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775958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文本规划说明郏县人民政府二九年七月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郏县人民政府二九年七月目 录前言1第一章 土地利用规划背景及形势2第一节 县域概况2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3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4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8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土地利用目标10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0第二节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1第三节 土地利用目标13第三章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16第一节 农用地结构调整16第二节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17第三节 未利用地结构调整18第四章 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20第一节 优先保障生态建设用地20第二节 优化农

2、用地布局20第三节 优化建设用地布局26第五章 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32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32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32第三节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33第四节 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33第六章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35第一节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与规模控制35第二节 调控重点镇土地利用37第三节 适当发展一般乡39第四节 规范整合农村居民点用地40第五节 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3第七章 搞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46第一节 全面推进土地整理46第二节 适度开发宜农后备土地资源47第三节 积极开展土地复垦47第四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及重点项目48第八章 土地用途分区及其管制规则52第一节 基本农

3、田保护区52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52第三节 林业用地区53第四节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53第五节 独立建设用地区54第六节 人文与自然景观保护区54第九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56第一节 以保护为前提开发建设56第二节 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57第三节 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58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0第一节 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60第二节 规划实施行政手段60第三节 规划实施经济手段62第四节 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62第五节 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6376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要求,结合郏县实际

4、,郏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面分析了郏县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制定了各业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明确了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管制规则,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的范围包括郏县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第一章 土地利用规划背景及形势第一节 县域概况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东邻襄城县,西毗汝州市,北接禹州市,南与平顶山市区和宝丰县相连,隶属平顶山市。地理坐标:北纬334743341108,

5、东经 11249401132500,地势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部高,中部低,以平原和岗地为主。总面积72426.60公顷,辖8镇6乡,374 个行政村,2005年总人口为 57.30万,城镇人口13.56万,城镇化水平为23.66%,人口密度757.6人/平方公里。一、自然概况郏县地处北温带南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日照时间较长,热量较充足,自然降水偏少。郏县地处伏牛山的北部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势西北和东南部高,中部低洼,呈马鞍状。县境东南部为外方山余脉,低山绵亘;西北部为箕山山地,峰峦起伏,中部为北汝河冲积平原,沃野坦荡。地貌特征以平原和岗丘地为主,

6、山、岗丘、平原、洼地类型齐全。流经县境大小河流共13条,以北汝河最大,自西向东贯穿全境。郏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白云岩、水泥灰岩、焦宝石、大理石、陶土、铝矾土、石英石和铁矿石等19种,其中煤炭资源探明储量25亿吨,白云岩普查储量4.19亿吨,水泥灰岩远景储量达11亿吨。二、社会经济状况近年来,郏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全县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速达到13.2%。截至2005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工业企业896家,从业人员27114人,完成工业增加值22.7亿元,在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重达到5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6.9亿元,实

7、现利税3.6亿元。郏县交通十分便利,洛(阳)界(首)公路和郑(州)南(阳)公路西线在县城交汇,郑尧高速、南石公路贯穿县境,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使郏县处在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四个城市的90分钟交通圈内,为本县的经济文化交流及人民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三、历史文化、旅游概况郏为古国名,春秋时属楚,名郏邑。郏邑原是郏敖的封地,又是郏敖的埋葬地,因此以“郏”为名。汉代置郏县。郏县旅游资源独特,名胜古迹颇多。“知青天地”的广阔天地乡;县城西北25千米的小峨眉山麓三苏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朴遗址、文庙大成殿、文奎楼补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道教圣地中顶莲花山、紫云山、临

8、沣寨、红石坊和谒主沟钧窑遗址等。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批准实施以来,在加强土地参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1997-2005年全县各项建设占用耕地236.75公顷,占上轮规划目标的33.82%,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41.59公顷,占上轮规划目标的25.98%,实现了全县耕地的占补平衡有余。郏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始终稳定40180公顷以上。二、保障了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1997-2005年全县非农业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6.31公顷,保障

9、了平郏公路、郑尧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改变了过去无序用地的状态,使建设用地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三、实施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规范了用地秩序,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上轮规划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间的不适应性逐渐显露出来,用地需求与上轮规划的矛盾比较突出;规划法制建设、实施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上轮规划采用的规划编制方法欠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已不适应新形势下规划工作的需要,规划修编已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状况2005年全县土地总面积为72426.60公顷,其中农用地53147.73公顷,建

10、设用地9866.22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为9412.65公顷。1、农用地 2005年全县农用地面积为53147.7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3.38%。耕地面积46476.85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4.17%。在耕地中,水田0.70公顷;水浇地26544.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的36.65 %,主要分布于城关、渣园、王集、长桥、姚庄、广阔天地等平原乡镇;旱地面积19931.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52%,多分布在安良、茨芭、黄道、堂街、薛店、李口等浅山丘陵区域。园地面积433.9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60%。园地主要集中在堂街、安良、茨芭等乡镇;林地面积2368.63公

11、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27%。林地主要分布于安良、茨芭、黄道等山岗乡镇,平原乡镇则相对较少。其他农用地3868.3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34%。2、建设用地2005年全县建设用地9866.2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62%。城乡建设用地9029.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47%。其中:建制镇用地1560.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的2.16%;农村居民点用地6909.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54%;采矿用地371.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1%;其他独立建设用地187.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6%。交通水利用地682.9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94%。

12、其他建设用地153.6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21%。3、未利用地2005年全县未利用地面积为9412.6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00%。主要集中在县域西北和东南部浅山区,涉及安良、茨芭、黄道、堂街、李口等乡镇。 水域543.61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75%;滩涂沼泽2473.7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2%;自然保留地6395.2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83%。2005年郏县土地利用现状见表1-1。表1-1 郏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表地类面积(公顷)比重(%)农用地耕地水田0.70.00%水浇地26544.2536.65%旱地19931.927.52%小计

13、46476.8564.17%园地433.940.60%林地有林地1335.851.84%灌木林地6.680.01%其他林地1026.11.42%小计2368.633.27%其他农用地设施农用地7.120.01%农村道路1601.042.21%坑塘水面117.660.16%农田水利用地614.060.85%田坎1528.432.11%小计3868.315.34%合计53147.7373.38%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建制镇用地1560.952.16%农村居民点用地6909.359.54%采矿用地371.760.51%其他独立建设用地187.640.26%小计9029.712.47%交通水利用地铁路用

14、地7.430.01%公路用地366.20.51%水库水面205.210.28%水工建筑104.080.14%小计682.920.94%其他建设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69.270.10%特殊用地84.330.11%小计153.600.21%合计9866.2313.62%未利用地水域河流水面543.610.75%小计543.610.75%滩涂沼泽滩涂2460.773.40%沼泽地13.010.02%小计2473.783.42%自然保留地荒草地5008.856.92%沙地1.740%裸地236.190.33%其他未利用地1148.481.58%小计6395.268.83%合计9412.6513.00%

15、土地总面积72426.60100.00%二、土地利用特点1、农用地结构相对单一,耕地比重大在郏县农业中,种植业一直是其主导产业,反映在农用地结构上,呈现相对单一的特征,耕地比重大,而园地、林地比重明显偏小。2005年耕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比重为64.17%,园地和林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别为0.60%和3.27%。2、城乡建设用地中,工矿用地面积较大郏县西北和东南为低山丘陵区,矿产资源丰富。2005年底,全县独立建设用地和采矿用地面积共559.4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6.20%。3、土地资源及其利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表现在:耕地从平原向山区比重逐渐减少,且利用方式上由水浇地向旱地变化

16、,耕地为平原区的主要用地类型;林地从平原向山区比重逐渐增大,林地为山区的主要用地类型;城乡用地从平原向山区比重逐渐缩少,平原区开发程度相对高于山区。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以耕地为主的农业用地,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较差根据郏县现状调查情况,现在耕地60.00%为中低产田,其中中产田23702.1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0.99%,低产田4183.1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01%。由于经营粗放和林牧渔业用地利用不充分,以级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结构不尽合理等,导致以耕地为主的农业用地产出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2、土地后备资源有限,整理复垦开发难度逐年增大通过近几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投

17、资低、见效快、效益好的土地后备资源地块已逐步得到开发整理,今后为满足非农建设、占补平衡和保持耕地总量稳定的需要,土地开发整理的难度将逐年增大。3、城乡建设用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2005年郏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9029.7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74%。人均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115平方米、158平方米、158平方米。城乡建设用地在一定程度上仍沿袭以往的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仍存大乱占滥用浪费土地等现象。主要表现在:城镇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大且布局分散,村庄周围空地较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够充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减反增,

18、农村建设用地低效闲置状态依然存在。4、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导致局部地区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耕地用养失调,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化肥农药使用方法落后,利用率低,部分农化物质残留在大气、水体、土壤和农作物中,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近几年郏县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三废”排放明显增多,导致境内大气、水质和土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郏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郏县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些目标的实施既给郏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9、一、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1、随着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支持三农政策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等的实施,为郏县加快发展提供了条件。2、随着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成为可能,使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措施的落实,城乡用地布局的整体化成为可能,这将使全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更为合理,土地利用更加高效。3、资源和区位优势将有利于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快速转变郏县位于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四市的辐射交汇地带,处在中原城市群紧密层,可以很迅捷地承受四个城市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经济、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势必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从而有利

20、于促进全县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1、耕地特别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严峻规划期内,随着全县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建设用地需求依然旺盛,而适宜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难度日益加大,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加之新一轮规划上级规划要求郏县耕地维持2005年现状不变,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又比上轮规划增加了139.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很大,保护形势更加严峻。2、统筹区域间用地任务更加艰巨,土地调控难度越来越大规划期间,是全县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矛盾不断加剧的时期。在用地需求全面持续增长和土地资源约束双重压力下,行

21、业间、区域间的土地利用矛盾将日益突出。个别地方从局部利益出发,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盲目扩大用地规模,片面要求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减少耕地保护面积,使全县统筹调控用地的任务越来越重。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土地利用目标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战略定位1、区域定位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四市辐射交汇地带,处在中原城市群紧密层,伏牛山东城镇发展带。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全省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施,使郏县成为中原城市群紧密层的重要结点。县城的城市性质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食品、医药、机械铸造加工和综合商贸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2、功能定位 优化提升能源、建

22、材、食品加工、铸造四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医药、轻纺服装、新型材料、机械、文化旅游五大成长型产业,努力将郏县建设成全国铁锅生产基地、河南省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优质红牛繁育基地、豫中文化旅游基地等四大基地。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宏观经济目标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0年达到85亿元左右,基本实现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400元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左右,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综合经济实力到“十一五”末力争进入全省前50名。经济结构调整指标。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4

23、.062.024.0;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2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2、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全面提升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等级,提高公路密度,基本形成方便快捷、沿途景观良好的县域公路交通体系;形成基本完善的农田水利系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保障;加强电网建设,实现安全、经济、优质供电;城镇给排水、供气和污染治理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投入使用。 3、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控制在62.40万以内。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明显降低。工业固体

24、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6%。第二节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两保一高”要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注重开源节流,落实共同责任,推进科技创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为郏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二、基本原则1、严格保护耕地特

25、别是基本农田立足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强化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并且由单纯的数量保护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各项非农业建设要优先利用未利用地和其它农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2、节约集约用地,控制建设用地过快增长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各项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加快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的过快增长。3、统筹城乡用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足“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的思想,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整合城乡土地资源,协调各业各类用地矛盾,妥善处理区域用地关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

26、郏县。4、可持续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针,贯彻环境优先的理念,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5、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调控建设用地总量,充分发挥和加大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土地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国家各项宏观调控任务的落实。第三节 土地利用目标一、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实施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战略,保持全县耕地数量的稳定;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同时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基本思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用地;制定、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各项政策,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为主线,统筹各部门和城乡土地利用。二、具体目标根据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