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组织细胞...死性淋巴结炎1例及文献复习_胡燕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7526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1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组织细胞...死性淋巴结炎1例及文献复习_胡燕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组织细胞...死性淋巴结炎1例及文献复习_胡燕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组织细胞...死性淋巴结炎1例及文献复习_胡燕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例及文献复习胡燕灵 纪娟 张念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中医药领军人才项目(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发展秘 号);安徽省中医肺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皖科社 号)。作者单位:安徽 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安徽 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信作者:张念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以非肿瘤性淋巴结反应性增大为特征的疾病,具有自限性,根据文献报道及分析,多见于中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 岁以下青壮年患者,其中又以女性多见,属于临床罕见疾病,容易被误诊为转移瘤、恶性淋巴瘤等疾患。本文通过分析临床学习过程中所见

2、例 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同时结合文献进行学习,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等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也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提供思路。临床资料患者,男,岁,因“发热 周”于 年 月日由门诊拟“发热待查”收住呼吸内科。患者自诉 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晨起及夜间持续发热,恶寒,少许咳嗽、咳痰,咳白痰,伴有颈部疼痛,全身酸痛、乏力。曾于 年 月 日就诊于外院,查、血常规、胸部 均未见明显异常。予“奥司他韦 及莲花清瘟胶囊 粒”口服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年 月 日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呼吸内科,门诊拟“发热待查”收住入院。查体:患者入院时测体温:.,神清,精神欠佳,咽部无充血,

3、扁桃体无肿大,扁桃体表面无脓性分泌物,左侧颈项部触及少许黄豆般大小增大淋巴结,压痛(),质软,活动度一般,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 次 分,律齐,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不肿。诊疗经过: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年 月 日急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年 月 日尿常规:尿蛋白 弱阳性,白细胞.个,上皮细胞.个,小圆上皮细胞.个;凝血常规:纤维蛋白原.,二聚体.;生化:,总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 ,:.,:.;呼吸道病原体谱:抗流感病毒 型 弱阳性,抗流感病毒 型 弱

4、阳性;自身抗体:抗 抗体临界阳性(),抗 抗体 临界阳性(),肿瘤标志物:铁蛋白.;年 月 日肥达氏反应:肥达氏 效价 (),肥达氏 效价 ();心肺功能五联定量测定:二聚体 ;余大便常规、真菌 葡萄糖检测、优生优育系列、降钙素原、甲状腺全套未见明显异常。年 月 日查胸部 及全腹部 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上西医予维生素 维生素.静滴 补液、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抗感染、痰热清 退热等对症治疗;中医予疏风清热,解毒生津之剂口服,效果不明显,患者仍发热。月 日 月 日患者反复高热,体温最高可达.。患者发热病因不明,月 日完善风湿科、血液科会诊后予行浅表淋巴结彩超及相关检查,以明确发热病因。月 日上午真菌

5、()葡聚糖;浅表淋巴结彩超示:左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较大淋巴结建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呼吸道病原体谱提示:抗流感病毒 型 阳性(),抗流感病毒 型 弱阳性(),遂予奥司他韦 口服。考虑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 天仍有发热,予以停用,调整为哌拉西林舒巴坦.继续抗感染。结合患者淋巴结彩超结果,考虑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可能,遂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予完善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同时加用甲临床肺科杂志 年 月 第 卷第 期泼尼龙琥珀酸钠 静滴抗炎退热,月 日下午复测体温正常,后未再发热。月 日患者诉颈部疼痛明显好转,体温正常,一般情况可,淋巴结穿刺病理、血培养结果尚未回示,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出院,子以办理。

6、嘱其以泼尼松初始剂量 口服(每 天减)巩固治疗。月 日患者病理回示:淋巴组织多灶及片状坏死,内见多量核尘,散在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免疫母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样细胞浸润,局部副皮质区细胞增生,考虑诊断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病,如图)。月后患者于我科门诊随访,调整用药,复查浅表淋巴结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图 淋巴结病理结果(,)讨 论病因及发病机制:最早于 年由日本学者 及 提出,故又称 病或 病,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其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一过性减少、抗生素治疗无效及其发病前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等临床特征,提示其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后所诱发的高免疫状态相关,病毒感染包括人疱疹

7、病毒 型和 型、病毒、巨细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微小病毒、柯萨奇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患者在病毒入侵机体后,产生过度免疫反应,从而破坏机体免疫平衡,最终淋巴细胞变性坏死,被组织细胞吞噬降解而发生此病。等学者 的研究表明,病毒富集于人体淋巴结区,干扰 淋巴细胞介导的正常免疫应答反应,又或者直接侵犯淋巴组织而致病。等运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证实 病毒 迷你病毒在 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本例患者发病前有受凉病史,存在恶寒发热,咳嗽咳痰,全身乏力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呼吸道病原体谱示流感病毒 型、型 抗体弱阳性,与此发病机制相符,推测该患者发病过程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

8、自身免疫反应失衡,诱导淋巴细胞变性坏死。但也有相关研究指出:在对 例 患者组织标本的 检测中,仅有 例标本的个别细胞中检测出少量的 病毒信号,其阳性检测率仅.,无统计学意义。也有其它研究人员提出 的发病不仅与病毒相关,病原体还包括常见的感染菌如布鲁氏菌、耶尔森氏菌、弓形虫等。此外,临床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生还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存在一定关联,等 曾报道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两者可并发或少数 患者可进展为。但无论是病毒感染或是自身免疫因素,其在 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能得到有力的证据支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临床特征及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临床特征包括长期不明原因

9、发热,或持续高热,或低热,且热型不一;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后三角区的淋巴结肿大或伴疼痛,也可见于腋窝、锁骨上窝、腹腔、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多呈串珠样排列,直径可介于.之间,少数见于 ,极少数超过。其它临床症状还包括头痛、寒战、盗汗、恶心、食欲下降、疲乏、呼吸困难、全身皮疹、关节肌肉疼痛等,非典型症状起病时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误诊率高。实验室检查显示有 患者可有白细胞一过性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意义较大,部分患者可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反应蛋白()升高,乳酸脱氢酶及肝酶的升高等,血清中或可检测到 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疱疹病毒等的相关抗体,有长期发热及头疼等神经

10、系统症状时可行脑脊液的检查,实验室检查指标缺乏特异性,难以确诊。常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 超及,亦缺乏特异性,超检查常表现为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于区和 区,病变的淋巴结直径通常小于,有研究将 超下的肿大淋巴结特点概括为低回声坏死、强回声钙化少、圆形及椭圆形、淋巴结门结构及其边临床肺科杂志 年 月 第 卷第 期界不清。亦有研究表明淋巴结周围软组织呈高回声晕是 彩超下的较为显著的特征,这一特征有助于本病与其它淋巴结疾病相鉴别,但也可见于淋巴结结核、感染性淋巴结炎等,故虽对 诊断具有一定意义,仍缺乏特异性。超声造影提示 虽与恶性淋巴结病变有所交叉,但其造影表现更符合离心性和弥漫性增强的良性淋巴结病

11、变,这为临床明确诊断 提供有效参考信息。普通 特异性不高,常表现为多发微小肿大淋巴结,直径一般小于.,可为临床医生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结核性淋巴结炎、恶性淋巴瘤等疾病相鉴别,做出考虑为 诊断的可能性,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但仅凭影像学表现难以确诊。由于 早期也常被误诊为转移瘤、恶性淋巴瘤等,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在成像中 多显示为全身多部位的淋巴结轻中度增大,颈部及腋窝淋巴结最常受累,受累淋巴结密度均匀无融合,摄取值增高,或伴中轴骨代谢升高及肝脾肿大。在评估 患者全身淋巴结累及情况,辅助淋巴结活检定位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虽然 灵敏度很高,但其在肉芽肿性疾病、炎性疾病等良性

12、病变中也存在类似的影像学表现,特异性较低,且费用高昂,辐射性大,因此对于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患者,并非首选,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 超检查,尽早行活检明确病理检查结果。典型的 病理学表现为镜下可见副皮质区淋巴结结构丧失,出现大片或小灶的凝固性坏死,其内可见大量核细胞碎片,坏死边缘见增生的组织细胞及其被吞噬的细胞核碎片,病灶中淋巴细胞呈散在的灶状分布,且掺杂有增生的免疫母细胞,而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较少或无,其中,本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是病灶区出现碎屑样坏死。既往报道,曾提及将 病理学表现分为增生型、坏死型、黄瘤样型,增生型主要表现为病灶区出现增生的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核细胞碎片

13、、小淋巴细胞等,但无明显坏死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坏死型则是在增生型基础上发生明显的凝固性坏死,并包含较多的核碎片;黄瘤样型则是泡沫样组织占据整个病变区域。阐明了 进行性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病理改变。非典型者可在镜检基础上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病灶细胞、颗粒酶 及 阳性,、阴性对于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本例患者后续镜检结果中描述的病理特征与文献报道一致,诊断明确,因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尤其伴有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需考虑到本病与其它类似疾病的可能性,有适应证者尽早安排活检,明确病理诊断,针对性治疗,减少误诊漏诊。治疗及预后: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通常在 个月

14、之间可自行恢复,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约 )可出现病情反复或进展为其它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结缔组织病等,等曾报道 例 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后出院,随访 月出现肝功能损害,后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继续入院治疗的;、分别报道 例经病理诊断为,但继发嗜血综合征()的患者。因而对于 也需要长期随访,以预防其复发或进展为其它疾病。在治疗上,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有发热症状的患者早期可适当运用解热镇痛药物,神经系统受累者,需对症控制颅压及惊厥等。由于本病临床罕见,通常发热患者治疗初期会运用抗生素对症处理,结果抗感染治疗常无效,目前文献报道该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但应注意避免在活检前使用。多数患者经

15、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少数病情严重患者可运用类固醇激素和羟氯喹进行治疗,病 情 更 甚 者 静 脉 使 用 免 疫 球 蛋 白 效 果 较好,。曾有报道显示糖皮质激素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的 患者改用羟氯喹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多倾向于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推荐泼尼松用量为.,疗程持续 周,由于本病存在 的复发率,可能与过早停用糖皮质激素相关,故少数患者需延长使用激素至 个月以上。国外研究者则认为,该病多数不需要处理,而仅有大约 的病人需要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加以治疗。本例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疾病初期,使用抗生素进行处理无效,考虑诊断

16、为 后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静滴治疗,后体温迅速恢复正常,症状也逐渐好转,出院后以泼尼松 口服(每 天减)巩固治疗,定期随访,调整用药,未再复发。小 结 虽然临床罕见,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若临床肺科杂志 年 月 第 卷第 期遇不明原因发热,淋巴结无痛或痛性肿大,白细胞一过性减少,或伴有皮疹、关节疼痛、贫血、肝脾肿大等不典型症状的患者,需要警惕该病发生的可能性,有适应证者应尽早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及早治疗,以免漏诊误诊,贻误病情,同时注意与其它疾病相鉴别,病情稳定后,也需要加强定期随访,监测病情,预防疾病进展。参考文献 ,:,():,:,:江俊,孙媛,陈英,等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进

17、展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魏利娟,沈婕 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表现及临床分析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杜华,师永红,师迎旭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例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 中华病理学杂志,():孙长勇,周玉才,杨淑莲,等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菊池病 例报道及诊断思路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李波,高枫,张贺彬,等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韩玥,李菲,王蓓 坏死性淋巴结炎超声表现 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于天琢,郑哲岚 超声造影在 病的应用价值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陈正言,许春燕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一例 中华内科杂志,():,():,():,():李春年,吴小军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徐秀红,李波,马浩源,等 伴神经系统受损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收稿日期:临床肺科杂志 年 月 第 卷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