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软件行业产品质量体系关键点
1.目标:
编制本质量体系审核关键点是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idt ISO9001:标准要求,明确提出计算机软件行业企业质量体系审核要求,审核关键点不是对审核全方面叙述,而是针对计算机软件行业特点和软件产品生产特点,并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而编制审核关键点。
2.范围
计算机软件行业产品研究、开发、设计、编制、测试、运行维护等相关研究、生产企业和维修服务等部门。
3.引用标准
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01— idt ISO9001:
2. 计算机软件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8567—88
3.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T8566—1995
4.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GB9385—88
5.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GB9386—88
6.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12505—90
7.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 GB/T8566—1995
4.计算机软件产品特点
4.1计算机软件行业特点
4.1.1计算机软件是一个逻辑实体,它不一样于通常物理实体,完全没有物理性质,软件本身含有抽象性,其质量难以采取通常简单尺度来衡量;
4.1.2计算机软件产品产生关键经过研究和开发活动,而它生产制造即是复制过程,则比较简单,这对研究和开发阶段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出尤其高要求;
4.1.3计算机软件产品在交付用户使用后,仍需要依据实际运行环境对其进行修改及功效完善,这种软件维护和通常硬件产品使用维护是不一样,仍然需要专职维护人员和开发部门人员立即服务,产品售后服务展现紧密延续性;
4.1.4计算机软件产品研制和开发标准化和工程化程度还不高,传统手工业开发方法仍居于统治地位,基础建立在特定硬件配置、系统支持软件、开发环境基础上软件特定开发项目,给软件产品生产协调管理和维护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4.1.5计算机软件产品生产和硬件产品相比是一个高智力活动,其复杂性起源于它反应实际问题和现象多样性,这不仅对软件制造者本身素质和相互协调能力提出要求,而且也要求用户含有在使用条件下所需知识技能和专门培训;
4.1.6软件产品从立项伊始到运行维护,一直需要用户参与和帮助,用户对产品说明暧昧、双方配合效果全部会影响整个产品设计开发进程,进而直接影响到软件产品质量;
4.1.7计算机软件产品生存期不一样于通常硬件产品生命周期,它可分为三大过程: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软件维护;即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程序编写、测试、运行维护六个阶段,且各个步骤工作组成了整个软件产品生存期循环过程;
4.1.8计算机软件产品质量特征关键表现为:可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4.2计算机软件产品生产特点
计算机软件产品生存期共分为六个阶段: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程序编写、测试、运行维护,下面分别叙述它们特点:
4.2.1策划阶段
此为立项阶段,即确定要开发项目标总目标;内容包含:
※ 方案策划——软件产品范围、功效、性能、可靠性、接口
※ 可行性分析
※ 实施计划确定——如资源、成本、效益、工作进度
4.2.2需求分析阶段
此为具体定义阶段,需要软件人员和用户共同讨论确定下列内容:
※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 需求评审确定。
4.2.3软件设计阶段
此为开发关键阶段,立即已明确各项需求转换为对应体系结构,形成意义明确模块和文档,完成以下过程;
※ 概要设计——确定软件结构和数据结构,要求模块接口,验明设计限制,此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A. 程序结构总体设计;
B. 数据结构设计;
C. 制订初步测试计划;
D. 概要设计评审。
※ 具体设计——细化软件项,形成可编程模块,确定表示方法,描述规则。
4.2.4程序编写阶段
此为编码阶段,立即软件设计转化为计算机程序,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形成源程序清单。
4.2.5测试阶段
此为检验阶段,即在测试用例基础上检验软件各个组成部分,内容包含:
※ 单元测试——检验模块功效和结构;
※ 组装测试——检验模块组装功效质量;
※ 有效性测试——确定测试、系统测试、人工测试。
4.2.6运行和维护阶段
此为在用户对软件运行使用阶段,软件人员对软件管理及对其在更正性、适应和完善性方面变更。
5.计算机软件产品关键点
总而言之,计算机软件产品和通常硬件产品不管是生产过程还是产品特点全部有其特殊性,这反应在审核方面肯定是不一样。而只有抓住其行业特点审核才是最有效审核。下面关键叙述它们在部分要素审核时差异:
5.1产品实现策划7.1
适宜时,软件产品策划应要求或引用部分内容:
※ 以可测量术语表示质量要求;
※ 要求开启和结束每一项目阶段准则;
※ 明确需要实施评审、测试、验证、确定活动内容、职责、安排、配置及审批权限;
※ 质量计划可包含或引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计划。
5.2和用户相关过程7.2
组织对软件协议、标书或订单评审时,还会包含到以下事项:
※ 和用户相关事项
A. 采取名词术语、修改规程及接收准则由相关各方协调一致;
B. 用户含有符合协议义务能力和资源;
C. 用户在软件产品生产中参与程度和应尽责任;
D. 双方联合评审安排及验证后问题处理;
E. 软件产品升级后用户负担义务及组织保持以往版本义务;
F. 组织对用户培训责任。
※ 和技术相关事项:
A. 满足需求可行性;
B. 明确由用户提供项目标具体要求及其适合性评定方法,并形成文件;
C. 复制和分发要求;
D. 明确可能风险并评定它们对后续活动影响;
E. 进度、评审、交付、安装、维护和支持要求;
F. 法规、安全和保密事项。
5.3设计开发控制7.3
※ 设计和开发策划
开发计划可包含下列内容:
A. 项目及其输入、输出定义;
B. 项目资源组织及进度安排;
C. 明确或引用所需开发和支持过程及其输入、输出;
D. 个人或小组、内部及外部组织接口和技术接口及其职责、权限;
E. 标准、规则、通例、约定、开发工具及技术、支持软件控制、配置管理通例;
F. 备份及恢复控制;
G. 病毒防护控制方法;
H. 明确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计划,包含:质量计划、风险管理计划、集成计划、安装计划、移植计划、维护计划、重新使用计划、培训计划、配置管理计划。
※ 组织和技术接口
A 和用户接口:
…明确用户责任、要求、提议和疑问,并达成协议;
…确定验收准则和规程及用户提供不适合项目标处理方法,
B 双方联合评审内容:
…软件开发工作阶段进展及产品阶段性符合情况;
…相关开发中系统最终用户活动进展情况;
…验证和测试结果
※ 设计输入
A 制订需求规格说明书,包含;
…约定要求和授权更改方法;
…必需时,样件或论证评价方法;
…统计和审查双方讨论结果。
B 和用户亲密合作编制需求规格说明书,在协商一致基础上取得用户同意。
※ 设计输出
A 概要设计说明书;
B 具体设计说明书;
C 源代码;
D 用户指南。
※ 设计评审
内容可包含:同行评审、代码检验、单元测试、走查等,应有编程规则。明确评审方法、准则和程序。评审时应考虑:保密性、安全性、可测试性等。
※ 设计验证
工作内容可由设计输出评审、论证、测试组成。
※ 设计确定
此阶段可参看“最终检验和试验”
※ 设计更改
在软件开发环境中,对设计更改控制通常在配置管理约束下进行。
5.4文件控制4.2.3
和软件产品相关文件和资料包含:
※ 开发过程输入和输出;
※ 验证和确定计划及其结果;
※ 用户和使用者文档;
※ 维护文档;
※ 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要置于文件和资料控制和配置管理下。
5.5采购7.4
软件产品采购项目包含:
※ 现成软件及开发工具;
※ 软件分包及人员;
※ 维护服务;
※ 培训课程及器材。
5.6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7.5.1
对于软件产品,即指软件产品或软件项复制、交付和安装。
※ 复制关键考虑以下内容:
A. 原版和复制件标识及编号;
B. 每一软件项媒体类型和可预见软件病毒检验;
C. 组织提供复制件和阅读原版能力责任界限;
D. 必需时,原版和备用复制件监护故障恢复计划;
E. 包含并已协商一致版权和许可证事宜;
F. 复制软件项环境控制;
G. 可行时,根据安全和保密要求对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以估计系统可靠性。
※ 对于过程控制可考虑以下内容:
A. 依据过程工作需要实施立即更改能力及向用户通告更改方法;
B. 确定基础规则,对更改可行性做出判定,且任何更改均不会引发其它问题。
※ 安装软件属协议要求时,应形成组织和用户就她们各自作用、职责和义务协商一致文件,控制内容可包含:
A. 安装进度、安装确定和同意规程;
B. 访问用户设施方法及用户系统和设备可利用性或所需添置设施;
C. 对用户培训及其操作人员要求。
服务
此指和软件相关服务:维护和用户支持。包含内容以下:
※ 在合中明确需要维护项目及其时间和周期。维护项目可包含:
A 程序、数据及其结构;
B 规格说明书;
C 供用户使用文档;
D 测试计划。
※ 维护应根据组织和用户协商一致维护计划进行,计划可包含:
A 维护范围;
B 产品初始状态标识;
C 支持工作组织;
D 维护活动、统计及其汇报;
E 和配置管理活动关系;
F 放行进度安排。
※ 对于每一软件项目,维护统计可包含:
A 帮助请求、问题汇报及各自现在状态;
B 负责回复帮助请求或实施合适纠正方法组织;
C 已确定纠正方法优先次序;
D 纠正方法结果;
E 失效发生和维护活动统计数据。
5.7标识和可追溯性7.5.3
此即软件产品配置管理系统,标识配置准则可考虑以下内容:
※ 产品结构和配置项目标选择;
※ 和软件项相关文档编制和计算机文件;
※ 命名通例和配置基线建立;
※ 修改开发工具;
※ 和其它软件项及硬件接口。
5.8用户财产7.5.4
组织可能要取得在用户提供包含资料在内产品:
※ 软件及开发工具;
※ 硬件;
※ 开发环境;
※ 接口或其它规格说明;
※ 用户专利信息;
※ 测试和运行资料;
5.9产品监视和测量8.2.4
此指从软件项到软件产品若干等级测试,包含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 进货检验和试验
对于用户和供方提供包含资料在内软件产品,根据7.4、7.5.4条款要求进行验收。
※ 过程检验和试验
A 测试工具、测试环境及软、硬件配置状态标识;
B 跟踪出现问题及其带来可能其它影响,处理后重新测试,直至问题处理。重新测试范围和方法应有形成文件规程;
C 测试合适性和实用性应加以评价。
※ 最终检验和试验
A 所需测试特征、环境、工具要求;
B 组织和用户在测试和评价工作中职责;
C 测试后用户环境恢复;
D 根据协议要求和用户协商验收测试评价准则、环境、人员立即间安排。
5.10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7.6
组织使用工具、技术和设备进行测试,在使用前要考虑它们对软件产品影响,对于测试工具和技术,要根据要求间隔进行复查,工具可置于配置管理下;校准不适适用于软件,不过它适适用于硬件和工具。
5.11不合格品控制8.3
此阶段可结合配置管理活动,对不合格隔离可经过将编制出软件项从生产环境或测试环境转入单独环境来实现,对它跟踪统计并重新测试直至问题处理,修订或返工后将升出新版本。
5.13产品防护
※ 搬运
组织应建立预防软件受病毒感染而损害规程
※ 储存
A 存放软件项并控制对其访问;
B 在已建立基线中维护产品多种版本;
C 保护软件免受未经授权任何更改和损坏;
D 对受控版本软件进行“受控”考贝;
E 考虑计算机媒体储存环境。
※ 包装、防护和交付
作为复制过程一部分,已在7.5.1复制过程有所叙述,假如采取电子存放和发送情况下,它们并没有实际活动。对于交付过程,要有预防方法保护软件产品免于在交付期损坏,并有文件化规程用来证实交付产品正确性、已进行过合适程度病毒检验及已采取合适方法来保护产品完整性。
5.14统计控制(4.2.4)
当质量统计保留电子媒体中时,考虑保留时间和可访问性时要考虑电子图像退化速度,和为访问建立所需设备和软件可用性。
5.15资源管理(6)
应考虑软件开发和管理中使用专用工具、技术、方法和计算机资源及和软件相关专门领域技能和知识培训,资格判定和培训要求应形成文件。
5.16数据分析8.4
※ 可要求度量并应用统计技术软件产品和过程能力特征包含:
A 可靠性、测量性、可维护性;
B 有效性;
C 过程成熟度;
D 过程输出中缺点类型和数目;
E 缺点清除效率;
※ 度量应符合标准:
A 度量应得出过程或产品特征量值;
F 度量及可能影响各个方面已明确确定;
G 了解指示质量改善度量中改变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