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战后国民政府对白俄问题的应对与多方博弈_杨卫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6374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91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国民政府对白俄问题的应对与多方博弈_杨卫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战后国民政府对白俄问题的应对与多方博弈_杨卫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战后国民政府对白俄问题的应对与多方博弈_杨卫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4民国档案战后国民政府对白俄问题的应对与多方博弈杨卫华摘要 战后苏联发布白俄恢复苏联国籍令,致使在华白俄问题急速政治化,导致白俄分化与赤白冲突的激化,增添了中国俄侨管理的复杂性,成为中苏博弈的焦点。苏联分别以强硬和柔性方式成功促使东北和各地大多数白俄复籍,致使不愿复籍的少数派不得不寻求国民政府的支持以抗拒苏联的压力。国民政府先是在国际法和国籍法下加以法律应对,以避免苏联侵犯中国主权和法律。但其更担心白俄复籍带来苏联政治势力的扩展,特别忧虑苏联利用白俄从事间谍活动,所以采取以俄制俄等秘密方式来遏制白俄的复籍及间谍行为。受中苏多元博弈的约束,在防苏、反苏和畏苏等多重矛盾中,国民政府并未完

2、全达到预期目标。关键词 白俄苏联国民政府中苏关系十月革命后,大量白俄逃华,赤白之争延续到中国,中苏交涉加剧。但随着1924年中苏协定的签订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白俄问题在中国的政治性趋于淡化,国民政府一直将其作为无国籍侨民管理,并无问题。直到二战结束,随着苏联发布允许白俄恢复国籍令,白俄问题再起,不仅增添了国民政府侨民管理的复杂性,也促使白俄问题急速政治化,在加剧白俄分化与赤白冲突的同时,更成为中苏博弈的焦点。前辈学人对此已有一定积累,汪之成对苏复籍令下上海白俄的选择有很好的探讨。李丹慧等对新疆白俄引发的中苏交涉有很深入的研究。张在虎有多文讨论青岛白俄复籍问题,并从宏观上对白俄复籍引发的中苏交

3、涉有初步探讨。这些研究给本文以极大启发,但因核心资料使用的限制,留下很大的拓展空间。本文拟在前人基础上,通过对台北“国史馆”、“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等馆藏档案的发掘,在多元博弈的框架下,探讨苏联白俄新政中国实践的结果及中苏围绕白俄问题的较量,以期对白俄反应的复杂性及国民政府法律和政治应对的实践与逻辑等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苏联白俄新政与在华白俄的反应十月革命后,苏俄在短暂剥夺白俄国籍后很快对复籍持开放态度,但受政治认同的拘囿,真正申请复籍者不多。直到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激发了部分白俄的爱国意识,促使他们改变态度,申请复籍和归国。对此,苏联于1943年1月发布命令,允许侨居国外帝俄臣民复籍归国。上海白

4、俄即纷请加入苏籍,回国杀敌。苏驻沪总领馆曾为其发放护照临时证明书,经苏联政府允许,1943年有从上海到达重庆汪之成:上海俄侨史,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魏长洪、陈香苓:试论战后初期中苏关于新疆俄侨的交涉,西域研究 2000年第4期;李丹慧: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19451965),历史研究 2003年第3期。因新疆白俄问题有其特殊性,本文的研究并不涉及新疆。张在虎:二战后中苏青岛俄侨之争以俄侨恢复苏联国籍为中心,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张在虎:二战后初期中苏关于中国俄侨问题的交涉与斗争以苏联恢复俄国侨民苏联国籍为中心,俄罗斯研究 2008年第1期。汪之成

5、:上海俄侨史,第112页。史论118民国档案2022.4的12名白俄被遣送回苏。但战时处境特殊,这些只是零星之举,并未带来复籍潮。直到战争胜利,苏联国际威信的提高增添了对海外白俄的吸引力,而战后苏联百废待兴,开始以爱国为号召呼吁白俄回国或在国外为国服务,以弥补战争带来的劳动力损失。同时苏联也想彻底解决这一影响其国际声誉的历史问题,避免其为外国敌对势力所用。多重需要促使苏联正式发布白俄复籍令。具体到中国,1945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准许在东北居住之1917年11月7日前帝俄臣民恢复苏联国籍,但须在1946年2月1日前,向苏驻东北各地领事馆呈递申请书及能证明其为帝俄臣民的

6、文件,由各领事馆审核,然后发给苏联公民居留证,过期准按普通手续复籍。1946年1月20日再令,上项办法通用于新疆、上海、天津等地,限期到4月1日。后又展期到7月31日。苏联新政很快进入地方实践,主要由各地领事馆或特设的委员会主办,苏联侨民协会协办。在东北,苏联借出兵和国民党权力未达未稳之际,很快打开局面。其先将反苏白俄领袖谢米诺夫等百余人逮捕,分别处死、判刑或送往西伯利亚。此举杀鸡儆猴,致使东北白俄陷入惶恐,但苏联对其他白俄一律过往不究,派人多方游说复籍,而白俄在主动和被动之间,基本恢复了苏籍。据中国驻苏大使馆报告,苏联报载,截至1945年12月底,哈尔滨7000人、大连1000余人、满洲里3

7、000余人申请入籍,而到1946年2月1日,哈尔滨已达25000余人,满洲里达11000余人。报刊也曾报道,据苏官方新闻,东北有超过25000名白俄申请复籍。苏联官方可能为宣传不无夸大,但白俄复籍数量确实激增。在哈尔滨,白俄数量最多。苏军进驻后,很快恢复了领事馆,“白俄均准入苏籍,凡登记者均予准可”。1946年10月有报道称哈苏侨达万余人,大多为白俄复籍者。而1947年3月外交部驻东北特派员提到,因哈尚未收复,无法统计,各方调查复籍约一万。据研究,1946年哈苏侨从1485人上升到11074人,无国籍人降到18448人,而到1948年无国籍人已低至2303人,反之苏侨升至26625人。可见哈尔

8、滨大部白俄复籍。东北其余地区白俄人数相对较少,但也多入苏籍。1946年10月报载沈阳和长春各有苏侨300和100余人,而十之八九是白俄。?I1一美国记者也称:“很少的白俄能够拒绝苏联的要求”,在沈阳1000个白俄中仅听说一个人对苏侨的游说说了不字。?I21947年3月东北特派员报告,苏联无所不用其极,东北白俄十分之九经威逼利诱复籍。据其统计,复籍者沈阳962人、吉林90余人、长春97人。?I3由此可见,苏联利用强大的影响力,促使东北绝大多数白俄复籍,并未遭遇太多阻碍。而在华北、上海等白俄聚集地,苏联不可能像在东北那样便宜行事,更多以柔性方法代替在东北的强硬。包括:借助东正教神职接收教堂,使白俄

9、在精神上走向苏联;借助复籍白俄,进入侨民组织,获取领导权,使在情感和经济上向苏接触;在文化上,通过苏报宣传,接受苏联思想;教育上开办俄文学校,本市苏侨拥护政府作战,申报,1941年6月25日,第7版;处理白俄侨民(一),(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外交部档案(下文简称“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33。法尔别洛夫,萱草译:谈苏联的国籍,中苏文化杂志 第18卷第5期,1947年5月,第3132页。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一),(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0。White Russians offered Soviet Citizenship,Th

10、eChina Press,Feb.2,1946,p.1.Last Chance for White Russians,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May.4,1946,p.1.Trial of White Russian General,The China Press,Aug.31,1946,p.11.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一),(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0。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Feb.16,1946,p.6.苏准许白俄恢复国藉,市民日报,1946年2月16日,第4 版。申报,1946年1月4日,第1版。苏

11、使馆派秘书赴沈协助撤侨,申报,1946年10月31日,第1版;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三),(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2。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人口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38页。?I1 苏使馆派秘书赴沈协助撤侨,申报,1946年10月31日,第1版。?I2George Moorad:苏俄如何洗劫中国东北,国际言论 第1集复刊号第8期,1947年5月。?I3 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三),(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2。1192022.4民国档案吸收白俄子弟,使其走向祖国。苏联通过各种宣传、集会和私人的接触,大打感

12、情牌,激发白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让其燃起回家的渴望,并提供经济支持等实际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未来可期。事实证明这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华北,苏联驻平津领事馆恢复后,积极开展复籍,年轻白俄“欢欣非常”。1946年4月,北平苏联公民协会曾庆祝白俄427人复籍。据外交部驻平津特派员季泽晋7月报告,北平苏侨有531人,大多为白俄复籍而来,白俄仅剩204人。到1947年7月,北平苏领馆秘书齐赫文称,北平准予复籍者共600余人。而在天津,白俄也多入苏籍。青岛也非常积极,1946年9月报载青岛原有白俄873人,复籍者649人。据季泽晋统计,到1947年3月,天津白俄入苏籍3193人,领有正式护照

13、2628人,持临时证明书276人,仅持请求入籍证明书249人。青岛入籍者756人,其中27人为临时证明书,其余已有正式护照。数字不断变化呈上升趋势,拒绝入籍者成为各地少数派。在上海,苏领馆于1946年2月初开始办理复籍。据6月国防部情报:上海白俄原约25000人,入苏籍者占80%,保持原有立场约4000人。另据7月报道:上海俄侨人数,市政府与苏联侨民协会统计差异很大。前者统计总数是14500人,其中苏侨4624人,但后者总数19500人,苏侨15000人。市政府认为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市政府是前几个月的统计,而几月来有很大的变化。?I1数字不断变化消长,精确统计有一定难度,以致 申报 感慨“留在

14、上海的苏侨和白俄人口多少迄无正确统计”?I2。数字有异的另一原因是对苏侨定义标准不一,苏方以向领馆申请复籍,发给临时证明书,即认定为苏侨。而中方则以拥有正式护照,或向上海警局申领苏侨居留证为准。到1947年3月,据外交部驻上海特派员陈国廉报告,上海警局发放的苏侨居留证为7794份,而领到苏联正式护照的仅千余人。?I3从临时证明书到正式护照,需一定审核期。据报道,至1948年12月已拿到正式护照的约6000人。?I4当然,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尽管大部分复籍,但仍有少数人不为所动。在东北,很多白俄尚难建立起对苏联的信任,担心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后果难料,不愿为苏军工作。?I5在苏军撤退后,哈尔滨即有6

15、1人逃往国民党收复区。?I6在东北之外,白俄有更大的自由和选择空间。在北平,仍有许多“保持白俄节操,不入苏国籍而保持其无国籍身份。且有为避免入苏国籍,而要求归化中国者”?I7。后来约260人组成北平无国籍侨民公会,接受中国政府管理,以保障其合法活动。?I8在天津,据1946年5月季泽晋报告,约450人因过去为反苏分子,担心入籍遭报复而未复籍,其中有少数申请入中国籍。他们组织白俄协凤茜:白俄归国记,西点 第21期,1948 年1月,第2627页。平津白俄,苏领事办理恢复公民权,天津 大公报,1945年12月2日,第3 版。北平白俄四百余人恢复国籍,上海 大公报,1946年4月27日,第2 版。处

16、理白俄侨民(一),(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33。平市一部白俄愿意归化我国,苏领馆办理白俄复籍,申报,1947年7月3日,第1版。杜立昆:白俄在天津,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第9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7页。管理白俄问题,新闻报,1946年9月4日,第10版;青岛白俄一部恢复苏联国籍,重庆 益世报,1946年9月6日,第2版。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三),(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2。Local Russians May Become USSR Citizens,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Feb.6,19

17、46,p.3.东正教教产问题及主教附敌案(一),(台北)“国史馆”藏外交部档案,020-021608-0021。?I1How many Soviet Citizens in S hai?The 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July 24,1946,p.1.?I2 居留在上海的苏侨和白俄人口多少迄无正确统计,申报,1946年8月19日,第4版。?I3 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三),(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2。?I4Dorothy,Gould,Fear Grips Shanghais White Russian Colony As

18、 Outlook Darkens,The 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Dec.6,1948,p.1.?I5 申报,1946年3月4日,第3版。?I6 哈市白俄一批渡江逃入(收)复区,上海 益世报,1947年6月1日,第2版。?I7 平市一部白俄愿意归化我国,苏领馆办理白俄复籍,申报,1947年7月3日,第1版。?I8 侨平无国籍人,组成侨民公会,申报,1947年7月9日,第2版。120民国档案2022.4会向中国政府备案来与苏侨抗争。青岛也有约200名拒绝复籍,他们向中国政府申请,于1946年9月成立了“无国籍侨民互助促进会”。上海在白俄领袖白罗果夫(G

19、.G.Bologoff)领导下,于1946年4月改组了被苏侨渗透的白俄公会,其成员渐有壮大,保持在50006000人的规模。这些组织旨在把不愿复籍者团结起来,抱团取暖,维系他们原本的身份认同,在抗拒苏联归化的同时,争夺因白俄复籍导致被苏联控制的学校、教堂、医院等公共财产。除了复籍,归国是另一个试金石。复籍令确曾激起部分白俄回国的热情。早在1945年底,华北就有数百青年申请回国,并经东北回苏。相对而言,年轻人不像父辈对苏仇恨强烈,再加上苏联正蒸蒸日上,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较为积极的是一些没工作、生活艰困的白俄,想借回国脱困。1946年8月,申报 报道苏联未强迫复籍白俄回国,相反上海有很多人因生活

20、困难而主动要求回国,其中有59个无依无靠的孩童已遣送回国交公立机关抚养。之后,因不愿受颠沛流离之苦及受上海生活成本日益高涨的威胁,“白俄返国者日见众多”。1946年底,长春93名失业而生活无着复籍者返国。苏联希望白俄回国“协力复兴工作”,但为消解顾虑,一直强调全凭自愿。再加上复籍白俄留居中国对实现苏联某些战略目标有一定作用,所以早先并未积极动员,白俄回国的也不多。苏联的两次撤侨令带来归国潮。1946年12月第一次撤侨,将中长铁路职员等共300多人撤回苏联。此举带有一定强制性,但仍有50多名职员未能去苏。更大规模的是1947年6月30日的撤侨令,计划在1947年年底前将平津沪等地侨民撤离,费用由

21、政府承担,并承诺安排工作、住房等。?I1这激起许多白俄回国的热情。在天津两天内即有超300人登记归国?I2,青岛有半数登记?I3。上海也“极为踊跃”?I4,以致领馆拥挤不堪,到7月8日已达9000人?I5,最终苏联集中上海侨民分五批共遣返约5000人?I6。随后,这项政策扩展到东北除哈尔滨外的国统区,部分侨民被遣回国。?I7本次撤侨,规模巨大,实现了许多白俄归国的梦想。但撤侨令也引发一定的恐慌。许多白俄虽复籍,但对回国心有余悸。在上海,白罗果夫乘机宣传,称回国孩童将送集中营训练,成人则送西伯利亚受思想的陶冶,强调除非取消特务,保障安全,释放政治犯,否则不可能回国。?I8此种舆论加剧了侨民返国的

22、犹豫。据报上海有三分之二无意回国?I9,特别是 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二),(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1。张在虎:二战后中苏青岛俄侨之争以俄侨恢复苏联国籍为中心,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V.V.Fedoulenko,Russian emigre life in Shanghai:oral history transcript/and related material,1967,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braries,pp.123127.White Russians In North Said Going

23、To USSR,The China Press,Nov.17,1945,p.3.凤茜:白俄归国记,西点 第21期,1948 年1月,第2427页。居留在上海的苏侨和白俄人口多少迄无正确统计,申报,1946年8月19日,第4版。白俄跨海回国去,和平日报,1946年11月25日,第4版。无适当工作苏侨,撤离长春,申报,1946年11月13日,第1版。东北苏侨三六九人昨自塘沽启程返国,中华时报,1946年12月8日,第1版。中长路共籍白俄五十余人滞大连,申报,1947年1月11日,第1版。?I1 在华苏侨即回国,天津 益世报,1947年7月2日,第1版。?I2White Russians Apply

24、 For Visas,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July.4,1947,p.7.?I3 青市苏侨半数愿回国,天津 益世报,1947年7月16日,第1版。?I4 苏侨登记返国情形极为踊跃,上海 大公报,1947年7月8日,第4版。?I5 登记返国苏侨达九千人,新闻报,1947年7月9日,第4版。?I6汪之成:上海俄侨史,第114121页;John Yench,Contrasting Sorrow,Joy Mark Departure of Gogol With 420,The China Press,Dec.1,1947,p.5.?I7 东北苏侨准备撤退,苏派员接洽遣

25、送事宜,重庆 中央日报,1947年8月28日,第2 版。?I8翼:苏联积极撤退苏侨,飞报,1947年7月4 日,第1版。?I9 上海白俄二万四大部不愿回苏联,力报,1947年7月6日,第1版。1212022.4民国档案许多富侨害怕返国。青岛志愿归国者也多为失业侨民,包括苏侨协会会长在内的有产业者都不愿返苏。东北登记回国白俄,许多也非自愿,特别是有产业者,所以遣返者多为失业者或贫民。抱着对苏联生活的恐惧,许多白俄并不想回国。更有甚者担心被强制遣返,以退籍来抗拒归国,引发一波退籍潮。在撤侨令发布的第二天,有上海复籍白俄担心回国受训或做苦工,到警局申明非苏籍避免被遣送。上海还掀起了一股小小的退籍并转

26、请加入中国籍的潮流。而据天津白俄公会报告,至1947年底北平退还护照者有30余人,天津近40人。另据1947年7月报道青岛退籍者已达52人。把退籍推向高潮的是回国白俄的来信。这些信件讲述各种悲遇,如被送往矿区做苦工,遭受饥寒之苦,受到控制等,上海白俄报纸借此积极宣传,引发赤白双方的报战。尽管拥苏报刊辩称,生活虽苦,但精神富足、食物充盈等,但还是导致不少人退籍,甚至有白俄从苏联逃回上海。1948年9月季泽晋报告,天津退出者已达80余人。到1948年10月,据白罗果夫统计,全国约有1100人退籍,其中上海有700人。?I1到12月,上海外报提到,受来信影响,上海约有1000人退籍,他们将护照邮寄给

27、苏领馆并登报申明。?I2到国民党败退的前夜,更有许多人为了去往他国而退籍。?I3青岛白俄甚至为了离开,在退籍后申请加入刚成立的以色列国籍。?I4据道林柯回忆,总共约2000人退籍,其中上海约1000人,最终和其他约6000多人一起去了不同的国家。?I5当然,退籍并非始于撤侨令,也有多元化的原因。早在1946年9月,上海白俄协会就报告接到申请恢复无国籍白俄共114人,称其系受一时之蛊惑。?I611月,汉口市政府也报告,有白俄放弃临时证明书,改为无国籍。?I7到1947年2月,上海警局指出,数月来许多白俄重新登记为无国籍,其中有因年老未经苏核准者,或风闻被迫返国而不愿复籍者,有因入苏籍后职业被解雇

28、者。?I8战后白俄获得美军提供的很多职位,但往往因复籍被解雇,致使许多白俄退籍以保职位。许多青岛白俄即为保职位退籍。?I9而据白罗果夫分析,退籍主要是因并未获得想象中的理想生活,而无国籍更自由,谋职、营业、旅行便利不 富有苏侨怕返国,光报,1947年7月25日,第1版。青岛苏侨请登记撤退者无几,天津 益世报,1947年7月14日,第1版。东北苏侨准备撤退,苏派员接洽遣送事宜,重庆 中央日报,1947年8月28日,第2 版;东北返国苏侨首批约百余人,申报,1947年8月30日,第2版;平津沈青苏侨即将搭轮返国,上海 益世报,1947年11月2日,第2版。钱塘:苏联撤侨的两大原因,铁报,1947年

29、7月2日,第1版。廷:白俄决不愿意回国,撤侨声中白俄要求归化中国,大风报,1947年7月4日,第1版;沪市白俄纷纷归化我国,永安 中央日报,1947年8月18日,第3版。白俄侨民归化及恢复苏联国籍,(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3。青岛苏侨多人退出苏联国籍,新闻报,1947年7月8日,第2版。回国的白俄怎样了,中华时报,1948年1月15日,第2版;返国俄侨来信述苏联的光明与黑暗,新闻报,1948年1月15日,第2版。返苏白俄逃回,请求市长保护,新闻报,1948年10月6日,第4版。白俄侨民归化及恢复苏联国籍,(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3

30、。?I1 俄侨千余名放弃苏公民资格,新闻报,1948年10月20日,第4版。?I2Dorothy,Gould,Fear Grips Shanghais White Russian Colony As Outlook Darkens,The 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Dec.6,1948,p.1.?I3 美海军协助白俄,离青岛搭船赴菲,申报,1949年1月25日,第2页。?I4 青市苏侨纷请改隶以色列籍,锡报,1948年5月31日,第1版。?I5V.V.Fedoulenko,Russian emigre life in Shanghai:oral his

31、tory transcript and related material,1967,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braries,p.129.?I6 对白俄实际援助办法,(台北)“国史馆”藏行政院档案,014-000010-947A。?I7 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二),(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1。?I8 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三),(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2。?I9 美军内苏籍雇员下月份全部解雇,申报,1948年6月22日,第2版。122民国档案2022.4少。中国报刊则提到反苏白俄的宣传及中国提供的优待也起了

32、作用。对个体来讲,退籍各有理由。除这些现实考量,政治认同也是重要因素。1947年4月,东北部分复籍白俄因苏领馆要求入党而逃离。上海也有一取得苏公民证俄妇因不愿宣传共产思想而退籍。更轰动的是1948年10月天津司特恩隆尔一家五口,登报宣布因不赞同共产主义而退籍。其后天津续有二人随之退籍。国际法和国内法框架下的中苏政策博弈苏联新政出台后,中央社驻莫斯科记者率先捕捉到这一消息,于1945年11月18日在国内发布。其后中外报刊广泛报道。中国驻苏使领也先后向外交部报告,11月24日驻塔什干总领事勾增启强调东北俄人众多,一旦成为苏联公民,则其在华侨务必繁,而中国旅苏侨民种种待遇及国籍侨产等向无调整,他希望

33、借此与苏谈判,以相互原则维护在苏侨民利益。随后驻苏大使馆也发来了苏联最高苏维埃的正式命令。对此,西亚司司长卜道明认为苏联此举意味深长,在华白俄数量巨大,对我国影响很大,必须寻求应对。他建议:1.乘机交涉改善我旅苏侨民待遇,以期平等互惠;2.对白俄已入我国籍者出籍严格按国籍法办理,无国籍白俄加入苏籍严格按照 中华民国境内外人出入及居留规则 办理,其财产等不再享原先待遇,改为外侨待遇。据此,外交部去电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商量对策。同时函中国驻美、英、法使馆,寻求各国处理办法,以为借鉴。白俄在中国,除少数加入了华籍(及伪满或汪伪)和日籍,大多属无国籍。抛开政治性不谈,白俄改籍首先是一项新添的涉外行政

34、难题,所以必须在国际法与中国国籍法和外侨管理政策框架下处理。1946年1月,熊式辉回复外联交部,认为白俄复籍与东北行政有重大关系,他建议:1.已取得中国籍者可否准其脱离恢复苏联国籍,由内政部核准并通知苏联以免国籍重复;2.已取得日本籍者仍按敌侨处理不得转入苏籍;3.已取得伪满籍者在未复籍前仍以无国籍视之;4.复籍后仍留东北者下令严防,依照一般外侨办法处理。?I1除东北外,平、津、沪、青岛等地因白俄复籍,也不断请示办法。1946年1月,外交、内政两部经会商,感到苏联此举殊难阻止,且对地方治安肯定有影响,所以拟定五条办法:1.已入中国籍者出籍手续严格按我国籍法办理;2.所有无国籍及恢复苏籍白俄,应

35、严格按照1944年11月颁布的 中华民国境内外人出入及居留规则 与 外侨居留证填发规则 办理;3.中国籍白俄恢复苏籍后丧失其非中国国民不能享有之权利;4.白俄众多,散居各处,应在办理登记及核发居留证时特予注意管理办法;5.复籍白俄在东北各地所发报纸应重新审查登记。该办法获得蒋介石首肯后,由内政、外交两部密令各有关省市执行。?I2 俄侨千余名放弃苏公民资格,新闻报,1948年10月20日,第4版。返国声中的上海白俄群,华北日报,1948年2月2日,第6版。白俄不党,纷向关内逃避,天津 益世报,1947年4月17日,第1版。翼:苏联积极撤退苏侨,飞报,1947年7月4 日,第1版。不赞同共产主义,

36、津苏侨全家脱籍,中央日报,1948年10月26日,第2版。续有二苏侨声明脱离苏籍,申报,1948年10月28日,第2版。苏令东北俄侨恢复公民资格,中央日报,1945年11月18日,第2版。White Russian Citizenship,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Nov.18,1945,p.1.我东北境内俄人恢复苏公民资格,大公报,1945年11月18日,第2版。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一),(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0。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一),(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0。?I1 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一)

37、,(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0。?I2 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一),(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0。1232022.4民国档案随着苏联将复籍令扩展到各地,中国方面感到应对的急迫性。外交部认为,按国际习惯,外侨来华,中国可以保留核发签证的取舍之权。而现在复籍白俄居留我国,既难让其再办签证,如要求全部撤回又恐苏联反对,事实上也不可能。鉴于苏联并未正式通知中国政府,1946年2月外交部向苏驻华使馆递交了一份备忘录:1.苏将如何处置复籍俄侨,是否全部或局部遣送回国;2.如有中国国籍者,依据中国国籍法应办理丧失中国籍手续,以免双重国籍流弊,故苏使领

38、馆接受复籍俄侨时请将其姓名等通知中国地方主管机关;3.苏使领馆应在俄侨复籍后立刻通知地方政府核发外侨居留证,以便保护,过去无国籍人民护照及居留证应予同时缴销;4.对苏使领馆发放的临时证明书是否有如正式护照的同等效力,应由苏使馆正式通知中国政府,以便转地方政府知照。3月20日,苏驻华使馆回复:1.是否返苏完全由其本人决定;2.对取得中国国籍者,苏方必令其先办理脱离中国籍正式手续,方准取得苏国籍并发护照;3.按国际惯例,已恢复苏籍者,由其本人向中国地方官署请领居留证,苏使领馆无须将其信息公告中国当局;4.苏联各领馆对申请入籍者所发之证明书,即证明已取得苏联国籍,在补发护照前,均属有效。该四项获得外

39、交部的认可,并经内政部通令知会。报刊也予以报道。不过这些原则转为实践时更为复杂。早在1946年3月,有报道称东北三重国籍(前中国籍,后伪满籍,现苏籍)白俄利用新身份非法接收了很多日伪满产业。在沈阳,先前日本人控制的工厂、商店和住宅等,现全部为复籍白俄掌握,悬挂红旗及苏联产业标志。舆论认为这是苏联在苏军撤退后借白俄图控沈阳经济之举。而沈阳故事在长春重演。5月,杜聿明报告苏军进入东北后利用白俄抢占工厂、盗运物资、进占房屋、从事间谍活动等,认为不能以一般外侨管理法规应对,请求另定办法,否则有损中国经济和主权。受这种情势及当时全国性反苏运动影响,东北各地复籍白俄遭遇不少抢劫、伤人、杀人事故。尽管中苏对

40、责任归属各执一词,但还是促使国民政府出台抚恤及保护苏侨的政策,并导致第一次撤侨危机。当时传闻东北国军驻区苏侨将全部撤退,这被视为东北局势有国际之大变化的前奏。国民政府极力淡化撤侨的政治性,强调是因患病、失业或生活困难所致。但遭苏使馆反驳,认定是受到中方压力和不友好对待。最终导致1946年12月300多人撤退,给中国外交带来被动。外交部发现东北实践种种流弊,与先前同意白俄仅凭临时证明书即承认为苏侨有关。苏联发放的证件有三种:正式护照;临时证明书;请求入籍证明书。后两者需一定考察期,但临时证明书有效期过后,很多并未换发正式护照。1946年12月,外交部照会苏使馆,指出考虑到中苏友谊,可暂容忍,允许

41、居留,但希望六周内在东北将临时证明书更换为正式护照。?I1在长春,77名未有正式护照者暂以无国籍待遇。?I2这最终促使苏使馆于1947年初派三等秘书谢列根到东北,对持过期证件之白俄发给正式护照。同年2月,外交部电令各地调查白俄改籍详情,并表示拟对无正式护照者,不承认其为苏籍。?I3外 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一),(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0。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一),(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0。准内政部函知苏联大使馆规定白俄恢复苏联国籍办法四项一案电仰知照,江西省政府公报 第1414期,1946 年6月,第16页;Citizenshi

42、p Rules Given For Soviets,The China Press,Jun.8,1946,p.1.白俄三重国籍接收大量资产,天津 益世报,1946年3月31日,第1 版。苏联利用白俄图掌握沈阳经济,新闻报,1946年3月22日,第1 版。沈阳故事重演,长苏侨占用我产业,中央日报,1946年4月15日,第2版。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二),(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1。东北国军驻区苏侨有即将全部撤退说,天津 益世报,1946年10月8日,第1版。中长路沈分局苏籍员工奉令撤退返国,重庆 益世报,1946年10月6日,第2版。对沈阳苏侨返国事苏使馆昨有所声明

43、,立报,1946年11月29日,第2版。?I1 划清白俄与苏联侨民身份等,(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43。?I2 长春白俄七十七人将受无国籍待遇,成都晚报,1947年1月29日,第1版。?I3 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三),(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2。124民国档案2022.4交部拟将东北政策扩展到关内,因为其他地方同样有东北之弊。如1946年4月季泽晋就报告战时平津部分白俄与敌勾结,敲诈我国及英美侨民或从事间谍活动,战后我军未到时又以无国籍身份敲诈德日意侨民获取物资,现政府权威确立,他们便加入苏籍借图保障。同月京沪卫戍总司令汤恩伯也报告

44、,苏驻沪领事馆利用双重国籍白俄从事谍报活动,如阴谋败露,即归过于白俄协会。1947年4月新修订出台的 中华民国境内外人出入及居留规则,更加剧了此问题的复杂性。其规定对未持有中国驻外使领馆签证者,限令出境,并规定外人出境时,须持有护照。而复籍白俄所持护照均未有我外交部门的签证,出境者也多未领有苏正式护照。为应对这多重矛盾,4月19日外交部在卜道明的主持下,召集内政部和国防部商定“中华民国境内外人出入及居留规则补充实施要点”草案。其中关键是强调无国籍人在华取得他国国籍,须领到正式护照才丧失无国籍人身份,且应在身份变更三月内持护照及出生证件向中国外交部等机关申请入境签证,然后凭其领取居留证,无签证不

45、得发给居留证。逾期未申请或申请不获者限期出境;其次是强调无国籍人子女出生在中国,认定为中国籍,发给公民身份证。这项规定是为应对白俄复籍而发,但为避免针对某方之嫌,采取无国籍口吻。但在草案呈送司法机关审核之际,内政部实施的强硬之举引发一些纠纷。1947年5月,长春97名复籍白俄申请居留证时,内政部认为违背了中国国籍法和 中华民国境内外人出入及居留规则,指令长春警局:白俄生于中国应为中国籍,须先申请脱籍,才能改苏籍。另所持苏护照如未经我驻外使领馆签证,不能发给苏侨居留证。这引发苏联外交抗议,视为暴力压迫。外交部只得表示在“补充实施要点”正式公布前,对所持证件暂予承认,并发给短期居留证。随后内政部警

46、察总署又指令各地,出生中国的白俄子女为中国人,发给国民身份证,上海市据此出台了细则。此外内政部认为白俄仅持证明书而无正式护照,根据移民法不合规定,部分白俄为工作便利使用多种国籍也导致混乱,所以上海警局奉此对无护照白俄概不承认为苏籍。这项转变主要是为更好辨别赤白身份,把无正式护照者纳入无国籍管理,摆脱苏联外交干预,以抑制苏联对白俄的利用,但这是对先前政策的反复,再加上持临时证明书者数量巨大,所以引发苏联强烈抗议。从国际、国内法而言,内政部所为并无不合。但这些举措除维护国家主权和法律尊严外,更带有消解苏联在华势力增长的意味,不可避免会与苏方形成一定的张力,其直接后果是1947年6月苏联的撤侨令。此

47、举引发很多猜测,认为苏方别有作用,具有政治示威性质,是对上海拒绝承认未取得苏正式护照者为苏籍的抗议,也是对外蒙在苏支持下进入新疆后中国对苏空气转变的反应。更有甚者认为这是中苏关系破裂的先声,是美苏关系恶化、中国对苏日益强硬的结果,撤侨是为安全的预谋之举。但中苏均淡化其政治性,邵力子表示“此与中苏邦交无关,不必作过分之预测”。陈国廉也强调将其视为中苏关系恶化的结果是错误的,其纯粹是白俄寻找工作困难,回国谋生,“国人不应以特殊目光视之”。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二),(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1。中华民国境内外人出入及居留规则,法声 第20期,1947年4月,第3页。白俄

48、侨民入苏联国籍(三),(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2。白俄侨民入苏联国籍(三),(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11-30-16-08-012。在我国出生白俄须领国民身份证,上海 益世报,1947年7月20日,第2 版。钱塘:无护照白俄不承认为苏联人,铁报,1947年6月29日,第1版。钱塘:苏联撤侨的两大原因,铁报,1947年7月2日,第1 版。正中:中苏友谊破裂先声,无锡 导报,1947年7月3日,第1版;梅君:苏政府命苏侨全部回国接受共党新思想训练,大风报,1947年7月2日,第1 版。在华苏侨即回国,天津 益世报,1947年7月2日,第1版。翼:陈国廉来个解,苏

49、侨撤退别有原因,飞报,1947年7月3日,第1版。1252022.4民国档案苏驻平津副领事也分别同样解释,强调“绝无任何作用”。中国对撤侨颇感意外,但很快表示原则上同意,并承诺提供协助与便利。中国担心苏联利用白俄进行政治活动或影响治安,对撤返自然乐见其成。另考虑到中苏关系态势和白俄现状,中国维护法律之意实际上很难落到实处。对签证问题,外交部认为“目前情事,似乎难以采取此种步骤,徒增苏方反感与借口”。因为白俄在华人数众多,让其补领签证并非易事,而对未领或不够领取签证者,在此中苏关系微妙之际,是否能严格执行驱逐是个未知数,一旦公布法令不执行,将影响政府威信。所以实际上上述草案并未颁布上升为法律。在

50、内政部8月通令的“对于加入苏籍白俄之国籍及旅行与出境应行注意事项”中,也表示对持有苏联正式护照者“不管其有无入境签证,一律暂发外侨居留证”。但内政部仍坚持在中国出生为中国籍,改苏籍需办理丧失中国籍手续。前者属于法律的模糊地带,所以以妥协告终,但后者中国国籍法有明确规定,因此坚持。但法令的坚持并不代表实际的坚持,因大多数出生在中国的白俄并未履行入籍中国手续,所以也无所谓丧失,且中国并不掌握其出生实情,很难强制执行。申报 曾报道,1947年9月许多返苏青少年出生在中国,根据中国法令是中国籍,“但我政府以彼等请求返国,特给予便利,令彼等补办手续后即可赴苏”。中央日报 提到沈阳复籍白俄三十岁以下多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