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劳动的歌《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聆听《船工号子》。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能背唱一段歌词。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配合默契,能够体会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2、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体验劳动号子劳动歌曲的特点。
3、能够对我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产生兴趣,并喜欢在演唱聆听中增强对劳动的热爱及对劳动者的尊重。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爱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个特点,创设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不过七年级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让学生练习唱歌的呼吸。通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创设音乐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这首歌节奏规整,中等的速度,旋律多同音重复,整体性强,一气呵成,学生掌握歌唱较容易。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难点:歌曲中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切分音组成的节奏。
教学用具:
钢琴、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小品(播放《三鞭子》视频片段)。请欣赏
师:同学们看得非常入迷,这段视频中的呼号形式,在民歌中叫做什么?
(生: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接触的新内容------劳动号子:
简称号子是产生并运用与劳动的民间歌曲,是我国民歌主要体裁之一。
二、教授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受经典的劳动号子《军民大生产》。请听歌曲,感受歌曲表现的场景和歌曲的情绪。(多媒体播放《军民大生产》的视频)
1、介绍作品
这首歌曲创作于1945年,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词作者张寒晖是作曲家、戏剧家,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2、师:打开课本42页,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第一,注意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第二,找出你认为歌曲最有特点的地方。演唱形式有哪些?(领唱,齐唱)这符合号子常用的一领众和演唱形式。你觉得最有特点的是什么地方呢?(强有力的号子)讲重音记号。(规整的节奏)(歌曲的衬词)衬词的使用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学习难点节奏(切分节奏和四十六节奏)学习难点旋律。点出4的变音是经过性的特色音,缘于地域风格。歌曲的节奏规整,动感有力。旋律多同音重复,整体性强,一气呵成。我们用“la”模唱旋律进一步体会歌曲的这些特点。歌唱之前,进行发声练习。双手掐腰,深呼吸,然后高位置发“wu”,随老师的手势变换音量的大小。
3、通过模唱歌曲谁发现了这首歌的歌谱主要是由哪几个音构成的?(一名学生回答)12356。歌曲结束在哪个音上?2。宫商角徵羽。由这五个音构成的调式是五声调式,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这首歌曲结束在2上,2是主音,是五声商调式。其中每个音为主音都可以构成一种调式。如果以6为主音构成的调式是什么调式?(生:五声羽调式。)
4、教唱歌曲
(1)师:这首歌曲,至今已经流传了半个多世纪,其中饱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熠熠生辉,经久不衰。请同学们带着劳动时积极的情绪,按节奏读歌词。老师读领,同学们读齐唱的部分。再次体会歌曲的劳动节奏(读1、2段歌词)
(2)师:请同学们按节奏一齐朗读3——5段歌词。
(3)言之不足,咏歌之。老师给同学们示范演唱前两段。
(4)师:请同学们跟着琴来唱唱第一、二两段歌词。
(5)师:唱得真不错!三四段老师领同学们唱齐唱部分。第五段一起唱。
(6)完整的演唱一遍,在第二和第四段之后加入间奏,前面加前奏。要求坐姿端正,声音有弹性,用热烈地情绪演唱。
三、歌曲处理
1、师:同学们齐唱的很好了,我们增加点难度。用劳动号子常用的一领众和的的演唱形式形式随伴奏音乐演唱,一二段由一名男生担任领唱,谁来担任,举手。三四段女生组领唱,第五段齐唱。注意领唱齐唱配合默契,让我们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去吧!
2、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这首歌曲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选曲之一。原名《边区十唱》1964年选入《东方红》时改名为《军民大生产》歌词精简为现在的五段。老师从中学习了第二段的舞蹈动作,我给大家示范一遍。全体起立,我们一起边舞边唱这一段。
四、拓展学习
1、棒极了。老师奖励一首《打夯歌》给大家听。它与《军民大生产》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曲子相同,都有号子。歌词不同,劳动场景不同。)劳动号子歌词多是即兴创编。我们也试着用《军民大生产》的曲调给我们熟悉的劳动场景即兴创编歌词,并进行演唱。老师抛砖引玉创作了一段。请同学们配合老师一起唱。青出于蓝胜于蓝,快速分组讨论创作。哪一组先把你们的创意和歌声给大家分享。从同学们的歌声中我听到了同学们对劳动以及劳动号子的热爱。总结:
2、劳动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国民歌主要体裁之一。主要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音乐和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歌词多即兴创作。
号子的特点:劳动中产生,为劳动服务,节奏规整,强弱鲜明。
号子的作用:协调节奏,鼓舞干劲,调节精神。
3、号子既有协调指挥劳动的功用,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号子的种类有搬运号子、农事号子、工程号子、船渔号子。小品中的号子属于搬运号子,《军民大生产》属于哪类?《打夯歌》属于哪一类?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船渔号子。
请欣赏《船工号子》。它是电影《漩涡里的歌》中的一首插曲。曲作者在吸收运用四川民间音乐和川剧音乐的基础上,写成了这首男生独唱艺术歌曲。听音乐想象船工们“平水1-6小节、见滩7-10小节、上滩11-15小节、拼命16-43小节、下滩44-62-81小节”的劳动情景。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劳动歌曲。不同的劳动中孕育着不同的号子,号子产生并运用与劳动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