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及水沙变化特征研究_孙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8055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7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及水沙变化特征研究_孙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及水沙变化特征研究_孙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及水沙变化特征研究_孙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54 卷 第 2 期2 0 2 3 年 2 月人民长江YangtzeiverVol 54,No 2Feb,2023收稿日期:2022 01 10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21DZ1201700)作者简介:孙鹏,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港航、水利工程设计及研究。E mail:shiwtattoo126 com文章编号:1001 4179(2023)02 0077 08引用本文:孙鹏,白一冰,刘星璐,等 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及水沙变化特征研究 J 人民长江,2023,54(2):77 84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及水沙变化特征研究孙鹏1,白 一 冰2,3,刘 星 璐2,3,丁佩

2、2,3(1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河流海岸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29;3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9)摘要: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上游来沙的锐减,长江口滩涂面临着侵蚀的风险。为探讨河口滩涂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冲淤演变规律及水沙变化特征,以横沙浅滩为例,采用实测资料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实测资料分析表明:1998 2010 年,横沙浅滩淤积较为明显,2010 2019 年,浅滩呈微冲趋势,其中 5 m 以浅沙体体积在2010 年达到最大,2 m 以浅沙体体

3、积在2015 年达到最大,说明近年来横沙浅滩出现了侵蚀现象。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浅滩内水动力和含沙量均呈持续减小趋势。鉴于长江口来沙持续减小,横沙浅滩可能进一步发生侵蚀,未来需加强对流域来沙变化引起河口滩涂资源变化的关注,并考虑相应的补偿措施。关键词:横沙浅滩;浅滩演变;水沙变化;CJK3D;长江口中图法分类号:TV14文献标志码:ADOI:10 16232/j cnki 1001 4179 2023 02 0120引 言长江口三级分汊四口入海,滩涂与汊道交错共容。目前长江口入海处主要滩涂有启东边滩、崇明浅滩、横沙浅滩、九段沙和南汇边滩共五大浅滩,其中崇明浅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为汊道间心滩,

4、对河势格局具有控制作用;崇明浅滩和九段沙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但横沙浅滩功能定位目前留白,具有一定的建设发展空间。已有学者研究表明,近 60 多年来长江口滩地区域呈显著增长态势 1。2000 年之后,在上游流域来沙减少的大背景下,长江口悬浮泥沙含沙量也相应减小 2,三角洲前缘区域由淤积逐渐转化为侵蚀状态 3。但近年来建设的众多河口工程增加了局部区域动力学模式的复杂性 4,部分滩地演变趋势受到人类工程的影响较大 5。Luan 6 和 Jiang 等 7 探讨了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施对长江口水域的影响,认为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横沙浅滩淤积环境的形成。Zhu 等 8 通过不同时期的历史影像研究,认为在

5、 2010 年横沙浅滩面积达到最大,其演变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关于横沙浅滩未来的开发利用方面,刘杰等 9 基于前人对长江口北槽横沙浅滩滩槽及河势演变分析,探究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开发进度以及其对周边环境河势的影响,提出并讨论了横沙浅滩中长期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陈吉余等 10 认为横沙区域的自然条件经过人工改造具有开发基础,利用横沙浅滩促淤成陆,建设河口深水大港和新的城区,可以解决上海土地和港航资源开发不足的瓶颈。与此同时,包起帆等 11 探讨了上海港未来的发展之路,以横沙浅滩为依托,提出了建设深水新港的构想,之后曹慧江 12、路川藤 13、罗小峰等 14 分别探讨了横沙浅滩建港的不同方案,

6、探讨了建港之后对周边水动力、泥沙输移的影响。可以看出,目前针对横沙浅滩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开发利用已有了较多研究,但由演变引起的浅滩及周边水域的水沙变化特征研究较少,而自然演变与水沙变化均是滩槽互馈机理研究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本文以横沙浅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人民长江2023 年数据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横沙浅滩及周边水域的水沙变化特征,以期为横沙浅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研究区域横沙东滩(含横沙浅滩)位于长江口横沙岛东缘(见图 1),属于长江口五大浅滩之一,横沙岛与滩体由西向东舌形分布(见图 2)。20 世纪 50 70 年代,长兴岛和横沙岛

7、形成,下游浅滩被冲开,形成北槽,北槽南侧滩地发展为九段沙,北侧滩地统称为铜沙浅滩,经20 世纪 80 年代海岛调查后又分为横沙东滩和横沙浅滩。随着横沙东滩滩涂整治工程的实施,通常情况称N23 潜坝西侧为横沙东滩,东侧称为横沙浅滩,本文研究的主要区域为横沙浅滩。图 1长江口滩槽位置示意Fig 1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tidal flat location atChangjiang iver Estuary图 2横沙浅滩位置示意Fig 2Location of Hengsha tidal flat2横沙浅滩演变特征2 1等深线变化由于横沙浅滩南侧为北槽北导堤,西侧为 N

8、23 潜坝,这两个工程均在 1998 年之后才实施,故横沙浅滩近期的演变与此两个工程息息相关。横沙浅滩 2 m等深线变化见图 3。1998 2003 年间,浅滩 2 m 等深线整体向北缩窄,向东扩展。N23 护滩潜坝于 2003年实施完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潮波传播阻力,使得横沙浅滩区域水流减弱,利于泥沙淤积。2003 2007年,横沙浅滩 2 m 等深线向东偏移了约 5 km。自2007 年之后,横沙浅滩 2 m 等深线南北向维持稳定,东侧缓慢淤涨。图 3横沙浅滩 2 m 等深线近期变化Fig 3Isobath(2 m)changes of Hengsha tidal flat1998 201

9、9 年横沙浅滩 5 m 等深线变化见图4。受北槽南北导堤与 N23 潜堤等建设的影响,1998 2007 年间,5 m 等深线表现为北侧维持稳定,东南侧持续淤涨,横沙东滩呈淤积趋势,其中东南角最大外移距离约 4 km。自2007 年后,5 m 等深线的东侧和北侧形态基本稳定,随着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施,受北导堤沿堤流的影响,5 m 等深线南侧持续蚀退,滩体与北槽北导堤间形成明显的冲刷带,且形成逐渐向上游发展态势。图 4横沙浅滩 5 m 等深线近期变化Fig 4Isobath(5 m)changes of Hengsha tidal flat2 2断面形态变化横沙浅滩断面水深分布见图 5(断

10、面位置见图2),其中 DM1 断面在 1998 2003 年整体表现为冲刷状态,冲刷幅度呈中间向南北两侧衰减分布,最大冲刷约为 1 5 m。2003 2010 年间靠近北港侧淤涨,水深恢复至 1998 年水平,中间局部地区呈冲刷状态,最大冲刷深度约 1 6 m;2010 2016 年除中间 3 km 段沙体淤涨(淤积程度最大为 1 8 m),两侧基本处于冲刷状态,局部冲刷幅度最大为 3 m 左右;2016 年后基本处于冲淤平衡状态。1998 2019 年断面平均冲刷厚度为 0 51 m,冲淤形态表现为中部约 3 km 淤积,两侧冲刷。DM2 断面在 1998 2003 年间两侧沙体冲刷,最大冲

11、刷深度为 0 83 m,中间 4 km 段沙体淤涨,最大淤积 1 35 m;2003 2010 年,两侧沙体微淤,幅度均小于0 5 m,中段 9 km 沙体大幅淤涨,最大淤积幅度达87第 2 期孙鹏,等: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及水沙变化特征研究2 14 m;2010 年之后冲淤在局部稍有不同,总体变化较小,断面平均冲淤幅度小于 0 2 m。1998 2019 年断面平均淤积厚度为 0 32 m,冲淤形态表现为中部约6 km 淤积,两侧冲刷。DM3 与 DM2 断面变化较为类似,表现为中间沙体淤积、两侧冲刷,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段沙体淤积程度逐渐增加,最大淤积幅度达 3 1 m;在靠近北槽一侧,受沿堤

12、流的影响,在 2003 年之后形成明显的冲刷槽,最大冲刷深度约 1 9 m。1998 2019 年断面平均淤积幅度为 0 66 m,冲淤形态表现为中部 9 km 淤积,两侧冲刷。DM4 断面近北槽侧受沿堤流影响,最大冲刷深度达 2 m,其他区域均为淤积状态,断面中部淤积幅度最大达 1 9 m,其中 1998 2010年淤积幅度较大,断面平均淤积达 0 93 m,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淤积,增幅减缓。1998 2019 年断面平均淤积厚度为 1 01 m,除近北槽侧的冲刷带,其他区域均为淤积状态。总体来看,横沙浅滩沙体 1998 2010 年整体呈现淤积状态,中心沙体区域淤积程度较大,2010

13、 年后靠近北港侧的沙体上游侵蚀,下游微淤,靠近北槽侧沙体下游区域由于受到北导堤沿堤流的影响形成了一定宽度的冲刷带,2016 2019 年沙体断面形态总体变化程度较小。2 3沙体体积变化统计多年横沙浅滩沙体体积的变化如图 6 所示,统计范围为 N23 护滩堤以东部分的 2 m、5 m 等深线以上沙体。从图中可以看出,1998 2019 年,横沙浅滩沙体体积有所增大,5 m 以浅沙体体积共增加0 88 亿 m3,2 m 以浅沙体体积增加 0 52 亿 m3。从全过程来看,1998 2019 年,沙体体积变化过程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 m 以浅沙体体积在 2010 年达到最大,2010 年后呈冲淤

14、交替的状态,整体表现为冲刷状态;2 m 以浅沙体体积变化过程与 5 m 有所差别,2 m 以浅沙体体积在 2015 年左右达到最大,之后有冲有淤,总体表现为冲刷状态。3横沙浅滩水沙变化特征3 1数学模型的构建由于横沙浅滩水域历年来水文测验资料较少,难以直接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分析该水域的水沙环境,因此采用数学模型进行研究。本次数学模型选用 CJK3D 软件构建。该软件适用于江河湖泊、河口海岸等涉水工程中的水动力、泥沙、水质、温排、溢油模拟预测研究,其二维水动力泥沙方程可表示为图 5横沙浅滩不同年份断面水深分布Fig 5Water depth distribution of Hengsha tida

15、l flatin different years图 6横沙浅滩不同年份沙体体积统计Fig 6Sand volume of Hengsha tidal flat in different yearszt+(Hu)x+(Hv)y=0(1)ut+uux+vuy+gzx fv+guu2+v2C2h=Nx2u2x+Ny2u2y(2)vt+uvx+vvy+gzy+fu+gvu2+v2C2h=Nx2v2x+Ny2v2y(3)97人民长江2023 年SHt+SuHx+SvHy=xH KxS()x+yH KyS()y sS+Q(4)式中:t 为时间,s;x,y 为笛卡尔坐标系空间坐标,z 为水面高程,m;H 为

16、总水深,m;h 为水深,m;u,v 为流速在 x,y 方向上的分量,m/s;f 为科氏系数,s1;g 为重力加速度,m/s2;为水体密度,kg/m3;C 为谢才系数,m1/2/s;Nx,Ny为 x、y 向水流紊动黏性系数,m2/s;S 为悬浮泥沙浓度,kg/m3;Kx,Ky为水平紊流扩散系数,m2/s;s为泥沙平均沉降速度,m/s;为泥沙沉降几率,%;Q 为泥沙源强度,kg/(m2s)。采用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对方程(1)(4)进行离散求解,具体数值求解方法参见文献 15。模型研究范围见图 7。为更好地模拟横沙东滩及其周邻水域,本次模型包括整个长江口和杭州湾在内,上游边界至安徽大通,南侧边界至

17、浙江台州,北侧边界至江苏盐城,东侧至横沙岛外约 240 km,模型总长超过 700 km,宽约630 km。模型采用三角形网格作为控制 单 元,共 78 146 个 网 格,最 大 网 格 边 长 约 为18 800 m,横沙浅滩水域网格加密,最小网格边长约为100 m。图 7模型范围示意Fig 7Schematic diagram of model scope选用长江口多年典型固定测站点数据作为验证资料,站点数据稳定,应用广泛,可很好地反映长江口区域的水流运动。采用 2017 年 7 月 10 19 日实测同步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潮位站点及水文测验垂线位置参见图 8,潮位、潮流及含沙量验

18、证见图 9 11。为直观分析评价数值模型的精度,采用均方根误差MSE 对模型计算结果和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误差统计结果见表 1,计算公式如下。MSE=(Zcal Zobs)2N(5)式中:Zcal和Zobs分别表示潮位的模拟值和实测值,N 为实测数据点个数。图 8模型测验点示意Fig 8Schematic diagram of model test points图 9潮位验证Fig 9Tidal level verification表 1模型验证误差统计结果Tab 1Statistical results of model validation error潮位潮流站点MSE/m站点MSE/(

19、ms1)共青圩011NG3021吴淞011CS0S008鸡骨礁012NCH1022北槽中017CS9S01508第 2 期孙鹏,等: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及水沙变化特征研究图 10潮流验证Fig 10Tidal current verification由验证结果及表 1 均方根误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潮位与潮流的模拟结果值与实测值的吻合度都很好,长江口的潮汐类型为不规则半日潮,每天都有两次涨潮两次落潮的过程。含沙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量级一致,平均含沙量的最大误差为 23%,发生在 NG3测点。总体来看,模型验证良好,能够反映长江口附近海域的潮流运动。设置 3 组数值试验工况,分别选取 1998 年、

20、2010年、2016 年长江口实测地形资料为工况计算水深条件,通过数学模型研究横沙浅滩不同时期的水沙条件。数学模型上游径流分别采用多年洪季平均流量(5 10月)37 万 m3/s 和枯季平均流量(11 月至次年4 月)17万 m3/s 两种计算条件,外海边界为潮汐水位驱动,选用典型大潮潮型,其中鸡骨礁站潮差为426 m。3 2水动力变化特征图12 为洪季涨落急时刻流向变化。图 13 为洪季条件下横沙浅滩周边 5 m 等深线以深水域流速变化(采样点位置见图 12),洪季和枯季流速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涨、落急与平均流速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故本节仅以洪季涨、落急流速变化为代表进行讨论。受圈围工程图 11

21、含沙量验证Fig 11Verification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缩窄河道的影响,横沙东滩整治区北侧(DW1 DW3)涨、落急流速均呈逐渐增大趋势(涨急为涨潮最大流速,落急为落潮最大流速,下同),其中上游区域 DW1 涨急流速增幅达 40%。受 N23 潜坝和周边工程的作用,浅滩北侧(DW4 DW5)采样点自 1998 2010 年,落急流速增大,其中浅滩北侧 DW4 落急流速增加17%,2010 2016 年间维持稳定。浅滩东侧(DW6 DW8)涨落急流速均有所减弱,减小幅度在10%左右。冲刷带上游区域(DW10)落急流速呈减小趋势,1998 2016 年减小

22、约为20%。图 14 为洪季横沙浅滩 5 m 等深线以浅水域涨、落急流速变化。由图 14 可知:受北槽北导堤及 N23潜堤的影响,涨急时横沙浅滩 5 m 等深线以浅水域,除浅滩西北区域 HS3 点流速增大外,其余大部分采样点流速呈减小趋势,减小幅度在 10%20%之间;落急时,变化过程与涨急基本类似。18人民长江2023 年图 12洪季流向变化(红色为 1998 年,蓝色为 2016 年)Fig 12Variation of flow direction during floodseason(red:1998,blue:2016)图 13横沙浅滩周边 5 m 以深水域流速变化Fig 13Var

23、iation of flow velocity in water below 5 maround Hengsha tidal flat图 14横沙浅滩周边 5 m 以浅水域流速变化Fig 14Variation of flow velocity water above5 m around Hengsha tidal flat3 3含沙量变化特征图 15 为横沙浅滩周边 5 m 以深水域平均含沙量变化。由图 15 可知:各水域洪季平均含沙量整体高于枯季,不同时期含沙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故以下仅以洪季变化为代表进行讨论。横沙浅滩周边 5 m 以深水域,北港下段横沙东滩整治区北侧(DW1 DW3)处

24、,1998 2010 年间含沙量有明显降低,上游区域由127 m3/kg 降低为 1 m3/kg,降幅达 21%,2010 2016年变化较小。浅滩北侧(DW4 DW6)处,含沙量维持稳定。浅滩东侧(DW7 DW10)以及北导堤北侧冲刷带处,含沙量持续降低,尤其是冲刷带处,1998 2010年,平均含沙量降低接近 40%,2010 2016 年,呈持续降低趋势,降幅减小至 10%。图 16 为横沙浅滩 5 m以浅水域平均含沙量变化。1998 2010 年,除浅滩西北角 HS3 点外,其他各采样点含沙量整体降低,这与流速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其中浅滩西南角处降幅最大达 46%,其他区域降幅均在 1

25、0%20%之间。2010 2016 年,除浅滩西北部 HS3、HS4 点含沙量略28第 2 期孙鹏,等: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及水沙变化特征研究有升高外,其他区域含沙量持续降低,降幅均在 10%左右。总体来看,除局部区域外,横沙浅滩及周边水域含沙量整体呈降低趋势,结合实测资料结果及水动力的变化特征分析,横沙浅滩面临侵蚀风险,未来需要加强关注沙体的稳定性,这也与文献 16 中沙体未来的演变趋势预测一致。图 15横沙浅滩周边 5 m 以深水域含沙量变化Fig 15Variation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water below 5 m around Hengsha t

26、idal flat图 16横沙浅滩周边 5 m 以浅水域含沙量变化Fig 16Variation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water above 5 m around Hengsha tidal flat3 4浅滩演变及措施(1)长江口近年来含沙量变化。由于横沙浅滩缺少现场含沙量观测资料,因此通过分析长江口主要汊道含沙量变化作证本文研究成果。1999 2017 年多年含沙量变化可参考文献 17,三峡工程实施后,南支、南港、北港、南槽含沙量水平明显减小,北槽拦门沙区段因特殊动力因素,含沙量变化较小。总体来看,长江口含沙量水平总体呈降低趋势。本文横沙浅滩含沙量变化研

27、究成果与长江口大环境含沙量变化趋势一致。(2)工程影响。从数学模型的水沙变化中也可以看出,1998 2016 年间横沙浅滩区域内整体潮流动力减弱,含沙量降低;1998 2010 年间北槽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浅滩区域的水流结构,浅滩区域形成一定的淤积环境,在此时段内,浅滩沙体等深线向外扩展,沙体体积逐渐增加,这也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同6 7。北槽深水航道工程于 2010 年验收,工程实施的影响减弱,之后浅滩演变受上游来沙及浅滩区域内水沙动力影响较大,浅滩 5 m 以上沙体体积于 2010年达到最大,2 m 以上沙体体积于 2015 年达到最大,2015 年后浅滩沙体已出现一定的侵蚀现象。未来在

28、长江口边界以及水沙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横沙浅滩有可能进一步发生侵蚀。(3)应对措施。目前北槽深水航道疏浚土大多作为废弃物直接外抛至海洋,仅一小部分通过吹泥上滩实现疏浚土的资源化利用18,造成了疏浚土资源的极大浪费。可将横沙浅滩保护与长江口北槽疏浚土利用相结合,提高疏浚土的资源化利用,重构横沙浅滩生态滩面,实现对长江口区域浅滩资源的有效维护。4结 论本文以长江口横沙浅滩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横沙浅滩近期的演变特征,并通过建立大范围的数学模型,探讨了横沙浅滩及周边区域的水沙变化特征,形成以下基本认识。(1)1998 2010 年,横沙浅滩淤积较为明显,中心沙体区域淤积程度较大。2 m

29、 和 5 m 等深线整体向东扩展,5 m 以浅沙体体积在 2010 年达到最大。2010 年之后,横沙浅滩上游微冲,下游微淤,2m 等深线继续向东扩展,2 m 以浅沙体体积在 2015年左右达到最大,5 m 等深线基本维持稳定,之后浅滩沙体体积表现为侵蚀状态。(2)三峡工程实施后,长江口上游区域含沙量大幅降低,拦门沙区段水体受影响较小。横沙浅滩周边5 m 等深线以深水域,横沙东滩整治区北侧流速总体增大,含沙量降低,浅滩东侧流速整体减小,含沙量降低,北导堤北侧冲刷带处,涨急流速整体增大,落急流速减小,含沙量持续降低;横沙浅滩 5 m 等深线以浅水域,大部分区域流速和含沙量呈持续减小趋势。(3)横

30、沙浅滩未来面临侵蚀风险,可考虑利用航道疏浚土资源改善滩体结构,预防滩涂资源流失,稳定周边河势,为未来浅滩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利条件。参考文献:1QIAO G,MI H,WANG W,et al55 year(1960 2015)spatiotem-poral shoreline change analysis using historical DISP and Landsat time38人民长江2023 年series data in Shanghai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31、,2018,68:238 251 2LUO W,SHEN F,HE Q,et al Changes in suspended sediments in theYangtze iver Estuary from 1984 to 2020:responses to basin and estu-ar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2,805:150381 3ZHU L,HE Q,SHEN J,et al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morphodyn

32、amics and alteration of sediment source and sink in theChangjiang Estuary J Geomorphology,2016,273:52 62 4LUAN H L,DING P X,YANG S L,et al Accretion erosion conver-sion in the subaqueous Yangtze Delta in response to fluvial sedimentdeclineJ Geomorphology,2021,382:107680 5GUO X,FAN D,ZHENG S,et al ev

33、isited sediment budget with lat-est bathymetric data in the highly altered Yangtze(Changjiang)Estu-aryJ Geomorphology,2021,391:107873 6LUAN H L,DING P X,WANG Z B,et al Morphodynamic impacts oflarge scale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the Yangtze iver deltaJCoastal Engineering,2018,141:1 11 7JIANG C,LI J,D

34、E SWAT H E Effects of navigational works on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bar area of the Yangtze Estuary J Geomor-phology,2012,139:205 219 8ZHU C,GUO L,VAN MAEN D S,et al Decadal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mouth zone of the Yangtze Estuary in response to humaninterventionsJ Earth Surface Proce

35、sses and Landforms,2019,44(12):2319 2332 9刘杰,吴华林,程海峰,等 长江口横沙东滩中长期开发利用研究J 水运工程,2012(7):111 116 10陈吉余,蒋雪中,何青 上海海洋城和深水大港建设的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13,15(6):11 13 11包起帆,江霞 上海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之路J 中国工程科学,2013,15(6):35 40 12曹慧江,王大伟,袁文昊 长江口横沙东滩建港水动力泥沙环境三维数值模拟J 水运工程,2015(12):74 79 13路川藤,罗小峰,徐群,等 基于非结构网格的长江口横沙东滩新陆域数值模拟J 水利水电技术

36、,2017,48(9):72 76,125 14罗小峰,路川藤,窦希萍,等 上海横沙新港建设对长江口滩槽水动力的影响J 水运工程,2017(6):104 112,125 15路川藤,罗小峰 基于非结构网格的高分辨率隐式算法研究及应用J 海洋通报,2015,34(1):59 64 16李溢汶,张诗媛 新形势下长江口横沙浅滩演变分析及趋势预测J 人民长江,2020,51(增 2):16 19,62 17韩玉芳,罗小峰 横沙浅滩滩涂资源保护及生态陆域塑造工程平面方案研究 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20 18金镠 无围堰条件下横沙浅滩接纳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疏浚土的可能性分析J 水运工程,2019(

37、6):75 80(编辑:胡旭东)Study on Hengsha tidal flat evolution in Yangtze iver Estuary and itswater and sediment changeSUN Peng1,BAI Yibing2,3,LIU Xinglu2,3,DING Pei2,3(1 CCCC SHIW Engineering Co,Ltd,Shanghai 200120,China;2 iver Harbor Engineering Department,Nanjing Hydraulic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210029,

38、China;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logy Water esour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Nanjing Hydraulic 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210029,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tidal flats at the Yangtze iver estuary have been suffering from erosion risk with the sharp reduc-tion of incoming sediment in the

39、 basi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law and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nd sedimentin estuary tidal fl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this paper takes Hengsha tidal flat as an ex-ample,and studied it by combining measured data with mathematical mod

40、el The measured data show that during 1998 2010 theflat was exposed to apparent deposition;while,from 2010 to 2019,it showed a slight scouring trend The sand volume below 5 mand 2 m reached the maximum in 2010 and 2015,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e occurrence of the erosion in recent years The sim-ula

41、ted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hydrodynamics and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shoal area show a continuous decreasingtre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ality of continuous decrease in sediment supply,the tidal flat is supposed to be further eroded inthe near future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pa

42、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in the estuary resources due to the variations of in-coming water and sediment,an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might be also considered to alleviate the situationKey words:Hengsha tidal flat;shoal evolution;water and sediment change;CJK3D;Yangtze iver Estuary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