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艺术类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_陈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6335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类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_陈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艺术类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_陈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艺术类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_陈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7就业与保障 2022.12艺术类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文/陈航摘要: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慢就业”的比例逐渐增加,文章聚焦大学生群体“慢就业”现象,围绕艺术类大学生“慢就业”具体表征及成因进行分析,就“慢就业”对于个人、家庭以及社会所带来的弊端与影响进行总结,提出了改善就业体系、创新学校教育、提升市场需求匹配度等方案,以期能够有效地减轻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慢就业”的问题,推动大学生顺利就业,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慢就业”比例;艺术类院校;职业规划一、“慢就业”的概述所谓的“慢就业”是指学生在毕业后不立即投入工作中,而是选择旅行、准备创业,或是规划

2、人生、陪伴父母等不同道路的一种社会现象。已经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选择主动地放慢融入社会的节奏与步伐。在就业问题的研究视野下,就“慢就业”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与其自身的家庭状况及社会的就业环境有着较大的关联。同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学生的就业观念也会发生转变1。二、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慢就业”的原因分析(一)艺术类高校学生的自我认同缺失“慢就业”现象与当代艺术类高校学生的自我认同缺失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尽管很多艺术类学生都是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来进行判断,但是仍旧有一部分学生将艺术类专业作为一个踏板,以此帮助自己以较低的分数考入心仪的大学

3、2。基于这样的心理动机,很多学生在校求学期间无法找到真正喜爱的事物,难以客观地审视自己,这无疑会对学生未来的就业造成影响。艺术类高校的专业设置往往十分丰富,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与学校内艺术生朝夕相处之间,对于相关的专业难免会心生向往,这对其学习及就业期待会造成一定的偏差。自我认同的缺失及较高的自我期待,易使大学生对自己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定位造成误判,继而导致“慢就业”问题的出现。(二)新兴就业岗位和就业理念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传统的就业观念往往难以赢得他们的认同。为了以更多元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艺术类大学生往往难以接受传统的思维、岗位。随着当前网络科技的蓬勃发展,一些新

4、型灵活的就业岗位开始涌现,原本固定的工作场所及工作时间开始逐渐被取代,甚至工作者不走出家门就能够胜任一些岗位,如线上配音、视频剪辑、网络写手或直播带货等。就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仅由微信带来的就业机会就高达2963万个。这些自由度高、充满创新元素的岗位对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充满吸引力,也加剧“慢就业”现象。(三)“艺考热”导致的就业供求关系不均衡就业供求关系不均衡是所有领域就业问题的重要根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娱乐等相关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的“艺考热”也在逐渐升温,其背后是一系列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艺考培训机构、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纷纷设立等。盲目扩张,必然会

5、衍生出很多问题。以高校为例,盲目开设艺术类专业,却不具备艺术类学生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条件,学生与教师的数量不成比例,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善3。供求关系的紧张还表现在当前的艺术类市场中,看似十分火热的艺术类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定量的。人才需求市场的饱和也会加剧供求关系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剧“慢就业”现象的发生。(四)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在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中,职业规划与指导工作的开展力度不足。在此基础上,很多学生在临近毕业的时候还缺乏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足够了解。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依旧采用单一的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自然无法满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切实的就业需要。这一问题也加剧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

6、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项目“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 慢就业 行为成因分析与就业服务需求研究”(JCKT-C-20210906)。精准就业128就业与保障2022.12了大学生对就业的抵触与恐惧心理。三、“慢就业”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复杂的当下,“慢就业”现象对艺术类大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也愈来愈明显。首先,“慢就业”会延缓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进程,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对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随着“慢就业”情况的延续,很多大学生逐渐失去“应届生”的身份,这为其今后的就业带来不小的阻力。其次,“慢就业”也会逐渐地演变成“懒就业”,很多毕业生在走出校

7、园后,在生活上高度依赖父母,并慢慢演变为“啃老”。父母不给予一定的压力和疏导,反而一味地包容,会滋生很多新的问题。最后,“慢就业”还会变成“恐就业”,随着离开校园的时间增加,学生对于自身的能力水平会逐渐变得不自信,时间悠长这部分大学生会愈发恐惧就业。整体而言,“慢就业”现象主要出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来说,孩子毕业后参加工作的收入并不是很重要,所以“有业不就”的现象越来越多。四、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优化与突破要想有效缓解“慢就业”现象,必须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理念的转变,以学校工作为抓手,坚持提高就业服务的精准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再以艺术类大学生自

8、身特质为基础,采取转变、创新、提升、突破四个方面的措施,帮助毕业生把握自身定位,更好地融入就业岗位。(一)转变学生的“慢就业”态度1.入学教育重方法学生的就业态度及择业观念与在校四年的学习与教育息息相关。以往的入学教育主要是以讲座等形式进行,不仅难以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展开。客观而言,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就业教育是一种见效快、辐射广的教育方法,但是这一方法的局限性使其在新时期的发展视野下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4。为此,学校可以优化讲座的形式与内容,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进行设计。例如:可以在学校设置“就业小镇”,让学生进行就业模拟体验。在此过程中,穿插以三

9、五分钟为段落的讲座内容,提升培训活动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有效地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与难题。2.专业教学重引领艺术类专业普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艺术类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对于专业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所以针对艺术类专业的就业教育应当加强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认可。通过专业的引领,带领学生认识专业、认识学校,了解本专业未来就业的便利与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引领不应该是形而上的宣教,而应该将情感熏陶、动手实操及课外实践进行综合运用,以此推动就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专业教育的开展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与本行业有

10、着较高接轨程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专业情操及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尽管在学生的生命历程中,在校学习的这段经历仅仅是微小的一个段落,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却能够对学生的一生带来影响。注重对学生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是专业教学必须关注的内容与方向。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一些行业乱象,要鼓励学生与之积极地斗争。同时,在实习或是工作阶段中,薪资问题要做到不回避、不害羞,勇敢地争取自身应得的利益,对职场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压迫进行反抗。新时期的就业教育也要让学生明白,自身投入到一个新的行业之中,并不是让自己成为这个行业的垫脚石,而是应该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中更

11、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在面对挫折与挑战的同时,勇敢地绽放自我。3.课外教育重趣味围绕第二课堂丰富就业相关的实践内容,可以通过就业技能比赛等方式,由就业指导教师组织模拟面试来对学生的就业实操水平进行考察。通过优化情境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业氛围。通过参与就业技能比赛,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对自身的认知,培养自身的就业理念5。毕业前的时期是学生就业教育的关键节点,这一时期的活动,可以通过分享会的形式,邀请行业内的一些专家、往届毕业生等走进校园,以亲身经历向学生分享,通过密切的交流增进双方之间的情感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借鉴他人的经验,完善自身对于未来职业的思考。在网络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下,课外教育活

12、动的形式也变得愈发多样。积极探索新媒体平台的教学价值,发挥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在就业教育中的辅助价值。同时,艺术类高校也可以发挥好自身的专业能力,将艺术创作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可以组织就业类短视频的拍摄比赛,将比赛的结果与后续的招聘工作相挂钩,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在参与短视频的拍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掌握就业知识、巩固专业技能。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加快构建微信、微博上的学校就业指导服务账号,安排专业的教师负责后台的解疑答惑,帮助学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以即时通讯的沟通方式加强与年轻人之间的交流,起到理想的就业指导作用。4.就业指导有系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复杂

13、且系统的工作,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一定要保证专业性。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我要干什么、现有的资源能够支持我干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129就业与保障 2022.12等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寻找未来的发展目标。就业指导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了解当前的就业局势及就业现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目标的达成也是一个周期很长的过程,对于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性及耐心、决心都是不小的考验。所以,教师也应当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去设立包含短期、中期、长期的系统的就业指导目标:在短期目标下,要引导学生快速地了解就业环境,树立就业目标;在中期目标下,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14、客观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问题;在长期目标下,应当帮助学生规划长远的发展目标,保证学生在当前的学习环境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指向性。(二)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一定是立足实际的,这里的实际是指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知识层次。在明确艺术类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之间差异化优势的基础上,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趣味性与创意性。例如:在简历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简历设计比赛,让学生在推荐自己的同时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优势。除此之外,家庭因素也是决定学生就业类型的重要原因。正如前文所示,艺术类大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这也加剧了“慢就业”现象的存在。所以,创新性地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

15、通交流,充分协调学生的个人意愿及家庭的意见,能够为缓解当前“慢就业”现象提供助力。(三)提升毕业生需求的匹配度高校也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以此更好地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有效提升就业岗位需求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当前,很多学生之所以选择“慢就业”,也是因为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之间出现了脱节。所以,高校应当立足时代的发展规律,在明确艺术类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加快专业授课内容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的紧密衔接。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人文素养优秀的人才。(四)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服务毕业生对于未来工作的美好期许与现实环

16、境之间必然存在落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从以往群体性的就业服务工作转变为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工作。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大环境下,线上就业指导工作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凸显。通过积极开展线上招聘会,随时随地发布就业信息,打破以往陈旧落后、衔接困难的工作管理方法。学校各部门也应当提高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为就业工作的开展建立“绿色通道”,以求更好地服务学生。五、结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就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就业问题上面临更多的挑战。文章围绕艺术类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指出了“转变、创

17、新、提升、突破”四点优化方法,希望能够通过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为缓解今后艺术类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和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质量提供帮助。(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参考文献:姬迎喜,邓泽城.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成因探析与对策研究 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4):7-9.王磊,陆冠楠.95 后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 J.青年与社会,2018(36):242.邱琳,张春妹,李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慢就业”成因及对策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1(5):29-33.刘晓婷,张金苑.新时代美育视域下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J.南北桥,2022(3):154-156.陈亮.突破艺术类高校“慢就业”困境的对策研究J.未来传播,2021(5):98-105.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