节侧位(1)摄影要点: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手呈半握拳或伸直,腕部尺侧在下(靠近暗盒);尺骨茎突置于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垂直暗盒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腕关节呈侧位显示,位于照片正中;尺桡骨远端重叠良好;诸骨纹理及周边软组织清楚可见。4、肘关节正位(1)摄影要点: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肘关节伸直,背侧在下;尺骨鹰嘴置于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照片涉及肱骨远端及尺桡骨近端,其关节间隙位于照片正中显示;肘关节面呈切线位显示,明确锐利;鹰嘴窝位于肱骨内外髁正中稍偏尺侧;肘关节诸骨纹理

31、及周边软组织清楚可见。7、肘关节侧位(1)摄影要点: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肘关节屈曲约呈90角,尺侧在下;肱骨内上髁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肱骨外上髁垂直暗盒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肱骨远端与尺桡骨近端呈90120角;尺骨与肱骨的关节间隙显示明确,锐利;肱骨外髁重叠,呈圆形投影;肘关节诸骨纹理清楚,周边软组织层次分明。8、肩关节正位(1)摄影要点: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上肢稍外旋且与躯干分开,肩部背侧紧贴暗盒,暗盒上缘超过肩部软组织3cm;肩胛骨喙突置于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肩胛骨喙突垂直暗盒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照片涉及肩关节诸骨,其关节位于照片正中或稍偏外显示;

32、肩关节盂前后重合,呈切线位显示,不与肱骨头重叠,关节间隙显示清楚明了;肱骨小结位于肱骨头外13处显示;肱骨头、肩峰及锁骨纹理显示清楚,周边软组织层次可辨。(二)下肢1、足正位(1)摄影要点: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膝关节屈曲,足底部紧贴暗盒;第3跖骨基底部置于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暗盒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照片涉及跖、趾及跗骨,第3跖骨基底部位于照片正中;跗骨到趾骨远端密度适当,骨纹理清楚可见;舟距关节与骰跟间隙清楚可见。2、跟骨侧位(1)摄影要点: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足部外踝紧贴暗盒并置于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内踝下2cm垂直暗盒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照

33、片涉及踝关节及部分距骨,跟骨位于照片正中,呈侧位显示;距骨下关节面呈切线位显示,其关节间隙清楚可见;跟骨纹理显示清楚。3、踝关节正位(1)摄影要点: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且稍内旋,足尖向上;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垂直暗盒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踝关节位于照片下13中央,关节面呈切线位,其间隙清楚可见;胫腓联合间隙不超过05cm;踝关节诸骨纹理清楚锐利,周边软组织层次可见。4、踝关节侧位(1)摄影要点::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且稍内旋,足尖向上;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

34、1cm垂直暗盒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距骨滑车面内外缘重合良好;腓骨小头重叠于胫骨正中偏后;踝关节位于照片下13正中显示;踝关节诸骨纹理及周边软组织清楚可见。5、膝关节正位(1)摄影要点:被检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且稍内旋,足尖向上,腘窝靠近暗盒;髌骨下缘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暗盒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照片涉及股骨两髁,胫骨两髁及腓骨小头,其关节面位于照片正中;腓骨小头与胫骨仅有少许重叠;膝关节诸骨纹理清楚可见,周边软组织层次可见。6、膝关节侧位(1)摄影要点::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屈膝约呈135角,外侧靠近暗盒;髌骨下缘与腘窝皮肤皱褶

35、连线的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髌骨下后缘垂直暗盒射入胶片。(2)标准影像显示:膝关节间隙位于照片正中,股骨内外髁重叠良好;髌骨呈侧位显示,其与骰骨间隙分离明确,关节面边界锐利,无双边;股骨与胫骨平台重叠极小;膝关节诸骨纹理清楚可见,周边软组织可以辨认。7、髋关节正位(1)摄影要点: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双下肢伸直且稍内旋,足尖向上,使两拇指接触;被检侧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向外下作垂线5cm处为髋关节正位摄影的定位点,此点对准胶片中心;中心线对准定位点垂直暗盒射入胶片;同时摄取双侧髋关节前后位影像时,摄影要点同骨盆正位。(2)标准影像显示:照片涉及髋关节、骰骨近端13,同侧耻坐骨

36、及部分髂骨翼;股骨头大体位于照片正中,或位于照片上13正中,大粗隆内缘与股骨颈重叠12,股骨颈显示充足;股骨颈及闭孔无投影变形,申通氏线光滑锐利,曲度正常;髋关节诸骨纹理清楚锐利,坐骨棘明显显示,周边软组织也可辨认。第四节X线造影检查一、X线对比剂(一)概念人体某些组织成像时,缺少组织间影像的自然对比(如肝组织与胃肠道),人为地在体内给予某种物质来增长组织间影像的对比度,以扩大诊断范围和提高诊断准确性,这种方法称为人工对比法,所用的物质称为对比剂,这个过程称为造影检查。(二)对比剂的分类对比剂根据吸取X线性能不同,可分为阴性(X线可透性)和阳性(X线不透性)两大类。1、阴性对比剂为原子序数低、

37、密度小的物质。一般都为气体,常用的有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此类对比剂常被用于直接注入体腔,如膀胱以及胃肠道等。少数情况下也可用于血管内注射造影,如二氧化碳血管造影。阴性对比剂之间的差别重要在于溶解度不同。(1)空气空气在组织或器官内溶解度小,不易弥散,停留时间较长,副作用连续时间较长,进入血液循环有产气愤栓的危险。但空气采集方便。(2)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解度大,易于弥散,停留在组织和器官内的时间短,不良反映小,即使进入血液循环也不致发气愤栓。由于吸取快,检查必须迅速完毕。(3)氧气氧气的溶解度介于空气和二氧化碳之间,停留在组织与器官内的时间较二氧化碳长,产气愤栓的机会较空气小。2、阳性对比剂为

38、原子序数较高的物质,通常可提成四类:难溶性固体对比剂;重要经肾脏排泄的对比剂;排泄性胆道对比剂;油脂类对比剂。后三类阳性对比剂重要是含碘化合物,其显影效果与碘含量成正比。(1)难溶性固体对比剂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硫酸钡,它是良好的胃肠道对比剂,若同时与气体对比剂合用就称为双重造影,能显示腔道内表面的细致结构。医用硫酸钡为白色粉末,无味,性质稳定,耐热,不怕光,久贮不变质,难溶于水、有机溶剂及酸碱性溶液。能吸取较多量X线,进入体内胃肠道后,能较好地涂布于腔道粘膜表面,与周边组织结构密度对比差异较大。从而显示出这些腔道的位置、轮廓、形态、表面结构和功能活动等情况。医用硫酸钡在胃肠道内不被机体吸取,以原

39、形从粪便中排出。(2)含碘化合物碘与不同物质化合形成不同的含碘化合物,重要分为无机碘化物、有机碘化物及碘化油三类,用于不同的器官检查。由于无机碘化物含碘量高,刺激性大,不良反映多,现临床较少应用。含碘对比剂同样不被机体吸取,以原形经肾脏或肝脏排泻,少量经粪便排出。某些重要的生命敏感器官对碘对比剂的化学毒性、渗透压、阳离子成分和浓度等有特殊规定,必须选择各自合用的对比剂。1)重要经肾脏排泄的水溶性有机碘化物此类对比剂大多数为三碘苯环的衍生物,它们在水中溶解度大,粘稠度低,能制成高浓度溶液。注入血管后迅速经肾脏排泄,少量经肝、胆排泄。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一般不放出或很少放出游离碘,血管注射后反映小,除

40、用于泌尿系造影外,还被应用于心脏和各种血管造影等。经血管注入的水溶性有机碘化物涉及离子型对比剂和非离子型对比剂。血管注射后,药物几乎都游离于血浆中,仅有很少部分吸附在血浆蛋白和红细胞上,不久与细胞外液达成平衡,但由于血-脑屏障作用,脑、脊髓和脑脊液中几乎不含对比剂。此类对比剂重要经肾脏排泄,由肾小球滤过排出,肾小管也可少量分泌。大部分对比剂在注射后24小时内排出体外,72小时内基本排完。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水溶性对比剂在化学结构上都是三碘苯环的衍生物,可分为单体或双聚体两类,双聚体对比剂每个分子具有两个三碘苯环,含碘量比单体对比剂高。离子型对比剂:这类对比剂都是三碘苯甲酸的盐,重要是钠和葡甲胺盐,

41、在水溶液中都可离解成带有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并分别以原形排出体外,称之为离子型对比剂,如泛影葡胺。每一个双聚体分子对比剂的含碘量高于单体分子对比剂的含碘量,离子型双聚体对比剂的渗透压低于离子型单体对比剂,副反映比离子型单体对比剂小。离子型对比剂的渗透压可高达l400mOsm/(kgH2O)2023mOsm/(kgH2O),比血液渗透压(300mOsm/kgH2O)高数倍,故又称为高渗对比剂(highosmolarcontrastmedia,HOCM)。临床上通常称渗透压较低的离子型双聚体对比剂为低渗离子型对比剂,称渗透压较高的离子型单体对比剂为高渗离子型对比剂。非离子型对比剂:这类单体或双聚

42、体三碘苯环碘对比剂,它们不是盐类,在水溶液中保持稳定,不产生带电荷的离子,一个分子对比剂在溶液中只有一个粒子,故称为非离子型对比剂。单体对比剂有优维显、欧乃帕克、碘必乐等,其渗透压在634mOsm/(kgH2O)800mOsm/(kgH2O)范围内;双聚体对比剂以碘曲仑、威视帕克为代表,其渗透压几乎等于血液渗透压(300mOsm/(kgH2O))。它们的渗透压相对较低,故又统称为低渗对比剂。2)重要经肝脏排泄的有机碘化物此类对比剂系排泄性胆道对比剂,多用于胆系方面检查,分为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类。目前几乎不用。3)油脂类对比剂常用的有碘化油(iodinatedoil),含碘浓度为40,粘稠度较高,

43、不于水,可溶于乙醚,重要用于支气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和瘘管造影等。直接注入检查部位形成密度对比,显示出所在腔道的形态结构。碘化油几乎不被人体吸取,绝大部分由注入部位直接排出体外,如不能及时排出,少量碘化油残留在肺泡内或进入腹腔,可长达数月至数年之久,形成肉芽肿。目前改用超液化碘油作上述部位的造影及肝脏肿瘤栓塞。(三)对比剂应具有的条件(1)与人体组织密度对比相差大,显影清楚;(2)无毒性,刺激性小,副作用少;(3)理化性能稳定,能久储不变;(4)易于吸取与排泄,不在体内存留;(5)使用方便,价格力求低廉。二、对比剂的应用(一)对比剂的引入途径对比剂引入人体的途径,根据人体各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

44、理功能,重要分为直接引入法和间接引入法两大类。1、直接引入法系通过人体自然孔道、病理瘘管或体表穿刺等途径,将对比剂直接引入造影部位的检查方法。(1)口服法如食管、胃肠道造影等。(2)灌注法如支气管造影,尿路逆行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直肠、结肠的灌注造影等,属于经自然孔道直接灌入法;肠道瘘管造影,软组织瘘管造影,术后胆道造影等,属于经病灶瘘管直接灌入法。(3)穿刺注入法如椎管造影,肝、胆管造影,浅表血管造影等,属于体表穿刺直接注入法;心腔造影,大血管及各种深部血管造影等,是直接穿刺运用导管将对比剂注入。此外,某些部位的脓肿、囊肿亦可用直接穿刺方法,抽出腔内所含液体而注入对比剂进行造影。2、间接引

45、入法系将对比剂经血管注入体内,使其聚集于拟显影的器官或组织并使之显影的方法。重要方法是生理排泄法,即运用某些器官的排泄功能将对比剂排至需要检查的部位,使脏器显影的方法。静脉肾盂造影是由静脉注入对比剂,经肾小球滤过,将对比剂排泄至尿中,可使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显影。(二)碘过敏实验及过敏反映的处置1、过敏实验方法常用的碘过敏实验的方法重要有五种(1)静脉注射实验:用碘制对比剂1ml,行缓慢静脉注射,15分钟后观测反映。(2)口服实验:检查前3日口服10%碘化钾或碘化钠溶液,每日3次,每次10ml。(3)口含实验(舌下实验):将23滴对比剂滴入舌下,510min后,观测反映。(4)皮内实验:以

46、0.1ml有机碘水注入前臂皮内,1015min后观测皮肤反映。若形成直径1.5cm红斑及红斑周边有伪足者即为阳性。局部发生水泡、变黑或坏死者为强阳性。皮内实验的错误率为20%30%。(5)眼结膜实验:实验前检查患者两眼是否充血。如无充血即将碘制剂对比剂23滴,滴入一侧眼内,让患者闭眼,510min后,对照观测两眼结膜及巩膜充血情况。判断标准是:轻度充血为度反映;中度充血同时有流泪,为反映;显着充血、结膜血管扩张及曲张,为度反映。2、过敏反映的临床表现(1)轻度反映会出现面部潮红、灼热感,眼及鼻分泌物增长,气急、胸闷、恶心、腹鸣、头晕、头痛及皮肤荨麻疹等,症状较轻。(2)重度反映:出现休克。神经系统障碍时,表现为抽搐、癫痫;循环系统衰竭时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快,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昏迷,甚至心跳骤停;呼吸系统衰竭有喉与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气喘,如并发肺水肿,则吐大量泡沫样或粉红色痰;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在面部、口腔及皮肤出现大片皮疹、皮下及粘膜下有出血等。(3)迟发反映:造影后数小时或数日后出现症状,表现为轻、重不等的过敏反映。3、过敏反映的处置:(1)轻度反映多为一时性,一般不需要治疗。根据情况减慢注射速度或暂停注射,必要时内服非那根25mg或肌注地塞米松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