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山西古建筑观中国古建筑斗拱样式的演变样本.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57746 上传时间:2024-10-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山西古建筑观中国古建筑斗拱样式的演变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从山西古建筑观中国古建筑斗拱样式的演变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从山西古建筑观中国古建筑斗拱样式的演变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从山西古建筑观中国古建筑斗拱样式的演变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从山西古建筑观中国古建筑斗拱样式的演变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山 西 考 察 报 告考察时间 .3.29 .4.9考察地点山西考察项目 古建筑斗拱的演变学 校: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从山西古建筑观中国古建筑斗拱样式的演变 级 环境艺术设计姓 名: 指导老师: 关 键 词: 斗拱 古建筑 山西 演变目录: 一概述 2二斗拱释义 2三下列各地点的简介及斗拱样式 21. 常家庄园 3 2. 镇国寺 3 3. 双林寺 4 4. 王家大院 55. 应县木塔 56. 悬空寺 67. 五台山塔院寺、 显通寺 78. 五台山佛光寺 89. 五台山南禅寺 910. 山西太原晋祠 9四总结 1

2、0五结语 11六附录-斗拱结构图 11 七参考文献 12正文: 一、 概述: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的美誉, 其古建筑保存数量十分丰富, 文物价值、 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很高, 以其”时代早、 价值高、 数量多、 品类全”而著称于世。现存的山西古建筑近2万处, 宗教建筑、 祠祀坛庙、 宫殿衙署、 石窟艺术、 佛刹古塔、 民居建筑、 古代城池等古建筑, 星罗棋布, 遍布全省各地。山西的古建筑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贡献, 它不但为研究中国建筑历史、 建筑艺术、 宗教文化、 民俗风情以及历代政治、 经济、 军事情况提供了十分珍贵而又丰富的实物资料, 而且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不可多得的

3、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本次考察从常家庄园, 经过平遥古城, 大同五台山, 最后到达太原晋祠, 路经了这么多地方, 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感受, 感受古代建筑艺术之伟大, 之壮观。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建筑构件斗拱, 一个小小的建筑构件却承受着如此大的重量, 感叹, 唏嘘。让我更有兴趣去把斗拱作为一个课题研究。二斗拱释义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构件, 某种程度上也可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传统木结构建筑的象征。斗拱是靠榫卯结构将一组小木构件相互叠压组合而成的一类构件, 用于柱顶、 额枋、 屋檐及构架间, 起承重连接作用。斗拱的历史非常悠久, 不同时代, 斗拱的构成和形态各不相同, 但基本都由两

4、个功能件组成: 一是横向或纵向用于承托枋梁的”拱”, 二是位于”拱”间, 承托连接各层”拱”的方形构件”斗”。”斗拱”的名称也由此而来。三下列各地点的简介及斗拱样式 下列是从考察景点中所观察到的古建筑斗拱, 每个地方建筑的年代简介及斗拱样式, 经过下列展示带我们了解古建筑斗拱的结构及演变。常家庄园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 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 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 东西两条大街。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2公里的郝洞村, 原名京城寺, 明嘉靖十九年改为镇国寺。整座寺院坐北朝南, 由两进院落组成, 这座寺院最早创立于五代, 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从寺内碑文可知, 元明利用隙地, 前筑山门天

5、王殿, 和左右钟鼓二楼, 后建三佛楼和东西厢房, 观音、 地藏二殿, 清雍正、 乾隆年间重修东西两廊。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创立年代很早, 因古文献记载失详, 难以确考。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年代久远, 字迹模糊, 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武平二年”(571)乃北齐年号, 既是重修, 其创立年代必早于此。即使从北齐算起, 中都寺至今也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了双林寺建筑, 历遭一千数百年的风雨兵灾之患, 庙貌渐即倾圮, 虽然历代皆有修葺, 但到元末, 已到了”殿楹损壤, 厅廊倾颓”的地步。因此, 明朝景泰、 天顺、 弘治、 正德、 隆庆年间以及

6、清道光、 宣统年间都曾大规模地重建或重修, 现存庙宇已全为明代和清代建筑了。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 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年间所建, 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 ”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 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 共大小院落123座, 房屋1118间, 面积4.5万平方米。应县木塔: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 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 公元1056年) , 金明昌六年( 公元1195年) 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也是唯一一座木

7、结构楼阁式塔。悬空寺, 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 始建于北魏太和 ( 公元491年) , 始建初期, 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 因历年河床淤积, 现仅剩58米。整个寺院, 上载危崖, 下临深谷, 背岩依龛, 寺门向南, 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 依照力学原理, 半插横梁为基, 巧借岩石暗托, 梁柱上下一体, 廊栏左右紧联。五台山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这里, 原是五台山显通寺的塔院。明代时, 重修舍利塔, 独成一寺, 因院内有大白塔, 起名塔院寺。五台山显通寺: 台怀镇的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庙, 始建于东汉时期, 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佛光寺

8、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 即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 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 公元 782年) 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 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东、 南、 北三面环山, 西面地势低下开阔。寺因势而建, 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 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有殿、 堂、 楼、 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 东大殿七间, 为唐代建筑; 文殊殿七间, 为金代建筑, 其余的均为明、 清时期的建筑。五台山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 离县城二十余公里。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 公元782年) , 距今1200多年。寺宇坐北向南, 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

9、内主要建设有山门( 观音殿) 。东西配殿( 菩萨殿和龙王殿) 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太原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 为古代晋王祠, 始建于北魏, 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 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 因临晋水, 改国号为晋。因此, 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 北齐、 隋、 唐、 宋、 元、 明、 清各代都曾对晋祠重修扩建。四总结: 1.从以上能够看出不同年代的建筑斗拱样式也有所区别。结合史事能够知道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 它的演变能够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 也是鉴别

10、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最明显的就是镇国寺, 元明筑山门天王殿, 和左右钟鼓二楼, 后建三佛楼和东西厢房, 观音、 地藏二殿, 清雍正、 乾隆年间重修东西两廊, 从图能够看出观音殿和地藏殿的斗拱明显小于天王殿, 也纤细了很多不如天王殿宏伟与大气。从作用上来看也逐渐减少它的承重, 变为了一种装饰。由唐辽宋元明清斗拱比较, 我们可见斗拱的演变是: 由大而小, 由简而繁, 由雄壮而纤巧, 由结构的而装饰的, 由真结构的而成假刻的部分如昂部, 分布由疏朗而繁密。2.斗拱的演变象征着一种文化的演变。在中国建筑演变中, 斗拱的变化很显著, 能代表各时期建筑技艺的程度及趋向。最早的斗拱实物没有

11、木造的, 由仿木造的汉石阙上看, 这种斗拱, 明显的较后代简单得多; 由斗上伸出横拱, 拱之两端承檐桁。不见向外支出的翘, 仅为一小斗介于拱之两端。斗拱的确是一种奇特的构件, 一块块小木头组合起来居然能够挑托起那么沉重, 那样深远的屋檐。而一旦被创造出来, 大家便要惊叹其技艺之高超、 匠心之独运, 而且它一般总是出现在较大型、 重要的建筑物上, 久而久之便成为统治者、 权贵们的”私有物”, 成为等级、 地位、 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 到后来便发展为只有宫殿、 寺庙及其它一些高级建筑才允许在立柱上与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 并以斗拱层数的多少来表示建筑的伦理品位。大雄宝殿上的斗拱就比寺庙其余配殿

12、的斗拱要显得复杂与雄伟, 因为这是象征”献给主佛释迦的斗拱”。在营造中也将有斗拱的房屋称为大式作法, 将没设斗拱的房屋称为小式作法。斗拱是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杰出创造, 也能够说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演变象征着中国建筑的演变。3.斗拱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 据史料记载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 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 明器、 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 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能够看出, 柱顶有斗拱承托檩、 梁或楼层地面枋, 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 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

13、用斗拱, 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 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 上置一斗, 承托檐檩。至初唐, 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第二阶段为唐代到元代, 为斗拱发展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 斗拱的主要特点是柱头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结构中, 斗拱和梁架融为一体, 斗拱成为各交叉点处的加强节点。这时的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构件, 而是水平框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宋时期(6181279)殿堂式建筑梁柱间普遍使用斗拱, 现存唐代佛光寺大殿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代表。第三阶段为明清时期(13681911), 由于木材逐渐短缺, 很多建筑都以各种额枋作为承重连接构件, 斗

14、拱的作用逐渐下降, 形制也逐渐减少, 在某些建筑上, 已沦为纯粹的装饰部件。斗拱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已经相当成熟, 不但承托平座, 柱间辅作多用人字形, 形成奇妙的韵律感, 是建筑结构忠实直率的表露。唐代和辽代的屋檐平展, 挑出深远, 斗拱更加成为塑造建筑形象的主要手段。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等唐、 辽建筑遗存中, 我们至今仍能体会到唐代斗拱和建筑的古朴雄健的时代风格。与辽同时的北宋, 已开始着手对斗拱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或者能够说宋代是斗拱演变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变期。由于屋顶的坡度增大, 立柱加高, 斗拱的作用开始弱化, 不但比例变小, 而且补间辅作增多。南宋以后, 斗拱更加细腻, 元代以后, 斗拱

15、直接承托屋顶的功能转由挑檐檩承担, 它的原始作用消失。到了明清, 斗拱的结构作用已经完全退化, 成为梁架与屋顶间的一个垫层, 从外观上看, 那些细小堆叠的密密丛丛的斗拱, 就仿佛屋顶与梁柱间的过渡性装饰。这时它正由一般语言变为装饰语言, 是对唐辽时代斗拱语言的一种记忆。五结语: 经过这次山西考察让我了解了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深深体会着每个到达过地方不同建筑给我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 从中学到了很多古建筑艺术知识, 提高了很多。六附录: 斗拱的结构图及样式图 七参考文献: 1山西民居 作者: 王金平, 徐强, 韩卫成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山西传统民居作者: 颜纪臣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古代建筑作者: 唐晓军 师彦灵 出版社: 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 4营造之道: 古代建筑作者: 萧默 出版社: 北京: 三联书店,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