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案互联网样本.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61686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4.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客代维验收测试方案互联网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本文档共37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集团客户业务方案及验收测试方案 互联网专线业务分册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目 录 1. 概述 3 2. 互联网专线业务描述 3 2.1. 业务定义 3 2.2. 业务功能及特点 3 3. 互联专线业务网络构造 3 3.1. 网络构造 3 4. 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分析及业务指标 4 4.1. 业务分级保障级别 4 4.2. 性能指标分析 4 4.3. 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及业务指标 5 5. 互联网专线业务接入网络规定 5 5.1. 接入技术选取 5 5.2. 接入侧/客户侧设备规定 8 5.3. 业务特性对组网影响 9 6. 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方案 11 6.1. 方案选取阐明 11 6.2. A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 12 6.3. 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 16 6.4. 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 18 6.5. 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 21 6.6. 分级保障组网特点 24 7. 互联网专线业务验收测试 28 7.1. 连通性测试 28 7.2. 可用带宽测试 29 7.3. 时延测试 29 7.4. 丢包率测试 30 8. 附录 32 8.1. 互联网专线业务可用度计算 32 1. 概述 (1)本规范涉及集团客户业务为互联网专线业务。 (2)每种业务按照不同质量保障级别共分为AAA级、AA级、A级、普通级四个级别。 (3)本规范制定了不同SLA级别相应组网模型。 (4)本规范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部。 2. 互联网专线业务描述 2.1. 业务定义 互联网专线业务是指为客户提供各种速率链路,直接连接CMNET,实现以便快捷高速互联网上网服务,带宽可以灵活选取。 2.2. 业务功能及特点 互联网专线除提供基本高速上网功能外,还可承载各种新型互联网综合应用,如多媒体信息查询、IP电话、视频会议、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 互联网专线业务具备如下特点: · 灵活带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强大CMNET 数据网络,采用专线方式为集团客户提供各种带宽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专线带宽普通为N*2M或10M、100M或以上。 · 迅速Internet:既可实现集团内部员工高速上网,又以便集团客户运用Internet直接开展网上业务,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3. 互联专线业务网络构造 3.1. 网络构造 互联网专线惯用接入手段重要涉及PON、PTN、MSTP等,对于大颗粒业务可采用WDM/OTN技术。互联网专线接入距离可达70公里,提供2-1000M及更高速率高速带宽。 互联网专线业务网络构造如图3.1-1所示: 图3.1-1 互联网专线业务网络构造示意图 4. 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分析及业务指标 4.1. 业务分级保障级别 依照客户服务级别和所申请业务重要限度,对客户业务拟定不同业务保障级别,并提供差别化组网解决方案。本规范重点提出网络差别化组网方案,对业务开通时间、系统恢复时间不同业务保障规定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集团客户网络服务级别合同(SLA)规范》有关某些。 互联网专线是指为客户提供各种速率链路,直接连接CMNET,实现以便快捷高速互联网上网服务。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重要体当前不同级别客户接入层面和设备可用度上。客户接入层面差别化组网方案重要在网络保护方面体现。工程中重要通过物理双路由,选用品有自愈保护功能设备,实现网络自愈保护。 4.2. 性能指标分析 衡量互联网专线业务重要性能指标重要有可用带宽、时延和丢包率。 4.2.1. 可用带宽 可用带宽是指在客户侧数通设备与归属SR路由器或业务网关设备之间,以HTTP或FTP合同传播数据时实际获得带宽值。 互联网专线业务客户侧数通设备至归属SR路由器或业务网关设备可用带宽应与客户合同带宽基本一致。考虑数据包包头等开销,FTP、HTTP合同测试带宽应不不大于客户合同带宽70%。 4.2.2. 时延 时延是指在客户侧数通设备与归属SR路由器或业务网关设备之间传送数据所需要时间。 测试时使用包长在设备吞吐量范畴内时,且在正常带宽负荷下(负荷不大于70%),客户侧数通设备至归属SR路由器或业务网关设备单向时延指标应不不不大于10ms。 4.2.3. 丢包率 丢包率是指在客户侧数通设备与归属SR路由器或业务网关设备之间传送数据时,应当转发数据包中不能转发数据包所占比例。丢包率与数据包长度以及带宽负荷有关。 测试时使用包长在设备吞吐量范畴内,且在正常带宽负荷下(负荷不大于70%),丢包率应不不不大于1%。 4.3. 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及业务指标 本分级保障体系中,对于不同级别客户提供相似业务指标。互联网专线业务指标及不同级别业务接入方式如下表所示: 表4.3-1 互联网专线业务分级保障及业务指标 项目 业务指标 接入方式 AAA级 见4.2.1-4.2.3节描述 采用物理双路由接入CMNET; 如采用PON技术,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 A或Type B方式物理双路由保护,在ONU与分光器之间采用物理双路由保护。 AA级 采用逻辑双路由接入CMNET; 如采用PON技术,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 A或Type B方式物理双路由保护。 A级 采用单路由接入CMNET; 如采用PON技术,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备纤保护。 普通级 采用单路由接入CMNET; 如采用PON技术,不采用保护办法。 注:各级别业务接入技术选取见5.1节。 5. 互联网专线业务接入网络规定 5.1. 接入技术选取 5.1.1. 接入技术 老式SDH/MSTP技术提供有保障透明传播通道,可以较好地满足业务需求。PTN技术结合了IP技术灵活性和传播技术保护、良好OAM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主导推出了PTN技术并正在城域网中大力建设PTN网络。 关于MSAP技术行标已正式颁发(“YDT 2158- 接入网技术规定”),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技术路标中尚未做规定。其技术核心以MSTP技术为主,有某些IP技术应用,加入了有关接口合同转换功能,为适应接入客户需求增长了V.35等接口。其应用规范性和成熟性有待提高。 PON技术是一种点到多点光纤接入技术,可以灵活构成树型、星型、总线型等拓扑构造,当前合用主流技术重要有EPON和GPON两种,在容量提供和成本方面具备优势,综合业务接入能力强。 多业务光调制解调器和光纤收发器仅作为一种器件技术,不是电信级传播设备,可以作为业务远距离接入一种手段。 合同转换器作为一种接口适配器件,为客户侧设备和客户端设备(路由器等)连接提供接口转换。但其不是电信级传播设备,普通不建议使用。 城域传送网及上层网络保持一种统一可靠网络,和接入顾客级别无关。业务重要通过接入网组网构造、线路维护指标、设备可用度差别来实现不同业务保障级别。 5.1.2. 技术选取 (1)SDH/MSTP和PTN技术可以应用于所有级别互联网专线业务网络。在FE/GE等专线需求集团客户中优先推广采用PTN技术。 原则上客户接入网技术应和城域传送网和接入网中底层技术保持一致,以便于采用NNI接口,运用城域网和接入网中已有设备支路口组网,节约投资和机房面积。 (2)MSAP是MSTP技术在接入网中应用优化,但其原则和技术应用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技术体制中进一步规范,建议用于AA级及如下级别互联网专线业务网络,布置位置应在接入节点及如下。 对于中小型公司(AA及如下专线)开通小带宽(2-8M)地区跨度小互联网专线业务,可采用MSAP组网技术。 (3)PON技术可以用在不同级别互联网专线业务中,其带宽扩展性较好,且针对不同级别可以提供不同保护方式,由于ONU和分光器之间启用保护成本较高,普通不建议使用,仅在具备条件A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中使用。 (4)成对光调制解调器使用,由于末端光调制解调器普通需要采用带外网管方式,需要对网管链路进行二次建设;台式光纤收发器点对点组网,无法实现网管。此类技术仅考虑用于普通级业务中。 (5)单纯使用合同转换器用于端口匹配,增长了节点,原则上在A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中不使用,在AA级和A 级互联网专线业务中不建议使用无法监控合同转换器,无监控合同转换器只能用于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 表5.1-1 接入技术比较 接入技术 规范化组网方式 组网方式特点 适应场景(客户级别) MSTP/PTN 全程 MSTP/PTN 1、全透明传播,传播效率高,完全能满足语音、数据、多媒体信息等传播需要。 合用所有级别业务,特别是AAA 专线,安全性、稳定性最高。 2、具备自愈保护功能,安全性高。 3、组网简朴。 4、网络端口可进行限速,可 依照需求提供不同带宽,可靠性、保密 性高。 5、设备成本较高。 MSAP 城域网 MSTP+接入网MSAP 1、每专线平均成本低。 合用于AA 及如下专线,安全性、稳定性较高;特别合用于需要 V.35等小带宽接口客户 2、提供 1+1 保护,可实现自愈保护。 3、全程网管,提供客户侧断电、断纤告警区别。 4、全光接入,稳定、可靠,不受其她外在环境 因素干扰。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尚无技术体制 PON OLT上联至业务网关设备 1、建网成本较低。 合用于各级别互联网专线业务,提供不同保护方式。使用在AAA中,ONU至分光器之间需要启用保护,成本较高。 2、带宽扩展容易。 3、由于PON技术采用下行广播机制分发数据,存在被窃听也许,但难度较大。 成对光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 城域网MSTP/SDH+成对光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 1、运用原有传播资源,设备投资少,成本较低。 合用于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 2、可靠性较低。局端需新增多业务光猫。堆叠严重,增长了维护节点,维护难度增大。 3、无法或难以网管。 表5.1-2 业务分级保障技术选取 项目 接入技术 备注 接入网(AAA) MSTP/PTN,PON (1)一方面结合上层城域网技术选用MSTP或PTN (2)结合客户需求端口性质(TDM电路或以太电路)选用MSTP或PTN (3)选用MSTP/PTN技术时,不得使用协转。 (4)选用PON技术时,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 A或Type B方式物理双路由保护,在ONU与分光器之间采用物理双路由保护。 接入网(AA) MSTP/PTN,MSAP,PON (1)一方面结合上层城域网技术选用MSTP/MSAP 或PTN (2)结合客户需求端口性质(TDM电路或以太电路)选用MSTP/MSAP或PTN (3)选用MSTP/PTN技术时,不使用协转或使用可监控协转。 (4)选用PON技术时,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 A或Type B方式物理双路由保护。 (5)选用MSAP技术时,规定局端和远端设备可监控。 接入网(A) MSTP/PTN,MSAP, PON (1)一方面结合上层城域网技术选用MSTP/MSAP或PTN (2)结合客户需求端口性质(TDM电路或以太电路)选用MSTP/MSAP或PTN (3)选用MSTP/PTN技术时,不使用协转或使用可监控协转。 (4)选用PON技术时,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备纤保护。 (5)选用MSAP技术时,规定局端和远端设备可监控。 接入网(普通) MSTP/PTN,MSAP,PON (1)现网有可运用PON网络时可直接选用,特别对于带宽需求较大网络。 (2)结合上层城域网技术选用MSTP/MSAP或PTN;结合客户需求端口性质(TDM电路或以太电路)选用MSTP/MSAP或PTN。 (3)选用MSTP/PTN技术时,可使用光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等无法监控设备。 (4)选用PON技术时,不采用任何保护。 (5)选用MSAP技术时,规定局端和远端设备可监控。 5.2. 接入侧/客户侧设备规定 对设备规定是要达到相应级别设备可用度指标,并且可以支持线性保护或环网保护。 (1)要达到设备可用度指标,应减少设备故障率,这涉及如下方面考虑: 设备自身可靠性设计,涉及元器件选用和设备内部系统设计。普通电信级设备均有较高元器件筛选原则; 设备整体机械安全,涉及内部板卡、子架固定和机架加固。 (2)增长对网络监控,把握网络动态,规定所用设备具备网管功能,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网管系统。 (3)加强运维管理、减少故障解决时间。 表5.2-1 业务分级保障对接入侧/客户侧传播设备规定 项目 AAA AA A 普通 网络保护 接入侧传播设备具备支持线性保护或环网保护能力。 同AAA 无 无 电源备份 客户侧设备电源具备1+1 保护双电源模块,客户侧设备具备220V/-48V两种电源可选输入接口 客户侧设备依照需要选配1+1保护双电源模块,并依照需要选配220V电源或-48V电源输入接口 客户侧设备具备220V电源输入接口 客户侧设备具备220V电源输入接口 双路输出 若客户端设备具备双端口保护(普通为155M或FE接口),原则上,客户侧设备应具备客户端口1+1保护输出(且工作和保护不在同一板卡上),用于实现端口1+1保护 无 无 无 机架加固 建议采用架式安装方式 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 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 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客户侧设备可采用室外机柜安装 网络管理 接入侧/客户侧设备应支持配备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接入侧/客户侧设备应支持配备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接入侧/客户侧设备应支持配备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不规定 5.3. 业务特性对组网影响 普通来说,客户业务带宽和接口类型对网络构造不产生大影响,接入网组网构造重要取决于业务保障级别,技术应用重要结合城域传送网网络技术选用。但在初期组网方案中考虑某些详细业务场景,涉及接口类型、带宽需求及发展等,有助于整体网络技术方案应用。 5.3.1. 业务接入位置 当前城域接入层网络普通采用环形网络构造,线路侧速率普通为155M/622M(MSTP技术)或GE(PTN技术),因而其能提供电路速率普通在155M/FE如下。 普通状况下,互联网专线业务带宽需求为2M~1000M及以上,客户业务接入位置应选取在运营商网络末端城域接入层节点如基站、营业厅等,避免在汇聚层节点机房导致大量接入设备堆砌。 对于大带宽业务需求(特别是客户中心大业务带宽需求)可通过汇聚层进入到城域传送网络,或通过新建汇聚层~接入层传播系统,将电路通过城域接入层延伸至接入网客户层。 AA及以上级别业务,当客户设备离汇聚节点机房距离较近,且汇聚机房容量容许时,客户设备可就近通过汇聚节点接入到运营商城域传送网。 已有城域传送网和城域接入层应为业务合理规划容量预留,接入电路尽量运用已规划好传播通道上传送,新建传播系统应考虑整个接入网发展需求,整体布置、层面清晰,不影响基本网络系统完整性。 城域传送网和城域接入层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或汇聚节点)机房环境安全必要满足有关级别原则,特别是满足电源保证和承重等规定,不满足规定应积极整治。 对不能满足电源保障等规定接入层节点(基站等),因时间、协调等因素暂不能满足规定,可通过基站节点跳纤方式将业务接入节点引至条件较好节点(汇聚节点或其她基站)。由于此方案涉及到光纤资源调配,影响到全网光纤配备,不建议作为常规方案,仅考虑作为暂时过渡方案使用。 5.3.2. 业务接入网络连接 接入网技术和城域传送网底层技术一致时,可在网络连接点(城域接入节点或汇聚节点)处运用已有城域设备支路口与远端客户端设备组网拉远,采用NNI接口形成链形或环形网络。运用城域网中已有设备支路口组网,节约投资和机房面积。 图5.3-1 网络连接方式示意图 客户接入层技术和城域传送网/城域接入层技术一致,但已有城域传送网传播设备接口数量剩余不多或下联客户数量较多时,可新增接入侧设备扩展端口,运用新增接入设备通过群路口或支路口与客户侧设备组网,接入网与城域网之间采用NNI或UNI接口连接,客户电路通过支路信号上联至城域传送网络。若技术允许,推荐采用NNI接口连接。 客户接入层技术和城域传送网汇聚层/城域接入层技术不一致,或厂家不一致时,可增长接入侧设备与客户侧设备组网,两个网络之间采用UNI接口,客户电路通过支路信号上联至城域传送网络。 6. 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方案 6.1. 方案选取阐明 6.1.1. 运营商条件准备 城域传送网、城域数据网应依照集团客户业务发展规划,提前对传播电路、设备、板卡及其她有关系统进行扩容,为集团客户业务预留资源。 6.1.2. 顾客协调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集团客户网络服务级别合同(SLA)规范》、业务安全需求以及带宽、接口需求,给出网络服务级别建议。 6.1.3. 拟定业务保障级别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基本资源条件,以及客户机房及设备条件,论证与否具备相应级别网络组网条件。 条件不满足通过如下办法解决: (1)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不满足规定某些进行整治,涉及机房条件、设备性能、光缆光纤、电源供应; (2)对客户不满足某些给出建议,涉及客户机房环境、电源等条件和设备规定等,使其达到相应级别可用度指标,满足组网条件。 上述解决办法难以实行时,协商建议采用低一级别网络解决方案。 6.1.4. 选取业务解决方案 依照业务业务保障级别规定选用AAA、AA、A、普通级等4个不同级别业务解决方案,不同级别组网差别重要体当前客户接入组网方案、以及设备可用性指标。 在相应级别业务解决方案中,选取组网模型。 (1) 在同一解决方案中不同组网模型都能满足业务保障级别规定。 (2) 本规范定义组网模型为满足该级别业务指标及可用度参照组网,各省公司可依照实际状况采用更高级别模型组网。 在相应级别业务解决方案中,确认组网技术选取与否符合专线业务需求。 在相应级别业务解决方案中,核算不同模型基本网络资源与否满足规定。 在相应级别业务解决方案中,提出对有线接入设备规定,为下一阶段设备采购及维护提出了规定。 在相应级别业务解决方案中,对配套设施提出了规定;对客户机房规定可以作为对专线业务客户建议提出。若达不到规定,其影响不在系统考核指标内。 6.2. A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 AAA互联网专线业务采用物理双路由组网模型。如采用PON技术,需要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 A或Type B方式物理双路由保护,在ONU与分光器之间采用物理双路由保护。 6.2.1. AAA级组网模型 6.2.1.1. 组网模型1 对于A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1台客户侧设备通过物理双路由接入1台接入侧传播设备,经由有线接入网及城域传送网上连至城域数据网1台SR路由器/其她业务网关设备,再接入CMNET。网络构造示意如下: 图6.2-1 A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构造图 上图中,虚线框内数通设备也许是路由器也也许是互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状况而定。 6.2.1.2. 组网模型2 对于采用PON技术状况,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 A或Type B方式物理双路由保护,在ONU与分光器之间采用物理双路由保护。网络构造示意图如下: 图6.2-2 A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构造图2 上图中,虚线框内数通设备也许是路由器也也许是互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状况而定。 6.2.1.3. 业务接入点 客户侧设备普通接入到城域传送网接入层。条件具备时,可就近通过汇聚节点接入到城域传送网。 6.2.1.4. 承载方式及接入技术 (a) 承载方式 本业务通过SR或者其她业务网关设备进入城域数据网承载业务。 (b) 接入技术 客户侧/接入侧采用PTN/MSTP(MSAP)或PON接入技术。建议客户端设备采用与接入侧设备一致接口。 6.2.2. 基本网络资源规定 (a) 运营商承载网络方案 老式传播网络采用TDM技术,对业务通道形成双路由保护,提供故障时迅速保护,1200公里以内保护倒换时间不不不大于50ms。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推广PTN技术汲取了某些IP技术长处,但保护倒换时间有所增长。城域数据网络(CMNET)采用网状网构造,可通过路由合同进行链路收敛。 (b) 接入网络方案 客户侧设备通过物理双路由接入到运营商网络单物理局址,形成主备保护方式。如采用PON技术,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 A或Type B方式物理双路由保护,在ONU与分光器之间采用物理双路由保护。 (c) 物理双路由规定 两个物理路由彼此独立,客户建筑红线范畴外接入光缆同路由长度不超过150米。 6.2.3. 接入/客户侧传播设备规定 接入/客户侧设备支持线性保护或环网保护能力。 建议采用架式安装方式,增长设备安全性。 客户侧设备电源具备1+1 保护双电源模块,且供电系统具备双路由。客户侧设备具备220V/-48V两种可选电源输入接口。 接入侧/客户侧传播设备网管功能应支持配备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6.2.4. 配套设施规定 汇聚层以上机房应具备良好通风散热条件,机房温湿度、干净度、机房承重均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 5003-)有关规定。机房应采用UPS系统或-48V开关电源系统供电,电源设备配备应符合《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 5040-)有关规定。机房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防雷、接地设计应符合《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 5098-)有关规定。设备加固安装应符合《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5059-)有关规定。 接入侧设备安装在城域接入节点(汇聚节点/基站)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需求。基站引入一路三类或三类以上市电电源,配备-48V开关电源及蓄电池组为接入侧设备供电。开关电源应具备二次下电功能,以保证市电停电后接入侧设备仍能正常工作12~20小时以上。基站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防雷、接地设计应符合《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 5098-)有关规定。设备加固安装应符合《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5059-)有关规定。 客户侧设备安装在客户机房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需求。客户机房应具备良好通风散热条件,机房温湿度、干净度、机房承重均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 5003-)有关规定。客户机房应配备-48V开关电源或UPS设备为客户侧设备供电,应依照市电电源寻常停电次数和时长,配备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并结合客户机房设备总耗电量及维护时间,选配适当容量蓄电池组。客户侧设备直流电源电压规定:-48V(-15%+20%)DC,正极接地,脉动电压容许100mV(峰-峰值,正弦波0—150Hz),宽带干扰信号(10MHz)有效值不大于 10mv,话带干扰信号不大于-68.5 dBmp。客户侧设备交流电源电压规定:220V(±10%),50(±5%)Hz。客户机房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防雷、接地设计应符合《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 5098-)有关规定。设备加固安装应符合《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5059-)有关规定。 6.3. 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 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采用逻辑双路由组网模型。如采用PON技术,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 A或Type B方式物理双路由保护。 6.3.1. AA级组网模型 6.3.1.1. 组网模型1 对于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1台客户侧设备逻辑双路由连接1台接入侧传播设备,经由有线接入网及城域传送网上连至城域数据网1台SR路由器或其她业务网关设备,再接入CMNET。网络构造示意如下: 图6.3-1 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构造图1 上图中,虚线框内数通设备也许是路由器也也许是互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状况而定。 6.3.1.2. 组网模型2 对于采用PON技术状况,需要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 A或Type B方式物理双路由保护,其网络构造示意图如下: 图6.3-2 A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构造图2 上图中,虚线框内数通设备也许是路由器也也许是互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状况而定。 6.3.1.3. 业务接入点 客户侧设备普通接入到城域传送网接入层。条件具备时,可就近通过汇聚节点接入到城域传送网。 6.3.1.4. 承载方式及接入技术 (a) 承载方式 本业务通过SR或其她业务网关设备进入城域数据网承载业务。 (b) 接入技术 客户侧/接入侧采用PTN/MSTP(MSAP)或PON接入技术。建议客户端设备采用与接入侧设备一致接口。 6.3.2. 基本网络资源规定 (a) 运营商承载网络方案 老式传播网络采用TDM技术,对业务通道形成双路由保护,提供故障时迅速保护,1200公里以内保护倒换时间不不不大于50ms。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推广PTN技术汲取了某些IP技术长处,但保护倒换时间有所增长。城域数据网络(CMNET)采用网状网构造,可通过路由合同进行链路收敛。 (b) 接入网络方案 客户侧设备通过逻辑双路由接入到运营商网络单物理局址,形成主备保护方式。如采用PON技术,需要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 A或Type B方式物理双路由保护。 (c) 双路由规定 接入点逻辑双路由规定:两条光纤路由处在同路由光缆段上。 6.3.3. 接入/客户侧传播设备规定 接入/客户侧设备支持线性保护或环网保护能力。 接入/客户侧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 客户侧设备依照需要选配1+1保护双电源模块,并依照需要选配220V电源或-48V电源输入接口。 接入侧/客户侧传播设备网管功能应支持配备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6.3.4. 配套设施规定 汇聚层以上机房及基站接入层配套设施规定同AAA级。 客户侧设备建议安装在客户机房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需求。客户机房应具备良好通风散热条件,机房温湿度、干净度、机房承重均建议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 5003-)有关规定。 客户机房应配备-48V开关电源或UPS设备为客户侧设备供电或220V交流电源。应依照市电电源寻常停电次数和时长,并结合客户机房设备总耗电量及维护时间,选配适当容量蓄电池组。客户侧设备直流电源电压规定:-48V-15%+20%DC,正极接地,脉动电压容许100mV(峰-峰值,正弦波0—150Hz),宽带干扰信号(10MHz)有效值不大于 10mv,话带干扰信号不大于-68.5 dBmp。客户侧设备交流电源电压规定: 220V±10%,50±5%Hz。 6.4. 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 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采用单路由组网模型。如采用PON技术,需要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备纤保护。 6.4.1. A级组网模型 6.4.1.1. 组网模型1 对于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1台客户侧设备通过单路由连接1台接入侧传播设备,经由有线接入网及城域传送网上连至城域数据网1台SR路由器或其她业务网关设备,接入CMNET。网络构造示意如下: 图6.4-1 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构造图1 上图中,虚线框内数通设备也许是路由器也也许是互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状况而定。 6.4.1.2. 组网模型2 对于采用PON技术状况,需要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备纤保护,其网络构造示意图如下: 图6.4-2 A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构造图2 上图中,虚线框内数通设备也许是路由器也也许是互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状况而定。 6.4.1.3. 业务接入点 客户侧设备普通接入到城域传送网接入层。 6.4.1.4. 承载方式及接入技术 (a) 承载方式 本业务通过SR或其她业务网关设备进入城域数据网承载业务。 (b) 接入技术 客户侧/接入侧采用PTN/MSTP(MSAP)/PON接入技术。 6.4.2. 基本网络资源规定 (a) 运营商承载网络方案 老式城域汇聚层以上传播网络采用TDM技术,对业务通道形成双路由保护,提供故障时迅速保护,1200公里以内保护倒换时间不不不大于50ms。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推广PTN技术汲取了某些IP技术长处,但保护倒换时间有所增长。城域数据网络(CMNET)采用网状网构造,可通过路由合同进行链路收敛。 (b) 接入网络方案 客户侧设备通过单路由接入到运营商网络单物理局址。如果采用PON技术,需要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备纤保护。 6.4.3. 接入/客户侧传播设备规定 接入/客户侧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 客户侧设备具备220V电源输入接口。 接入侧/客户侧传播设备网管功能应支持配备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6.4.4. 配套设施规定 汇聚层以上机房及基站接入层配套设施规定同AAA级。 客户侧设备建议安装在客户机房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需求。客户机房应具备良好通风散热条件,机房温湿度、干净度、机房承重均建议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 5003-)有关规定。 客户机房应配备220V交流电源。应依照市电电源寻常停电次数和时长,并结合客户机房设备总耗电量及维护时间,选配适当容量蓄电池组。客户侧设备交流电源电压规定: 220V±10%,50±5%Hz。 6.5. 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 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采用单路由组网模型。如采用PON技术,可以不采用保护办法。 6.5.1. 普通级组网模型 6.5.1.1. 组网模型1 对于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1台客户侧设备通过单路由连接1台接入侧传播设备,经由有线接入网及城域传送网上连至城域数据网1台SR路由器或其她业务网关设备,接入CMNET。网络构造示意如下: 图6.5-1 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构造图1 上图中,虚线框内数通设备也许是路由器也也许是互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状况而定。 6.5.1.2. 组网模型2 对于采用PON技术状况,可以不采用保护办法,其网络构造示意图如下: 图6.5-2 普通级互联网专线业务组网构造图2 上图中,虚线框内数通设备也许是路由器也也许是互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状况而定。 6.5.1.3. 业务接入点 客户侧设备普通接入到城域传送网接入层。 6.5.1.4. 承载方式及接入技术 (c) 承载方式 本业务通过SR或其她业务网关设备进入城域数据网承载业务。 (d) 接入技术 客户侧/接入侧采用PTN/MSTP(MSAP)/PON接入技术,亦可依照状况采用光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裸光纤等光纤拉远技术。建议客户端设备采用与接入侧设备一致接口。 6.5.2. 基本网络资源规定 (a) 运营商承载网络方案 老式城域汇聚层以上传播网络采用TDM技术,对业务通道形成双路由保护,提供故障时迅速保护,1200公里以内保护倒换时间不不不大于50ms。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推广PTN技术汲取了某些IP技术长处,但保护倒换时间有所增长。城域数据网络(CMNET)采用网状网构造,可通过路由合同进行链路收敛。 (b) 接入网络方案 客户侧设备通过单路由接入到运营商网络单物理局址,电路无保护。 6.5.3. 接入/客户侧传播设备规定 接入/客户侧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客户侧设备可采用室外机柜安装。 客户端设备具备220V电源输入接口。 6.5.4. 配套设施规定 汇聚层以上机房及基站接入层配套设施规定同AAA级。 客户侧设备如果安装在客户机房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需求。客户机房应具备良好通风散热条件,机房温湿度、干净度、机房承重均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 5003-)有关规定。 客户侧设备如果安装在室外或楼道内,应依照建筑物实际安装条件,选取适当安装位置,避免安装在潮湿、高温、强磁场干扰源地方。应远离自来水阀门、燃气阀门、暖气阀门、消防喷淋设施等。必要在建筑物公共部位安装综合配线箱/机柜,应远离窗口、门,保证综合配线箱/机柜安装在不受日晒雨淋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维护地方。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需求。采用室外机柜安装设备时,安装规定应符合YD/T 5186-《通信系统用室外机柜安装设计规定》有关规定。 客户机房应配备220V为客户侧设备供电,应依照市电电源寻常停电次数和时长,并结合客户机房设备总耗电量及维护时间,选配适当容量蓄电池组。客户侧设备交流电源电压规定:220V±10%,50±5%Hz。 客户侧设备工作环境温、湿度规定详见下表: 表6.5-1 环境规定建议表 设备安装环境 温度和湿度规定 室外 暖温/干热/亚湿热/湿热气候带 温度:-20℃~50℃;湿度:5%~95% 寒温气候带 温度:-35℃~40℃;湿度:5%~95% 楼道 暖温/干热/亚湿热/湿热气候带 通风条件较差 温度:-10℃~55℃;湿度:5%~95% 通风条件较好 温度:-10℃~45℃;湿度:5%~95% 寒温气候带 温度:-25℃~40℃;湿度:5%~95% 6.6. 分级保障组网特点 6.6.1. 业务分级保障规定 表6.6-1 业务分级保障重要规定比较表 项目 AAA AA A 普通 组网规定 客户侧接入:物理双路由,上层网络有保护。 如采用PON技术,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 A或Type B方式物理双路由保护,ONU与分光器之间采用物理双路由保护。 客户侧接入:逻辑双路由,上层网络有保护。 如采用PON技术,需要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Type A或Type B方式物理双路由保护。 客户侧接入:单链,汇聚层以上上层网络有保护。 如采用PON技术,需要在OLT与分光器之间采用备纤保护。 客户侧接入:单链,汇聚层以上上层网络有保护。 如采用PON技术,不采用保护办法。 接入技术 MSTP/PTN,PON MSTP/PTN,MSAP, PON MSTP/PTN,MSAP,PON MSTP/PTN,MSAP,PON 设备能力 接入侧传播设备具备支持线性保护或环网保护能力。 接入侧传播设备具备支持线性保护或环网保护能力。 不规定 不规定 电源备份 客户侧设备电源具备1+1 保护双电源模块,客户侧设备具备220V/-48V两种电源可选输入接口 客户侧设备依照需要选配1+1保护双电源模块,并依照需要选配220V电源或-48V电源输入接口 客户侧设备具备220V电源输入接口 客户侧设备具备220V电源输入接口 机架加固 建议采用架式安装方式。 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 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 设备可采用台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客户侧设备可采用室外机柜安装。 网络管理 接入侧/客户侧设备应支持配备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接入侧/客户侧设备应支持配备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接入侧/客户侧设备应支持配备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不规定 6.6.2. 接入技术特点 6.6.2.1. MSTP/PTN 客户接入采用MSTP/PTN技术,可采用电信级设备组网,网络安全性好、可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