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扩展变量设置说明
1. 统计各种要素点的数目
各要素点数目表
名 称
数目
(个)
所需扩展变量数目(个)
要素点数目
为0时取值
备 注
平曲线交点
a
6a+6
-1
不含起终点
竖曲线变坡点
b
3b+5
-5/3
不含起终点
超高起始点
c
2c
0
含起终点
路面宽度变化点
d
6d+1
-1/6
含起终点
左幅填边坡变化点
e
9e+1
-1/9
含起终点
右幅填边坡变化点
f
9f+1
-1/9
含起终点
左幅挖边坡变化点
g
20g+6
-3/10
含起终点
右幅挖边坡变化点
h
20h+4
-1/5
含起终点
隧道断面轮廓类型数
i
72i+4
-2/36
合计
6a+3b+2c+6d+9e+9f+20g+20h+72i+28
设置扩展变量总数目为:6a+3b+2c+6d+9e+9f+20g+20h+72i+118个,其中0~90为程序用变量。
2. 设置各扩展变量数据
(1) 固定变量及自由变量Z[1]~Z[100]
Z[1]:固定变量,为结构层厚度,当进行高程及高程较差计算前需设置。
Z[2]~Z[65]: 程序中使用的自由变量,不需设置。
Z[66]~Z[74]: 为进行高程较差计算时各路面点离中线的平距,运行前需设置。
Z[75]: 固定变量,桩号反求时的偏距限制值,运行前必须设置 。
Z[76]: 固定变量,为平曲线交点数目,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a 。
Z[77]: 固定变量,为竖曲线边坡点数目,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b 。
Z[78]: 固定变量,为超高起始点数目,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c 。
Z[79]: 固定变量,为路面变化点数目,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d 。
Z[80]: 固定变量,为左幅填边坡变化点数目,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e 。
Z[81]: 固定变量,为右幅填边坡变化点数目,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f 。
Z[82]: 固定变量,为左幅挖边坡变化点数目,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g 。
Z[83]: 固定变量,为右幅挖边坡变化点数目,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h 。
Z[84]: 固定变量,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6a+97 。
Z[85]: 固定变量,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6a+3b+102 。
Z[86]: 固定变量,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6a+3b+2c+103 。
Z[87]: 固定变量,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6a+3b+2c+6d+104 。
Z[88]: 固定变量,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6a+3b+2c+6d+9e+105 。
Z[89]: 固定变量,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6a+3b+2c+6d+9e+9f+111 。
Z[90]: 固定变量,运行前必须设置,设置为6a+3b+2c+6d+9e+9f+20g+115 。
(2) 平曲线要素扩展变量Z[91]~Z[6a+96]
Z[91]~Z[a+92]:起点、各交点、终点的X坐标。
Z[a+93]~Z[2a+94]:起点、各交点、终点的Y坐标。
Z[2a+95]~Z[3a+94]:各曲线半径。
Z[3a+95]~Z[4a+94]:各曲线第一缓曲长。
Z[4a+95]~Z[5a+94]:各曲线第二缓曲长。
Z[5a+95]~Z[6a+96]:线路起点桩号、各曲线的ZH(无缓曲为ZY)点桩号、线路终点桩号。
说明:起终点一定要位于直线段上,若不是则要延长切线,使其位于直线段。
(3) 竖曲线要素扩展变量Z[6a+97]~Z[6a+3b+101]
Z[6a+97]~Z[6a+b+98]:起点、各变坡点、终点的桩号。
Z[6a+b+99]~Z[6a+2b+100]:起点、各变坡点、终点的高程。
Z[6a+2b+101]~Z[6a+3b+100]:各竖曲线切线长。
Z[6a+3b+101]:设置为空值(即为0),以便其在程序中使用。
说明:起终点一定要位于直线段上,若不是则要延长切线,使其位于直线段。
(4) 超高设计扩展变量Z[6a+3b+102]~Z[6a+3b+2c+101]
Z[6a+3b+102]~Z[6a+3b+c+101]:各起超点桩号。
Z[6a+3b+c+102]~Z[6a+3b+2c+101]:各起超点处的设计横坡(%)。
说明:存入设计横坡数值时,当路基左右幅的横坡为互补时,只要把左幅的设计横坡(从中间向两侧上坡为“+”,下坡为“-”)存入扩展变量即可,当左右幅的设计横坡为相同时,则在对应扩展变量中存入横坡为0。
(5) 路面宽度扩展变量Z[6a+3b+2c+102]~Z[6a+3b+2c+6d+102]
Z[6a+3b+2c+102]:土路肩最小横坡。
Z[6a+3b+2c+103]~Z[6a+3b+2c+d+102]:各路面变化处桩号。
Z[6a+3b+2c+d+103]~Z[6a+3b+2c+2d+102]:左幅土路肩宽。
Z[6a+3b+2c+2d+103]~Z[6a+3b+2c+3d+102]:左幅硬路面宽。
Z[6a+3b+2c+3d+103]~Z[6a+3b+2c+4d+102]:中央分隔带宽。
Z[6a+3b+2c+4d+103]~Z[6a+3b+2c+5d+102]: 右幅硬路面宽。
Z[6a+3b+2c+5d+103]~Z[6a+3b+2c+6d+102]: 右幅土路肩宽。
(6) 左幅填边坡扩展变量Z[6a+3b+2c+6d+103]~Z[6a+3b+2c+6d+9e+103]
Z[6a+3b+2c+6d+103]:左幅填平台的横坡。
Z[6a+3b+2c+6d+104]~Z[6a+3b+2c+6d+e+103]:左幅填边坡变化桩号。
Z[6a+3b+2c+6d+e+104]~Z[6a+3b+2c+6d+2e+103]:左幅填边坡第一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2e+104]~Z[6a+3b+2c+6d+3e+103]:左幅填边坡第一阶边坡坡度。
Z[6a+3b+2c+6d+3e+104]~Z[6a+3b+2c+6d+4e+103]:左幅填边坡第一阶边坡平台宽。
Z[6a+3b+2c+6d+4e+104]~Z[6a+3b+2c+6d+5e+103]:左幅填边坡第二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5e+104]~Z[6a+3b+2c+6d+6e+103]:左幅填边坡第二阶边坡坡度。
Z[6a+3b+2c+6d+6e+104]~Z[6a+3b+2c+6d+7e+103]:左幅填边坡第二阶边坡平台宽。
Z[6a+3b+2c+6d+7e+104]~Z[6a+3b+2c+6d+8e+103]:左幅填边坡第三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8e+104]~Z[6a+3b+2c+6d+9e+103]:左幅填边坡第三阶边坡坡度。
说明:输入边坡坡度时只要输入数字,例如“1:1.5”输为“1.5”。
(7) 右幅填边坡扩展变量Z[6a+3b+2c+6d+9e+104]~Z[6a+3b+2c+6d+9e+9f+104]
Z[6a+3b+2c+6d+9e+104]:右幅填平台的横坡。
Z[6a+3b+2c+6d+9e+105]~Z[6a+3b+2c+6d+9e+f+104]:右幅填边坡变化桩号。
Z[6a+3b+2c+6d+9e+f+105]~Z[6a+3b+2c+6d+9e+2f+104]:右幅填边坡第一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9e+2f+105]~Z[6a+3b+2c+6d+9e+3f+104]:右幅填边坡第一阶边坡坡度。
Z[6a+3b+2c+6d+9e+3f+105]~Z[6a+3b+2c+6d+9e+4f+104]:右幅填边坡第一阶边坡平台宽。
Z[6a+3b+2c+6d+9e+4f+105]~Z[6a+3b+2c+6d+9e+5f+104]:右幅填边坡第二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9e+5f+105]~Z[6a+3b+2c+6d+9e+6f+104]:右幅填边坡第二阶边坡坡度。
Z[6a+3b+2c+6d+9e+6f+105]~Z[6a+3b+2c+6d+9e+7f+104]:右幅填边坡第二阶边坡平台宽。
Z[6a+3b+2c+6d+9e+7f+105]~Z[6a+3b+2c+6d+9e+8f+104]:右幅填边坡第三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9e+8f+105]~Z[6a+3b+2c+6d+9e+9f+104]:右幅填边坡第三阶边坡坡度。
说明:输入边坡坡度时只要输入数字,例如“1:1.5”输为“1.5”。
(8) 左幅挖边坡扩展变量Z[6a+3b+2c+6d+9e+9f+105]~Z[6a+3b+2c+6d+9e+9f+20g+110]
Z[6a+3b+2c+6d+9e+9f+105]:护坡道与沟顶高差。
Z[6a+3b+2c+6d+9e+9f+106]:边沟内侧壁与土路肩边缘点的水平差距。
Z[6a+3b+2c+6d+9e+9f+107]:左幅边沟沟口宽。
Z[6a+3b+2c+6d+9e+9f+108]:左幅护坡道坡度。
Z[6a+3b+2c+6d+9e+9f+109]:左幅台阶平台宽。
Z[6a+3b+2c+6d+9e+9f+110]:左幅台阶平台坡度。
Z[6a+3b+2c+6d+9e+9f+111]~Z[6a+3b+2c+6d+9e+9f+g+110]:左幅挖边坡变化桩号。
Z[6a+3b+2c+6d+9e+9f+g+111]~Z[6a+3b+2c+6d+9e+9f+2g+110]:左幅挖边坡护坡道宽度。
Z[6a+3b+2c+6d+9e+9f+2g+111]~Z[6a+3b+2c+6d+9e+9f+3g+110]:左幅挖边坡第1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9e+9f+3g+111]~Z[6a+3b+2c+6d+9e+9f+4g+110]:左幅挖边坡第1阶边坡坡度。
Z[6a+3b+2c+6d+9e+9f+4g+111]~Z[6a+3b+2c+6d+9e+9f+5g+110]:左幅挖边坡第2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9e+9f+5g+111]~Z[6a+3b+2c+6d+9e+9f+6g+110]:左幅挖边坡第2阶边坡坡度。
Z[6a+3b+2c+6d+9e+9f+6g+111]~Z[6a+3b+2c+6d+9e+9f+7g+110]:左幅挖边坡第3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9e+9f+7g+111]~Z[6a+3b+2c+6d+9e+9f+8g+110]:左幅挖边坡第3阶边坡坡度。
Z[6a+3b+2c+6d+9e+9f+8g+111]~Z[6a+3b+2c+6d+9e+9f+9g+110]:左幅挖边坡第4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9e+9f+9g+111]~Z[6a+3b+2c+6d+9e+9f+10g+110]:左幅挖边坡第4阶边坡坡度。
Z[6a+3b+2c+6d+9e+9f+10g+111]~Z[6a+3b+2c+6d+9e+9f+11g+110]:左幅挖边坡第5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9e+9f+11g+111]~Z[6a+3b+2c+6d+9e+9f+12g+110]:左幅挖边坡第5阶边坡坡度。
Z[6a+3b+2c+6d+9e+9f+12g+111]~Z[6a+3b+2c+6d+9e+9f+13g+110]:左幅挖边坡第6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9e+9f+13g+111]~Z[6a+3b+2c+6d+9e+9f+14g+110]:左幅挖边坡第6阶边坡坡度。
Z[6a+3b+2c+6d+9e+9f+14g+111]~Z[6a+3b+2c+6d+9e+9f+15g+110]:左幅挖边坡第7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9e+9f+15g+111]~Z[6a+3b+2c+6d+9e+9f+16g+110]:左幅挖边坡第7阶边坡坡度。
Z[6a+3b+2c+6d+9e+9f+16g+111]~Z[6a+3b+2c+6d+9e+9f+17g+110]:左幅挖边坡第8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9e+9f+17g+111]~Z[6a+3b+2c+6d+9e+9f+18g+110]:左幅挖边坡第8阶边坡坡度。
Z[6a+3b+2c+6d+9e+9f+18g+111]~Z[6a+3b+2c+6d+9e+9f+19g+110]:左幅挖边坡第9阶边坡坡高。
Z[6a+3b+2c+6d+9e+9f+19g+111]~Z[6a+3b+2c+6d+9e+9f+20g+110]:左幅挖边坡第9阶边坡坡度。
说明:输入边坡坡度时只要输入数字,例如“1:0.75”输为“0.75”。
(9) 右幅挖边坡扩展变量Z[6a+3b+2c+6d+9e+9f+20g+111]~Z[6a+3b+2c+6d+9e+9f+20g+20h+114]
Z[6a+3b+2c+6d+9e+9f+20g+111]:右幅边沟沟口宽。
Z[6a+3b+2c+6d+9e+9f+20g+112]:右幅护坡道坡度。
Z[6a+3b+2c+6d+9e+9f+20g+113]:右幅台阶平台宽。
Z[6a+3b+2c+6d+9e+9f+20g+114]:右幅台阶平台坡度。
Z[6a+3b+2c+6d+9e+9f+20g+115]~Z[6a+3b+2c+6d+9e+9f+20g+h+114]:右幅挖边坡变化桩号。
Z[6a+3b+2c+6d+9e+9f+20g+h+115]~Z[6a+3b+2c+6d+9e+9f+20g+2h+114]:右幅挖边坡护坡道宽度。
Z[6a+3b+2c+6d+9e+9f+20g+2h+115]~Z[6a+3b+2c+6d+9e+9f+20g+3h+114]:右幅挖边坡第1阶坡高。
Z[6a+3b+2c+6d+9e+9f+20g+3h+115]~Z[6a+3b+2c+6d+9e+9f+20g+4h+114]:右幅挖边坡第1阶坡度。
Z[6a+3b+2c+6d+9e+9f+20g+4h+115]~Z[6a+3b+2c+6d+9e+9f+20g+5h+114]:右幅挖边坡第2阶坡高。
Z[6a+3b+2c+6d+9e+9f+20g+5h+115]~Z[6a+3b+2c+6d+9e+9f+20g+6h+114]:右幅挖边坡第2阶坡度。
Z[6a+3b+2c+6d+9e+9f+20g+6h+115]~Z[6a+3b+2c+6d+9e+9f+20g+7h+114]:右幅挖边坡第3阶坡高。
Z[6a+3b+2c+6d+9e+9f+20g+7h+115]~Z[6a+3b+2c+6d+9e+9f+20g+8h+114]:右幅挖边坡第3阶坡度。
Z[6a+3b+2c+6d+9e+9f+20g+8h+115]~Z[6a+3b+2c+6d+9e+9f+20g+9h+114]:右幅挖边坡第4阶坡高。
Z[6a+3b+2c+6d+9e+9f+20g+9h+115]~Z[6a+3b+2c+6d+9e+9f+20g+10h+114]:右幅挖边坡第4阶坡度。
Z[6a+3b+2c+6d+9e+9f+20g+10h+115]~Z[6a+3b+2c+6d+9e+9f+20g+11h+114]:右幅挖边坡第5阶坡高。
Z[6a+3b+2c+6d+9e+9f+20g+11h+115]~Z[6a+3b+2c+6d+9e+9f+20g+12h+114]:右幅挖边坡第5阶坡度。
Z[6a+3b+2c+6d+9e+9f+20g+12h+115]~Z[6a+3b+2c+6d+9e+9f+20g+13h+114]:右幅挖边坡第6阶坡高。
Z[6a+3b+2c+6d+9e+9f+20g+13h+115]~Z[6a+3b+2c+6d+9e+9f+20g+14h+114]:右幅挖边坡第6阶坡度。
Z[6a+3b+2c+6d+9e+9f+20g+14h+115]~Z[6a+3b+2c+6d+9e+9f+20g+15h+114]:右幅挖边坡第7阶坡高。
Z[6a+3b+2c+6d+9e+9f+20g+15h+115]~Z[6a+3b+2c+6d+9e+9f+20g+16h+114]:右幅挖边坡第7阶坡度。
Z[6a+3b+2c+6d+9e+9f+20g+16h+115]~Z[6a+3b+2c+6d+9e+9f+20g+17h+114]:右幅挖边坡第8阶坡高。
Z[6a+3b+2c+6d+9e+9f+20g+17h+115]~Z[6a+3b+2c+6d+9e+9f+20g+18h+114]:右幅挖边坡第8阶坡度。
Z[6a+3b+2c+6d+9e+9f+20g+18h+115]~Z[6a+3b+2c+6d+9e+9f+20g+19h+114]:右幅挖边坡第9阶坡高。
Z[6a+3b+2c+6d+9e+9f+20g+19h+115]~Z[6a+3b+2c+6d+9e+9f+20g+20h+114]:右幅挖边坡第9阶坡度。
说明:输入边坡坡度时只要输入数字,例如“1:0.75”输为“0.75”。
(10) 隧道断面设计扩展变量Z[6a+3b+2c+6d+9e+9f+20g+20h+115]~Z[6a+3b+2c+6d+9e+9f+20g+20h+72i+118]
Z[6a+3b+2c+6d+9e+9f+20g+20h+115]:断面基点偏离指定点的平距,左“-”,右“+”,运行前需设置。
Z[6a+3b+2c+6d+9e+9f+20g+20h+116]:断面基点的平面指定点,“0”为线路中线,“1”为左幅土路肩外边缘,“2”为右幅土路肩外边缘,运行前需设置。
Z[6a+3b+2c+6d+9e+9f+20g+20h+117]: 断面基点偏离指定点的高差,高“+”,低“-”,运行前需设置。
Z[6a+3b+2c+6d+9e+9f+20g+20h+118]:断面基点竖面指定点,“0”为线路设计高程位置,“1”为平面基点处的路面高程位置,运行前需设置。
Z[6a+3b+2c+6d+9e+9f+20g+20h+119]:第一种断面类型的第1条组成曲线段的类型,“0”为无此段,“1”为直线段,“2”为圆弧段。
Z[6a+3b+2c+6d+9e+9f+20g+20h+120]:第一种断面类型的第1条组成曲线段的第(1)个数据,当类型为直线段时,此为起点X坐标;当为圆弧段时,此为圆心的X坐标。
Z[6a+3b+2c+6d+9e+9f+20g+20h+121]:第一种断面类型的第1条组成曲线段的第(2)个数据,当类型为直线段时,此为起点Y坐标;当为圆弧段时,此为圆心的Y坐标。
Z[6a+3b+2c+6d+9e+9f+20g+20h+122]:第一种断面类型的第1条组成曲线段的第(3)个数据,当类型为直线段时,此为直线段长度;当为圆弧段时,此为弧心角(°),顺时针为“+”。
Z[6a+3b+2c+6d+9e+9f+20g+20h+123]:第一种断面类型的第1条组成曲线段的第(4)个数据,当类型为直线段时,此为直线的方向角(°);当为圆弧段时,此为起始边方向角(°)。上述的方向角均为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
Z[6a+3b+2c+6d+9e+9f+20g+20h+124]:第一种断面类型的第1条组成曲线段的第(5)个数据,当类型为直线段时,此为空数据;当为圆弧段时,此为圆弧的半径。
如此重复Z[6a+3b+2c+6d+9e+9f+20g+20h+119]~Z[6a+3b+2c+6d+9e+9f+20g+20h+124]扩展变量的输入,输入其它各条组成曲线的数据以及其它断面类型的数据(输入的位置及尺寸数据的单位均为cm),但注意每种断面类型最多只能由12条曲线组成,当不足12条时,用空数据补齐12条。
3.扩展变量设置说明
当线路改变或数据更改时,应首先根据各要素点的数目设置扩展变量总数目(若要素点数目也发生变化),再按上述各扩展变量位置表中的约定存入对应变量中的数据。
存入各要素点的桩号时,均为扣除断链后的实际桩号,而不是设计图上的设计桩号。
特别提示:可以利用《断面绘制软件》(3.8版)把输好的数据自动转化为本程序需要的扩展变量
二、程序操作说明
特别说明:各程序均要求在RAD模式下运行(程序运行时会自动设置)
1. 测量放样计算程序CLFY
JS:1.L 2.X 3.D?
(1)计算选择:1.线路上计算 2.弦线上计算 3.已知坐标的单点?
FY:1.ZX 2.BX?
(2)放样选择:1.中线放样 2.边线放样?
WZ:1.XD 2.JD?
(3)结构物放样点位置:1.结构物控制线线端 2.结构物的角点
当第(2)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ZJ:1.XL 2.LS?
(4)置镜点选择:1.置镜点为线路点(已知桩号和偏距的中桩或边桩) 2.置镜点为临时点(已知平面坐标)?
ZK?
(5)置镜点输入ZK?
当第(4)步选择1时,此输入置镜点的线路点桩号
ZL?
(6)置镜点的线路点距线路中线偏距输入ZL(左为“-”,右为“+”)?
当置镜点为线路中桩时,输其为0
只有当第(4)步选择1时,才会出现此步
ZX?
(7)置镜点的临时点X坐标?
只有当第(4)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ZY?
(8)置镜点的临时点Y坐标?
只有当第(4)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HS:1.XL 2.LS?
(9)后视点选择:1.后视点为线路点(已知桩号和偏距的中桩或边桩) 2.置镜点为临时点(已知平面坐标)?
HK?
(10)后视点输入HK?
当第(9)步选择1时,此输入后视点的线路点桩号
HL?
(11)后视点的边桩点距线路中线偏距输入HL(左为“-”,右为“+”)?
当后视点为线路中桩时,输其为0
只有当第(9)步选择1时,才会出现此步
HX?
(12)后视点的临时点X坐标?
只有当第(9)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HY?
(13) 后视点的临时点Y坐标?
只有当第(9)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AH?
(14)输入后视角度AH?
XQ?
(15)输入弦线起点桩号XQ?
只有当第(1)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XZ?
(16)输入弦线起点桩号XZ?
只有当第(1)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KF?
(17)输入放样点的桩号KF?
只有当第(1)步选择1时,才会出现此步
L(D-Q)?
(18)输入放样点相对于弦线处离弦线起点的距离KF?
起点向前为“+”,起点向后为“-”
只有当第(1)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L?
(19)输入放样点偏离中线(或弦线)的平距(左为“-”,右为“+”)?
当第(2)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AJ?
(20)输入放样点跟线路中桩(或相对弦线处)连线与线路方向(或弦线)的夹角(前右角)AJ?
当第(2)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XD?
(21)单点放样时输入已知坐标X?
当第(1)步选择3时才会出现此步
YD?
(22)单点放样时输入已知坐标Y?
当第(1)步选择3时才会出现此步
WL?
(23)输入角点离结构物控制线的平距?
前进方向为“+”,后退方向为“-”
当第(3)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AP?
(24)输入结构物边线与结构物控制线的夹角(前右角)?
当第(3)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X=
(25)输出放样点的X坐标
Y=
(26) 输出放样点的Y坐标
A=
(27)输出放样角度A
S=
(28)输出放样距离S
Sc?
(29)输入实测距离Sc?
当Sc的值不大于0时,此行操作完成后返回第(17)步(当(1)选择2时返回第(18)步),要求重新输入计算
DS=
(30)输出测量差距DS
“+”为需延长,“-”为需缩短
此步完成后返回第(29)步要求重新输入实测距离
▲测量放样计算输入注意
具体如上图:
1)当对A点进行计算时,第(2)步"FY:1.ZX 2.BX"选择"1.ZX"
2)当对B、C、D、E、F、G点进行计算时,第(2)步"FY:1.ZX 2.BX"选择"2.BX"
3)当对C、F点进行计算时,第(3)步"WZ:1.XD 2.JD"选择"1.XD"
4)当对B、D、E、G点进行计算时,第(3)步"WZ:1.XD 2.JD"选择"2.JD"
5)当对B、C、D点进行计算时,输入L为"-"值
6)当对E、F、G点进行计算时,输入L为"+"值
7)当对D、G点进行计算时,输入WL为"-"值
8)当对B、E点进行计算时,输入WL为"+"值
9)AP和AJ均为相对于线路前进方向的右上角那个夹角
2. 高程较差计算程序GCJC
YG?
(1)输入水准仪的视线高程YG?
K?
(2)输入被测点的桩号K?
DW?
(3)输入被测点的点位号DW?
各点离中线平距由扩展变量Z[66]~Z[75]决定
QS(mm)?
(4)输入前视读数QS?
输入的读数以毫米为单位
DH(cm)=
(5)输出设计高程与实测高程的较差DH(高于设计为“-”,反之为“+”)
输出的高差以厘米为单位
此行操作完成后返回第(2)步,要求重新输入计算
3. 线路高程计算程序XLGC
K?
(1)输入待求点的桩号K?
L?
(2)输入待求点偏离中线的平距L(左为“-”,右为“+”)?
H=
(3)输出待求点的设计高程(已扣除结构层厚度)H
此行操作完成后返回第(1)步,要求重新输入计算
4. 线路坐标计算程序XLZB
1.ZX 2.BX?
(1)选择:1.中线坐标计算 2.边线坐标计算?
K?
(2)输入待求点的桩号K?
L?
(3)输入待求点的偏离中线的平距L(左为“-”,右为“+”)?
当第(1)步选择1时,无此第(3)步,只有当第(1)步选择2时,才
会出现此步
AJ?
(4)输入待求点跟线路中桩边线与线路方向夹角(顺时针)AJ?
当第(1)步选择1时,无此第(4)步,只有当第(1)步选择2时,才
会出现此步
X=
(5)输出待求点的X坐标
Y=
(6)输出待求点的Y坐标
此行操作完成后返回第(2)步,要求重新输入计算
5. 偏差检查计算程序PCJC
1.BP 2.GC 3.SD?
(1)检查计算选择:1.边坡检查(边坡放样) 2.高程检查 3.隧道检查?
Sel DMH:?
(2)输入断面类型序号?
分别输入1或2……
只要当第(1)步选择3时才会出现此步
1.CJ 2.QZ 3.QS?
(3)仪器选择:1.测距仪 2.全站仪 3.缺省情况(即同上一次)?
当此步选择2时,下一步从第(13)步开始运行
当此步选择3时,下一步从第(10)步开始运行
ZX?
(4)输入置镜点的临时点X坐标ZX?
ZY?
(5)输入置镜点的临时点Y坐标ZY?
HX?
(6)输入后视点的临时点X坐标HX?
HY?
(7)输入后视点的临时点Y坐标HY?
ZH?
(8)输入置镜点的高程(包括仪器高)ZH?
只有当第(3)步选择1时,才会出现此步
AH?
(9)输入后视角度AH?
只有当第(3)步选择1时,才会出现此步
AQ?
(10)输入前视角度AQ?
只有当第(3)步选择1或3时,才会出现此步
S?
(11)输入前视平距S?
只有当第(3)步选择1或3时,才会出现此步
HD?
(12)输入前视高差HD?(高于测站为“+”,低于测站为“-”)
只有当第(3)步选择1或3时,才会出现此步
X?
(13)输入测点的X坐标?
只有当第(3)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Y?
(14)输入测点的Y坐标?
只有当第(3)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Z?
(15)输入测点的高程Z?
只有当第(3)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HY?
(16)输入前视仪高HY?
只有当第(3)步选择1或3时,才会出现此步
BP:1.W 2.T?
(17)边坡填挖情况选择:1.边坡挖 2.边坡填?
只有当第(1)步选择1时,才会出现此步
X=
(18)输出测点的X坐标
只有当第(3)步选择1或3时,才会出现此步
Y=
(19)输出测点的Y坐标
只有当第(3)步选择1或3时,才会出现此步
KD=
(20)输出测点的桩号KD
WB=
(21)输出测点离线路中线平距WB
H=
(22)输出测点的高程H
P=
(23)输出测点距坡脚(填方为坡顶)的平距P
只有当第(1)步选择1时,才会出现此步
C=
(24)输出测点距坡脚(填方为坡顶)的高差C
只有当第(1)步选择1时,才会出现此步
DB=
(25)输出测点距边坡的平距DB(“-”为还需左移,“+”为还需右移)
只有当第(1)步选择1时,才会出现此步
DH=
(26)输出测点距路面的高差DH(已扣除结构层)
“+”为低于设计,“-”为高于设计
只有当第(1)步选择2时,才会出现此步
Rpc(cm)=
(27)输出测点相对于隧道设计轮廓断面径向偏差(cm)
“+”为超挖,“-”为欠挖
只有当第(1)步选择3时,才会出现此步
当此(27)步(或(26)、(25)步)操作完成后,返回第(10)步(当第(3)步选择1或3时)或第(13)步(当第(3)步选择2时),要求重新输入计算。
6. 桩号反求计算程序
N?
(1)输入待求点的X坐标N?
E?
(2)输入待求点的Y坐标E?
KD=
(3)输出待求点的桩号KD
WB=
(4)输出待求点离中线的平距(左偏为“-”,右偏为“+”)
当此步操作完成后,返回第(1)步,要求重新输入计算。
7. 综合三维坐标计算
DK?
(1)输入待求点的桩号DK?
WL?
(2)输入待求点偏离中线的平距WL(左为“-”,右为“+”)?
AJ?
(3)输入待求点跟线路中桩边线与线路方向夹角(顺时针)AJ?
KD=
(4)输出计算点垂直于线路的桩号KD
当第(3)输入的数据不等于90时才会出现此步
WB=
(5)输出计算点垂直于线路的平距WB(左“-”,右“+”)
当第(3)输入的数据不等于90时才会出现此步
X=
(6)输出计算点的X坐标
Y=
(7)输出计算点的Y坐标
H=
(8)输出计算点的路面设计高程(已扣除结构层厚度)H
此行操作完成后返回第(1)步,要求重新输入计算
8. 单个坡线路高程计算程序GCJC2
操作同2.,但本程序计算时不论测点位于何处,均以行车道的横坡来推算
9. 单个坡高程检查计算程序XLGC2
操作同3.,但本程序计算时不论测点位于何处,均以行车道的横坡来推算
10. 路面宽度计算程序LMKD
K?
(1)输入待求处的桩号K?
LJZ=
(2)输出左幅土路肩宽度LJZ
LMZ=
(3)输出左幅硬路面宽度LMZ
不含土路肩和中央分隔带的宽度
ZYD=
(4)输出中央分隔带的宽度ZYD
LMY=
(5)输出右幅硬路面宽度LMY
不含土路肩和中央分隔带的宽度
LJY=
(6)输出右幅土路肩宽度LJY
WLMZ=
(7)输出左幅路面设计总宽度WLMZ
含土路肩、硬路面和半个中央分隔带的宽度
WLMY=
(8)输出右幅路面设计总宽度WLMY
含土路肩、硬路面和半个中央分隔带的宽度
此步操作完成返回第(1)步要求重新输入计算
另:当进行计算时可能会出现断链选择,如下:
DLXZ:1.Q 2.H?
当待求点的桩号位于断链前进方向时选择1,反之选择2。
三、程序设计
特别说明:各程序中@即为英文大写字母O(使用@代替O以区分阿拉伯数字0)
1. 测量放样计算主程序CLFY
V=90:Fixm:Rad¿
@=Z[25]:{@}:@”JS:1.L 2.X 3.D”:Z[25]=@¿
@¹3Þ@=Z[13]:{@}:@”FY:1.ZX 2.BX”:Z[13]=@◣¿
Z[25]¹3Þ@¹1Þ@=Z[48]:{@}:@”WZ:1.XD 2.JD”:Z[48]=@◣◣¿
@=Z[26]:{@ED}:@”ZJ:1.XL 2.LS”:Z[26]=@¿
@=2ÞE”ZX”:D”ZY”:Z[8]=E:Z[9]=D◣¿
@=1ÞE”ZK”:D”ZL”:Z=E:Prog ”ZB”:Z[8]=X+Rec(D,U+π÷2):Z[9]=Y+J◣¿
@=Z[46]:{@F}:@”HS:1.XL 2.LS”:Z[46]=@¿
@=2ÞB=Z[11]:{B}:F”HX”:B”HY”:Z[10]=F:Z[11]=B◣¿
@=1ÞB=Z[5]:{B}:F”HK”:B”HL”:Z[5]=B:Z=F:Prog ”ZB”:Z[10]=X+Rec(Z[5],U+π÷2):Z[11]=Y+J◣¿
S=Z[6]:{S}:S”AH”:Z[6]=S:Q=0¿
Z[25]=2ÞZ=Z[27]:@=Z[28]:{Z@}:Z”XQ”:@”XZ”:Z[27]=Z:Z[28]=@◣¿
Z[25]=2ÞProg”ZB”:Z[31]=X:Z[32]=Y:Z=Z[28]:Prog”ZB”:Z[33]=X:Z[34]=Y◣¿
Z[25]=2ÞZ[27]¹Z[28]ÞPol(Z[31]-Z[33],Z[32]-Z[34]):U=J+π◣◣¿
Pol(Z[10]-Z[8],Z[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