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76113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识别/博闻强识 模仿/装模作样 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 提防/提心吊胆 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 蠕动/耳濡目染 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 讳言/经天纬地 勘察/堪称一绝【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同音异形字、形近音异字的读音作答字音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同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字分辨【解答】Ash/zh,m/

2、m,b;Bcho/zho,d/t,l/l;Cjin,r,gung/kung;Dtun/zhu,hu/wi,kn。故选:B。【点评】常言道:“好脑壳不如烂笔头”遇到疑难的字音,勤翻工具书,该记的随时做笔记,这是最有效的方法最好要有一个分类、分项的笔记本许多基础考得好的同学都有很好的积累习惯2(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

3、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考点】18:成语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解答】A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含贬义,用在这里明显不妥。B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恰与原文表达的意思相反。C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表述中“汉字之美”恰被表现得很彻底,

4、所以使用正确。D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表述中老李与同事、亲友之间的关系不是不如自己或地位比自己低。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

5、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解答】A语序不当,“碰

6、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B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C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什么“困难”,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D表述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4(3分)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

7、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战略环境评价:环境影响 评价结果 应用于决策。【考点】85:提炼语意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就是将一句话正确的进行提炼、概括、压缩语句的主要信息,解答本题可采用“提取主干”的方法,首先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句,理解语句的含义,然后找出语句的主干,去掉句子的枝叶,筛选出语句的主要信息,并且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答题【解答】解答本题可采用“提取主干”的方法,阅读语句可知句子的主干是“战略环境评价是评价过程”“评价过程包括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认真阅读语句看句子的前半句可知,该句陈述的对象

8、是“环境影响”,也就是说“评价过程是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过程”,分析后半句可知,“评价过程包括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通过以上分析反映“战略环境评价”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是:环境影响 评价结果 应用于决策参考答案:环境影响 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压缩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提取要素法、摘取中心法、分层提炼法、归纳合并法,不论运用何种方法,关键的是要按题目要求,抓住语句的主要信息进行分析,压缩的语句要合理恰当5(6分)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需说

9、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赞成者说:由家长接送,既可节省孩子的学习时间,又能增进两代人的感情(或: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不超过30个字)质疑者说:难道孩子不需要适当放松吗?(或:难道孩子们学得还不够吗?)这怎么不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呢?(或:难道家长能保障孩子一辈子吗?)(不超过30个字)【考点】28: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的能力,命题者有三个目的:引导学生关心生活;赞成者、反对者都要有思辨性;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解答】赞成者的话,可从节省时间、保障安全、增进亲情等方面考虑;质疑者的话,可与之一一对应,进

10、行针对性的反驳关键在于先做好赞成者观点,然后反对者才能针对反驳答案:赞成者说,由家长接送,既可节省孩子的学习时间,又能增进两代人的感情(或: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质疑者说,难道孩子不需要适当放松吗?(或:难道孩子们学得还不够吗?)这怎么不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呢?(或:难道家长能保障孩子一辈子吗?)【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考生可以在平时多阅读此类的题材,揣摩作者写作目的和情感态度,也可以尝试写一写此类题材的分析,以此来熟悉此类文体,提高自己的语言概括能力二、文言文阅读(18分)6(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 及

11、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

12、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

13、,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壁:营垒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B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敢轻冒进兵者斩汉乘利进逼成都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

14、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得召见,遂见亲信。译: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译: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译: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考

15、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文言文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1)考查文言实词重在考查古今异义和根据前后文意的关联推断字词的意思此题一般以设错的方式出现,并用词语的今义来注释其古义,误导考生犯望文生义、以今解古的错误要准确解释实词词义,可根据语境和汉语表意的特点,从字形来推知字义,利用文言句式整齐对称、讲究对仗互文的特点来推断,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还可从留存到现在的成语中的一些古义来推知(2)解决信息筛选题要认真读懂原文,理解所选的用来作判断的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捕捉到重要信息,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其

16、次是读懂题干,弄清标准,标准愈明,答案才愈有可能选准第三,依据标准,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结合上下文先理解语句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作出选择(3)此题设置错误的地方往往极不起眼,所以要求作答时一定要心细在通读原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将备选答案中的相关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进行仔细比较,看被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凡是对原文内容故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的选项,都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应该特别小心由于题干常常设计为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此类题的错误常常是无中生有或故意曲解同时,此题对初读本文

17、时帮助很大(4)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解答】(1)A项:“听”是“准许”的意思,在李密陈情表(苏教版必修五)中学过,其句为“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可译为“希望陛下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或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B项:“迫”是“逼近”的意思,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苏教版必修三)中学过,其句为“时北兵已迫修门外”,可译为“当

18、时元兵已逼近临安城外”C项:“壁”是“营垒”的意思,在司马迁项羽本纪(苏教版史记选读)中学过,其句为“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可译为“等到楚军攻打秦军,诸位将领都在自己的营垒上观看”D项:“度”,一词多义,自然有“考虑”这一义项,但这里应该是名词“姿态”的意思,我们曾经在司马迁刺客列传(苏教版史记选读)中学过,其句为“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可译为“许多臣子都愕然,事情突然发生而没有料到,都失去了他们的常态”(2)虽写士气,但只是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写吴汉警告进兵者,与激励士气无关写吴汉的军事决定,与激励士气无关(3)C项概括的意思在时间上存在错误从“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

19、兵与刘尚合军”可知,“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之后,才与刘尚的队伍回合(4)“及”、“见”、“亲信”分别翻译为“到、召见、亲近信任”;“比”、“敕”、“何意”分别翻译为“最近、告诫、为什么”,第(3)句中的“就”、“并”应翻译为“靠近、合并”和状语后置句“于江南”答案:(1)D(2)B(3)C(4)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参考译文: 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人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建武二年,封吴汉为广平侯第二年春,吴汉把苏茂围困在广乐

20、,周建招集十多万人去广乐援救苏茂吴汉率领轻装的骑兵与敌人作战,没能获胜,自己从马上摔落下来,伤了膝盖,就退回营帐诸位将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主帅却因伤而卧床,这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啊”吴汉于是抖擞精神,裹好伤口站起来,叫人杀牛犒劳士兵,并下令军中说:“今天是立功封侯之时,大家好好努力啊!”于是士兵们激奋起来,气势倍增第二天,大家一齐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当时鬲县有五个大的家族一起驱逐他们的地方长官,占据县城造反诸位将领争着要攻取鬲县县城,吴汉不准许,说:“导致鬲县人造反,是地方长官的罪过啊胆敢轻率冒失进兵的人,斩首!”吴汉于是转发文告给郡里,让他们逮捕鬲县原地方长官,并派人把这情况告诉鬲县

21、城中的人们那五个大的家族非常高兴,立即一起归顺投降第二年,敌人带着五万多人夜里进攻吴汉的营垒,军中士兵受惊,一片混乱,吴汉安卧不动,过了一段时间军中才安定下来就在当夜,吴汉派遣精兵冲出营帐,突然攻击敌人,大败敌人的军队 建武十二年春,吴汉进军攻打广都,攻下了它接着,吴汉派轻装的骑兵去烧成都市桥皇帝告诫吴汉说:“你只坚守广都,等待敌人来进攻,不要与他们争斗如果敌人不敢来犯,你就转移营地,逼近敌人,等待他们力气衰弱,才可以攻打他们啊”吴汉趁着胜利,进逼成都,依凭江的北岸设立营垒,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的南岸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责备吴汉说:“不久前还对你千叮咛万嘱咐,哪想到你处理起事情来会

22、这么糊涂呢!与刘尚的营垒分隔开,如有紧急情况,就不能再互相联系了”诏书还没有到达,这时谢丰、袁吉带着十多万军队进攻吴汉,他们派别的将领带着一万多人攻打刘尚,使吴汉刘尚不能相互救援吴汉与敌人大战一天,军队失败,逃入营垒吴汉于是召集诸位将领激励他们说:“我想要把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成败的机会,就在此一举了”于是树起许多旗帜,使烟火不熄,带领军队连夜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前进,与刘尚回合,谢丰等没有发觉第二天,吴汉派出全部兵力迎战敌人,于是大败敌人 吴汉随从皇帝征讨时,诸位将领看到作战阵势不利,有的很惶恐,失去他们的常态;

23、吴汉神情镇定沉稳,随即修理武器,激励官兵,使他们振作起来吴汉曾经出征,他的妻子和儿女在后方购买田产吴汉回家后,责备他们说:“军队在外,官兵供给不充足,你们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宅呢!”于是把这些田宅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到吴汉去世时,皇帝赐给他谥号“忠侯”【点评】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的几个: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筛选信息;3、归纳内容要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三、古诗鉴赏(8分)7(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24、)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情感和手法(1)先读懂诗歌内容,然后概括,根据景的特点来推断情感(2)扣住关键词指认修辞,情感应结合景物的比喻义【解答】(1)颔联和颈联的额意思分别是“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

25、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一个是回顾历史,一个是写眼前之景,大自然是永恒的,历史朝代是不断兴替的(2)这里的“浮云”指朝廷中的奸邪小人,所以运用了比喻情感要分别从两句话中总结,第一句是忧君王被“浮云”遮蔽;后一句是忧自己见不到长安,长安是当时的都城,朝廷所在,即不被朝廷重用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赏析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

26、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点评】古诗词的鉴赏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要读懂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8(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定乎内外之分,

27、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字都不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

28、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解答】(1)辩乎荣辱之境 (重点字:辩)(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重点字:庇、颜)(3)陟罚臧否 (重点字:陟、臧、否)(4)江州司马青衫湿 (重点字:州)(5)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重点字:逝、盈)(6)合抱之木 千里之行 (重点字:抱)【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规定的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确书写,注意一些易错的字总之,要做到“一字不差”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9(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问题。侯银匠(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

29、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

30、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

31、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 及至无人应声,才一

32、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3)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考点】4

33、1:小说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小说的情节结构,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看情节的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然后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进行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体会句子的丰富含义,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从深层次理解,为何“苦”,为何“甜”;叫人无应,为何“一个人”笑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思考这些问题,不难得出答案;(3)本题找考查小说中“物象”的分析,了解了小说中的花轿在文中起的作用,就可以从中发现作者表现人物的艺术匠心;文中侯菊出嫁前要顶旧花轿,继而又把它变成新的,到后来出嫁后接亲的人都愿意租侯菊的花轿,都说明了侯菊有经营意识等;(4)本题主要探究小说的主题,小

34、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从整篇小说看,题为“侯银匠”,但多写侯菊,这是作者的巧妙安排,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借侯菊来表现侯银匠,故事情节围绕嫁前嫁后的侯菊而写,更能体现小说主旨;【解答】(1)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熟悉文本内容,理清文本结构,本文采用悬念式开头引出侯银匠,接着由侯银匠中年丧妻引出他的女儿侯菊,然后叙述侯菊的提亲、定亲、出嫁,最后叙述侯菊在婆家的生活(出租花轿)及回家看望父亲;着整篇文章的结构,由此可以看出第二段在文章中作用是: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

35、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属于评价鉴赏,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理解:从文中第一处划线的句子“心里有点甜,又有一点苦”,这个句子前“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由此可以看出“侯银匠”因为女儿长大而感到甜,自己能亲手为女儿打首饰而感到甜;后文“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这也许就是“侯银

36、匠”苦的原因,为自己以后要过孤独的生活而感到苦;第二处划线的句子“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通读这句话的上下文可以看出:表现了侯银匠对女儿的思念,难言的孤独和自我的安慰;(3)小说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文学就是人学,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目的就为小说的主题服务,本文中的“花轿”可以说就是这篇小说的物象,一般来说小说中的物象起到陪衬烘托的作用,在本文中“侯菊”要嫁人的时候提到要破旧的轿,但是经过她的一番努力后,破旧的轿变成了一顶崭新的花轿,由此可以看作者的独具匠心,作者是通过物象“轿”展现“侯菊”的心灵手巧,善于经营,贤惠体贴;(4)本题主要探究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

37、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探究小说主旨是这道题目的考查的重点,但是为了更好的回答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文本的写作技巧,本文题目是“侯银匠”,但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来写侯银匠的女儿侯菊,实际上作者通过明写侯菊是为表现她的父亲侯银匠,这也许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文中通过写“侯菊”出嫁前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是为了表现父女俩相依为命,突出侯菊继承了父亲的品质,女儿出嫁是侯银匠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更多

38、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总之所有这些都是作者巧妙的安排,做题时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文章结构就可回答这个问题;参考答案:(1)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顾按,此题答案似不甚通顺,方家宜斟酌之)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2)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3)要花轿早有打算改装花轿心灵手巧出租花轿

39、善于经营,贤惠体贴(4)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点评】本题属于小说阅读,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一般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方面进行考查,小说阅读的关键是熟读文

40、本,在理解文的基础上完成各题,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认真分析文本,认真分析所给的题目,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分)10(18分)纯朴的嗜血者 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

41、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 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

42、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

43、中的好。(1)下列对文中“纯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指活得洒脱奔放、坦荡率真、无牵无挂,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全无心机。B指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充满无赖气息,只是无拘无束,崇尚暴力。C指快意恩仇,杀得手顺时对一个“端严美貌”的小衙内也没有悲悯之意。D指动辄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仿佛脖子上顶着的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围绕“纯朴的嗜血者”这一论题,结合李逵的所作所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深人细致的论述。B通过探讨嗜血者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困惑的特质,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粱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C李逵既嫉恶如仇,又往往不讲是非曲

44、直;既看不惯以强凌弱,又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杀戮。这是作者所要着力分析的矛盾。D在一个不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正常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就会变得自然和正常。这是作者最终提出的观点。(3)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4)“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有时要理解的

45、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解答】(1)B项虽然前面的话不错,但“崇尚暴力”却是嗜血行为,与“纯朴”无关C项反映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与“纯朴”完全无关D项反映李逵连自己的生命也不怜惜,也与“纯朴”完全无关(2)A项“密切联系实际”说法错,事实上文章没有联系实际B项“递进到对梁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说法错,原文中有“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D项“最终提出的观点”说法错,其实这只是推理链条中的一点,最终的观点应该是珍惜他人乃至自己的生命,反对滥用暴力(3)水浒作者对李逵的态度,容易看

46、出来,因为原文中有“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之句本文作者对李逵的态度,也不能看出,由开头一段话“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那么,作者的理性选择是什么?由“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等句子可以看出是否定李逵引用鲁迅的话,完全符合论述类文本的一般作用:为本文作者的观点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论据但这里有一个特殊之处,下文写水浒作者对“排头砍去”行为的欣赏态度,所以引用鲁迅的话,还取得了对比效果(4)理解这个句子,关键要回答为什么说是“最可怕的”,为什么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前者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而后者要能从活在“书中”好,联想到活在“现实生活”中不好答案:(1)A(2)C(3)本文作者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