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共经济展示.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61670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展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共经济展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品的定义PublicGoodsDefined公共品特征:非竞争性nonrivalry一旦被提供,消费该物品的另一个人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阻止任何人消费这种物品,要么代价非常大,要么不可能。纯公共品Purepublicgoo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纯私人品pureprivategood: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品分类不是绝对的,取决于市场条件和技术状况。有许多在传统上不被认为是商品的东西具有公共品特征。如诚实、信用等私人品并不一定只由私人部门提供。一种物品的公共提供并不一定意味着也由公共部门生产。公共品定义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一种物品可以满足公共品定义的一部分而不能满足另一部分。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一定同时出现2.虽然每个人消费的公共品数量相同,但不一定所有人对这种消费的评价都一致。3.公共品分类不是绝对的,取决于市场条件和技术状况。4.有许多在传统上不被认为是商品的东西具有公共品特征。如诚实、信用等5.私人品并不一定只由私人部门提供。一种物品的公共提供并不一定意味着也由公共部门生产。Whotellsusthateducationisapublicgood?Isitnon-rivalry?Wouldnotpeoplepaymoreforbettereducation?Orisitnon-exclusion?Aretherealwaysenoughseatsingoodschools?Thenatureofnon-rivalryandnon-exclusioncanonlyleadtooneconclusion:thepublicgoodcannotbekeptasprivateproperty.Theprocessandresultofeducation,whothehellcannotkeepitasprivateproperty?Canyoutransferyoureducationexperiencetosomeoneelse?谁和我们说的教育是公共物品?教育是非竞争的?人们不会为了更好的教育付更多的钱?教育是非排他的?好学校的座位永远足够?非竞争和非排他的性质只能引向一个结论:公共物品不能被据为私人所有。而教育的过程和成果,谁又能不据为己有?你能把你的教育经历传送给其他人吗?节选自TheFreedomofEducation厉以宁教授从教育的供给者和教育经费的负担方式来确认教育的产品属性,认为我国现行的教育产品有五种类型:1)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如由政府作为供给者所提供的义务教育、特殊教育、或以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的公共教育和国家公务员教育等。接受这些教育服务的人,不直接付费,而维持这些教育服务的费用则由政府的财政部门承担,不享用这些教育服务的人也需要为此支付费用(如纳税)。2)基本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如由政府投资建立的各类高等学校、中等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政府提供经费的各类成人、学前教育等。一些人享用了这些教育服务之后,至少就减少了另一些人对这些教育服务的享用。3)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如某个社会团体、集体组织、协会或企业为自己的成员设立的学校和培训班等;某些由政府提供经费的学校,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在正常招生之外还招收若干自费生,或设立一些自费班等。4)具有纯私人产品服务的教育服务如个人充当家庭教师、个人建立学校补习班、职业培训班等提供的服务,这些教育服务之所以被认为具有纯私人产品性质,不仅由于它们具有严格的排他性,而且教育服务的一切费用都是由享用这种教育服务的人提供。按单位产品付费,而提供这种教育服务的个人,需要支付一笔创办费。5)基本具有纯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与纯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不同的是,如果个人在办学过程中得到一定数额的补助,并且在收费过程中适当降低收费标准,那么这样的教育服务可以被认为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布坎南提出的一个在稀缺资源下介于私有制和国有制之间的俱乐部产权理论。俱乐部理论:(1)排他性。学生录取资格具有排他性,学校管理手段将非本校学生排除在外。(2)非竞争性。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非竞争的。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或减少学生不会影响教育质量。在不影响拥挤的情况下,增加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教育产品,是指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所提供的产品,这种产品又称教育服务。分析和界定教育产品的性质应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义务教育是通过立法来约束受教育者的家庭和政府的行为。义务教育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免费教育。义务教育不能通过市场交换提供,其供求由法律调节,而不能由市场供求和价格学费调节。义务教育消费上的非排他性,供给上的不易排除,以及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都是显而易见的。从教育产品的外部性出发,从教育产品的外部性出发,看教育的产品属性看教育的产品属性非义务教育,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包括初中后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等,其性质属于准公共产品。第一,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既然是非义务普及教育,就不是同龄人都可受到的教育,在教育机会有限的条件下,一个人受教育就排除另一个人受教育的机会。第二,具有外部或社会效益,一个人受教育,其他人和全社会都可受益。两种观点两种观点1、教育是公共产品,但可以转化为私人产品劳凯声教授在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一文中,关于教育的产品属性作了如下的论述(以教育的外部性为依据):“教育事业作为公益性事业,其目的不是为了谋求利益、获得利润,而是为了造福于他人、社会乃至全人类,是从文化、精神、体制、社会、环境诸方面开发人的潜能,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各种基本条件的事业。教育这种特性使得它不可能通过纯市场的机制来有效地提供,而必须主要通过市场以外的资源配制机制。因此,教育是非营利性事业,学校是非营利性组织,它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同时“教育这种公共物品实际上还可以进一步转化为私人物品或准私人物品。”这反映了劳凯声教授在理论分析上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承认教育是公共产品,另一方面又认为教育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所以提出了一种“转化论”来克服理论上的矛盾。2.教育从整体上是准公共产品,但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的属性是有差异的王善迈教授在论述教育的产品属性时说:“因为教育具有巨大外部效益,一个人接受了教育,不仅受教育者可以获得经济的、非经济的效益,同时社会也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与非经济效益”,从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看,教育是不可“排除”的,因此“从整体上说,教育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不同级别与类别的教育,其产品属性特征不尽相同,如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民办教育和非民办教育等等。有的更接近公共产品,有的则更接近私人产品。”王善迈认为,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其理由是,义务教育是强制的,必须免费,不能通过市场交换提供,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广泛的社会效益。非义务教育在消费上有排他性和外部或社会效益。在这里,王善迈教授看到了不同级别和类别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产品属性,这是正确的。但是,王善迈教授对不同级别和类别的教育属性的划分,是以教育的外部性程度为标准的。教育最初是作为私人物品出现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府的大规模介入,它渐渐地具有了混合或准公共物品的性质。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教育更加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然而即使是这样,绝大多数的教育形式依旧具有排他性,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无法实现纯粹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我国目前实行的就近入学制度和高考录取制度,这种制度安排属于地方公共物品性质,不具有本地户籍的人口不能享受当地的入学及招生政策。因此,公共物品在限定的范围里可以看作是“可分的”,在这一范围之外的其他人就被排除在外,不能使用这一资源。同时,由于地区和校际差异的客观存在,入学又具有了竞争性,因此,这种公共产品就具有了私人产品的性质。教育对现代社会的作用在于它提供了将孩子从传统社会中解放出来,形成推动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品性及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教育产品的外部性的客观存在,使其具有了公共产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教育产品消费的直接性使其又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因此,教育属于混合或准公共产品。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教育产品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是不同的,竞争性、排他性越明显,这个层级的教育产品就越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反之亦然。总结总结教育外部性具有正向性。教育同时具备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但是总体来说其正外部性的作用和影响大于其负外部性,这与教育本身的性质和功能相关。国家举办教育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素质,促进个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促进国家的跨越式发展。因此,教育事业对于受教育者个人以及整个国家来说是一项积极的、意义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事业。教育外部性的实质是教育功能的体现,从教育的性质和功能上讲,教育的正外部性是人们和国家期望的,也是应有的主流。教育的正外部性教育的正外部性那么,为什么说教育具有普遍的正外部性,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即存在所谓的收益外溢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教育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本人受益,还可以使其所在的家庭受益。经验性研究表明,人早期的基础教育对于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义务教育实际上也在执行照管儿童的任务,使父母有机会进入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大量研究也说明,最大的社会效益是与初等教育中的计算能力和识字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这些技能也具有很大的私人效益,如保证我们能够具有基本的读写能力和运算能力。特别是方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如看明白药品和电器的使用说明书,以及最基本的家庭收支账目核算等等。可见,个人受教育对于家庭的利益是更为直接的教育与政治参与有紧密联系。一个人受到的教育越多,可能对政治越感兴趣,对自己理解政治问题的能力可能越有信心,并越有可能成为政治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众受更多的教育不仅有利于产生更好的政府,也有利于一个民主社会的形成。最后,教育的外部性还表现在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这在全球化背景下意义更加深远。美国美国学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学校自行筹集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由政府全部承担但在解决过分注重公平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上,美国引入了竞争机制,同时给予学生和家长跟多的选择权,从而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在高等教育层次,美国基本已经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教育募款机制这个机制由专门的人员和相互独立的部门进行募捐,募捐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值得注意的是其设立的一套长期稳定的高等学校捐赠机制,并对捐赠资产进行保值、增值以及政府推行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捐款,使捐赠与被捐赠者达到“双赢”效果部部分国家股关于教育生产分国家股关于教育生产的实践的实践日本除义务教育外,日本其他层次的教育都采用多元化投资办学的机制日本政府从立法和政策方面对私立学校给予支持与补助Et本的高等教育阶段有三种形式的高校,分别是国立、公立和私立前两者的教育经费有80来自于政府政府鼓励财团、企业及个人等办学而对于私立大学,政府则采取财政补贴和公布相关法律政策的方式促进其发展从各国经验来看,要构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 供给机制最重要的是改变由政府一手包办的供给模式,形 成多元化办学、多种类型学校并存的新格局,建立多元主体 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 1 准确界定教育支出的范围,应继续依法将强对城乡教育费附加的征收以及管理确保教育经费的的使用效益 2 形成多元化的办学体制 通过对市场机制的引进,在教育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 资办学体制通过相关政策的引导和制度保障调动各方积极性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加强各类学校间的良性竞争,丰富民众的选择范围这样既能缓和投入经费不足的问题,又能通过竞争来提高教学质量3 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首先提高非财政资金所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同时,要注 重教育公平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4 构建科学完善的救助体系 主要是针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政府应建立起完 善的综合 自主体系在拓宽资金来源上,要构建由政府主导、学校与社会联动参与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扶贫助学模式5 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事业 针对一些供给十分不足的地区,可以与民办学校合作,实现部分委托教育任务即通过政府购买来减少政府的一次性投入等办法来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