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阳光体育城乡一体化实施问题与对策——以云南A县为例_俞欣言.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7343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光体育城乡一体化实施问题与对策——以云南A县为例_俞欣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阳光体育城乡一体化实施问题与对策——以云南A县为例_俞欣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阳光体育城乡一体化实施问题与对策——以云南A县为例_俞欣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体育科技2022 年(第 43 卷)第 6 期83阳光体育城乡一体化实施问题与对策以云南 A 县为例阳光体育城乡一体化实施问题与对策以云南 A 县为例俞欣言宋淑华(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3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of Sunshine Sportsin A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YU Xinyan,etal.(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Yunnan,China)摘要:摘要:以云南 A 县城乡

2、义务段各 10 所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认知水平、参与度、参与时间、项目设置、设施支持、目标实现、“双减”影响等多维度进行调研,发现阳光体育运动主要围绕学生兴趣和现有设施来开展,绝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阳光体育”的重要性并参与其中,城镇学校在学生认知、运动氛围、多样性、实现运动目标、领导重视、经费保障等方面优于乡村学校。建议在“双减”政策助力下,紧紧围绕“阳光体育”的影响力、关注力、执行力、吸引力、保障力、督导力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实施成效,减小城乡差异,实现“阳光体育”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关键词:关键词:阳光体育;城乡一体化;调查;对策基金项目:云南

3、省哲学社会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B2020098。作者简介:俞欣言(2000),本科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通讯作者:宋淑华(1971),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与健康。实施“阳光体育”符合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顺应新时代教育需求,推进“阳光体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国内众多学者研究发现,“阳光体育”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但总体成效却受制于诸多不利因素:由于地域特征、经济实力、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阳光体育运动没有得到均衡发展,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较为困难(李亚辉1);项目开展不均衡,器材量少质差、缺乏管理,教师培训不理想,阻碍了阳光体育冬季三项运动的

4、开展(张元念2);竞赛形式僵化,组织管理缺位,制度保障乏力,督导评价缺失等是阳光体育运动目前存在的现实困境(王军伟3);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设置不够多样化、创新化,趣味化,且没有目标评价体系,不利于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更好发展(曹青4);乡镇中学的体育资源配置明显比城区中学的差,且资源共享不足,导致体育教育教学水平低于城区中学的(陈海晏5);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状况往往受限于地区条件差异、师资力量薄弱、认识不到位等因素(侯超文、侯本华、朱文仲6)。针对这些制约因素学者们提出改进建议:深入宣传、完善机制、加强创新、师资建设、合理配置、政策支持等。显然,这些研究基本都是围绕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来展开

5、,对“阳光体育”实施成效城乡差异的调研较少,没有“双减”新政对“阳光体育”影响的反馈。笔者将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完善调查内容,通过较为全面地调研提出强化阳光体育实施成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云南 A 县城乡义务段中小学各 10 所。发放教师问卷 500 份,回收 461 份,有效问卷 456 份;发放学生问卷 2300 份,回收 2106 份,有效问卷 1905 份;部分师生、学生家长作为访谈对象。1.2 研究方法1.2.1 问卷调查法编制中小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对 A 县 20 所城乡义务段中小学 3-9 年级师生分年

6、级抽样调查,最后回收问卷、整理归类。1.2.2 访谈法设计访谈提纲,分别组织部分师生和学生家长进行集体访谈,对 A 县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进行定性的了解。1.2.3 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科学分析阳光体育运动在 A 县中小学的开展现状及城乡差异,提出解决对策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2 结果和分析2 结果和分析2.1中小学学生、家长阳光体育运动调查情况2.1.1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参与现状表 1 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和要求你是否了解人数(n)百分比(%)累积百分比(%)城镇乡村城镇乡村城镇乡村非常了解20212421.013.121.013.1基本了解5164

7、7553.650.474.663.5不了解24434425.436.5100.0100.0合计962943100.0100.0表 2 你是否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阳光体育运动人数(n)百分比(%)累积百分比(%)城镇乡村城镇乡村城镇乡村积极参与58055560.358.960.358.9一般31129432.331.292.690.1不愿参与71947.49.9100.0100.0合计962943100.0100.0表 1、表 2 数据显示,七成左右的学生比较了解,有较好的认知,城镇明显好于乡村。有六成学生积极参与,三成学生相对被动,城、乡大致相同。2.1.2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强度、形式内容中小学生

8、的感知状况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43,NO.6.2022DOI:10.14038/ki.tykj.2022.06.011体育科技2022 年(第 43 卷)第 6 期84表 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强度你能否接受人数(n)城镇 乡村百分比(%)城镇乡村累积百分比(%)城镇乡村强度偏小,能接受20711021.511.721.511.7强度适中,能接受69874772.679.294.190.9强度偏大,不能接受57865.99.1100.0 100.0合计962943100.0 100.0表 4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你是否满意表 3、表 4 数

9、据显示,城、乡中小学生中 5.9%、9.1%的感觉强度偏大,9.9%、24.6%的不满于现有形式和内容,表明阳光体育运动总体是被认可的。形式内容的多样性城镇明显优于乡村。2.1.3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目标实现状况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对阳光体育运动有几项量化指标:使85%的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形成良好锻炼习惯。表 5 阳光体育运动是否使你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表 6 阳光体育运动是否使你获得两项以上的运动技能表 7 你每天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表 5、表 6、表 7 调查数据显示,三项指标达标的学生占比均低于 85%,乡村的差距更大。2.2 中小学教师阳光体育运动调查情况2.2.1

10、 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状况表 8 你是否了解阳光体育运动2.2.2 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氛围、开展时间的反馈情况表 9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氛围人数(n)城镇乡村百分比(%)城镇乡村累积百分比(%)城镇乡村很浓厚1089045.241.545.241.5比较浓厚12310351.547.596.789.0不浓厚8243.311.0100.0100.0合计239217100.0100.0表 10 学校平均每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人数(n)城镇乡村百分比(%)城镇乡村累积百分比(%)城镇乡村一小时以上66656869.260.269.260.2半小时至一小时20726921.528.590.

11、788.7半小时以下891069.311.3100.0100.0合计239217100.0100.0表 9、表 10 调查数据表明,学校运动氛围比较浓厚;“每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只有七成不到的学校能达标,城镇均优于乡村。2.2.3 学校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保障情况表 11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相关经费、待遇是否落实人数(n)城镇乡村百分比(%)城镇乡村累积百分比(%)城镇乡村落实很好816033.927.633.927.6基本落实998341.438.375.365.9没有落实22459.220.784.586.6不了解372915.513.4100.0100.0合计239217100.01

12、00.0表 11 调查数据显示,七成左右教师反馈阳光体育运动经费和待遇能落实,城镇学校落实更好些。表 12 学校领导是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人数(n)城镇乡村百分比(%)城镇乡村累积百分比(%)城镇乡村很重视16811770.353.970.353.9较重视585124.323.594.677.4不重视13495.422.6100.0100.0合计239217100.0100.0表 12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都比较重视,城镇重视程度更高。表 13 所在学校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态度人数(n)城镇乡村百分比(%)城镇乡村累积百分比(%)城镇乡村很积极1189549.443.8

13、49.443.8较积极586424.329.573.773.3不积极635826.326.7100.0100.0合计239217100.0100.0表 13 调查数据显示,七成教师反应学生参与积极,与学生反馈基本一致,且城、乡差别不大。2.3中小学师生及家长访谈情况阳光体育运动得到绝大多数学生家长支持;学校基本以学生兴趣和现有设施为基础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且氛围比较浓厚。“双减”新政实施以来中小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时间明显增多,积极性显著增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形式更多元,除大课间活动外,增设了周五“拓展课”、课后“托管 1+1”,活动内容也更丰富了。3 结论和建议3 结论和建议3.1 结论人数

14、(n)城镇乡村百分比(%)城镇乡村累积百分比(%)城镇乡村满意54738856.941.156.941.1基本满意 32032333.334.390.275.2不满意952329.924.6100.0100.0合计962943100.0100.0人数(n)城镇乡村百分比(%)城镇乡村累积百分比(%)城镇乡村是76762379.766.179.766.1否19532020.333.9100.0100.0合计962943100.0100.0人数(n)城镇乡村百分比(%)城镇乡村累积百分比(%)城镇乡村是74264877.168.777.168.7否22029522.931.3100.0100.0合

15、计962943100.0100.0人数(n)城镇乡村百分比(%)城镇乡村累积百分比(%)城镇乡村一小时以上76261879.265.579.265.5半小时至一小时 13321113.822.491.185.9半小时以下671147.012.1100.0100.0合计962943100.0100.0人数(n)城镇乡村百分比(%)城镇乡村累积百分比(%)城镇乡村非常了解887436.834.136.834.1基本了解14413260.360.893.788.9不了解7112.95.1100.0100.0合计239217100.0100.0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6、Vol.43,NO.6.2022体育科技2022 年(第 43 卷)第 6 期85(1)70%的学生能认识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参与,三成的学生仍缺乏认知,学校宣传教育需更加细致深入;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有良好的认知,这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引导。(2)绝大多数学生家长支持阳光体育运动,其形式、内容和强度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但学生参与积极性需进一步提高;在氛围营造、设施投入、形式内容多元化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3)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培养锻炼习惯”和“获得两项以上运动技能”目标的学生占比离 85%的国家标准有一定差距。(4)城、乡学校有 94.6%和 77.4%的

17、领导比较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城、乡有 29.7%和 36.9%的学校体育经费和待遇保障没能落实到位。(5)阳光体育运动主要围绕学生兴趣和现有设施来开展,主要有大课间、拓展课、托管 1+1 等形式。“双减”新政落地,学生参加校内外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增多、积极性增强;学校阳光体育的拓展和创新有了时间保障。(6)在学生认知、运动氛围、多样性、实现运动目标、领导重视、经费保障等方面,城镇学校明显优于乡村学校。(7)A 县实施阳光体育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在领导重视、家长支持、教师认知、开拓创新等方面做的不错,尤其在利用“双减”新政为“阳光体育”提质增效方面卓有成效。3.2 建议3.2.1出政策,提高

18、阳光体育的“影响力”为推进阳光体育发展,国家发布 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通知;“双减”新政也为阳光体育带来新动力。校内除大课间活动外出现了“拓展课”、“托管 1+1”等新形式;学生校外也踊跃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以保证每天一小时以上的锻炼时间。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继续加强对阳光体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要向乡村学校倾斜,以减小城乡差异。3.2.2抓校长,提高阳光体育的“关注力”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成效如何,关键在校长。校长重视并亲自参与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成效显著;校长不重视、不参与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就组织无序,流于形式。因此,校长对阳光体育运动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应指

19、定副校长具体分管,督促实施,落实体育经费和教师待遇,扎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稳步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对校长、学校实施目标管理考核。3.2.3抓教师,强化阳光体育的“执行力”体育教师是“阳光体育”的执行者,应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名师以提升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具体措施:一是结合实际开展体育理论培训和网络研修,提高专兼职教师业务水平;二是组织体育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和学术交流,参加省、市级培训和赛课;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四是送教下乡,深入完小、村小上示范课,帮助开展大课间活动和其他课外体育活动,提升乡村学校师资水平和阳光体育活动质量,促进阳光体育城乡

20、一体化同步发展。3.2.4抓创新,增强阳光体育的“吸引力”“双减”政策的实施,为阳光体育的拓展和创新带来了新动力,应根据学生性别、兴趣和基础不同,设计个性化方案,采用分级、分班、分组的方式开展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阳光体育运动,达到改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培养锻炼习惯的目的。目前,素质训练、轮滑、曳步舞等相继出现在大课间;足球、跆拳道也进驻校园;篮球、跳绳、乒乓球等传统项目焕发新的活力。对日益丰富的体育活动加以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学生的锻炼需求,使学校体育真正成为阳光体育、快乐体育。3.2.5补短板,狠抓城乡一体的“保障力”(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重视师德建设。随着“体育强国”

21、战略的实施,学校体育倍受重视,体育教师的地位明显提高,我们应培养体育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使体育教师队伍更趋稳定。二是充实专业教师,优先满足边远地区、乡村中小学,为他们解决“招不到、留不住”的实际问题,努力提升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软实力”。(2)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学校要广开渠道,改善体育设施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应大力支持,特别要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的改善需求。中小学体育场地和设施往往拥挤受限无法扩充,一方面可通过合理布局、推陈出新、强化功能来优化学校内部体育设施,另一方面可在资源共享上做文章,学校体育场所设施可以对外开放,而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也能成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客场”。3.2.6建机制,提升

22、城乡一体的“督导力”(1)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要建立城乡统筹一体、课内课外兼顾、学段差异衔接的阳光体育考核评价机制。应注重形成性考核,对学生参与率、上课表现、认知程度、技能获得、体质改变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为使体育锻炼得到应有的重视,适当增加中考成绩中体育成绩的权重。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开展城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工作,测试成绩要纳入学校、学科、教师的考核。(2)加强活动质量监测。对于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质量,要建立学期自评和年度总结交流制度,适时监控。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定期测试,分析研究,即时改进体育教学、调整阳光体育活动;学校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体育教学与活动质量监测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要实现数

23、字化、城乡一体化,并且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考评、公示并督促整改。(3)强化考核激励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开展阳光体育工作专项督导,督导检查结果直接关联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成绩;还应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的业绩考核与“阳光体育”挂钩,对绩效突出的单位、学校和个人及时表彰,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学校领导实施问责。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李亚辉.甘孜藏区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9.2张元念.常州市新北区中小学阳光体育冬季三项运动开展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1.DOI:10.27048/ki.ggzsu.2021.000493.3王军伟.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治理机制研究J.体育学刊,2022,29(1):124-129.4曹青.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9.5陈海晏.“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昭通市永善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6侯超文,侯本华,朱文仲.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聊城市初级中学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9,38(8):748-752.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43,NO.6.2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