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_张志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8276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4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_张志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_张志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_张志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收稿日期 2022090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发团队领导跨界行为对团队成员适应性绩效的跨层次影响研究”(71872001);安徽大学文科创新团队建设项目(S030314002/014)。作者简介 张志明(1971),男,安徽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刘书晴(1999),女,安徽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2022 年第 4 期总第 121 期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4 2022Total No121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的影

2、响机制研究张志明刘书晴(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 230031)摘要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对 451 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庸型领导正向促进员工跨界行为;建设性责任知觉在中庸型领导与员工跨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正向调节建设性责任知觉和员工跨界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中庸型领导通过建设性责任知觉影响员工跨界行为这一间接效应。研究揭示了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拓展了员工跨界行为前因变量的实证研究,为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管理启示。关键词中庸型领导;员工跨界行为;建设性责任知觉;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 中图分类号 F272.91 文献标识码A

3、 文章编号 16716639(2022)04003608一、引言社会环境的动态性和竞争性使得企业员工仅依靠组织内部资源难以应对随之而来的考验,因此需要成员产生跨界行为以获取外部资源、达成组织目标1。员工跨界行为是指员工从外部环境获取与业务有联系的资源和信息并在内部分享,同时与外部重点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并保持沟通以合理分配任务、完成工作目标的行为2。回顾以往文献,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学者被跨界行为所吸引,关于跨界行为对团队或组织层面的影响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反观跨界行为的前因研究,虽有部分学者致力于相关的实证研究,但总的来看,此类研究成果仍有待丰富。基于此,深入探索员工跨界行为的前因变量能够进一

4、步丰富员工跨界行为的研究成果,并为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目前,为数不多的关于员工跨界行为的前因变量的研究大多围绕员工的个体因素展开,如心理动机、自我评价等,少数涉及情境因素,如团队竞争、组织环境等。总体而言,学术界关于影响员工跨界行为的情境因素的研究成果较为稀缺。而作为关键人际情境因素之一的领导者行为对下属的行为影响更加深远,其影响作用不容忽视3,特别是深刻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中庸领导行为。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索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的影响机制与作用原理。中庸型领导秉持的“执两用中”“至诚明德”理念,可以有效弥补西方管理理论的缺陷4。中庸型领导在充分发挥组织现有能

5、力的同时,也追求组织柔性以及时顺应环境变化,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探索新技术,通过行为整合为员工创造彼此信任的互惠机制,充分调动员工接受新知识的热情5,从而使员工产生积极的动机和奉献意愿,激励员工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工作,为组织谋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基于此,可以推测:中庸型领导可能会对员工跨界行为产生积极作用。中国的文化理念注重集体利益,作为组织成员,员工应当肩负起为组织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员工跨界行为就是一种能够给组织带来外部关键资源632022 年第 4 期张志明刘书晴: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和支持6、对组织极具创造性的行为。建设性责任知觉高的员工往往会主动寻找组织变革的机

6、会、自愿承担风险、敢于挑战现状7。建设性责任知觉注重员工的“我该”意识,能够解释员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并对其进行预测8,但目前鲜有研究以建设性责任知觉为出发点研究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的作用机制。故从这一全新视角剖析其作用于中庸型领导影响员工跨界行为的中介机制,目的是从社会交换的角度理解员工将中庸型领导作为重要情境线索进行认知加工,进而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其研究意义在于丰富现有关于建设性责任知觉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及现代企业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个体的责任知觉来源于互惠规范下对曾给予其支持的对象的回报意识。中庸型领导秉持辩证统一的合度用中思想,以包容、柔和的心胸去接

7、纳多样性,审时度势地处理问题,通过整合各方意见取得平衡,尊重员工的意见和看法,满足下属的心理需求,促进员工信任组织、回报组织,据此猜测中庸型领导正向促进员工的建设性责任知觉。高建设性责任知觉的员工有把握顺利实施挑战性行为,愿意承担风险9,主动付出努力、承担责任,促进组织优化现状10。而员工跨界行为会让员工承担更多的工作,为团队获取外界信息、资源和支持11,这种行为有助于实现员工建设组织的意愿,故推测员工的建设性责任知觉可能正向促进其跨界行为。考虑到目前分析个体因素影响员工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员工对自身素质的认识,实际上,员工对组织管理过程的判断也是关键因素之一。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

8、部分,员工会对其产生主观上的判断与认知,并对自身行为产生影响12。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能够提升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和认同,帮助员工理解组织目标13,从而正向促进员工的积极行为(如跨界行为)。因此,引入员工在组织中所感知到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作为调节变量,验证其在建设性责任知觉和员工跨界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目的在于明确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产生影响的边界条件,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黑匣子”,这对丰富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研究成果以及促进中庸型领导在中国本土情境下的适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为出发点,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解读中庸型领导影响员工跨界行为的中国情境化机理及其边界条

9、件,并检验建设性责任知觉的中介作用、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调节作用,以期在丰富和发展中庸型领导理论的同时,为管理者促进员工跨界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二、理论与假设(一)中庸型领导与员工跨界行为中庸型领导是指管理者以中和为行动目标,坚守整体和合、顾全大局的理念,有效调和矛盾,在充分发挥组织现有能力的同时,也追求组织柔性以及时顺应环境变化,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以柔性、非常规的思维探索新技术,通过行为整合为员工创造彼此信任的互惠机制,充分调动员工接受新知识的热情14。中庸型领导的理论起源于中庸理念和中庸思维15。吴佳辉和林以正将中庸归纳为“多元性”“整合性”“和谐性”,多元性是指个体在忖量时

10、从不同的方向出发并综合不同的观点,整合性是指个体整合外界情报与自身看法,和谐性是指个体以“权变”“中和”的态度传达见解、处理冲突16。目前,本土管理学有关中庸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员工个体层面,而较少涉及领导力领域17,故本文试图探索领导者的中庸思维模式对员工行为的作用机制,拓展领导力领域有关中庸的研究成果,并为中国本土情境下的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员工跨界行为是指员工从外部环境获取与业务有联系的资源和信息并在内部分享,同时与外部重点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并保持沟通以合理分配任务,完成工作目标的行为18。当前学术界的观点认为跨界行为的具体内涵包括协调、学习、网络这三个层面19。协调视角下的跨界行

11、为是在非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运转的、难度较高的创新活动,其使命就是协调和整合组织内外部任务20。学习视角下的跨界行为是一个集体研修的过程,Leifer 等21 认为跨界行为是团队从外部获取信息并与其进行互动的行为,强调从外部获取信息资源,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甄别或过滤22。网络视角下的跨界行为强调将团队置于社会网络中,与外部主体建立联系以获取外部资源与支持23。Marrone24 认为领导行为对员工跨界行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具备高中庸思维的领导者追求“中和”,能够顾全大局,强调细致分析事态的前因后果,鼓励下属搜集各类信息,以全面的、发展的角度分析信息。此外,中庸型领导重视自身或下属对全局的影响,引导

12、下属从大局出发分析和化解冲突,73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 4 期从全局性、动态性的角度掌握环境的变化,鼓励下属踊跃建言献策,期待听到多元化的、正反面皆有的看法。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当员工感知到领导者支持、鼓励自己去充分搜集信息时,便会产生相关行为回报组织。而员工产生跨界行为的主要目的便是搜集工作相关的资源和信息将其传递给组织内部成员以期实现组织目标。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H1:中庸型领导正向促进员工跨界行为。(二)建设性责任知觉的中介作用建设性责任知觉使个体意识到自身在组织变革过程中所肩负的责任25,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完善或研发新技术和解决问题以促进组织建设性的发展26。建

13、设性责任知觉来源于责任知觉,但比责任知觉更具“主动性”,它强调个体积极付出努力、主动承担义务、改进组织现状、树立远大目标的意愿27。建设性责任知觉高的员工具有明显的内驱力为组织谋发展28,积极产生建设性行为促进组织变革29。文献表明,建设性责任知觉能够促进员工建言行为30、主动变革行为31、越轨创新行为32。由此可见,建设性责任知觉高的员工能够为组织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庸型领导追求内外部和谐,尊重员工,包容下属,允许多样的观点,这与“和稀泥”或回避冲突不同,中庸型领导鼓励下属以信任、合作的方式达到目标实现和人际交往等的共赢33。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中庸型领导的包容、尊重、信任、柔和的态度和行为

14、为员工所感知时,员工便会产生积极回报对方的行为与意识。有建设性责任知觉的员工会对 循 规 蹈 矩 和 固 步 自 封 感 到 忐 忑 与“不 尽责”34,而具有中庸思维的领导者倾向于策略灵活、顺时而变,满足员工建设组织的心理需求。基于此,提出假设:H2:中庸型领导正向促进员工的建设性责任知觉。当员工意识到自己在组织进步过程中应当担负的责任时,会在尽力完善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改善组织运作的方法和手段35。建设性责任促使员工实施“亲社会性”(或“建设性”)行为,帮助组织或他人获益36。而员工跨界行为会让员工承担更多的工作,为团队获取来自外界的信息、资源和支持,这种行为使员工建设组织的愿望得以实

15、现,因此推测员工的建设性责任知觉可能会正向促进其跨界行为。基于此,提出假设 H3:H3:员工的建设性责任知觉正向促进员工跨界行为。基于 H2、H3,提出假设 H4:H4:员工的建设性责任知觉在中庸型领导促进员工跨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三)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调节作用Bowen37 等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所传递的信息为员工感知的有效程度,不仅强调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还表明企业可以依靠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及各类方法为员工营造高信任、高参与的环境,促进政策有效落实,帮助员工改善工作观念和行为,提高企业绩效。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具有一致性、独特性和共识性38。

16、一致性维度要求遵循预定方案运行政策,避免冲突;独特性维度强调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及时察觉组织政策变化,灵活应对;共识性维度要求组织政策获得员工支持,这样员工就会全力协同组织推进工作,双方信息交流取得一致性效果。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情境资源,员工对其的有效感知促使双方建立参与和信任的环境,进一步促使员工产生有益于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行为39。首先,当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较高时,员工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就高,就能认识到自身的岗位使命、工作内容和工作奖励等40,对环境确定性和安全感的感知进一步提升,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自主性。此时,建设性责任知觉较高的员工有较强的动力帮助组织受益41,积极

17、产生建设性行为促进组织变革42。同时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提供有效信息、明确员工职责、创造充分信任的环境,从而提高了员工的心理可得性和行动可得性,使其产生有益于组织的跨界行为。其次,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引导员工与企业管理者设定共同目标,使员工更容易感知到组织对自身的支持43,相信组织愿意为其有益于组织的行为承担风险44,有助于促进员工实施跨界行为。此外,中庸型领导能够发自内心且开放地与员工交流、尊重员工,组织内便形成了较为开放的沟通氛围,建设性责任知觉高的员工参与度有所提高,主动调整自己的工作作风和方法,积极产生跨界行为。基于此,提出假设:H5: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能够调节建设性责任知觉与

18、员工跨界行为之间的关系。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越高,建设性责任知觉与员工跨界行为的正向关系越强。H6: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正向调节中庸型832022 年第 4 期张志明刘书晴: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领导通过建设性责任知觉影响员工跨界行为这一间接效应。根据上述假设,构建如图 1 所示的理论研究模型图。图 1研究模型图三、研究设计(一)研究样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安徽大学 MBA 学生和企业员工,员工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历时 16 天收集问卷 550 份,其中有效问卷 451 份,有效率为82.18%。具体分布为:在性别方面,男性

19、占 54.3%,女性占 45.7%;在年龄方面,22 岁以下占 19.7%,2230 岁占 53.9%,3140 岁占 20.0%,41 岁及以上占 6.4%;在学历方面,专科及以下占 20.4%,本科占 43.7%,硕士占 22.0%,博士及以上占 13.9%;在工作年限方面,2 年以下占 28.4%,24 年占36.6%,46 年占 20.0%,6 年以上占 15.0%;在职业类 型 方 面,营 销 类 占 23.7%,专 业 技 术 类 占20.4%,操作类占 36.4%,专业支持类占 12.9%,管理类占 6.6%。(二)变量测量问卷包括中庸型领导、建设性责任知觉、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

20、度以及员工跨界行为四个变量,所有量表均为成熟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中庸型领导的测量参照陈建勋45 的做法,通过测量领导者的中庸思维进行研究,参考了吴佳辉46 等开发的量表,该量表的 Cronbach s 值为 0.856;建设性责任知觉参考了 Liang47 等开发的量表,该量表的Cronbach s 值为 0.833;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参考了 Hauff48 等开发的量表,该量表的 Cronbach s 值为 0.866;员工跨界行为参考了 Marrone49 等开发的量表,该量表的 Cronbach s 值为 0.859。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将性别、年龄、学历、工作

21、年限、职业类型列为控制变量。四、实证分析(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通过 SPSS25.0 进行 Harman 单因素法检验,对4 个变量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未经旋转时方差的解释率为 37.374%,低于 40%的临界值,说明共同方法偏差未造成严重影响。(二)验证性因子分析为检验变量间的区分效度,通过 Amos23.0 对研究变量(中庸型领导、建设性责任知觉、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员工跨界行为)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表 1 说明四因子模型的拟合度明显优于其他模型,即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很好。此外,AVE 值均大于 0.5,C 值均大于 0.7,说明量表具有优秀的聚合效度。表 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

22、果(N=451)模型因子2/dfTLICFIMSEAM单因子模型X+Y+M+U6.6770.6840.7120.1120.063二因子模型Y,X+M+U5.6970.7380.7630.1020.058三因子模型X+M,Y,U3.2000.8770.8900.0700.037四因子模型X,Y,M,U1.4960.9720.9760.0330.025注:X 表示中庸型领导,Y 表示员工创造力,M 表示建设性责任知觉,U 表示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三)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系数各变量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如表 2 所示,结果表明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中庸型领导和员工跨界行为之间(r=0.516,p

23、0.01)、建设性责任知觉与中庸型领导(r=0.509,p0.01)和员工跨界行为间(r=0.634,p0.01)均显著正相关;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和员工跨界行为间(r=0.509,p0.01)显著正相关,为后续检验提供了依据。93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 4 期表 2研究变量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N=451)1234567891性别12年龄160 13最高学历0.090.01514工作年限213 297 0.01215职业类型152 0.0550.046131 16中庸型领导0.0490.040.021092*0.02417建设性责任知觉0.0020.0590.0070

24、.0590.071509 18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0.030.0520.0390.0090.036390 486 19员工跨界行为0.033113*0.039097*0.03516 634 509 1平均值1.462.142.512.222.583.75723.81643.74393.8448标准差0.4990.8190.9691.0211.1730.564150.547960.695140.59019注:*表示 p0.05,表示 p0.01,表示 p0.001,下同。(四)假设检验1主效应检验与分析使用 SPSS25.0 进行层次回归分析。在回归方程中加入上述控制变量后,再加入自变量中庸型

25、领导,因变量员工跨界行为。模型 1 结果显示(见表3)中庸型领导正向影响员工跨界行为(=0.51,p0.001),假设 H1 成立。2中介效应检验与分析模型 5 的回归结果表明,中庸型领导正向影响建设性责任知觉(=0.508,p0.001)。模型 3 表明,建设性责任知觉正向影响员工跨界行为(=0.631,p0.001)。此外,将建设性责任知觉纳入模型 1,便可得到模型 2。模型 2 的结果表明,中庸型领导仍正向影响员工跨界行为(=0.256,p 0.001),但 值降至 0.256,说明建设性责任知觉部分中介了中庸型领导和员工跨界行为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假设 H2、H3、H4 均验证成立。

26、表 3回归分析结果摘要(N=451)变量员工跨界行为建设性责任知觉模型 1模型 2模型 3模型 4模型 5性别0.0150.0050.0160.0030.041年龄0.0870.0660.0630.0490.042最高学历0.030.0380.0430.0280.016工作年限0.0250.0250.0410.0540职业类型0.0110.0210.0280.0320.064中庸型领导0.51 0.256 0.508 建设性责任知觉0.501 0.631 0.53 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0.255 建设性责任知觉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0.097 20.2760.460.4120.4730.26

27、62变化量0.2580.4420.3940.0090.255F 值28.256 53.992 51.918 49.535 26.749 注:2为决定系数,F 为方差分析检验统计量。3调节效应检验在表 3 的模型 4 中,将控制变量、建设性责任知觉、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以及建设性责任知觉和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乘积项纳入回归方程中,把员工跨界行为作为因变量纳入方程,模型 4 说明建设性责任知觉和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乘积项显著影响员工跨界行为(=0.097,p0.01),从而假设 H5 验证成立。调节效应图(见图 2)表明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调节了建设性责任知觉与员工跨界行为之间的关系,

28、当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较高时,建设性责任知觉与员工跨界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会更显著。图 2调节效应图042022 年第 4 期张志明刘书晴: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4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利用 SPSS25.0 宏程序 POCESS 对全样本进行 Bootstrap 抽样检验,以验证 H6 中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所得结果如表 4 所示,当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在较低水平时,95%的置信区间为 0.2701,0.4732,不包括 0;当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处于较 高 水 平 时,95%的 置 信 区 间 为 0.4555,0.7044,不包括 0。由此假设 H6 得到验证。表 4有调节的

29、中介效应表EffectBootSEBootCI 下限BootCI 上限eff1(M1SD)0.37170.05170.27010.4732eff2(M)0.47580.04610.38510.5665eff3(M+1SD)0.57990.06330.45550.7044五、结论与讨论(一)研究结论通过引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庸型领导作为自变量,构建中庸型领导影响员工跨界行为的理论模型,模型中以建设性责任知觉作为中介变量、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作为调节变量,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庸型领导正向影响员工跨界行为,员工的建设性责任知觉在中庸型领导和员工跨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感知的人力资源

30、管理强度正向调节建设性责任知觉和员工跨界行为的关系,并且正向调节中庸型领导通过建设性责任知觉影响员工跨界行为这一间接效应。(二)理论贡献第一,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目前鲜有文献将中庸思维这一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思维方式应用于领导理论研究之中,也很少有文献基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中庸型领导为自变量,从其对员工建设性责任知觉产生影响的过程来探索领导者的中庸思维对员工跨界行为的影响机制,补充了现有文献关于中庸型领导的实证研究的空缺。探索领导者的中庸思维如何对员工跨界行为产生影响,也可以促进中国式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二,研究结果表明建设性责任知觉正向影响员工跨界行为。员工实施的促进组织发展的跨

31、界行为主要来源于其内在动机倾向,建设性责任知觉帮助员工意识到自身在组织发展过程中所担负的责任,从而对自身行为提出要求,促进了员工积极性的提升和组织的发展。第三,丰富了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作用的边界条件。探索建设性责任知觉的中介作用,为员工跨界行为提出了新的解释思路,将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作为调节变量,拓宽了建设性责任知觉对员工跨界行为产生作用的边界条件。当前研究成果只讨论其对组织政策和领导力效能的权变效果,而未能发现其对员工建设性责任知觉的增强或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其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三)实践启示首先,企业管理者要积极培养自身中庸思维以促进员工产生有益于组织发展的跨界行为。在处理

32、日常业务和战略决策的过程中,应尽力平衡相互冲突的需求和意见,做到有效协调,执两用中。领导者在规范管理、提高下属及自身执行力的同时,也要关心员工的工作甚至生活,与下属建立良好的社会交换关系。多角度思考、多维度把握问题的关键之处,整合不同的观点意见以维持组织平衡,从而达成组织共识。其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与交流沟通过程中,企业领导者要注重引导员工正确理解和把握自身在组织中的角色、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岗位培训,帮助员工明确自身责任、了解组织发展需求,同时也要让员工感受到领导者的关心与支持,提高员工对组织发展的责任意识。此外,适当授权以培养员工处理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拓宽沟通渠道促进员工建言,提升员工的

33、建设性责任知觉,进而促进其跨界行为。最后,组织应提升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营造开放、包容的组织氛围,鼓励员工主动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争取员工对管理信息的支持与认可,帮助员工正确理解组织规章制度,同时增加员工彼此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者之间的互动机会。此外,企业要确保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公平性,使员工的基本权益与薪资收益有所保障,避免组织内部产生不公平现象,阻碍组织的健康发展。(四)研究不足与展望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问卷调查数据以员工评价为主,可能会受到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其次,数据未采用多时点方法收集,无法避免同源方法偏差的影响;再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问卷收集范围受到限制,未能扩大样

34、本来源。因此,未来研究可采用管理者与员工互评的方法使数据更加客观,也可采用多时点方法。此外,研究模型只探索了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的作用路径,未来研究可尝试探索家长式领导这一深刻体现了中国本土人情社会特点的领导风格对员工跨界行为的作用机制。1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 4 期 参考文献 1 6 11 刘松博,李育辉员工跨界行为的作用机制:网络中心性和集体主义的作用J 心理学报,2014(6):852,859,853 2 18 ANCONADG,CALDWELLDF BridgingtheBoundary:ExternalActivityandPerformanceinOr

35、ganizational Team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2(4):663,663 3 CHEN Z X,TSUI A S,FAH J L Loyalty to Supervisorv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elationships to EmployeePerformance in China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2(3):339-356 4 黎红雷“中庸”本义及其管理哲学价值 J 孔子研究,2013(2):36-47

36、 5 14 45 陈建勋,凌媛媛,刘松博领导者中庸思维与组织绩效:作用机制与情境条件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10(2):134,134,136 7 34 杨浩,杨百寅,韩翼,等建设性责任知觉对真实型领导与员工创新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研究 J 管理学报,2016(4):535,534 8 32 周燕,钱慧池工作嵌入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 建设性责任知觉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的链式中介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16):143,148 9 CHOI J N Change-oriente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Behavior:Effects of Work

37、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ndInterveningPsychologicalProcesses J JournalofOrganizational Behavior: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and Behavior,2007(4):472 10 29 36 42 FULLE J B,MALE L E,HESTE KPromoting Felt esponsibility for Constructive Change andPr

38、oactive Behavior:Exploring Aspects of an ElaboratedModel of Work Design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Behavior: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Occupation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andBehavior,2006(8):1093,1095,1093,1092 12 44 贾建锋,赵洋,刘秋余积极追随特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工作嵌入的作用 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6):9

39、06,907 13 48 HAUFF S,ALEWELL D,KATIN HANSEN NHM System Strength and HM Target Achievementtoward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HM ProcessesJ Human esource Management,2017(5):718,720 15 辛杰,屠云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庸型领导:概念、维度与测量 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58-66+194 16 46 吴佳辉,林以正中庸思维量表的编制 J 本土心理学研究,2005(24):258,265 17 33

40、郎艺,尹俊中庸不利于创新吗?中庸领导行为对团队创新影响的理论建构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1(6):26,25 19 刘良灿,赵龙英跨界行为研究现状与展望 J 科技管理研究,2019(17):261 20 HOFFE GITTELL J Coordinating Mechanisms in CareProvider Groups:elational Coordination as a Mediatorand Input Uncertainty as a Moderator of PerformanceEffects J Management Science,2002(11):1408-142

41、6 21 LEIFE,DELBECQ A Organizational/EnvironmentalInterchange:A Model of Boundary Spanning Activ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view,1978(1):40-50 22 ALDICH H,HEKE D Boundary Spanning oles andOrganization Structur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eview,1977(2):217-230 23 CHOI J N External Activities and Team Effe

42、ctiveness:eview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J Small Groupesearch,2002(2):181-208 24 MAMMONE J A Team Boundary Spanning:A Multileveleview of Past esearch and Proposals for the Futur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4):912,924 25 陈龙,刘宝巍,张莉,等谦逊型领导对建言行为的影响 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7):117-132 26 LOPEZ-DO

43、MINGUEZ M,ENACHE M,SALLANA J M,etal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s an Antecedent ofChange-oriente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J Journal of Business esearch,2013(10):2147-2152 27 AVOLIO B J,LUTHANS F Authentic Leadership:APositiveDevelopmentApproach J PositiveOrganizational Scholarship,2003(1

44、):241-258 28 41 ZHU Y,AKHTA S Leader Trait Learning GoalOrientation and Employee Voice Behavior:the Mediatingole of Managerial Openness and the Moderating ole ofFelt Obligation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esource Management,2019(20):2880,2880 30 颜爱民,郝迎春 上级发展性反馈对员工建言的影响 基于建设性责任知觉视角 J 华东经济管理,20

45、20(5):113-120 31 颜爱民,郭好,谢菊兰,等伦理型领导何以促进员工主动变革行为:建设性责任知觉与职业召唤的作用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11):50-61 35 梁建道德领导与员工建言:一个调节 中介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J 心理学报,2014(2):252-264 37 BOWEN D E,OSTOFF C Understanding HM-firmPerformance Linkages:The ole of the“Strength”of theHM System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view,2004242022 年第 4 期张志明刘书晴:

46、中庸型领导对员工跨界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2):203-221 38 唐贵瑶,魏立群,贾建锋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研究述评与展望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4):40-48 39 43 朱飞,郑晗,谢健乔“有里有面才有效!”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和雇主品牌对服务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 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3):20,21 40 唐贵瑶,于冰洁,陈梦媛,等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中介作用的组织沟通与员工创新行为研究J 管理学报,2016(1):76-84 47 LIANGJ,FAHCIC,FAHJ PsychologicalAntecedents of Promotive and Prohi

47、bitive Voice:A Two-Wave Examin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2(1):71-92 49 MAONE J A,TESLUK P E,Carson J B A MultilevelInvestigation of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eamMember Boundary-spanning BehaviorJ Academy ofManagement Journal,2007(6):1423-1439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48、the Moderate Leadership onEmployeesCross-border BehaviorZhang ZhimingLiu Shuqing(School of Business 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1,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social exchange theory,451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show that the moderate leadership positively promot

49、es employees cross-border behavior The perception ofconstructive responsibility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moderate leadership and employees cross-borderbehavior Perceived HM intensity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ve responsibilityperception and employeesboundary-cross

50、ing behavior,and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indirect effect of moderateleadership on employeesboundary-crossing behavior through perceived constructive responsibility The research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erate leadership on employeescross-border behavior,expandsthe empirical 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