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三:烟台市域城镇体系空间专题研究.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66565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12.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烟台市域城镇体系空间专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本文档共133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烟台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3-2030) 空间专题研究 目录 1 背景分析 1 1.1 宏观政策背景 1 1.2 区域发展背景 1 1.3 相关规划背景 2 2 烟台市概况 5 2.1 区位条件 5 2.2 资源条件 6 2.3 经济产业条件 10 2.4 人口条件 10 3 现状烟台市市域城镇化空间特征 11 3.1 现状人口空间特征 11 3.2 现状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12 3.3 现状城镇空间分布特征 13 4 市域空间条件分析 17 4.1 市域制约条件分析 17 4.2 镇现状发展强弱评价 20 4.3 各镇发展潜力评价 38 5 烟台市新型城镇化模式与功能区划分 45 5.1 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含义和基本原则 45 5.2 传统城镇化存在的不足 46 5.3 基于新型城镇化城镇体系构建 47 5.4 新型城镇体系规划原则 48 5.5 城镇空间布局策略 48 5.6 烟台城镇化模式 49 5.7 烟台城镇化空间发展策略 50 6 烟台市市域城镇村体系规划 51 6.1 城镇体系现状 51 6.2 相关规划及上位规划要求 52 6.3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62 6.4 烟台城镇村体系等级结构 63 6.5 城市等级结构规划 63 6.6 镇等级结构规划 64 6.7 城镇规模结构 67 6.8 城镇职能结构 68 7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 71 7.1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目标 71 7.2 规划原则 72 7.3 规划要求 72 7.4 农村新型社区布局 73 7.5 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发展引导 78 8 各县市城镇发展引导 85 8.1 烟台市中小城市城镇化路径选择 85 8.2 城镇建设用地标准 86 8.3 烟台中心城区 86 8.4 龙口市 89 8.5 莱阳市 92 8.6 莱州市 96 8.7 招远市 99 8.8 海阳市 103 8.9 蓬莱市 107 8.10 栖霞市 110 8.11 长岛县 114 1 背景分析 1.1 宏观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道路,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2009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确定从2010年开展为期3年的和谐城乡建设行动,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具体措施。 烟台市提出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产业支撑力和城镇承载力为重点,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的城镇化发展方向,走一条功能区带动性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1.2 区域发展背景 1.2.1 发展机遇 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烟台在这一重大战略中处在核心位置,被赋予骨干城市地位。《烟台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出烟台的战略定位:国内海洋经济领军城市、连接中日韩的交通物流枢纽、国际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海岸带综合管理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在国家战略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2009)中,烟台莱州市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和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 在省级战略的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中,形成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三市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为支撑的发展布局。 1.2.2 面临挑战 烟台201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虽然在山东省仅次于青岛排第2位,但人均GDP只排在第5位,经济质量有待提高。 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等海洋新区的建设,给烟台沿海地区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这些城市均沿海,传统产业集中在食品加工、纺织等行业,烟台的周边城市威海、青岛、潍坊等有产业同质化趋势。 图1-1 山东省地级市经济对比 (山东省统计年鉴2013) 表1-1 烟台与周边城市传统产业对比 城市 传统优势产业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烟台 食品加工、纺织、电子家电、建材 5281.38 青岛 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橡胶 7302.11 威海 食品医药、轻工纺织、电子设备 2337.86 潍坊 饮料制造、动力机械、海洋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造纸包装、电子信息 4012.43 资料来源:《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小结:烟台处于发展机遇和周边城市挑战并存的时期,虽然经济总量较高,但经济质量和产业能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形成比较优势。 1.3 相关规划背景 1.3.1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构建“一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一带(鲁南城镇发展带)、双核(济南、青岛)、六区(六个城镇密集区)”的省域新型城镇化总体格局。 淄博、烟台、潍坊、临沂等市城区年均增长3-4万人。山东半岛城市群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4%左右。以烟台、威海中心城为核心,协同其他县市,构建烟威城镇密集区,建设沿海城镇密集带、海洋产业基地、滨海休闲度假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图1-2省域城镇化总体空间格局 《烟台城镇化发展纲要(2013-2020)》 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为统领,重点发展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产业全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以及市、县、镇行政中心和农村社区等功能区。 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城镇人口达到440万人以上;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500万人以上。 图1-3 市域空间结构图 形成“一核一群一带三轴”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构建组团式、网络化城镇体系,“一核”即中心城区,“一群”即以蓬莱、龙口、招远、莱州为主体的北部沿海城市群,“一带”即以海阳、莱阳、栖霞为主体的交通干线城市带,“三轴”即荣乌高速、沈海高速和烟海高速三条主要交通联系轴。 1.3.2 《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城市性质:山东半岛的中心城市之一,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同济版总规) 城镇化率:2015年城镇化率63%,城镇人口480万人;2020年城镇化率73%,城镇人口590万人。 规划空间结构:“一主两副一带一轴”。“一主”为烟台市区,“两副”为龙口和莱阳,“一带”为滨海城市带,“一轴”为烟台-青岛发展轴。  2 烟台市概况 2.1 区位条件 2.1.1 宏观区位 (1)东北亚经济圈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地区,也是亚太经济发展最快地区。涉及6个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1/5,中、日、韩、俄四国占东北亚国家经济总量90%以上。在全球化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推动下,烟台将成为沟通黄渤海,对接东北亚前沿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 (2)环渤海经济圈 图1-1 烟台在东北亚经济圈的地位 图1-2 烟台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地位 烟台所处的环渤海地区成为国家发展第三增长极,烟台是环渤海地区的门户城市。 2.1.2 中观区位 烟台位于山东省东北部,山东半岛北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扼渤海湾出口,与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隔海相望,形成拱卫环渤海沿岸地区的海上门户。 图2-3 烟台在山东省的区位 2.1.3 微观区位 图2-4 烟台在山东半岛的区位 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北部,与青岛、威海毗邻,属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组成部分。 2.2 资源条件 2.2.1 土地条件 全市辖四区、七市、一县,四区即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和牟平区;七市包括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蓬莱市、招远市、栖霞市和海阳市;一县为长岛县。2005年总人口692万人,土地总面积13746.47km2,人均土地面积0.2公顷。农用地总面积11076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6%;建设用地总面积1671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1%;其他土地总面积998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 依据《烟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到2020年农用地面积调整为1113506公顷,占总面积的81.0%,增加0.4%,基本保持稳定。其中:耕地面积由446166公顷调整为440564公顷,减少0.5%,园地和林地面积比例有所增加,分别提高0.3%和1.2%。 烟台市的耕地保有量在逐年减少,且城乡建设用地剩余空间明显不足,除福山、莱山区尚有少量城乡建设用地剩余外,其他市区规划建设用地较为稀少甚至为负值。 2.2.2 海洋资源 海岸带开发潜力巨大。规划区海岸线197.47公里,拥有丰富的优质沙滩资源,沿岸分布着套子湾和芝罘湾两个面积较大的自然海湾。主要港口包括芝罘港、八角港。其中芝罘港为烟台港现有的核心港区,以集装箱、客货滚装运输和矿石、煤炭、粮食、化肥、钢材等散杂货作业为主,共有泊位48个,万吨以上深水泊位25个,最大水深—20米,码头岸线长度8300米。 海洋生物资源富集。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是全国优势水产品主产区,海参、鲍鱼等是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 2.2.3 农业资源 通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入实施五大产业振兴,烟台培植起了粮油、果品、蔬菜、畜牧、水产等五大支柱产业。已形成食用油、粉丝、果品、水产、蔬菜、畜产品加工和葡萄酒酿造七大龙头企业群体。已建成玉米工程技术中心、苹果育种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中心。初步建立起以烟台农科院、莱州农科院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烟台苹果连续三年位居中国果业第一品牌,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2.2.4 矿产资源 规划区范围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金矿(莱山区、牟平区、福山区)、铁矿(莱山区)、石墨(莱山区、牟平区)、有色金属矿(福山区)、水泥灰岩与大理岩(福山区)、水气矿产(除长岛县、芝罘与莱山区外,其它县区均有分布)。 (1)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总量中等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2)矿产分布面广,同类矿产资源相对集中。受成矿地质条件控制,其往往类聚于某些特定地域,形成分布上的区域特色。 (3)主要矿产中大、中、小型矿床皆有。但大、中型矿床资源储量占主体地位。 2.2.5 文化旅游资源 烟台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有独特的海滨地区“山、海、城、岛”等优势资源。既是避暑纳凉之胜地,也是各地游客旅游观光的理想境地。烟台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果蔬之乡”,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樱桃及绿色时鲜蔬菜名冠中华,畅销海外。烟台还是中国葡萄酒工业的发源地和中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基地,是亚洲惟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百年张裕的葡萄美酒享誉海内外。拥有多处金沙碧浪的天然海水浴场和养马岛等魅力海岛。 海洋人文资源底蕴深厚。烟台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妈祖、海防、渔俗、葡萄酒、秦皇汉武东巡等文化资源特色突出。近几年了举办妈祖文化节、国际葡萄酒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海洋文化内涵,打响海洋文化旅游品牌,构建海洋文化名城。 全市已有旅游度假区4个,旅游景区11个,旅游线路15条。规划区范围内有:养马岛旅游度假区、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金沙滩海滨公园、烟台山公园、福建会馆、芝罘岛、塔山风景区、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体育公园 、农博园、毓璜顶公园、东炮台海滨风景区、西炮台公园、磁山等。 2.2.6 交通条件 烟台市积极构筑以“两港”(海港、空港)为核心,以“双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双快”(快速轨道、快速路)为骨架,高速、便捷、安全、绿色、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和引领交通物流枢纽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通过依托区域和城市交通体系的有机衔接,在全市形成以“90分钟市域交通圈、60分钟都市交通圈、30分钟核心交通圈”的“906030”圈层组织结构。 2.2.7 海港 烟台市基本形成了以烟台港芝罘湾港区、西港区、龙口港区、蓬莱东港区为主、莱州、海阳、长岛、牟平等港区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港口发展格局。 现状问题:针对港口基础设施薄弱、20万吨级以上的泊位不足。铁路建设滞后,与青岛港共用胶济铁路,大宗干散货压港现象严重,线路绕远,增加运输成本,制约货源增长,制约港口腹地拓展和港口竞争力。 表2-1 烟台市港口泊位情况统计 序号 港口名称 泊位数量(个) 通过能力 主要功能 合计 深水 万吨 万TEU 万辆 110 38 3816 35 95.5 1 烟台港 43 23 1706 35 38 综合性港口 2 龙口港 22 9 1018 2.5 综合性港口 3 蓬莱东港 7 2 310 20 滚装、杂货 4 蓬莱西港 8 17 20 滚装、杂货 5 栾家口港 6 3 295 煤炭、原油、件杂 6 莱州港 8 1 350 油品、盐 7 海庙港 4 55 粮食、盐 8 牟平港 2 50 液体化工、建材 9 海阳港 3 10 杂货、建材 10 长岛港 7 5 15 陆岛交通 表2-2 2000——2012年烟台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一览表 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吞吐量(万吨) 3656.1 3997.4 4123.8 4827.5 7220 8502.9 10233 年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吞吐量(万吨) 13146.2 14699.2 16926.1 20852.5 24345.3 27029.8 (资料来源:《烟台统计年鉴》) 2.2.8 航空 烟台莱山国际机场 出自烟台国际机场发展规划部《烟台国际机场现状及发展规划》 目前为军民合用机场,机场总面积约为3900亩,其中民航站区约占380亩。始建于一九八四年十月八日,199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烟台机场正式成为国际航空口岸,对外国航空公司开放,成为山东省三个开放航空口岸之一。目前烟台机场是国家二类4D级机场,一类航空口岸。 烟台机场致力于客货运输量和航线航班量的快速增长,广泛开拓航空市场,已与28个国内大中城市通航,与韩国仁川、釜山,日本大阪,香港4个国际和地区城市直航,初步形成了“贯通南北、连接西北、辐射西南、连通日韩”的航线网络格局。 烟台潮水国际机场是2009年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新机场建成后,可以满足1000万人次以上旅客吞吐量和12万吨以上货邮吞吐量。 2.2.9 铁路 烟台境内铁路营运里程达到 295公里。烟大铁路轮渡工程开通,烟台由铁路终端城市跃升为重要节点城市。大莱龙铁路投入运营,烟台进一步汇入了全国铁路网络。蓝烟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龙烟铁路、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将加快烟台融入半岛城市群步伐。成功争取中韩铁路轮渡项目中方登陆点设在烟台,迈出了贯通烟台通向东北亚海上铁路通道实质性步伐。其中青烟威荣城际铁路13个车站归烟台车务段管辖。 2.2.10 公路 “十一五”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515.9公里(干线公路225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4公里,列全省地级市第一位,公路密度达到 105.6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了以沈海高速、荣乌高速、威青高速、国道204国道206为主框架的高等级公路网,公路综合通行能力显著提升。 2.3 经济产业条件 与青岛、济南等省域先进城市比较,烟台的经济发展并不落后,无论是速度还是总量都不低。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281.38亿元,仅次于青岛市,居山东省第2位;人均GDP为75672元,居第5位;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农民纯收入等均位于山东省前列。 近年来烟台市在山东省经济总量比例有下降的趋势,经济发展亟待寻找更强劲的发展引擎。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7.6%,位于山东省第16位。 2.4 人口条件 烟台市2012年总人口650.29万人,城镇户籍人口325.85万人,常住人口369.49万人。 人口近年来总量增长稀少,自然增长率近5年均为负值,但2012年市区自然增长率为正值(2.5%)。 规划区2012年总人口194.95万人,芝罘区人口数量最高,为68.27万人,高新区人口数量最低,为2.39万人,桃村镇是人口数量最高的镇,达9.11万人。(根据2013年年鉴及统计局提供2012年乡镇基本资料)  3 现状烟台市市域城镇化空间特征 3.1 现状人口空间特征 3.1.1 人口空间分布 从人口密度来看,密度最高的是芝罘区,达到3968人/平方公里,其次是开发区,达到819人/平方公里,之后则是长岛县、龙口市和莱山区,市域中部的蓬莱、招远、海阳、栖霞和牟平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不足400人/平方公里;最低的是牟平区,只有292人/平方公里。 从各镇街人口密度的情况来看,从烟台市区经桃村镇、徐家店镇到海阳的中部及西部以及莱阳市,为一条明显的人口密度隆起带,烟台市域北部及西北沿海地区一带。人口密度较低的分布在牟平区南部、海阳市的东部、栖霞的大部分地区、福山区的西部以及招远的南部和西部地区。 图3-1 2012年烟台市域人口分布状况 图3-2 2012年烟台市各镇街人口密度分布 烟台市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在空间上并不连续,人口密度较高的是芝罘区、开发区、莱山区、龙口市以及长岛县;另一方面,烟台市有两条明显的人口密度较高的隆起带,而位于市域中部的栖霞市则是人口密度的洼地。 3.1.2 人口空间流动特征 从烟台近年来流入人口的省外来源地看,河南省、黑龙江省和安徽省的人口居前三位。 从2012年各区县的机械增长来看,除市区、龙口、蓬莱和莱州外,其他区县机械增长都为负值。 从2004和2012年各区县的机械增长对比来看,除中心城芝罘、莱山、高新区外,外来人口向福山区、开发区、牟平区以及蓬莱、龙口及莱州市集中。 图3-4 2004人口机械增长对比 图3-52012人口机械增长对比 图3-3 各区县人口流动状况 3.2 现状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烟台市拥有6个国家级园区、10个省级园区、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00多个县域经济集中区为产业。 烟台市区作为经济中心,集中了高新技术产业、先进的制造业和完善的服务业。 蓬莱市集中了临港工业、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旅游产业和汽车改装及零部件加工业。 龙口市依托港口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起了能源、铝业、葡萄酒、汽车零部件和新材料产业。 招远市以黄金产业为主,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 莱州市的石材加工贸易、黄金深加工和盐化工产业基础好,要争取成为相关产业全国的重要基地。 莱阳、海阳、栖霞三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业较为突出。 图3-6 烟台县域产业职能布局 图3-7 烟台市域重要园区分布 3.3 现状城镇空间分布特征 3.3.1 城镇人口规模 除中心城区外,龙口、招远、莱州、莱阳及海阳市的人口均超过20万人,但人口超过5万的镇仅有沙河和桃村两镇,大部分镇的建成区人口小于2万人。 表3-1 市域人口规模 规模(城镇人口) 数量 城市(2012年建成区人口,万人) >50万人 1 烟台市区 20-50万人 5 莱阳(29),龙口(36.7),莱州(36.6),招远(25.5),海阳(22.6) 10-20万人 2 栖霞(18.7)、蓬莱(17.9) 5-10万人 2 沙河(莱州)、桃村(栖霞) 2-5万人 2 团旺(莱阳)、程郭(莱州) <2万人 77 其他建制镇 图3-8 市域城镇人口分布 城镇用地规模 从建成区面积来看,除栖霞、莱州等县市外,市区和其他县市的人均城镇用地面积均超过110m2,人均用地规模偏大。 大部分镇的人口规模偏小,而部分县市的人均城镇用地偏大。 表3-2 建成区用地规模 市区 龙口 莱阳 莱州 蓬莱 招远 栖霞 海阳 长岛 建成区面积(km2) 273.2 40.75 42 40 25.53 30 16.3 34 5.23 城镇人口(人) 366751 292383 366105 178744 254725 186826 225471 16871 人均城镇用地面积(m2) 199.32 111.11 143.65 109.26 142.83 117.77 87.25 150.80 310.00 3.3.2 城镇建成区空间演变特征 通过2002年-2012年市域各县市的建成区演变数据分析,在过去十年间,烟台市市域建成区面积增长2.1倍,新增建成区面积主要集中在烟台市区和北部沿海城市。烟台市仍处在向中心城区集聚的过程中,其他县市相对发展动能不足。 表3-3 各县市建成区2002年—2012年建成区规模 年份 市 区 龙口市 莱阳市 莱州市 蓬莱市 招远市 栖霞市 海阳市 长岛县 2002年 136.62 17.1 18.31 15.5 15.3 15 9 9 4.23 2003年 144.75 33.12 21.23 25 10.5 21 9 12 4.23 2004年 151.09 33.12 23.92 27 10.5 23 9 15 4.23 2005年 172.15 41.62 24.6 29 10.5 25 9 17 4.23 2006年 178.5 37.62 31.61 35 10.5 25.5 9.11 29.11 4.7 2007年 195.22 40.13 31.61 35 25.53 25.8 9.5 29.5 4.7 2008年 215.33 40.13 32.14 35 25.53 26.41 12 30.75 4.9 2009年 235.43 40.13 32.67 35 25.53 27.02 14.5 32 5.1 2010年 265.47 40.13 42 40 25.53 28 15.31 34 5.16 2011年 269.33 40.43 42 40 25.53 29.5 15.91 26.6 5.21 2012年 273.2 40.75 42 40 25.53 30 16.3 34 5.23 十年增长量 136.58 23.65 23.69 24.5 10.23 15 7.3 25 1 图3-9 烟台市域建成区范围历史变动 3.3.3 现状城镇化率空间分布特征 以城镇化率和近年来城镇化速度两项数据作为评判指标,可以将烟台市域大致分为三类城镇化地区: (1)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烟台市市区、龙口、招远 (2)城镇化快速发展地区——莱州、蓬莱、海阳、莱阳 (3)城镇化相对迟缓地区——栖霞、长岛 表3-4 近年来城镇化率与增长速度对比 区县 2011年城镇化率(%) 2007-2011年城镇化增长速度(%) 市域 56.07 0.53 龙口市 62.2 2.26 招远市 50.6 2.48 蓬莱市 45 1.93 莱州市 46.1 1.72 栖霞市 35.1 1.04 莱阳市 42.8 2.32 海阳市 43.4 3.00 长岛县 39.45 0.06 图3-10 市域城镇化发展分区图 图3-11市域城镇化率空间分布图  图4-1 市域地形分析图 图4-2 市域空气环境质量评价图 图4-3 市域地质承载力评价图 4 市域空间条件分析 4.1 市域制约条件分析 通过对市域范围的高程、空气质量、地质承载力、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水系与水源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条件6个因子进行分析,通过权重叠加分析得出市域建设敏感区划分。 4.1.1 地形因子 烟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山地占总面积的36.62%,丘陵占39.7%,平原占20.78%,洼地占2.90%。低山区位于市域中部,主要由大泽山、艾山、罗山、牙山、磁山、蛤山卢山、山昔山、昆嵛山、玉皇山、招虎山等构成,山体多由花岗岩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为昆嵛山,海拔922.8米。丘陵区分布于低山区周围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缓,连绵逶迤,山坡平缓, 图4-4 土地利用条件分析评价图 沟谷浅宽,沟谷内冲洪积物发育,土层较厚。 4.1.2 空气质量因子 烟台市空气质量等级全年(2013.11-2014.10)优良293天,中重度污染20天,优良率80%,全国AQI排名74位。本次规划采用北京市实验室统计的烟台PM2.5的数据为评价对象,通过分析烟台市整体空气环境质量优良。 4.1.3 地质承载力因子 烟台市地质承载力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整体地质状态稳定。 4.1.4 土地利用条件分析 2012年基本农田410736公顷,建设用地200061公顷,允许建设区167596公顷,有条件建设区10102公顷,已使用允许建设用地的80%,建设用地短缺亟需提高用地效率。 4.1.5 承载力综合评价: 对以上四项因子进行权重叠加分析,将市域划分为三类敏感区,分别是高敏感区、中度敏感和低度敏感区。 高度敏感区即基于地形、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和地质承载力不适宜作为城镇建设,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区域。 中度敏感区是应限制建设,作为人类集聚区与自然环境的过度区域。 低度敏感区是适宜作为城镇发展和建设的区域。 总体来说城市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与布局、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主要环保基础设施规模与布局、综合交通规划,需结合低度敏感区布局。 图4-5 综合承载力分析图 4.2 镇现状发展强弱评价 4.2.1 评价方法 此次现状镇发展强弱水平评价的地区范围包括市域现状各镇,不含城关镇、市辖街道及乡。由于各个县市区现状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各镇,在评价中影响各镇的计算结果,故不参加评价。 评价现状镇发展水平,首先要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标准(或理想)值。本次评价选择的均为正指标,即指标越高其发展水平越强。 指标权重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评价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其相对重要性进行确定。 其评价公式为:Pj=∑wipij 式中wi为指标i的权重,pij为j城镇的i指标值。Pj为j城镇的现状镇发展水平值。 4.2.2 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发展潜力评估将从经济条件、交通条件、人口、资源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各子系统包含的指标及其权重见下表: 表 5-1 评价指标体系 子系统 权重 指标要素 子系统内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 经济子系统 0.3 工业增加值 0.3 0.09 三产增加值 0.25 0.075 固定资产投资额 0.2 0.06 财政收入 0.15 0.045 企业数量 0.1 0.03 人口子系统 0.25 总人口 0.4 0.1 镇区人口 0.35 0.0875 人口密度 0.25 0.0625 城镇建成区 0.25 0.25 社会子系统 0.2 拥有中学数 0.35 0.07 市场设施数量 0.4 0.08 拥有医生数(千人医生数) 0.25 0.05 经济条件包括工业增加值、三产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财政收入和企业数量5个指标,由于经济条件在评价系统中为较为重要,其权重指数为0.30,五个指标利用现有统计局的经济数据通过加权计算,较为直观的反映现状经济系统生产、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内容。 人口条件包括3个指标,分别是总人口、镇区人口和人口密度,其权重指数为0.25。3个指标利用统计局的数据资料,其中非农人口采用的是2011年数据。 城镇建成区以建成区用地面积数据为评定依据,其权重为0.25,数据利用统计局的数据资料。 社会条件中包括3个指标,分别是拥有中学数、市场设施数量、拥有医生数(千人医生数),其权重指数为0.20,社会系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各乡镇发展定位起到重要作用。 4.2.3 指标赋值 根据指标原始数值的情况可分为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为保证不同指标具有可比性 ,需要对原始量化指标进行标准化,本次使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其公式为:xi’=(xi-min)/(max-min) xi’为i城镇的标准化值, xi为原始指标数值,max和min为指标原始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其中部分原始数据在标准化后,出现数值相差悬殊等无法计算的情况,故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函数的计算,缩小各数据间的差值,再将数据进行标准化。 表5-2 各子系统原始数据 乡镇名称 工业增加值(万元) 三产增加值(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 财政收入(万元) 企业个数(个) 总人口(人) 镇区人口(人) 人口密度(人/km2) 城镇建成区面积(公顷) 拥有中学数 市场设施数量 拥有医院医生数(人/千人) 高疃镇 3100 2300 270 1935 428 25333 2382 265 100 2 7 2.09 张格庄镇 5000 1200 86000 4772 70 19000 2878 286 200 0 3 2.63 回里镇 3014 3799 13000 3855 158 32928 3424 489 60 0 8 1.31 观水镇 1397 2790 127760 827 41 56650 4240 260 97 1 2 0.76 龙泉镇 3726 4880 143246 2753 315 23609 1832 153 53 0 6 0.42 玉林店镇 3805 2589 136699 1802 202 28795 1323 133 68 1 7 1.18 水道镇 4450 2360 113775 1750 623 34876 3796 225 100 1 10 1.40 高陵镇 4359 4403 49980 902 72 34953 15780 222 450 1 7 0.23 王格庄镇 1785 3011 120181 1630 53 19855 796 156 40 0 0 0.81 昆嵛镇 1649 912 2685 287 7 12211 1900 93 655 0 4 0.00 砣矶镇 201 306 5100 796 35 7931 1640 1117 0 0 2 1.26 黄山馆镇 770 415 74000 8147.5 30 11044 4256 396 170 1 1 1.54 北马镇 10633 5588 314000 9774.4 605 56086 20000 639 1185 1 4 0.46 芦头镇 6756 2564 121000 12520.9 258 31130 6154 735 310 1 4 0.74 下丁家镇 4820 951 69000 4720.3 90 15534 5092 258 67 1 3 0.90 七甲镇 562 3670 68000 2863.3 125 24313 1959 303 610 1 2 0.58 石良镇 4657 3061 150000 13007.3 232 55362 4289 434 197 1 7 0.79 兰高镇 5755 2962 240000 5502.3 265 42643 2735 523 148 2 2 0.91 诸由观镇 12354 3721 370000 38707.9 220 51771 7772 512 460 2 4 0.54 沐浴店镇 2508 6070 38130 1802 298 63743 4580 337 150 3 22 0.55 团旺镇 12380 6285 38190 3540 186 66167 18330 415 285 1 4 0.80 穴坊镇 14464 7021 97093 2080 245 62042 8215 471 110 2 14 0.52 羊郡镇 7780 2323 25830 326.4 39 30453 6723 367 116 1 4 0.92 姜疃镇 11388 1024 63160 6441 524 51669 3306 456 130 2 15 1.08 万第镇 6385 8460 10400 490 752 57076 4236 361 110 2 10 0.98 照旺庄镇 3642 1370 17022 750 562 53372 2395 530 40 2 8 0.96 谭格庄镇 2436 4561 52030 430 403 53399 2615 678 110 2 12 1.25 河洛镇 4707 2476 67140 829 206 23468 1718 396 33 1 6 0.55 吕格庄镇 5232 2431 63320 803 282 26395 2500 442 60 1 5 0.30 高格庄镇 3150 610 7060 232 26 32356 2200 532 60 1 8 0.43 大夼镇 5714 2158 3800 284 309 30654 3286 415 101 1 11 0.98 山前店镇 1981 2169 16110 364 298 29648 2410 332 30 1 7 1.28 沙河镇 22593 8491 195552 40026 1429 100331 22672 717 361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