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TJ2018-板的计算学习.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64453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TJ2018-板的计算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本文档共2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 ——板的计算学习          实际工程中,板中需要计算的钢筋主要包括板面筋、底筋、温度筋、负筋及其分布筋、马凳筋、拉筋及洞口加筋。平法中06G101-1对板的相关钢筋 进行了平法描述。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板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受力筋 1、长度计算:  图001 图集06G101-1第99页对有梁盖楼面板和屋面板的受力筋进行标注,如上图,多跨布置的受力筋贯通布置,上部贯通筋在≤跨中ll区域进行连接。负筋的 长度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计算   板受力筋端部支座做法如下图   板在端部支座为梁时: 图002                            板在端部支座为剪力墙时:分中间层和顶层   图003   图004                2、根数计算: 受力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从梁边上开始排布,起始距离为1/2板筋间距(如上图001所示),然后按照间距排布。 根数=(板净距-2*起步)/间距+1 3、跨板受力筋计算与受力筋类似 (二)负筋: 1、长度计算: L=La'+左(右)标注+左(右)弯折,弯折长度默认取计算设置第9项,当用户在负筋定义中输入弯折长度时,则计算时用输入的弯折长度替换此弯折 长度,当标注长度遇到洞口时,需要扣减洞口的尺寸。 2、根数计算 : 负筋根数计算,即是按照负筋的布置长度,以间距进行计算。根数=(布置线长度-2*起步)/间距+1 (三)分布筋: 1、长度计算: 根据计算设置第4项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遇到洞口时按伸至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 2、根数计算: N=(左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右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分布筋数量需要扣除洞口尺寸) (四)马凳筋: 一型: 图005 长度:L=L1+2*L2+2*L3                                                                                                                                                                                                                                                                                            根数: 1)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 2)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级别+直径+间距*间距时, 1)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马凳筋根据节点设置中所设置的马凳筋布置方式进行计 算,(见下图所示)计算马凳筋时应根据间距算出各排的马凳筋数量,然后将各排马凳筋的数量 累加即得出马凳筋的总数量; 图006        2)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间距(取最前面的间距)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得出马凳筋的总 数 二型: 图007 长度:单根马凳长度:L=L1+2*L2+2*L3 马凳筋起步距离该型马凳筋在计算每排数量时,不考虑起步距离,从支座边开始布置,按向上取整+1计算;但在计算排数时,第一排及最后一排距支 座边的距离为s/2,按向上取整+1。 三型: 图008 长度:单根马凳长度:L=L1+2*L2+4*L3 马凳筋起步距离该型马凳筋在计算每排数量时,不考虑起步距离,从支座边开始布置,按向上取整+1计算;但在计算排数时,第一排及最后一排距支 座边的距离为s/2,按向上取整+1计算。 根数: 1)若输入的钢筋信息格式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 2)若输入的钢筋信息格式为:级别+直径+排距时, A : 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先根据排距(马凳筋信息中输入的排距)计算出总共需要  的马凳筋排数,然后根据马凳筋的横筋长度和该排马凳筋所在位置的净长算出每排马凳筋的数量,最后将每排马凳筋的数量累加,即得出总的马凳筋数 量; B : 当该最小板块仅布置了负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使用负筋的布置范围(扣除范围两端与别的负筋相交的范围)除以马凳筋的横筋长度得出每排马凳筋的数量,然后再乘以该负筋中马凳筋的排数信息即可 得出马凳筋的总数 (五)拉筋: 长度:L=h-2*bhc2*Lw+2*d 根数: 1.需要扣除柱、墙、梁、板洞所占位置     2.当输入钢筋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则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     3.拉筋根据节点设置中所设置的拉筋布置方式进行计算,拉筋布置形式如下: 图009      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N=ceil(板净面积/拉筋面积)+1,拉筋面积=S1*S2 拉筋梅花布置一计算方法:N=2*[ceil(板净面积/拉筋面积)+1] (六)洞口加筋: 图010 1、板短跨向加筋: 长度:根据加筋是底部还是顶部,按照底筋和面筋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根数:直接取输入的钢筋根数; 2、板长跨向加筋: 长度:洞口宽度+2*LaE; 根数:直接取输入的钢筋根数; 当板洞与板边相切时,则板长跨向加筋伸入支座内按底部或顶部筋计算。 3、斜加筋: 长度:2*LaE 根数:直接取输入的钢筋根数; 4、圆形板洞的圆形加强筋 长度:3.14*(洞口直径+2*保护层)+2*lie 根数:直接取输入的钢筋根数 二、软件计算设置:  (一)公共设置项: 1、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 来源:平法06G101-1第99页标注的是s/2(参见图001) 说明:软件默认s/2,用户可以自己选择。提供三个选择:保护层距离、50mm、s/2, 影响范围:对受力筋和负筋根数计算有影响。 2、分布钢筋配置: 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板构件构造: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说明:软件默认A6@250,用户也可以按照结构设计说明进行修改。 影响范围:对板负筋和跨板受力筋的分布筋有影响。 3、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来源:根据实际施工的做法。 说明:软件默认: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软件提供三种选择:1、 按照轴线长度计算;2、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3、按照负筋 (跨板受力筋)布置长度计算。 影响范围:负筋和跨板受力筋的分布筋的长度。 4、分布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参见图集16G101-1第102页。 说明:默认为150,也可以自行修改。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或者数值*lae。 影响范围:分布筋的长度。 5、温度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参见图集16G101-1第102页,温度筋属于构造钢筋,原理同分布筋。 说明:默认为ll,也可以自行修改。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或者数值*lae。 影响范围:温度筋的长度。 6、分布钢筋根数计算方式: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 说明:软件默认:向上取整+1、软件提供: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等6种计算方式。计算分布筋 根数时,用长度除以间距后,需要确定如何取整。具体算法如下:        向上取整+1=Ceil(长度/间距)+1,如 Ceil(2000/150)+1=15        向下取整+1=Floor(长度/间距)+1,如 Floor(2000/150)+1=14        四舍五入+1=Round(长度/间距)+1,如 Round(2000/150)+1=14        四舍五入=Round(长度/间距),如 Round(2000/150)=13        向上取整=Ceil(长度/间距),如 Ceil(2000/150)=14        向下取整=Floor(长度/间距),如 Floor(2000/150)=13 影响范围:影响分布筋根数的计算。 7、负筋(跨板受力筋)分布筋、温度筋是否带弯勾: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 说明:一般这两种钢筋都是一级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设置是否添加弯钩。软件提供两个选择,“是”、“否”。可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 影响范围:分布筋和温度筋的长度。 8、负筋/受力筋在板内的弯折长度: 来源:图集16G101-1第99页,图集默认为“板厚-2*保护层”,软件跟图集一致。参见图001 说明:软件提供选择“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 影响范围:负筋和受力筋弯折长度。 9、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 来源: 00G101第25页(选择0时)、16G101-1 第59页 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0、≤25%、50%、100%四种选择; 16G图集取消了修正系数的说明,直接给出了受拉钢筋的 锚固基本锚固和锚固长度,并结合抗震设计给出。 图011 图012 10、温度筋起步距离: 来源:不同用户的算量需求。 说明:根据实际设计要求设置,软件默认为一个间距s。也可以输入s/数字或具体数值。 影响范围:温度筋的根数。 (二)受力筋: 1、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 来源:16G101-1第99和100页。 图002   图003 图004   说明: 软件提供6种选择:max(ha/2,5*d)、max(ha/2,12*d)、la、ha/2+5*d、ha-bhc、ha/2根据不同的端部支座选择不同的锚固值,参见图 002~图004 影响范围:板底部钢筋的锚固值。   2、板/板带钢筋按平均长度计算: 来源:不同用户的算量需求。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是”、“否”。在非矩形板,如梯形或不规则板上布置钢筋,钢筋长度可按板的实际长度计算出多种,也可只计算出一种钢筋,根据 工程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 选择“是”,则按板多种钢筋的平均长度计算,即板只有一种钢筋形式;选择“否”,则按实际情况计算出不同的钢筋长度。 影响范围:板受力筋、板带钢筋的长度 3、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 来源:16101-1第102页。 说明:软件提供提供8种选择:la、0.4*la+15*d、ha-bhc+h-2*bhc、ha/2+h-2*bhc、ha-bhc+h-bhc、ha/2+h-bhc、max(ha-bhc+15d,la)、 max(ha/2,la)。 根据不同的端部支座选择不同的锚固值,参见图002~图004 影响范围:板顶部面筋的锚固值。    4、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 同分布筋    5、受力筋遇洞口或端部无支座时的弯折长度:   来源:图集16G101-1第110页,图集默认为“板厚-2*保护层”,软件跟图集一致。同时单层配筋时,板下部钢筋端部构造如下(软件自动识别计算): 图013   说明:软件提供两个选择,“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 影响范围:受力筋的长度。 6、柱上板带下部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长度: 来源:图集16G101-1第105页,参见下图:        图014  说明:软件默认为la,与图集保持一致,并提供6个选项,max(ha/2,5*d)、max(ha/2,12*d)、la、ha/2+5*d、ha-bhc、ha/2,用户也可以根 据设计要求调整。 影响范围:下部受力筋的锚固长度。   7、柱上板带上部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长度: 来源:图集16G101-1第105页 (看图014) 说明:软件默认0.6Lab+15d,与图集保持一致,并提供6个选项:la、 0.4*lab+15*d、 0.35*lab+15*d、0.6*lab+15*d、 ha-bhc+h-2*bhc 、ha/2+h-2*bhc 、ha-bhc+h-bhc、ha/2+h-bhc。用户也可以自己调整,部分值是从一些施工的经验值取得。 影响范围:柱上板带上部受力筋的锚入支座的长度。   8、跨中板带下部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长度: 来源:图集16G101-1第105页,软件默认与图集一致,参见下图:       图015  说明:软件默认为max(ha/2,5*d),并提供6种选择:max(ha/2,5*d)、max(ha/2,12*d)、la、ha/2+5*d、ha-bhc、ha/2。 影响范围:跨中板带下部受力筋的锚入支座的长度。   9、跨中板带上部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长度: 来源:图集16G101-1第105页,参见图015 说明:软件默认为la,并提供6种选择:la、0.4*la+15*d、ha-bhc+h-2*bhc、ha/2+h-2*bhc、ha-bhc+h-bhc、ha/2+h-bhc。也可以自己 输入长度。 影响范围:跨中板带下部受力筋的锚入支座的长度。  10、柱上板带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 同分布筋 11、跨中板带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 同分布筋     12、柱上板带的箍筋起始位置: 来源:常用算法。 说明:软件默认为:距柱边50mm,并提供两种选择:距轴线s/2、距柱边50mm。 影响范围:箍筋的个数。 13、柱上板带的箍筋加密长度: 来源:常用算法。平法对箍筋没有给出标准排布,该项数据考虑非标准设计情况,请按照设计说明输入。 说明:软件默认为L/4。也可以自己输入,支持max,min以及+、-、*、/等运算,支持代码:L(跨长),Ln(净跨),h(板厚)。 影响范围:柱上板带箍筋根数。 ( 三)负筋:  1、单标注负筋锚入支座的长度: 来源:16G101-1第99\100页。 说明:上部非通长筋锚固,根据不同的端部支座选择不同的锚固值大小,参见图002~图004 软件提供8种选择:la、0.35*lab+15*d 、0.4*lab+15*d、0.6*lab+15*d、 ha-bhc+h-2*bhc、ha/2+h-2*bhc、ha-bhc+h-bhc、ha/2+h-bhc 影响范围:板负筋的锚固值计算。 2、板中间支座负筋标注是否含支座: 来源:平法图集没有做规定,根据实际图纸说明进行设置。常用算法。 说明:软件默认为“是”,并提供两个选择,“是”、“否”。 影响范围:负筋的长度。   3、单边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 来源:常用算法。一般实际工程会进行说明,按照图纸进行标注。大多图纸也是按照支座内边线进行设置。 说明:软件默认为支座内线,并提供五种选择:支座内边线、支座轴线、支座中心线、支座外边线、负筋线长度。 影响范围:负筋的长度。 4、负筋根数计算方式: 同分布筋 (四)柱帽: 1、柱帽第一根箍筋起步: 来源:常用算法。 说明:软件默认为50mm,图集没有明确说明,一般施工都采用50的起步。用户也可以自己修改,输入具体数值。 影响范围:箍筋排布根数。 2、柱帽圆形箍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16G101-1第62页。 说明:当圆形箍筋长度超过搭接设置中设定的值时,需要进行搭接;搭接长度,软件提供max(锚固长度,300)和300两种选择。 影响范围:箍筋的长度。 3、柱帽水平箍筋在板内布置: 来源: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16G图集没有做明确布置规定,默认为板中不布置箍筋。 说明:软件默认为“否”,并提供两个选择,“是”、“否”。 影响范围:箍筋的根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