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1 总论11.1项目来源11.2论证目的及任务11.3 编制依据21.4取水水源、取水规模与取水地点41.5工作等级5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51.7水平年71.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72 建设项目概况82.1 项目名称及性质82.2 建设地点82.3 电厂概况82.4 建设项目取用水方案112.5 排水系统13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53.1 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153.2 地形地貌163.3 水文气象163.4 河流水系163.5水资源量173.6开发利用分析174 建设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204.1用水过程204.2用水结构与用水量204.3 用水合理性分析2
2、74.4 节水措施294.5 节水潜力分析30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315.1取水水源论证方案315.2中水水源论证326 建设项目备用水源分析406.1 水库概况406.2 *河水库天然年径流量错误!未定义书签。6.3 规划水平年来水量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6.4 可供水量分析416.5 水质分析427 建设项目退水影响分析438 建设项目取水影响分析468.1中水水源取水的影响分析468.2备用水源取水影响分析479 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措施489.1 工程技术及管理措施489.2 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和用水管理4810 结论与建议50附 件 目 录序 号 名 称附件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委托
3、书附件2 *“关于*工程用水的复函”附件3 “关于*工程用水的协议” 1 总 论1.1项目来源*承担着*地区的供电和供热任务,是*市区集中供热的主要热源厂,目前总装机容量为850MW, 包括2台300MW和5台50MW供热机组。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工作的要求,配合国家相关部委和省、市关于力争完成“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小火电机组关停目标,*关停了550MW供热机组。550MW机组的关停将对*市供电、供热产生极大影响。为消除5台50MW供热机组关停给*市居民冬季供热、市区用电带来的影响,*积极实施“上
4、大压小”的规划,拟以最快的速度抢建一台300MW等级供热机组,以满足*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拟建的1台300MW等级供热机组计划于2007年9月开工,2008年采暖季投产。替代小机组的本项目生产用水将不再使用地下水,全部采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应急备用水源采用*河地表水。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我们两院合作承担了*水资源论证工作。1.2论证目的及任务本次论证工作的目的是根据水利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文件的规定,按照*的需水要求和项目所在地区域水资源状况,对建设项目取水的合理性、取水水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取水和退水的影响等方面进行
5、论证、评价,提出相应的节水、水资源保护措施和补偿建议,并给出水资源论证结论,为政府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本次水资源论证的具体任务是:(1)充分收集整理水文、气象、地质、水资源等基础资料,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按照项目特点,确定本项目论证的分析范围、论证范围及论证水平年;(2)依据电厂技改三期工程前期工作成果,对其需水量、节水水平进行分析计算,论证项目取用水的合理性;(3)对取水水源的水量、水质进行分析、评价,论证项目取水的可靠性;(4)分析建设项目取水对其它用水户及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必要的补偿建议;(5)分析建设项目退水情况及其对周边地区或区域水环境的影响,提出
6、水资源保护措施。1.3 编制依据1.3.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5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4)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2006年2月;(5)水利产业政策(1995年2月)。1.3.2部门规章(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15号),2002年3月;(2)关于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3145号文件,2002年4月22日;(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年3月;(4)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国家发展
7、计划委员会第15号,2002年3月;(5)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第17号,2005年4月;(6)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法规及有关文件汇编;(7)*省用水定额(试行);(8)国家电力公司火电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试行)。1.3.3采用标准、规范(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DL/T783-200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6)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
8、0050-95);(7)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8)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9)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GB/T18916.1-2002);(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11)取水定额第1部分:火力发电(GB/T18916.1-2002);(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3)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JB1245-89)。1.3.4参考资料(1)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2)*省*市水资源规划;(3)*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9、4)*省水资源公报;(5)*市水资源管理统计年报;(6)*(*)可行性研究报告;(7)*水资源论证报告。1.4取水水源、取水规模与取水地点*拟建1台300MW等级燃煤供热机组(额定功率350MW)。本期工程电厂循环补充水采用*市*污水处理厂经深度处理后的中水,应急备用水源采用*河地表水。本期厂区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利用已有设施,不再论证。本工程为热电联产项目,承担着发电和冬季供热任务,按照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设备年运行小时数为5500h,其中冬季供热运行2349 h。年需水量357.84万m3,其中夏季工况需水量269.08万m3,冬季工况需水量88.76万m3。电厂已与污水处理厂签订了供
10、水协议(附后)。本项目利用中水和分级处理、水资源分质利用的设计思想符合国家“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的原则,符合我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要求。1.5工作等级建设项目生产取水全部为中水,以*河地表水作为应急备用水源,项目用水重复利用程度较高,废污水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至厂区外城市排水管网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对区域水环境影响不大,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确定本次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为二级。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依据项目所在地和项目取水水源情况,确定本次分析范围为*市城区(包括*区、*区、*区、*区、*区、*区),面积3565.6km2;取水水源论证
11、范围为*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和*河河道(*河水库至*新华路闸)(见图1-1),面积分别为25.08km2、2.46km2。1.7水平年考虑基础资料的搜集情况、*市的城市用水和废污水排放状况以及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等,确定现状基准年为2005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1.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委托单位:*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单位:*设计研究院*勘察院委托书见附件1。2 建设项目概况2.1 项目名称及性质建设项目名称:*。建设项目性质:改建工程、热电联产。2.2 建设地点*位于*市区东部大城山附近,属*市区域热电公司。公司厂区南面紧临河西路,隔路为大城山。厂
12、区西、北、东三面均为*河所环绕,东南面隔河为滨河路。目前在河西路与大城山之间分布着冶金锯片厂、*市电线电缆厂、汽车修理厂、橡胶二厂及部分居民点。电厂平面布置图见图2-1。2.3 电厂概况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为技改三期热电联产项目,符合国家“上大压小”及热电联产产业政策,属于国家支持发展的基础产业项目。*市从1978年开始实施集中供热,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至2004年底,中心城区总建筑面积2795.2万m2,实现热网集中供热面积1518.6万m2,区域锅炉房供热面积336.8万m2,分散锅炉房供热820.1万m2,还有未供热建筑面积119.7万m2。城市集中供热(城市热网和区域锅炉房)
13、普及率仅为66.4。根据“*市中心城区供热规划”(20112020年)的规划目标,*市中心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将提高到100,在此期间,将调整热源布局,逐渐转变成以热电厂为主,大型供热锅炉房为辅的供热格局,全部取消区域内分散供热锅炉房。*是一个已投运50年的老企业,除2003年通过技改新建了2台300MW亚临界采暖供热机组外,现存的其余5台机组,均为已投运20年以上的50MW高压供热机组,效率低,能耗高,已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厂能耗和环保指标的要求,目前该5台机组已全部停产,停产所造成的发电和供热能力损失,将由新建1台300MW等级超临界采暖供热机组替代。*市有3座热电联产企业,其中最大的热电联
14、产企业为大唐国际*,其热源所供建筑面积占城市供热面积的一半以上,是*市集中供热举足轻重的热源企业。5台小机组的停产,将使*市现有热源减少约406MW,使600多万m2建筑面积的供暖受到影响,波及11万户,数十万人口,影响十分严重,因此必需尽快建设本期工程,将影响减低到最小。由于本工程采用热电联产方式,冬季采暖期汽轮发电机组及供热耗煤量每年可节约7万吨以上。燃煤量的减少,减少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由于采用大型锅炉,集中大容量高效电除尘器的投入运行,和小型锅炉相比,排入大气的粉尘量大大的降低。大型锅炉脱硫系统的投入,使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得到大量的降低,对改善*市的大气环境 质量将发挥巨大的作
15、用。同时项目建设将对*市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有力保障。供热区域集中供热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特别是环境效益将非常明显。原有5台小机组年开采地下水180万m3,本项目实施后可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对区域水环境改善起到良好的作用。2.4 建设项目取用水方案*拆除5台50MW高压供热机组,改建为1台300MW等级供热机组,配11025t/h燃煤锅炉。生产用水拟采用*市*污水处理厂经深度处理后的中水,夏季工况耗水量(率)853.94m3/h,冬季工况耗水量(率)377.87m3/h,合计年取用中水量为357.84万m3,其中夏季和冬季取中水量分别为269.08万m3和88.
16、76万m3。生活用水、绿化及道路喷洒用水和消防用水利用现有设施,本期不再考虑。为提高电厂用水保证率,本期工程采用*河地表水作为应急备用水源。2.4.1 用水工艺本期工程1300MW等级供热机组,配11025t/h燃煤锅炉。电厂一、二期工程2300MW机组已投产,本期改造完成后,电厂装机总容量为950MW。本期工程给水系统仅包括生产给水系统,不含生活及消防给水系统。循环冷却补充水采用直供系统,汽轮机采用循环冷却供水系统,冷却设备为机力通风冷却塔。生产给水系统用水均采用经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中水。2.4.2 补给水系统本期工程的生产用水全部采用*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中水,以*河地表水作应急
17、备用水源。本期工程平均中水耗水量(率)为650.61m3/h,其中夏季为853.94m3/h,冬季为377.87m3/h。(1)中水补给水系统公司补给水采用城市中水,由*市*污水处理厂供给。根据热电公司和*污水处理厂达成的供水协议,其合同界线在电厂围墙中心线外1.0m处。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中水)由该厂按照热电公司的要求,进行深度处理,达到电厂循环水补给水的水质标准,通过1条DN800管道将水送至合同界线处,热电公司由此将水引入厂区,供生产使用。(2)地表水补给水系统一、二期工程以地表水做为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为使*河水的水质满足电厂循环冷却水水质的要求,二期工程已建有一套地表水处理设施,该套
18、设施的设计处理能力为2200m3/h,由于目前*河水污染比较严重,水中存在较难去除的絮体,目前实际处理能力不足,仅能满足一、二期工程2300MW机组的用水需要。而本期工程以地表水作为备用水源,峰值需水量为853.94m3/h。当中水水源出现问题无法供水时,目前的地表水处理设施的能力无法达到950MW机组的用水要求。因此本期将实施对地表水处理设施进行改扩建,使处理能力达到2600m3/h。为了保证一、二期工程2300MW机组连续正常运行,二期地表水处理设施应在本期新建地表水处理设施建成运行后拆除。本期地表水处理系统由混合絮凝沉淀池(4座)、普快滤池(9座)、清水池(2座)、综合水泵房(1座)、配
19、电间及加药间(1座)组成。混合絮凝沉淀池为地下现浇混凝土结构,每座尺寸为12.69m6.0m5.0m。普快滤池为地上布置,每座尺寸为6.0m5.6m5.0m。清水池布置在滤池下方,为地下现浇混凝土结构,每座19.6m12.0m5.0m。综合水泵房占地为19.86m9.6m,配电间及加药间的占地为23.1m6.0m。为确保出水满足电厂循环水及工业用水的水质要求(水中悬浮物含量不大于5mg/l),本期还将在循环水泵房二层设置3台滤水器,每台处理水量为1000m3/h。(3)自来水给水系统市政自来水主要供给厂区的生活用水。二期已建有自来水补给水系统,可供本期继续使用。2.4.3 循环供水系统根据水源
20、条件,汽轮机采用循环冷却供水系统,冷却设备为机力通风冷却塔。循环供水系统工艺流程为:循环水被冷却塔冷却后经循环水回水自流汇入循环水泵房前池,再经循环水泵升压后通过循环水管道送至主厂房汽轮机凝汽器及其他冷却器,水携带热量后通过循环水管道进入冷却塔冷却,此后进入下一次循环。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供热和发电,充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热电联产。为适应机组不同工况,使机组运行灵活,本工程采用扩大单元制供水系统,1台汽轮发电机配7格机力通风冷却塔,3台循环水泵,1条压力进水管和1条压力回水管。本期1台机组设1座循环水泵房,循环水泵房紧靠机力塔布置,循环水泵房与机力塔以自流管道连接。汽轮机采用二次循环供
21、水系统,冷却设备为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2.5 排水系统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期工程不增加生活用水量,厂区现有的生活污水管网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再新建;同时本期工程为改造工程,改造后厂区总面积未增加,厂区地面的径流系数也未变化,所以厂区雨水排水量没有增加,现有的雨水排水管网及雨水排水泵均可以满足本期要求;本期循环水排污水在满足主厂房地面冲洗、输煤系统冲洗和脱硫系统等生产用水后,仅夏季工况有少量的剩余水量通过厂区雨水排水系统外排,本期工程不再新建。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3.1 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处环渤海地区中心地带,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与秦皇岛接
22、壤,西与京、津毗邻,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现辖 2 市 6 县 6 区,4个开发区和曹妃甸工业区及汉沽管理区。总面积 13472 km2,人口 714.5 万。市区面积 3874 km2,人口 299 万,是全国较大城市之一。*工业历史悠久,经10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基本形成了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化工、陶瓷、纺织、造纸、食品10大支柱产业。全市大型企业有:开滦煤矿、*钢铁公司、*发电总厂、冀东水泥厂、南堡盐场、*碱厂等,*陶瓷全国闻名,素有“北方瓷都”之称。发达的交通网络,构筑了经济发展的优越环境。*境内有京哈、通坨、京秦、大秦、唐遵五条铁
23、路干线横穿全市;京沈、唐津、唐港三条高速公路在市内立交互通,再加上近期新建的环城高速,构成壮观的高速公路网,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中心城区2002年人口86.51万人,近期(2010年)规划人口104万人,远期(2020年)规划人口130136万人。2002年建设用地规模97.09km2,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134.81km2。3.2 地形地貌本区处于燕山山脉的南麓,属华北平原北缘的冀东平原西部,地貌单元为还乡河冲洪积扇前缘,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自北、东北向南、西南倾斜。厂址周围15km区域均为市区,地形平坦开阔,其海拔高度约25.9m。3
24、3 水文气象*市区属东部季风暖温带滨海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短促、干旱,风沙盛行;夏季炎热多雨,时有冰雹;秋季最短,天空晴朗,寒暖适中;冬季较长,寒冷、干燥、多风。本区多年平均气温11.3,极端最低气温-22.7(1988年1月8日);极端最高气温39.6(1972年6月10日)。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4;年平均大气压力1013.9hPa;多年平均降水量595.5mm(19562004年),雨量多集中于每年78月份,此时段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其中年最大降水量1006.8mm(1964年),最小降水量310.3mm(2002年),多年平均蒸
25、发量1750.8mm(20蒸发皿)。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82%,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56%;全年平均风速2.6m/s,夏季受海洋性气团的影响盛行东风、东南风,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的影响盛行西风、西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偏西风;全年无霜期多年平均182d。季节性冻土深度0.8m。最大积雪深度18cm。3.4 河流水系厂区西北、东北、东南三面均为*河所环绕,*河位于燕山南部,介于沙河、还乡河之间,独流入海。上游有两大支流,一支为管河,发源于迁安市的管山,河长33km,流域面积为263km2;另一支为泉水河,发源于*区马庄户,河长38.5km,流域面积239km2。两支流自北向南于双桥附近汇合后称为*
26、河,再向南穿过*市区进入*区,经稻地、尖子沽、柳树圈等地,于涧河村东汇入渤海,全长120km,流域面积1340km2,其中市区境内长21km,河床宽2030m,流域面积170km2。1956年在该河的双桥附近建成了*河水库,经1986年大坝加高后,水库总库容达5.15亿m3。为防洪及工农业供水发挥了重大效益。此外,*河流经*市区段河道已进行了全面的治理和改造,在市区段由新华闸控制。3.5水资源量根据*市水资源评价*市内6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75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69亿m3,地下水水资源量为3.81亿m3。地表水资源为当地自产地表径流量,其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和降雨基本相同,年际
27、变化相差悬殊,径流的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汛期。地下水总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侧向径流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和井灌回归量等。3.6开发利用分析3.6.1供用水现状2004年后*区正式划归*市区,相应的市区供用水量统计在2004年前后有较大的变化,详见表3-1。基准年2005年市区供用水量情况为:表3-1 *市区近年实际供用水量统计表年份面积(km2)人口(万人)供水量(亿m3)用水量(亿m3)地表水地下水中水合计生活工业农业合计19988021581.35462.63323.98780.89991.62261.46533.98781999802155.21.4982.27360.1333.90
28、460.95471.84751.10243.90462000802168.31.55652.32193.87841.37551.58380.91913.87842001802168.80.64222.35342.99560.7891.28750.91912.99562002802186.320.63841.90632.54470.69231.07920.77322.54472003791.6160.360.74922.20080.1333.0830.88851.71590.47863.08320043315281.52.72137.03980.1339.89411.54152.56275.78
29、999.894120053315284.032.96427.80770.13310.90491.58622.62736.691410.9049注:资料来源*省水资源公报(1)现状供水量*市内6区2005年总供水量109049万m3,其中地表水利用量为29642万m3,占总供水量的27%;地下水供水量78077万m3,占总供水量的72%,另有少量中水利用量。总体用水量缓慢增长。(2)现状用水量*市内6区2005年实际用水量109049万m3,其中工业用水量26273万m3,占24.1%;城镇生活用水9060万m3,占8.3%;农业用水66914万m3,占61.4%;农村生活用水6802万m3,占
30、6.2%。3.6.2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市区境内河系发达,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地表水开发利用主要靠水库供给;工业用水多为自备井开采地下水,造成自备井所在区域局部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长期下去,将造成城市用水局部紧张。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供水规划,实施限量开采,加强管理力度,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2)*市区近几年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长均较快,按该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工业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还会增加,因此在以后发展中应加大工业节水力度,提高工业用水水平,提高中水回用率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缓解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4 建设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本期改建工程建设规模为1300MW
31、等级供热机组(额定功率350MW)和1台1025t/h燃煤锅炉,根据电厂的生产和用水工艺流程,*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供到厂区,根据不同水质要求经处理后分别进入循环水系统、锅炉系统,循环冷却水和锅炉补充水的排污水经处理再用于除灰和输煤冲洗,实现多级处理,分质利用和一水多用。4.1用水过程根据水源条件,本期工程汽轮机采用循环冷却供水系统,冷却设备为机力通风冷却塔。循环供水系统工艺流程为:循环水被冷却塔冷却后经循环水回水自流汇入循环水泵房前池,再经循环水泵升压后通过循环水管道送至主厂房汽轮机凝汽器及其他冷却器,水携带热量后通过循环水管道进入冷却塔冷却,此后进入下一次循环。4.2用水结构与用水量(1)
32、循环冷却补充水本期项目夏季循环冷却补充用水量为779.4m3/h,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量包括冷却塔的蒸发损失、风吹损失和冷却塔排污损失,损失量分别为519.6m3/h,38.0m3/h和221.8m3/h,系统实际耗水量557.6m3/h,回收重复利用量221.8m3/h,无外排水量。冬季循环冷却补充用水量为234.89m3/h,冷却塔的蒸发损失、风吹损失和冷却塔排污损失分别是156.59m3/h,11.21m3/h和67.09m3/h,系统实际耗水量167.80m3/h,回收重复利用量67.09m3/h,无外排水量。冷却塔的蒸发损失水量主要与当地气象条件及冷却塔进出水温差有关,目前无法回收。冷
33、却塔风吹损失与当地风速有关,无法循环利用。冷却塔排污损失量是根据循环水的浓缩倍率来确定的,一部分回收用于脱硫,另一部分通过厂区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处理后排至二期除灰系统进行利用。(2)化学车间用水本项目锅炉系统补水25.80m3/h,实际消耗17.3m3/h,余水8.5m3/h排放至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回用于排污降温。(3)锅炉定排冷却用水锅炉定排冷却用水50m3/h,实际不消耗,回收50m3/h,用于脱硫系统。(4)脱硫系统用水本项目脱硫系统用水92.25m3/h,实际消耗89.25m3/h,回收3.00m3/h,经脱硫废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干灰加湿。(5)煤场冲洗用水本部分用水33.13m3/
34、h,包括输煤系统冲洗用水11.25m3/h,输煤系统除尘用水3.13m3/h,皮带机水雾喷洒用水18.75m3/h。实耗21.60m3/h,回收11.53m3/h。(6)其他清洁用水本项目清洁用水131.35m3/h,其中锅炉水封槽用水4m3/h,调湿灰用水11.00m3/h,调湿渣用水11.0m3/h,主厂房杂用水2.5m3/h,灰尘抑制用水6m3/h,灰渣库冲洗用水0.40m3/h,二期除灰系统夏季90.85m3/h、冬季31.93m3/h等。实耗119.45m3/h,回收11.9m3/h。(7)未预见用水未预见用水夏季48.74m3/h,冬季21.39m3/h,按全部消耗计。具体各部分水
35、量平衡见表4-1、4-2以及图4-1、4-2。通过水量平衡表和平衡图可知:电厂建设1300MW等级供热机组工程,夏季工况总补给水量约为853.94m3/h,设计用水指标为0.68m3/sGW;冬季工况总补给水量约为377.87m3/h,设计用水指标为0.30m3/sGW。机组年利用小时按5500h设计,其中供热运行2349h,则供热期中水取水量为88.76万m3,非供热期中水取水量为269.08万m3,年合计中水取水量为357.84万m3,全年设计用水指标为0.52m3/sGW。电厂用水量见表4-3。表4-3 本期工程用水量表指标小时用水量(m3/h)日用水量(万m3/d)总用水量(万m3)夏
36、季853.942.05269.08冬季377.870.9188.76全年650.611.56357.84表4-1 *夏季工况水量平衡表单位:m3/h序号项 目需水量(m3/h)回收水重复利用量(m3/h)实耗水量(m3/h)备 注1循环水蒸发损失519.60519.62循环水风吹损失380383循环水排水损失221.8221.804化学车间用水25.88.517.3化学排水回收处理后用于二期除灰用水5脱硫系统用水92.25389.25利用锅炉排污降温水及循环水排污水6脱硫系统冷却水20200回收水用于循环水补充水7锅炉定排冷却水50500利用循环水排污水8主厂房地面冲洗水32.50.5利用循环
37、水排污水9灰渣库冲洗水0.50.40.1利用循环水排污水10调湿灰用水11011利用脱硫废水及循环水排污水11调湿渣用水11011利用循环水排污水12锅炉水封槽用水440利用循环水排污水13灰场抑尘用水606利用循环水排污水14皮带机水雾喷洒水18.75018.75利用循环水排污水15输煤除尘用水3.133.130利用循环水排污水16输煤系统冲洗水11.258.42.85利用循环水排污水17脱硝装置高压冲洗水55018二期除灰系统90.85090.8519未预见水量48.74048.7420小 计1180.67326.73853.94本期工程夏季总的补水量为853.94m3/h。设计用水指标为
38、0.68m3/sGW。表4-2 *冬季工况水量平衡表单位:m3/h序号项 目需水量(m3/h)回收水重复利用量(m3/h)实耗水量(m3/h)备 注1循环水蒸发损失156.590156.592循环水风吹损失11.21011.213循环水排水损失67.0967.0904化学车间用水25.88.517.3化学排水回收处理后用于二期除灰用水,锅炉排水降温后用于脱硫系统5脱硫系统用水92.25389.256脱硫系统冷却水20200回收水用于循环水补充水7锅炉定排冷却水50500回收水用于脱硫用水8主厂房地面冲洗水32.50.59灰渣库冲洗水0.50.40.110调湿灰用水11011利用脱硫废水11调湿
39、渣用水1101112锅炉水封槽用水44013灰场抑尘用水60614皮带机水雾喷洒水18.75018.7515输煤除尘用水3.133.13016输煤系统冲洗水11.258.42.8517脱硝装置高压冲洗水55018二期除灰系统31.93031.9319未预见水量21.39021.3920小 计549.89172.02377.87本期工程冬季总的补水量为377.87m3/h。设计用水指标0.30m3/sGW。图4-1 *发电厂技术改造三期夏季水量平衡图图4-2 *发电厂技术改造三期冬季水量平衡图4.3 用水合理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DL/T783-2001)条款,
40、火力发电厂节约用水的整体水平一般采用全厂发电水耗率和全厂重复用水率等指标进行评价。4.3.1 设计用水指标分析(1)设计全厂发电水耗率(又称全厂装机水耗率)本期改建工程*夏季、冬季设计取用水量分别为764.8m3/h和323.55m3/h,全年平均为557.5m3/h。机组设计额定总装机容量为0.35GW。则设计夏季、冬季、年平均发电水耗率分别为:由上述分析计算可知,*设计全厂发电水耗率夏季、冬季、全年平均分别为0.68m3/(sGW)、0.30m3/(sGW)、0.52m3/(sGW);根据火力发电厂取水定额标准规定,单机容量大于300MW的装机取水量定额0.7m3/(sGW),当利用以城市
41、污水为水源由城镇供水工程供给的工业用水再生水时,取水量应按定额增加10%。本期工程用水无论是夏季、冬季工况还是平均取水定额均小于0.7m3/(sGW),符合国家火电厂节约用水要求。(2)设计全厂复用水率设计全厂复用水量本期工程*夏季设计全厂复用水量为33835.25m3/h,总用水量为34514.2m3/h,冬季设计全厂复用水量为33730.4m3/h,总用水量为33995.25m3/h,循环水重复利用率分别为:由上分析计算可知,本期工程1300MW等级平均全厂复用水率(夏季和冬季加权平均)可达97.6%,该指标符合火力发电节水导则(DL/T783-2001)“单机容量为125MW及以上新建或
42、扩建的循环凝汽式电厂,全厂复用水率不宜低于95%”的要求。(3)冷却系统循环水利用率本期工程*夏季工况设计冷却系统循环水量为38031.70m3/h,总用水量为38811.10m3/h,冬季工况设计冷却系统循环水量为11207.86m3/h,总用水量为11987.26m3/h,冷却系统循环水重复利用率分别为:本期工程*平均循环水重复利用率97.15%,基本满足中国城市节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2010年规划目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97%”的指标要求。综上分析,本期工程用水工艺合理, 设计全厂发电水耗率、全厂复用水率、循环水利用率及新水利用率等主要节水考核指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达到或接近同行
43、业先进平均水平。因此,本期工程用水符合节水型电厂系统的要求。4.3.2 与现有其他电厂比较通过与现有其他热电厂的实际用水水平对比分析,本工程用水低于这些电厂的用水量,说明电厂设计用水量合理。现有热电厂的实际用水水平与本期工程用水水平详见表4-6。 表4-6 热电厂实际耗水量与本期工程耗水量比较表电厂名称总装机容量(MW)年用水量(104m3/a)用水指标(m3/s.GW)保定热电厂55514170.81马头电厂105029001.01石家庄热电厂5001705.550.91*兴泰发电有限公司120022320.85本项目350357.840.516综合以上分析评价,电厂用水工艺合理,机组设计发电水耗率、重复用水率、循环水利用率、单位产品取水量、生活用水定额等主要节水考核指标符号相关规范要求,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因此本工程300MW等级供热机组工程用水符合国家火电厂节水用水管理办法要求,用水是合理的。4.4 节水措施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从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