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地质打印3九十四、试述前陆盆地的特点、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藏分布特征,并举例说明之答:(1)前陆盆地的特点前陆盆地是位于褶皱山系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名词解释)。它包括从山前拗陷到克拉通边缘斜坡的过渡区。前陆盆地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前陆盆地结构不对称,靠近造山带一侧较陡,在其演化过程中遭受强烈变形作用;盆地近克拉通一侧较宽缓,与地台层序逐渐合并。由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前陆盆地可划分为三部分: 褶皱冲断带; 深凹(坳)带; 稳定前陆斜坡和前缘隆起。褶皱冲断带带有褶皱推覆体、叠瓦推覆体等类型,下部常见双重构造;前缘隆起部位常发生挠曲应力产生的张性或张扭性断裂。(2)前陆盆地石油地质条件 前
2、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一种盆地类型。它具有两类烃源岩层系,即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型和前陆坳陷型烃源岩层系。岩性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页岩和陆相泥岩。 前陆盆地的储集岩体总体山也可分为两大体系,即下部以台地相为主题的储集体系和上部以陆相碎屑岩为主体的储集体系。 背斜构造圈闭、断层圈闭和地层圈闭是前陆盆地内最为普遍也最为重要的圈闭,此外还发育生物礁圈闭合岩性圈闭。背斜构造圈闭主要为一些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分布在靠近盆地逆掩冲断带一侧。断块圈闭,既有裂陷阶段形成的由正断层构成的断块圈闭,亦有后期受造山运动影响在逆掩冲断作用下形成的由冲断层构成的断块圈闭以及早期正断层反转形成的断块或在前缘隆起轴部张扭
3、性断裂形成的圈闭等。(3)前陆盆地的油气藏分布主要是受圈闭展布特点的控制。在靠近冲断带一侧或冲断带内,主要是背斜和断层圈闭油气藏;在靠近克拉通一侧的前缘斜坡带主要分布砂岩体上倾尖灭或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与张性和张扭性断层有关的大块油气藏;在前缘斜坡带也存在因基底冲断作用形成的基底卷入型厚皮构造圈闭。在平面上,前陆盆地内的油气围绕生油气中心呈条带状分布于平行造山带的构造带上。典型实例波斯湾含油气盆地波斯湾盆地位于阿拉伯地台和扎格洛斯在山带之间,在晚始新世在波斯湾盆地局部开始陆陆碰撞,形成前陆盆地。波斯湾盆地油气田分布的基本特征是:在地台边缘斜坡带,发现了许多世界最大的油田,它们都是面积巨大的背斜构
4、造,沙特和科威特的最大油田都位于这些隆起带上,如加瓦尔油田。此外波斯湾盆地油源及其丰富,储层条件好,厚层致密盖层区域分布,储油构造大且数量多,正是具备了这些有利条件,才形成了油气资源及其丰富的巨大油气田。九十五、中国含油气盆地分布特征(非考题)西部造山带挤压型盆地,属于西部含油气大区。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推挤,挤压聚敛作用明显,造成一系列北西西向挤压造山带与大型盆地相间排列,在造山带前缘形成前陆盆地和叠合盆地,如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在造山带内部则形成山间盆地,如吐哈盆地等。东部裂谷拉张型盆地,属于东部含油气区。由于太平洋盆块向西俯冲和中国大陆的仰冲,造成地壳减薄,热力构造作用明显,以大陆裂
5、谷式或大陆边缘裂谷式、断陷-坳陷型为特色。中部克拉通过渡性,属于中部含油气区。九十六、我国油气资源蕴藏特点(非考题)(1)我国含油气盆地数量较多,类型较全。(2)海相与陆相生、储层系在我国都很发育,在纵向上构成多时代生、储重叠的多层构造。(3)我国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和海域。(4)我国油气资源的深度分布基本适中,深层尚有潜力。九十七、试述裂谷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并举例说明裂谷盆地含油气丰富,其具有以下石油地质特征:(1)油气生成特征裂谷盆地的烃源岩主要形成于裂谷盆地发育的主要时期,由于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有机质演化成烃条件优越,具有烃源岩厚度大、丰度高、分布广、类型多的
6、特点。(2)成藏组合特征裂谷盆地沉积特征受控于盆地构造演化及发育程度。坳陷型裂谷在稳定沉积环境下储层发育、规模大、横向稳定;断陷裂谷在块断运动作用下储层发育规模小、横向变化大,成因类型多。裂谷盆地的盖层分为区域盖层和之间盖层。区域盖层宏观上控制了裂谷盆地内油气运移与分布,直接盖层直接影响了油气藏内油气的聚集。成藏组合在裂谷盆地的不同发育阶段差别较大,在裂谷前期以新生古储式组合为主;在裂谷断陷阶段以自生自储式成藏组合为主;在坳陷阶段以古生新储式成藏组合为主。(3)运移特点裂谷盆地的油气运移既有册向运移也有垂向运移,但以垂向运移为主,断裂带控制了裂谷盆地中油气田的地理分布。(4)油气田分布特征裂谷
7、盆地油气藏类型多,主要有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等。在坳陷型裂谷盆地中部,一般发育与基地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在断陷盆地陡坡带主要发育滚动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和地层超覆油气藏,在深洼带主要发育岩性油气藏,在缓坡带则以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为主。拗陷型裂谷盆地以我国的松辽盆地最为典型,在松辽盆地北部有齐家古龙、三肇两个生油中心,有机质丰度高、分布广,储集层以河流相和三角洲前缘相砂体为主,规模可达数千甚至万余平方公里;在坳陷型盆地中,在盆地裂谷发育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多种构造带和局部构造,圈
8、闭规模大,背斜形态宽缓,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大型圈闭条件,此外还发育多种鼻状构造、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油气藏呈环带状分布:凹陷中部为岩性油气藏和中央背斜油气藏,向外为断鼻构造、断层岩性油气藏为主,边缘为背斜、地层油气藏和断块油气藏。断陷型裂谷盆地以渤海湾盆地最为典型,渤海湾盆地烃源岩厚5003000m,有机质以、型为主;储集砂体规模小,横向变化大,以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等为主;在盆地陡坡带主要发育滚动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和地层超覆油气藏,在深洼带主要发育岩性油气藏,在缓坡带则以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为主。九十八、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地质的基本特点除了上述
9、之外还应加上以下几点:(1)同一源岩层内存在多个有效的烃源灶(2)储层发育受沉积体系、断坡带、水动力条件、成岩作用等多方面因素控制(3)盖层以湖侵时形成泥质岩为主(4)岩性岩相变化大,圈闭类型复杂。(5)油气富集特点:源控烃,复式油气聚集带控烃,相势控烃等。九十九、试述箕状凹陷(单断型断陷盆地)非构造圈闭及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答:箕状断陷具有不对称的盆地结构,边界断层对沉积及构造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一般可分为三个构造带。陡坡带:靠近物源区,水下扇和冲积扇发育,相带粗而狭,主要发育砂砾岩透镜体和岩性上倾尖灭等岩性圈闭。深陷带:是断陷内部油源条件最有利地带,发育大量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缓坡带:为
10、断陷中基底埋藏较浅,沉积盖层较薄部位。构造抬升剥蚀影响大,水退水进作用,发育超覆和退覆砂体,因此地层不整合和岩性上倾尖灭及透镜体等圈闭发育。一百、试述我国坳陷盆地的石油气藏分布模式(也可以叫成藏模式)拗陷型裂谷盆地以我国的松辽盆地最为典型,在松辽盆地北部有齐家古龙、三肇两个生油中心,有机质丰度高、分布广,储集层以河流相和三角洲前缘相砂体为主,规模可达数千甚至万余平方公里;在坳陷型盆地中,在盆地裂谷发育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多种构造带和局部构造,圈闭规模大,背斜形态宽缓,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大型圈闭条件,此外还发育多种鼻状构造、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在油气藏呈环带状分布:凹陷中部为岩性油气藏和中
11、央背斜油气藏,向外为断鼻构造、断层岩性油气藏为主,边缘为背斜、地层油气藏和断块油气藏。此外,坳陷盆地多生烃凹陷供烃;供烃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多期供油、油气源充沛;断裂发育、油气主演沿断裂垂向运移并沿储集层侧向运移,在圈闭中聚集成藏;圈闭油气充注满度高。由于隆起带的继承性长期发育,并紧邻多个生烃凹陷,形成汇聚式的多向运移态势,使得坳中隆成为油气极为富集的区域。101、试述我国断陷盆地油气藏分布模式(1)半地堑是油气成藏的基本单元一个箕状断陷自成一个油气藏分布系统,并具有各自的分布模式。在断陷盆地的陡坡带的内侧同生大断层的下降盘主要发育逆牵引背斜油气藏,而在其边缘以地层超覆油气藏为主,其次为断层岩
12、性油气藏。在断陷盆地的缓坡带的主要发育披覆背斜油气藏、挤压构造油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和“坡上山”式古潜山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在断陷盆地的深陷区主要发育透镜体砂岩岩性油气藏 (2)具有三层含油气结构层系,油气主要富集在同裂谷层系和基岩中。断陷盆地一般经历了“初始张裂阶段、断陷阶段和坳陷阶段”相应形成三个构造层 ,具有三层含油气结构层系。下部构造层以融蚀孔洞和裂缝为主,和上覆的烃源岩层组成“新生古储”型成藏组合。古潜山发育,常形成古潜山油气藏。断陷期形成的中构造层是油气主要富集的层系,储层发育,常和层系内的烃源岩组成“自生自储”式成藏组合。坳陷期
13、形成的上构造层,埋藏浅,基本不具备生油条件,油源主要来自中构造层,常形成“古生新储”式成藏组合。(3)多种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我国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的分布受区域性断裂带、二级断裂带、区域岩性尖灭带、地层超覆带和地层不整合带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形成披覆背斜构造带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逆牵引背斜构造带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断裂构造带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以底辟拱升背斜构造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以砂岩上倾尖灭带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以透镜体岩性油气藏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以古潜山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以地层超覆油气藏为主复式油气聚集带。(4)同生背斜和古潜山是最主要的油气圈闭类型在断陷盆地形成的早期,
14、在盆地内形成的多种形式的古潜山圈闭直接被中构造层的生油层系所覆盖,组成“新生古储”成藏组合,油气聚集在古潜山圈闭中,形成以古潜山圈闭为主的油气分布模式。在断陷期盆地形成以逆牵引背斜、底辟拱升背斜、披覆背斜圈闭为主,形成了以同生背斜油气藏为主,其次为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油气分布模式。102、试述我国东部第三系断陷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的主要类型、油气藏组合特征及其分布规律a) 以披覆背斜构造带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披覆背斜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逆牵引背斜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组合。主要分布在盆地或凹陷中部以及大型隆起或凸起周缘;b) 以逆牵引背斜构造带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以逆
15、牵引背斜油气藏为主,次为断块、岩性油气藏。主要沿大的同生断裂带下降盘分布,紧邻生油凹陷,又与三角洲砂体、湖底扇砂体和河道砂体相配合,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c) 以断裂构造带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是一种多类型的复合的油气带,发育断块和断鼻油气藏、逆牵引背斜、地层超覆、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在断陷盆地的两大断块的结合部位,受两条以上断裂带的控制,为一个地垒性断裂构造带。d) 以底辟拱升背斜构造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以断块和断块-岩性油气藏为主,次为砂岩上倾尖灭和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断陷盆地的中部。e) 以砂岩上倾尖灭带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以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为主,次为断块油气藏。一
16、般分布在断陷的斜坡带。f) 以透镜体岩性油气藏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以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为主,次为断块-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凹陷中部的低洼部位。g) 以古潜山为主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古潜山油藏为主,次为披覆背斜、逆牵引背斜、断块、地层超覆等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盆地下构造层断块体或古地貌隆起上。h) 以地层超覆油气藏为主复式油气聚集带:地层超覆油气藏为主,次为断块、断块-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盆地的斜坡带。103、试述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了解)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一)、沉积及生储盖组合在世界上主要的克拉通含油气盆地中,从寒武系到白垩系都有烃源岩分布
17、,发育丰富的储集层;在纵向上储集层和盖层有多种匹配形式,在纵向上,常形成侧向式储盖组合。(二)、油气聚集及分布规律克拉通盆地油气藏以构造/地层圈闭为主,主要发育:潜山油气藏、基底隆起之上的构造、岩性圈闭、背斜圈闭和地层岩性复合圈闭。(三)、油气分布规律油气藏围绕生油凹陷呈环带状分布,围绕优势运移方向展布。油气田分布具有分层性。如四川盆地和美国的威利斯顿盆地。叠合盆地: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盆地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叠置。104、叠合盆地油气地质基本特征叠合盆地是指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盆地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叠置。叠合盆地的基本特征是经历过多期构造变革的多个单型盆地的叠合符合,由此导致其油气地质
18、基本特征有:(1)各时代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和结构特点明显不同;(2)发育多套烃源岩,可有多个生烃凹陷;(3)纵向上可以划分出多个储盖组合;(4)可以构造复合含油气系统。叠合盆地在石油地质特征上具有如下特点:(1)多套烃源岩和多套储盖组合叠合盆地多旋回发展,在平面上发育多个生油气凹陷,在垂向上叠置多套不同类型的烃源岩,与多期、多类型的储集体相匹配,构成多套和多变的省储盖组合。(2)烃源岩多阶段生烃和多期成藏叠合盆地中的烃源岩在后继多变的演化过程中,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往往表现出多变性,同时生烃过程也有多期,表现为同一生烃层系在不同凹陷有不同的生排烃时期,叠置于同一凹陷中的烃源岩的生烃门限、生烃高峰和运移时期都不相同,同时他们的运移过程也不相同。多期的生烃过程和构造运动使得叠合盆地中的油气成藏也具有多期性。(3)石油地质特征的特殊性此外叠合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还具有以下特殊性: 超压环境中的烃源岩演化与油气生成; 在降温背景下油气出现超晚期成藏; 叠合盆地的优质储层发育在盆地的中下组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