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第2章 政党与政党制度
一、 政党
( 一) 政党的含义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 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 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 有共同的政治主张, 采取共同的行动, 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 二) 政党的特征
Ø 1、 政党是特殊的历史现象;
Ø 2、 政党是由阶级、 阶层、 集团中一部分人所组成;
Ø 3、 政党是有组织、 有纪律的组织;
Ø 4、 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Ø 5、 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
( 三) 政党的分类
• 1、 根据政党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分: 无产阶级政党、 资产阶级政党;
• 2、 以政党是否掌握政权为标准: 执政党、 反对党、 在野党、 参政党;
• 3、 以政党的法律地位为标准: 合法政党、 非法政党;
• 4、 根据政党的活动范围分: 国内政党、 跨国政党。
执政党、 反对党、 在野党、 参政党
p 执政党: 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
p 参政党: 参与国家政权的政党;
p 反对党、 在野党: 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其它形式干预政治的政党。
二、 政党制度
( 一) 政党制度含义: 指一个国家的政党领导或控制政权、 干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体制。
p 一个国家的政党体制, 与这个国家的社会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分不开, 并取决于其民族传统、 宗教信仰、 政治结构等。
( 二) 政党制度的类型
政党
制度
资本主义
政党制度
社会主义
政党制度
社会主义
国家的
一党制
一党领导
下的多党
合作制
两党制
多党制
一党制
1、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类型
( 1) 两党制
① 两党制的概念
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 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 轮流执政, 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
• 起源国家: 英国
• 典型国家: 英国、 美国
• 实行该制度的其它国家: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国。
( 2) 多党制
①多党制的概念
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 由两个以上的主要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 操纵议会或总统选举, 实行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
• 起源国家: 法国
• 典型国家: 法国、 意大利
• 实行该制度的其它国家: 德国、 日本、 比利时、 瑞典、 西班牙、 印度、 土耳其、 巴西、 阿根廷等。
( 3) 一党制
• ① 一党制的含义
顾名思义, 就是指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国家政权, 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允许其它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的政党制度。
• ② 资本主义一党制类型
Ⅰ、 法西斯国家的一党制
Ⅱ、 非洲一些独立国家的一党制
2、 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类型
( 1)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
Ø 特点: 无产阶级政党是唯一合法政党, 代表广大人民单独执掌国家政权。
Ø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起源于前苏联, 苏东剧变后, 这种政党制度在原苏东地区已经逐渐消失。当前实行这种一党制的国家主要有越南、 老挝、 古巴、 朝鲜等国。
( 2) 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l ① 典型国家是中国, 具体来说就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度, 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l ② 地位: 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
A、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
B、 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
C、 宪法和法律是各党活动的基本准则。
注意: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 特别参政党监督执政党
④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思考: 如何理解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a从基本内涵看:
”长期共存”: 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 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 多党合作制度要长期存在下去。
”互相监督”: 在平等基础上互相监督, 特别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表明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 共同承担国家与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
举例: 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交政协协商审议, 党的方针政策提交政协提建议
b从几者关系看: 这四点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要”长期共存”就必须”互相监督”; 有共同的使命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 使多党合作关系得到长期的发展。
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思考: 为何中国不能照搬西方多党制?
⑴ 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们绝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⑵ 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⑶ 实行多党制的实质--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⑷ 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⑸ 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多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 在中国行不通。
材料题
中共中央 8月26日和28日先后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 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
思考: 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 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是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主题: 团结和民主
职能: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2-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 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共为领导核心
二、 中国共产党与西方国家执政党区别
• 1、 从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看
• 2、 从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看
• 3、 从执掌国家权力方式看
居于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与西方国家的执政党有着显著的区别。
一是从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是全方位的, 既包括对立法、 行政、 司法、 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的领导, 也包括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的指导和监督。而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只是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及一部分立法权, 对司法、 军队的影响是经过政府的渠道实现的, 很难经过执政党本身的渠道来实现。
二是从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指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而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只是指控制中央或联邦整体的行政权力, 而地方政府的执政者则取决于地方政府的选举结果。
三是从执掌国家权力的方式看,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实行比较直接的领导, 包括政治领导、 也包括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而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 主要是以各种间接的方式进行的, 比如经过在议会的多数地位影响立法, 经过竞选担任政府领导职务等。
四是从执政党地位合法性的角度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经过领导人民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取得的, 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不但是领导人民夺取国家政权, 而且要领导人民掌握国家政权,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因此, 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权是独享的, 不允许其它政党来分享。西方国家政党一般根据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 特别是政党理论中的”合法反对原则”来理解政党执政的合法性, 强调执政地位的竞争性, 主张以多党”竞争”的形式来执掌政权。
三、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
概括地讲,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由三个层次构成:
• 中央组织
• 地方组织
• 基层组织
( 一) 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
• 1、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 2、 中央委员会
• 3、 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
• 4、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 5、 中央书记处
• 6、 中央军事委员会
• 7、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党的中央组织结构图
1、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 ( 1) 组成: 由选举产生的党员代表组成, 代表为非常任制。代表人数一般在1500- 人, 当前还实行特邀代表的做法。
• 党的十七大代表和特邀代表: 2200多名
• 非常任制: 代表职权仅体现在会议期间, 一旦闭会, 职权自然消失。
( 2) 会议和职权
• ①”代表大会”: 不同于”代表会议”
• ②职权:
• A、 听取和审议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
• B、 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 C、 修改党的章程;
• D、 选举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2、 中央委员会
• ( 1) 地位和产生: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 2) 组成: 委员( 200人左右) 和候补委员( 110-150人左右)
• 当前17届中央委员会有371人, 其中委员204名, 候补委员167人。
( 3) 会议和职权
• ①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 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 ② 重要性
③ 职权
• A、 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领导党的全部工作;
• B、 就内政、 外交、 经济、 国防等各方面的重大问题提出决策;
• C、 推荐出任最高国家政权机关领导职务的人选;
• D、 对各方面工作实行政治领导;
• E、 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3、 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
• ①组成: 历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一般20人左右; 常务委员5-9人; 候补委员原来设2-4人。第十七届政治局没有设候补委员, 或许今后不会再设。
• ②地位: 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关。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是政治局的核心。
4、 中央书记处
• ①组成: 历届中央书记处成员一般5-7人, 成员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名,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经过。
• ②地位: 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委会的办事机构, 在她们的领导下处理日常工作。
• 现任中央书记处书记6人: 习近平、 刘云山 、 李源潮、 何 勇、 令计划、 王沪宁
5、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 ①地位: 党中央的负责人, 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它的常委会会议, 并主持书记处的工作。
• ②产生和任期: 总书记由中央全会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选举产生。当前党章没有总书记任期的规定。
• 现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
6、 中央军事委员会
• ①产生和组成: 组成人员不经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 由中央委员会决定, 设军委主席、 副主席和委员若干人。
• 现任军委主席: 胡锦涛
② 地位
• 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
• 从1983年开始, 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都简称”中央军委”。实际上是一个机构、 一套班子, 两个牌子。
7、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 ( 1) 地位和产生: 简称”中纪委”, 为加强党风建设, 从事专门党纪监督的机关; 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 ( 2) 组成: 委员
• 当前17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有127人。
( 3) ”中纪委”具体任务
• A 维护党章和其它重要的规章制度, 协助党中央检查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
• B 经常对党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 检查、 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党纪的情况, 受理对党员干部的控告和申诉
• C 有权检查下级纪委工作, 有权批准和改变下级纪委对于案件所作出的决定。
( 4) 领导情况
• 中纪委在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 地方各级和基层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
• 上下级纪委是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
( 二) 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 根据行政区划设置, 包括省(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 市( 设区的市和自治州) 、 县( 县(旗)、 自治县、 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 三级。
• 现在, 全国31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 设立了省级党的委员会, 333个省辖市( 地、 州) 设立了市级党的委员会, 2859个县( 市、 区) 设立了县级党的委员会。
党的地方组织概况
• 1、 党的地方代表大会
• 2、 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
• 3、 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
( 三) 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
•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企业、 机关、 学校、 科研院所、 街道社区、 乡( 镇) 村、 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它基层单位设立的组织。
• 党章规定, 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基层单位, 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截至 底, 党的基层组织379.2万个, 比上年增加7.4万个。
党的基层组织概况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委员会( 党员超过100人)
总支部委员会 ( 党员超过50人)
支部委员会( 党员50人以下)
联合党支部( 党员不足3人)
( 四) 党的派出机关和工作部门
• 1、 党组
• ①性质: 党的各级委员会在非党组织中(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人民团体、 经济组织、 文化组织等) 的派出机关。
• 因此党组的组成不需要经过相应机关、 单位内部的党员选举。由同级中共委员会指定, 并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的委员会的领导。
• ②地位: 党组在非党组织中具有最高领导地位, 且由上级党委直接派出的, 同时直属于相应党委。
• ③组成: 党组的成员, 一般是非党组织领导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党组设书记、 副书记。
2、 组织部、 宣传部、 统战部
• ①组织部: 管理党的各级组织和干部
• ②宣传部: 宣传马列毛思想、 邓理论以及党的方针、 政策、 路线
• ③统战部: 进行统战工作
3、 政法委员会
对公安部门、 司法行政部门、 法院、 检察院、 安全部门以及民政部门负有指导、 协调和领导的责任, 并可召开政法各部门联合办公会议, 讨论有关事项, 处理重大疑难案件等。
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内容和方式
• ( 一) 党的领导内容
• 1、 政治领导: 体现在党制定的基本原则、 指明的基本方向及制定的重大决策方面。
• 2、 思想领导: 用马列主义、 毛思想、 邓理论来教育武装党员和群众, 使党的主张成为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
• 3、 组织领导: 体现在两方面
①发挥党的干部在国家政权机关的骨干作用;
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 二) 党的领导具体表现
• 1、 中央制定一个时期的总方针、 总路线或某一方面的方针、 路线。
• 2、 决定重大的计划等。
• 3、 研究决定重要的事件和问题等。
2-3 各民主党派的参政
一、 民主党派的性质:
• 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二、 新中国多党合作关系的发展变迁
• 1、 1949—1957年反右运动前
• 多党合作关系的确立与初步发展
• 2、 1957年反右斗争—1976年文革结束
• 多党合作关系遭受挫折和破坏
• 3、 1976年文革结束—现在
• 多党合作关系的恢复与发展
•
2-4 中国多党合作的运行机制
一、 基本方式、 相互关系及特点
•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是世界政党制度的一个独特创造和崭新类型。
• 人民政协与人大、 政府三者的关系: 一个在决策前协商, 一个在协商后表决作决策, 一个在决策后执行, 三者统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分工协作、 各司其职、 互为补充、 相辅相成。
• 显著特征: 共产党领导, 多党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 多党派参政
•
二、 如何理解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前提, 其实质是代表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 不是在野党、 反对党。不是轮流执政。
民主党派权利包括: 参加国家政权, 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参与国家方针、 政策、 法律、 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举例: 中共中央提出人选--政协协商--人大审议表决
C.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主要渠道
• 1、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3、 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中任职
• 4、 经过人民政协参政议政
•
四、 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对策分析
• 1、 加强和改进GCD的领导
• 2、 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 3、 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化建设
三个重要会议的排列顺序( 党的会议、 人民政协、 人民代表大会)
1、 这是由中国共产党、 人民政协 、 人民代表大会各自的性质、 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2、 共产党是执政党, 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 必须首先召开党的会议, 制定路线、 方针和政策。
3、 政协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因此, 召开党的会议后, 继而召开全国政协会议, 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民主人士的意见, 发挥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这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民主, 促进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 全国人大是中国最高权力机关,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因此, 党提出的方针、 政策和人民政协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必须再提交全国人大讨论经过, 使之变为国家意志, 以保证党对国家的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