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授书堂建设项目建议书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编制依据及范围 3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4
一、项目建设背景 4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
三、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7
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7
一、项目选址基本原则 7
二、项目选址的依据 8
三、项目选址 8
四、项目区地理位置及基础设施条件 8
五、建设条件分析 13
六、市场与产业关联度分析 14
第四章 项目规划 18
一、工程总体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19
三、设计依据 19
四、规划设计平面布置和效果图 20
第五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20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21
一、建设目标 21
二、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22
三、本工程设计采用规范 23
四、建筑方案设计 23
第七章 公用工程及节能减排 24
一、给排水工程 24
二、电气设计 26
三、消 防 27
四、电信工程规划 28
五、管线综合规划 28
六、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29
第八章 环境评价 30
一、自然环境 30
二、环境保护规划原则 30
三、环境现状 31
四、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31
五、环境影响分析 33
六、环境评价结论 33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3
一、项目建设期劳动安全 33
二、项目消防建设 37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8
第十一章 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 38
一、建设期管理 38
二、营运期管理 39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 40
一、投资概算 40
二、投资估算内容 40
三、流动资金估算 41
四、资金筹措 41
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 41
一、财务评价基本数据和依据 41
二、经济分析 42
三、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43
四、不确定性分析 43
五、财务评价结论 44
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及对策 45
第十五章 招标方案 49
一、招标依据 50
二、招标范围 50
三、招标方式 50
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一、结 论 51
二、建 议 51
3
授书堂建设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县授书堂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3、项目负责人:
4、项目联系人:
5、项目建设地址: ##县
6、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7、项目建设期限:2016年10月-2017年9月
8、项目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1)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1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76平方米。
(2) 项目建设内容:
新建授书堂一栋,建筑占地面积1142平方米,设计为二层砖木仿古框架结构。一层建筑面积1142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
534平方米。
9、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371.3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1173.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6万元,预备费160.69万元,流动资金11.41万元。
资金来源:自筹1371.3万元。
10、主要财务数据及评价
主要财务数据及评价指标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一
财务数据
1
总投资
万元
1371.3
2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359.08
3
项目资本金
万元
1371.3
4
营业收入(经营期平均)
万元
450
5
营业税金及附加(经营期平均)
万元
5.94
6
总成本费用(经营期平均)
万元
187.86
7
利润总额(经营期平均)
万元
196.74
8
所得税(经营期平均)
万元
64.93
9
税后利润(经营期平均)
万元
131.82
二
财务评价指标
1
销售利润率
%
43.72%
2
投资利润率
%
14.35%
3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
16.47%
4
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
万元
448.91
5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
年
6.54
6
资本金收益率
%
11.28%
7
资产负债率(经营期第1期)
%
0.22%
8
利息备付率(偿还期内平均)
0
9
偿债备付率(偿还期内平均)
0
10
总投资收益率
%
14.35%
11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9.61%
二、项目编制依据及范围
(一)编制依据
1、《##省龙岩市资源配置标准》;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4、《旅游度假区管理暂行办法》;
5、《公共建筑设计规范》;
6、《公共建筑设计防火设计规范》;
7、其他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
8、委托方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二)编制范围
本项目建议书对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建设方案、节能环保、消防安全、项目实施进度、投资及财务评价等进行全面的经济论证。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县历史悠久,是历史上著名的汀州古城,通行客家方言##话。
从唐代至清朝末年的一千多年间,##县城一直是州、郡、路、府的所在地,是唐代##省著名的五大州之一。据《永乐在典》、《汀州府志》记载,##置县始于汉代。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设新罗县;唐代开元廿一年(公元733年)设##州;开元廿四年以汀江为名改为汀州,辖##、黄连(即宁化)、龙岩三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临汀郡,辖##、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连城六县。元朝为汀州路,仍辖六县;明、清两化,设置汀州府,管辖##、宁化、上杭、武平、连城、清流、归化、永定八县。至宋代,汀州府与省内其他七府构成了享誉海内外的##八闽。民国2年(1913年)废府制,设立汀漳道,后又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1950年后隶属龙岩管辖。
##县城历史上一直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历朝历代的州治、郡治、府治所在地,是全国10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授书堂起源于五代,兴盛于唐代,是唐代末年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办学形式、教授方法、管理制度等教育模式,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
##县是国务院第三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厚,人才辈出,众多的文人墨客与##结下不解之缘。汀州府人文鼎盛,与历朝历代尊师、崇学、重教的措施是密不可分的。自唐至清,朱熹、王阳明、纪晓岚等历代大儒纷纷到汀授业讲学。
为发展我县文化旅游事业,全面修复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景点,展示保护汀州府的历史文化古址文物,##为八闽客家首府,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历经千年的唐宋古郡。自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始设汀州,一直是历朝历代的州、郡、路、府的治所,留存下大量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圭龙山、龙门、龙藏寨、卧龙山、龙华山、龙潭、龙首山等“龙”字号特色景观,遍布##各个角落,项目的建成将为##增添又一“龙”品牌景观,将成为我县旅游文化景点开发的项目之一,为我县展示历史、弘扬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由于##是典型的山区县城,而又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县城留下了大量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古建筑。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份,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是著名的##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的故乡。
湖南的凤凰县,通过几年的努力,凤凰古城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旅游业成为该县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无烟工业”。而与它齐名的##汀州古城,无论它的景区体量,还是它的文化底蕴,都不亚于凤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有许多独特的旅游品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瞿秋白就义地、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国客家菜之乡、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最美的小城、全国66个文化旅游大县之一等品牌得天独厚,极具吸引力,有着不可多得的品牌优势。此外,##已形成了立体的交通网络,可进入性强。区位优势也极为明显,##处于闽赣交汇处,东为古田会址,南与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临近,北与冠豸山4A景区相连,西与“红都”瑞金毗邻,且以旅游客源大市场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毗邻,加上大陆与台湾“三通”后,这种区位优势就更为突出。
近几年##县以“发展旅游业为抓手,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开发与建设”的战略,倾力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汀州古城景区这块##旅游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无形资产,重塑中国最美的小城形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优势。这必将有效地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率,拉动旅游六要素投资。相信不久的将来,##汀州古城景区也必将成为##,乃至中外一个知名旅游品牌,成就“南汀州北凤凰”的美名。
据宋《临汀志》记载,##授书堂即是当时最著名的授书堂之一,位于“卧龙山之南麓”,为汀州府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伊秉绶、上官周、黄慎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惜至今日,古代授书堂已寥寥无几,仅余残砖片瓦,人迹罕至,实与汀州府文风蔚蓝大相径庭。随着当前我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推动,恢复、新建授书堂的呼声日隆。新建授书堂一是我县旅游文化景点开发的需要;二是我县展示历史、弘扬文化的需要;三是历史文化名城完整保护历史文物的需要。
三、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县授书堂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注重复古重建,合理布局,打造客家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从而有利于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保护及经济结构的提升;有利于带动当地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将成为##县旅游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综上所述,##县授书堂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基本原则
1、符合国家、地区和城乡规划要求;
2、节约项目用地,尽力降低建设投资,节约运费,减少成本,以便达到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益的要求;
3、安全原则,防火、防地质灾害;
4、有利于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二、项目选址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专项规划。
三、项目选址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项目运营所需的条件,水、电、交通方便等因素,项目建设用地拟选择在##县南大街的社下角地段,该地块占地面积为1142平方米,项目地基础设施条件能充分满足项目要求。
四、项目区地理位置及基础设施条件
1、项目建设地概况
(1)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项目坐落在其古代原址##县南大街的社下角地段,位于##人口最稠密市区的南门街。
##区位优势明显,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龙赣铁路、龙长高速公路、319国道和省道洋万线在城区交汇,直达赣、湘、鄂、川和##各地,承西启东的交通枢纽作用日益突出。##至厦门港350公里,距连城机场81公里,##至广州、深圳当天可达,特别是##至京九铁路140公里,龙赣铁路与京九铁路相接,已开通“铁海联运”,2006开通了龙岩直达北京的“海西号”,##至北京只要23个小时。龙长高速公路与福、厦、漳、泉相通,2012年龙厦铁路的通车,##成为闽南、粤北与内陆省份商品流通和经济走向的“黄金通道”。
(2)项目建设地自然条件
1)区域位置
##县位于##省西部山区,汀江上游,武夷山脉南端东侧,东经115°58′—116°63′,北纬25°11—26°21′,东邻连城,南毗上杭,西接江西省的瑞金、石城、会昌、北连宁化、清流。地域辽阔,地理位置特殊,为闽、粤、赣三省的交通枢纽和边陲要冲,号称##西大门。全境南北长82公里,东西宽66公里,全县土地面积3099.6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55%,为##省第五大县,其中山地面积389.7万亩,占83.8%,耕地面积43万亩(2003年末土地详查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2%,水域面积7.5万亩。全县总体概貌“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典型的边远山区县城。人口50万。
2)气候条件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在18.9℃,极端最高气温39.4℃(1951年9月),极端最低气温-6.5℃(1963年1月)。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650毫米,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3~9月,其中3~6月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60%。多年平均风速为1.5米/秒,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5 米/秒。平均无霜期270天。年日照时数1936小时。
3)水文
境内属汀江水系,流向由北向南,主要有汀江河干流、境内总长度38千米,水量丰富,动态变化大,流速快,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3)建设条件
1)交通运输
##县距福州约550公里,319国道距市政府所在地龙岩149公里,龙岩至##高速公路118公里,为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过渡地带,是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向内陆辐射和内陆资源通过沿海走向世界的枢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的交通状况大为改善,##县公路、铁路交通方便,319国道和洋万线省道横穿全县,龙赣铁路与京九线相连,龙长高速公路与沿海地区高速公路贯通,连城民航的通航,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将构筑##发达的交通网,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外资来汀兴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进一步沟通沿海与内陆地区,加快经济的发展,目前时速200公里的龙厦高速铁路通车;时速200公里的龙赣高速铁路通车。规划中的泉长铁路和建宁-##河田-连城文亨高速公路已在立项报批。这些项目建设,构筑##更为发达的交通网,对##经济的腾飞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2)水资源
##县位于汀江河上游,具有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全县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值3.03亿立方米。其中,汀江流域2.57亿立方米;赣江流域0.14亿立方米;闽江流域0.32亿立方米。水质水量满足本项目生产、生活及消防的用水要求。
3)供 电
##县水资源丰富,是汀江的发源地。全县水电装机容量9.55万KW,其中,上省网电站二个,分别是汀州水电站和红段电站。汀州电站装机容量2.55万千瓦时,设计年发电量3992万千瓦时;红段电站装机容量1.26万千瓦时,设计年发电量8421万千瓦时。全县电网已与华东地区电网联网10千伏的电力输送路过项目区。面对##县迅猛发展的经济,2011年全年供电量达到5.3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电力供应十分充足。
4)通 信
##县通讯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完善。程控电话、无线通讯设施建设完善,覆盖全县各乡镇。互联网网络建设完善,可直接与国内外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
3、人文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
(1)人文状况
##县是历史上著名的汀州古城,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置汀州,是唐代##省著名的五大州之一。至宋代,汀州府与省内其他七府构成了享誉海内外的##八闽。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县城历史上一直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历朝历代的州治、郡治、府治所在地,是全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方方言为客家话。
##具有丰富而灿烂的红色文化积淀,有25000多名##儿女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献身。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转战这里,创建了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红色小上海”的称号使##一度成为红色苏区兴盛与繁荣的代名词。##是毛泽东著名的“红旗跃过汀江”、“从汀州到长沙”及著名的“汀州整编”和“松毛岭保卫战”的发生地。朱德总司令曾说:红军来到##是中国革命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城是毛泽东缔造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唯一的苏区市——汀州市,被誉为“红色小上海”,是著名的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著名的革命老区及红军的故乡,也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2)经济状况
##县从2000年开始,##县委、县政府积极发展服装纺织、机械电子、稀土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是##省商品粮、油料、烤烟的重要生产基地,重点的林区县之一。农副产品有稻米、麦、甘薯,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药材(乌梅等)、烟叶、荸荠、西瓜、茶叶,油桐籽、油茶籽、红菇、板栗、笋干、松脂、小米椒等。较为著名的河田温水鱼,良种河田鸡(中国五大名鸡之一,国际名鸡评比中名列第二),童坊花猪。盛产圆金柑、汀菇;工业有纺织、化工、建材、冶金、森工、电力、食品、机械等门类。传统名产##豆腐干,汀州斗笠、皮枕、竹筒席、玉扣纸、华严堂惊风丸。几年来,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及国内外市场需要,已逐步形成服装纺织、机械电子、稀土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并具一定规模。全县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11亿元、工业总产值93.0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外贸出口总值2.2亿美元。
五、建设条件分析
1、区位优势
授书堂坐落在南门街,位于##人口最稠密的市区,北邻兆征路和水东桥,东临唐宋古城墙和汀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规划区完全可以依托##县现有的客源市场,借助##县历史典故、红色文化、原生态山区等的特殊优势,借助已形成的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网络来发展文化旅游项目。
2、资源利用优势
项目的建设将保持完整的传统格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维持着原有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文化活力。具有极高的历史、建筑、科学、艺术价值,其酣厚的文化内涵,是客家首府汀州悠久历史的集中反映。保持客家古建筑风格,是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不仅体现了客家建筑艺术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而且折射出汀州古城悠久的历史,璀璨的人文。
3、项目所在地的人文优势
##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历史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自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63年)置汀州以来,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给##留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积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拥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还有数十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在国家启动的“红色旅游”工程中,##被列为国家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和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的第7条。近年来,##县各乡镇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客家文化和农业产业基地的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旅游,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都为授书堂建设工程项目创造了很好的旅游大环境。
六、市场与产业关联度分析
(一)市场分析
##县旅游业以国内为主,约占总接待人次的90%以上,近几年华侨及国外游客比率上升较快,其中以团队为主要形式。
从游客构成分析,目前的客源地主要是龙岩及闽南金三角地区、相邻城市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游客较多。出游形式以团队为主,散客为辅。以观光为主,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体验的较少。而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项目以观光文化旅游为主的运营模式的开发、提升,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悠远的历史背景,独特的原始景观,将成为##县文化旅游观光的亮点,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1、客源市场细分
(1)客源市场分析
一是按旅游消费水平划分。按照这一标准细分,旅游市场司划分为豪华旅游市场、一等旅游市场、旅行旅游市场和经济旅游市场,国内游客以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专业/文教技术人员、服务销售商贸人员所占比重较大,属一等及旅行旅游市场。规划区内的项目设置分为高、中、低档,各层次消费及免费的旅游产品都有,这些产品不仅适宜一等旅游市场和旅行旅游市场的游客,也为豪华旅游市场和经济旅游市场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利于打开度假区的市场。
二是按年龄构成划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主体是25—55岁年龄段,规划区项目的设置如开辟有本地美食、客家美食、风味小吃等,可以吸引更广的年龄段旅客,也开辟有全国各地特色菜系馆以面向年龄层次为20—30岁的游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旅游市场将逐步扩大。
三是按旅游爱好和习惯划分。了解消费者的旅游爱好和习惯是旅游企业营销人员和其他设计人员所应获得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旅游者所选用的交通工具,何种旅游项目,付款方式,旅游服务等级,旅游季节的选择以及其他因素。不同的旅游企业根据其所需要的市场信息进行市场细分。
四是按旅游目的地划分。旅游组织和旅游企业使用最广泛的细分市场的方法是按旅游目的细分。首先要区分公务性旅游者和非公务性旅游者,即非游乐性旅游者和游乐性旅游者。这两类旅游者还可再细分如下:
公务旅游者 非公务旅游者
政府工作人员 度假旅游者
业主 探亲访友者
私人公司工作人员 好友组团自驾者
非赢利企业工作人员 陪同家属出差者
了解这些差别对旅游企业的经营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必须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来制订不同的市场营销计划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要.从而制定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措施以周全考虑。
(2)客源市场预测:
根据##县授书堂建设项目的文化旅游观光定位以及发展趋势,同时结合规划区项目内容、吸引力强度,年接待游客量如下表。
预期客源市场流量表
时间
项目
近 期
(2016-2017)
中 期
(2018—2021)
增长率(%)
15
20
年份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年接待游客(万人)
3.65
4.20
5.04
6.048
7.258
8.71
年均游客数(万人)
3.925
6.764
(二)产业关联度分析
##县授书堂建设项目是以重现古汀州授书堂,是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挖掘、开发、提升文化与旅游产业化的目标,为##县古镇恢复重建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授书堂保留着传统格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体现了古汀州经济的繁荣,体现了客家建筑的辉煌,传承了汀州历史信息。
通过重建、挖掘、开发、提升和实施,实现授书堂为##文化旅游产业化的文化旅游景点。以一个以原始风景和特色文化创意提升的山寨版原始休闲风景点;以其独特的当地文人授书堂及历史客家文化形成复合式、综合性文化旅游创意景点。通过“复古化开发、景区化提升、市场化运作”,联动周边红色旅游资源、客家文化资源,打造复古风土文化走廊,拉动##县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居民增收、城市增景,培育客家文化旅游品牌。授书堂必将在名城保护与开发中,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注重保持完整的传统格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维持着原有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文化活力。合理布局,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品牌,传承客家历史文化,从而有利于该地区的文化和生态保护及经济结构的提升;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为乡镇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县乡镇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章 项目规划
一、工程总体规划原则
1、授书堂项目坚持原汁、原味实行原址、原物、原状规划建设的原则。
2、授书堂项目坚持有根、有据规划建设的原则。
3、授书堂项目坚持有脉、有络的创新规划建设的原则。
4、授书堂项目规划布置,在保护原状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有利于集散,确保安全,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根据城市规划的相关要求,合理组织场地内外的各种人流、物流,力求做到内外交通简捷便利,畅通顺达,避免相互干扰,在建筑单体设计上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分区明确,流线清晰,布局合理。
5、授书堂项目按复古重建,坚持科学、经济、可行的原则,
6、在可能情况下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节约投资;
7、在地形及使用功能复杂的布局中,在重建恢复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优化道路交通系统,达到舒适、便捷、安全之需要,实现人车分流,合理分区,在原有结构不变味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规划结构体系;
8、供变电、强弱电、给排水配套完备的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尽量不破坏原有的硬件设施功能;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
建筑设计力求富有时代感和艺术性,要求简洁明快,即具有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
在可能情况下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节约投资;
在地形及使用功能复杂的总体布局中,优化道路交通系统,达到舒适、便捷、安全之需要,实现人车分流,节约用地,合理分区,形成理性的规划结构体系;
“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设计总方针,探索授书堂的建筑风格和区域特色,形成良好的绿化环境,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三、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层面工程技术规范》(50345—2004)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
6、《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规范》(GB50222)
7、建设单位提供基础资料
四、规划设计平面布置和效果图
##县授书堂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在##县南大街的社下角地段
总体布置按授书堂建设规划设计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做到功能分区、系统分明、布置整齐;各功能区和系统之间的连接要方便整体运营,达到人流畅通;在布局的同时,尽量保证项目营运和消防安全。
①按照原始的工艺,“保旧、复旧、饰旧”和“完善、改造”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布置。
②结合地形,进行科学布置。在保旧的同时充分满足通风、采光、节能等要求。
③结合地形,进行交通线路的布置。
④协调室内外管网管线布置。水、电、煤气、通讯等
⑤绿化美化布置与环境保护。
第五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根据项目委托方所提供用地范围、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概况等相关资料,并严格参考《##县规划建筑设计导则》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规定,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如下:
(一)项目建设采用标准和规范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85;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
7、《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GB1001;
(二)建设规模与内容
(1)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1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76平方米。
(2)项目建设内容:
新建授书堂一栋,建筑占地面积1142平方米,设计为二层砖木仿古框架结构。一层建筑面积1142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534平方米。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完成预定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把该项目建设成文化休闲旅游场所。同时,建成后的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方面都将有质的提升。
1、硬件设施目标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面向未来、合乎时代、满足创示、设计规范、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绿色生态、和谐优雅的标准授书堂,使其与创建一流的示范性具有古风文化的休闲旅游相适应。
2、软件建设目标
项目的建设将成为我县展示历史、弘扬文化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促进##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项目,严格按照授书堂的格制,结合客家地区的建筑元素,把该项目建设成文化休闲旅游场所。
二、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一)设计依据
1、项目有关资料、图片;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二)总体设计原则
1、安全牢固原则。结合建筑规范,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将建筑的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授书堂建设质量。
2、防震减灾原则。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抗震、防火、防洪、防风雪和防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并能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需要。
3、创建节约型原则。遵循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原材料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投资,在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确定适宜的建设规模和装修标准,避免奢华浪费和高标准建设授书堂;采用适合地方特色的绿色环保技术、方
4、共同参与原则。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与建设相关的各方面人员共同参与,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建立协调与默契的工作机制,保证校舍用房建设符合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三、本工程设计采用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采光设计规范》 (GB/T 50033—2001);
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四、建筑方案设计
1、总体布置
在总体布置中,应满足规划要求,创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又不失授书堂特色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依据建筑设计要求,合理的选用建筑材料及结构布置方式,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建筑空间,因地制宜,合理的布置场地及对外关系,营造科学、舒适的管理空间,满足项目的各项功能需求,在功能布局和建筑构造等细节方面充分考虑授书堂功能的特殊性。在建筑外观造型设计中应因地制宜,结合##古文化建筑风格建设。
2、建设内容及规模
(1)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1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76平方米。
(2)项目建设内容:
新建授书堂一栋,建筑占地面积1142平方米,设计为二层砖木仿古框架结构。一层建筑面积1142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534平方米。
第七章 公用工程及节能减排
一、给排水工程
1、方案编制依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3)《城镇给水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41—91);
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2、给水工程设计
(1)供水水源
区内综合生活用水(包括饮用水、洗漱洗浴、洒浇道路、冲厕、绿化、消防等)均由##市政供水厂供给。
(2)区内给水规划
给水水源:区内生活用水接市政给水管网,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范。
(3)管网布置
给水管网采用环状布置形式,主管为DN150,规划支管径为DN75。
在室外给水管上设置消火栓,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店头街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0L/S,火灾持续时间为2h,采用室外消防水量校核给水干管。
3、排水工程设计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处理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污水管收集生活污水、集中送至规划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水系中。雨水按就近排放的原则排入周围水体。
(1)方案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3)《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2)污水工程规划
区域内污水管道与道路等基础设施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实施。
(3)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方式:进水----格栅----沉淀池----生化处理----排放。
二、电气设计
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2008;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
2、 设计范围
电气设计包括:电气照明、接地系统、景观照明。
3、变配电系统
按三级用电负荷供电;应急照明自带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照明自带蓄电池组。
本工程采用220V/380V电源引进由市政电网引进建筑物内配电箱。
低压配电系统:0.4KV电源引出至各用电点,低压配电采用放射式供电为主,局部采用树干式供电。普通电源引入线采用YJV型电缆;消防用电采用NHYJV型电缆;普通分支线采用BV-500型塑料绝缘铜线,在PVC线槽及PVC电线管内暗敷,一般插座回路均设漏电开关保护。各用电区域均单独设置配电箱。
4、景观照明
综合现场情况,我们根据现状照明的不足,通过分析,优化授书堂的夜景效果。具体设计主要由线性街道照明、建筑立面照明和特色景观照明三层面组成。
三、消 防
1、 消防要求与等级
拟建工程等级为三级,耐火等级为二级,最高层数为两层。
设计依据,执行现行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国家地方相应消防规范,规程,标准。
2、 消防设计原则
1)按照防火规范要求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2)内外道路保证畅通。
3)按照防火规范要求合理选用电气照明和电气线路安装。
3、消防措施
本项目建筑的消防用水量为:室外消火栓系统为25L/s。
建筑建设区块内给水管成环状敷设,在建筑内按规范要求设置灭火器。
消防用电设备均为双路电源供电,末端自动切换。
并按规范要求在公共场所设置一定量的手动报警按钮,所有设置均要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所有用电设备均按规范规定的绝缘等级进行防护间隔、接地保护、断路保护及超载保护等设计。
四、电信工程规划
1、用户预测
采用单位指标法预测电话用户,累计电话用户3部
2、电信网络规划
在本项目西北部设电信光电接点,该光缆由电信部门统筹安排。传输系统采用光缆至电信光电接点处,光电接点至各用户采用HYA-0.5型市话配线电缆。
五、管线综合规划
为了使各管线在道路上合理布置,各就各位,并以此校核相应道路断面,进行管线综合规划。
水平布置原则: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为电力架空线、电信电视线路、给水管、污水管。其中电信电视线路、给水管、电力架空线布置在人行道上,污水管尽量布置在人行道上,空间受限时沿道路中间敷设。
竖向布置原则: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让大管,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
六、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环境保护规划
(1)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建设,净化空气,用绿色环保的标准来塑造本项目区的环境,将本项目建设成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的客家文化旅游项目。
(2)大气环境保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3)声环境保护:通过合理的道路规划、加强道路绿化等措施控制交通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对建筑施工噪声采取管理措施,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4)固体废物处理:控制生活垃圾产生量,完善垃圾收运系统建设
2、环卫设施规划
建立相应的环境卫生系统,使各种废弃物的收集、运输、中转和处理快速、方便,基本实现废弃物处理减量化、无害化,环卫设施装置现代化。
(1)环境卫生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