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从南京市”老城添绿”谈行动规划摘要: ”行动规划”是将”静态规划”转变为”动态规划”, 将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实施、 城市建设行动相结合的”让规划行动起来”的理念, 以期从目标到策略, 从方案到实施, 为城市政府提供一揽子的城市空间建设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南京市在”老城添绿”过程中运用行动规划理念进行的具体实践, 探索老城区改造更新的新途径。关键字: 绿地系统、 老城改造、 行动规划1、 实施背景与存在问题1.1实施背景 以来, 南京市确定了”老城做减法、 新区做加法”的空间发展战略, 经过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 拉开城市发展的框架
2、, 为老城保护提供空间战略和格局支持。疏散老城人口和部分功能到新区, 以”显山、 露水、 见城、 滨江”为建设发展目标, 全面提高老城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品质。新区快速成长的同时, 社会对老城环境的改进呼声日增。老城 底人均公共绿地只有2.43平方米/人, 而主城区平均水平是10.98平方米/人。 市民意见调查, 居住环境重要程度调查中, 绿化环境的重要性则名列榜首, 居民对老城绿化环境满意程度排在交通、 商业、 子女上学、 市政配套、 居住面积之后, 改进老城绿化环境成为规划关注的重点。1.2老城绿地存在问题1.2.1绿地分布不均现状绿地主要集中在老城周边地区, 绿地均好性和可达性较差, 特
3、别是南部地区严重缺少。老城现有绿地300米半径可达性盲区面积约有15.3公顷, 约占老城总面积的37%。(图1)表1:现状绿地分布及辐射范围情况表面积分类(平方米)半径(米)盲区面积(公顷)占总用地面积(%)1R=20015.3372S400R=3008.3420.33S R=7001.513.74S3000R=7005.9814.55S4000R=7007.71图1: 南京老城现状绿地分布图18.71.2.2缺乏基层绿地老城内既有绿地约265块, 总面积约8.88万平方米( 含大单位内部绿地及玄武湖) , 其中面积小于4000平方米的基层绿地205块, 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1。1.2.3机构
4、绿地开放不够老城内政府部门、 科研院校等机构众多, 占地较大, 且绿化条件较好, 但大多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未能展示其良好的环境特色或向市民开放, 影响了绿化环境的可用率。(图2)图2: 南京老城单位绿地分布图2、 南京老城绿地布局优化近期规划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疏散、 三集中”的城市发展战略, 借助召开”十运会”的发展契机, 南京市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老城绿地优化布局近期规划, 该规划对原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中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重点围绕历史文化资源的展示, 增加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基层绿地, 改进城市环境面貌, 并在落实到用地空间布局上。2.1规划目标一是
5、增加老城绿量; 努力使老城人均绿地、 绿地覆盖率指标逐年提高; 改进绿地分布; 二是争取实现老城内居民”出行300米、 步行五分钟的绿地可达性达到95%以上”, 并消除500米半径内公共绿地服务盲区; 三是形成”点、 线、 面结合”的绿地网络构架, 全面改进老城绿化环境。(图3)2.2规划布局优化图3: 老城绿地优化布局近期规划图一是在原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中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基础上, 从布点合理、 方便使用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绿地布点, 强调绿地系统的完善。二是实施过程中, 以”突出重点、 便于操作、 经济可行”为原则, 对桂花进行反馈, 适时调整和优化原有绿地选址, 保证规划的动态完善
6、。(图4、 图5) 图4: 原有的绿地系统规划图5: 绿地布局优化规划2.3规划指标规划提出拟实施绿地210块, 面积约60万平方米。其中在原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 新增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基层绿地180块, 面积约23万平方米, 是现状基层绿地的1.2倍。表2: 规划绿地分布情况统计表面积分类(平方米)新增面积(平方米)占百分比(%)1小于400750012.52400-400015589025.934000-100002780046.34大于100009 15.3合计600890100.02.4规划要点2.3.1着力打造带状绿色开敞空间全力打造明城墙绿色环带,重点形成狮子山小桃园、 石头城
7、汉中门等5个主题段落和6个重要节点及14个一般节点, 使明城墙沿线成为既为外地游客服务、 又方便本市居民到达的”翡翠项链”。(图6)加强滨河绿化网络建设,加强内、 外秦淮河、 护城河、 明御河、 金川河等水系的滨河绿带的建设, 河道两侧形成10米以上的滨河绿带, 增强各类绿地的连接度。保护和提升道路 ”绿色隧道”特色,精心绿化历史轴线、 景观路和特色街, 努力使其绿地率达到20%30%, 其它主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0%, 次干道绿地率不低于15%。(图7)图7: 公园分布图图6: 带状绿地系统规划图2.3.2增加点状和块状绿地针对老城寸土寸金的土地使用状况, 规划提出充分利用老城内山水资源, 在
8、现状山林、 滨水地段建设山地公园和滨水公园; 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建设名胜古迹公园及遗址公园。考虑老城内人口稠密的特点, 规划提出在居住区、 道路两侧、 街头和公共设施附近, 大量增加小游园、 绿化广场、 街头绿地, 改进绿地分布和居民可达性。城市商贸中心区内部结合城市设计和公共开敞空间的建设, 使绿地广场面积达到不低于30%的水平, 改进商业活动中心的休闲绿地环境。2.3.3开放现状绿地图8: 绿化覆盖率较大的单位分布图老城内单位大院用地比例超过五分之一, 且大部分绿化环境良好, 规划鼓励单位大院改墙透绿, 甚至向市民开放绿地。增加垂直绿化, 择机进行南京”绿色屋顶计划”, 提高城市空间的绿
9、化程度, 进一步提高老城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图8)3、 ”老城添绿”行动上述老城绿地优化布局近期规划经报市政府批准后, 经过市规划、 市建委及相关部门、 各区的协助, 开始组织开展年度实施绿地选址方案具体编制及实施工作, 并由市、 区政府联合安排”老城绿地建设专项资金”落实建设; 经过几年的摸索, 逐步建立起多部门协助配合、 累积递进式的绿地建设年度行动计划。3.1南京老城添绿年度行动规划的选址原则一是贴近百姓, 着力于改进市民居住环境的改进, 体现亲民原则, 在操作上由沿城市主干道向内部街坊延伸。加强居住小区内游憩绿地的建设, 优化服务半径, 实现均衡布局二是保护与展现传统历史文化,
10、改进历史文化资源点周边环境, 保护河道水系。三是有利于整合老城空间资源, 特别是结合零星地块的利用。充分尊重并利用现有水系, 点、 线、 面结合, 彰显地区空间特色。3.2南京老城添绿年度行动规划实施成效 提出36块建议实施选址方案( 约16.9万平方米) , 24块( 约26.3万平方米) ; 24块( 约29.7万平方米) ; 25块( 约7.0万平方米) , 总计约80万平方米。经过近四年的努力, 据统计, 南京老城( 明城墙内,不含大单位内部绿地) 实际建设新增各类绿地约60万平方米, 绿地率、 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分别由 底的7.39%和2.43平方米/人, 提高至8.85%和3.0平方
11、米/人( 若以护城河为界含玄武湖及大单位内部绿地, 上述指标分别为23.6%和8.1平方米/人) 。总的看来, 老城绿地的实施比较好的彰显出老城历史文化特色, 使老城环境得到较大改进, 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3.3案例3.3.1朝天宫西侧绿地(图9、 图10)区属用地面积( ) 现状情况选址理由规划要求备注白下16000低层为主住宅及商业建筑展示历史文化资源, 改进城市环境, 周边绿地缺乏完善社区配套、 文化休闲设施, 地下空间利用, 保留古树古井结合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展示 图10: 朝天宫西侧绿地改造后效果图9: 朝天宫西侧绿地选址3.3.2丹凤街与卫巷交叉口处绿地(图11、 图12)区属用地
12、面积( ) 现状情况选址理由初步规划要求备注玄武3000开发项目用地周边基层绿地、 开敞空间缺乏配建街头拐角绿地广场, 地下空间利用, 完善社区配套结合项目开发运作, 奖励容积率图12: 丹凤街与卫巷交叉口处绿地改造后效果图11: 丹凤街与卫巷交叉口处绿地选址3.3.3其它重点改造地区 3.3.3其它重点地区改造后效果对水西门、 解放路、 上西路、 汉中门等城市门户地区进行整治, 除建设公园绿地外, 还对该地区整体环境进行改造, 包括拆除违章搭建、 建筑物立面出新与整饬、 道路拓宽与修复、 水体清淤与驳岸改造、 统一广告店招、 完善绿化与建筑小品等。( 图13、 图14) 图13: 水西门、
13、解放路地区整治后效果图13: 山西路、 汉中门地区整治后效果4、 小结南京市老城添绿是一项”行动规划”的具体实践,行动规划一般被定义为解决问题的、 实施导向的规划过程, 是一项实施规划的行动指南。”行动规划”理念是将”静态规划”转变为”动态规划”, 将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实施、 城市建设行动相结合的”让规划行动起来”的理念, 以期从目标到策略, 从方案到实施, 为城市政府提供一揽子的城市空间建设的解决方案, 并经过弹性的设置, 寻求出最适宜城市发展的最优解也是最现实的路径, 特别对于决策者和开发组织者, 能够提供完整的全程解决方案。当前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的法定规划如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14、 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除近期建设规划外, 多侧重强调建立空间管制规划, 而行动规划超越了传统的法定规划, 将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行动有机纳入了规划框架, 并积极推动实施, 同时加强政策保障, 极大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 有效改进了城乡人居环境。4.1问题导向传统的规划体制以供给导向为主, 侧重于对规划建立项目的安排。而行动规划则以问题为导向, 特别聚焦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往往是老百姓的现实难题, 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导向重点。4.2综合性传统规划主要关注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等内容, 而行动规划立足于解决行动中遇到的不同问题, 内涵则更加立体, 不但关注传统的空间规划的内
15、容, 而且十分重视规划实施中的资金筹措渠道、 规划实施时序、 行政管实施体制、 政策法律保障、 不同利益协调等多方面因素, 综合应对该项行动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4.3实用性从内容上看, 行动规划以解决老百姓的现实需求为导向, 许多问题所涉及的群体利益及相关法律、 政策极为复杂, 用针对性更强、 动态性更明显的解决方式, 使行动规划更易操作。从深度来看, 以能指导实践为标准, ”因题制宜”确定成果要求, 其行动规划编制较为灵活, 成果表示丰富多样, 当深则深, 当浅则浅。 4.4动态性传统规划实施期较长, 相应的反馈较慢。行动规划以近期可实施行动为前提, 更加关注实施绩效。在实施过程中, 能够把阶段性成果的评估作为实施方案不断调整完善的基础, 使这项规划能够较快地应对现实, 更容易得到反馈和评估, 并经过及时调整使行动规划社会成效更好。综上, 行动规划较之于传统规划, 其现实问题针对性更强, 社会成效更明显, 能成为较快地改进城乡人居环境的积极手段, 实践中易得到城乡居民极大拥护, 因此对行动规划应引起更多的学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