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粗词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踌躇(ch) 俯瞰(kn) 簇拥 惟妙惟肖B狼藉(j) 嶙峋(xn) 婆娑 摩肩接踵C濒临(bng) 鲜腴(y) 跋涉 自出新裁D秀颀(q) 遒劲(qi) 颓唐 络绎不绝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就算海枯石烂,我也会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努力。B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C你也许有困惑, 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D因为这个项目技术含量高,攻关难度大,所以涉及的研究领域至今无人问津。4、下列句子中
2、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5、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 )A比喻他的心眼小得像针鼻儿。B拟人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C反问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D对偶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
3、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A B C D7、默写古诗文名句(1)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2)大漠孤烟直,_。 (王维使至塞上)(3)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5)相顾无相识,_。 (王绩野望)(6)_,千里殊风雨。 (曹植梁甫行)(7)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8)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_。二、
4、文言文阅读。(15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
5、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节选自水经注)(注释)成就:轮廓。信宿:两三日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B不以疾也 疾:快C迳黄牛山 迳:经过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绝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色如人负刀牵牛。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描写。
6、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现代文阅读。(30分)1、筷子春秋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 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
7、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
8、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作者 李阳波 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 略有删改)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2第段划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第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4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1(1)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2)对“筷子”这一食器诞生的推测。(3)使用筷子有利于身体健康。(4)使用筷子是文明
9、进步的表现。2(1)作比较。(2)通过“等”和“匕”(或“匙n)作比较,来说明。“筷子”的使用更方便夹菜。3不能删去,因为文中对“著”诞生的说明仅是合理推测,并非实证。4(1)使用方便灵活。(2)可以使进食方式更文明。现代文阅读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2、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汤小小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
10、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11、。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女儿说话
12、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
13、解满身的疲惫。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1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2请赏析第段画横线的句子。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3细读选文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4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5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无可奈何花落去”是
14、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参考答案:一 CBBDC老骥伏枥 长河落日圆 乱花渐欲迷人眼 馨香盈怀袖 长歌怀采薇 剧哉边海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二 1D2C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4 湍急
15、迂回(深) 侧面 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三 1善良、孝顺、体贴、细心,懂感恩。2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呵护父亲在肩头入睡的情景,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尊敬与爱,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依赖与放心,表现了一种浓浓的父子亲情。3我被这种父子亲情所感动,也被父亲的无私付出所感动,为天下的所有父亲一辈子为儿女无私付出而感动。4结构上: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上:文章反复说“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是说不要打扰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父亲,让他好好休息会,突出表现了对辛劳父亲的理解、心痛和爱。5启示:亲情是人间第一情,我们在享受着父母的关爱的时候,也应该关爱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去孝顺父母。(结合生活,言之有理即可)四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