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1.总论 1
1.1 项目由来 1
1.2评价依据 1
1.3评价目的及原则 2
1.3.1评价目的 2
1.4评价内容及重点 2
1.4.1评价内容 2
1.5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3
1.6.评价等级和范围 4
1.6.1评价等级 4
1.7环境保护目标 4
1.8.环境质量标准及标准实施级别 5
1.8.1环境质量标准 5
2区域环境概况 7
2.1地理位置与交通 7
2.2自然环境概况 7
2.4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8
3.工程分析 10
3.1现有工程 10
3.1.1改造范围 10
3.2拟建项目工程概况 11
3.3平面布置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1
3.4交通与绿化 12
3.5公用工程及主要能源消耗 13
3.6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节点 16
3.7主要污染源强及其分析 17
4建设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20
4.1现有建筑拆迁对环境影响分析 20
4.2.2施工期扬尘对环境影响分析 21
4.2.3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22
4.2.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26
4.2.5施工期废水 27
5.营运期外环境对本项目选址处环境影响分析 27
6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29
6.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29
6.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30
7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3
7.1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环境质量 33
7.2自然景观影响分析 34
7.3城市景观的影响 34
8产业政策、清洁生产及总量控制分析 34
8.1产业政策 34
8.2清洁生产分析 35
8.3总量控制分析 36
9.公众参与与调查 36
9.1 公众参与的目的及原则 37
9.2公众参与与公示内容 37
9.3公众参与与调查表 42
9.4调查结果 44
10项目选址及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45
10.1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45
10.2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46
1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46
11.1社会效益分析 46
11.2环境效益分析 47
12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47
12.1环境管理 47
12.2环境监测计划 49
13结论及建议 50
13.1结论 50
13.2建议 51
附件:
⑴《(**)区(**村)新城危旧住房改造项目的立项申请》 2008.07;
⑵《(***)市规划局关于(**)区危旧房异地搬迁建设选址的规划意见》(***)市规划局 市规〔2008〕61号;
⑶《(***)市(**)区房管局关于(**)区(**村)新城暖通的证明》(***)市(**)区房管局古房管政〔2008〕22号
⑷《(***)市(**)区城乡建设管理局关于(**村)新城建设有关生活污水排放的情况说明》;(***)市(**)区城乡建设管理局 古建政发〔2008〕97号
附图:
地理位置图
项目平面布置及周边关系示意图
1.总论
1.1 项目由来
(***)市(**)区现有多处震后建设的平房,由于使用时间较长现基本成为危旧平房,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震后危旧平房改造的实施意见》和(**)区政府《关于(**)区危旧住房改造项目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决定进行(***)市(**)区危旧住房改造“**花园住宅小区”项目。为了使该项目早日实施,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要求,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执行环保“三同时”要求。2008年07月,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所立即开展工作,经现场踏勘、调查、收集资料等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区规划设计和该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编制了《(***)市(**)区危旧住房改造“**花园住宅小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1.2评价依据
1.2.1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2月28日;
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98]第253号文件;
⑶《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年] 31号文件;
⑷《(某)省环境保护条例》(1994年11月2日(某)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05年3月25日(某)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5年3月25日修订);
⑸关于落实(某)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纪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某)省环境保护局(通知)冀环管[2000]506号;
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⑻《(某)省政府贯彻国务院《决定》的实施意见》冀政[2006]65号文件。
⑼(某)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决定》冀环办发[2007]65号;
⑽《(某)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要点》的通知》(冀环办发〔2007〕70)
1.2.2项目依据
⑴《(**)区(**村)新城危旧住房改造项目的立项申请》 2008.07;
⑵《(***)市规划局关于(**)区危旧房异地搬迁建设选址的规划意见》(***)市规划局 市规〔2008〕61号;
⑶《(***)市(**)区房管局关于(**)区(**村)新城暖通的证明》(***)市(**)区房管局古房管政〔2008〕22号
⑷《(***)市(**)区城乡建设管理局关于(**村)新城建设有关生活污水排放的情况说明》;(***)市(**)区城乡建设管理局 古建政发〔2008〕97号
1.3评价目的及原则
1.3.1评价目的
⑴通过调查和监测,查明项目所在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现状;
⑵根据该区域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功能要求,结合拟建项目的工程特点,分析论述该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⑶根据分析结果,从环保角度做出该项目小区建设工程是否可行的结论,并对建设工程提出合理的、有效的环保措施和建议,为环保主管部门决策、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2评价原则
⑴坚持环境影响评价为工程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注重环评的实用性原则,以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开展环评工作。
⑵贯彻“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环保政策、法规。
⑶贯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的原则。
1.4评价内容及重点
1.4.1评价内容
本评价内容为:区域环境概况、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工程分析、建设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营运期外环境对本项目选址处环境影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清洁生产及总量控制、项目选址及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结论与建议。
1.4.2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周围环境特征和本项目的工程特点,确定评价以工程分析为基础,以污染防治措施论证、施工期及营运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以及道路交通噪声对小区声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分析为重点。
1.5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本项目特点、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建设地区的环境状况,采用矩阵法对可能受到本项目影响的环境要素进行识别,其结果见表1-1。
表1-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表
环境因素
工程因素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气质量
地下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
声环境
生态
区域经济
生活水平
健康
精神文明建设
施工期
废水
-1
运输
-1
+1
+1
-1
废气排放
-1
-1
固体废物
-1
-1
+1
噪声
-2
-1
劳动就业
+2
+1
+1
运营期
污水
-1
废气
-1
噪声
-1
固废
-1
+1
劳动就业
+2
+2
+2
注:①+、-分别代表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②数字1、2、3分别代表影响程度轻微、中等、较大。
由表中可以看出,本项目施工期不利影响因素主要是施工废气、废水、噪声、固废,但施工期的负面影响是短期的,随着施工期结束影响消失,同时施工过程对于社会环境产生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运营期对环境不利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废气、污水、噪声、固废,但其对社会环境也产生正面影响,表现在项目对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精神文明建设上。
根据表1—1和本工程外排污染物特征,并结合拟建选址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确定本工程的现状及影响评价因子,见表1-2、表1-3。
表1—2 施工期主要评价因子的筛选
污染物因子
废水
COD、SS、氨氮、
噪声
等效A声级
废气
TSP
固废
建筑垃圾
表1—3 营运期评价因子筛选
环境要素
项目
评价因子
大气环境
现状评价
SO2、TSP
污染源
生活炉灶
影响分析
恶臭、烟尘、SO2、非甲烷总烃
声环境
现状评价
等效连续A声级
污染源
等效A声级
影响评价
等效连续A声级
1.6.评价等级和范围
1.6.1评价等级
声环境评价等级:根据拟建小区周围环境情况及工程特征,营运期无强噪声源;小区建成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评价等级为三级。
本工程为住宅小区建设,主要为土建工程。项目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其影响是暂时的;小区建成后由市政统一供热、供气。大气影响评价只进行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影响分析。
该小区建成后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最终入(**)区污水处理厂。因此只做排放口达标分析。
1.6.2评价范围
根据评价等级和导则要求,噪声评价范围确定为⑴施工期:为施工场界至周围敏感点;⑵运行期供水加压泵等设备房噪声为站外1m。
1.7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本项目的性质及工程内容,确定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4。
表1-4 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敏感目标
相对于
小区方位
相对于
区界距离
相对于
施工噪声源距离
功能
施工期
东南楼居民居住小区
北侧
15m
30m
居住
花丛村居民居住小区
北侧
10m
25m
营运期
拟建小区
居住
1.8.环境质量标准及标准实施级别
1.8.1环境质量标准
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表1中二级标准;
⑵声环境质量标准小区住宅楼处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标准。
1.8.2 污染物排放标准
⑴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三级标准即COD:500mg/L ,SS:400mg/L,动植物油:100 mg/L;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中NH3-N:35 mg/L;
⑵中水处理站恶臭气体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二级标准;
⑶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⑷地下车库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即非甲烷总烃:4.0 mg/ m3;
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5。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1—6、1—7。
表1—5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环境
类别
污染
因子
取值时间
浓 度 限 值
标 准 名 称
级别
浓度
单位
环
境
空
气
SO2
日平均
二级
0.15
mg/Nm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小时平均
0.50
TSP
年平均
0.20
日平均
0.30
声环
境
等效
昼间(夜间)
1类
55(45)
dB(A)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表1—6 污染物排放标准
类别
污染物
级别
标准值
单位
标准名称
生活
污水
COD
三级
500
mg/L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SS
400
动植物油
100
BOD5
300
NH3-N
35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地下车库废气
非甲烷总烃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4.0
mg/ m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恶臭气体
氨
二级
1.5
mg/m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厂界限值
硫化氢
0.06
臭气浓度
20
无量纲
表1—7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dB(A)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卸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振捣棒等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
65
55
1.8.3其他
中水回用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GB/T18921-2002)。中水水质标准见表1—8。
表1-8 中水回用水质标准
项目水质标准
色度
SS
(mg/l)
BOD5
(mg/l)
LAS
(mg/l)
PH
氨氮
(mg/l)
总大肠菌群(个/L)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冲厕
≤30
-
≤10
≤1.0
6-9
≤10
≤3
道路清扫、
消防
≤15
≤1.0
≤10
城市绿化
≤20
≤1.0
≤20
2区域环境概况
2.1地理位置与交通
拟建项目所占地位于(***)市(**)区(**村)东南楼南侧。项目选建地址周边环境为项目区界东侧为规划中的唐林南路(现为狭小乡道);项目区界南侧为闲置地,项目区界南侧约100米处为(**)区外环路;项目区界西侧大部分为闲置地,项目区界西南为花丛村平房居住区和花丛村各自楼住宅区;项目北侧为花丛村平房居住区、花丛村各自楼住宅区、东南楼平房居住区和东南楼各自楼居住区。
项目选建地址处现有建筑物五处,其中三处为废弃的房屋厂房,另外两处为个体企业,(悲伤逆流成)河流经本项目选建地址处,基本为闲置地。
2.2自然环境概况
⑴地形与地貌:(**)区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向西倾斜,北部以低山为主,海拔高度在200m左右;中部是几条东西走向的山丘,海拔约70m;南部以冲积平原为主,海拔约40m;全区共分北部丘陵区、中部洪沟冲积扇山前平原,南部冲积平原和塌陷低洼地四种地貌类型。
(**)区地处燕山沉降带东南部,山麓冲积平原中部,冀东滦河洪冲积扇上。次级构造为开平向斜盆地,向斜轴自西向东横贯全区,为(**)区地质主要控制性构造。从北向南依次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以矽质石灰岩为主)、寒武系(以灰岩、泥岩为主)、奥陶系(灰岩)、石炭系、二迭系(煤和矾土层)。地表为第四纪覆盖物,由北向南逐渐加厚。
⑵气象气候特征:该区域的气候气象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2℃,年平均降雨量648.1mm,集中于7—8月,年平均风速2.1m/s,盛行W风,年频率11%,年静风频率6%。
⑶水文:该区主要河流有石榴河、(悲伤逆流成)河。石榴河河水主要为附近煤矿的矿井水和城市污水,污染较重,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悲伤逆流成)河属季节性河流,河水主要靠降水补给,冬春两季河水很少,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
2.3 社会环境概况
(**)区由王辇庄、习家套、大庄坨、范各庄、卑家店5个乡和6个街道办事处组成,现有人口约为3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3万人,农业人口9.1万人。
农业概况:现有耕地约9977公顷,农村劳动力4.5万人,粮食作物总产量24912万公斤。近年来(**)区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建设蔬菜、林果、准养殖等基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853万元。
工业概况:(**)区城区内工业较为集中,主要工业有煤炭、轧钢、水泥、陶瓷、化工、炼焦、机械设备制造等,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家,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95188万元。
2.4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2.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次环评由(***)市(**)区环境监测站对选建地址处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
⑴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为TSP、SO2两项;
⑵监测时间、监测频率:2008年07月30—08月03日,连续监测5天, TSP每天连续采样12小时;SO2每天连续采样18小时,每次采样1小时。
⑶监测布点:拟建项目区域内永兴路两侧各设一个监测点。
⑷监测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方法进行。
⑸监测结果分析及现状评价
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监测期间TSP、SO2日平均浓度统计及评价结果见表2—1、2—2。
表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mg/m3
项目
时间
地点
1#永兴路东
2#永兴路西
TSP
(日均值)
SO2
(日均值)
TSP
(日均值)
SO2
(日均值)
07月30日
0.195
0.023
0.198
0.023
07月31日
0.213
0.023
0.210
0.024
08月01日
0.253
0.025
0.248
0.024
08月02日
0.167
0.019
0.163
0.020
08月03日
0.209
0.016
0.210
0.017
表2—2 日平均浓度现状监测与评价 mg/m3
监测点
污染物
标准值
浓度范围mg/m3
超标率%
标准指数P
最大超标倍数
1#永兴路东
TSP
0.30
0.167-0.253
0
0.56-0.84
0
SO2
0.15
0.016-0.025
0
0.11-0.17
0
2#永兴路西
TSP
0.30
0.163-0.248
0
0.54-0.83
0
SO2
0.15
0.017-0.024
0
0.11-0.16
0
由表可见,评价区内TSP日均值浓度现状监测值范围为0.163-0.253mg/m3,Pi指数范围为0.54-0.84,超标率为0。评价区内SO2日均值浓度现状监测值范围为0.017-0.025mg/m3,Pi指数范围为0.11-0.17,项目选建地址东西两区的环境质量基本相同,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4.2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008年07月30日(***)市(**)区环境监测站在本项目拟建地点进行了声环境质量监测,各监测点点位详见监测报告。
监测数据见表2-3。
表2-3 拟建项目区界噪声环境现状监测值 单位:dB(A)
监测点位
监测值dB(A)
标准值
达标情况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北区界
46.2
42.4
55
45
达标
达标
2# 东区界
44.4
39.7
达标
达标
3# 东区界
47.0
39.0
达标
达标
4# 南区界
45.6
38.0
达标
达标
5#北区界
51.5
41.8
达标
达标
6#西区中部
51.8
40.9
达标
达标
7#南区界
43.4
43.3
达标
达标
8# 东区中部
50.3
40.3
达标
达标
9#北区界
44.0
45.5
达标
达标
10#南区界
41.7
38.0
达标
达标
11#西区界
57.4
36.0
超标
达标
12#西区界
48.5
37.1
达标
达标
由表2-3可见,拟建项目选址处除11#点位昼间声环境监测值略有超标外,其余各监测点位处昼夜间声环境监测值均可以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相应标准限值要求。项目选建地址处声环境质量良好。
3.工程分析
本工程为(***)市震后危旧平房改造的组成部分,设计新建住宅小区一处将(**)区7处危旧平房区的居民搬入到本项目新建住宅内。
3.1现有工程
3.1.1改造范围
本项目计划搬迁7处危旧住房小区,涉及到的搬迁区内的建筑面积10.45万m2,居民2612户,居住人口约7477人,涉及到的搬迁小区的具体情况详见表3-1。
表3-1 搬迁小区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搬迁小区名称
建筑面积
(万m2)
设计搬迁户数
(户)
设计搬迁人数(人)
1
(**村)东南楼平房
0.09
15
48
2
(**村)东南楼各自楼
2.83
534
1433
3
(**村)花丛村各自楼
5.03
1108
3324
4
(**村)花丛村平房
0.12
32
96
5
(**村)南兴瓦平房
1.45
720
2146
6
十九中平房
0.08
19
43
7
白马山楼各自楼
0.85
184
387
合计
10.45
2612
7477
3.1.2现有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
1、废气:现有的危旧住房小区内居民冬季取暖燃用小煤炉,居民均独立采暖,年用煤量为7836t。燃煤排放一定量烟尘和SO2,根据《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P197计算燃煤炉排放的烟尘16.1t/a、SO292.5t/a。
注:燃煤量按3吨/户.年计算。燃烧1t煤 产生2.05kg烟尘、10.49kg SO2。
2、废水:原有住户的住房条件较差,市政设施较落后,给排水条件差,用水量相对较低,年用水量约15.2万t。生活污水为不达标排放,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NH3-N,排放量分别为42.4t/a、26.8t/a、12.0t/a;
3、固废:炉渣和生活垃圾排放量分别为1507.8t/a和5733t/a。
3.2拟建项目工程概况
⑴项目名称:(**)区(**村)新城危旧住房改造项目;
⑵建设性质:新建;
⑶建设地点:(***)市(**)区(**村)东南楼南侧;
⑷工程总投资:4.0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00万元,占总投资的0.5%;
⑸建设单位:(**)区危改指挥部;
⑹占地面积:总占地面积133400m2;
⑺建设规模: 项目总建筑面积200000m2;
其中住宅面积为175000m2,公共建筑5000 m2,地下建筑面积20000 m2
⑻主要建设内容:
●住宅楼
小区共建30栋住宅楼,每栋楼均为六层五楼门设置,户型分为大、中、小3种,其规格设计为105 m2~128 m2、70m2~89.5 m2和50 m2~70 m2。其中90平米以下户型的总户数占小区住宅总户数的78.24%,90平米以下户型的建筑面积占拟建小区住宅总建筑面积的70.23%。满足国家有关文件中关于新建小区住宅套型建筑面积的限制条件要求。
●其它
建有物业、会所等建筑物,建筑面积为5000 m2。
本项目中无底商和商业楼
⑼建设期:2008年11月—2010年03月
⑽回迁内容:项目建成后拆迁户全部回迁。
⑾施工进度:本项目分两期施工,一期施工内容为建设通过小区的规划中的永兴路东侧20栋居民住宅楼。二期施工内容为建设通过小区的规划中的永兴路西侧10栋居民住宅楼及会所等。本项目一期工程计划建设期为2008年11月-2009年10月,二期工程计划建设期为2009年03月-2010年03月
3.3平面布置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拟建项目总用地面积133400m2,项目整体设计利用选建地块呈近似矩形,规划中的永兴路南北向横穿小区的特点,依规划中的永兴路将小区分为东西两区,其中东区有住宅楼20栋,西区有住宅楼10栋。小区东区的东侧紧临规划中的唐林南路,因此小区东区界东侧设计建30米宽的绿化带,其余区界各建10米宽的绿化带。规划中的永兴路两侧分别预留25米宽的绿化及道路附属设施用地。所有住宅楼均南北方向排列布置。小区分别在东南西北区界处和规划中的永兴路两侧均设置出入口。在小区东区界处设地下车库一处。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3-2。
表3-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 量
1
总用地面积
m2
133400
2
总建筑面积
m2
200000
2.1
住宅
m2
175000
2.2
公共建筑
m2
5000
2.3
绿化率
%
35
3
绿化面积
m2
46690
容积率
%
1.5
4
容纳总户数
户
3000
5
居住总人口
人
7477
6
地上停车位
位
400
7
地下建筑面积
m2
20000
7.1
储藏室
m2
7000
7.2
地下车库
m2
13000
7.3
地下停车位
位
300
3.4交通与绿化
⑴交通
小区分别在东南西北区界处和规划中的永兴路两侧均设置出入口。
小区规划中,道路骨架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项目的道路网络简洁,通顺,充分注意街景的变化与城市道路的有序衔接。道路系统均同园林设计协调。道路按二级划分,小区级道路,路面宽度12米,次级道路路面宽度9米。
⑵绿化
在小区东区界东侧设计建30米宽的绿化带,其余区界各建10米宽的绿化带。规划中的永兴路两侧分别预留25米宽的绿化及道路附属设施用地。在小区楼间均设置绿化绿地,小区绿化面积为46690平方米,绿化率为35%。
3.5公用工程及主要能源消耗
公用工程主要是给排水系统、供气系统、供热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
3.5.1给排水
⑴给水系统
给水水源拟由群英道市政供水管网引入进水管。水源通过引一根管径DN=150mm的进水总管引入。
拟建项目设两类供水管路,一路为新鲜水供水管路,水源由拟建项目给水管网引入进水管。市政供水管网主要为常住人口、工作人员等项用水。另一路为中水管路,来自项目中水处理站,中水主要用于冲厕、绿化。
拟建小区总用水量1038.4t/d。其中新水用量751.3t/d,主要为常住人口洗漱、洗浴、厨房及不可预见等项用水;而非冬季中水回用量287.1t/d,该部分水则主要用于冲厕、绿化。用水量详见下表3-3,给排水平衡图见图3-1。
表3-3 小区用水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数量
标 准
备 注
t /d
万t /a
1
冲厕水
7477
36L/人·天
269.2
9.8
中水管路供水
厨房用水
36L/人·天
269.2
9.8
市政自来水管路供水
洗漱、洗浴
48L/人·天
358.9
13.1
小计
120L/人·天
897.3
32.7
包括常住人员、工作人员用水
3
绿化浇洒用水
46690
1L/m2·次
46.7
1.1
每日1次,每次2小时中水管路供水
4
不可预见水量
10%
94.4
3.4
合计
1038.4
37.2
5
消防用水
288
室内消防用水
15 L /s,2小时
108
按2小时计
室外消防用水
25 L /s,2小时
180
按2小时计
注:原设计中人均每天用水量为200L/人·天,根据1992年(***)市用水总体规划,确定(***)市为缺水地区,随着政府的控制及百姓节水意识的提高,本环评报告中以实际用水量120L/人·天 计算。
⑵排水系统
办公及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0%计算,本项目日排放污水约506.3t/d。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入市政管网。
小区内建筑物均设两路排水管路,一路为洗漱、洗浴排水管路,废水产生量为287.1t/d,在非冬季经中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用于冲厕、绿化;而到了冬季由于无法进行绿化,因此主要回用于冲厕,所以每天约有17.9t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入(**)区污水处理厂。
另一路为厨房排水和冲厕排水,废水产生量为506.3t/d。该部分废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到(**)区污水处理厂。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外排废水年排放量合计约18.7万t/a。项目水平衡图见图3-1。
冬季外排
17.9t/d
洗漱、洗浴 –71.8t/d
中水处理站
绿化 -46.7t/d
17.9t/d
269.2t/d
287.1t/d
冲 厕-53.8t/d
358.9t/d
215.4t/d
269.2t/d
厨房-53.8t/d
94.4t/d
215.4t/d
75.5t/d
不可预见-18.9 t/d
751.3t/d
28.8t/d
新水
冬季外排524.2t/d
6.9t/d
市政污水管网
唐海县污水处理厂
非冬季外排506.3t/d
图3-1 水量平衡图
3.5.2燃气系统
拟建项目铺设燃气管道,燃气管道材质碳钢,直埋,由冀东油田生产的天然气经市政管道引入,再由小区内天然气调压站统一供给各用户使用,天然气按75m3/人·年指标计算,每年用气量为56.1万m3 /a。天然气调压站拟设在小区的东北角,地上设置距最近的住宅楼约20m。天然气的基本成分见表3-4。
表3-4 天然气成分表 单位:摩尔百分数
项目
CH4
乙烷
丙烷
N2
异丁烷
异丁烷
其它
H2S
热值(KJ/m3)
数值
89.8463
6.8682
1.7788
0.5577
0.3501
0.3218
0.2771
未检出
39383
3.5.3供热系统
本项目为冬季暖气采暖,由(**村)热电厂和奶糖庄热电厂集中供热,小区设热力交换站一座采暖热负荷为9043.56KW。该项目热力站设计安置在项目选址的东南角,地下设置,距离最近的住宅楼约20米。
3.5.4电气设计
⑴供电
①电源
由群英路接引10KV电源,用电缆引至箱式变压器,双路电源同时供电。配电室将10KV电源电压降至380/220V的使用电压。项目用电主要为空调等设备用电及室内外照明用电。
②该供电系统及电气设备严格遵循《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进行设计。设计3台1000KVA变压器,可满足本项目供电需求。高压系统为单母线分段。低压侧设联络开关,电缆采用直埋。
③小区内消防负荷为一级负荷,其他重要负荷按二级负荷供电,住宅等其他负荷为三级负荷。
④高低压电力外线采用直埋或电缆沟形式敷设。
⑤各用电单位采用分户计量方式,每户电表出户,集中设在首层或每层公共区域。不同用途插座分别设支路,除照明外均装漏电保护装置。
⑥根据计算,本项目用电设备总装机容量约为6721.55KW,经采用电容器无功补偿,补偿后本项目有功功率为3635.04KW,无功功率1199.56KVAR,视在功率3827.85KVA。补偿后功率因数可达0.92。
⑵电气照明设计
住宅室内照明由用户自行设计,公共部分照明光源采用节能型细管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等节能光源,灯具尽量选用高光效灯具。导线采用穿PVC管敷设。
路灯照明选用高为4m~8m的庭院灯杆,光源选择120W~150W高压钠灯,基距为25m~30m,庭院灯选型时要求与小区整体环境相协调,对小区环境起到美化和点缀作用。
⑶建筑物防雷与接地
①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按照国家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设防,接闪器采用Φ10镀锌圆钢在楼面形成网络,引下线及接地体采用建筑物的结构钢筋。
②屋顶围建筑物四周设接闪器,并在屋顶组成不大于10m×10m的网格。接地采用联合接地,建筑物内采用TN-S保护,建筑物内作总等电位联结。卫生间浴室等处作局部等电位联结。
3.5.5通信、电视系统
小区通讯及有线电视由垦丰大街主干电缆接入。
⑴通信系统
采用每栋楼设一条电缆的配线方式,入口采用光纤接口。电话电缆采用管埋地敷设,数据传输干线采用光纤线路穿钢管埋地敷设。
⑵电视系统
居住区有线电视系统设计为750MHz双向传输,满足有线电视系统双向传输的要求;光纤同轴混合网,满足了系统对带宽的要求。
3.5.6中水处理站
本项目中水处理站拟采用以曝气生物滤池为主体的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能力约为13t/h。中水处理站小区南侧地下设置,距离最近的住宅楼约20米。
3.6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节点
小区建成使用后,主要污染源简况见表3-5,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节点见图3-2。
表3-5 污 染 源 简 况
类型
污 染 源
主要污染物
生产特征
去 向
废水
生活污水
COD、SS、BOD5、氨氮、
动植物油
连续
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入(**)区污水处理厂
废气
中水处理站
H2S、氨、臭气浓度
连续
排入大气
生活炉灶
烟尘、SO2
连续
排入大气
噪声
中水处理站设备等
噪 声
间断
外环境
固废物
生活区垃圾
塑料袋、纸屑、厨余、织物等
连续
由环卫部门运至垃圾场
中水处理站
污泥
吸污车吸出后外运
废水、废气、固废、噪声
住宅、商业楼、
居民生活辅助设施
噪声、废气、固废、废水
图3-2 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节点图
3.7主要污染源强及其分析
3.7.1废气污染源强及其分析
本项目废气主要是居民燃气灶产生的废气、中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恶臭废气、地下车库废气。
⑴居民燃气灶产生的废气:小区居民厨房炉灶燃用管道天然气,属清洁燃料,年用量为56.1万标m3。依据烟气中各种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烟尘排放量为0.32t/a,SO2 的排放量约为1.6kg/a。
⑵恶臭:中水处理设施会产生恶臭废气,恶臭主要在进水泵站、调节池、生物滤池、等部分产生,恶臭影响程度与充氧、污水停流的时间长短、原污水水质及当时气象条件有关,恶臭主要成份为NH3、H2S、臭气浓度等。本项目中水处理设施均地下设置,没有污泥脱水设施,污泥由环卫部门吸污车吸出后直接外运,恶臭污染影响很小。根据小区平面布置,中水处理站小区中部地下设置,距离最近的住宅楼约20米。由于中水处理站距离最近的住宅楼约20米。恶臭污染物对小区内居民的影响较小。恶臭污染物浓度均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中表1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拟建小区由市政集中供热,不设锅炉房。
⑶地下车库废气
该项目建有300个停车位的地下车库,地下车库位于小区所在地的东部。
关于地下车库尾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本次环评类比北京市环境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