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北地区鲜食春玉米生物降解地膜栽培技术_邱芬.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76237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北地区鲜食春玉米生物降解地膜栽培技术_邱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浙北地区鲜食春玉米生物降解地膜栽培技术_邱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浙北地区鲜食春玉米生物降解地膜栽培技术_邱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1 粮食作物地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材料,具有保温、保墒、保湿等作用,可以明显提高作物产量1。但是大部分使用的地膜材料为普通塑料,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残膜堆积会引起土壤板结、水土流失、产量下降等问题,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2。随着国家开始新一轮的种植结构调整,玉米种植作为粮食作物日益受到重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浙北地区早春覆膜栽培玉米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解决“白色污染”,促进玉米绿色高效栽培和农民持续增收,同样具有增温保湿效果又可完全降解,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的生物降解地膜,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广泛应用在玉米田间试验当中。研究表明,生物降解地膜覆盖下的玉米生物性状与普通地膜没有显著差异3。

2、降解地膜具有与PE地膜相似的保温和保水效果,其覆盖下的作物产量水平也与PE地膜相当,还具有自然降解作用4。笔者结合浙北地区推广应用实际,对鲜食春玉米进行了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栽培技术的探讨,以期为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1地膜选择宜选择符合“GB/T 35795”规定的生物降解地膜,功能期宜选用5070 d周期的薄膜。物理性能应符合“GB/T 35795”的规定,纵、横向拉伸负荷不小于1.5 N,纵向断裂标称应变不小于150%,横向断裂标称应变不小于250%。如果是早熟栽培宜选用白膜,白膜增温效果相对较好,同时白膜覆膜前要充分做好防草;普通栽培宜选用黑膜,黑膜防草效果相对较好,薄膜厚度宜选用

3、0.0080.010 mm,宽度宜选用120200 cm。2覆膜要求2.1翻耕整地选地时,尽量选择耕层深厚和地势平坦的地块,确保有良好的排灌和保水、保肥作用,且最好前茬未使用过除草剂5。整地时将土壤深耕至2025 cm、细耙,耕后表土细碎疏松、均匀平整。此外在开始整地前,应把残留废膜及露在地表面的硬质秸秆等清理干净。整地后作畦,畦宽一般为120130 cm,其中沟宽3040 cm,做到围沟、畦沟、腰沟三沟配套,每畦种2行较适宜。2.2施用基肥结合起畦等播前耕作施底肥和基肥。有机肥、磷浙北地区鲜食春玉米生物降解地膜栽培技术基金项目:湖州市科技局湖州市生物降解地膜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

4、20GZ21)。作者简介:邱芬(1987-),硕士,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邱芬1陆鸿英2殷益明1叶飞华1胡美华3王琼4郭顺峰5(1.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浙江湖州31300;(2.湖州市吴兴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浙江湖州313000;3.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310020;4.浙江省安吉县农业与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安吉313300;5.安吉灵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湖州313302)摘要:随着国家开始新一轮的种植结构调整,鲜食玉米日益受到重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浙北地区在早春种植鲜食玉米较多,多为覆膜栽培。为减少普通地膜“白色污染”,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5、,通过推广应用生物降解地膜,从地膜选择、覆膜要求、栽培与管理、采收贮存、残膜处理等方面总结介绍了浙北地区鲜食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关键词:鲜食春玉米;生物降解地膜;栽培技术;浙北地区192-粮食作物 2023.1肥宜一次性用作基肥,氮肥、钾肥可分底肥和追肥2次施用。施底肥时,所有有机肥、磷肥和部分氮肥、钾肥可集中施于畦中沟内,施后覆土,平整畦面。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2.3覆膜方法早春气温较低,玉米宜采用育苗移栽方式,移栽玉米幼苗前在做好防草的基础上后先覆膜;覆膜时,要注意薄膜的中心线与玉米的行向平行、与畦的中心线重叠,避免纵向紧绷,覆膜应

6、保证薄膜紧贴畦面,将畦两侧薄膜封严压实,播种行上膜面适当覆土,压紧地膜。移栽时应注意小心打孔,避免产生较大裂缝。2.4薄膜管护覆膜后至薄膜诱导期,要加强对薄膜的管护工作;因农艺操作失误、动物(狗、羊等)践踏等在膜面上形成的膜面撕裂和孔洞,应及时用细土封压严实。3栽培与管理技术3.1品种选择品种是决定鲜食玉米绿色高效栽培的重要因子,选用品种应为适宜本地区种植且符合市场消费习惯的优良品种,应是通过国家或浙江省审定的,或通过浙江省引种备案的鲜食春玉米品种。鲜食春玉米宜选择在春季种植、乳熟期采收食用新鲜果穗或鲜果穗加工的玉米类型,包括甜玉米、糯玉米和甜加糯玉米,如浙糯玉16、杭糯玉21、钱江糯3号、金

7、玉甜2号、浙甜11、雪甜7401。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3.2隔离种植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同期播种空间距离宜相隔300 m以上,也可利用山岗、树林、村庄等自然屏障进行隔离。如果达不到空间隔离要求,可采用时间间隔,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散粉期间隔15 d以上。3.3育苗移栽3.3.1播种期大棚栽培宜在1月下旬至2月下旬进行,用电热线加温播种育苗,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移栽。如育苗前期遇寒潮低温天气时,需要多层覆盖保温防冻。露地栽培宜选择地温稳定在12以上,可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保护地播种育苗,4月中下旬移栽。3.3.2育苗种子在播种前12 d,宜选择晴天晾晒1 d。根据计划苗龄,采用

8、50孔、72孔塑料穴盘或68 cm营养钵育苗,催芽后播种,每穴(钵)播1粒,甜玉米每亩用种量0.50.8 kg,糯玉米及甜加糯玉米每亩用种量1.01.3 kg。在玉米幼苗达到2叶1心至3叶1心时移栽。3.3.3种植密度先浇定根水后覆膜,再打孔移栽幼苗,然后用细土将口封严。糯玉米及甜加糯玉米每亩种植密度宜为3 0003 500株(株距2934 cm);甜玉米种植密度为2 5003 000株(株距2940 cm)。早熟、矮秆、紧凑型品种适当密植,熟期较迟、植株较高、株形松散型品种适当稀植。3.3.4查苗补栽及时田间巡查,发现缺株时在苗期用预留苗或同龄苗补栽缺苗穴,浇足水。3.4田间管理3.4.1去

9、除分蘖68叶有分蘖时应及时去除干净,以促壮苗,以免造成养分争夺,影响小穗产量。除蘖是提高玉米产量、品质的有效措施。3.4.2培土在大喇叭口期,宜结合穗肥施用进行清沟培土压草,把沟泥直接压到畦面地膜上。3.4.3人工辅助授粉吐丝阶段如果遇到大风、连阴雨天气,需抢在晴好天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上午9:0011:00进行为宜。3.5温湿度管理13月气温较低时要做好大棚多层覆盖保温管理,白天棚内温度2030,夜晚1015。同时利用白天气温较高的时间段加强通风降湿。3.6施肥管理3.6.1肥料用量施肥原则按“NY/T 496”的规定执行,宜增施有机肥。一个生长季节每亩施商品有机肥200400 kg或腐熟

10、厩肥1 0001 500 kg,施纯N 1416 kg、K2O 1014 kg、P2O56 kg8 kg。长年肥力较高的田块要适当减少用肥量。3.6.2施用方法有机肥、磷肥宜一次性用作基肥集中施于畦中沟内,施后覆土。钾肥分基肥、穗肥2次施用,2次用量各占50%左右。氮肥可分基肥、苗肥、穗肥3次施用,其中基肥占40%左右,穗肥占50%60%。根据苗长势,在45叶时施用10%左右的氮肥。穗肥一般在12叶左右(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施用。后期如脱肥较快,可酌情追施花粒肥,花粒肥以速效氮肥为宜。由于生物降解地膜覆盖,追肥需要在株间打洞施用,施肥后覆土,压严地膜破口。3.7水分管理浇水一般采取沟灌或滴

11、灌方式,切(下转245页)193-果树 2023.12.6花果管理草莓种植后要注意使叶片保持旺盛,定期进行整理叶片、摘除老叶、疏花疏果,以保证生产优果、大果。2.7病虫害防治哈密区域草莓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红蜘蛛等。2.7.1白粉病白粉病是草莓上发生比较普遍的一种病害,与侵染其他水果一样,可侵染草莓的茎、叶、果,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死亡。发病症状为在发病部位出现一层厚厚的白色粉状物,发病严重时可以影响到果实的品质。防治方法:一是要培育壮苗,种植时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果。二是在定植初期做好硫磺熏蒸预防工作。三是一旦发生及时进行药物防控,一般可用苯醚甲环唑、25%吡唑醚

12、菌酯或50%嘧菌酯防治。2.7.2灰霉病灰霉病是从开花到成熟均有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可为害茎、叶、果。初花期为害果实造成果梗变硬发红5,果实发黑,变僵果不膨大。成熟期为害果实,造成果实腐烂。防治方法:一是培育壮苗,控制好温室温湿度、保持苗木通风透光。二是及时摘除病果,防止二次感染传播。三是药物防治,可用50%扑海因500700倍液喷施,每隔57 d喷施1次,喷施23次。2.7.3红蜘蛛由于哈密气候干燥,红蜘蛛是哈密地区大量暴发的虫害。该虫害主要为害植株的叶片,严重时发生片区结丝成网,叶片发红失绿焦枯,最终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方法:一是保持湿度,避免发生干旱,及时观测。二是及时摘除老叶、枯叶和病叶

13、,去除虫卵孵化场所减少虫源传播。三是药物防治,可用0.5%藜芦碱600倍液、20%三唑锡1 000倍液喷施。参考文献1李红伟.5个草莓品种的引种表现J.落叶果树,2012,44(4):34-36.2武冲.11个草莓品种的引种表现及高架栽培技术要点J.落叶果树,2021,53(3):48-50.3董辉.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7(3):177-179.4李敏.草莓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5(6):129-130.5刘子丰.大棚草莓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11):56-58.记漫灌,灌后宜及时排渍。玉米在抽丝至吐丝期耗水较多,可根据天气

14、情况灵活掌握灌溉。多雨季节应注意排涝,雨停沟内无积水。3.8病虫草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生态控制为主、优质高效为原则,综合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合理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苗期特别要注意防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穗期宜注意防治大斑病、小斑病、锈病和玉米螟。花粒期玉米螟为害较重,此期建议采用生物农药Bt颗粒剂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和“NY/T 1276”的规定。4采收贮存4.1适时采收一般在授粉后1822 d,结合外观和成熟度做到分批采收。观察外观果穗花丝呈深褐色,籽粒饱满、色泽鲜亮,压挤时呈乳浆。宜选择在晴天上午9:00或

15、下午3:00以后进行,采收时应连苞叶一起采收,防止水分流失影响口感,采收后宜摊放在阴凉通风处。4.2保鲜贮存玉米采后8 h内按照品种、等级分别完成保鲜贮存,12 h内完成加工处理或市场销售。贮存的场所宜在清洁、避光、阴凉及无鼠害、毒害、虫害、异味的成品库房中。空气相对湿度90%95%,温度在510,存放时间12 d;05时,可存放23 d。5残膜处理玉米适期收获后,残留在土壤表面的薄膜,可翻耕到土壤中加快降解。摘果后的玉米秆,可制作青贮饲料,残膜也可随有机垃圾堆肥处理。参考文献1张德奇,廖允成,贾志宽旱区地膜覆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1):208-2132周明冬,秦晓辉,候洪,等新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5):171-1743王鑫,胥国斌,任志刚,等.无公害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78-814康虎,敖李龙,秦丽珍,等.生物质可降解地膜的田间降解过程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6):54-585肖仕川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1,15(9):32-33.(上接193页)2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临存文档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