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四维审视_王结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8940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四维审视_王结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四维审视_王结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四维审视_王结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红船精神:初心意蕴与时代价值研究”(编号:)、教育部 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研究”(编号:)和安徽省 年“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项目“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大历史观融入 纲要 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编号:)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结义(),男,安徽潜山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汪峰(),男,安徽宿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第 卷第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月 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四维审视王结义,汪峰(皖南医学院

2、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皖南医学院 党委宣传部,安徽 芜湖 )摘要: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实践孕育和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开篇之作,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与本、根与魂。从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理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对进一步赓续红色血脉具有深远意义,也为当前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四维审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

3、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 神,这 是中国 共 产 党的精 神之源。”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作出了精辟阐释及高度评价。从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探索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从而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中凝聚前进力量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维度:“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民在思想上有了新觉醒,一批批爱国先进分子纷纷以改造社会、救国救民为己任,寻找改造中国的方案。在各种新思潮潮水般涌入中国之后,先进分子们对这些主义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以期从中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良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众多学说之一,起初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

4、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其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迅速从各种主义中脱颖而出,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并以开放和创新的姿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征,使得马克思主义也逐渐成为先进分子观察和思考国家命运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们通过研究、介绍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迅速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区分开来。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是单纯为了探究学理,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在肩负改造中国命运的崇高使命基

5、础上寻求掌握革命的科学理论,一大批先进分子最终在各种比较和选择中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熊熊之火一旦被点燃就永不熄灭,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就矢志不渝,终身追随。毛泽东回忆其本人在 年前后的信仰转变时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邓小平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时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迅速而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本条件逐渐具备了。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逐渐

6、走上历史舞台。DOI:10.16279/34-1214/z.2023.01.023“坚持真理”指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革命的。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在总结人类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剖析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基础上指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人类最终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上仍然是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人类社会至今也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中。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任何时候背弃它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坚持真理”就意味着“坚守理想

7、”。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蕴含着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设立的目标和方向。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不仅仅是“解释世界”,而是通过现实的力量努力去改造世界,在实践中将理想信念一步步转变为现实。“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的二大宣言中就明确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要组织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建立劳农专政,从而铲除私有制,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我们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脚踏实地,“一

8、茬接着一茬干”,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在新的征程中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始终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不能丢掉“老祖宗”,又要与时俱进,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践维度:“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而不断奋斗的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为 中 国 人 民 谋 幸 福、为 中 华 民 族 谋 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始终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源泉。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初心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华民

9、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前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初心和使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近代以来,曾经在世界上领先的东方大国逐渐落后于时代,社会危机四伏,百姓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灾难。为救亡图存,一批批先进分子奋起抗争均宣告失败,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并未改变。历史和现实呼唤新的指导思想,呼唤新的组织领导中国革命。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帝国主义操纵巴黎和会的行径打破了不少人对资本主义的向往和幻想,促进他们在思想上从怀疑到放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另一方面,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中国的先进

10、分子,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广泛传播,让更多人看到了社会主义学说改造中国的可行性。一批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政治危机中感受到世界历史潮流的变化,提出向俄国革命学习,“走俄国人道路”的结论。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们也正是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以及在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的实践中逐步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将践行初心和使命贯穿于百年奋斗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秉承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立场,展现出“改造世界”的实践品格。尽管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历诸多嬗变,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表述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与发展,但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

11、当却始终如一,从未改变。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适时地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的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又规划分目标,在实现分目标的同时又逐步朝着总目标奋勇前进,体现了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正是基于这种政治担当和责任坚守,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四个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的精神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内在生成动力。在新的征程中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转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

12、族谋复兴的生动实践。用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积极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历史维度:“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一鲜明的特质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面对一切艰难与挑战,始终能够做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同时又不王结义,汪峰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四维审视断增强斗争本领。年,中国共产党在极端严酷的环境下诞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展工农运动,积极投身大革命洪流。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势力利用各种手段残酷镇压革命,

13、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高压,在黑暗中继续高举革命旗帜。据不完全统计,年期间被杀的共产党员有万余人,陈延年、陈乔年、夏明翰、向警予等一批共产党人为了信仰和革命的胜利英勇牺牲,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的铮铮誓言。在革命陷入低潮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继续开展斗争,先后发动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又重新走向复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进行了长征,在惊天动地的 里征途上,平均每 米就

14、有一名红军牺牲。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以顽强的斗志和英勇的斗争打败了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主心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全面内战爆发后,面对国民党企图在半年时间消灭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的图谋,中国共产党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大无畏气概,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进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紧紧依靠人民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高昂的热情和无比的英雄气概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一

15、批优秀典型和先进人物,如:焦裕禄、王进喜、雷锋、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还有无数共产党员在戈壁荒漠、崇山峻岭中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一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探索社会主义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使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面对国内、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与挑战,中国共产党发挥斗争精神,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刀刃向内”的巨大勇气和决心祛除党内存在的顽瘴痼疾。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挥斗争精神,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16、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我们党必须继承和发扬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在斗争中磨砺意志,提高斗争的本领,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积极破解国际国内一系列的风险挑战。现实维度:“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深厚绵长的人民情怀。“忠诚”集中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员对党保持忠诚首先体现对党的纪律绝对服从上。对党忠诚要求党员心中有党,而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无条件的而不是有条件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一般的纪律组织起来的。恩格斯针

17、对在无产阶级运动中出现的一部分工人领袖蜕化,一部分人不再前进甚至倒退时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党的纪律才能保证无产阶级的战斗力。马克思强调:“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建设时强调:“如果我们党没有极严格的真正铁的纪律那么布尔什维克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就规定了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中共二大通过的 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 中要求“个个党员不应只是在言论上表示是共产主义者,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是共产主义者”。入党誓词中也对党员如何保持对党忠诚作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

18、十分注重党的纪律建设,将严格的纪律视作对党忠诚的基本前提。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尽管我们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无数的艰险与困难,但这些艰险和困难并未压垮我们,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历史。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这种对党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的忠诚,就不可能做到在困难来临时敢于牺牲、英勇奋斗。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等各个阶段,无数共产党员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对党忠诚的壮丽史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忠于人民实际上就是

19、对党忠诚的表现。在百年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第期奋斗历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执政根基和力量源泉是人民。民心向背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势,我们制定一切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考量只能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从来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始终为人民谋幸福。入党誓词中也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表述。因此,对党忠诚与对人民忠诚从本质上说是完全一致的。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广大党员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

20、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唯有如此,我们党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在新的历史征程中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党员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坚持“两个维护”,努力解决“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参考文献: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北京:人民出版社,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列 宁 列 宁 选 集(第 四 卷)北 京:人 民 出 版社,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 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第二册)北京:人民出 版社,:责任编辑:仲耀黎 ,:,:;王结义,汪峰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四维审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