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高力力主编主编ISBN:7-04-019982-3教学安排教学安排一、总学时数:54二、学分:3三、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公共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确立公共服务精神,明确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责任和道德素养。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第一章 公共伦理与管理伦理公共伦理与管理伦理6 6学时学时第二章第二章 公共伦理主体公共伦理主体 6 6学时学时第三章第三章 公共伦理客体公共伦理客体 6 6学时学时第四章第四章 制度安排与公共伦理制度安排与公共伦理 8 8学时学时第五章第五章 公共权力公共权力 6 6学时学时第六章第六章 公共事务与公共责任公共事务与公共责任 8 8学时学时第七章第七章 公共管理者的素质公共管理者的素质 8 8学时学时第八章第八章 公共伦理建设公共伦理建设 6 6学时学时第一节第一节管理与伦理管理与伦理 管理的含义(管理的含义(management)管管人、管物、管目标理理财、理制、理关系管理管人理事第一节第一节管理与伦理管理与伦理 一、管理的含义和实质一、管理的含义和实质 管理就是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依据一定的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手段对客体实施控制的活动过程。理解:从不同角度对管理的审视:结构要素论结构要素论:管理理论创始人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为基本要素的活动过程;为基本要素的活动过程;管理的14项原则:秩序、平等、人员稳定、主动性、团结精神等协调论:协调论:管理是协调资金、物质和人员、人及关系等所有资源的活动,目的在于实现既定的目标;关注管理中“人”的要素,注意到人际关系的协调对于管理的效率所具有的意义。帕雷托:专门研究社会系统中人际关系的意义。梅奥:在霍桑试验中印证了这一理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即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2024/10/12 周六10(3)决决策策论论: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管理就是决策,突出了高层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的职责、作用和意义。决策涉及利益关系的不同方面,科学决策意味着能取得具有实际效率的有效决策,能使不同的利益关系平衡协调。管理成为不断决策和决策实施的活动过程。保工作还是保房子?认领导还是认母亲?6月以来,四川省会理县许多公职人员不得不去做这些二选一的难题。2010年6月7日,会理县出台了关于县城规划区征地拆迁包户责任追究办法(以下简称追究办法)。追究办法规定,未按时完成或协助完成征地拆迁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多为被征地拆迁人直系亲属)调离工作岗位、扣发绩效工资并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4 4)组组织织管管理理理理论论:特特定定的的管管理理主主体体在在变变化化的的环环境境中中运运用用拥有的资源来达到设定目标的过程。拥有的资源来达到设定目标的过程。巴巴纳纳德德(组组织织管管理理理理论论代代表表):管管理理的的实实质质就就是是对对组组织织行行为为及及组组织织中中的的人人的的行行为为进进行行分分析析和和把把握握,权权力力与与服服从从的的关关系系只只有有建建立立在在愿愿意意的的基基础础上上才才是是有有效效的的,个个人人的的意意愿愿、动动机机、贡贡献献是是否否一一致致关关系系到到组组织织目目标标和和效效率率的的实实现现程程度度(伦伦理理问问题题)。关注管理中关注管理中“人性人性”的要素,注意到人性对管理的意义。的要素,注意到人性对管理的意义。1.管理是社会分工分化出来的一种专门职能2.管理是生产力中的重要要素3.管理的性质是由一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4.管理根源于生产方式运行的需要5.管理是社会组织运行的基本保障管理的实质:管理的实质:管理与伦理的关系管管理理人人事事管理涉及伦理问题,伦理包含管理管理涉及伦理问题,伦理包含管理为什么需要对人的活动进行管理?思考思考人人心心比比任任何何地地方方都都更更眩眩目目,也也更更黑黑暗暗;精精神神的的眼眼睛睛所所注注视视的的任任何何东东西西,也也没没有有人人心心这这样样可可怕怕,这这样样复复杂杂,这这样样神神秘秘,这这样样无无边边无无际际。有有一一种种比比海海洋洋更更宏宏大大的的景景象象,那那就就是是天天空空;还还有有一种比天空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一种比天空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雨果雨果悲惨世界悲惨世界 张瑞敏: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6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而我们有的人开始会擦6遍,慢慢觉得擦5遍、4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有的人干事没恒心,做事不认真,不到位,必须运用严格严密的管理体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所所以以,对对人人的的管管理理必必然然涉涉及及人人性性、人人的的本本质质、人人的的价价值值、人人的的自由和社会进入自由王国等基本的伦理问题。自由和社会进入自由王国等基本的伦理问题。我国古代对人的系统认识是从“人性”开始的。人性问题,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问题。1 1、孔子的观点:、孔子的观点:孔子最先提出“人性”问题,论语阳货中讲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性是可以塑造的;人分等次。君仁臣忠,父慈子孝是一种人性化、道德化的管理思想。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人性的认识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人性的认识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2 2、孟子的观点、孟子的观点:孟子提出了人性具有善端的“性善说”,孟子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尺度,没有这“四心”就不是人。性善为何物?那就是“仁、义、礼、智”。他认为“寻善”不是向外部觅找,而是反身而诚,内省内省的修养便成为成人的重要环节。2 2、孟子的观点、孟子的观点:1人性是善的,如果按照人性去做,就可以成为善人,做坏事的人并不是因为本性不善,而是没有按照本性去行事。2把性善理论用之于管理人,治理国家。各国诸侯要想治理好国家有三件大事:土地、人民、政事,要做好这三方面的治理则首先要行仁政,而仁政之根本在于养心。荀子则以“性恶论”为出发点,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他提出了“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好逸恶劳、趋利避害是其具体体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不能不求,求而无量则争,争则乱”。荀子与孟子不同,他较注重的是“修习”过程,强调习俗环境和习行,这是他对孔子“习相远”的发展。1战战争争、竞竞争争、矛矛盾盾、冲冲突突、混混乱乱等等“人人性性恶恶”是是根根源源。人性恶是制度的起源。2荀子针对性恶提出的措施主要有两个:一是荀子针对性恶提出的措施主要有两个:一是“礼礼”,二是二是“刑刑”,礼是以教育为主,刑是依法制裁。礼是以教育为主,刑是依法制裁。3 3、荀子的观点:、荀子的观点:1 1、X X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论的基本观点:1 1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2 2大大多多数数人人都都没没有有雄雄心心壮壮志志,宁宁愿愿接接受受别别人人领领导导,也也不不愿愿负负任任何何责责任。任。3 3大大多多数数人人的的个个人人目目标标与与组组织织目目标标都都是是相相矛矛盾盾的的,为为了了达达到到组组织织目目标必须靠外力的强制。标必须靠外力的强制。4 4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5 5为了生活需要,人们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作。为了生活需要,人们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作。6 6人人群群大大致致分分两两类类,只只有有少少数数人人能能自自我我鼓鼓励励、自自我我控控制制,只只有有这这些些人胜任管理工作。人胜任管理工作。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1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2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3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4在激励约束制度上,主要是“重奖重罚”。相应的管理方法(泰勒制的相应的管理方法(泰勒制的“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加大棒”)2、“自我实现的人”假设与Y理论马斯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这样人才会感到满足。阿基里斯阿基里斯(CArgyris)提出不成熟不成熟成熟理论成熟理论:一个健康的人从不成熟到成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相似点:相似点:人的成熟过程就是自我实现需求的发展过程,人之所以不能完全成熟,不能充分自我实现,都是受环境条件的限制。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如对如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保障人身安全等的需要保障人身安全等的需要友谊、结社等需要友谊、结社等需要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如何发挥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如何发挥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而而Y理论是建立在理论是建立在“自自我实现人的我实现人的”基础之上的。基础之上的。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只要环境有利,工作就像娱乐、休息一样自然。2人们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外来的控制和惩罚不是鞭策人们为组织目标努力工作的唯一方法。3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并不矛盾,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会自我调整,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4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力求有所成就。5大多数人都有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3 3、Y Y理论的主要论点:理论的主要论点:1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管理者的职能应从监督、指挥变为帮助人们克服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2激励方式应从外在激励改为内在激励,诸如工作的挑战性,发挥才能,满足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3在管理制度上给以员工更多的自主权,让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相应的管理办法相应的管理办法 (1)、信任信任英国政府、工会和资方互不信任,使英国经济英国政府、工会和资方互不信任,使英国经济瘫痪并把英国的生活水平降到可悲的境地;日本企业最重要的特瘫痪并把英国的生活水平降到可悲的境地;日本企业最重要的特征是终身雇用制,这是产生信任、对企业忠诚、对工作奉献的责征是终身雇用制,这是产生信任、对企业忠诚、对工作奉献的责任感的基础。任感的基础。(2)、微妙性微妙性是指以不强加于人的方法指导工作,分析是指以不强加于人的方法指导工作,分析人的个性,精确地了解人并决定谁与谁在一起工作最为恰当人的个性,精确地了解人并决定谁与谁在一起工作最为恰当-组织效率最高的搭档或班组。组织效率最高的搭档或班组。(3)、亲密性亲密性贯穿于人们生活中的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和贯穿于人们生活中的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和经过教导的无私性。而现代工业社会对人类的最大伤害,莫过于经过教导的无私性。而现代工业社会对人类的最大伤害,莫过于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人们的交往关系日渐疏远。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人们的交往关系日渐疏远。突出“社会人社会人”的人际关系伦理协调,是一种“伦理人”设计和人道化管理模式。4 4、Z Z理论理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威廉威廉.大内大内1981年年提出来的。)提出来的。)案例分析:企业文化挽救了电视机厂 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电视机厂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濒临倒闭,老板决定请一名日本人来接管。七年后,在这位日本人的管理下,产品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令美国人赞叹。日本人靠的是尊重人。这种优秀的文化表现在其所采用的三项措施之中。第一、接管之初,新任经理把职工召集在一起,不是指责、嘲笑他们的失败,而是请他们喝咖啡,聚会,向每一个职工赠送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同时也诚恳地向他们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第二、日本经理不像美国人那样与工会闹对立,而是主动地选择拜会工会负责人,希望多多关照,力图使美国工人解除心理戒备,在感情上与美国人靠拢。第三、工厂生产有了起色之后,需要增加劳动力,日本经理不是去去招收年轻力壮的新人,而是把以前被该厂解雇的老职工全部召集回来重新任用,以培育工人们的报恩之心 问题:日本(J式)管理和美国(A式)管理有何区别?链接链接链接链接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现在很多企业员工的潜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现在很多企业员工的潜能只发挥了能只发挥了20%30%左右,如果开发策略与方法得当的左右,如果开发策略与方法得当的话,大多数人可以提高到话,大多数人可以提高到60%70%,甚至更高,基本是,甚至更高,基本是原来的原来的23倍。因此,作为领导要有清楚的认识:要想实倍。因此,作为领导要有清楚的认识:要想实现企业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最大化,必须把工作重点放现企业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最大化,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在“大多数大多数”人身上。假设占企业人数人身上。假设占企业人数90%的员工每个人的员工每个人的潜能平均提高的潜能平均提高10%的话,其结果也要远远大于只占的话,其结果也要远远大于只占10%的的“精英精英”们每人平均提高们每人平均提高30%的潜能总值。的潜能总值。一碗红烧肉的故事一碗红烧肉的故事 某装卸公司的老板接到一单业务,有一批货要搬上码头,而且必须在半天之内完成。任务重,时间紧,手下就那么十几个伙计,怎么办呢?老板心里犯起了嘀咕。早餐时间到了,老板给伙计们盛好米饭,然后一一端到每个人手里。伙计王接过饭碗,拿起筷子,正要往嘴里扒,一股诱人的红烧肉的浓香扑鼻而来。他急忙用筷子扒开一个小洞,几块油光发亮的红烧肉埋在米饭当中。他立即扭过身,一声不响地蹲在屋角,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顿饭,伙计王吃得特别香。他边吃边想:老板看得起我,今天要多出点力。于是他把货装得满满的,一趟又一趟,来回飞奔着,搬得汗流如雨整个上午,所有的伙计也都像他一样卖力,个个挑得汗流浃背。一天的活,一个上午就干完了。中午,伙计张一边擦着汗,一边疑惑不解地偷偷问伙计王:“你今天怎么这样卖力呀?”伙计王反问:“你不也干得起劲嘛?”伙计张回答说:“不瞒你说,早上老板在我碗里塞了几块红烧肉,我总要对得住他对我的关照嘛!”伙计王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说:“我的碗底也有红烧肉哩!”两人又问了别的伙计,原来老板在每个人碗里的饭里都埋放了红烧肉。众伙计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吃早饭时,大家都闷声不响地吃得那么香!33传统管理人性论的评价传统管理人性论的评价(1)西方关于人性的假设立足于企业立足于企业(2)概念周延错误概念周延错误(3)实践证明无法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实践证明无法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科学的人性论是管理理论的基础科学的人性论是管理理论的基础(1)科学的人性论首先立立足足于于历历史史的的分分析析,简而言之,人性乃人的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规定性,包含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生物属性即体性、思维属性为才性,社会属性包含德性。生物属性是社会属性的自然前提。人性是发展变化的;人性不是凝固不变的;人性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2024/10/12 周六34(2)科学的人性论还应立足于社会关系立足于社会关系的分析 人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中,就有与这种社会关系相适应的人性以及对人的教育和管理要求。教育使人性社会化,文明化。管理既是人性的产物,也是人性的结果。(3)人的需要是主体的内在的欲求,具有个体性。人的需要是主体的内在的欲求,具有个体性。在这个意义上,具有非道德的属性。但在类的意义上,具有社会性。满足需要的手段和方式,具有道德性。道德途径:劳动奉献、爱岗敬业、履行义务等 反道德途径:盗窃、抢劫、剥削等 (4)科学的人性论必须立足于实践分析立足于实践分析:人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在实践过程中塑造的品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人是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婴儿出生后,长期脱离社会,就不可能形成人的自我意识、思维、语言和劳动能力。已往有关管理伦理的研究被局限在企业伦理领域,狭义的管理伦理学就是以企业管理中的伦理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公共伦理涉及的范围比企业伦理更为广泛公共伦理涉及的范围比企业伦理更为广泛,包括企业管理在包括企业管理在内的企业之间、社会组织之间、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内的企业之间、社会组织之间、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换言之,用以规范公用以规范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以保证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共管理主体的行为,以保证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益事业目标的准则体系,就是公共伦理公益事业目标的准则体系,就是公共伦理。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伦理学与管理伦理学公共伦理学与管理伦理学一、公共伦理与管理伦理一、公共伦理与管理伦理 杨达材杨达材(二)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学(二)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学(二)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学(二)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学1、公共伦理是规范公共组织行为的准则体系。2、公共伦理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3、公共伦理不是社会公德。4、公共伦理是社会管理组织的职业道德,是特殊的职业道德。5、公共伦理的基本法则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其伦理的法则是为人民服务。公共伦理的特征:公共伦理的特征:公共伦理的特征:公共伦理的特征:郭美美郭美美红十字会红十字会大病医保大病医保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道德现象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道德现象,因而,因而伦理学是研究道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德的科学,是对道德的哲学反思、哲学探究。在西方历史是对道德的哲学反思、哲学探究。在西方历史上,伦理学常被称为道德哲学。它研究道德的起源、本质、上,伦理学常被称为道德哲学。它研究道德的起源、本质、结构、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功能,以理论思维的形式概括道结构、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功能,以理论思维的形式概括道德现象的各个方面,包括各种道德理论、道德意识、道德德现象的各个方面,包括各种道德理论、道德意识、道德实践活动、生活的意义等。实践活动、生活的意义等。二、道德、伦理学与公共伦理学二、道德、伦理学与公共伦理学 本意是辈、类的意思,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伦伦理理 五常(原则和规范):亲、义、别、序、信伦,从人,辈也,明道也。伦,从人,辈也,明道也。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玉之未理者为璞,剖而治之,乃得其鳃(玉之未理者为璞,剖而治之,乃得其鳃(si)理。)理。战国策战国策 本义是“治玉”,依照玉本身的纹路来雕琢玉器,使玉器成形有用;后引申为条理、条理、条理、条理、规律、规则规律、规则。礼记乐记:乐者,通乐者,通伦理伦理者也。者也。(一)伦理的含义 道德的含义道德的含义(morality)道的理解:道的理解:指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则,指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则,指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则,指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则,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的理解:德的理解:对对“道道”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东汉刘熙:“德者,得也,得事宜也。”许慎:“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荀子荀子.劝学篇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道德道德道德之极。之极。”以善念存贮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2024/10/12 周六41 道德道德(morality):道德是一种: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调节方式,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 形态,形态,是以善是以善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用以调节维系的,用以调节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调节三大领域的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 孟子 滕文公上:“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父子之间要相亲相爱,君臣之间要有适当规则,夫妇之间要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要有尊卑秩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伦理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规范伦理学、伦理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管理伦理学、公共伦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管理伦理学、公共伦理学正是在应用伦理学发展过程中新兴的伦理理学正是在应用伦理学发展过程中新兴的伦理学学科。学学科。公共伦理学是研究公共伦理学是研究公共管理中管理者和管理公共管理中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道德关系对象之间道德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任务是其任务是确立公共管理主体在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确立公共管理主体在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的关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链链幻灯片幻灯片44接接三、伦理的底蕴 公公共共伦伦理理包包含含深深刻刻的的伦伦理理道道德德底底蕴蕴,公公共共管管理理的的实实践践需需要要伦伦理理的的理理论论基基础础。公公共共管管理理职职责责是是一一种种社社会会义义务务,维维护护和和实实现现公公共共利利益益是是公公共共管管理理的的社社会会功利目的。功利目的。义务论和功利论义务论和功利论1 1、义务论、义务论(1 1)界界定定:伦伦理理的的义义务务产产生生与与社社会会关关系系中中,是是指指个个人人对对社社会会、对对他他人人应应尽尽的的责责任任,是是社社会会对对个个人人的的一一般般要要求求。道道德德义义务务、政政治治义义务务和和法法律律义义务务等等统统称称为为社社会义务。会义务。(2 2)道道德德义义务务的的内内容容:是是由由一一定定社社会会生生活活条条件件和和人人们们的的利利益益关关系系所所决决定定的的,表表达达的的是是社社会会或或一一定定阶阶级级对对人人们们确确定定的的任任务务、活活动动方方式式及及其其必必要要性性,表表现现形形式式为对道德行为的一种承诺。为对道德行为的一种承诺。(3 3)义务的性质:义务的性质:消极的义务:行为者不作为消极的义务:行为者不作为 积极的义务:自觉履行承诺,承担角色义务。积极的义务:自觉履行承诺,承担角色义务。角角色色:一一定定社社会会关关系系赋赋予予个个人人相相应应的的义义务务和和责责任任,并并由由此此决决定定个个人人的的地地位位、作作用用和和社社会会形形象象。人人们们在在社社会会关关系系中中担担当当一一定定的的角角色色,角色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就是角色义务(具体的,非抽象的)角色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就是角色义务(具体的,非抽象的)(4 4)义务的社会他律性: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要求。)义务的社会他律性: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要求。(5 5)道道德德义义务务的的特特征征:自自觉觉性性和和非非强强制制性性(以以或或多多或或少少的的自自我我牺牺牲牲为为前前提提,不不以以谋谋求求个个人人的的权权利利和和社社会会报报尝尝为为目目的的,而而是是内内心心的的责责任任与与信信念念。主主要要靠靠社社会会舆舆论论和和教教育育的的影影响响,在在个个人人内内心心信信念念和和责任驱使下的自觉行为)责任驱使下的自觉行为)法法律律义义务务:是是人人们们必必须须承承担担的的某某种种责责任任,与与法法律律保保障障下下个个人人权权利利相联系,并依靠司法机关来实施,具有强制性。相联系,并依靠司法机关来实施,具有强制性。(6)道德义务的历史性:其内容和要求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道德义务具有阶级性。(7)道德义务与责任:从道德评价:义务是道德规范的表现形式,行为评价的准则,责任是评价的结果(应然)。从行为意义:责任表现为主体对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及履行道德义务的使命感(实然)。从个体上看:义务转化为责任意识是自律的义务,否则是他律的义务2 2、功利论、功利论(1)界定:好处、利益,功利主义的核心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2)英国伦理学家亨利.西季威克(1838-1900):在特定的环境下,客观正当的行为是将能产生最大幸福的行为。(3)我国古代的功利观:墨子的利他(利人为义)主义功利观:“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无所不利,是谓天德。”“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孔子见利思义的功利观:孔子见利思义的功利观:“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君子好财取之有道”孟子重义轻利的功利观:孟子重义轻利的功利观:“存义去利”,“何必曰利”荀子义利两得功利观:荀子义利两得功利观:兼儒墨观点:“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宋明理学时期:“存天理,灭人欲”清唐甄、魏源主张功利道德观,反对不言功利的道德观西方功利主义思想:功利是外物、对象或行为中所具有的、能满足当事人或其他人趋乐避苦心理欲望的那种特性。行为的正当性与增进的幸福成正比,反之成反比,因此功利主义看重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的本身。功利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3)结论与评价毛泽东指出:不能一般反对功利主义把个人功利和社会功利结合起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解决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反对庸俗的功利主义,反对功利主义政治化的错误倾向。第三节第三节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一、公共伦理基本原则一、公共伦理基本原则 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公共伦理准则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道德准则,即各种准则的最基本的指导性原则。第一、为人民服务第一、为人民服务 政府转变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使政府真正成为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和制度供给的组织。高速免费高速免费 立党为公,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行政过程政为民,行政过程和活动要体现为人和活动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观民服务的意识和观念。念。为人民服务不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政府责任,仅仅是政府责任,也是公务员的基也是公务员的基本职责操守。本职责操守。公正(Justice),又称公平、正义、公道,既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是社会关系治理文明的标志,又是个人品质、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因而具有制度价值属性和个人品性双重意义。公正与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相联系,并以此为基础规定着社会成员具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资源与利益在社会群体之间、在社会成员之间的适当安排和合理分配。国家公务员在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力求公正无私,办事公道。第二,公正第二,公正二、基本规范二、基本规范 公共伦理基本规范及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公共伦理基本规范及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最高价值目标和根本价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最高价值目标和根本价值取向;具体要求是值取向;具体要求是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尊重人才公、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尊重人才人格情操人格情操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服务意识、勤政为公勤政为公、追求真理、维护追求真理、维护正义、诚实守信正义、诚实守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