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北烟叶产业...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例_尹刚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9307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北烟叶产业...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例_尹刚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北烟叶产业...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例_尹刚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北烟叶产业...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例_尹刚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验交流 2023.1尹刚华1王勉2申国明3徐晓波2李春节1望运喜1吴元华2刘阳4(1.湖北省宜昌市烟草公司兴山营销部湖北兴山443700;2.湖北省烟草公司湖北武汉430000;3.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1;4.湖北省十堰市烟草公司湖北丹江口442700)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综合体,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如何打破旧有的单一固化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农村产业和人力资源,发挥区域特色产业引领下的产业融合,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1-4。烟叶产业综合体是国家农业农村发展战略规划中,建设农村特色产业,带动区域发展并辐

2、射其他产业新格局的实践与创新,是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基础上衍生出的农业综合体5。2020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基础上,提出要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探索烟叶产业转型升级,稳定核心烟区和烟农持续增收的新路径、新模式,探索烟叶产业纵向上趋延长、横向上趋拓宽的农业产业链6,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引领作用。国内产业综合体建设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研究是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村产业融合之后才成为学术热点,目前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可供决策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较少7。湖北烟区地处山地丘陵,烟草种植仍是当地主要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随着农村多元化、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如何因

3、地制宜探索出适应区域发展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进行推广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作者以湖北兴山县烟叶生产服务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具有10年发展历程且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中实施主体的成功经验进行针对性分析,选择以一产为带动顺向融合、产业链延伸的代表性区域发展模式,为湖北烟区构建烟叶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提供创新思路与借鉴。摘要: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明确产业融合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探索与推广湖北烟叶主产区产业发展综合体成功经验,选择有代表性的实施主体作为典型样板,为乡村发展、产业振兴提供借鉴与引导。以国家级行业示范合作社兴

4、山县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产业综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烟叶种植主体经济收入增长点及主产业发展动能等的实证分析,梳理合作社经营主体下资金管理、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社会化服务等发展模式,以及社员利益保护协同发展机制、产业融合创新思路,以期为全省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烟叶产业;典型模式;综合体发展;实证分析基金项目:湖北省烟草公司科技项目(027Y2021-012)。作者简介:尹刚华(1977-),男,本科,助理农艺师,从事烟叶生产和收购管理工作。通讯作者:吴元华(1970-),女,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烟草农机农艺融合。E-mail: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北烟叶产业综合体发展典型模式实证分析

5、以湖北兴山县金鹏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例167-2023.1 经验交流1研究对象概况兴山县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部,国土面积2 328 km2,具有八分半山一分田的地形结构特征,资源禀赋优越。兴山县植烟历史较为悠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种烤烟,受优越的烟叶生产自然生态条件影响,烟叶质量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都位居前列,烤烟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兴山县金鹏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6月,注册资金76万元,现有总资产612万元,服务区域为全县烟叶主产乡镇。全县烟叶种植具体分布见表1。2研究方法与设计2.1数据来源与收集方法该研究数据来源:兴山县烟叶生产数据库,包括机械购置使用状

6、况(2009-2021年)、烟叶收购质量状况(2020-2021年)、烟农种植信息(2020-2021年);种植户收入结构入户调查数据;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数据、合作社生产经营数据库(2010-2021年);入户实地走访调查的相关数据。2.2数据分析方法通过Excel表格进行数据整理和图表制作,应用SAS 9.1软件进行方差分析。3结果与分析3.1新型烟草经济发展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早在2010年兴山县就建立了烟叶综合服务合作社,引领种植户进行烟叶生产和提供技术服务。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当前烟农入社率达100%,户种植面积由2019年的24.9亩提升到2022年的35.0亩左右,机械化作业率居湖

7、北省最高水平,合作社作为国家级行业示范社、省级优秀专业合作社,在引领服务烟区发展、助力烟农增收和发展产业融合方面打造了成功的模式。3.1.1资源聚集下新型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对产业融合发展基础的影响产业融合发展是以生产方式创新与转型为基础的89,在传统的烟叶生产中,小农生产模式的烟叶种植较分散、技术到位率不高、机械化作业得不到有效推广,导致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较低10。随着经营规模适度扩大,对专业化、机械化作业要求更高。通过分析以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机资源配置对烟叶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率的影响可以看出(图1),兴山县烟草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起始时间较早,前期购置主体以种植户为主,农机产品集中在植保和耕整地环

8、节。中期逐渐由合作社进行集中配置,至2021年,增加了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编烟装烟、烘烤、田间运输等环节农机作业机(具),实现了烟草生产中由合作社为购置主体的农机产品全程机械化资源配置。其中,大型农机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服务,小微型农机实行种植户自行租赁、使用和维护。2021年,兴山县实现了全县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率60%,其中6项作业环节作业率达100%,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图2)。机械化作业替代人工,既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作业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由图3可知,植保、移栽环节提升幅度最大,其次是烟秆清除和剪叶炼苗环节。以每天8 h计算,综合效率提升44.7%,每亩减少用工2.07个。3.1.2生产

9、技术改进对烟叶主产业发展的影响烟叶产业发展是产业融合的基础,烟叶的稳定生产,烟表1兴山县烟叶种植规模区域分布片区名称种植户数(户)种植面积(亩)计划产量(万kg)兴山县基地单元72425 520292.50榛子片区37411 570140.35黄粮片区2209 380101.65南阳片区832 55027.50高桥片区472 02023.00图1乡镇规模下农机数量时间与空间分布图2县域规模下2021年机械化作业率情况168-经验交流 2023.1注: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表2兴山县榛子乡金鹏合作社种植户烟叶生产情况年度间比较2019年2020年2021年户均种植面积(亩)23.2

10、a6.623.1a7.626.5a8.9亩产值(元)3 543.5a417.63530.8a249.93 784.4a202.3亩产量(kg)127.9a13.8124.2a5.4123.0a5.8均价(kg/元)27.6b13.828.3b5.430.7a5.8上等烟质量(kg/户)1 808.9a788.82015.0a928.82 460.2a968.1中等烟质量(kg/户)1 147.8a70.2810.9b165.8725.1b106.1下等烟质量(kg/户)0b054.4a20.572.6a34.8上等烟金额(元/户)59 333.0a27 21766 327.0a31 50885

11、 637.0a34 116中等烟金额(元/户)23 599.0a1 70816 761.0b3 55215 292.0b2 176下等烟金额(元/户)0b0304.7a114.8406.7a194.7上等烟占比(%)59.0b7.565.9ab9.673.0a5.9中等烟占比(%)40.9a7.832.0ab8.724.7b4.9下等烟占比(%)0b02.1a1.02.2a0.9指标农的收入才能不断提升,进而引领产业融合稳定持续发展11-12。兴山县合作社引入上部叶“半斩株”一次性采烤和“中棵烟高油分”栽培技术,烟叶品质和烟农收入得到逐年提高,极大地调动了烟农种植的积极性。由表2可知,2021

12、年户均种植面积35.4亩,户均种植面积2019-2021年度间呈递增趋势。烟叶亩产量年度间差异虽较小,但亩产值和均价逐年增加,其中,上等烟比例的提升是关键因素,上等烟的占比2021年明显高于2019年和2020年,差异性达显著水平。3.1.3社会效益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合作社围绕劳动力密集、生产时限紧、生产质量要求高的环节进行服务团队搭建。组建育苗、机耕、病虫害综防、烘烤、烟叶分级五项服务团队。其中育苗团队由育苗工场全程监管服务质量,烘烤和烟叶分级由烘烤工场全程监管服务质量,其余团队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图4)。由图5可知,以服务团队为单元配置农机情况,金鹏合作社旗下共有5个机耕

13、服务团队,实行区域统一服务、联户承包、分户实施等模式开展自愿、有偿服务,建立统一作业质量、收费标准的三方认可制度,合作社根据种植户签订的使用意向进行统一调度。对山区边远零散地块,开展专户包片的“按量、分片、定人”,进行烟叶生产耕、种、管、收及与烟叶轮作种植的粮食、油料作物、蔬菜等进行100%全覆盖服务。团队人员相对固定,实行考核认证上岗,每年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培训,保障服务质量和队伍发展的稳定性。随机抽取3个梯度规模种植户,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由表3可知,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和一、三产业的有机融合。种植户加入合作社组织,由合作社整合购买社会化服务,整合组建农机专

14、业服务队,形成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的服务体系,实行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多种服务方式,保障不同种植规模的烟农都得到农机作业服务,从而实现烟草种植生产降本增效、劳动力优化配置,解决生产季节用工不足、农闲收入单一等问题,形成一种以烟业为主、带动多业发展的图3兴山县全程机械化试点区减工降本成效169-2023.1 经验交流图4服务团队管理下农机数量及作业面积分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农业生产要素参与、烟农生产经营风险降低的行业稳定发展模式。3.2资金聚集、资产管理下产业链延伸对产业融合持续发展动能的影响3.2.1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提升合作社发展能力自建生物质颗粒加工厂,收集当地木材加工厂废料等低成本

15、原材料,以提高颗粒燃烧性和燃烧值为工艺突破口,该产品经权威机构检测,燃烧值达4 340 cal/kg。产品实行订单化管理,面向区域内种植户新型烤房提供能源供应。随着种植户对该产品在烘烤能源利用中的认可,2022年加工厂扩大生产投资至330万元,年生产量由2019年的482 t增加到2022年的3 000 t左右。当前全县共有利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烤房790座,已基本能够满足烘烤燃料需求供应。3.2.2烟草专用有机肥加工保障烟叶生产质量稳定发展合作社2018年自建了烟草专用有机肥加工厂,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土壤类型和烟叶需肥规律,采用当地农产品加工下脚料等低成本原材料,通过科学配比生产的有机肥有机质

16、含量超过国标要求。随着生产中需求量不断增加,加工需求产量由2019年的690 t发展到2022年的1 300 t。3.2.3空闲场地开发利用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兴山县每年90%左右的育苗大棚完成育苗任务之后,将空闲场地租赁给当地花卉公司,收益一部分归育表3不同种植规模下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种植规模(亩)种植主体烟田分布特点机械化作业率(%)作业模式其他产业收入来源年经济收入结构20夫妻2人以山间平地为主100专业化服务队协助完成烟草种植乡村旅游农家乐、家庭超市主产业58.8%、服务业41.2%40夫妻2人66.7%坡地、33.3%山间平地100专业化服务队协助完成烟草种植专业服务队、农机维修主产业8

17、3.3%、维修收入16.7%70夫妻2人28%坡地、72%平地8090租用合作社农机配合自购农机烟草种植为主主产业100%图5合作社管理下农机服务模式170-经验交流 2023.1苗户、一部分用于维护大棚设施、一部分用于后续生产。当前,大棚每年租赁收入达130万元,通过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大棚较高的维修资金来源。3.2.4物资供应链条保障区域发展平衡稳定合作社统一采购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物资,销售提供给种植户,从产品质量、标准、使用方法上进行统一指导和管理,实行区域内科学合理施肥、控药及标准化生产,促进烟叶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其中,仅2019年就完成178万元肥料供应,自2019年开始区域全

18、部实现了由合作社垫资、种植户免费使用的无人机病虫害综合防治。3.3发展方向、利益分配民主决策机制对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核心动力的影响(1)企业团体稳定发展离不开合理的管理模式。金鹏合作社自2010年成立开始,依托榛子烟叶基地单元,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框架,多元化促进专业化发展,融合服务烟叶产业发展方向,建立服务、发展、管理“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合作社在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下,以规范运行管理为基础,建立并严格执行理事会决策、监理会监督、社员代表大会民主决议制度,合作社所有制度、规程都由全体社员共同参与制订并全程监督执行。实现组织成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链和价值链建设。(2)财务管理人员实

19、行社会化招聘,财务独立核算,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审计。合作社财务实行公开透明化管理,支出、收入、节余、盈利分配等都有具体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3)产业综合体内的烟农充分享受烟叶产业利益链条的收益,通过组织多种运行模式,提高农户多元增收。合作社组织代表所有成员利益,避免了企业制度下优先考虑资本收益而忽视烟农利益。采取收益分红、生产保险,与地方政府联合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等。3.4多种要素融合对烟叶经济综合体持续发展的影响烟草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农闲季节农业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得农业生产资源在农闲季节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力也通过参与非农业产业而提高收入,从而催生新产业、新业

20、态和新的就业岗位,使得烟草产业真正融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产业融合促使产业间分工内部化,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当前种植主体外流,劳动力大幅度减少13,而经营规模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这就造成了烟农种植成本的不断增加。兴山县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领作用,围绕区域产业融合“十四五”规划,劳动力、资本、土地、信息、技术等诸要素在烟叶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不断得到整合、配置、优化,实现多种生产要素引入产生综合体,通过搭建服务平台,进行土地流转、资本引进、政府合作交流等,为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和资源高效利用。4讨论与结论4.1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思路,拓

21、展烟叶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也是解决我国农村经济问题的关键,随着农村发展中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大量涌现,对产业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14-15。湖北烟区以山地丘陵居多,烟田较为分散,生产条件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结合资源优势、环境特征、发展现状等,创建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融合模式。通过做大烟叶主导产业,打造“万亩乡、千亩村”工程,重点培育示范面广、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融合项目。通过因地制宜的多元化经营,拓宽发展路径,延伸产业链,实现烟叶产业的创新和持续发展。4.2培育经营主体,为烟叶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参与产业融合的经营主体当前呈现多元化特点,既包括普通农户

22、、种植大户、农场主等农业经营户,还包括合作社、各类涉农企业等。通过对兴山县合作社10年发展历程分析,结合湖北烟区生产特点,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目前具有覆盖范围广、形式灵活多样的优势,在产业融合、促进烟农增收、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供了基础支撑。4.3多样化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凝聚烟叶产业发展动力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烟叶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环节,有利于加快烟叶生产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16-17。合作社与社员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社员民主参与管理和决策的合作社组织模式保障了农户利益,在利益协调分配、分工合作等方面,降低了烟农独立经营成本,促进带动农户共同发展。4.4多种要素融合保障烟叶产业发展稳定

23、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171-2023.1 经验交流个体间竞争较小,生长空间充足,暂不需要抚育移伐。白榆、龙须柳、国槐、白蜡立木分化程度较高,说明个体间竞争加剧,林木正常生长所需空间不足,需抚育移伐来提高保留树木的生存空间和营养面积,根据各树种的合理营养面积计算抚育移伐强度,由计算结果可知,白榆、龙须柳、国槐、白蜡分别以采用28.2%、42.9%、42.2%、33.3%移伐强度为宜。可据此制定林分结构调整方案,并开展下一步的小班作业,并为周边地区现有平原生态林的林分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文献1刘忠玲,姚颖,邓贵春,等.抚育间伐对白桦天然次生林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24、.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4):216-222.2向钦,郭秋菊,艾训儒,林分空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随空间尺度变化的规律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22,35(3):151-160.3陈哲,魏浩亮,周庆营,等.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的影响J.中国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2,42(5):208-211.4查广临,周蛟,向艳辉.应用营养面积技术进行森林抚育间伐J.林业建设,2004(6):27-30.等方式,将资本、技术及资源要素进行集约化配置。农业技术作为生产力可以直接带动生产效率提升和经济增长,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是实现烟叶主体产业发展及引领产业融合的基础,通过适用机械资源配置、管

25、理与使用,机械化作业替代人工,降低劳动力投入和生产成本。通过价格引导,改进“中棵烟高油分”品质导向下的种植技术与烘烤技术,以及上部烟叶采用一次性采烤技术,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稳定烟叶产业发展。探索本土化种植制度,轮作选择矮秆玉米套作耐荫的辣椒品种,提高单季作物收入。人力资源是行业发展的最核心因素,组建专业化服务队,开展人员技能与素质培训,稳定烟农队伍,加速合作社经营主体的发展与壮大。4.5多元化产业融合提升烟叶产业发展潜能兴山县烟叶特色产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带动了区域发展并辐射其他产业。以烟叶产业为主导,从产业链的不同环节着手,形成以烟为主、产业配套、多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合作社搭建产

26、业内部融合路径,以烟叶产业为主体,其他产业为辅助,提升烟农整体收入,为种植主体产业发展注入动力。融合二、三产业,拓宽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渠道,自建投产的生物质颗粒、有机肥加工厂,保障了生产农用物资高质量、低成本供应。通过出租等形式,提高了生产设施闲置期间的利用率,收入用以改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种植风险预防、种植户分红收益等。烟草种植户农忙时参加专业服务团队,保障主体产业稳定运行;农闲时参加生物质颗料、有机肥加工,提升种植主体产业发展动能。下一步,合作社将以当地生态资源、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新的产业融合点,以烟叶主产业为引领,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烟、旅、文”产业综合体新模式。参考文献1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

27、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J.黑龙江粮食,2015(3):9.2朱启臻.关于乡村产业兴旺问题的探讨J.行政管理改革,2018(8):39-44.3曲琳平,王骏,李理.基于四态融合视角的山东省田园综合体规划路径研究以烟台市河北崖村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8):8-15.4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5纪浩杰,金祥,伽红凯,等.烟叶产业综合体的研究进展综述J.天津农业科学,2021,27(9):29-35.6刘敏楼,姚畅,叶蓉,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论框架与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28、022,24(4):77-86.7郑甘甜,陈胜,张开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困境与对策思路J.农业经济,2022,(6):9-11.8姜长云,李乾,芦千文,等.引导农业产业化组织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7(66):5-17.9孟帅,柳军,鄢裕强.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展望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1,46(4):37-40,64.10董岩,韩晓燕,王龙宪,等.辽宁烟草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2008(10):63-65.11高灿,夏志林,王树进,等.贵州省烟叶产业综合体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J.天津农业科学,2021,

29、27(8):43-50.12李光雷,陈风雷,李家俊,等.关于新形势下新型烟叶经营主体培育的思考J.中国烟草学报,2019,25(4):118-123.13郭豪,游梓翊,丁丹阳,等.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274-276,282.14朱长明.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质量测度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7):112-117.15陈剑平,吴永华.以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加快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5):1-4.16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6):82-88.17杨锦涛,陈珮瑶,熊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以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J.中国商论,2017,(27):162-163.(上接166页)1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