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河西堡规划说明书。
一、 河西堡镇规划的依据, 原则和发展条件分析
1、 规划建设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建设部)
( 3.《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 GBJ50137- )
( 4.《甘肃省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
( 5.《河西堡城市总体规划( 1986- ) 》
( 6.《永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 1999-2020) 》
( 7.《永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
( 8.《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
( 9.河西堡镇历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 10.河西堡各驻镇单位的调查资料
2、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促进河西堡镇的快速发展, 建设经济繁荣, 布局有序, 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 生态良好的甘肃第一镇。
2.规划原则
①促进工业发展的原则
河西堡是著名的工业镇, 从其发展历史和发展条件, 以及金昌市生产力布局的要求看, 河西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仍以发展工业为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因此在规划中应首先为城镇的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②区域协调原则
河西堡镇位于金昌市区和永昌县城之间, 又隶属于金昌市和永昌县, 是联系两城的必经之地及两城的铁路枢纽, 因此, 河西堡不但是河西堡镇的河西堡, 而同时又是金昌和永昌的河西堡, 也是甘肃省的河西堡, 因此在河西堡规划中应充分考虑与金昌市区和永昌县城功能的互补与协调, 充分发挥河西堡建设的区域带动作用。
③历史继承原则
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和尊重城镇发展的历史。在河西堡规划中首先要在历史形成的现状上进行合理地优化和调整, 尽量避免大拆大建。同时也要尊重上一次规划的成果, 对上版规划合理的部分予以继承, 不足的部分进行修改完善。
④生态可持续原则
城市建设应以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为限制, 以实现城市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为目标。河西堡地处干旱地区, 水、 土资源是制约城市发展的最基本因素, 因此在河西堡镇规划中应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为限, 确定合理的发展规模, 并提倡建设节水型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再利用, 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 镇域概况
1.地理位置
河西堡镇座落在阿拉善台地与祁连山地槽之间的龙首山东延部分, 位于河西走廊东端, 龙首山南麓。镇域东接水源乡, 西邻山丹县, 北依金川区, 南与城关镇、 东寨乡、 六坝乡接壤。北距金昌市23公里, 南距永昌县26公里。地理座标为东径102o01′~102o08′, 北纬38o21′~38o26′之间, 面积475.45平方公里。河西堡位于金昌市辖区中部, 属永昌县管辖, 古长城遗址在镇北穿过。
2.自然条件
河西堡镇四周三面环山, 南及西南面山岭重迭, 相互交错, 有营盘山、 风门山、 西北为东大山, 东北为板门山低山丘陵, 东南方向为平坦的走廊地带, 通向武威盆地, 形成由武威盆地向西北方向延伸的一段尽端走廊形峡谷。镇域地形狭长,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海拔高度在1700~1800米之间, 盆地内部为第四纪洪积冲积物组成的平原, 系与山前洪积扇褶皱相连的戈壁滩。金川河由南侧山峡进入盆地, 贯穿盆地中心, 将完整的倾斜平原切割为东西两大块, 平原河谷发育有河漫滩与一级阶地, 无断层经过。北部丘陵山区河谷切割较剧, 发育有五六级阶地, 并有断层经过。
镇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的中温带干旱区, 属干寒的大陆性气候, 主要受西伯利亚干燥的高气团及内蒙新疆的高压气团等控制, 气候干燥, 多风沙, 雨量稀少, 蒸发量大, 冬季漫长而严寒, 夏季凉爽。气温年度化幅度大, 年平均气温7.7℃, 年最高气温35℃, 最低-23℃, 无霜期136天, 年日照时数2884小时, 年降雨量为158mm, 蒸发量2150mm, 昼夜温差悬殊。冬春季以西北风为主, 夏季以东南及东风为主。最大冻土深度为1.33米。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风、 干热风、 霜冻、 冰雹、 暴雨和干旱等, 尤以干旱经常发生, 危害严重, 多发生在五、 六、 七月。
境内水资源较为匮乏, 仅有金川河河流一条, 发源于祁连山主峰冷龙岭北坡, 属河西内陆石羊河水系, 年平均流量4.36立方米/秒,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5亿立方米, 金川河中游建有水库, 最大蓄水量为7250万立方米。区内地下水属第四纪地层潜水, 构成含水层的地层为带胶结性的砾石层, 地下水埋藏较深, 一般在100米以下。
镇域平原地区地层均为厚层第四纪洪积及冲积物构成, 主要为中——上更新世洪冲积的卵石层所构成, 厚度大于160米, 无断层经过, 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从历史地震和近代地震观测, 与河西堡镇相邻的武威、 山丹均为多次大地震的震中, 地震裂度大, 频率高, 地震裂度为七——八度。由此可推断, 河西堡属于地震活跃地区。
3.自然资源
镇域内矿产资源较多, 储量丰富, 当前已发现并可供开采利用的有: 煤、 铁、 铜、 镍、 膨润土、 花岗岩、 陶瓷用粘土、 石灰石、 白云石、 水晶、 岫石、 磷、 玛瑙等十多种。附近地区有雅布赖盐湖, 林木口图盐湖的盐, 阿右旗巴丹吉的天然碱, 红泉的膨润土等。
4.历史沿革
永昌县历史悠久, 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 已有人类在此生息, 河西堡鸳鸯池马厂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 骨器、 陶器等就是先民们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元十五年, 元世祖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立永昌路, 降西凉府为州, 永昌之名自此始, 意为永远昌盛, 并沿用至今。1982年2月, 国务院批准成立金昌市, 永昌县归金昌市管辖。。
1955年兰新铁路建成通车, 途径河西堡建有河西堡火车站和机务段, 河西堡即成为永昌县的交通门户, 城镇建设开始发展。1957年建成河雅公路、 永河公路; 1958, 金川铜镍矿开发, 1960年为金川铜镍矿的开发配套建设( 在河西堡) 永昌电厂。电厂的建成投产为河西堡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资源, 随后相继建成了东大山铁矿、 河西堡铁厂, 河西堡氮肥厂( 今金昌市氮肥厂) , 东方红铁厂( 今铁合金厂) 面粉加工厂, 县水泥厂、 磷肥厂、 水泥厂等企业, 金融商业、 服务业、 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也相继布局于此, 至此城镇已初具规模。
三、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1.发展条件分析
1.优势条件
( 1) 区位优势
河西堡镇位于金昌市和永昌县城的中间部位, 是金昌市的几何中心, 既起着联系金昌和永昌北南两城的作用, 又是金昌市的铁路枢纽。优越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河西堡在金昌市无可替代的地位, 成为全市重点建设的地区之一。
( 2) 交通优势
河西堡镇位于兰新铁路沿线, 并设有客货运混合的二等站, 是金昌市和永昌县的铁路运输枢纽站, 又有9条企业的铁路专用线, 大大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河西堡也是金昌市的公路交通中心之一, 有省道212, 即金昌—永昌公路, 河东( 大山) 公路, 河九( 墩湾) 公路经过, 公路交通方便, 四通八达。
交通条件优越是河西堡镇发展的重要的有利因素。
( 3) 资源优势
河西堡境内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有黑色金属铁矿, 有色金属铜矿和镍矿, 还有非金属矿产石英石, 石英砂, 白云岩, 煤等。周边地区有丰富的化工矿产, 如雅布赖盐湖、 林木口图盐湖的盐; 阿右旗巴丹吉的天然碱; 红泉的膨润土等。
( 4) 政策优势
河西堡的发展有较为有利的政策优势。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河西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河西堡镇又是永昌县和金昌市确定的重点发展的地区和城镇, 能享受到多种优惠政策, 对促进城镇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 5) 发展基础好
河西堡是金昌市的交通枢纽和工业重镇, 有金化集团、 金昌电厂、 永昌水泥厂、 永昌铁厂等工业企业驻镇,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河西堡的社会事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在永昌县也首屈一指, 建设水平能够和永昌县城媲美。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为河西堡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劣势条件
( 1) 生态环境较差
河西堡地处干旱地区, 年均降水量仅为155.8毫米, 蒸发量则高达2150毫米。区内水资源非常有限, 仅靠金川峡水库供镇区生活及工业生活用水。河西堡地区植被覆盖率低, 周边多为荒滩、 戈壁, 冬春季节多发沙尘暴, 对城市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 2) 工业二元结构明显
河西堡镇虽是一工业重镇, 但驻镇企业多为省直属企业, 这类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 生产生活自成一体, 原料、 市场或两头在外, 或自建原料采供系统, 生活设施各单位自行建设, 自我服务, 缺乏与当地经济社会的融合, 二元结构明显, 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 是今后河西堡城镇建设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3.发展机会
( 1) 随着区域经济的繁荣, 河西堡的建设步伐将会加快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 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大, 金昌市将重点建设金武公路( 金昌-武威) , 金昌-永昌高速公路, 312国道永昌段改造等工程, 形成以国道、 省道及金武公路为主干线, 县乡公路为支线, 乡村道路为补充的区域公路网络;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加快引硫济金工程建设; 加快实施”金桥”工程, 实现信息现代化, 实现与国际信息高速公路的联结; 同时国家还将投入资金, 改进西部的生态环境, 这样金昌市的各项建设必将进入一个更高的和更快的阶段。因此为金昌市的对外交通门户和重点工业镇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2) 河西堡的工业建设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产业政策, 有可能得到较快发展。
河西堡的工业结构是以化工、 电力、 建材等能源、 原材料, 生产资料等工业行业为主, 而西部大开发中的产业发展政策之一就是要充分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 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 加快能源, 原材料工业的开发。这样的产业政策为河西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4.威胁
( 1) 来自环境方面的威胁
河西堡的自然环境较差, 水源不足, 植被稀少, 如果在今后的开发中不注意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河西堡的建设将会因环境的不断破坏而亮起红灯。
( 2) 来自地区竞争的威胁
不可否认, 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竞争。在大的方面, 有东西部的竞争, 省内其它地区的竞争, 小的方面有市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竞争。金昌市区, 河西堡, 永昌县城若不能充分地协作, 形成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地域分工, 则有可能经过过度竞争对三地造成伤害。而河西堡在三地竞争中只有交通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 而在政治资源方面处于绝正确劣势, 因此若不能与金昌和永昌形成合作关系, 很可能在竞争中受损
四、 河西堡镇的建设目标
1.人口规模
河西堡镇城市规划区内现有常住人口共37198人, 其中居民27775人, 农业人口9423人。另外还有每天通勤人口1000人, 流动人口约3000人。
参照”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人口自然增长率8.5‰控制指标, 并考虑河西堡人口结构和自然变动的历史, 确定城镇规划区近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控制指标为8‰和7‰。城镇人口的机械增长率按近期25‰, 远期20‰估算, 那么河西堡镇近远期的规划常住人口分别为:
近期: 43754人
远期: 66208人
暂住及通勤人口近期增长到5000人, 远期增长到10000人。流动人口近期增加到8000人, 远期将增加到15000人, 那么城镇的总规模将为:
近期: 48754人 按50000人控制
远期: 76208人 按80000人控制
表1 河西堡镇人口调查一览表 单位: 人, ‰
序号
年份
总人口
男
女
非农业人 口
农 业 人 口
流 动
人 口
自然增长 率
机械增长 率
1
1990
8
2
1991
9
3
1992
20695
4
1993
41067
20849
20218
21377
19690
5
1994
41574
21191
20383
21808
19766
7.24
12.27
6
1995
42586
23372
19214
22265
20321
11.64
24.05
7
1996
43610
23734
19876
22792
20818
13.67
23.76
8
1997
44424
24023
1
23701
20423
2958
10.09
18.49
9
1998
45806
25086
20720
25504
20302
1731
9.71
30.17
10
1999
46190
25260
20930
26006
4
1584
9.77
8.41
11
46584
25350
21234
26397
7
1635
10.48
8.49
12
47071
25567
21504
26705
20366
1788
9.18
10.40
13
47471
25768
21703
27043
20428
1680
9.48
8.46
14
48004
25985
21979
27555
20449
1378
7.86
11.17
15
48201
26171
22130
27730
20471
964
8.34
4.10
16
60040
31915
28125
39684
20356
856
5.78
218.75
备注: 1.1998年前, 农业户口属镇政府管理;
2.1992年前, 暂住人口未做统计;
3. 总人口中包括农垦转入11905人。
全镇现有市属完全中学1所, 农垦中学1所, 普通中学3所, 小学15所, 教职工人数500余人, 在校学生9000余人。全镇有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永昌县中医院等医疗机构42处, 有医护人员450余人, 有病床340余张。
2.城镇性质
经过前述分析, 河西堡镇规划的城镇性质是: 以发展化工、 电力、 建材工业主的工业重镇, 金昌市的工业与交通中心。
3.主要的建设目标
河西堡镇未来建设应改为集中式建设发展, 将居民区, 工业区集中布置, 而且位于适当位置。在扩大地域面积基础设施上增加部分绿化面积。
五、 镇区总体布局现状
1.环境分析
河西堡镇位于阿拉善地台与祁连山地槽之间, 龙首山南麓, 三面环山, 东西方向为平坦的走廊地带。
金川河自西南经镇区东部流向东北。区内地形平坦,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 坡降一般为1%左右。海拔高程为1720左右。本区降水量年仅158毫米, 因而比较干旱, 造成区内荒漠化地貌特征比较明显, 特别是在北部。干旱所引发的另一环境特点是植被生长不良, 难以成活, 因此区内整体环境特点是气候干旱, 地貌类型丰富, 生态功能脆弱。
2.现状特点
河西堡镇的突出职能是工业与交通, 因此其建设也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的。
铁路站场位于镇区西部, 它是兰新铁路线上的一个中间二等站。除兰新线的正线以外, 区内尚有到电厂、 铁厂、 化工厂的铁路专用线, 以及至金昌的铁路支线。铁路线对镇区形成三面围合之势。
工业现状布局比较散乱, 基本可分为四个片区。西南片区有铁厂, 镇区中部有化工厂和电厂, 北部为水泥建材工业, 金川河东为乡镇企业片区。
生活居住区主要沿金昌路分布, 主要公用设施, 如医院、 学校、 商业及行政办公都分布在这一条线上。
3.用地布局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河西堡镇现在用地布局不集中, 虽是一工业重镇, 但驻镇企业多为省直属企业, 这类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 生产生活自成一体, 原料、 市场或两头在外, 或自建原料采供系统, 生活设施各单位自行建设, 自我服务, 缺乏与当地经济社会的融合, 二元结构明显, 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 是今后河西堡城镇建设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六、 河西堡镇的总体布局规划
1.布局原则
河西堡镇的工业区应移至河流的下游处, 居民区较为分散布置, 以及在每片居民区出都有相应的商业与文化设施, 以保证居民的方便, 也为上班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功能分区与空间结构
将河西堡镇的北部大部分集中为居民区, 西部为一二类工业用地, 且污染较轻。中部位商业集中区, 并设有广场。南部集中附近的一些村民, 并在其周围划分一些农业用地。顺着河流下游处, 集中布置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以及在河西堡镇的东部集中布置工业区。
3.各类用地布局
一二类用地集中在河西堡镇的西南, 三类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东部以及沿河下游地带。
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号
用 地 名 称
面积(万㎡)
占总建设用地(%)
人均(㎡/人)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1
R
居住用地
264.3
300
52.71%
20%
67.4
37.5
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33.2
2.21%
4.15
其
中
行政办公用地
3.1
7.3
0.62%
0.48%
0.79
0.91
文化设施用地
5.4
25.8
1.08%
1.7%
1.38
3.23
教育科研用地
53.6
7.8
10.69%
0.52%
13.7
0.98
体育用地
58.1
3.9%
7.26
医疗卫生用地
25.0
17.4
4.99%
1.2%
6.4
2.18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3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11.5
80.0
2.29%
5.3%
2.9
10
4
M
工业用地
116.5
600
23.23%
40%
29.7
75
5
W
物流仓储用地
33.1
71.1
6.60%
4.7%
8.4
8.89
6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11.3
48.2
2.25%
3.21%
2.9
6.03
其中: 城市道路用地
7
U
公用设施用地
27.4
5.46%
7.0
8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203.7
13.58%
25.46
其中: 公园绿地
48.2
3.2%
6.03
9
H
城市建设用地
501.4
1500
100.0
100.0
127.9
187.5
注: 现状人口为39198人, 2020年规划人口为8万人。
用地平衡表
七、 道路交通规划
1. 对外交通
( 1) 现状分析
河西堡镇交通便利, 有兰新铁路经过镇区, 设有二等中间站, 业务性质为客货运站。 客运量达181649人, 货运量达1153799吨。兰新铁路在镇境内全长46公里, 镇区内还有金川公司专用线5公里, 永昌电厂专用线4公里, 河西堡铁厂专线3.2公里。镇境内有省道212线18公里, 县道河清公路30公里。河西堡镇为金昌市和永昌县的对外交通门户和物资集散地。
( 2) 规划设想
关于铁路, 金昌车站位于镇区西南部, 为兰新线上的一个二等中间站。业务性质为客货运站, 办理旅客行包的到发, 整车、 零担、 集装箱、 危险货物的到发, 摘掛列车改编, 区段列车的编解; 担当货物线、 专用线、 段管线及专用铁道交接站车辆的取送。 , 金昌车站客运量为18万人次, 货运量为115万吨。在镇区专用线主要有电厂( 化工厂) 专用线, 铁厂专用线, 石油公司专用线等。
关于公路, 省道212线从镇区东部经过, 分别通往金昌和永昌, 道路等线为二级公路。因此规划要求在道路两侧设15米的控制带。永昌至金昌在未来拟建高等级公路。但由于当前尚未进行到规划设计阶段, 因而在本区的走向也难以确定, 本规划在镇区东部为其留有发展用地。
2. 城镇道路交通
( 1) 道路交通现状
河西堡镇交通便利, 有兰新铁路经过镇区, 设有二等中间站, 业务性质为客货运站。 客运量达181649人, 货运量达1153799吨。兰新铁路在镇境内全长46公里, 镇区内还有金川公司专用线5公里, 永昌电厂专用线4公里, 河西堡铁厂专线3.2公里。镇境内有省道212线18公里, 县道河清公路30公里。河西堡镇为金昌市和永昌县的对外交通门户和物资集散地。
( 2) 路网结构与道路规划
路网结构采用棋盘式格局, 道路分为主干路和次干路, 以及支路。
( 3) 广场.停车场.汽车站等交通设施规划
广场放在镇中心, 停车场大多为地下停车场, 在火车站, 市中心, 以及工业区有较大停车场布置。汽车站其附近设有汽车修配中心, 方便居民。对外交通用地布置于汽车站附近。
表为城镇道路分析表;
河西堡镇总体规划道路一览表
分
类
序号
道路名称
长度( 米)
红线
宽度
性质
断面组成
备注
主
要
道
路
1
河雅路
4760
40
主干路
6+4.5+2+15+2+4.5+6
三块板
2
创业路
4165
40
主干路
6+4.5+2+15+2+4.5+6
三块板
3
河西路
4036
40
主干路
6+4.5+2+15+2+4.5+6
三块板
4
东兴路
4011
40
主干路
6+4.5+2+15+2+4.5+6
三块板
5
河中路
4006
40
主干路
6+4+1.5+21+1.5+4+4
三块板
6
人民路
5400
40
主干路
4+4+1.5+21+1.5+4+4
三块板
7
青年路
5260
40
主干路
6+4.5+2+15+2+4.5+6
三块板
次
要
道
路
8
北一路
3516
24
次干路
6+12+6
一块板
9
北二路
1206
24
次干路
7+16+7
一块板
10
北三路
1296
24
次干路
6+12+6
一块板
11
北四路
2826
24
次干路
7+16+7
一块板
12
北五路
3506
24
次干路
7+16+7
一块板
13
北六路
5550
24
次干路
6+16+6
一块板
14
北七路
1200
24
次干路
6+16+6
一块板
15
西一路
650
24
次干路
7+16+7
一块板
16
西二路
366
24
次干路
6+12+6
一块板
17
西三路
2326
24
次干路
7+16+7
一块板
18
西四路
1826
24
次干路
6+12+6
一块板
19
西五路
1425
24
次干路
6+12+6
一块板
20
西六路
1336
24
次干路
6+12+6
一块板
21
西七路
936
24
次干路
6+16+6
一块板
22
西八路
4020
24
次干路
6+12+6
一块板
23
西九路
740
24
次干路
7+16+7
一块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