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772625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显示幻灯片: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一、 中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情况根据中国近3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呈急速增长的趋势。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2015年6月30日发布的中国居民2012年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指出我国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十年间的增长幅度是惊人的。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可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两大类。1、年龄:年龄越大,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越高。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研究报告认为,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

2、在发病前都要经过IGT(糖耐量低减)阶段,最新调查结果显示45 -55岁是男性糖尿病的高发阶段。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组织含量逐渐喊少,脂肪组织含量逐渐增多,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能力均下降,B细胞对内源性胰岛素刺激因子,如胰升糖素、抑胃肽的反应性降低、与胰岛素抵抗激素的分泌增加也有一定关系。动画:年龄由小变大,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随之增加2、遗传因素 2型糖尿病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糖尿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8倍。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而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4%53.7%,低于60%,可见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

3、的遗传倾向。显示家庭的视频,字幕显示有糖尿病的成员3、妊娠 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类似之处,妊娠本身是一种对葡萄糖相对不耐受的生理状态。女性在妊娠时有糖耐量异常或分娩过巨大胎儿(出生时胎儿体重4000g)。有报道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未来5年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可达50%。显示肥胖孕妇和巨大胎儿的图片4、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妊娠期糖尿病GDM与PCOS由于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两病之间有密切关系。大多数PCOS患者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GDM)、高胰岛素血症,而GDM的孕妇空腹胰岛素也较正常孕妇高。研究显示GDM孕妇胰岛素抵抗程度明显高于正

4、常孕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和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易发展为隐性糖尿病或糖尿病。动画显示演变过程5、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期的营养状态、出生时低体重以及由消瘦到肥胖的追赶生长,也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有人提出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后来的代谢障碍和增加发生糖耐量低减IGT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低体重新生儿较高体重新生儿在成长期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母亲营养不良或胎盘功能不良可以阻碍胎儿胰腺细胞的发育,尤其是胰岛细胞发育的关键期营养不良,可能会造成其结构和功能的永久性损害。动画显示低体重儿与正常体重儿2型糖尿病的差异6、肥胖(或超重) 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易患因素之一。大量的横断面研

5、究和纵向研究都表明体质指数(BMI)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无论男女性别和许多种族都如此。动画显示随体重增加,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也增加我国11省市的调查发现,DM和IGT患病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上升,超重患DM的危险(RR)为正常人的2.36倍,而肥胖的RR达3.43。7、体力活动不足 许多研究发现体力活动不足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活动最少的人与最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差26倍。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糖耐量。显示肥胖患者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的图片8、膳食因素 高能饮食是明确肯定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膳食危险因素。日本相扑运动员每日摄能达450065

6、00千卡,比一般日本人的2500千卡高得多。他们中40发展为2型糖尿病。目前认为,摄取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缺乏纤维素的膳食也可能与发生2型糖尿病有关。显示日本相扑运动员的图片9、糖耐量损害 IGT是指患者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WHO在1999年公布的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分型方案中,已正式将IGT看成2型糖尿病的一个高危险因素。在IGT患病率高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一般也高。研究发现,IGT在诊断后510年进行复查时,大约有1/3的人发展为糖尿病,1/3转化为血糖正常,1/3仍维持IGT状态。如果IGT伴有以下因素,即原空腹血糖5.0mmo/L,餐后2小时血糖9.

7、4mmo/L,BMI25,腹部肥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增加等,更易转化为糖尿病。而改善膳食和增加体力活动有利于降低IGT向糖尿病的转化率。10、胰岛素抵抗(IR) 临床观察发现,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等病理过程常合并存在,提示这些疾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期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研究证实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空腹胰岛素水平高的人更易发展为IGT或2型糖尿病。肥胖者发展成2型糖尿病前,先有胰岛素抵抗出现。显示相应的化验单11、社会经济状况 糖尿病与社会经济

8、状况紧密相关。富裕国家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在不发达国家,富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也明显高于穷人。我国的调查亦发现,糖尿病的患病率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经济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低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越大。显示能体现经济富裕的图片12、高血压及其它易患因素 许多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血压者高,其它如文化程度、社会心理因素、出生及1岁时低体重、服药史、心血管疾病史也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显示测量血压的过程并突出显示血压为高血压总之,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导致胰岛细胞的选择性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和绝对缺乏

9、有关。遗传、环境、免疫调节和化学因子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促发,也可能保护从而防止糖尿病的发生。遗传因素的作用可能是提供了发病的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可能具有促发疾病的作用。2 型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外周组织(主要是肌肉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机体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使葡萄糖摄取利用减少,从而引发高血糖,导致糖尿病。无论1型或2型糖尿病,单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者仅占少数,95%是由遗传、环境、行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参与和/或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遗传因素是糖尿病发生的潜在原因,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环境因素如肥胖、体力

10、活动减少、高能膳食、纤维素减少及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等因素的作用下,更易于发生2型糖尿病。显示幻灯片: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由于公共卫生资源的限制,预防糖尿病应采取高危人群优先的策略,应根据糖尿病风险程度进行针对性筛查。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首次提出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见表1),总分25分者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表1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糖尿病的早期信号显示图片:糖尿病的早期信号2型糖尿病有没有可识别的早期信号呢?答案是肯定的。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包括: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2 型糖尿病的并发症显示幻灯片:2 型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与合并症2型糖尿病若不进行正确的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将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及合并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及各种感染如:皮肤疖肿、痈、真菌感染;肺结核、泌尿道感染等;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并发症、 微血管并发症(肾、视网膜)、神经并发症、 眼部其他病变、糖尿病足及其他:如皮肤血管扩张、皮下出血、溃疡和关节炎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