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供
热
工
程
课
程
设
计
姓名:
学号:指导老师:
目 录
设计说明书……………………………………………………………1
设计计算书……………………………………………………………2
供暖热负荷计算………………………………………………………………………………2
散热器计算……………………………………………………………………………………5
水力计算………………………………………………………………………………………6
附表……………………………………………………………………8
供暖热负荷计算表……………………………………………………………………………8
散热器计算表…………………………………………………………………………………13
局部阻力系数计算表…………………………………………………………………………14
水力计算表……………………………………………………………………………………17
施工图
图纸首页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供暖系统图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设计说明书
地理位置:西安市
气象资料:(根据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以下简称《供热手册》))
室外计算参数:
经度:34°18′
纬度:108°56′
海拔高度:397.5m
大气压力:
冬季:981.0hPa 夏季:957.1hPa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供暖:-3.2℃ 冬季通风:-4.0℃ 冬季空调:-5.6℃
夏季通风:30.7℃ 夏季空调:35.1℃
夏季空调室外设计湿球温度:25.8℃
室外相对湿度:
冬季空调:66% 夏季通风:54%
室外平均风速:
冬季:0.9m/s 夏季:1.6m/s
冬季:
最多风向:NEN 平均风速:1.7m/s 频率:6%
夏季:
风向:NE 频率:18%
极端温度:
最高:41.8 ℃ 最低:-16℃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30.7℃
供暖期天数:99 天
建筑气候分区(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
建筑平面图及说明:详见设计书最后图纸。
室内计算参数:
根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京地方标准)
室内设计计算温度:
办公室:20℃
会议室,档案室,接待室:18℃
锅炉房,走道,开水间,楼梯间,洗手间:16℃
散热器种类、规格以及安装方式:
散热器选用较为常见的铸铁
设计热媒及系统形式:
95℃/70℃ 双管上供下回式重力循环热水系统
根据公用建筑办公楼适宜水温不超过95℃的原则,选用供水温度为95℃,回水温度70℃的热水供暖系统。
选用双管上供下回式重力循环热水系统,其特点为不消耗电能,室温可调节,但是作用压力小且易产生垂直失调,只适用于作用半径不超过50m的三层一下建筑,考虑到该项目为2层办公楼,故采用此系统方案。
第二章 设计计算书
一.供暖热负荷计算
a.基本耗热量
根据《供热手册》内关于民用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为:
以最东面的办公室为例
内墙为240mm双面抹灰粘土砖墙,外墙为370mm内表面抹灰粘土砖墙,根据《供热工程》
传热系数k 分别为2.033W/(m2*k)和1.587W/(m2*k)
tn= 20℃ tw'=-3.2℃
外墙温差修正系数α取1
东面:东外墙传热耗热量
F=3m*6.9m=20.7m2
有Qj=1.587*20.7*(20-(-3.2))*1=762.1W
考虑附加耗热量 朝向修正-5%,办公室间歇附加20%
有Q1'=762.1*(1-5%+20%)=876.4W
北面:被外墙传热耗热量
F=3m*4m=12m2
考虑附加耗热量 朝向修正5%,办公室间歇附加20%
有Q1'=1.587*12*(20-(-3.2))*1*(1+5%+20%)=552.3W
西面,邻近供暖房间,且两个房间设计温度相同,暂时不考虑该墙的传热。
南面,南面有墙有窗,需要分别计算。
南外墙传热耗热量:
F=3m*4m-1.5m*(4-2*0.75)=8.25㎡
有朝向修正-20%,办公室间歇附加20%
Q1'=1.587*8.25*(20-(-3.2))*1*(1-20%+20%)=303.8W
南外窗传热耗热量:
面积:F=1.5*(4-2*0.75)=3.75㎡
塑钢双层玻璃窗传热系数k取2.5W/(m2*k)(该数据来自百度文库)
有Q1''=2.5*3.75*(20-(-3.2))*1*(1-20%+20%)=217.5W
地面:
根据《供暖手册》中的公式
将房间分为4m*3.45m的两个部分,可以得到单个部分的参数:
K=0.54 F=13.8㎡ △t=23.2
所以有Qj,d=2*0.54*13.8*23.2=345.8W
考虑到间歇空暖,修正Q=345.8*1.2=415W
由以上计算可以得到一楼最东面的办公室的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
Q=876.4+552.3+303.8+217.5+415=2365W
类似方法可以求的所有房间的传热耗热量,个别房间,个别结构计算如下。
屋顶:
以二楼最东面的办公室为例
屋面结构如图:
查得该种屋面的传热系数:K=0.75W/(m2*k)
面积F=6.9*4=27.9㎡
有该房间的屋顶传热耗热量
Q=0.75*27.9*1*(20-(-3.2))=487.6W
走道地面,因为进深较大,两头取9m计算耗热量,中间部分传热系数较小,忽略不计。
b.最小传热热阻的计算与校核
查《供热工程》有S=10.63w/m2·℃。
D=RS=0.63×10.63=6.6969>6.0
该外墙属于I型维护结构(供热工程表1-14)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
Tw=-3.2℃
围护结构的温差正系数
序号
围 护 结 构 特 征
1
外墙、屋顶、地面以及与室外相通的楼板等
1.00
2
闷顶和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等
0.90
3
与有外门窗的不采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1 ~ 6层建筑)
0.60
4
与有外门窗的不采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7 ~30层建筑)
0.50
5
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有窗时
0.75
6
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上时
0.60
7
非采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时
0.40
8
与有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防震缝墙
0.70
9
与无外门窗的非采暖房间相邻的隔墙
0.40
10
伸缩缝墙、沉降缝墙
0.30
围护结构的温差正系数 =1。
Rn查供热工程表1-1得Rn=0.115m2·k/w。
最小传热阻计算公式Rmin=αRn(Tn- Tw)/△Ty
根据已知条件可知Rmin=1.0×0.115×(20+3.2)/6.0=0.4㎡℃/w
外墙的实际传热阻 R0=0.630 m2·℃/w>Rmin 满足要求
c.透过门、窗的冷风渗透耗热量
以一楼最东侧办公室为例
根据六层及六层以下民用建筑,主要考虑风压作用,利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Q2'=0.28*Cp*ρwL0'l(tn-tw')n
根据前文气候条件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为0.9m/s 空气密度1.28 选取每米门窗的渗风 量为0.4m³/(m*h)
门窗的缝隙计算长度为9.5米.
朝向修正
有:Q2'=0.28*1*1.28*0.4*9.5*(20-(-3.2))*0.4=12.6W
注:根据《供热手册》计算外门时L0'为同类型窗的两倍。
外门尺寸资料中没有给出,按照常规的1m5*2m计算
二. 散热器计算
各个房间统一安装四柱813型散热器,散热器明装,装于窗台板下方。设计供回水温度90℃/75℃,;支管与散热器采用同侧上进下出连接方式。各房间散热器面积及片数,以110号办公室为例,计算说明如下:
由上文可知:Q=2378W,tpj=(95+70)/2=85.5℃,tn=20℃,
△t=tpj-tn=(82.5-20)=62.5℃
查《供热手册》附表得四柱813型散热器参数
散热面积/(㎡/片)=0.28 水容量=1.4升 质量=8kg/片 工作压力=5MPa
传热系数计算式 K=2.237△t0.302
K=2.237△t0.302=2.237*(82.5-20)0.302=7.8 W/(㎡*℃)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先假定β1=1.0
散热器组装连接方式修正系数,先假定β2=1.0
散热器组装安装型式修正系数,先假定β3=1.02 (参数来自《供热工程》)
有F'=(Q/(K△t))*β1β2β3=(2378/(7.8*62.5))*1*1*1.02=4.98㎡
四柱813型散热器每片散热面积为0.28㎡ (参数来自《供热工程》)
计算片数n'为
n'=F'/f=4.98/0.28=17.8片≈17~18片
查得β1=1.05
得F=F'β1=4.98*1.05=5.2平方米
实际采用片数n=F/f=5.2/0.28=18.6片
取整数,应采用四柱813型散热器19片 (此处采用4舍去5入的方式取整)
注:由于单组散热器片数不宜过多,个别房间散热器进行分组,详见散热器计算表。
三. 水力计算
根据系统图进行水力计算。图中括号内为管段编号,数字中"/"前表示管段热负荷(W),“/”后表示管段长度(m).散热器内数字表示其热负荷(W)。罗马字表示立管编号。
计算步骤:
(1) 选择最不利环路 最不利环路是通过立管Ⅰ的最底层散热器Ⅰ1(2179W)的环路。这个环路从散热器Ⅰ1顺序地经过1、2、3、4进入锅炉再经过5、6、7、8、9进入散热器Ⅰ1。
(2) 计算通过最不利环路散热器Ⅰ1的作用压力△p'Ⅰ1,根据式
△p'Ⅰ1=gH(ρh-ρg)+△pf
由已知条件可知,立管Ⅰ距离锅炉的水平举例在30~50m范围内,下层散热器中心距锅炉中心的垂直高度小于15m。因此,查表(《供热工程》附表c-2),得△pf=200Pa。根据供回水温度,查表(《供热工程》附表c-1),得ρh=997.81kg/m³ , ρg=961.92kg/m³。锅炉中心距最底层散热器中心距离H取1m,将已知数据带入上式,得
△p'Ⅰ1=(9.81*1*(977.81-961.92)+200)Pa=356Pa
(3) 确定最不利环路各管段管径d
1) 求最不利环路的平均比摩阻Rpj(Pa/m)
Rpj =(α△p'Ⅰ1)/∑l
式中∑l——最不利环路的总长度(m)
∑l=(2+8.5+8+17.6+8+17.6+8+11+2)=82.7m
α——沿程损失占总压力损失的估计百分数;查表(《供热工程》附录D-6),得α=50%
Rpj =(0.5*356)/82.7=2.15Pa/m
2) 根据各管段的热负荷,计算各管段的流量G(kg/h)
G=0.86Q/(tg-th)
3)根据G、Rpj,查表(《供热工程》附录D-1),选择最接近Rpj的管径。将查处的d,v,R和G值列入水力计算表地5、6、7栏和3栏中。
(4)确定各管段的沿程损失△py
将每一管段R与l相乘,列入水力计算表第8栏。
(5) 确定局部阻力系数ζ。
1)根据系统途中管路的实际情况,利用(《供热工程》附录D-2),列出各管段局部阻力管件名称及数量,最后,将各管段总局部阻力系数∑ζ列入水力计算表第9栏。
应注意:在统计局部阻力时,对于三通和四通管件的局部阻力系数,计算一次,并列在流量较小的管段上。
2)利用,根据各管段的流速v,可查出动压力△pd值,列入水力计算表第10栏,根据△pj=△pd∑ζ,将求出各管段的△pj值,列入水力计算表11栏中。
(6) 求各管段的压力损失△p= △py+△pj将水力计算表第8,第11栏数值相加,列入12栏。
(7) 求最不利环路总压力损失,即△p'Ⅰ1=∑(△py+△pj)1-9=248
(8) 计算富余压力值 考虑由于施工的具体情况,可能增加一些在设计计算中未计入的压力损失。因此,要求系统应有10%以上的富余度。
△%=(△p'Ⅰ1-∑(△py+△pj)1-9)/△p'Ⅰ1
式中△%——系统作用压力的富余率
△%=(356-248)/356=30%>10%
(9) 计算通过立管Ⅰ第二层散热器环路中各管段的管径。
1)计算通过立管Ⅰ第二层散热器环路的作用压力△p'Ⅰ2
△p'Ⅰ2=gH2(ρh-ρg)+△pf=(9.81*2(977.81-961.92)+200)Pa=512Pa
2)确定通过立管Ⅰ第二层散热器环路中各管段的管径。
A.求平均平均比摩阻Rpj(Pa/m)
根据并联环路节点平衡原理,通过第二层管段10,11的资用压力为△p'10,11=△p'Ⅰ2-△p'Ⅰ1+∑(△py+△pj)1-9=512-356+69=225Pa
管段10,11的总长度为5m,平均比摩阻为Rpj =(0.5*△p'10,11)/∑l=(0.5*225)/5=22.5Pa/m
B.根据同样的方法,按10,11管段的流量G及Rpj 确定管段的d,将相应的R,v值列入水力计算表。
C.确定管段10,11的压力损失(△py+△pj)10,11=511
D.求通过底层与二层并联环路的压降不平衡率
XⅠ2=((△p'10,11-∑(△py+△pj)10,11)/△p'10,11)*100%=(225-242)/225*100%=-8%
此相对差额在允许±15%范围内。
(10)确定通过立管Ⅱ隔层环路各管段的管径 作为异程式双管系统的最不利循环环路是通过最远立管Ⅰ底层散热器的环路。对与他并联的其他立管的管径计算,同样应根据节点压力平衡原理与该环路进行压力平衡计算确定。计算方法雷同,此处省略,具体计算结果参见《重力循环双管热水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