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0 1 0年第 6期 l 2月 混 凝 土 与 水 泥 制 品 CHI NA C 0NC RET E AND C EMENT P RODUC T S 2 01 0 N0 6 De e e mb e r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技术在宝钢工程中的应用 赵卫华 ( 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 0 0 9 4 1 ) 摘要 : 从大体积 混凝土的定义 、 大体积混凝 土测 温的必要性 、 测温方法 、 温升的一般规 律 、 裂缝 产生的原 因及 控制方法等方 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技术进行 了介绍 , 并列举宝钢工程实例详 细叙述了大体积混凝 土的测 温过程及 温升规 律。 关键词 : 大体积混凝土;
2、 测温; 宝 钢工程 Abs t r a c t : r h e d e f i n i t i o n o f ma s s c o n c r e t e 。 n e c e s s i t y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t e s t i n ma s s c o n c r e t e , t e mp e r a t u r e t e s t t e c h n i q u e ,g e n e r a l r o l e s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ris e , c a us e o f t h e c r a c k s a
3、n d c o n t r o l l i n g me a s u r e s a r e s u mma riz e d f o r t h e t e mp e r a t u r e t e s t i n ma s s c o n c r e t e An d t he t e mp e r a t u r e t e s t p r o c e d u r e i n ma s s c o n c r e t e a n d i t s w a r m i n g r u l e s i n B a o s t e e l p r o j e c t a r e d e s c r
4、i b e d i n d e t a i l Ke y w o r d s : Ma s s c o n c r e t e ; T e m p e r a t u re t e s t ; B a o s t e e l p r o j e c t 中图分类号 : TU 5 2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4 6 3 7 I 2 0 1 0 ) 0 6 0 9 - 0 6 0 前言 随着社会 的发展 和科学技术 的进步 ,大型现代 化 工业 厂房 的重 型设备基础 、 高层建筑 、 大型桥梁 等越来 越多 ,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 中得到越来越广泛 的 应用
5、。由于其体积庞大 , 一次性浇筑量大 , 工程条件复 杂 , 因而如果施 工控制不好 , 便极 易产生各种混凝 土结 构裂缝 , 轻 者会影 响混凝 土的耐久性 , 重者会严重影 响 混凝 土的力学性能 。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进行有效 的 预防和控制 , 早 已成为工程 界普遍关 注 的问题 , 因此 , 大体混凝土测温技术也备受工程界关注 。 1 大体积 混凝土 的定义 目前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不同标准规范根据 各 自不 同的情况有多种说法 ,一般情 况下是指混凝土 结 构物 实体 最小 几何 尺 寸不 小 于 l m 的 大体 量混 凝 土 ,或预计会 因混凝 土中胶凝 材料水 化引起
6、温度变化 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2大体积 混凝土测温 的必要性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 土的区别 ,表 面上看是 厚度不同 ,但其 实质 的区别是 由于混凝土 中水泥水化 会产生热量 , 混凝 土内部 热量较难散发 , 外部 表面热量 散发较快 ,内部 和外部热胀冷缩 的过程相应会在混 凝 土表面产 生拉应力 。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 , 混凝土表 面拉 应力超过 当时的混凝土极 限抗拉强度 时 ,混凝 土表 面 会产生有 害裂缝 , 有时甚至产生贯穿裂缝 。另外 , 混凝 土硬化后 随温度降低会产生收缩 , 由于受到地基约束 , 会 产生很 大的外约束力 ,当其超过 当时混凝 土的
7、极 限 抗拉强度时 , 也会产生裂缝 。 混凝土的内部 温升与水 泥 品种、 强度等级 、 每 m 水泥用量、 掺合料、 外加剂 、 混凝 土的入模 温度 、 养护条件等很多 因素有关 。 为了解基 础 大体 积混凝土 内部 由于水化 热引起 的温度升 降规律 , 掌握基础混凝土 中心与表面 、表面与大气温度 间的温 度变化情况 ,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并为下一步的施工 提供指导性意见 ,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是非常必要的。 3 大体积混凝 土裂缝控制方法 3 1 配合 比控制 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 、 凝结时间长的水泥 , 如 矿渣水泥 、 粉煤灰水泥等。粗骨料宜采 用连续 级配 , 细 骨料宜采
8、用 中砂。 l, J I 剂宜采 用缓凝 剂 、 减水剂 。 掺合 料宜采用粉煤灰 、 矿渣粉等。 在保证 混凝土强度及坍 落度 要求 的前提下 ,应提 高掺 合料及 骨料 的含量 , 降低水灰 比 , 减少水泥用量 。 3 2 施 工过程 控制 3 2 1 混凝土拌制 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计量 ,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 出 机坍 落度 , 尽量降低混凝 土拌合物 出机 口温度 。 3 2 2 混凝土浇筑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 分层 、 分块浇筑 , 以利于散热 。 浇筑过程 中振捣方法应得 当,浇筑完毕后 ,表 面要压 实 、 抹平 , 以防止表面裂缝 。尽量避开在太 阳辐射较高 的时 间段浇筑 ,
9、 降低混凝土 的入模温度 。 3 2 3混凝土养 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 应及时用湿润的草帘 、 麻片等 覆盖 , 并注 意洒水养 护 , 适 当延 长养护 时间 , 保证混 凝 土表面缓慢冷却。 3 3 技术方法控制 在混凝土表层可布设抗裂钢筋网片 ,防止混凝 土 收缩时产生干裂 。 在混凝 土内部 可设置冷却管道 , 通冷 水或冷气冷却 , 减小混凝 土的内外温差 。 加强混凝土温 一 q 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0年第 6期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总第 1 7 6期 度的监控 , 及时采取冷却和保护措施 。 4大体 积混凝土温升的一般
10、规律 由于水泥在水化过程 中会 释放 出一定 的热 量 , 大 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 表面系数相对较小, 所以水 泥发生 的热量聚集在结构 内部不易散失 ,使混凝土 内 部 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 , 以至越积越高 , 内外温 差逐步增大 。 一般情况下大体积混凝 土浇筑后 , 前期升 温速度较快 , 最高温度 多发生在 浇筑后 的 3 5 d , 会 维 持数个小时。 随混凝土龄期 的增长 , 混凝 土结构表面 自 然散热 , 内部温度开始缓慢下 降 , 降温时 间持续 较长 , 内外温差逐步减小 。 5大体积混凝土测温 方法 5 1 传统 的测温方法 传统的最简单 的方法就是埋设竖直
11、测温管 ( 铁质 或 P V C) , 使用玻璃温度计 、 电子测温仪等设备 , 由专人 每隔 1 - 2 h在预留孑 L 洞的不 同深度进行测温并记录 , 并 进一步进行人工数据处理 。 这种方法除效率低 、 劳动强 度高外 , 其检测误差相对较大 、 检测周期长而根本无法 掌握整体温度变化趋势 , 可以说 , 这种传统 的测温方法 已经基本不适应 现代施工技术的要求 。 5 2 常用 的测温方 法 常用的测温方法是采用温度传感器结合计算 机的 1 日 j 。 : i : 。 ! z 图 1 宝钢高炉基础示意图 总混凝土量约为 : 2 8 4 7 + 2 9 8 9 +1 3 2 4 = 7
12、 1 6 0 m ,混凝 土设 计强度等级为 C 2 5 。 7 1 混凝土配合 比 表 1 为宝钢某高炉基础 混凝土配合 比。 表 1 宝钢某 高炉基础混凝土配合比 k g m 注 : 第 1层 水 睨 为 3 2 5级 晋 通 硅 酸盐 水泥 , 第 2、 3层 水泥 为 3 2 5级 矿渣硅酸盐水泥 , 减水剂 为 F DN 一 2型高效减水 剂。 7 2 测温仪器和元件 本次测 温采用 日本产 的 T D S 3 0 3数据采集 仪 , 测 温精度为 0 1 , 可随时打印温度监测数值 。测温元件 为 C u l 0 0铜热电阻 , 埋设前在室 内对测 温元件进行特 殊 密封及防潮处理
13、 ,在安装前浸水 2 4 h后进行严格筛 选 , 选择 温差不大 于 0 3 的合格元件 , 充分保 证其性 一 1 0一 全 自动测温方法 , 其原理是采用了热电阻测温仪 , 热电 阻埋置于混凝土中 , 利用 电位差计原理 , 测 出测点和原 点间的电位差 , 通过计算机处理后 , 换算 出两点 间的温 度差 , 从而确定出测点 的温度。 5 - 3 目前最先进的测温方法 目前最先进的是无线测温方法 ,适用于特别大或 现场条件较为复杂的大体积混凝 土。温度信息 由数据 采集发射终端经过无线 网络 传输到数据接 收终端 , 数 据接收终端通过 串E l 和 P C机 连接 ,直接把数 据传输
14、到 P C机 的配套显示记 录软件上 ,通 过软件的人机界 面显示 当前 的温度及超 限报警信息等。 6 宝钢工程中大体积混凝 土的浇筑 宝钢工程 中大体积混凝土主要用在 高炉 、热风炉 等重型设备基 础上。由于混 凝土最大厚度在 4 8 5 m, 总 的浇筑量 较大 , 一般在 5 0 0 0 - 7 0 0 0 m , 因此 , 大体积 混凝土施工过程 中高炉基础分三层浇筑 ,热风炉基础 分二层浇筑 , 示意图见图 l 、 图 2 。 7 宝钢某高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工程实例 宝钢某高炉混凝 土基础 由三部分组 成 ,最下部为 长 4 6 2 m、 宽 3 2 5 m、 高 2 m 的长
15、方体 , 其上 为上底 面积 3 4 8 m x 1 9 4 7 m, 厚 2 5 m 的 棱 台 体 ,棱 台 上 部 为 0 1 9 4 7 m、 高 3 9 9 m的圆柱体 。 混凝土浇筑分三次进行 , 。 : 。 d : 图 2宝 钢热 风 炉 基 础 不 惹 图 能符合规范要求 。 7 _ 3 测温点的布置 选择互成 9 0 。 方 向的两个断面 , 沿层厚方 向均匀布 置 。 规范规定 : “ 在基础平面半条对称轴线上 , 温度监测 点的点 位宜不少于 4 处 ; 沿混凝土浇筑块体厚度方 向, 每一点位 的测点数量 , 宜不少于 5 点 ” 。 由于第 3层 昆 凝 土为圆柱体 ,
16、 且层厚较大 , 根据混 凝土裂缝处理专家王铁梦 的意见 ,在浇筑第 3层混凝 土前调整 了测温方案 , 将测温断面从两个改为一个 , 并 沿厚度方 向上加密 了测 点 , 每个断 面 l 0个测 点( 原测 温方案每个断面 5 个测点 ) , 详见 图 3 、 图 4 。 本次测温共埋设f 昆 凝土温度测点 1 5 6个点 ,其中 第 1 层 6 5个 , 第 2 层 5 1 个 , 第 3 层 4 0个 , 另设气温测 点 , 每次浇筑 混凝土后设 1 点 , 共 3点。 7 4 测温元件埋设及保护 每个测温断面处设置竖 向 2 0钢筋 , 测 温元件 按 学兔兔 w w w .x u e
17、 t u t u .c o m 赵卫华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技术在宝钢工程中的应用 A 驾 P 嚣 | 图 3 宝钢某高炉混凝土基础测温点布置示意图 不 同标高用细铁丝绑 扎在钢 筋上。 绑扎前 , 在钢筋上缠 好黑色绝缘胶 带 , 使测温元件与钢筋相互绝缘 。 将 测温 导线沿钢筋网片绑扎结 实并集 中引出 ,尽量减 少浇筑 混凝土时对导线 的破坏 , 见图 5、 图 6所示 。在浇筑 混 凝土的过程中 , 要求施工单位保护好测温元件 和导线 , 混凝 土浇筑时不得直接 冲击测温元件 和导线 ,振捣 时 振动棒 不触及测温元件 和导线 。结果仅有少量测 温元 图 5 宝钢某高炉测温原件绝缘处理
18、7 6 澳 4 温时间安排 测温时间安排见表 2 。 表 2 测温时间安排表 : :- ! 蔓 8 l 嚣 蚕 AA f I i i ;l s b n - m : I” l 卅 一 一 耋耋 、 耋 霆 基 基 耍 毽 B-B 图 4宝钢某 高炉混凝土基础测温点编号 图 件损坏 ( 第 1 层 5 个 , 第2 层 3个 , 第 3层 1 个) , 给予 了 测温工作足够 的保证 。 7 5 测温仪调试 为保证测温工作 的顺利进行 ,在浇筑每层混凝土 前 , 提前 1 2 d进场 安装好测 温元件 , 并接好仪器 进行 调试 , 检查打 印记 录数 据 , 见 图 7 。发现测 温元件 损坏
19、或数据不稳定时 , 及时进行了更换 。 图 6 宝钢某高炉测温导线集 中引 出 图 7 宝钢某高炉测温仪器调试 测温的控制指标。 7 7 温控指标 在测温过程 中,以 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作为此次 ( 1 ) 内外温差 : 指同一断面处混凝 土内部测温点最 高温度与距混凝土表面 5 e m处测温点温度之差。根据 规范要求 该温差不得 超过 2 5 ,根据 宝钢工程经 验 , 该温差 可适 当放宽至 3 0 。在 本次测温过 程中 , 仍 以 2 5 作 为内外温差控制指标 ,当出现温差超标 现象时 及时通知有关单 位 , 采取相应措施 。 一 1 1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20、 u .c o m 2 0 1 0年第 6期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总第 1 7 6期 ( 2 ) 降温速度 : 在本次测温 中以混凝土 内部 中心点 降 温速度作 为控制标 准 。规 范要求 该指标 不宜 大于 1 5 d , 根据 宝钢工程经验 , 降温速度在 3 , d以 内均 属正常 , 经相关单 位商定 , 该 指标控 制在 3 d以内 。 因此 , 在测温过程 中以 3 , d作为 降温速度控制 指标 , 实际测温 中仅第 1 层混凝 土有 1 2 d降 温速度 超过该 指标。 7 8 测温结果分析 7 8 1 混凝土浇筑情况和测 温结果 第 1 层混凝 土于 2 0 0 3年 5月
21、2 7日 1 3点 开始浇 筑 , 5月 2 8日早 8 点结束 , 历时 1 9 h 。 5月 3 0日早 6点 3 8 #点升到最高温度 5 9 3 c I = , 在混凝土浇筑 4 5 h后达 到 最高温升 , 该 温度持续 5 h 后开始降温。 第 2 层 混凝土 于 2 0 0 3年 6 月 2 0日 1 0点 3 0分开 始浇筑 , 6月 2 1日早 9 点 3 0分结束 , 历时 2 3 h 。 6 月 2 3 日下午 1 4 点 7 3 #点升到最高温度 7 1 I C, 在混凝土浇 筑 5 2 h 后达到最高温升 , 该温度持续 9 h后开始降温 。 第 3层混 凝土于 2
22、o 0 3年 7月 1 1日 1 8点开始浇 筑 , 7月 1 2日早 9点结束 , 历时 1 3 h 。 7月 1 6日下午 1 5 点 1 3 1 #点升到最高 温度 7 3 5 ,在混凝 土浇筑 1 0 2 h 后达到最高温升 , 该温度持续 3 0 h 后开始降温。 表 3为测温结果表 。 表 3 混凝土浇筑测温结果表 3 9 9 2 8 - 3 3 3 0 9 1 1 三层塑料 薄膜 、 一 层土工布 、 二层麻袋 7 8 2 测温结果分析 7 8 2 1 升温 、 降温规律 宝钢某高炉混凝土基础 升温 、降温均符合 大体 积 混 凝土升温 、 降温的一般规律 : 升温 速度较快 ,
23、 降温 速 度较平缓 , 降温时间较长 , 最 高温升和达到最高温升时 间随着混凝土层厚 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第 1 3层最高 温升分别为 5 9 ; 3 、 7 1 1 和 7 3 5 ,最高温升 时间分 别在混凝土浇筑后的 4 5 h 、 5 2 h和 1 0 2 h出现。 在浇筑第 2 层 混凝土时第 1 层混凝土 已经浇筑 2 3 d , 当时第 1 层 一 l 2 6 o 5 0 4 0 3 0 2 0 1 0 O 6 o 5 0 嚣 2 0 混凝 土内部 温度还在 3 4 左 右 , 而当时气温在 2 8 c 【 = 左 右 , 说 明第 1 层混凝土 内部还在 降温过程中。 第
24、3 层混 凝 土浇筑 4 0 d后混凝 土内部最高温度仍在 5 8 左 右 , 当时气温在 3 0 左右 ,可见其降温时间将持续更 长 。 第 1 层混凝土降温速度较快 ,第 2层较慢 ,第 3层更 慢 , 这是 由于养护条件不 同所致 , 可见降温速度与养护 条件是成正比关系变化的, 养护条件好 , 降温速度就相 应缓慢 , 如图 8 、 图 9 所示 。 7 8 2 2 基础同一断面沿厚度方 向温度变化规 律 0 5 1 0 1 5 2 0 时间 d 图 8 宝钢某高炉混凝土基础测温曲线( 第 1 层 )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0 时间 d 图 9 宝钢
25、某高炉混凝土基 础测温曲线( 第 3层 ) 气 温 1 2 7 #点 1 2 9 #点 1 3 1 点 1 3 3 # 点 1 3 6 #点 温 点 点 点 慷 气 蹦 三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赵卫华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技术在宝钢工程中的应用 图 1 O为宝钢某 高炉混凝 土基础 同一断 面沿厚度 方 向温度变化 曲线 ( 第 1 层 ) 。由图 l 0可见 , 基础 同一 断面沿厚 度方向 , 3 8 #中 12 , 点 温度最高 , 温度从 中心点 随着 时间增加 , 小。 4 0 3 9 3 8 3 7 3 6 起向两侧逐 渐降低 。 3 6
26、 #与 3 7 #点温度高于 3 9 #与 4 0 # 点 , 这是 由于 3 6 #与 3 7 #点接近基础底层 , 不利 于热量 扩散 ; 3 9 #与 4 0 #点接近基础表层 ,有利于热量扩散 。 , 1I 2 0 3 0 4 0 5 0 一l d r 3 d t 一5 d _ 一7 d 一 l O d 1 卜 一1 3 d 1 6 d 1 _ - 一1 9 d 一 2 2 d 温度, 图 1 O 宝钢某高炉混凝土基础同一断面沿厚度方 向温度变化 曲线 ( 第 1层 ) 曲线逐渐趋于平缓 ,内外温差逐渐减 升温幅度 比内部点低得 多。边缘点 和表 面点受气 温影 7 8 2 3 基础边
27、缘点和表面点温度变化规律 表 4为第 1 层 混凝 土基础边缘点 和表面点与 内部 点的温升对照 。 由表 4可见 , 由于散热条件不 同 , 边缘 点和表面点 响较大 。由图 1 l 另一边缘 点 ( 3 #点 ) 测温 曲线上 可以 看出 ,在降温 阶段测点温度 明显 随着气温变化 而上下 波动 , 这是 因为边缘点处 , 钢模板 散热快 , 保 温效果不 明显所 致 。由图 l 2表 面点 ( 1 5 #点 ) 测温 曲线 可 以看 出 , 表 面点也 同样 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 。 如果测点处保 表 4 边缘点和表面点与内部点温升对照 4 O 3 5 3 0 赠 2 5 2 0 l 5
28、时 间 d 图 1 l 宝钢某高炉混凝土基 础边缘点 ( 3 #点 ) 测温 曲线 5 1 O l 5 2 O 时 间 d 图 1 2 宝钢某高炉混凝土基础表面点 ( 1 5 #点 ) 测温 曲线 温效果好 , 则测点温度就不会 随气温 出现 明显变化 。 7 8 2 4基础中心点沿长度方 向温度变化规律 图 1 3为宝钢某高炉 基础 中心 点 ( 第 1 层 ) 沿长 度 方 向温度 变化 曲线 图 。由图 1 3可 以看 出 ,除边缘点 一一一气温 3 #点 一 +一气温 _卜。 。 1 5 #点 6 3 #点 温度较 低外 ,其余 中心点的温度都很 高且 相差 不多 ,这说明在基础的中心
29、范围内有一个较大 的温度 均匀 区域 , 该区域降温速度较 慢 , 受气 温影响较小 。边 缘点 由于受气温影响较 大 , 因此在距 离基础边缘某一 一 l 3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0年第 6期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总第 1 7 6期 7 0 6 0 5 O 4 o 赠 3 O 2 0 1 0 2 8 # 3 3 # 3 蹦4 3 # 4 8 # 5 3 # 5 8 # 6 3 # 点 号 0 3 3 0 0 6 6 0 0 9 9 0 0 1 3 2 0 0 l 6 5 0 0 1 9 8 00 2 3 1 00 长 度 m m 图 1
30、 3 宝钢某高炉基础 中心点( 第 1 层 ) 沿长度方向温度变化 曲线 深度范围内存在温度变化相对较大的区域 。 层混凝土温度高于第 l 层 混凝 土温度时 ,就会 向第 1 7 8 2 5 浇筑第 2层混凝土后第 1 层混凝土温度 回升 层混凝土中传递热量 ,这就使第 1 层混凝土的温度再 规律 由于在第 1 层混凝 土的基础上浇筑第 2 层混凝土 时 , 第 1 层混凝 土内部 温度 已降到 了 3 4 1 3 左右 , 在第 2 次升高 , 一般 在 l O 1 5 d内 回升温度达 到最 高值 ; 同时 越接近第 2 层混凝土的测点温升越高 ,升温速度也越 快 , 反之温升较低 ,
31、升温速度也较慢 , 如图 1 4所示。 一 一气温 - -3 6 #点 t_ 3 7 #点 _一一 3 8 #点 + 3 9 #点 _ _4 O #点 0 1 0 2 0 3 0 4 o 5 0 6 o 7 0 8 O 9 0 时闻 d 图 1 4 宝钢某高炉混凝土基础第 2层混凝土浇筑后第 1 层混凝土温度回升 曲线 7 8 2 6 入模温度对混凝土温升 的影响 混凝土人模温度 的高低 直接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升 情况 。 因此 , 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应尽量降低混凝 土 的入模温 度 , 以降低混 凝土最高温升 , 减少温差 , 降低 温度应力 。 本试验高炉本体在浇筑第 2 层混凝土时 ,
32、考 虑 到当时正值 夏季 , 气温较高 , 混凝 土浇筑层厚较厚 , 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 采取了加 冰水 的技术措施 , 降 低拌合水水温 , 取得 了较好效果。 第 2 层混凝土配合 比 与第 3层混凝 土配合 比完全相同 ,第 2层混凝土层厚 2 6 m, 而第 3层混凝土层厚 3 9 9 m, 根据 以往浇 筑大体 积混凝土 的经验 ,第 3层混凝土最高温升会 比第 2 层 混凝土最高温升高 1 0 左右 , 而实际只高出 了 2 4 。 7 8 2 7 基层温度对混凝土温升的影 响 浇筑 第 1 层混凝 土时 ,当时气温在 2 1 左 右 , 地 表温度 约 2 3 , 入模 温
33、度为 2 6 ; 浇筑第 2层混凝 土 时第 1 层 混凝 土 内部最高温度在 3 4 左右 , 人模 温度 为 3 0 3 2 o C ;浇筑第 3层混凝土时第 2层混凝 土 内部 最 高温度在 4 8 左右 , 入模温度为 2 8 3 3 。 在混凝土 浇筑初期 , 水泥水化放热开始阶段 , 入模温度低于混凝 土浇筑 的基层温度时 ,基层 就会 向新浇筑 的混凝土中 传递热量,反之就会向基层传递热量。基层的温度越 一 1 4一 高 , 传递的热量就越多 , 这样就使新浇筑混凝土的内部 温升有所增加。 温度增加幅度与基层温度的高低 、 所传 递热量 的多少以及混凝土的 比热有关 。由此可见除
34、第 1 层混凝土外 ,第 2 、 3 层混凝 土内部 温升均受到基层 影响而有所增加。 因此 , 在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施工时一 定要 注意基层温度对温升 的影响 ,浇筑新一层混凝土 时基层温度不宜过高。 8结 束 语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 中对防止有害裂缝 的产生起 到 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 , 使 施工过程真正达到了信息化施工的 目的。大体积混凝 土升温和降温遵循着一定 的规律 ,掌握这些规律对大 体积混凝土施工有着非 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参考文献 : 1 】 王铁梦 建筑物的裂缝控制 上海 : 上海科技出版社 , 1 9 8 7 2 】 王铁梦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 0 0 6 【 3 宝钢大型高炉工程技术汇编 上海 宝钢冶金建设公司 , 1 9 9 6 收稿 日期 : 2 0 1 0 - -0 9 3 0 作者简介 : 赵卫华 ( 1 9 7 9 一) , 男, 工程师 。 联 系电话 : 1 3 5 1 2 1 6 1 6 4 8 E-ma i l : z wh 41 O 0 1 26 c o rn M 三 三 三 加 如 加 m 0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