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代汉语(下册).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762568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现代汉语(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现代汉语(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现代汉语(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现代汉语(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汉语(下册)第四章 词汇(上) “词汇”思考和练习一三、用“替代法”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驼绒”中的“驼”跟“绒”都可为已知语素所代替,也可跟已知合,如:(1)驼绒    平绒    呢绒    鸭绒(2)驼绒    驼毛    驼峰    驼铃(1)组说明“驼”被“平、呢、鸭”替换,“绒”可跟上述语素组合,(2)组说明可以被“毛、峰、铃”替换;所以“驼”、“绒”是两个语素。“驼绒中”的“

2、驼”不能被替换,也就是说“骆”不能跟任何其他语素组合,它不具备语素的资格。由于语言中同一层次的单位才能组合,语素不能跟非语素组合,所以在这里“驼”也不是语素,“骆驼”只能算一个语素。四、分别指出下列字中的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单独作语素的字。    柿  素  眉  蜻  狗  羊  鸭    习  鹃  祝  闪  平  虎  狼自由语素:狗、羊、学、祝、闪、平、狼半自由语素:绩、柿、素、眉、虎、鸭、习没

3、有不自由语素。不能单独作语素的字:蜻、鹃    五、划分出下文中的词(在词下划一横线,成语不划,不分析)。如果是合成词就注明它的构成方式。(略)六、指出下列的双声词、叠韵词、音译词。    仓促  灿烂  沙发  孑孓  恍惚  婆娑  铿锵    扑克  涤纶  秋千  踟蹰  拮据  婀娜  腼腆双声词:仓促  孑孓  恍惚  秋千  踟蹰&n

4、bsp; 拮据叠韵词:灿烂  婆娑  腼腆音译词:沙发  扑克  涤纶七、指出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痛快  认真  抓紧  房间  革命    飞快  解剖  石林  开关  领袖    工人  碰壁  戳穿  司令  雪崩    动静  无论  烧饼  粉饰  体验&

5、nbsp;   奶牛  牛奶  功用  用功  (一)联合型:人民  解剖  开关  领袖  美好  丝毫  伟大  动静  衣服  功用  (二)偏正型:痛快  飞快  石林  雪白  工人  烧饼  粉饰  (三)补充型:抓紧  房间  照明  戳穿  (四)动宾型:认真  革命  碰壁  司令

6、nbsp; 无论  用功  (五)主谓型:雪崩  体验八、试举出yi音的五个同音语素,用每个语素各造三个合成词,同时注明其结构类型    (一)一  一定(偏正)  一律(偏正)  统一(补充)    (二)衣  衣服(联合)  大衣(偏正)  衣领(偏正)    (三)依  依靠(联合)  依赖(联合)  依然(附加)    (四)医  医院(

7、偏正)  医术(偏正)  医疗(联合)    (五)揖  揖让(联合)  作揖(动宾)  拜揖(联合)十、下面句子里加着重点的词中间也插进了其他成分,你认为对吗?    为了完成全年计划,昨天厂里又动了一次员。    老头儿注了几次射,才退烧。    我向领导汇过报了。    “动员、注射、汇报”都不是离合词,它们结合很紧进其他成分。惯用的形式是:    1又动员了一

8、次  又一次动员了    2注射了几次3汇报过了“词汇”思考和练习二 六、理性义与色彩义有什么区别?     理性义又叫概念义,在指明词所表示的事物的范围时,理性义起主要作用,它是实词词义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主要靠它表示相应的概念。       色彩义是在理性义的基础上附加上去的一些意义要素。色彩义往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与使用者的感情,使用场合(语境)、使用者的形象感以及词的来源(来源于古代书面语、现代方言、某种社会集团等)有关,它

9、们不是每个词所必须具备的因素。一个词可以没有色彩义,也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色彩义,但不能没有理性义。七、指出下列各词的色彩义:(一)感情色彩:1褒义:康复2贬义:倒爷  搅和  轻蔑  欺凌  癞皮狗  蛤蟆镜3中性的:鸭绿江  调试  车流  出台  脑袋  疙瘩(二)语体色彩:1书面语:康复  轻蔑  欺凌  车流  囹圄  鸟瞰  演奏2口语:倒爷  哥们儿  搅和  癞皮狗  发毛蛤蟆镜&nb

10、sp; 脑袋  疙瘩(三)形象色彩:葡萄胎  鸭绿江  癞皮狗  哈蟆镜  车流 出台  鸟瞰(四)术语、行业语色彩:葡萄胎  演奏  调试  康复  出台(五)地域方言色彩:搅和(六)时代色彩:囹圄(古语词)八、固定短语也可能有各种色彩义,试指出下列各短语的色彩    龙腾虎跃    三长两短    唇红齿白    打游击    打牙祭 

11、nbsp;  炒鱿鱼    举世瞩目    蝇营狗月龙腾虎跃:褒义、形象    打牙祭:口语、方言三长两短:中性、口语    炒鱿鱼:口语、方言、形象唇红齿白:褒义、形象    举世瞩目:褒义、书面语打游击:中性、口语     蝇营狗苟:贬义、书面语、形象    九、下列带点的词的色彩义有无变化?    真是地方  

12、nbsp; 什么东西    瞧那长相    有派头    硬了点儿    有点讲究    (批评)还尖锐    (批评)太尖锐  “地方、派头、讲究”由中性变成褒义。  “东西、长相”由中性变成贬义。  “硬了点儿”说明“硬”得过格了,含贬义。  “批评还尖锐”,认为“尖锐”得合适,应该尖锐,“尖锐”含褒义;“批评太尖锐”,认为“尖锐”得过火了,含贬义。“词汇”思考和练习三

13、一、下列词中哪些是单义词?单义词有:懂  煤  瞟  溅  风  苗条  发火  雨  缎子  剥  杜绝二、    1种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掐,了一朵花。    2供观赏的植物:买了一盆花。    3颜色错杂:这布太花了点儿。    4用掉:花了三元钱。   5姓:小李广花荣。6模糊不清:眼睛花了。   于同一个词

14、的各个义项必须有意义上的联系引申或比据这个标准,1、2、3、6各义项应属同一个词:“花l”,4应属词另一个词:“花 2”,5应屑“花3”。“花1”“花2”“花3”是三个不同的词,虽然字形与读音都相同。    五、“论”有下列义项,但是有的义项能作为词的意义,有的只能作为语素的意义,你能分辨吗?谈谈你分辨它们的标准,并探讨一下词典中有无区别的必要。    分析和说明事理:议论丨就事论事丨要论起这件事分析和说明事理的话或文章:社论丨舆论。学说:唯物论。说,看待:相提并论丨不能一概而论衡量;评定:论罪丨论功行赏。舆论。  

15、nbsp; 按照某种单位或类别说:论天计酬丨买鸡蛋论斤还是论个儿?姓。作为词的义项,必须是能够单说或单用的,如题中例句所显示的,1、4、5、6、7各个义项都属这类。当然作为词的义项还可以作为语素的义项用于造词。2、3两义项只是“论”作为语素构词时才有的,因此,只是“论”这个语素的义项。    分清词的义项和语素的义项与分清词和语素的意义是类似的。只有词的义项才能作为独立运用的词:的内容参与造句,而屑于不能成词的语素的义项则只起构词作用,所以应该分清,词典中最好能加以区别。六、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有时很难区分。试用下列各词,分别造几个句子来说明哪些是同音词,哪

16、些是多义词。    新生  杜鹃    疙瘩    苦区分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主要看义项之间有无联系。新生:1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刚产生的或刚出现的。)2是党给予我新生。(新生命)   3中文系招了一百余名新生。(新入学的学生)杜鹃:1远处飞来了一只杜鹃。(鸟名)2满山的杜鹃都绽开了新蕾。(花名)疙瘩:1脸上长满了疙瘩,挺难看。(皮肤上突起的硬结)2面粉受潮结成了疙瘩。(块状或球状物)3一天只吃了一小疙瘩馒头。(量词)苦:1、黄连虽苦但能治病。(一种与甜相反的

17、味道)2、生活苦一点,没什么,不能没了志气。(难受、痛苦)3、这些年全仗她支撑门户,可真苦了她了。(使难受、使痛苦)    例1、2的“新生”意义有联系,属于一个词,是一词中的两个义项。例3的“新生”是另一个词,与例1、2的“新生”形成同形同音词。两个“杜鹃”意义间没有联系,各是一词,形成同形同音词。“疙瘩”、“苦”中的各例说明它们都具有两个以上互有联系的义项,是多义词。    七、什么是义素?义素分析有什么用处?    义素是词义构成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随着语义学的兴起愈来愈受

18、到人们的重视。义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词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可以突出词义聚合时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可以考察词义组合时的正误。义素分析便于形式化,有利于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    九、试就下面一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伯伯    叔叔    姑姑伯伯  十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叔叔  +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姑姑  +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词汇”思考和练习四四、什么是同义词?怎样辨析同义词

19、nbsp;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    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考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相互替换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可能替换的总是显示出同义词中相同的部分,不能替换的往往是差异所在。为此,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搜集包含有关同义词的句子或短语,然后进行归类,看看能用哪些义项进行解释。第二步便是互相替换,对种种替换情况进行分析、概括、说明,找出它们的差异可能在哪些方面。(如教材上册288页附表所列)七、指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反义词? &nb

20、sp;  和善  分散  脆弱  冷落  低落  淡季  通俗  浑浊    积累  赞同  拘泥  丑恶  富裕  平坦  吝啬  节约和善凶恶    极性分散集中    互补脆弱坚强    极性冷落热闹    极性低落高涨    极性淡季旺季  

21、nbsp; 极性通俗艰深    极性浑浊清澈    极性积累消耗(消费)互补赞同反对    互补拘泥变通(灵活)互补丑恶美好    极性富裕贫困    极性平坦崎岖    极性吝啬慷慨(大方)极性节约浪费    互补    九、什么是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试以“重轻”、“团结分裂”为例加以说明。一般说”王安忆是女作家”,却只说“梁晓声是作家”,形成“作家女作

22、家”的对立,这也是不平衡现象吗?    成对的两个反义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往往不相等,这就是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例如“重轻”,一般提问题时问“重不重?”如“这杠铃重不重?”回答可以是“重, 180kg”,也可以是“轻,才120kg”。一般情况下不问“轻不轻?”只是在已知为轻时或希望它为轻时,才问“这杠铃轻不轻?”回答只能是“轻,120kg”,不能说“重,180kg。”但可回答说“不轻,180kg”。一般只能问“有多重?”只在已知为轻时说“有多轻?”但陈述句只说“有180kg重。”“有120kg重。”不能说“有120kg轻”。   

23、 “团结分裂”也如此。一般情况下(不知是否分裂)只问“他们团结不?”“他们团结的情况如何?”“他们有多团结?”一般不问“他们分裂不?”只有在已知为分裂时,才问“他们分裂的情况如何?”    “作家女作家”的对立也是不平衡的。“作家”可以特指男性作家,所以一般只说“梁晓声是作家”,除非强调性别时,不说“梁晓声是男作家”。“作家”还可以兼指女作家。如果说:“来了一群作家。”其中可以有男的也可以有女的;如果说:“来了一群女作家。”其中便只能有女作家,不能包括男的。当然说“王安忆是作家”也是可以的。十、下边句子里都有用词不够妥当的地方,试指出来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他那

24、双沾满红丝的眼睛说明他又为革命熬了一个通宵。 “沾满”改为“布满”。“红丝”不是从外面附着在眼睛上的,不能用“沾满”。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的心脏跳动停顿了,但是他的声音,他的思想,却没有停顿。年轻一代接过他的笔,继续在革命的大道上前进。    “停顿”均改为“停止”。人死了,心脏不能再跳动起来了,不能用“停顿”,“停顿”含有可能再起动的意思。    大家决心继续发挥艰苦朴素的作风,努力攻克困难,争夺更大的成就。    “发挥”

25、改为“发扬”,“攻克”改为“克服”,“争夺”改为“争取”。这样一改,动词和宾语就搭配得拢了。    ?    运动员踏着强健的脚步,举着五彩缤纷的旗帜,穿过了检阅台。    “踏着”改为“迈着”,“强健”改为“矫健”,“脚步”改为“步伐”。改后,动词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词都搭配得拢了。“穿过”改为“走过”,因为事实上并不是从检阅台穿过,而是从台前走过。    大家对王同志的批评正确而尖刻。    “尖刻”改为“尖锐”。“尖刻”是贬义词,对同志的正确

26、批评不能说是“尖刻”的。    今年,市场上西瓜供应充沛。    “充沛”改为“充足”。这样一改,与“供应”就搭配得拢了。    敌机驾驶员非常机警,往云端里一钻仓皇地逃走了。  “机警”是个褒义词,不能用来描写敌人,应改为“狡猾”或“胆怯”。每个革命者都元例外地期望把自己的工作搞好。“期望”改为“希望”。“希望”可以用于对人或对己,但“期望”只能用于对人。又,“期望”一般用于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    两国经过协商,已达成了协议,双方军队各自撤回自己的

27、边疆。    “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这里指靠近边界的地方,应改为“边境”。    他总爱表现自己,不顾场所,大谈自己的见闻,惹得人们看不起他。    “场所”只指活动的处所,“场合”则表示时间、地点、气氛等的综合情况,“不顾场所”应改为“不分场合”。    我们必须彻底揭发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    “所有言行”应改为“种种罪行”,因为“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不一定都有罪、都应该揭发。    、

28、nbsp;   边防战士虽然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边陲,但仍日夜在国境线上巡视着。    “巡视”是到各处视察的意思,“巡逻”则是军事术语,表示巡查警戒的意思,“巡视”应改“巡逻”。    在我校评职称会上,有人故意大闹会场,说职称评得不公道,一下子把会场的程序打乱了。“公道”指公正的道理,不公道着重指不合道理,“公平”着重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这里的“公道”应改“公平”。“程序”只指事情进行的先后顺序,“秩序”指有条理不混乱,会场本身无所谓程序,打乱的应是“秩序”。   

29、一位老农说,今年的早稻,经过精心培育,长势颇佳。    “精心培育”,“长势颇佳”这类话。书面语色彩很浓,不适用于口语,更不像目前我国老农所能说的话。应改为口语色彩的词语。“词汇”思考和练习八二、词义发展变化有哪几种原因?其发展变化的途径有哪几种?    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下列三种:    (一)词所标志的事物、现象本身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词义的变化。例如:    “车”,从指“两轮中贯以轴,轴上承舆以任载的以马为动力的陆上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到指“以电、汽油等为动力”的电

30、车、火车、汽车等等。“车”的基本义指“陆上的交通运输工具”,虽没有变化,但内涵却丰富多了。    (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高,引起了词义的深化。如:    “云”,说文解字说是“山川气”,合乎科学的说法应是“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现代汉语词典)。(三)人们循着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关点把词用来指与原义有某种联系的新事物、新认识,从而引起了词义项的增加或减少。如:“铁流”,由“流动的铁水”去指称“战斗力强的队伍”。“皮毛”,由“带毛的兽皮的总称”,去指称“表面的知识”。  &nb

31、sp;  词义变化的途径有下列三种:    (一)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扩大。如:    “残年”,由指称“一年将尽的时候”扩大到指“人的晚年”。    “老巢”,由指“鸟的老窝”扩大到指“匪徒、团伙盘踞的地方”。    (二)缩小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缩小。如:    “小说”,由指“街谈巷议之类的异闻、琐记等等”,缩小指“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三国志?

32、蜀?法正传:“一冶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现缩小为“报怨”,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三)把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于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即词义的转移。如:    “布告”,原为动词,是宣布、公告之意(史记?吕太后纪:“事已布告诸侯。”),现转移指机关团体张贴出来通告大众的文件,是公文的一种。     “明目张胆”,由“无所畏避”的褒义,转移为“公开大胆地做坏事”的贬义。    三、解释下列各词的意义,指出它们的意义是怎样变化

33、的。    1“本钱”  用来营利、生息、赌博的钱财。比喻可以凭借的资历、能力。用比喻方法扩大词所指对象的范围。    2“走狗”  猎狗。受人豢养的助人作恶的爪牙。用比喻的方法扩大词所指对象的范围。    3“讲究”  讲求、重视。精美(由于讲求、重视而使之出现的好结果)。(儿)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如“有讲究儿”)。用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一 一.汉语学里的和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

34、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此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种客观的语法体系。但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

35、出现分歧, 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因此,学习是要细心观察,拿它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客观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的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 语法规则

36、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部相同,而语法形式和 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的修饰,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

37、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以看出酒规则虽有变化,但变化很缓慢。 四,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 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个性和特点,就不能深入认识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律。例如对汉语,要研究“把”字句和“被”字句,不能只满足于说明哪是主语、哪是谓语、哪是状语等,还要指出它的结构特点,构成条件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还要了解把家回被他打这些说法的语用条件,这样才能研究好、掌握好汉语语法。 五,谈谈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 四级语法单位指的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语素、词、短语是没

38、有句调的备用单位,句子是有句调的运用单位。说话至少得说一句。一个语素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单纯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构成合成词。词是组成短语的备用单位,短语是组成更大的短语的备用单位。某些词和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成句,另一些词和短语不能加句调形成句子。 六,举例说明一般的句法成分是如何配对的。 一般句法成分有八个。每一个成分都是在同一层次上跟另一成分发生直接关系。因而配成一对,即: 主语-谓语(差距-很大) 动语-宾语(学好-本领) 定语-定语中心语(春节-前夕) 状语-状语中心语(明显-回落) 补语中心语-补语(调查-出来) 七,分析出下列句子的句法成分。 中心词分析法: 这 篇 

39、文 章 批 判 了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定语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我 们   厂   试 制 成 功 了  新  产 品。   定语&nb

40、sp;  主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层次分析法:   这 篇 文 章 批 判 了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我 们   厂   试 制 成 功 了  新  产

41、nbsp;品。 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二(143页) 一、讲语法、分析句子的结构不使用词类名称行不行?是举出例句说明划分词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为了认识、分析、说明语句的语法结构,有必要对结构中的各种用法不同的词加以分类,把用法相同的许多词用一个概括的类别名称来称说。要不然,就要把用法相同的词一个个列举出来,这样就难于认识、说明结构的异同及其规律了。     词类是汉语里的客观存在,各类词有不同的语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这就为划分词类提供了可能性。例如:“瞎子摸鱼”中“瞎子、鱼”

42、可以受指示代词的修饰,而动词“摸”不行;“摸”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而名次不行。这样根据词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就可以把词分出不同的类来。     划分词类不但有可能性,而且有必要性。因为各种各样的句子多数是由词逐层组成的,不划分词类,就没有办法说明语句各种结构规律的差异和词的不同功能,就不便于说明句子应该怎样组织和不应该怎样组织,不利于说明句子的正误。如“球队获得了冠军,队员们都感到十分荣誉。”这个句子中“荣誉”是名词,这儿误用为形容词了,改为“光荣”才与动词“感到”搭配得拢。如果不划分词类,怎么说明用词是否符合规律呢?   &nbs

43、p; 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有三,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次要标准是词的形态和词的概括意义。语法功能包括:(1)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对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实词,应该进一步看能够充当哪些句子成分。(2)词和词组合的能力。指同哪些词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的语法关系。所谓词的形态,既指构形形态,例如动词、形容词会有不同的重叠方式,也指构词形态,例如加“子、头”等词缀组成名词。所谓词的概括意义,是指一类词的类别意义,例如名词表人、事物的名称。 二、将下面句子的词划分开,然后列一个实词简表,把其中的实词分别填在简表里。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这|是|科学|

44、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你们|在|想要|攀登|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出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以后|的|事情。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 名  词 春分 清明 科学 春天 臂 顶峰 之前 知识  前面 东

45、西 时 以后 事情 秋天 后半夜 月亮 太阳 天 动  词 过去 到来 是 让 张开 拥抱 想要 攀登 研究 领会 要 动手 搞 下去 出 剩下 夜游 睡 着 形容词 热烈 透彻 充分 乌蓝 区别词 初步 数  词 一 量  词 双 个&n

46、bsp;片 副  词 刚刚 即将 务必 还 没有 就 决 代  词        这 我们 你们 什么 三、给下列各词分别归类。 热爱(动词)、可爱(形容词) 答案(名词)、答应(动词) 战争(名词)、作战(动词) 非常(副词)、平常(形容词) 青年(名词)、年轻(形容词) 坚决(形容词)、决心(名词) 四、“爱、恨、希望”等十动词,经常受程度副词修饰;“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是形容词,却

47、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为什么说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形容词?     一般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是“爱、恨、希望”等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有程度之别,所以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我们之所以判定这些是动词,是因为这些词都能做谓语中心,又能带宾语,如“爱祖国”、“恨敌人”等。     一般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因为这些词本身含有程度深的意思。我们之所以判定它们为形容词,是因为它们都可以作定语和谓语,不能带宾语。例如:“笔直的大道”、“眼睛雪亮”等。 五、举例说明“我们

48、与“咱们”、“你”、“您”、“那”与“哪”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我们”可以是包括式(包括听话人一方),也可以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一方)。例如,“小李,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很愉快。”(包括式)“大哥,你在这儿再等一会儿,我们先走了。”(排除式)    “咱们”只是包括式。例如说“小李,你乘114次车,我乘109次车,咱们南京见。”    “你”和“您”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是一般称呼,没有尊敬色彩;“您”是敬称,表示尊敬。例如说“妈妈,您到哪儿去啊?”“昨天跟你说过,去上海。”     

49、那(n)是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如“那时教室,这是寝室。”“哪(n)是疑问代词,表示疑问,如“哪是你的座位?”也可以用于虚指,如“哪天有空,我们去看球赛。”又可以用于任指,如“这几盆花,哪一盆都好。” 六、有人使用“他(她)们、怹(tn)”,这种用法规范吗?     “他(她)们”的使用,愿意是想表示男女兼有。但是汉语“他们”并不表示性别,它可以表示男性,也可以兼表男女,因此没必要写成“他(她)们”。   “怹(tn)”是北京方言第三人称单数“他”的敬称,但是并未进入普通话。因此,这种说法从普通话来看并不规范。 七、误用量词有时是由于没注意方

50、言和普通话的量词跟名词的搭配规律或习惯的差异,试举出“羊、鱼、树、针、桥、车”等十个名词,在它前面填上“一”和专用量词。(如“一只(个)羊”,在括号里填上自己方言的专用量词。)(答案略) 八、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看到”之类的动词。 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队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就正好和愿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这个

51、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一倍”应改为“百分之五十”、“二分之一”或“一半”。 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目前,日本约有二万台机器人,机器人多用于汽车装配、炼钢、搬运、喷漆等工种。   名词“机器人”前的量词“台”应改为“个”。 这个特别恶狠狠的抢劫犯,终于被刑警逮捕了。   形容词“恶狠狠”不能加程度副词,“特别”应该删掉。 九、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副+名”的组合,

52、例如“副+一般名词”的“很学生、很男人”,“副+抽象名词”的“很青春、特现代”,“副+专有名词”的“很雷锋、很中国”。你对这些语法现象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思考和练习三(148页) 一、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    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实词意义比较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则相反,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二、用“”号把下面一段话里的虚词标出来,然后列一个虚词表,把它们的大类小类分别填在表里。(重复的可只写一个,并用数码表示重复的次数)   一个晴朗的早晨,天空碧蓝碧蓝的,不沾一丝云彩,一股带着清凉和

53、花香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早起的飞燕掠过小白杨树的头顶,找食去了。多嘴的小麻雀刚睁开眼睛,就吵吵嚷嚷地讨论早饭该吃什么。牵牛花、向日葵的花瓣沾满了露水,给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耀得闪闪发光,颜色变得格外鲜艳了。一只花喜鹊从村子里飞来,她还没站稳脚跟,就对小白杨树们说:“喂!小白杨树,村子里的人们就要来修大路啦。”                         &

54、nbsp;                           介词 给 从 对 连词 和 助词 结构助词  的(8) 地(2)  得(2) 动态助词 着(2) 了(沾满了) 语气词 的(碧蓝碧蓝的)  了(“去了”“鲜艳了”)  

55、nbsp;啦 三、下面各组句子里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              这个人不会过日子。              甲  我去过上海。            例“过”动

56、词,在句子中作动语。例“过”是动态助词,表示曾经有的经历。              情况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乙  他是一个修房子的。 例“的”是起强调、肯定作用的语气词。例“的”是结构助词,放在“修房子”后边一起组成“的”字短语,这个“的”字不可缺少。  他近来很容易闹脾气了。       &

57、nbsp;丙  不必客气,我的确吃过了。 例“了”时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肯定事情发生了变化。例“了”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既表动作完成,又表陈述语气,肯定事情已经实现了。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问题彻底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彻底解决问题时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应填“地”。  问题解决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58、他认为应当认真研究。 “认真”是形容词作状语,后面应当填“地”。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我在北京住了3年              甲  我在北京住了3年了。 表现现在已经不在北京住。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  我只同他说过这个问题。   &n

59、bsp;    乙  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六、“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来,并说明各个意思中的“跟”的词性。  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我曾经跟他去过(

60、跟”是介词)                  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七、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超过去年的12.5%。 “超过去年的12.5%”等语说比去年粮食产量的12.5%多,实际上还没有去年生产的粮食多,那就不时丰收年了。应将“的”去电,使“12.5%”成为超过量。        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61、 本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是我们理解山区的变化,不时山区变化了解我们。应将“对于”移到句首,或在“我们”后边加上“来说”二字,让“对于我们来说”成为独立句。 在改善学生生活上,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在上”中应该是名词性短语,而“改善学生生活”是动词性短语。该法又二:一是将“上”改为“方面”,一是在“生活”后边加上“的问题”。     窗前有一个小菜园,中游苋菜、豆角、黄瓜和许多种蔬菜。 此句犯了种概念和类概念并列的毛病,“苋菜”、“豆角”和“黄瓜”各是蔬菜的一种,不能与“蔬菜”并列。应将“和”改为“等”或在“许多种”前加上“其他”二字。 本校职

62、工或学生出入校门要凭工作证和学生证。 “和”表示加合性并列,“或”表示选择性并列。职工只能凭工作证,学生只能凭学生证。因此,“和”应改为“或”。  我代表学校向新同学致以亲切的慰问。 “慰问”为宾语中心语,“亲切”是其定语,因此应将“地”改为“的”。 他深知过华人进入美国一旦触犯美国法规,除文化背景语言不通外,再加上财力不足,打起官司来必败无疑。 “深知”属于动作不强的动词,不能带“过” 即使做超级明星的目标不到,高级的业余爱好者,也可比一般人拥有了较充实的人生。 “拥有”本身含有动作已实现的意思,不必加“了”。 思考和练习四(151页) 一、试述短语在语法中的重要地位。  

63、nbsp;短语处于词和句子这两级语法单位之间的重要位置上。短语有词构成,短语和词一样可以做句子的组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独立成句。这样看来,掌握了短语的结构分析,实质上也就掌握了句子的结构分析。短语的重要结构类型和词的结构类型是基本一致的,掌握了短语的结构分析,也就不难掌握合成词的结构分析了。 二、试举例说明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有一些短语只靠语序组成。例如主谓短语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宾短语是动于在前,宾语在后。有些短语既依靠语序,也依靠虚词。例如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里都有一部分短语不只靠语序,还要分别用上相应的结构助词。 三、指出不老歌中三字短语的结构类和功能类        起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语言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