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化纤废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79318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7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化纤废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本文档共18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化纤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化纤废水是指在化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水, 如PET废水、PTA废水、棉浆粕黑液、粘胶废水等。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COD在1000-10000mg/L之间,废水可生化性差,BOD/COD一般均小于0.2。废水呈酸性或碱性, 且含有醛类、氰类、苯类等有毒物质, 易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废水若不经处理或仅经预处理直接排放, 将会对受纳水体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本设计拟对某化工厂的化纤废水进行处理,其进水水质: CODcr 1000~4000mg/L; BOD5 200~600mg/L; TN 8~30 mg/L SS 190~270 mg/L; TP 5~9 mg/L; NH4+—N 21~44 mg/L pH 5~7 。 经处理后,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或中水回用标准(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指标,GB/T18921-2002)。 1.2.5 曝气沉砂池 1.池子总有效容积V(m³) 式中 —设计流量,m³/s,=0.250 m³/s t —设计流量下的流行时间,min,取t=2min 则V=0.250×2×60=30 m³ 2.水流断面面积A(m ²) 式中 为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s,取=0.1m/s。 3.池总宽度B(m) 式中 为设计有效深度,m,取=2m。 则: 每个池子宽b,m 取n=2格, 池长L,m 4.每小时所需空气量q(m³/h) 式中 d为每立方米污水所需空气量,m³,取d=0.2m³/m²污水 则: q=0.2×0.250×3600=180(m²/h) 取曝气干管管径DN100,支管管径DN50。 1. 沉砂室沉砂斗体积V(m³) 设T=2d,则: 式中 X—城市污水的含沙量,取X=30m³/106m³ 则: 设每1个分格有1个沉砂斗 沉砂斗各部分尺寸 设斗底宽a1=0.4m,斗高h3=0.5m,沉砂斗上口宽为:a=2m 沉砂斗容积为: 2. 池总高度H(m) 设超高h1=0.5m 机械选型:选择BX-5000型泵吸砂机1台功率3kW,行走功率1.1kW;选择LSF-355行螺旋砂水分离器1台,功率3kW。 1.6 Orbal氧化沟 1.设计说明 拟用Orbal氧化沟祛除与之外,还应该具备硝化和一定的脱氮作用,使出水低于排放标准,故污泥负荷和污泥龄应分别低于和高于。氧化沟采用水平轴转碟曝气机进行搅拌、推进、充氧(部分曝气机配置变频调速器)。 2.设计条件 1)设计水量: 2)设计进水水质: ; ; (); ; ; 。 3)设计出水水质: ; ; ; 。 3.设计计算 1)基本设计参数 污泥产率系数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污泥龄 内源代谢系数 2)去除BOD计算 ① 氧化沟出水溶解性BOD5 浓度为S,为了保证二级出水BOD5 浓度,必须控制氧化沟出水所含溶解性BOD5 浓度: ②好氧区容积(一期以Q/2流量设计)V1,m3 ③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t1,h ④剩余污泥量, 故 去除,产生的干污泥量 3)脱氮计算 ① 氧化的氨氮量 假设总氮中非氨态氮没有硝酸盐的存在形式,而是大分子中的化合态氮,其在氧化过程中需要经过氨态氮这一形式。另外,氧化沟产生的剩余生物污泥中含氮率为12.4%,则用于生物合成的总氮为: 需要氧化的氨氮量 ② 脱氮量 需要脱去的氮量 ③ 碱度平衡 氧化的氨氮需消耗的碱度;氧化产生的碱度;还原产生碱度。 则剩余碱度: ④ 脱氮所需池容及停留时间 脱硝率 (保证最低水温下的脱氮容积) 脱氮所需容积: 停留时间: 4)氧化沟总容积V及总停留时间t 校核污泥负荷: 设计规程规定氧化沟污泥负荷为,故设计符合要求。 5)需氧量计算 ① 设计需氧量 氧化沟设计需氧量 a. 式中:——微生物对有机物氧化分解的需氧率,取0.52; ——活性污泥微生物自身氧化的需氧率,取0.12 b. c. 每 d. e. f.总需氧量 考虑安全系数为1.4,则: 校核去除= ② 标准状态下的需氧量 式中: 氧化沟采用三沟道系统,计算溶解氧浓度按照 外沟道:中沟道:内沟道=0.2:1:2, 外沟道溶解氧,则中沟道和内沟道计算分别取 计算充氧量按照 外沟道:中沟道:内沟道=65:25:10 则供氧量分别为: 各沟道标准需氧量分别为: 总标准需氧量: : 6)氧化沟沟道尺寸计算 拟定一期建造2座氧化沟,则单座氧化沟容积为: 拟氧化沟弯沟道部分占总容积的85%,直线部分占15%,则: 氧化沟有效水深取(),超高0.5m,外、中、内沟道之间的的隔墙厚度为0.25m。 沟道面积: ① 直线段长度 为简化曝气设备的安装,拟各沟道宽度相等,且氧化沟设计规程规定沟宽需要大于沟深。取沟道宽为10m,则: ② 中心岛半径 弯沟道为半圆沟道,中心岛半径符合以下方程: + ③ 校核各沟道比例 外沟道面积 中沟道面积 内沟道面积 实际总沟道面积 略大于计算值,设计合理。 氧化沟设计规程规定氧化沟外、中、内容积比一般为50:33:17,故符合设计要求。 7)进出水管及调节堰计算 ① 进出水管 污泥回流比R=100%,进出水管流量 进出水管直径 ② 出水堰计算 为了能够调节曝气转碟的淹没深度,氧化沟出水处设置出水竖井,竖井内安装电动可调堰。拟采用因此按照薄壁堰来计算。 式中: 则: 取 考虑可调节堰的安装要求,每边留0.3m,则出水竖井长度 出水竖井宽度,(考虑安装高度),则出水竖井平面尺寸为: 出水井出水孔尺寸为 正常运行时堰顶高出孔口底边,调节堰上下可调节范围为,出水竖井位于中心岛。 8)曝气设备选择 曝气设备选用转碟式氧化沟曝气机,转碟直径,单盘标准清水充氧能力一般为,取,每米轴安装碟片不大于5片。 ① 外沟道 外沟道标准需氧量 所需要碟片数量 每米轴安装碟片数为4个,最外侧碟片距离池内壁为 所需曝气转碟组数,取 每组转碟安装碟片数,取 校核单碟片充氧能力: 满足设计要求 所以外沟道共安装10组曝气转碟,每组上有40片碟片。 ② 中沟道 中沟道标准需氧量 所需要碟片数量 每米轴安装碟片数为4个,最外侧碟片距离池内壁为 所需曝气转碟组数,取 每组转碟安装碟片数,取 校核单碟片充氧能力: 满足设计要求 所以中沟道共安装4组曝气转碟,每组上有40片碟片。 ③ 内沟道 内沟道标准需氧量 所需要碟片数量 每米轴安装碟片数为4个,最外侧碟片距离池内壁为 所需曝气转碟组数,取 每组转碟安装碟片数 为安装方便,拟定设备型号一致,且内沟道所需溶解氧浓度高,故选与外沟道、中沟道相匹配,取 校核单碟片充氧能力: 满足设计要求 所以内沟道共安装2组曝气转碟,每组上有40片碟片。 为使表面较高流速转入池底,同时降低混合液表面流速,在每组曝气转碟下游处设置导流板,与水平成角倾斜安装,板顶部距水面0.5m。导流板采用玻璃钢材料,宽0.9m,长10m(与沟道宽度相同)。为防止导流板翻转或变形,在每块导流板后设两根的钢管支撑。 根据上述计算,每座氧化沟的曝气机数量为: 外沟道: 中沟道: 内沟道: 为设备安装标准化,选用标准型号设备共16组。 整机工作性能参数: ①氧化沟宽 ②转碟安装片数 ③整机充氧能力 ④电机功率 ⑤转盘直径 ⑥动力效率 ⑦转速 ⑧转盘标准浸水深度 ⑨适用工作水深 1.7二沉池 拟选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次沉淀池,一期建造2座。 1.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 设计回流比R=100%,总变化系数,氧化沟中悬浮固体浓度,二沉池底留生物固体浓度,表面负荷,固体负荷 2.进水配水槽设计计算 采用环形平底配水槽,等间距设有布水孔,孔径,并加短管。配水槽底部配水区设挡水裙板,高。 配水槽的配水量: 设配水槽宽1.0m,水深0.8m,则配水槽流速为: 设配水孔孔距为,则配水孔数量为: 配水孔孔眼流速为: 槽底环形配水区平均流速为: 环形配水平均速度梯度G: 式中: G——导流絮凝区的平均速度梯度 t——导流絮凝区的平均停留时间,s。池边有效水深为2~4m时,取360~720s ——污水的运动黏度,与水温有关。水温20时 取t=600s,则: 介于之间 符合要求。 3.池体尺寸计算 池计算示意图如下: 图1-6 二沉池池体计算示意图 ①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 根据生物处理段的特性,选择二沉池表面负荷,设2座沉淀池,n=2, ②池体直径D ③校核固体负荷G 该值介于之间,故设计合理。 ④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 拟定沉淀时间为t=2.5h 则:h2=qt=1.0×2.5=2.5m ⑤污泥区容积V 为保证污泥回流浓度,污泥在二沉池的存泥时间应不小于2h,取T=2.0h 氧化沟中混合液污泥浓度为,设计污泥回流比采用R=100%,则回流污泥浓度为 每座容积 ⑥污泥区高度h4 a.污泥斗高度 拟污泥斗上部直径D1=2.0m,底部直径D2=1.0m,倾角为600 则: b.圆锥体高度 拟圆锥体的母线坡度为i=0.01 则: c.竖直段污泥部分高度 d.污泥区总高度h4 ⑦沉淀池总高度H 设沉淀池超高h1=0.3m,缓冲层高度在h3 =0.5m ⑧校核堰口负荷 ⑨校核径深比 a. 二沉池直径与水深比 b. 二沉池直径与池边水深 均符合要求。 ⑩二沉池实际固体负荷 3.出水渠设计计算 池周边设出水总渠一条,距池边2.5m处设溢流渠一条,溢流渠与出水总渠之间设辐流式流通渠,在溢流渠两侧及出水总渠一侧设溢流堰板。 出水总渠宽1.0m,水深0.8m 则总出水渠流速 取出水堰溢流负荷 则溢流堰总长为: 每一池溢流堰长度 每一堰口长为150mm,每一池设有堰口数为: 单块堰板长3.0m,共53.1块。 每堰堰口流量为: 每堰水头为: 实际堰上水深介于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