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种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的研制_李喜存.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750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种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的研制_李喜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种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的研制_李喜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种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的研制_李喜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海军医学杂志 2022 年 12 月第 43 卷第 12 期 Journal of Navy Medicine,Vol.43,No.12,Dec.2022一种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的研制李喜存,詹璐,胡薇摘要 随着我国海军建设的不断发展,海军各种类型的任务不断增多,舰艇卫勤保障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其中,批量舰艇伤员的搬运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海军现有的舰艇内部伤员搬运装置主要是担架,综合舰艇内部空间狭小、楼梯通道狭窄、通道障碍物多等特点使得伤员搬运困难重重。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是针对在实际伤员搬运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设计,适用于舰艇舷梯、垂直舱口、平面转运等不同场景,节省人力的同时更注重伤员的保护,

2、能有效提高舰艇伤员转运效率。关键词 海军舰艇;伤员;运输车中图分类号 R839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009-0754.2022.12.009海上战争有别于陆地战争,海战的作战区域环境特殊,舰艇人员大多在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舱室内作战,一旦舰艇被具有高毁伤能力的导弹、炮弹、鱼雷、航弹等武器击中,常发生大批量伤员。同时,海战时弹药存储在战舰上,被击中后容易发生二次爆炸,因而海战时批量伤员的数量会显著高于陆战伤。Blood1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参与的 513 次海上战斗中,平均每次战斗有 35 名人员受伤。而在马岛战争中,当英军的 Sir Galah

3、ad 号被炸后,在短短的1 h 内,就有 130 名伤员被转运到 Ajax Bay 复苏站2。随着我国海军建设的不断发展,海军各种类型的任务不断增多,舰艇卫勤保障中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3。我军舰艇依托现有的 68担架、“罗宾逊”担架及舰艇伤员背(吊)带等舰艇内部伤员搬运装置进行大批量伤员搬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影响急救的效率,而急救是降低伤死率、伤残率和提高治愈率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4。本研究从提高舰艇卫勤保障能力的角度出发,研制了一款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旨在解决现有舰艇伤员搬运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战争状态下对伤员的救治能力。1目前舰艇伤员搬运装备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远海条件下,

4、单舰艇是海上军事行动的一个基本战术单元,卫勤支援困难,而且舰艇内部舱室空间结构有别于野战环境,其突出特点是狭小。由于舰艇功能的特殊性,其内部的走廊、舷梯、舱口通道都比较狭小,通道之间设计有多处维持舰艇稳态的水密门,通道转角相对较多,伤员搬运路线选择单一。且发生海战时,舰艇时刻处于摇晃状态,摇晃幅度大小取决于海况及舰艇机动情况。正常人能够在以上特殊环境中较顺畅通过,但是在战时,这些特殊结构就会极大地影响伤员的搬运转移效率,甚至会增加二次损伤的可能性。近年来的研究,将战场救治的时效性提到愈加重要的地位5。目前海军列装的海军 68担架、“罗宾逊”担架、舰艇伤员背(吊)带也都基于以上舰艇环境的特殊性做

5、出了有针对性的特殊设计,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在承担大批量伤员搬运转移的情况下,仍然面临很多问题,进而影响到伤员救治的黄金时间。1.1帆布材质不耐腐蚀,易损坏海军 68担架和“罗宾逊”担架的主要结构都是由帆布材料制成6,而我军舰艇多处于高温高湿环境,这就使得担架的保存面临很大难题。在多次卫勤操演的实际使用中发现,海军 68担架除头部固定带以外的其他躯体、肢体固定带以及背带都易被损坏,从而缩短了该型担架的使用寿命。长期保存于战位急救盒内的舰艇伤员背(吊)带是由棉纶材质构成7,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材质本身强度高,抗拉力能力强,但是背带缝合处,尤其是金属挂钩与背带连接处在反复使用后容易损坏,同样影

6、响了使用寿命。在发生海战时,伤员数量众多,现有搬运装备在承受高频次的使用后损坏概率较平时会大大增加,进而影响伤员救治效率。1.2不能用于搬运脊柱损伤伤员在一项美国军舰爆炸伤员统计中发现,骨折发生率为42.8%,其中单发或合并脊柱损伤的伤员数量占据了骨折伤员总数的 41.6%8。这项统计为战时伤员伤情分析提供了数据依据,同时提示了在伤员搬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保护脊柱损伤的重要性。而我海军列装的海军 68担架、“罗宾逊”担架以及舰艇伤员背(吊)带都没有充分考虑到保护脊柱损伤的因素,在实际使用中不适用于脊柱损伤伤员的搬运。我国海军舰艇目前没有正式列装能够用于脊柱伤员搬运的装置6,9。1.3批量伤

7、员搬运时体力消耗大,容易造成二次损伤海上伤情的复杂性对舰艇早期救治能力提出较高的要 海上卫勤保障 基金项目 海军军医大学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JPY2020A21)作者单位 316041 浙江 舟山,解放军 91257 部队 李喜存(现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在读);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詹璐、胡薇)通信作者 胡薇,电子信箱: 短篇论著 1318海军医学杂志 2022 年 12 月第 43 卷第 12 期 Journal of Navy Medicine,Vol.43,No.12,Dec.2022求10。2000 年,载有 350 名官兵的美国“科尔”号导弹驱逐舰受到单次

8、高爆炸药袭击后,共伤亡 56 人,占到了总人数的16%8。现代海战中舰载导弹及鱼雷的杀伤力巨大,单舰中弹后可能会产生大批量伤员。在卫勤实际操演过程中发现,应用海军 68担架以及舰艇伤员背(吊)带在搬运转移伤员通过舰艇内部通道转角处时,由于通道转角狭窄,导致伤员通过不畅,困难重重;尤其是在搬运伤员通过不同甲板间的舷梯和垂直舱口时,对于搬运人员的体力消耗大。在海战发生时,由于海况及舰艇机动的影响,舰艇时刻处于不同幅度的摇晃状态,加重了搬运人员在通过以上位置时的困难,同时,由于撞击摔倒的发生,极易造成伤员的二次损伤。2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的勤务定位海上伤员搬运装备应当适应海区环境特征,可以在舰艇狭小通

9、道以及潜艇的井道中快速拖、抬、吊运伤病员。该运输车适用于在大中型舰艇内部进行伤员的搬运,尤其适用于通过不同甲板间的舷梯和舱口。目前新型的国产驱护舰艇中,舰艇救护所开设部位为主通道中段。为方便前后段伤员运输问题,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可设计在舰艇前后段各放置 1 台,以保证舰艇前后段伤员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搬运至舰艇救护所。3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的构想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为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应用合适材料,注重脊柱损伤伤员的保护,与现代成年人身高相匹配,借鉴现在急救领域脊柱板和篮式担架的制成材料,采用 PE材料制成担架板,结合海军舰艇实际需求,注重担架板的强度和漂浮能力设计,沿用海军 68担架躯体及肢体固定

10、模块设计,选用新型耐腐蚀、强度大的材料制成躯体及肢体固定模块,转运设计方便各种特殊部位通行、运输,起重设计注重节省人力。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构想主要由托盘功能组件、转运功能组件、起重功能组件构成。见图 1。3.1托盘功能组件托盘组件包括托盘、安装在托盘两边的旋转护栏以及安装在托盘两侧和中间的多组固定插扣。3.1.1托盘该功能组件呈床式,长 200220 cm,宽50 cm。头尾两侧护栏与托盘一体成型,护栏上分别设置有条形贯穿孔,方便双手扶持推拉。左右两侧护栏同样设置有条形贯穿孔。左右两侧护栏通过可转动连接连于托盘底部两侧,可以上下翻折,并且左右护栏旋转轴位于床体水平以下,可使护翼收起后的起重组件

11、不受门槛等摩擦。两侧护栏金属旋转中心杆在托盘底部前后轮子内侧均有横杠相连,既可固定栏杆又可固定托盘,同时不影响塑料栏杆外套旋转。左右护栏旋转中心杆轴尾侧轴体上方设置有固定锁插孔,护栏尾侧镶嵌可拔插的锁定装置,用于固定左右两侧护栏。床体和护栏选用轻质硬塑料,各关节选用金属材料。为了能兼顾现代年轻人的身高和运输车体积小的要求,在床式托盘尾端设置成可伸缩结构,通过推拉可以变换托盘长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伤员转运。3.1.2托盘上设置多组固定装置装置包括头部固定器、胸部固定装置、髋关节固定插扣以及腿部固定装置。头部固定器由支撑模块和插扣固定模块组成,支撑模块通过魔术贴与托盘连接,插扣固定模块可以对头部进

12、行固定,其长度可以调节,有助于保护头部及颈椎。胸部固定装置由胸部固定带和插扣组成,胸部固定带由左右 2 片棉纶带组成,使用时左右两片可通过魔术贴进行粘连,再通过插扣固定。髋关节固定插扣带包括左右对称的 2 根,一端固定于两腿分叉处托盘中央位置,另一端固定于托盘两侧平腰水平。其余插扣均起止托盘两侧。腿部固定装置与胸部固定装置相仿。该固定装置有利于提高伤员的固定性和安全性,在攀爬楼梯、竖直通过狭窄转角以及竖直上下搬运过程中,运输车不可避免地会倾斜一定角度,该设计能够避免伤员下滑,减少伤员搬运过程中的二次损伤。3.2转运功能组件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转运轮组共 4 个,包括位于车辆头端下方两侧的万向轮组

13、和位于车辆尾端下方两侧的品字轮组,前后 4 个轮组高度相同,以便保持托盘呈水平状态。3.2.1万向轮组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头端 2 个万向轮组件分别通过直杆型复弹组件与托盘相连接,直杆游离端设计为万向轴套筒与万向轮相组合,另一端通过铰轴转动安装在托盘头端下方,复弹组件连接直杆及托盘底部,运行时直杆遇到阻力后,可向尾侧收起,阻力消失后会复弹至与托盘垂直。万向轮组是由支架、设置在支架一端的万向轴以及设置在支架另一端的滚轮构成。万向轮上附带刹车板,以便于静置时运输车的制动。3.2.2品字轮组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尾端两侧品字轮组分别通过 L 形杆复弹组件与托盘相连接。L 形杆复弹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水平杆、

14、竖直杆以及复弹组件,水平杆通过铰轴转动安装在托盘尾端下方,水平杆与竖直杆基本等长,竖直杆与前轮直杆长度相当,低于头尾床板高度。竖直杆的游离端设置有品字轮套筒,用于安装品字轮组。复弹组件连接水平杆及托盘底部,运行中,当 L 形杆复弹组件遇到阻力时,可 270旋转至尾侧床板外,无阻力复弹至与托盘平行。在通过甲板狭窄转角部位时,多组固定插扣工作,托盘组件竖起,依靠旋转至尾侧床板外的品字轮推行。品字轮是由三角形支架、设置在该三角形支架上的 3 个滚轮,分别通过轴承相连接,借助品字轮自身转动能轻松上下台阶。将运输车图 1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设计图1319海军医学杂志 2022 年 12 月第 43 卷第

15、12 期 Journal of Navy Medicine,Vol.43,No.12,Dec.2022倾斜不同角度,甚至依靠翻转品字轮竖直床位推运即可实现在通道转角处的快速通行。3.3起重功能组件在转运大批量伤员时,为了达到节省人力的目的,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设计了起重组件,起重组件安装在托盘底部头端中间部分,由电动绞盘机、绞绳、曳引钩以及蓄电池组成。操作时,先将绞绳一端的曳引钩挂于舰船垂直通道正上方的应力环上,通过有线控制手柄或无线遥控,控制绞盘机的启停,以达到搬运伤员的目的。该起重组件主要应用在舰艇内部不同甲板间的舷梯、垂直舱口的伤员调运,以及不同舰船之间的伤员换乘。运行时由蓄电池供电,依托

16、绞盘机提供动力对绞绳进行收放,以达到对伤员进行不同高度的转运。此外,为了保持运输车在悬吊状态时的相对稳定,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底部引出与绞盘机的有线控制手柄伴行的曳引麻绳,用于控制悬吊过程中运输车的相对平衡。4结论舰艇的内部环境特点有别于野战环境,在充分考虑海战环境搬运人员及伤员保护等因素的前提下,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能够适用于舰艇舷梯、垂直舱口、拐角等特殊部位的批量伤员搬运,其设计着眼于快速机动节省人力,兼顾伤员保护。在战场环境下,通过新型舰艇伤员运输车的有效转运能为提高伤员的救治成功率发挥作用。参考文献1 Blood CGAnalyses of battle casualties by wea

17、pon type aboard U.S.Navy warships J Mil Med,1992,157(3):124-1302 Chapman P Operation corporatethe Sir Galahad bombingWoolwich Burns Unit experienceJ J R Army Med Corps,1984,130(2):84-883 王明科,张守亮,洪燕萍,等舰艇部队基层医疗保障服务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4(6):164-1664 邓文艳,郑焜,徐向天,等医疗设备维护费用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1)

18、:944-9465 蔡宏伟,谭小云,欧崇阳,等驱护舰编队远海防卫卫勤保障 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8):735-7376 张孝强,王伟,王猛,等海上伤员急救搬运装备勤务分析及发展探索 J 海军医学杂志,2015,36(2):177-1797 夏志方,郁建平,邱军达舰艇伤员背(吊)带的研制与应用 J 医疗卫生装备,1993,14(6):418 Davis TP,Alexander BA,Lambert EW,et alDistribution and care of shipboard blast injuries(USS Cole DDG67)J J Trauma,2003,5

19、5(6):1022-10279 赵红旗,吕传禄,喻锡成,等我国舰艇担架的历史和发展建议 J 医疗卫生装备,2012,33(7):86-8710柴培俊,傅莹,郝晓晴,等加强海上伤病员立体救治与后送的思考 J 海军医学杂志,2018,39(5):387-389(收稿日期:2021-08-07)(本文编辑:莫琳芳)液体呼吸技术在援潜救生中的应用前景陈锐勇,金海,李梦醒,杨峰,顾靖华摘要 深远海拓展对援潜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失事沉没潜艇幸存艇员的救生依赖于潜艇逃生技术。但现有技术的极限脱险深度大多在 200300 m,与潜艇潜深性能超过 400 m 的深度差距,一直是援潜救生能力难以突破的瓶颈。而液体

20、呼吸能改变人的呼吸支持方式,可改变人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豁免人对气体环境的依赖。因此,基于全液体通气(total liquid ventilation,TLV)的液体呼吸技术对军事潜水和太空行走等军事特殊环境暴露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潜艇逃生中,不仅可避免肺气压伤、减压病等,也可将潜艇逃生的极限深度提高到人类压强耐受的极限深度(大约 600 m),适应了潜艇潜深性能提升和远洋海军战略发展对援潜救生提出的更高要求。本研究介绍了液体呼吸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提升我国液体呼吸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提供帮助。关键词 液体呼吸;全液体通气;军事潜水;潜艇逃生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009-0754.2022.12.010作者单位 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潜水与高气压医学研究室(陈锐勇、顾靖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金海、李梦醒),药学系(杨峰)通信作者 陈锐勇,电子信箱:chenruiyong_ 短篇论著 海上卫勤保障 13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